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重点
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控制要点与应对措施
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控制要点与应对措施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纳税合规、税收筹划以及与税务主管部门的合作与沟通等方面。
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不必要的税务风险,确保企业顺利运营。
本文将重点探讨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控制要点与应对措施,旨在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1. 深入了解税收法规与政策税收法规与政策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并熟悉相关法规与政策。
首先,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税务内控制度,确保各项纳税义务的落实。
其次,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法的更新与变化,根据最新的法规与政策调整经营策略,降低税务风险。
2. 合规的纳税申报与缴纳合规的纳税申报与缴纳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确保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因错误申报而导致的违法行为。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起完善的纳税缴款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避免罚款和滞纳金的产生。
3. 审计与风险排查审计与风险排查是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与纠正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外部税务审计的配合,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遵守审计程序和规范操作,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税务筹划与合理避税税务筹划与合理避税是企业降低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和政策的空白或灰色地带,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筹划,降低税负,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但是,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和避税时,应确保合规性,遵循诚实守信原则,避免违法行为。
5. 强化税务知识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税务意识和纳税素质。
通过税法培训和税务学习,提升员工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减少因工作人员对税务知识掌握不足而导致的税务风险。
同时,企业还应与专业税务顾问或税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获取及时的税务咨询和建议。
6. 建立与税务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企业与税务主管部门的合作与沟通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章节学习重点归纳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章节学习重点归纳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概述一、税收法律关系及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一)税收法律关系重点是: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征纳双方(1)征税主体。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
(2)纳税主体。
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提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双方当事人虽然是行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但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二)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注选择题)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内容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职权(6项)法规起草拟定权、税务管理权、税款征收权、税务检查、行政处罚权、其他(如估税权、代位权、撤销权等)。
【提示】税务检查职权, 包括查账权、场地检查权、询问权、责成提供资料权、存款账户核查权等。
义务宣传税法, 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守秘密;进行回避的义务;受理减、免、退税及延期缴纳税款申请, 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等义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权利知情权、要求秘密权、享受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权、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陈述与申辩权、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等。
义务按期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设置账簿、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按期缴纳或解缴税款、接受税务机关依法实行的检查等。
二、税款征收管理体制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税款征收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及海关, 其各自征收范围的划分注意选择题(一)国家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①增值税;②消费税;③车辆购置税;④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二)地方税务局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种的征收和管理:①营业税;②个人所得税;③第五章的小税种等。
(三)海关系统主要负责下列税收的征收和管理:①进出口关税;②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关税;③委托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等。
第二节税务管理一、税务管理概述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
二、税务登记管理(一)概述:1.税务登记范围——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企业, 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税收管理学重点
税收管理学重点名词解释1、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税收分配特点,对税收分配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依法治税是指税收管理活动中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行为都必须制约于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规范纳税主体和征税主体的税收行为。
包括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
3、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为了加强税源管理,防止税源流失,依法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开业、经营事项变更、注销等)情况进行登记,并据此对其实施税务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
4、税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
5、当事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具体的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6、查账征收亦称自报核缴、查账计征。
纳税人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款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查核实后填写税收缴款书,纳税人持税收缴款书向国库经收处缴纳税款的一种征税方式。
一、纳税申报概念: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一定时期应纳税项目及应纳税款的一项征管制度。
意义:(1)有利于加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促进其正确办理纳税手续,提高纳税自觉性;(2)为税务机关审定纳税人应纳税款,掌握应征数,办理税款征收业务提供重要依据。
对象:依法负有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方式:(1)是否委托自行申报和委托申报(2)送达手段上门申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人应当在纳税申报期限内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或委托代征税款报告。
税收征管工作规程重点内容(税管员)
第一章管理服务第一节税务登记管理一、税务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验换证管理、外出经营报验登记、非正常户处理、重新税务登记等(扣缴义务人登记、税库银协议)。
二、设立登记(单位纳税人)适用于单位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
三、汽油、柴油消费税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时还需提供:(1)企业基本情况表;(2)生产装臵及工艺路线的简要说明;(3)企业生产的所有油品名称、产品标准及用途。
四、设立登记实地调查税收管理员岗通过“税收管理员信息系统-待办事宜”接收调查任务,并根据综合管理岗转来的核查资料进行实地调查,核查税务登记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税种登记是否准确,纳税人信息补录情况,填写《调查核实通用工作底稿》,如有需要可填写《税务约谈笔录》。
调查结束后将资料经综合管理岗传递至税务登记管理岗。
税收管理员岗在进行设立登记初始调查时,可对涉及纳税人的一般纳税人认定、税务认定、税种登记、核定、减免税、筹建期管理等事项进行合并调查。
五、办理临时税务登记适用于:(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2)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3)外出经营在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4)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
六、无证照户管理:应领取未领取营业执照临时经营纳税人登记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对应领取而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临时经营的,不得办理临时税务登记,但必须照章征税,也不得向其出售发票;确需开具发票的,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先缴税再由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发票。
七、停业登记纳税人应提供主表、份数《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 2份税纳人应提供资料(1)《税务登记证》正本、《税务登记证》副本;(2)《统一发票领购簿》及未使用的发票。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税收的定义和分类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税基,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收入和行为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 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通过征税目标征收税款,纳税人并不是直接向税务主体缴纳税款。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企业或个人的交易环节实施税收,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间接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 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
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纳税人需主动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直接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按征收主体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按征税对象分类- 个人税:对个人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
- 企业税:对企业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第二章: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收必须依法征收和使用,合法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必须依法制定税法,履行法定税收程序,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公正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在税收征收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过度负担纳税人或偏袒某一群体。
3. 简易性原则税收征收的程序和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简易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政策和税法应当避免复杂繁琐的规定,使纳税人能够容易理解和遵守税法。
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应当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益。
第三章:税基与税率1. 税基的概念税基是指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等可以作为征税依据的基础。
重点税源管理情况汇报
重点税源管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税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税源管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确保税收的稳定增长,我们对重点税源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
首先,我们对重点税源进行了分类管理。
根据税收贡献的大小和行业属性,我
们将纳税人进行了分类,对高税收贡献和高风险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监管,确保他们的纳税行为合规。
其次,我们加强了税收数据的分析和比对。
通过建立税收大数据平台,我们能
够及时获取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对其纳税行为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税收的合规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税收执法的力度。
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我们将依
法进行查处,对其进行税收处罚,确保税收的公平和公正。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纳税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和纳
税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合规意识,减少税收风险,促进纳税人的自觉遵法纳税。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税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我们加强了
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税收管理的合力,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我们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管力度,加强税收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加强税收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通过以上的汇报,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税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
辉煌的成绩。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实现税收工作的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税务税源重点监控管理
税务税源重点监控管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税务税源重点监控管理成为了税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税源监控管理不仅能够保障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还能促进税收制度的公平公正,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税务税源重点监控管理,顾名思义,是指税务机关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可能影响税收收入的重点税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分析和管理。
这些重点税源通常包括大型企业、重点行业、高收入个人等。
大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交易频繁,对税收收入的贡献也相对较大。
对大型企业的税源监控,需要深入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模式、关联交易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变动,从而准确预测税收收入,防范税收风险。
重点行业的发展往往对经济全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制造业等。
这些行业的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税收征管难度较大。
对于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专门的税收征管办法。
加强行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行业税收评估模型,及时发现行业内的税收漏洞和潜在风险。
高收入个人的税源监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其收入来源多元化、隐蔽性强。
税务机关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加大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稽查力度,确保个人所得税的应收尽收。
为了实现有效的税务税源重点监控管理,税务机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
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合税务系统内部以及外部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叉比对。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潜在的税源风险点,为税务征管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要强化税收风险管理。
根据税源的规模、行业特点、纳税信用等因素,对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加大监控力度,采取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税收违法行为。
银行税务管理重点工作目标
银行税务管理重点工作目标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纳税遵从。
具体包括:①执法规范。
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②征收率高。
依据税法和政策,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
③遵从度高。
通过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纳税遵从度。
④成本降低。
降低税收征纳成本,以尽量少的征纳成本获得尽量多的税收收入。
⑤社会满意。
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使税务部门形象日益改善。
经过各级税务机关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
“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并体现在税收管理各个环节。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
“集中征收”,是指税收征管信息的集中,以及在方便纳税人前提下办税地域的相对集中。
“重点稽查”,强调对纳税人的遵从风险有重点地实施税务稽查,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
“强化管理”,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尤其是要加强税源管理。
围绕税收征管目标,落实税收征管模式要求,近年来,全国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专业化、信息化管理。
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
借鉴风险管理理念,规范征管程序,健全运行机制,推行分类分级管理。
创新管理方式,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强化征收、管理和稽查的协调配合。
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
抓好国际税收管理和反避税工作,强化关联申报管理,加大转让定价调整力度,推动预约定价和双边磋商,规范非居民税收管理,减少国际税源流失。
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
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促进税收公平、提高国家税收收入并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的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围绕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首先,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重点行业涉及范围广泛且复杂,税务部门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监管和管理重点行业的税收情况。
例如,在房地产行业,税务部门可以与国土资源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等部门合作,共同把握房地产企业的税收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排查违法行为。
同时,还需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要求重点行业企业定期向税务部门报告税收情况,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其次,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需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重点行业往往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包括逃税、偷漏税等现象。
税务部门应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企业的税收风险意识,教育企业严格遵守税法,主动履行纳税义务。
同时,税务部门也应加强日常监督和稽查工作,对涉嫌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保障税收的正常征收。
再次,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税收征收的公平和正常进行,但依然存在一些纳税主体逃税或偷漏税的现象。
因此,税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对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
特别是在制定和修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时,要充分考虑重点行业的特殊情况和需求,确保税收征收和管理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最后,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税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重点行业的税收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税收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重点行业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更好地发现潜在的税收风险,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税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重点工程项目税收管理
重点工程项目税收管理重点工程项目税收管理“全面采集,专人管理,统筹分析,跟踪服务”的征管模式,以项目流、管理流、资金流、服务流为抓手,大力堵塞税收漏洞,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扶持全市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设,挖掘新的税源增长点。
一、扣住信息“四环节”,抓住项目流信息采集环节,从市政府获取重大建设项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后,分派给各基层单位进行实地核查,将核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市局,经市局确认后,录入数据大集中平台,实施台账管理;信息管理环节,绘制重点税源电子地图,在税源电子地图上标注重点工程的项目名称、开发单位、建设单位、开工日期、投资总额、预计税收总额、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联系税管员等管理信息,实现动态跟踪管理;信息更新环节,对所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巡查制度,税收管理员每月对项目至少巡查一次,根据巡查情况及时进行台帐更新,全面掌握项目开发建设整个过程有关税收征管的各类信息;信息互通环节,建立重点工程税源数据库,与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以及工商局等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获取辖区内重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建设单位、建筑金额、工程期限等信息,根据数据库资料制定和调整税收分析计划,确保征管数据共享并得到有效利用。
二、贴身管理“四专化”,抓住管理流一是完善重点项目跟踪管理办法,专人管理。
对应纳税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采取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标准、定奖惩的办法,实施全程专人跟踪管理,加强责任追究。
要求税管员经常深入现场巡查,掌握工程进度,并及时到建设单位了解资金支付及发票使用情况,不定期对重点工程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完工情况进行纳税评估,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是建立重点项目税收管理台帐,专账管理。
对全市范围内重点工程项目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并将重点工程项目的名称、主要建设内容、投资额、数量、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时间等纳入台帐。
通过管理台帐,对情况可疑的企业列为纳税评估对象,对存在较大问题的企业列为稽查对象。
最新:《税收法律制度》重点归纳
《税收法律制度》重点归纳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概念与作用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2.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二)税收的特征——税收三性1.强制性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
【注意】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三性”的核心。
3.固定性——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固定性。
(三)税收的分类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
(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征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数量或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房产税、车船税等)。
(4)资源税类——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
(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
(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
(进出口关税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
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
(2)地方税。
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
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优化建议
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优化建议2023年的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优化建议2023年是一个新的开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税收管理工作已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
税收管理涉及到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税收征收的合理合法以及税源的优化管理。
那么在2023年,税收管理工作将面临哪些重点及需要进行优化的地方呢?一、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1.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提升纳税人的税收意识。
通过政府宣传、媒体宣传、税务机关的宣传,及时向纳税人传递税收政策信息,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纳税自觉性。
2.创新税收征收模式,完善监管机制。
税收征收是税收管理的核心环节,应通过加强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完善税收征收的监管机制,有效遏制逃税行为,维护税收公平。
3.加强税源管理,促进税收收入的提升。
加强对税源的监测,建立健全的税源管理机制,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税收来源的不正之处,推进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4.做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规范纳税人税收行为,打击不良行为,增强纳税人诚信意识。
二、税收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1.加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2.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化税收管理体系,实现电子化报税、联网实时监管,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和精度。
3.加强税务机关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职业能力培训,提高税务机关的专业水平,增强税务机关的监管和服务能力。
4.完善税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
通过完善税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遏制逃税行为,实现税收公平。
总之,税收管理工作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未来国家税收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只有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创新税收征收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税源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地加强税收管理工作。
强化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
强化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和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针对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不仅能够保障税收的公平公正,还能促进行业规范运营、维护市场秩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与效果,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重点行业往往涉及国计民生、经济命脉和资源环境等重要领域,其税收管理关乎国家利益和社会福利。
通过建立健全的税收政策和制度,以及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能够有效防止税收漏税、逃税行为的发生,确保税收稳定增长。
此外,重点行业税收管理还能推动行业内企业公平竞争,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
其次,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税务管理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税收信息系统,实现对纳税人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跟踪,能够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税务风险,减少人为操作和管理的漏洞。
其次,要完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通过制定适应行业特点和需求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合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减轻企业税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加强税收执法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震慑效应,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竞争。
然而,强化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行业特点和复杂性导致税收管理难度加大。
重点行业涉及到的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税收管理涉及到的纳税人群体庞大,不同行业的特殊税收问题也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其次,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容易受到不正当影响和腐败问题的侵蚀,需要加强监管机制和监督力度。
此外,国际税收竞争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复杂性,也给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这些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只有正确认识并应对这些挑战,才能进一步提升对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的效果。
例如,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提升税收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能够增强税收管理能力和效率。
重点税源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特制定以下重点税源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遵从度,降低税收风险;2. 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收入稳定增长;3. 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优化税收服务。
三、工作内容1. 加强重点税源企业信息收集与整理(1)建立重点税源企业信息数据库,收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状况、纳税记录等;(2)定期更新企业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制定差异化的税收管理策略。
2. 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管理(1)建立健全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税收风险;(2)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3)开展税收风险应对工作,督促企业整改,确保税收合规。
3. 优化税收征管流程(1)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办税效率;(2)加强税收宣传,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意识;(3)推行电子税务局,实现纳税申报、缴税、退税等业务线上办理。
4. 提升税收服务质量(1)设立重点税源企业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税收服务;(2)定期开展税企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3)加强税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工作;2. 明确责任分工,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确保工作落实;3.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税收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4. 完善考核机制,将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工作积极性。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季度:完成重点税源企业信息收集与整理,建立信息数据库;2. 第二季度: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评估,实施分类管理;3. 第三季度: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开展税收风险应对工作;4. 第四季度:优化税收征管流程,提升税收服务质量。
六、总结通过实施本计划,我们将全面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落实税务重点工作的措施
落实税务重点工作的措施引言税务工作是国家的经济管理机构,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落实税务重点工作,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税务改革和发展。
一、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落实税务重点工作的第一步是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税收政策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媒体宣传、官方公告、社交媒体等等。
同时,也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的解读力度,使纳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税收政策。
二、优化税务管理流程为了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需要优化税务管理流程。
首先,要简化纳税申报和缴纳流程,减少繁琐的手续和时间成本。
其次,应建立健全税务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税务数据的实时交互和共享,减少重复填写和核对。
此外,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行在线办税服务,方便纳税人进行税务申报和查询。
三、加强税务执法和监管税务执法和监管是确保税收纳入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纳税人的日常监管,提高税法遵守意识。
同时,加大对违法纳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维护税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税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为了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税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通过组织税务培训班、开展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五、加强税务协同和合作为了有效地落实税务重点工作,需要加强税务机关之间的协同和合作。
税务机关应与其他部门和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开展税收工作。
例如,与银行合作,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共享和核对,提高税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应加强与企业和个人纳税人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改进税收政策和管理措施。
结论以上所述是落实税务重点工作的一些措施。
通过加强税收政策宣传、优化税务管理流程、加强税务执法监管、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加强税务协同合作等方法,可以推动税务改革和发展,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制度是指国家税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为了实现税收管理的有效性、公平性和便利性,制定和实施的各项规章和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于国家税收征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税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点。
一、税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税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各项涉及税收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它们是税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 税收登记:税收登记是指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请登记,并取得税务登记证书,成为合法纳税人的过程。
税收登记是税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纳税情况的监管。
3. 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税款计算和缴纳相关税款的过程。
纳税申报是税务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纳税人义务的履行和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4. 税款征收:税款征收是指国家税务机关根据税务管理制度要求,对纳税人的税款进行征收和管理的过程。
税款征收的规范和公正是税务管理制度的重要要求,它们既有助于保障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又能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二、税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特点税务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法定性:税务管理制度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税务机关在税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定原则,确保纳税人权益得到保障。
2. 公正性:税务管理制度要求对纳税人进行公正、公平的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征管工作时要坚持公正原则,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3. 便利性:税务管理制度要求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提供便利和服务。
税务机关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纳税申报程序,提高办税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税务服务。
4. 刚性性:税务管理制度要求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税务机关对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和惩处,确保税收征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是为了确保重点税源户履行纳税义务,维护税收稳定和
公平。
重点税源户是指具有较高纳税额或者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纳税人。
重点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监管:对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管,加强税收执法力度,确保其准确申
报和按时缴纳税款。
2. 信息共享:建立重点税源户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
享和协作,整合多个数据源,实现信息的全面、准确、实时共享。
3. 定期排查:定期对重点税源户进行排查和核实,确保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处理。
4. 风险评估:对重点税源户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采取相应的
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税收风险。
5. 宣传教育: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其遵纳税收法律法规,提高纳
税意识和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
通过实施重点管理,可以提高重点税源户的纳税合规性和自觉性,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促进税收的稳定和公平发展。
重点税源管理实施方案
重点税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重点税源管理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优化税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税源管理的意义。
重点税源管理是指对纳税人中的高收入、大额交易、高风险等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的一种税收管理方式。
其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税收征收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税收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三、重点税源管理的实施方案。
1. 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重点税源管理的范围、对象和管理措施,为重点税源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2. 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税收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重点税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
3.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重点税源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税收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防范税收风险的发生。
4. 强化执法监管。
加大对重点税源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合规意识。
5. 加强协作配合。
加强税收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推动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合力,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效果。
四、重点税源管理的效果评估。
建立健全的重点税源管理效果评估机制,对重点税源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确保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五、总结。
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优化税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执法监管,加强协作配合,以及建立健全的效果评估机制,全面推动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国家税收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税政科工作要点
税政科工作要点税收是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税务管理是做好国家财政工作的重要一环。
税政科作为国家税务管理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规划和执行都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税政科工作要点的相关内容。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税政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不断加强。
税务机构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纳税人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提高纳税人满意度。
同时,税务机构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二、重视税收征管工作税收征管工作是税务机构的重点工作,税政科要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要加大对企业的税收监测,针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逃税的行为。
同时,税政科还要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收宣传和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和纳税合规水平。
三、建立良好的征纳衔接机制税收征纳衔接是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税务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税收征纳衔接机制,优化税收管理模式。
税收征纳衔接机制应针对性地进行调整,通过加强征纳衔接工作,建立统一的税收管理体系,减少税收管理的盲区和死角,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税收管理的重点在于落实税法税规,税政科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税收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要密切跟踪税收法规的变化,加强与法律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参与税收法规制定和修订,确保税收管理工作符合国家税法法规。
五、增强税审工作水平税审工作是税务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政科要加强税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税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要加强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开展全面的稽查和审计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查,把握稽查重点,提高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六、加强内外部合作税政科作为税务管理的重要部门,还需要加强与内外部合作,增强税政科的工作影响力。
税政科可以与政府部门、行业机构、企业团体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税收管理工作,加强对税收法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
重点行业税收整治方案
重点行业税收整治方案1. 背景介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企业存在的规避税收行为,使得部分重点行业税收存在缺口。
为了强化税收管理和整顿市场秩序,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重点行业税收整治方案。
2. 目标与原则目标•提高税收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优化税收结构,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确保税收公平公正。
•整顿市场秩序,减少企业对税收的规避行为,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体系。
原则•依法纳税,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提高纳税意识。
•加强税收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稽查能力和效果。
3. 整治重点行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重点整治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高科技产业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存在利用技术转让、资金流转等手段规避税收的现象。
对于高科技产业,要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收透明度。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税收政策,确保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实施。
•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申报和核查工作,减少偷税漏税的风险。
3.2 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税收管理更加重要。
针对金融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税收管理与监管。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税收核查和审计工作,发现并纠正偷税漏税行为。
•完善对金融产品的税收政策,确保税收公平公正。
3.3 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也存在一些纳税乱象。
为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执法监管,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完善房地产交易税收政策,减少税收规避行为。
3.4 跨境电商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利用模糊边境和法律漏洞,规避税收。
为加强对跨境电商行业的税收监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纳税申报和核查工作,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发生纳税义务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2、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
3、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从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加收滞纳金。
4、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义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税务人员征收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1)夫妻关系;(2)直系血亲关系;(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4)近姻亲关系;(5)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
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税款征中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6、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并报送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当期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及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支出预算,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或经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并且,同一笔税款不得滚动审批,批准延期内免予加收滞纳金。
所谓特殊困难是指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不能按期纳税;或当期货币资金然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
7、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8、.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自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9、欠缴税款数额较大(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10、“三自”纳税亦称“自报自核自缴”征收方法。
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自行填写税收缴款书、自行按期向国库经收处缴纳税款,税务机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查的一种税款征收方法。
一般适用于经营规模大、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严格遵守税收法制、有专人专责办税的大型企业。
11、查账征收亦称“自报核缴”、“查账计征”,此法适用于财会制度健全,纳税意识强,遵守国家税收法制,配备办税人员,能按规定期限正确核算应纳税额的中小企业。
现阶段我国对大多数纳税企业都采用这种征收方法。
12、查定征收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按期查定课税对象产量,确定应纳税额,分期征收税款的一种征收方法。
适用于生产经营变化较大、财会制度不够健全、账证不够完备的纳税户的税款征收,对产品零星、税源分散的小型厂、矿和作坊尤为适用。
具体做法是: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设备、从业人员等情况,核定一个实物量作为计税标准,据以计算纳税期内的应纳税额,分期征收税款,期末进行结算,查定征收通常以一个月为期限。
13、查验征收是税务机关对应税产品的入库、出库、运输和销售进行现场检查验证,并按规定确定计税价格,据以征收税款的一种征收方法。
此法适用于对零星分散、流动性大的税源的税款征收,分为就地查验征收和设立检查站查验征收两种。
14、定期定额征收亦称“双定”征收。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自报、有关单位和人员评议情况,核定其一定时期应纳税款并分月征收的一种征收方法。
此法适用于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营业额和所得额难以准确计算、无记账能力的小型工商业户的税款征收。
个体工商业户、部分小型企业常采用这种方法。
15、代收代缴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收取款项的同时,依法收取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并缴入国库经收处的一种征收方法;代扣代缴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依法从支付额中扣收纳税人应纳税款并缴入国库经收处的一种征收方法;委托代征是税务机关根据管理的需要委托某些单位或个人,对纳税人应纳税款代行征收的一种征收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适用边远地区、税源分散、税款不多的地方的税款征收,以方便纳税人纳税和节省征收费用,减少和防止零星税款流失。
(海关代征)税款征收方法16、纳税担保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纳税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
17、纳税担保人包括以保证方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纳税保证人和其他以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第三人,纳税担保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
费用包括抵押、质押登记费用,质押保管费用,以及保管、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等相关费用支出。
18、纳税保证,是指纳税保证人向税务机关保证,当纳税人未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缴清税款、滞纳金时,由纳税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缴纳税款及滞纳金的行为。
19、纳税保证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具有纳税担保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20、纳税保证为连带责任保证,纳税人和纳税保证人对所担保的税款及滞纳金承担连带责任。
21、纳税担保时限:保证期间为纳税人应缴纳税款期限届满之日起60日,即税务机关自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期限届满之日起60日内有权要求纳税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缴纳税款、滞纳金。
履行保证责任的期限为15日,即纳税保证人应当自收到税务机关的纳税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保证责任,缴纳税款及滞纳金。
纳税保证期间内税务机关未通知纳税保证人缴纳税款及滞纳金以承担担保责任的,纳税保证人免除担保责任。
22、纳税抵押(15日),是指纳税人或纳税担保人不转移对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税款及滞纳金的担保。
23、不得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
纳税抵押自抵押物登记之日起生效。
24、纳税质押(3个工作日内返还),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纳税人或纳税担保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税务机关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凭证作为税款及滞纳金的担保。
纳税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动产质押包括现金以及其他除不动产以外的财产提供的质押。
25、税收保全措施是税务机关为了防止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转移、隐匿应税货物、财产或收入,在纳税期满前依法采取的防范税收流失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止发生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而造成国家税收无可挽回的损失。
26、税收保全措施的内容: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27、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书面通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纳税担保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28、离境清税及阻止出境措施是指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其出境时进行应纳税款清算所采取的强制征收措施。
29、离境清税及阻止出境措施的必要性:采取离境清税措施是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离境清税及阻止出境措施是借鉴国际普遍做法。
30、离境清税及阻止出境措施的内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提供担保。
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31、我国征管法确定的税收优先权是一种相对性优先权,具体规定为: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纳税人有欠税情形,而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的,应当向抵押权人、质权人说明其欠税情况。
抵押权人、质权人可以请求税务机关提供有关欠税情况。
32、代位权是指在债务权怠于行使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代债务者行使其权力,即代替债务人对其债务人即第三人提起诉讼、请求第三人给付的权力。
撤销权是指在债务债务人作出无偿处分财产或以明显低价处分财产给第三人而有害于债权人的行为时,债权人有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力。
33、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的要件: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放弃到期债权;纳税人的上述行为必须对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害的后果。
34、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
报批类减免税是指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35、减免税管理的意义:减免税是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制度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免税管理是全部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环节。
36、减免税的审批责任管理:减免税的审批采取谁审批谁负责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应将减免税审批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建立税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审批跟踪反馈制度;建立审批案卷评查制度;建立层级监督制度。
3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应在每年6月底前书面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上年度减免税情况和总结报告。
由国家税务总局审批的减免税事项的落实情况应由省级税务机关书面报告。
减免税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减免税基本情况和分析;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减免税管理经验以及建议。
38、在我国实行税务代理的意义是: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实现税务监督;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
38、税务代理的原则:自愿原则,公正原则,严格管理原则。
39、税务代理人是实施税务代理行为的主体,具体指从事税务代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我国对从事税务代理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称为注册税务师,只有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的人员,方可从事税务代理活动;税务代理机构是注册税务师从业的工作场所,注册税务师必须加入税务代理机构才能从事税务代理业务。
一个注册税务师只能加入—个税务代理机构,不得同时加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务代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