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土壤有效磷、钾、铜、铁、锰、锌的测定

土壤有效磷、钾、铜、铁、锰、锌的测定

第五章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蒸馏法)5.1 方法提要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铵态氮。

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硝态氮)。

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后,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成铵态氮。

5.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

5.3 主要仪器设备5.3.1 消化管(与消煮炉、定氮仪配套),容积250mL。

5.3.2 定氮仪。

5.3.3 可控温铝锭消煮炉(升温不低于400℃)。

5.3.4 半微量滴定管,10mL。

5.3.5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g)。

5.4 试剂5.4.1 硫酸[ρ(H2SO4)=1.84g•mL-1];5.4.2 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0.01mol•L-1]或盐酸标准溶液[c(HCl)=0.01mol•L-1]:配制及标定参见附录1。

5.4.3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400g•L-1 ]:称取40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L。

5.4.4 硼酸—指示剂混合液。

硼酸溶液[ρ(H3BO3)=20g•L-1]:称取硼酸20.00g溶于水中,稀释至1L。

混合指示剂:称取0.5g溴甲酚绿和0.1g甲基红于专用玻璃研钵中,加入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剂全部溶解后,加95%乙醇至100mL。

使用前,每升硼酸溶液中加5mL混合指示剂,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红紫色(PH约4.5)。

此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如在使用过程中PH有变化,需随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

5.4.5 加速剂:称取100g硫酸钾,10g硫酸铜(Cu SO4•5H2O),1g硒粉于研钵中研细,必须充分混合均匀。

5.4.6 高锰酸钾溶液[ρ(KMnO4)=50g•L-1 ]:称取25g高锰酸钾溶于500mL水,贮于棕色瓶中。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引言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承载着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氧气、养分等要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的概念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它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较大;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锰、锌、铜、钼、硼等,虽然在植物体内需求量较小,但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同样至关重要。

这些化学营养元素在土壤中以无机形态存在,是植物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来源。

二、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的来源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无机物质:如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中的矿物质等;2. 有机物质:如土壤中的腐殖质、腐植质、生物残体等;3. 大气降水:大气中的化学元素经降水洗涤到土壤中;4. 施肥和农业活动:人类通过施肥和农业活动,将化学营养元素转化到土壤中。

三、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的研究方法目前,对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土壤化学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化学方法测定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形态;2. 土壤肥力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化学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土壤微生物代谢: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机制,了解微生物对化学元素的转化和循环过程;4. 土壤-植物系统模型:通过建立土壤-植物系统模型,模拟研究土壤中化学营养元素的转化过程。

四、土壤化学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来源,它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不同的化学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速度和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2. 影响植物的抗病能力: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对植物的抗病能力有一定影响,适当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3. 影响植物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同的化学营养元素对植物品质和营养成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又称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是评价土壤肥力和施肥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要的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一、土壤采样与准备1.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要选择代表性样品,并且遵循一定的采样方法,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采用无机采样器、铁锹或手铲等工具进行采样。

采样时要避免损伤土壤结构,并避免与植物残体和石块混合。

2.土壤样品的处理采样回来后,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干燥和湿润程度过大。

样品要经过晾干、筛分、研磨、均质等工序,以获得均匀的土壤样品,以备后续检测使用。

二、土壤酸碱度测定土壤酸碱度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酸碱度试纸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

采用试纸与土壤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2.酸碱度电位计法这是一种准确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使用pH电极和电位计来测量土壤溶液的酸碱度。

3.酸碱度滴定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

通过滴定酸碱溶液到土壤溶液中,直到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根据耗用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计算土壤酸碱度。

三、土壤养分元素测定1.全量元素测定法全量元素测定法是通过分析土壤中总量的元素含量,包括可溶态和难溶态的元素。

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等。

2.可交换态元素测定法可交换态元素是指与土壤固相表面吸附较强而容易交换的元素。

常用的方法有铵铬酸法、酸提取法等。

3.可利用态元素测定法可利用态元素指能够供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的元素。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树脂吸附法、生物利用试验法等。

四、土壤肥力评价指标计算根据土壤养分元素测定结果,可以计算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以及判断施肥措施的效果。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是农田生产的重要基础,其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关键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矿质全量元素的含量对农田生产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矿质元素的分析方法,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原理、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一、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当元素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能力,测量吸收的光强来确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兰姆特罗夫定律和玻尔原子模型。

根据兰姆特罗夫定律,当原子处于基态时,吸收的光强与溶液中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原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二、仪器设备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需要准备的仪器设备如下: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包括光源、光栅、进样系统、检测系统等组成。

2.试样前处理系统:用于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和水溶性的离子等去除,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校准曲线和质量控制样品:用于校正仪器和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操作步骤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操作步骤如下:1.样品的前处理:将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去除有机物质和水溶性的离子。

这样可以减少有机物质对元素的干扰,并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2.准备标准溶液:使用纯净的水或其他溶液溶解准确称量的标准物质,制备一系列的标准溶液。

3.校准仪器:将标准溶液依次进样进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校准曲线。

4.进样测定:将前处理好的土壤样品溶液逐一进样进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吸光度。

5.计算结果:根据校准曲线和吸光度值,计算出土壤样品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光源的稳定性、进样体积的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稳定等。

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

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

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土壤中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对于土壤肥力的评价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也是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

1. 土壤氮的测定方法:a. 凯氏法(Kjeldahl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硼酸混合加热,将其中氮转化为铵盐形式,再用酸溶解,并借助于碱性指示剂滴定盐酸溶液来测定氮的含量。

b. 硫酸铵法:将土壤样品与浓硫酸、浓氯化铵混合,得到铵态氮的盐溶液,然后采用滴定法测定溶液中铵态氮的含量。

c. 气体采样法:运用土壤氮气体捕获器采样,通过气相色谱仪等仪器对氮的含量进行测定。

2. 土壤磷的测定方法:a. 弗里斯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溶解后,在高温下加入巴氏试剂,形成磷酸钙沉淀,再经过高温烘干和加热重量,最后用酸溶解磷酸钙沉淀并过滤,用钼酸铵法测定磷的含量。

b. 西蒙兹方法:将土壤样品与碱溶解,再加入氧化铁褐化剂,与二酸铵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3. 土壤钾的测定方法:a. 火焰光度法:将土壤样品与王水溶解,加热蒸干,再用稀硝酸溶解,使钾离子转化为火焰中可发射的激发态激发的钾原子辐射光,通过光度计测定其光密度,以计算钾离子的含量。

b. 铵酸钠法:将土壤样品与稀盐酸溶解,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将土壤中的钾转化为铵态,用铵树脂或滤纸吸附铵态氮,再用酸溶解吸附物,测定溶液中的铵态氮含量。

这些方法在土壤氮、磷、钾的测定中都是常用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可以提供准确的土壤养分含量数据,为科学施肥和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依据。

同时,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以及仪器的校准和操作规范。

氮磷钾检测方法

氮磷钾检测方法

氮磷钾是土壤中的三种重要营养元素,其含量的检测可以帮助农民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常用的氮磷钾检测方法:
1. 氮的检测方法:
- 凯氏法:将土壤样品与凯氏试剂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光密度或颜色变化来确定氮的含量。

- 硫酸铵钠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铵钠反应生成氨气,通过测定氨气的体积或电导率来确定氮的含量。

- 硝酸还原法:将土壤样品与硝酸还原菌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氨气,通过测定氨气的体积或电导率来确定氮的含量。

2. 磷的检测方法:
- 钼酸亚铵法:将土壤样品与钼酸亚铵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通过测定络合物的光密度或颜色变化来确定磷的含量。

- 醋酸法:将土壤样品与醋酸反应生成溶液,通过测定溶液的酸度来确定磷的含量。

- 硫酸钾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溶液,通过测定溶液的酸度来确定磷的含量。

3. 钾的检测方法:
- 火焰光度法:将土壤样品与火焰中的钠盐共燃,通过测定火焰中钠的光谱发射强度来确定钾的含量。

- 铵化法:将土壤样品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溶液,通过测定溶液中铵离子的浓度来确定钾的含量。

- 氯化钾法:将土壤样品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溶液,通过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钾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中氮磷钾成分检测标准

土壤中氮磷钾成分检测标准

土壤中氮磷钾成分检测标准土壤中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它们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对土壤中氮磷钾成分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氮磷钾成分检测的标准。

一、氮元素检测标准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它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氮元素检测方法有尿素法、凯氏法、硫酸铵氮法等。

其中,硫酸铵氮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氮元素检测方法,其检测标准如下:1. 水稀释法: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混合,振荡20分钟后过滤,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2. 硫酸铵氮法:将土壤样品与2mol/L硫酸铵按1:5混合,振荡30分钟后过滤,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3. 检测标准:一般情况下,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应在0.1%~0.3%之间,如果低于0.1%,则表示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不足,需要进行补充。

二、磷元素检测标准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根系生长和花果质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磷元素检测方法有乙酸溶解法、纳夫亚酸法、梅尔酸法等。

其中,纳夫亚酸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磷元素检测方法,其检测标准如下:1. 水稀释法: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20混合,振荡30分钟后过滤,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2. 纳夫亚酸法:将土壤样品与0.5mol/L NaHCO3按1:20混合,振荡30分钟后过滤,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3. 检测标准: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应在0.01%~0.1%之间,如果低于0.01%,则表示土壤中磷元素含量不足,需要进行补充。

三、钾元素检测标准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抗逆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钾元素检测方法有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

其中,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钾元素检测方法,其检测标准如下:1. 水稀释法: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混合,振荡20分钟后过滤,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一)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一)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一)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引言
•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准确快速检测土壤肥力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常见的土壤肥力检测方法
1.土壤理化性质检测
–根据土壤的颜色、质地、孔隙度、含水量等指标来评估土壤肥力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直接测定土壤的营养成分含量2.土壤营养元素分析
–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土壤中各种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土壤的养分水平,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3.土壤微生物检测
–通过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来评估土壤肥力情况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土壤的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都有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土壤的活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技术支持
土壤肥力检测标准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土壤肥力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一般包括土壤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范围和要求
•根据标准的级别,可以判断土壤的肥力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结论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壤检测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这将为农民提供更准确的土壤肥力信息,从而调整肥料施用和种植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土壤有效钙是指土壤中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的钙离子。

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维持细胞壁的稳定性、细胞分裂和伸长、植物的代谢过程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对于科学合理地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

一、酸浸法酸浸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它利用酸溶液将土壤中的有效钙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酸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常用的酸溶液有盐酸和硝酸,其浓度根据土壤样品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一些含有难溶性钙化合物的土壤样品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偏低。

二、酸中和法酸中和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它利用一定量的酸溶液与土壤样品进行反应,将土壤中的钙离子与酸中和生成的氢离子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后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

常用的酸溶液有盐酸和硫酸,其浓度根据土壤样品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但需要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三、电导法电导法是一种利用土壤中的电导率与有效钙含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土壤有效钙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导仪测定土壤样品的电导率,然后通过相关的标准曲线或经验公式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

电导法操作简便、快速,但需要建立准确的标准曲线或经验公式,并且对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它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钙离子的吸光度,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

该方法准确性高,但仪器设备较为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土壤有效钙检测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避免污染和损失,同时要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1.土壤采样土壤采样是土壤实验测定的第一步,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对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采集样品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注意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差异。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网络采样和均质采样。

采样深度通常为农田表层15-20厘米,林地和草地约为10-15厘米。

2.水分测定水分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测定可以通过干湿法、重量法和传感器测量法等方法进行。

-干湿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然后测量样品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含水量。

-重量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恒温,记录样品重量和干燥后的重量,计算含水量。

-传感器测量法:使用水分传感器或土壤水分仪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土壤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水分含量。

3.pH值测定土壤pH值是评估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土壤pH值可以通过玻璃电极法、试纸法或电位滴定法等方法进行。

-玻璃电极法:使用专业的pH计和玻璃电极,将电极插入土壤样品中,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压来得到土壤的pH值。

-试纸法:将试纸浸入土壤水溶液中,根据试纸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电位滴定法:将土壤样品与酸或碱反应,使用电位计来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从而得到土壤的pH值。

4.营养元素分析营养元素是土壤中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成分。

常用的土壤营养元素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和使用光谱仪进行分析。

-化学试剂分析:使用化学试剂提取土壤样品中的营养元素,然后使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来测定元素的浓度。

-光谱仪分析: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光谱特性,根据光谱特性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元素的浓度。

5.有机质含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燃烧法、酸碱滴定法和遥感技术等。

-干燥燃烧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至高温,使有机质转化为无机物,然后测量样品重量差异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

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

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土壤有效磷是指土壤中植物有效吸收利用的磷。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对于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高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有效磷水平对于合理施肥和土壤肥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

一、浸取法浸取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适用于农田土壤和实验室土壤样品的快速分析。

浸取法主要通过土壤与提取剂的随机反应来提取土壤中的有效磷。

常用的提取剂有水、甲醇、乙醇等。

水浸取法是最常用的浸取方法之一。

使用水作为提取剂时,需要将土壤与水充分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摇动或震动一段时间,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将土壤颗粒分离出来,测定水中的磷含量。

水浸取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果不如其他提取剂。

甲醇浸取法是一种提高土壤中有效磷提取效果的新方法。

甲醇能够改变土壤中磷的形态,使其更容易溶解和提取。

甲醇浸取法可以提高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提取效果,但需要注意甲醇的使用量和浸取时间,过高的甲醇浓度和过长的浸取时间会引起误差。

乙醇浸取法是一种快速浸取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取出土壤中的有效磷。

乙醇浸取法的原理和水浸取法类似,但乙醇对磷的溶解能力更强,能够提取更多的有效磷。

乙醇浸取法适用于评价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和筛选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

二、吸附树脂法吸附树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土壤中的磷含量。

吸附树脂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吸附磷的能力。

通过将土壤与吸附树脂充分混合,土壤中的磷会被吸附到树脂表面,然后用适当的溶液洗脱磷,最后测定洗脱液中的磷含量。

目前常用的吸附树脂有氧化铝混合物、强阳离子交换树脂等。

根据树脂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吸附树脂法可以提取不同形态的磷,如無機磷、有機磷等,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壤中的有效磷水平。

三、土壤酶活性法土壤酶活性法是一种通过土壤酶活性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的方法。

土壤酶活性是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酶活性受土壤中的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用哪些方法可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用哪些方法可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用哪些方法可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探究土壤中的成分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土壤中的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土壤的肥力、适宜种植何种作物以及培育土壤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1. 土壤成分的物理分析物理分析是了解土壤中粒径组成、质地、颗粒间的紧密程度等物理特性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粒径分析:利用粒度分析仪对土壤样品进行粒径分布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粒径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测土壤的水分透气性、保水性等特性。

(2)质地测定:通过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确定土壤的质地类型,一般可以根据三种不同大小颗粒之比例来判定,即黏粒、壤土以及砂粒的比例。

(3)土壤密度测定:通过比较一定体积土壤的湿重与干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容积重量和容重,从而评估土壤的紧密程度和通气性。

2. 土壤成分的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了解土壤中不同元素含量及其化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土壤酸度测定:利用酸度指示剂或pH计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可以从中推测土壤的酸性或碱性程度。

同时,配合酸度测定,可以测定土壤的碳酸盐含量以及pH值对土壤中其他元素的影响。

(2)土壤含水率的测定:通过测定一定重量土壤的干重和湿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含水率,从而了解土壤的保水性能。

(3)土壤养分测定:利用化学方法,分析土壤中常量元素含量(如氮、磷、钾等)和微量元素含量(如铁、锰、锌、铜等),以了解土壤中的养分状况,进而制定合理的土壤肥力调整措施。

3. 土壤成分的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了解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活性以及其他生物参数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土壤微生物量测定:通过土壤DNA提取、PCR扩增等方法,可以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和不同类群的丰度,以及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贡献程度。

(2)土壤酶活性测定:通过测定土壤中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酶活性,可以评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矿化速率和营养转化能力。

土壤检测方法

土壤检测方法

土壤检测方法土壤是生物生长的基础,而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对土壤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检测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情况。

首先,常见的土壤检测方法之一是化学分析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土壤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来评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化学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以及土壤的酸碱度是否适宜于作物的生长。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物理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土壤的质地、密度、孔隙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来评估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物理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排水情况和保水能力,从而为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提供依据。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调整土壤的结构,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生物学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蠕虫、土壤动物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来评估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状况。

生物学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评估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和生物学分析法是三种常用的土壤检测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怎样检验土壤成份

怎样检验土壤成份
肥。
施肥对土壤成份的影响
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 质含量,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 水性,同时可以提供多种营养元 素。
化肥
施用化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氮 、磷、钾等营养元素,但过量使 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对土壤成份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适用性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成分和性质,因 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 方法和标准。
农作物差异
不同农作物对土壤成分的需求和适应性也存 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土壤成分分析时需要 考虑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需求,以便制定合 理的施肥和管理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光光度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 器,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质谱法
采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碳、氮 、氧等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比值。
色谱法
采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测定 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种类。
03
土壤中主要元素的检验方法和原理
土壤中氮的检验方法和原理
凯氏定氮法
有机物污染
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土壤成份分析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样品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ຫໍສະໝຸດ 意事项样品采集采集的土壤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选择不 同区域、深度和性质的土壤进行采集。 同时,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受到人为污染 和自然因素的干扰。
VS
样品处理
采集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 杂质、晾晒、破碎、研磨等,以便进行后 续的分析测试。

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土壤营养元素检测方法

土壤测定实验方法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一、目的意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对形成土壤类型和性状有很大的影响。

在研究土壤特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首先应了解形成母质的岩石类型,而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为了鉴别各种岩石,必须学会识别主要的造岩矿物。

矿物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自然产物。

大多数矿物呈固态。

鉴别矿物的方法很多,室内可测定其化学成分,鉴别其物理性质;野外调查时,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试剂(如放大镜、小刀、盐酸等),对矿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进行现场鉴别。

二、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1.结晶性状:晶质矿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状,如石英呈六方柱和六方锥复合体的单晶或晶簇,在岩石中则成粒状,集合体则呈块状。

有的矿物则出现双晶,如正长石的卡氏双晶,斜长石的聚片双晶,晶体石膏的燕尾双晶。

这些是造岩矿物各自的结晶特征,具有特殊的鉴别意义。

2.颜色: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反射、折射的物理性质的表征。

各种矿物都有相对固定的颜色,如正长石呈肉红色,斜长石呈灰白色,角闪石暗绿至黑色,这是矿物本身固有的,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

但当矿物中含有的杂质时,则呈现另一些颜色,如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石英,含杂质时则呈灰、黑、紫等色,可见不能仅凭颜色来鉴定矿物。

3.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硬度小的矿物在未上釉的白瓷板上刻划,留下的粉末痕迹。

条痕可清除杂色,保存自色,更具有鉴定意义。

如黄铁矿和黄铜矿都为黄色,但前者的条痕呈黑色,后者呈黑绿色。

4.光泽:是矿物反射光的能力。

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光滑表面所呈现的光亮。

如金、银、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为透明或半透明浅色矿物常具有的光泽。

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金刚光泽:光亮很强,光辉夺目。

如金刚石的光泽。

②玻璃光泽:似玻璃反射的光亮。

如石英晶面、方解石、长石的光泽。

③珍珠光泽:似珍珠的明亮光润。

如云母的光泽。

④丝绢光泽:似丝绢的瑰丽多采。

梅立权计算方法

梅立权计算方法

梅立权计算方法梅立权(Mehlich)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多种营养元素含量。

该方法基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浸出特性,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提取剂,将土壤中的养分溶解出来,再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提取液中养分的浓度,从而得到土壤中养分的含量。

梅立权方法最早应用于测定土壤中的钾元素含量,因此又称为梅立权钾法。

后来,人们发现该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土壤中的磷、钙、镁等多种养分元素含量,因此该方法逐渐发展为一种多元素测定方法。

梅立权方法的原理基于土壤中养分与提取液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梅立权方法中,通常使用一种叫做梅立权提取液的溶液作为提取剂。

梅立权提取液由醋酸、亚硫酸盐、亚硫酸氢钠等组成,其成分和浓度经过多次试验确定。

实施梅立权方法的步骤如下:1.样品准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通过粉碎、筛分等步骤制备成均匀细粒度的土壤样品。

2.提取液配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梅立权提取液,通常是将提取液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3.样品浸提: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与提取液混合,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短暂搅拌以加速提取过程。

4.过滤:将提取液中的土壤颗粒过滤掉,得到含有溶解养分的提取液。

5.检测: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提取液中养分的浓度。

6.数据处理:根据浓度测定结果,结合样品的质量和提取液的体积,计算土壤中养分的含量,通常以每单位质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表示。

梅立权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使用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土壤中多种养分的含量,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梅立权方法还可以用于测定肥料的含量和浓度。

因此,梅立权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科学研究中。

然而,梅立权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方法只能测定土壤中溶解态的养分含量,对于固定在土壤中的养分形态无法准确测定。

其次,提取液的成分和浓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养分元素和土壤类型进行调整,不同养分和土壤可能需要不同的梅立权提取液配制方法。

土壤养分检测报告

土壤养分检测报告

土壤养分检测报告1. 引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土壤养分则是决定植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准确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检测土壤养分的方法,并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2. 准备工作在开始土壤养分检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这些包括:•土壤样本采集工具(如铁锹、铲子等)•清洁的容器用于收集土壤样本•室内分析工具(如电子天平、PH仪等)•化学试剂(如盐酸、硫酸等)•纸巾或干净的布3. 土壤样本采集首先,选择要采集土壤样本的区域。

最好选择具有相似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区域,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使用铁锹或铲子将土壤样本收集到清洁的容器中。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任何杂质,以免影响后续的分析结果。

4. 样本处理一旦采集到足够的土壤样本,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养分分析。

首先,将土壤样本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并用纸巾或布擦拭干净容器外部,以防止任何杂质的污染。

5. pH值测试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测试土壤样本的pH值。

使用PH仪或试纸,将一小部分土壤样本与适量的水混合,待溶解后,将PH仪或试纸插入溶液中,记录pH值。

6. 养分分析为了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分析。

首先,将土壤样本与适量的盐酸或硫酸等酸性试剂混合,以提取土壤中的养分。

然后,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量的土壤提取物,并将其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

对于不同的养分,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和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氮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使用尿素试剂,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土壤中的氮含量。

类似地,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试剂来分析磷、钾和其他养分的含量。

7. 结果解读一旦完成养分分析,我们将得到每种养分的含量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评估土壤的养分水平,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8. 结论土壤养分检测是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养分分析,并据此进行土壤肥力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土壤检测方案方法

土壤检测方案方法

土壤检测方案方法土壤检测是指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参数进行分析和测试的过程。

土壤检测是农田经营、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土壤检测方案方法。

首先,准备样品。

从待检测的农田中,按一定的采样网格方式或控制区域的要求,在不同深度(通常是0-20厘米和20-40厘米)的不同点位采集土壤样品。

每个样品位置采集约500克土壤,将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去除杂质和可见的有机物,然后取样3个相同的亚样品。

其次,进行土壤样品前处理。

将3个亚样品分别进行破碎和混合,然后对土壤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

干燥的方法可以使用烘箱或自然晾干,在50-70℃的温度下干燥至恒重。

研磨的方法可以使用研磨仪或者手动研磨棒将土壤样品研磨成粉末。

然后,进行土壤样品pH值测定。

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取1克,加入50毫升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用pH计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接下来,进行土壤样品中养分元素的测定。

常见的养分元素包括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等。

土壤中养分元素的测定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测定土壤中各个养分元素的含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土壤样品中有害元素和重金属的测定。

有害元素常见的有砷、铅、镉等,重金属常见的有铜、锌、镍等。

这些元素的测定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土壤中这些有害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状况。

最后,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测定。

微生物和酶活性是评价土壤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培养基和酶联免疫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综上所述,土壤检测方案方法包括采样、前处理、pH值测定、养分元素测定、有害元素测定和微生物酶活性测定等多个步骤。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土壤肥力、污染状况和生态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农田经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土壤元素全量分析土壤元素全量分析是土壤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方法,它通过检测分析土壤中的各种元素,为土壤的肥力评价和管理及环境监测等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客观、全面反映土壤中的元素组成和土壤肥力水平,土壤元素全量分析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检测元素类型以及在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土壤元素全量分析分析的主要原理是采用元素定量或定性分析技术,以便获取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及其组成成分的比例,并建立相应的结果报告,为土壤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2、常用的土壤元素全量分析方法土壤中元素分析,主要采用原位或离位萃取分析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具体表现形式如下:(1)原位分析法:按原位及环境条件对样品进行分析,包括X 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质量谱分析法等。

(2)离位萃取法:采用此法需要将土壤中的元素从其环境中萃取出来,以提高元素的浓度,增强检测的灵敏度,形式包括液-液拌合平衡提取法、离子交换提取法、离子萃取提取法等。

(3)化学分析法:此法将土壤放置在一定的溶液中,采用滴定、浊度、溶出、分解、萃取、色谱和物理技术等方法检测土壤中的元素,以获取其含量和组成。

3、检测元素类型土壤中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分为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两大类。

有机元素主要包括碳、氢、氧、氮,而无机元素主要包括硅、磷、钾、钙、镁、铁、锰、锌、铜、铝等。

为了便于检测,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研究目的分别检测微量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和微量污染元素,这些元素分别是硒、钼、硫、铜等;磷、钾、钙、钠、铁等;砷、铅、汞、镉等。

4、土壤元素全量分析在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壤肥力评价和管理: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结果可明确表示土壤的元素组成和比例,从而为土壤肥力测定提供参照依据,对土壤肥力的评价、管理及施肥措施的拟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测定实验方法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一、目的意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对形成土壤类型和性状有很大的影响。

在研究土壤特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首先应了解形成母质的岩石类型,而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为了鉴别各种岩石,必须学会识别主要的造岩矿物。

矿物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自然产物。

大多数矿物呈固态。

鉴别矿物的方法很多,室内可测定其化学成分,鉴别其物理性质;野外调查时,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试剂(如放大镜、小刀、盐酸等),对矿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进行现场鉴别。

二、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1. 结晶性状:晶质矿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状,如石英呈六方柱和六方锥复合体的单晶或晶簇,在岩石中则成粒状,集合体则呈块状。

有的矿物则出现双晶,如正长石的卡氏双晶,斜长石的聚片双晶,晶体石膏的燕尾双晶。

这些是造岩矿物各自的结晶特征,具有特殊的鉴别意义。

2. 颜色: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反射、折射的物理性质的表征。

各种矿物都有相对固定的颜色,如正长石呈肉红色,斜长石呈灰白色,角闪石暗绿至黑色,这是矿物本身固有的,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

但当矿物中含有的杂质时,则呈现另一些颜色,如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石英,含杂质时则呈灰、黑、紫等色,可见不能仅凭颜色来鉴定矿物。

3. 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硬度小的矿物在未上釉的白瓷板上刻划,留下的粉末痕迹。

条痕可清除杂色,保存自色,更具有鉴定意义。

如黄铁矿和黄铜矿都为黄色,但前者的条痕呈黑色,后者呈黑绿色。

4. 光泽:是矿物反射光的能力。

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光滑表面所呈现的光亮。

如金、银、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为透明或半透明浅色矿物常具有的光泽。

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金刚光泽:光亮很强,光辉夺目。

如金刚石的光泽。

②玻璃光泽:似玻璃反射的光亮。

如石英晶面、方解石、长石的光泽。

③珍珠光泽:似珍珠的明亮光润。

如云母的光泽。

④丝绢光泽:似丝绢的瑰丽多采。

如石绵、纤维石膏的光泽。

⑤脂肪光泽:似油腻的脂肪。

如乳白色的断口具有这种光泽。

(3)半金属光泽:介于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之间。

如赤铁矿等。

5. 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磨擦或刻划的能力。

一般采用摩氏硬度计来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表1-1 )。

野外测定矿物硬度,常用一些简单的器具来代替摩氏硬度计。

如指甲(硬度 2.5 )、铜器(硬度3.0 )、铁器或玻璃片(硬度5~5.5)、钢器(6.5 )、软铅笔(硬度1.0);自然界中硬度大于7的矿物是很少见的。

6.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面裂开,称解理。

裂开后形成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有如下几种:(1)极完全解理:矿物极易裂成薄片状,解理面完整而光滑。

如云母、绿泥石等。

(2)完全解理:受力后沿解理面裂成小块,解理面光滑,断口少见。

如方解石。

(3)中等解理:在破裂面上可大致看出平整的解理面,断口经常可见。

如长石、辉石等。

(4)不完全解理:解理面不清晰,难以发现。

如磷灰石。

(5)极不完全解理:实际上是无解理。

7. 断口:是矿物受力打击后,不沿一定方向断裂,而出现不规则的断裂面。

可分为以下几种:(1)贝壳状断口:断裂面有类似同心圆的起伏,似贝壳的外形。

如石英。

(2)锯齿状(参差状)断口:断裂面有锯齿状或片状的尖棱。

如纤维石膏。

(3)阶梯状断口:断裂面局部与解理面相交形成一个角。

如斜长石。

(4)土状断口:有平坦而粗糙的表面。

如高岭土。

除以上几种物理性质外,还有透明度、比重、弹性、气味、感觉等。

三、实验材料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高岭土、褐铁矿、赤铁矿四、实验工具小刀、瓷板、放大镜、稀盐酸、铁钉、玻璃片等。

五、鉴定步骤根据各种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定:1. 先观察矿物的颜色、结晶性状和光泽。

2. 以简单的工具确定矿物的硬度,对硬度小的可在未上釉的白瓷板上刻划,观察条痕颜色。

3. 观察矿物的解理及断口情况。

4. 对白色或硬度小的矿物可滴加稀HCI,观察是否有泡沫产生。

将观察鉴定结果,填入表1-2。

实验二岩浆岩的识别一、目的意义土壤是由岩石经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岩石中的矿物和化学组成,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许多性状,从而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情况。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在掌握了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后,还应进一步学会识别各种岩石。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鉴定岩浆岩的特征的基本技能,为野外识别岩浆岩和土壤母质打下基础。

二、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

它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和构造都有其本身的特点。

1. 矿物组成:岩浆岩主要是浅色的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以及深色的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组成。

根据其中SiO2的含量多少可分为:⑴酸性岩(SiO2>65%);⑵中性岩(SiO265~52%);⑶基性岩(SiO252~40%);⑷超基性岩(SiO2<40%),呈深暗色,而中性岩则介于二者之间。

此外,矿物种类也可作为鉴别的辅助特征。

酸性岩以石英为主,中性岩以长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角闪石为主,超基性岩以橄榄石为主。

2. 产状产状是指岩浆冷凝后所形成的岩体的形状、大小、同周围岩石的关系及形成时所处的环境。

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可分为:(1)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形成,一般矿物结晶较好,称深成侵入岩;在接近地表形成的,一般矿物结晶稍差,称浅成侵入岩。

(2)喷出岩:岩浆喷出地面形成,常具流纹、气孔或杏仁等构造。

3. 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结合方式。

有以下几种:(1)全晶等粒:矿物颗粒全部结晶,可辩认矿物成分,且颗粒大致相等。

又分为粗粒(>5mrh、中粒(2~5mr)i、细粒(0.2~2mm),是深成岩所具有的结构。

(2)隐晶结构:矿物颗粒结晶细小,肉眼难以辩认,岩石断面较粗糙,为浅成岩和喷出岩所具有。

(3)斑状结构:矿物颗粒大小不等,较大矿物的晶体分散于隐晶质或玻璃质之间, 较大的晶体称为斑晶,而隐晶质或玻璃部分称为石基,多为浅成岩所具有。

(4)玻璃结构:矿物没有结晶,断面较光滑,喷出岩所具有。

4. 构造:指岩石各组成部分的矿物在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上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

有以下几种:(1)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呈无定向排列,较致密均匀地分布于岩石中,可看出结晶颗粒的称块状显晶构造。

(2)流纹状构造:岩石中矿物颗粒呈定向排列而形成不同色调的条带,似流水, 为喷出岩具有。

(3)气孔状构造:岩石中有许多椭圆和浑圆的空洞,为岩浆喷出时压力减小,导致其中的气体来不及喷出就冷却形成的空洞,为喷出岩具有。

(4)杏仁状构造:岩石的气孔被后期的矿物填充而成,为喷出岩具有。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是鉴别岩石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流纹岩、玄武岩、粗面岩、闪长玢岩、橄榄岩等。

四、鉴定步骤1. 借助岩浆岩简单分类表,根据岩石颜色,酸性指示矿物(石英、橄榄石)有无确定为酸性或超基性岩,就可进行第四步,判断它是什么岩石,若无批示矿物则进行第二步鉴定。

2. 根据岩石浅色矿物,区别正长石和斜石,同时根据深色矿物以何种为主,进一步确定其酸性,如以辉石为主,则为基性岩类,可以进行第四步,判别它是什么基性岩。

3. 根据正长石和斜长石,区别它属于正长岩还是闪长岩组。

4. 根据其结构和构造区别出喷出岩或深成岩,若是深成岩即可鉴定出岩石名称。

若是喷出岩还需进一步区别它是新相岩还是古相岩。

将观察鉴定结果填入表2-1 (另绘制表格)。

表2-1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的识别一、沉积岩是在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各种母岩(处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生成的沉积岩)经外力作用(风化、搬运、沉积、硬结)而成。

其物质成分为岩石碎屑、砂粒、粘土、有机体以及化学和生物化学物质。

其中碎屑物质常见的为石英、白云母,是经机械破碎胶结而成的。

粘土矿物类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是一些铝硅酸盐风化沉积而成的。

化学沉积矿物是化学物质在溶液中沉积形成的。

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硫酸盐、氯化物、氧化物等。

1.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胶结物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

可分为:(1)碎屑结构:碎屑沉积岩是由胶结物和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

胶结物按其成分不同可分为泥质、砂质、铁质、硅质的。

按颗粒大小和形状可分为:①角砾状结构:岩屑颗粒>2mm且有棱角。

②砾状结构:岩屑颗粒>2mm但砾石呈圆形或卵形,无棱角。

③砂状结构:岩屑颗粒2~0.1mm颗粒均一,表面粗糙,胶结物在颗粒表面界线不太清楚。

④粉砂状结构:岩屑颗粒0.1~0.01mm颗粒与胶结物混合难分,表面有滑腻感。

(2)泥质结构:岩屑颗粒<0.01mm外观上结合较致密,粘质,似泥巴。

(3)化学结构:与岩浆岩相似,指矿物或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

如晶粒状、鲕状、豆状、肾状。

(4)生物结构:岩石的全部或大部由生物遗体和碎片组成。

如煤、珊瑚。

2.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

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层理和层面构造,反映了生成环境,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重要特征。

(1 )层理构造:由于时间的先后和沉积时的环境不同,而在颗粒大小、颜色、成分、形状上出现不同所显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2)层面构造:层与层之间的接触面,是在各种地质作用和古气候的影响下在层面上保留下来的痕迹。

如波痕、泥裂、雨痕、足迹、结核等。

二、变质岩是地壳上原有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早期形成的变质岩)通过地壳运动(下降到地壳深处或上升到地表,受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成分等发生改变而生成的新岩石。

由于原岩不同,变质作用的因素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变质岩。

此外,随着变质过程的发生,还产生了一系列原岩化学成分的重组合,矿物的重结晶,因此出现了一些变质岩特有的次生矿物,如绢云母、柘榴石、石绵、石墨、绿泥石、兰晶石、十字石、红柱石等。

1.变质岩的结构:与岩浆岩相似,且大多是结晶所成的,属全晶结构(只有变质不深的泥质板岩为非完全结晶),但需加上变晶二字,如隐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显晶(粗粒、中粒、细粒)变晶结构。

2. 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所特有的是片理构造,即岩石中的一些片状或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垂直于应力而定向排列。

所呈现的片理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和矿物结晶的大小以及排列情况的不同可分为:(1)板状结构:变质较浅的一种片理,片理较厚,成板状,片理面上光泽微弱,矿物颗粒细小,肉眼难辨认,外表平整,受力后可沿板面劈开。

(2)千枚状构造:断面上可见很多相互交错极薄的小层,片理面上呈丝娟光泽(绢云母所致)。

(3)片状构造:片状矿物沿一定平行方向排列,在断面上可见到一定平行面上排列的小片,形成极薄的片理,且片理面上丝绢光泽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