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综述)李永德内蒙古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呼和浩特010059摘要:灾难不仅损害人的躯体健康,而且使人承受强烈的心理痛苦。
灾难过后,有相当比例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其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们影响也最大的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PTSD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与生活,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PTSD在受灾群体中并不罕见,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
影响PTSD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在PTSD的发生中,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影响PTSD发生的各种因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深入了解PTSD的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干预措施进行的越早,PTSD 的预防就会越有效。
本文通过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对影响PTSD的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学因素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学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和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以及过度唤醒为特征性临床表现。
与PTSD发生相关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能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于PTSD的发生。
只有掌握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才能发现高危人群,及时地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降低PTSD的发病率。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表明,PTSD易患性的差异有部分是来自于遗传。
Ture等[1]对越战期间在美国军队服役的2224对单卵和1818对双卵男性双生子进行了研究,在均衡了战争暴露程度后,遗传差异可解释33.3%的自述PTSD易患性上的变异。
雅安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同程度 的创 伤后 应激障碍 , 应 加强创伤后应激 障碍青少 年的心里疏导 , 降低不 良心里事件发隹 风险。
【 关键词 l 青少 年 ; 心理 障碍 ; P T S D ; C I E S — R
2 0 1 3年 4月 2 0日 8 点0 2 分, 在 中 国西 南 部 地 区 . 四川 省
2 0 1 3年 4月 2 0 日发 生 在 中 国 四 川 雅 安 强 烈 地 震 的 青 少 年
其他 教育水平
高 中或 以下
2 8 1 9
m
7 7
"
卯 8
4 l 1 人进行 了调查和分 析 , 现将研究结果报 道如下
一
、
资料与方法
高 中及 以上
职业 学 生
工人
2
性 别
男 女 民族 汉族
±
2
3
5
创伤后应 急综合征 ( P T S D) 。总结分析各种 研究 , 成年人 由
于灾害所导 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发病 率可以从 9 . 4 7 6 . 8 % 之 间。但是 , 很少有针对 儿童 和青少 年创 伤后应 激障碍 的发 病 率 的研 究 _ 2 ] 。因此 , 我 们 采 用 调 查 问 卷 的 方 式 对 经 历 了
・
3 4 3 4・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0 1 6年第 3 7卷第 2 7期
J o u na r l 0 f O i q i h a r L n i v e r s i t y 0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6. V0 1 . 3 7 . N 0 . 2 7
震。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地震 至少一 次 ( n =3 2 5 , 7 9 . 1 %) , 且 接 受 过防灾减灾知识 ( n =3 5 8 , 8 7 . 1 %) 。绝大部分样本 ( 9 7 . 6 %) 的数据表明家庭关 系是 和谐 的 , 且 没有 患有 心理及精 神疾 患 ( 3 8 7 , 9 4 . 2 %) 。表 1 显 示 r详 细 的 社 会人 口统计 样 品 的 特
地震灾后转移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20 09年
第2 3卷
第 4期
・
应激与 心理健康 ・
地震 灾后转 移伤员 的创 伤后应 激 障碍 的发 生及其 影 响因素
高新 学 况利 艾 明 李 大奇 陈建梅 黎 雪梅 刘婉婷 楼 丹丹 赵正 中
( 重庆 医科 大 学 附 属 第一 医 院 ,t 3 生 O , b t 1 0b。重 庆 40 1 @通 信 作 者 E a : unl 38 13cr) 00 6 m i kag0 0 @ 6 .o l i n
@ Cor s n nga t o 。Emal u gi 08 1 3. o re po di u h r i :k a l n 03 @ 6 c m
【 l re】Obet e oivsgt teocr n eo p s t u acses i re n srle c r i A  ̄t t a jc v :T et a cur c f otr m t t s s dradi a df t s n i n i eh e a i r d o te t a o
【 关键词 】 创伤性应激 障碍 ;地震 ;转移伤员 ; 险因素 ; 危 横断面调查
di 0 36 /.s .00—62 .0 90 .0 o:1.9 9jin 10 s 7 920 .4 0 8
中图 分 类 号 :R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6 2 (09 O 0 5 0 7 95 0 0— 7 9 20 )O 4— 2 9— 5
t ssrassm n sa P S hk s Cvi e i C — adS utrdCi clne iwf S I.R o e - es etcl T D C a lt iia V r o P LC) n t c e l i t e r M— T m fs e( i— l n s n r u naI r v oD V A i I i re ・a et(CD LP sd got os 36w ud dpr n o 1hsi s h e as r d x Dsd r Pt n S I -/ )a i nsct l。 8 on e e osrm 1 opt ow r t nf r s o s i a io s f l a w er e e
重大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R 8 4 5 . 6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0 3 6 9 ( 2 0 1 4 ) 1 6 — 0 0 0 9 — 0 4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o f P T S D a f t e r ma j o r d i s a s t e r s
第2 6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半月刊
第l 6期
【 论
著】
重 大 灾 害 创 伤 后 应 激 障 碍 的发 生 率 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分 析
姜春玲 , 冯体 良, 石雅 娟 , 金英兰, 罗 静 , 张一明, 粟
( 辽 宁省抚顺市第五医院 , 辽宁 抚顺
新, 陈淑 兰 , 李艳 杰
1 1 3 0 0 6 )
J I A N G C h u n - l i n g , F E N G T i - l i a n g , S I - I I Y a - j u a n , e t a l
( T h e F i t f h H o s p i t l a o f F u s h u n , L i a o n i n g 1 1 3 0 0 6 , C h i n a )
Me t h o d s : S i x t e e n s e v e r e p s y c h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 s( g r o u p A) , s i x t y - t w o o r d i n a r y p e o p l e( g r o u p B )i n s e v e r e l y a f e c t e d a r e a a n d s i x t y — s i x o r d i n a r y p e o p l e( g r o u p C )i n l i g h t l y h i t a r e a . w e r e a s s e s s e d f o r P T S D w i t h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b o u t t h e g e n e r l a c o n d i t i o n .T h e P T S D
芦山4.20地震5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及生存质量研究
·论著·芦山4.20地震5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及生存质量研究方杰,黄国平,张炳智,高茹,胥刘秀,杨方敏,刘燕,李家忠 摘要: 目的:调查芦山4.20地震后5年雅安地区受灾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率及生存质量。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三地分层随机抽取2000名成年被调查者,评估芦山地震的应激反应程度,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结果:应答率为91.40%(1828/2000);诊断PTSD27例,患病率为1.48%(27/1828)。
PTSD组在年龄≥61岁、女性、受教育程度低者、地震中受伤、被掩埋、有亲人丧生、有房屋受损者患病率高于非PTSD组(P<0.05或P<0.01)。
PTSD组生存质量在躯体功能(PF)、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情绪职能(RE)和心理卫生(MH)得分均低于常模与非PTSD组(P<0.05或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地震中受伤及房屋损毁是PTSD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未婚/单身、受教育程度低、无工作及患PTSD是生存质量的负面影响因素。
结论:芦山地震5年后雅安地区受灾人群PTSD患病率较低,PTSD依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地震; 患病率; 生存质量;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74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3)02 0103 05Studyontheprevalenceandqualityoflifeofpost traumaticstressdisorder5yearsafterLushanApril20earthquake FANGJie,HUANGGuo ping,ZHANGBing zhi,GAORu,XULiu xiu,YANGFang min,LIUYan,LIJia zhong.Ya'anFourthPeople'sHospital,Ya'an625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rateandqualityoflifeofpost 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amongthevictimsinYa'anareafiveyearsafterLushan4.20earthquake. Method:Across sectionalsurveywasconductedinLushanCounty,BaoxingCountyandTianquanCounty,Ya'anCity,SichuanProvince.2000adultrespondentswererandomlyselectedatdifferentlevelstoevaluatethestressresponsetoLushanearthquake.TheyweredividedintoPTSDgroupandnon PTSDgroupandthequalityoftheirlifeandinfluencingfactorswereevaluated. Results:Theresponseratewas91.40%(1828/2000).Twenty sevenpatientswerediagnosedwithPTSD,andtheprevalenceratewas1.48%(27/1828).TheprevalenceofthePTSD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non PTSDgroup(P<0.05orP<0.01)inage≥61years,women,peoplewithloweducationlevel,peopleinjuredintheearthquake,peopleburied,peoplewholosttheirlovedones,andpeoplewithdamagedhouses.ThescoresofqualityoflifeinthePTSDgroupwerelowerthanthoseinthenormalandthenon PTSDgroupsintermsofphysicalfunction(PF),role physical(RP),bodilypain(BP),role emotional(RE)andmentalhealth(MH)(P<0.05orP<0.01).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women,earthquakeinjuriesandhousedamageweretheriskfactorsofPTSD(P<0.05orP<0.01).Linear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unmarried/single,loweducationlevel,unemploymentandPTSDwerethenegativefactorsaffectingthequalityoflife. Conclusion:FiveyearsafterLushanearthquake,theprevalenceofPTSDinYa'anareaislow,andPTSDisstillanindependentriskfactoraffecting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Keywords: post traumaticstressdisorder; earthquake; prevalence; qualityoflife; riskfactors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健康科研课题普及项目(19PJ299)作者单位:625000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方杰,张炳智,高茹,胥刘秀,杨方敏,刘燕,李家忠);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黄国平)通信作者:黄国平,E Mail:xyhuanggp@126.com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3.02.005为病理性重现、恶梦惊醒、持续警觉性增高和回避,以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
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灾难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病学研究进展2019-07-02摘要: “5·12”地震发⽣后,地震救援⼈员这⼀特殊群体的⼼理健康状况受到⼼理学学者的⼴泛关注。
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理障碍,是灾后⼼理⼲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预提供借鉴。
关键词:灾难事件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综述1.引⾔2008年5⽉12⽇,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及波及范围最⼤的地震使四川遭受了重创。
突发灾难性事件所带来的⼼理伤害再次成为政府及⼼理学⼯作者关注的焦点。
已有研究表明,不仅是地震灾难幸存者和⽬击者,那些⾯对残缺的⼫体、巨⼤的损毁和⽣命受到威胁的救援⼈员也可能成为隐藏的灾难受害者。
美国精神医学会(APA,1994)DSM-IV将创伤后应激障碍定义为:对亲⾝经历的或⽬击的导致或可能导致⾃⼰或他⼈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的⼀种强烈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创伤事件分别为⽬击他⼈严重受损、亲⾝经历威胁⽣命安全的事件。
据世界卫⽣组织统计,从美国“9·11”事件、印尼海啸、伊拉克战争等重⼤事件来看,灾难过后,长时间暴露在灾难现场的⼈员中,有8%―12%的⼈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灾难场景会“侵⼊性”引起他们的回忆,使得患者在创伤事件后仍反复体验到该事件,并有避免引起相关刺激的回避⾏为和⾼度的警觉状态,病情持续以⾄引起主观上的痛苦和社会功能障碍。
本⽂旨在对近年来灾难事件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作⼀较为全⾯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灾难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趋势和⼼理危机⼲预提供借鉴。
2.灾难救援⼈员PTSD的发⽣率研究显⽰,与普通⼈群4%的患病率相⽐,灾难救援⼈员发⽣PTSD的危险性更⾼。
已有研究表明,因从事救援⼯作的不同,PTSD的患病率从11%到32%不等。
Richard等在对空难事件医疗救援⼈员PTSD的测查中发现,第6、12、18个⽉时PTSD的患病率分别为7.5%、12.1%和7.3%。
汶川地震灾民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极 重组 比中度组及无刺 激组高 ; 有亲人 死亡组 比无 亲人 死亡组高 ; 查 时间3 调 0d以上组 比 1 以下组或 1 3 5d及 6— 0d
J , H NG J n i Z A G Zsn e a.Cii lPyh l y D p r et te Fr f l t o i lo u a u Z E i m n HU N i ,t 1 l c scoo eat n,h itA i e H s t f Ff n a g, e na g m s i ad pa i
w shge a a ,MP S fyu go ide—ae bet w shg e a hlrn o dlse t,M I so a i r hn m l h t e T so on rm d l gd ojcs a ihrt n c i e rao cns F' f h d e S oj t ep r n e eeeado— i a sm ls a i e a oeep r ne o ea u i —i a sm ls r be s xe e cdsvr u i — s l t uu s g r h nt s x e e cdm d rt ado— s l t uu c i v u i w h h t h i e v u i o t s i otado—vsa smu s h ewt u u i o h i l t l .MP S fojcswt brae e ti te er q a ew shg e hn toe u i u T so bet i eevm n n h a h u k a ihrta h s h t wto t eevmet i u b rae n.MP S f bet w ow sivsgt b v iyd y f rer q a ew shge a oe h T so jcs h a net a d aoet r asat a h u k a i rt nt s o i e ht e t h h h
震后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m o n g a n x i e t y s y mp t o m s , r e m o r s e a n d a n g u i s h r e v e a l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 P <0 . O 1 ) , T r a i t A n x i e t y a n d r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a l s o 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s s o e i a t e d ( P< O. 0 5 ) ‘ S t e p wi s e mul t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f o u n d t h a t d i s t r e s s d i s c l o s u r e i n d e x a n d r e mo r s e
CU 1 0
C
Ch i n 8 Eou o et 1 on I n n ov at i O R Her al d
教 育 心理研 究
震 后 慢 性 创 伤 后应 激 障 碍 青 少 年焦 虑 状 况 及其 影响 因素研 究 ①
于少萍 ( 1 . 四 川师范大 学教 师教育 学院 ; 2 . 四 川省 教 师教育研 究 中心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8 ) 摘 要: 目的 研 究5 . 1 2 地震所致 慢性创 伤后应激障碍( P T S D ) 青少年 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 因素。 方法 使 用状态一特质焦虑 问卷( s T A I ) 对8 3 例慢性 创伤后应激 障碍青少年的焦 虑状 况进行 测查, 并使 用应付方式 问卷及苦恼表 露指数量表对 二者 与焦虑 的关 系及影 响力进 行研 究; 结果 慢性创伤后应激 障碍 青少年 的焦 虑症状 与应付方式量表 的 自贵及苦恼表露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P <0. 0 1 ) , 特 质焦虑和应付方 式
汶川大地震急性应激障碍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汶川大地震急性应激障碍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发表时间:2011-06-09T17:13:59.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本许瑞芬于振剑王刚王聪哲苗丽玲[导读] 调查汶川大地震所致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张本许瑞芬于振剑王刚王聪哲苗丽玲(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 063001)【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099-03 【摘要】目的调查汶川大地震所致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中的ASD诊断标准,对经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进行诊断。
结果 323名受试者中有164人(50.8%)符合ASD的诊断标准。
其中135例男性中51例(37.8%)符合ASD的诊断标准;188例女性中有113例(60.1%)符合ASD的诊断标准。
结论汶川大地震后ASD发生率高,女性AS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关键词】急性应激障碍汶川大地震地震幸存者A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and with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fter a violent earthquake in Wen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after a violent earthquake in Wenchuan. Methods 323 subjects who experienced the Wenchun earthquake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were suffering from ASD according to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 the third Revised Edition (CCMD-3). Results 164(50.8%) subjects were diagnosed as acute stress disorder, 51(37.8%) male subjects and 113(61.1%) female subjects were diagnosed as acute stress disorder. Conclusions There existe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and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in female were much higher than male.【Key words】 Acute stress disorder Wenchuan earthquake Survivors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作者:赵高锋, 杨彦春, 张强, 张树森, 邓红, 朱燕, 任正伽, 兰科, 刘传新, 陶庆兰, 王梅, 刘善明, 张倬秋, 陈颖, 李海民, 耿婷, 刘宇, 张伟, 孙学礼, ZHAOGao-Feng, YANG Yan-Chun, ZHANG Qiang, ZHANG Shu-Sen, DENG Hong, ZHU Yan,REN Zheng-Jia, LAN Ke, LIU Chuan-Xin, TAO Qing-Lan, WANG Mei, LIU Shan-Ming, ZHANG Zhuo-qiu, CHEN Ying, LI Hai-min, GENG Ting, LIU Yu, ZHANG Wei,SUN Xue-Li作者单位:赵高锋,杨彦春,张树森,邓红,任正伽,陶庆兰,刘善明,张倬秋,陈颖,李海民,耿婷,刘宇,张伟,孙学礼,ZHAO Gao-Feng,YANG Yan-Chun,ZHANG Shu-Sen,DENG Hong,REN Zheng-Jia,TAOQing-Lan,LIU Shan-Ming,ZHANG Zhuo-qiu,CHEN Ying,LI Hai-min,GENG Ting,LIUYu,ZHANG Wei,SUN Xue-Li(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成都,610041), 张强,ZHANGQiang(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610041), 朱燕,ZHU Yan(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610036), 兰科,LAN Ke(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成都,610041), 刘传新,LIUChuan-Xin(济宁医学院,济宁,272013), 王梅,WANG Mei(成都市铁路局,成都,610081)刊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年,卷(期):2009,23(7)被引用次数:2次1.Kessler RC.Sonanega A.Brome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tudy 19952.Jordan NN.Hoge CW.Tobler SK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9/11 Pentagon attack:Validation of a rapid assessment tool 2004(04)3.Ehlers A.Clark DM.Hackmann 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ognitive therapy,a self-help booklet,and repeated assessments as early intervention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2003(10)4.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PTSD症状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初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06)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19946.姜乾金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1999(z)7.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 19948.Tural U.Coskun B.Onder 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urkey 2004(06)9.Armen G A mental health relief programme in Armenia after the 1988 earthquake:implementation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199310.John PB.Russell S.Russell PS The preval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ffected by tsunami disaster in Tamil Nadu 2007(01)11.North CS.Kawasaki A.Spitznagel EL The course of PTSD,major depression,substance abuse,and somatization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200412.Goto T.Wilson J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raumatic stress studies in Japan:From traumatic neurosis to PTSD 200313.Kokai M.Fuji S.Shinfuku N Natural disaster and mental health in Asia 200414.Tang Catherine.So-kum TC Trajectory of 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in the Aftermath of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 2007(01)15.Chou FH.Chou P.Su Tr Survey of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a Taiwauese village population 21 months after an earthquake 200416.Chou FH.Chou P.Lin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iatric impairment for a Taiwanese community post earthquake 200417.Wang XD.Gao L.Shinfuku N Longitudinal Study of Earthquake-Related PTS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 2000(08)18.Galea S.Vlabov D.Resnie H Trends of probabl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New York City after the September 11terrorist attacks 200319.Foa FB.Street GP Women and traumatic events 2001(z 17)20.赵承智.李俊福.王明山地震后17个月受灾青少年PTSD及其相关因素[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03)21.Kuo HW.Wu SJ.Ma TC Posttraumatic symptoms were worst among quake victims with injuries following the Chi-Chi quake in Taiwan 2007(04)22.汪向东.张华彪.新富尚隆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1999(01)1.期刊论文刘潇霞.熊国钰.马道川.董毅强.叶运莉.张驯.曹奕.袁萍.LIU Xiao-xia.XIONG Guo-yu.MA Dao-chuan.DONG Yi-qiang.YE Yun-li.ZHANG Xun.CAO Yi.YUAN Ping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0)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学生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汶川地震灾区3所中学1966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1966名中学生的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78.3%,重度PTSD占24.38%.不同领悟社会支持程度的学生PTSD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SD严重程度与领悟社会支持高低程度呈负性相关(γ=-0.226,P<0.05);不同家庭内、外领悟社会支持程度的学生PTSD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且PTSD严重程度与家庭内、外领悟社会支持高低程度呈负性相关(γ=-0.176,P<0.05,γ=-0.214,P<0.05).结论 地震灾区中学生PTS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其领悟社会支持的高低程度存在一定关系,领悟社会支持越高者,PTSD发生率越低,程度越轻.对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干预应有针对性.2.期刊论文吴景芬.肖军.陈祥慧.冯琼华.常有军.董凌琳住院地震伤残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1)目的 了解地震后10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0天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地震伤残人员,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地震后100天住院地震伤残人员PTSD的患病率为26%;PT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目前伤残程度、前期是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成员伤亡情况密切相关(P<0.01),与性别、文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目前仍住院治疗的地震伤、残人员有较高的PTSD发生率,躯体残疾程度、亲人遇难和是否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导致PTSD主要因素.在进行物理康复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康复治疗.3.期刊论文张本.张凤阁.王丽萍.于振剑.王长奇.王思臣.郭印川.徐广明.岳玲梅.苗丽玲.马文有.姜涛.张朝新.王馨.牛俊红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目的:调查30年后唐山大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FISD诊断标准对260例地震所致孤儿进行诊断;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地震后急性应激反应、地震后生活状况和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YSD的危险因素.结果:260例孤儿中有32例为现患PTSD(12%).患PTSD的孤儿组SAS(47.8±14.5/40.3±10.3)、SDS(53.0±12.0/45.2±11.7)、SCL-90总分(156.6±65.5/127.9±41.0)高于非PTSD孤儿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PTSD的预测因素,分别为经历地震时的年龄、神经质、内外向、地震发生后强烈的精神痛苦、反复出现噩梦和消极应对方式(OR值分别为4.5、0.2、5.5、3.5、5.4、3.9).结论:灾难后孤儿幸存者30年后仍有较高PTSD现患率,青少年阶段、地震创伤的严重程度、人格倾向性及应对方式与现患PTSD相关.4.学位论文王利汶川医务人员震后一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调查研究2009目的:1、调查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心当地医务人员一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
震区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状况及影响因素
1 对 象 与 方 法
0 7 10 7 3 .4 、.9 。量表采用 五级 计分 , 非 常不符合 到非 常符 从
前生活事件 以及丧失程度。结 论 : 震后 中学生 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现象 比较普遍 , 但具有严重应激 反应 的个体并不多 ; 与男生相 比, 女生更
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 , 尤其是在灾难 的再体验及过度觉醒反应上 , 三和高三年级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 ; 初 性别 、 震后 心理辅导 、 震前生 活事件 以及丧失程度影响创伤后应激反应 的发生 。
【 关键词 】 地震; 中学生; 创伤后应激反应
di 1 .99 ji n 17 06 .0 90 .5 o: 0 36 /. s.62— 3 9 20 .9 0 8 s
中图 分 类 号 : B 4 .7 8 5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0 6 (0 9 0 6 2— 39 20 )9~14 0 0 2— 3
赵 雪峰 , 玉芳 , 丽 , 赵 胡 张春 芳 , 守 良 赵
(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 重庆 40 1 ) 0 75
【 摘要 】 目的 : 对震区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状况进行评估,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编灾后社会支持
问卷 、 震前生 活事件问卷 、 自编地震及余震 中丧失程度调查表及 PS T R症状修 订量表 , 在震后 3 个月 , 对震 区 43 中学生进 行问卷 调查 。结 1名
12 1 一般情况 调查表 .. 次数 、 时间及形式等 。
汶川地震后青少年PTSD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_贺婕
0.01)。见表4。
Á
!" # #
=303.31,df =
1,P =0.00);亲友受伤(χ2
=300.66,df =1,P =0.00);目
睹死亡(χ2
=250.181,df =1,P =0.00)。四川绵竹被试遭
受的创伤暴露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陕西宝鸡地区的被试。见表2。
2.2两地被试在PTSD症状和检出率上的比较
两地的PTSD总分差异不显著(t =0.181,df =1265,
1.2.2施测采用班级集体施测,时间为30分钟左
右,完成后集体回收。
2
结果
2.1
绵竹和宝鸡两地创伤暴露情况
在被调查的绵竹482名被试和宝鸡785名被试
中,两地创伤暴露严重程度的差异较大,两地在各创伤暴露严重程度上均达到了统计上显著水平:被困(χ2
=55.98,df =1,P =0.00);亲友死亡(χ2
【Key words】
Earthquake;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The extent of disaster exposure;Adolescent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
2008AA022604)的部分工作,中文标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22604);英文标注:The National Hi-Tech Research and De -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08AA022604
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观察及其危机干预
汶川大地震受灾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危险因素
汶川大地震受灾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危险因素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
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亡和伤病,留下庞大的心理残疾患者群体,后者被描述为广泛情绪反应的显着且持久的模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事件而引发的,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心理障碍。
PTSD患者表现出用于避免与创伤事项有关的想法和感受,以及重复的反应和情景,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和恐惧,和日常生活的不适应。
这种创伤后应激症状在汶川大地震的受灾者中非常普遍,成为了这次灾难的一大伤害。
PTSD会导致许多症状,如间歇性噩梦,不安、恐惧或愤怒的情绪反应,回避或避免刺激物,无法专注或保持集中,过度的戒备或警惕,失去受灾事件之前拥有的习惯或兴趣等等。
患者往往感到孤独、无助和恐慌,会出现过敏、疲劳、不胜重负、肌肉紧张和慢性疼痛等身体症状。
这些症状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生存。
许多受灾者的工作能力、学校成绩和家庭生活都因为心理创伤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什么因素会导致汶川大地震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呢?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下面是几种可能影响创伤后反应的因素:1. 震后后来居民发生生活变化的情况,如失去工作、学业和财产;2. 接触到严重伤病和死亡的场景和情景,尤其是与幼儿和老人的死亡有关的场景;3. 社会支持缺乏、偏见和不友善的态度,如对于灾民的歧视和冷漠;4. 对灾后收获的期望被打破,包括政府、家庭、社会工作者和媒体的错误预测或承诺;5. 感觉控制能力丧失或缺失,包括对灾难的缺乏独立决策能力和控制意识以及对应急反应、救援和安置的过度仰赖。
总之,PTSD是一种使人在长期时间里无法摆脱创伤的痛苦和情绪反应的精神障碍。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难和创痛,接受积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关注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生活中关注积极的心理特质,如对生活积极性、灵活性和自主性等都是建议的应对方式。
中小学生的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_中介和调节效应_伍新春
1
张宇迪
1, 2
林崇德
1
臧伟伟
1, 3
(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 2.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 3.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 , 北京 100083 )
摘 要: 汶川地震后 1 年时, 采用灾难暴露程度问卷、 主 观害怕 程 度 问卷、 社 会支 持 问卷 和 创 伤后 应 激 障碍 症 状 量
1
问题提出
创伤后应激障碍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发生率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实属正常。 因此, 研究 PTSD , PTSD 者在关注 发生率的同时 越来越重视对 影响因素的研究。 Freedy, Resnick 和 Kilpatrick( 1992 ) 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 总结出包括 PTSD 在内的灾难后身心反 应的危险因素模型 ( Risk Factor Model ) 。 该模型把 影响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因素归为三类: 第一是前灾 这类因素是灾难发生之前个体所固有的 、 相 难因素, 包括受灾人群的性别、 年龄、 社会经 对稳定的特性, 济地位等; 第二是当下灾难因素 , 意为灾难发生时 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 产生的 、 主要指灾难暴露程度 ; 第三是后灾难因素 , 指灾难 发生后影响 个 体 心 理 和 行 为 的 因 素 , 包括应对方 式、 社 会 支 持 等 ( 臧 伟 伟, 付 芳, 伍 新 春, 林 崇 德, 2009 ) 。 Freedy 等 人 的 模 型 全 面 涵 盖 了 受 灾 者 身 心状况的影 响 因 素 , 对于灾难后心理学研究变量 PTSD 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的设定都具有重 的选取 、 要的参考价值 。 对于 Freedy 模型的前灾难因素, 相关研究主要 关注创伤者的性别和年龄。 以往的大量研究证明, 女 性 在 灾 难 后 的 PTSD 发 生 率 要 高 于 男 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为经历过某种灾难性创伤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警觉性升高、回避创伤性事件、情感麻木及重复性创伤性体验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人们持续存在恐惧、害怕及无助等情绪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对其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可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对灾区重建以及灾区人民正常生活均会造成影响,因此,对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创伤后应激障障碍进行干预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能够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现将相关研究内容综述如下: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1创伤前因素分析1.1社会经济地位及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拥有越多的资源,在经历灾难性事件事所蒙受的损失越小,对其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越小。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心理健康更加重视,能够正确看待和认识灾难,同时能够积极通过心理调节等方法进行摆正心态,能够使创伤性事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得到减少。
1.2年龄年龄越大者经历越多,阅历越丰富,认知能力愈加成熟,在面对灾难时能够迅速进行认知重构,有助于减轻应激源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1.3性别与男性人群相比,女性人群更加情绪化,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面对突发事件事心理承受能力更差,容易产生焦虑或者恐惧等情绪,灾难事件发生时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1.4其他因素双相情感障碍、心境不佳、有强迫症、有精神障碍、性格内向、有神经质倾向等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均存在一定的关联。
2创伤因素分析2.1地震位置与级别距离地震中心越近则震感越强烈,地震产生的破坏性越大,对震区人群造成的心理创伤越大,进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几率也越高。
地震级别越高则破坏性越强,灾区受损越严重,灾民受到的创伤越大,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2.2震时经历客观经历与主观体验均属于震时经历,其中,客观经历主要包括自身与亲朋好友在地震中是否受伤,是否亲眼目睹他人受伤,是否参与救灾等。
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汪向东;赵丞智
【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卷),期】1999(013)001
【摘要】目的;研究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在张北尚义地震灾区距震中不同距离两村随机抽取181名灾民进行临床检查,根据DSM-Ⅳ的诊断标准。
结果:所调查的受灾群体中,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率为6.1%,3个月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为18.8%,震后三个月的现患率为7.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对物质支持满意度低,震后分离症状多的个体患PTSD的危险性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汪向东;赵丞智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2
【相关文献】
1.汶川地震后不同灾情地区老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2.九寨沟地震后1周伤员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心理状况
3.汶川地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4.汶川地震后安县不同受灾地区女性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5.汶川地震后2年救灾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汪向东1 赵丞智2 新福尚隆3 张富2 范启亮2 吕秋云1【摘 要】 目的:研究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张北尚义地震灾区距震中不同距离两村随机抽取181名灾民进行临床检查,根据D SM-Ⅳ的诊断标准,结果:所调查的受灾群体中,急性应激障碍(A SD)的发生率为6.1%,3个月内创伤后应激障碍(P T SD)的发生率为18.8%,震后三个月的现患率为7.2%。
L og 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对物质支持满意度低、震后分离症状多的个体患P T SD的危险性高。
就受灾程度不同的两个群体进行比较发现,受灾程度不是P T SD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社会支持 自然灾害 地震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PTSD after earthquake: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W ang X iangdong,Zhao Chengz hi,N aotak a S hinf uku,et al.I nstitute of M ental H ealth,Beij ing M edical University,B eij ing,China100083 【Abstract】 Obj ective T o inv est igat e t he pr evalence and predicto rs of postt raumatic str ess disor der(PT SD)in a Chinese rur al ar ea affected by an ear thquake.Method O ne hundred eight y-o ne subjects,sampled r ando mly fro m tw o v il-lag 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 om epicenter,wer e assessed fo r acute st ress diso rder(ASD)and PT SD with the DSM-Ⅳcriteria.WHO Q OL-BREF and three subscales of Sympto ms Checklist-90w ere also administer ed.Result T he incidences of A SD and PT SD w er e6.1%and18.8%r espectively,with a curr ent PT SD pr evalence of7.2%at thr ee months po st.T he subjects w it h P T SD diagnosis r epo rted po or er quality of life and hig her psy cho log ical sympto ms.L o gistic r egr ession indicated that the PT SD dia gnosis is pr edict ed by gender,satisfa ct ion with ma terial suppor t,and dissociat ive sympto ms.Conclusion T hese result s sugg est that pr evalence o f po stdisa st er P T SD in China is similar to those r epo rted elsew her e, w hich is relevant to a gr o up of fa ct or s including pr eex isting and postear thquake v ariables. 【Key words】 P osttr aumatic str ess disor der acute str ess disor der natural disasters social suppo rt 灾害后精神障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
创伤后应激障碍(P T SD)自1980年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中首次引入后,成为灾害精神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2]。
这一诊断类别的产生,为我们研究灾害后精神病理现象及其发生机制提供了观察与探讨的一个新框架,迄今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3]。
但是,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并不罕见,P T SD这一诊断概念本身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也在变化与更新[4],还有许多十分基本的问题有待回答,其中包括:PT SD究竟应视为对严重创伤的正常反应还是一个病理过程;PT SD的发生率与创伤性事件的强度是否直接相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发生率及表现形式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根据在一个社区随机样本中获得的资料,报告中国农村地震受灾者中急性急激障碍(A SD)与P T SD的发生率,探讨PT SD的发生与A SD及有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并简要报告1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100083)2 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3 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国际医学交流中心P T SD对灾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调查于张北尚义地震后3个月在受灾最重的张北县大河乡距震中分别为10公里和0.5公里的两个自然村中进行(下简称A村和B村)。
地震及两村受灾情况详见另文[5]。
调查分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两部分进行,两村18-60岁、地震时在村里的村民共335人完成了问卷调查,临床检查的受试按每户1人随机抽取,若某户仅一人完成问卷,该人同时自动成为临床检查对象。
抽取方法是:以自调查之日起下一个该过生日的家庭成员作为临床检查对象。
二、方法与内容全部受试均完成以下问卷[5]:1)一般资料:2)受灾情况与经历;3)WHO Q O L-BREF(中文版);4)SCL-90中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三个分量表。
临床检查由3名至少具有5年普通精神科工作经验的医生进行。
现场工作开始前共同复习了DSM-Ⅳ中关于A SD和PT SD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的内容[4]。
检查侧重于A SD和PT SD的有关症状,但要求检查者对受检者当时的精神状态根据临床经验进行评价,若疑有幻觉、妄想必须进行追问并记录。
受检者的问卷调查部分一般也由同一医生负责,使其有较多机会发现受检者可能存在的特定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亦为询问内容。
检查的操作原则为“半定式检查、定式记录”。
研究者认为半定式的方式在农村群体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都优于照本宣科的定式检查,而定式记录可保证检查的充分和资料的完整。
临床检查记录表以ASD和P T SD的症状为核心内容,根据CIDI-PT SD M odule[6]改编而成。
记录表结构与原表一致,即就症状存在与否、一组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失时间分别评定并记录。
内容方面进行修改的部分包括:1)所有询问只围绕此次地震一个事件;2)增加了一组分离性症状的评定;3)原表是以DSM-Ⅲ-R的诊断标准为基础编制,参照DSM-Ⅳ中PT SD诊断标准的变化对相应内容作了修改;4)因调查在震后3个月时进行,在时间编码方面划分更为详尽。
A SD及P T SD的最后诊断以记录表为依据,严格参照DSM-Ⅳ的标准由计算机给出。
结 果一、一般资料共检查181人,男84,女97;年龄为39.63±10.95;受教育年限为4.15±3.26。
其中,A组男34人,女41人,共75人; B组男50人,女56人,共106人。
两组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x2=0.06,P=0.8);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9.28和39.88)及平均受教育年龄(分别为3.99和4.28)也无显著差异。
二、A SD和P T SD的检出率从整个样本看,地震后A SD的发生率为6.1%(11/181), A组为12%(9/75),B组为1.8%(2/106),A组明显高于B 组(Fish精确检验,P<0.05)。
PT SD3个月内发生率为18.8% (34/181),其中男性为13.5%(10/84),女性为24.7%(24/ 97),女性显著高于男性(X2检验,P<0.05)。
地震后3个月仍完全符合P T SD诊断标准的人数为13,患病率7.2%,A、B两组的现患率分别为11%(8/75)和4.7%(5/106),两组的差别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若将现患P T SD定义为曾完全符合诊断标准、当前仍残留至少1项P T SD症状,震后3个月的现患率则为14.4%(26/ 181),其中A组为23%,B组为8.5%,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1)。
以上结果反映出PT SD检出率A组高于B组的趋向,同时也说明,震后3个月时已有相当部分患者缓解,且有8例痊愈,未残留任何症状。
三、PT SD的预测因素为考察影响PT SD症状产生及PT SD诊断成立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震后出现的P T SD的症状数作为因变量,一般人口学资料、震后分离症状数、地震中的损失、感受到的应激、对支持的满意度等16个变量为自变量,采用前进逐步回归法,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分离症状数(标准回归系数 =0.355),地震后感受到的总的打击和压力( =0.236),地震发生时的恐惧无助感( =0.187)及性别( =0.126)。
这4个变量解释P T SD总症数变异的31.8%(A d-justed R2)。
进而,以PT SD诊断的有无作为应变量,采用同样自变量,进行L o gist 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有性别(O R=2.42)、对物质支持的满意度(OR=1.84)、分离症状数(O R=1.51)。
四、P T SD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现患PT SD(曾符合诊断现仍有症状)26人为一组,与其余灾民进行比较,两组在生活质量的总均分、心理维度、环境维度及SCL-90的3个分量表均有显著差异(表1),说明P T SD影响生活的多个方面。
表1 PT SD对生活质量的影响PT SD现患(n=26)非PT SD现患(n=155) WHOQOL总均分 2.81±0.45 3.31±0.51**生理 3.71±0.80 3.35±0.73 心理 2.74±0.54 3.35±0.73**社会关系 3.68±0.58 3.82±0.60 环境 2.71±0.48 2.94±0.44**SCL-90躯体化 1.67±0.910.87±0.83**抑郁 1.68±1.180.80±0.64**焦虑 1.56±0.890.89±0.80** **双侧t检验P<0.01,*P<0.05讨 论在张北尚义地震后3个月进行调查,A SD的发生率为6.1%,P T SD的发生率为18.8%,震后3个月时的现患率为7.2%,说明P T SD在我国自然灾害的受灾群体中并非罕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