组织行为学讲义2
组织行为学讲义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一、个体反映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形式
(由低级到高级)
感觉
知觉
思维
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因而感觉是零散 的,代表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对人高矮的感 觉,对花儿芳香的感觉.
-- 感觉是构成知觉和思维反映形式的基础,也是人的行 为的基础.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如对某人的整体 印象. --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将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
领导素质四因素问卷调查 讨论:除了四因素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 可用于测验领导者的素质?
“三记耳光” 讨论:使用观察法能从此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
--包含知觉、个性等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第三章 知觉与行为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第三节 知觉的错误 第四节 案例讨论
3.个体生理条件的差异
第四节 案例讨论
“光环广告” 讨论:在此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 观因素?
伪装 讨论:还有哪些综合利用知觉错误的例子?
达尔文搜集甲虫 讨论:管理者在分配下属工作时,应如何正确看待并处 理兴趣及特长问题?
爆炸示范 讨论:如何理解现场爆炸是最引人注目的广告,也是 最令人信服的广告?
于一致的压力,因而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 同一方向的.
当个体对单元内两个对象因素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 知体系便呈现平衡状态;当个体对单元的知觉与对单元内两个 对象的感情关系矛盾时,其认知体系便呈现不平衡状态;
认知体系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将引起个体心理紧张,产生不 满意的情绪.个体可通过适当调整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
分类: 目的公开法
目的内隐法
组织行为学讲义-21页文档资料
六、多维立体结构
多维立体结构主要由三个管理系统构成
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形成其产品利润中心 2.事业部形成其地区利润中心
因此:
这种结构的产销工作需要接受三方主管人员的领导,即 产品事业部经理、职能机构主管和地区事业部经理。企 业决策需要三方共同协商解决。
二、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法约尔关于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从企业宏观经营管 理角度进行考察的。
其理论中涉及到组织的主要观点是:
1.提出了工业企业经营的六项职能活动:技术职能、商 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2.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 命令统一、指挥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报 酬、集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二、组织结构的法律形态
1.独资型企业 指由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单独出资设立、独立拥有和 控制的企业。
2.合伙型企业 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 限连带责任的企业。
3.公司型制企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集资,依照法定条件和 程序设立,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企业。主要包括有 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
控制:
配备人员,选择和安置人员, 惩罚
预测 协调:
权力,领导,专业化
指挥:
集权,报酬,平等
秩序 稳定 主动性 集体精神
厄威克组织管理理论
第二节 现代组织理论
一、社会系统学派
从组织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考察组织
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的合作系统。 2.正式组织协作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3.权力是否成立受到权力实施对象的影响。 4.组织对个人的诱因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平衡。 5.信息沟通原则。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义
《组织⾏为学》第⼆章讲义第⼆章个体⾏为教学⽬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为规律,从需要与动机、⽓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掌握个体差异及管理,了解五种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个体⾏为规律2.个体差异及管理难点:1.个体⾏为的⼏种解释2.有关情绪的理论教学⽅法与⼿段:讲授多媒体展⽰学时安排:4学时教学内容:⼀、⾸先利⽤案例引⼊认识研究组织成员个体⾏为的重要性。
案例:⽤⼈的艺术某家电⼦计算机集团公司,⼏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张某和李某,⼈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作。
从⼯作申报表和⾯试等⼈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
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说话,喜欢独处。
⼀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作,得⼼应⼿,成绩出⾊,⼯作局⾯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
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了,准备辞职。
⼈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点,⼈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作已经不感兴趣了。
私下⾥,⼈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
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直保持着。
这样,⼈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吃完饭后与他谈了⼀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
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万元。
由案例引发的同学们的思考:1、为什么张某能适应销售性⼯作,⽽李某则不能适应?这如何解释?2、假如你是管理者,你如何解决李某辞职的问题?3、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4、你如何评价该公司的⼈事经理?⼆、简单介绍⼀下个体⾏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个体的⾏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两个⽅⾯。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36页)
第二部分 认识自我与他人
你了解你的角色吗?正确的角色认识相当重要。
1. 作为下属的角色; 2. 作为同事的角色; 3. 作为上司的角色;
面对成功与失败,你的归因合理吗? 人的能力、气质与性格---人职相匹配的基础; 人才测评的理念与实践。
第二部分 认识自我与他人
人的情绪过程为什么需要管理?---EQ成功之道 1. 认识自己; 2. 认识他人; 3. 移情能力; 4. 人际交往能力; 5. 自我激励能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1. 领导艺术是方法整合,领导艺术是资源配置,领导艺术是区别对待; 2. 领导艺术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策; 3. 领导艺术是因势利导; 4. 领导艺术是平衡协调; 5. 领导艺术是量力而行; 6. 领导艺术是达成绩效; 7. 领导艺术是凝聚人心; 8. 领导艺术是大道无形。
第四部分 领导与团队管理
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重要性—组织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与载体
组织好比人的穿着与外貌,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1、战略; 2、技术; 3、文化; 4、环境; 5、素质; 6、生命周期; 7、权力分配等。
第五部分 组织管理的技巧
组织的发展是组织结构不断更替的过程
1. 1、直线型组织结构; 2. 2、职能型组织结构; 3.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4.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5. 5、灵活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网络型,混和型等。
2. 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可变)年薪制、管理者收购(MBO)、承包 制、利益共同体、职业生涯激励、股票期权等;
3. 无定向激励模式: (仿真)员工持股、(仿真)股票期权、(可变) 延期收入、在职消费多种福利选择方案等。
《组织行为学》讲义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3)对比效应
n 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受到最近遇到的其 他人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4)投射效应
n 又称假定相似性效应。观察者把自己的 特性或感觉加到被观察者身上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n 组织行为学的假设来源于现代管理的实践, 是对管理实践的理性升华。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P14-15)
n 个体差异 n 完整的人 n 行为有因 n 渴望尊严 n 共同利益
假设
行为有因 个体差异 完整的人 渴望尊严 共同利益
PPT文档演模板
– 基本归因错误: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高估 内部因素的影响。
– 自我服务偏见: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 素(如能力、努力等),把失败归因于外部 因素(如运气、命运等)。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4、社会知觉中的习惯性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n 又称整体原则。 n 从整体的人、整体的群体、整体
的组织和整体的社会系统出发, 来看待人和组织、组织和环境的 关系,来看待组织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三)权变原则(P11)
n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没有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管理方法。任何好的管理方法总是 适应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管理对象 不同、管理所处的环境不同,管理方法也 就应当不同。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
第二篇群体行为及其管理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知识框架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含义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更全面把握群体的含义:(1)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2)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3)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为全体成员所接受,只有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个体利益存在于群体之中,没有群体利益,个体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群体成员间有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爱好,或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情感等而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信息、建立友谊、取长补短。
群体的这一特性,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二、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务分配清晰的群体。
正式群体还可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①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指定任务或项目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从个性需求方面来看,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征:有达到—致认同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满足,而且在群体行为关系中相对较少的约束和指令使得成员更能按个体的个性特征自由发挥;成员间多以自愿交往而非强制性交往的方式,形成较小心理压力的沟通关系;群体中因淡化等级差别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而形成更多默认的、相对于正式群体更灵活的关系结构和群体规范。
组织行为学讲义2019
四、参考书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Michael Hitt, Chet Miller, Adrienne Colella, 组织行为学:基于战略的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五、联系方式
刘军 电话:135 8199 8558 电子邮件:;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
价值观 态度 人格 能力
动机 知觉 学习
个体行为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行为塑造
学习理论(1)
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传记特点
Personality 人格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Perception 感知
Mdual decision making
Productivity Absence Turnover
Organization systems level 组织水平
Groups level 群体水平
Individual level 个体水平
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 Primary variables
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是我们要解释或预 测的关键因素,它受 到一些其它因素的 影响。
Power and
Politics 权力与政治
Productivity Absence Turnover
Satisfaction
13套组织行为学讲义
•
促进管理层和员工的交流
• 调查方法
•
工作描述指数
•
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
•
需求满意度调查
第四章 职业生涯管理
• 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 对个人的意义:认识到自身的兴趣、价值、优势和不 足
– 获得组织內部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 – 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 制定行动计划,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 对组织的重要性:
– 出现职业空缺时沒有合适的人选 – 员工忠诚度下降 – 培训、开发缺乏针对性
• (2) 性格和气质
–性格(Character): 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 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 常被看作是人格的某一特定方面, 与情绪、情感 和意志相联系
• 某种程度上以道德观点来评价, 有好坏之分
–气质(Temperament):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点的总和 (更多指”脾气”).
• 与通常所说气质不同, 指人格中那些与先天的神 经生理特点有关的特征, 与遗传有关, 依赖于人 的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
相关概念
• 易变性职业生涯(Protean Career) – 指由于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 境的变化而经常发生改变的职业生涯。
• 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 –雇主与雇员对双方的期望值
• 心理成就感(Psychological Success) –由于达到了人生目标而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不看重地位,希望工作富有灵活性,从工作中 获得乐趣
• (1) 个性和人格 (Personality)
– 人格定义多样, 但大多具备以下3个特点: • 完整性、稳定性(惯常性)、独特性
– 人格和个性基本相同, 有细微差别: • 个性是对共性而言, 更强调独特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课讲稿
欲望大。 44. 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感与流动率成正相关。 45. 大学教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具有更强制自尊。
46. 大多数生产线的工人更喜欢在小群体中工 作,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是生产线工作单 调枯燥。
概念理解 1、客观事物是人的情绪情感产生的客观来源
客观事物
外部现象 机体内的刺激
情绪、情感
2、人的需要及人对自己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关系的认 识,是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主观原因。
人的需要 需要 关系 客观事物
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类对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的反映,都是人内心的主观体验形式,因此, 二者本质相同且相联系
分析自己的认知定势, 了解个人的认知偏好, 跳出这些认知陷阱以 避免知觉偏差的出现
要因人而异,随景而 异,承认并考虑不同员 工对同一组织事件会有 不同的认识,作耐心细 致的、有针对性的工作
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实事求是地对员工的在
应该尽量利用知觉原 理待人处事;树立自 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 好形象。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情绪(emotion): 情感(feelings):
代表着感情性反映 经常被用业描述具
的过程,为人和动 有稳定而深刻社会
物所共有。
含义的高级感情。
1、二者区别:
情 绪(emotion) 情 感(feelings)
较广泛。情绪为人与 窄些。情感为人独
广泛性 动物共有(低级需要 有(高级需要满足)
满足)
组织行为学
第二编 个体行为管理
•知觉和情感原理 •个体差异与管理 •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讲义
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重、难点分析本章重点:激励过程模式,激励机制,美国的激励机制,日本的激励机制,宝钢的激励机制,全方位激励,全员塑形法,“OEC”模式本章难点:日本的激励机制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一、激励过程模式1.激励过程模式一人们总是具有不同强度的多种需要与愿望,所有这些都将使他感到内心紧张,受到这些需要和愿望引导的、特定的、目标明确的行为将会缓解与消除这些紧张。
当需求得到满足后,新的需求就会反馈到下一循环过程中去。
概括起来可用下图来表示。
2.激励过程模式二行为科学家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的方式则是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
所以,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和诱发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
这样,就可将激励过程模式一细化为模式二。
这一模式不仅反映了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关系,而且又引入了得到满足和受到挫折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增强了管理人员对有关激励过程的了解。
3.激励过程模式三模式二虽指出激励过程与目标之达到紧密相关,但目标达成后的绩效评价与评价后得到奖惩的感觉如何?它对员工将产生什么影响?都未能在模式中表现出来。
为此,行为科学家从操作角度提出了激励过程模式三。
这一模式将需要、动机、目标及报酬感觉结合起来,这种多阶段的激励模式,通过对绩效的自评来满足自豪感,以他人之评价来给予经济奖酬,当重新评价和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激励过程仍需重复进行。
二、激励机制(一)基本概念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二)激励机制的建立美国的研究者设计出一个“7S”模型用以指导建立激励机制。
所谓“7S”是指:Strategy(战略)指一个企业如何获取和分配他的资源的行动和计划。
Structure(结构)指一个企业的组织方式。
Systems(制度)指信息在内部传送的程序和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马克斯· 韦伯——权力的来源:
(二)行为科学的提出
• 梅奥的霍桑试验着手研究。 •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提出行为科学称 谓。 • 1952年又成立了“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 心”。 • 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邀请了一批著名学 者,经慎重研讨,将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 定名为“行为科学”。 • 1956年正式发行《行为科学月刊》。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本章要点: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 2.组织行为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3.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异同
第一节 理论源泉与发展概况 一、理论源泉(16)
(一)心理学 (二)社会学 (三)社会心理学 (四)人类学 (五)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
二、发展概况(19-20)
(一)组织行为学在美国的发展 (二)组织行为学在苏联的发展 (三)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2、行为科学理论
• 人类需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 人性管理理论:XY理论(麦格雷戈)、阿吉里
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 群体行为理论:非正式组织理论与人际关 系研究理论,代表人物:勒温和布雷德福 • 领导行为理论:边续带模式、支持关系理 论、领导方格理论、
(三)管理科学阶段
(二)两者的区别
•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管理实践和应用。组织 行为学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 •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应用范围比管理 心理学更广泛。
4、波特-劳勒模式
• 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人们的努 力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及自认为所需要 的能力及实际得到报酬的可能性,管理者 应该仔细评价其报酬结构,把“努力-成绩 -报酬-满足”这一关系结合到整个管理系 统中去。 • 例:广告的心理诉求模式:诉诸感觉,引 起注意;赋予特色,激发兴趣;创造印象, 诱导欲望;加强记忆,确立信息;坚定信 心,促成购买。
(四)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 1、基本观点:
(1)组织是开放的、变化的社会系统(权变理 论); (2)强调对人的激励及领导行为与工作的设计 (领导行为理论); (3)强调既考察利润指标,也要考虑人的情感 的满足(工作满意度理论)
2、现代管理发展三大趋势:
基层管理为主发展到以高层管理为主; 由日常业务性管理为主发展到以经营战略 管理为主; 由原来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 心的管理。
技术与知识的权重发展的变化。 扁平式企业 柔性企业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与行为科学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 莉莲· 吉尔布雷斯1914年出版《管理心理学》的著作 • 二战前,美国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主要是以个体为 其研究对象。 • 20世纪20年代起,霍桑试验已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 但真正以群体为探索目标则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 •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教授正式以“管理心理 学”的名称取代原来一直沿用的“工业心理学”名称,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4年莱维特在美国《心理学年鉴》 中以“组织心理学”为标题来介绍管理心理学。 • 不久,美国心理学协会第14分会——工业心理学分会改名 为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分会,其宗旨是要承担比个体差异测 定更为广泛的组织问题的研究。
(三)由行为科学到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新发展。它除了 把一般行为学的原理和知识运用到组织管 理上,还要把其他学科的原理和知识,运 用到组织管理方面去。 • 行为科学——“大行为学” • 把组织行为——“小行为学”。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一)两者的联系
• 管理心理学侧重心理活动规律研究时,离 不开对行为的研究; • 组织行为学侧重组织行为规律研究时,离 不开对心理的研究。
(五)战略管理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 日本式管理(以厂为家) (日本、美国、中国高管收入的差别)
(六)企业再造理论(哈默、钱皮等) 附录:管理奇人——哈默(-1990.12.10)
1、与列宁的交往 2、哈默与企业再造理论 3、与中国的关系
(七)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二节心理学的成果与管理学的突破 一、心理学的应用
(一)理论心理学(21) (二)工业心理学 1、人事心理学 2、工程心理学 3、组织心理学 4、消费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的由来
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人事心理学 (人与事的关系)
组织心理学 (人与人的关系)
消费心理学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 (人与机器的关系)
4 古典组织理论的概念
劳动分工
等级与职能 结构
控制幅度
5、对古典组织行为理论思想的评价:
• 提高了生产效率,却忽视了人的因素。
(二)行为管理阶段
1、人际关系学理论(1930-1970) 霍桑试验:
试验人:梅奥 时间:1924-1932,历时9年 试验地: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电器总厂 试验内容:照明、福利、访谈、群体试验等四项。 结论:1、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必须从社会、心理 方面鼓励员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 员工的满意度; 3、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 响; 4、新型的领导在担负组织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善于 倾听员工的意见,关心其疾苦,尊重和依靠员工,让员 工参与管理。
(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麦格雷戈)
•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 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的。 • y理论的人性假设“社会人”: ①工作是自然的事情 ②自我指挥,自我控制 ③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 ④多数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复杂人假设——权变理论
• “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 来的。认为人是复杂的、多变的,不能用 以往的人性假设,如经济人、社会人等将 所有的人归为一类。复杂人的假设和“超Y 理论”共同构成权变学派的理论基础。 • 评价:促使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尊重个人 尊严和多种需要,关心人与关心生产并重。
传统权力(世袭、低效率) 超凡权力(非理性) 法定权力(理性、法律)
官僚组织模型的特点:
• • • • 1、劳动分工 2、明确办公室的等级关系 3、详尽的规章制度 4、非人格化的人际关系
组织的原则
1职权原则 2层次原则 3工作原则 4录用原则 5分工原则 6薪酬原则
• 韦伯的行政性组织体系:一种效率高、理 性化的组织形式。
管理科学的发展
传 统 管 理 现 代 管 理 古代管理
经验管理(传统管理) 古典管理 行为科学管理 当代管理 科学管理 行为管理 战略管理 信息管理
网络管理
知识管理
(一)科学管理前期(1900前)
1.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六 千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 里长城。 2.传统经验管理:管理建筑个人观察、判断 和直观基础上,凭经验、主观愿望以盈利 为目的,把工人当作工具。
时间: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人物:钱德勒、劳伦斯和洛希等 观点: 组织是开放系统; 工作目标和成果必须简单明了并量化。 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要服从总体战略目标。 缺点:过于强调决策的精确性及理性方法,忽视了管 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对主客观条件的全面分析,对 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推断明显不 足。
3、组织行为学的组成部分(维卡和斯克伯兹)
分析的层次 理论性 微观 组织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性 宏观 组织理论 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分析层次主要是指对个体、群体、领导 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组织理论主要是指对传统的、行为的和现代的组 织理论的特征、理论原则、依据的研究和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层次主要是指把行为科学原 理运用于工作的研究,侧重于行为技巧和方法的 应用性研究,试图为组织中的个人设计出一种吸 引、开发和激励的系统,把个人和组织联系起来。 组织发展分析层次则主要是指对组织发展和组织 变革的原理、组织机构改革、组织制度改革、人 事改革和技术与任务改革的研究。
主要影响
管理心理学
管 理 学 人事 管理学 组织 管理学 行为科学 心 理 学 社 会 学 人 类 学
生物学
组织行为学
主要影响 社会科学 政 治 学 经 济 学 历 史 学
生理学 工程学
自 然 科 学
二、管理学的突破
• 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 代初的美国,从其产生发展历程可分为: (一)科学管理前期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 (三)人群关系学派和行为科学时期(19301970) (四)权变学派(1945—现在)
(四)权变学派(1945—现在)
• 1.权变学派或情景理论:在组织管理行为上不能 应用一般性原理,必须认真分析每个情况独特的 复杂性。 • 2.重点分析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开放系统) 环境与情景因素对组织结构和设计起决定作用 关注管理人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组织行为 • 此外,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勒温:群体动力学 莫雷诺:社会测量学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 (----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 管理重点:有效利用已有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获取更大利润。
1.泰勒的科学管理
工时与动作分析 工作细分 科学定额,对工人进行合理培训 计件工资制 计划与执行分开(划清工人与管理者的责任) 思想革命——“蛋糕”原理
2 法约尔
人性假设理论: (1)社会人假设
• 该种观点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 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 义,人们更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 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 性是决定性因素。 • 代表人物:福莱特(24)巴纳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