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元素土壤含量及敏感作物

合集下载

六大因素影响土壤健康与农作物生长

六大因素影响土壤健康与农作物生长

六大因素影响土壤健康与农作物生长
目前,国内耕地质量急剧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为追求作物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严重降低,影响土壤健康。

我们在农作时在乎我们在农资方面投入了多少,却不知道有了健康的土壤我们就不用这么依赖农药和化肥来管理农田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土壤是否健康呢?
在栽培中,要想土壤能够稳定地工作,就要保证土壤的各个组成部分没有问题且协调一致。

其中,六大重要因素影响着土壤健康与农作物生长。

第一因素: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少,在中国大多数的农田中,有机质的含量只有0.7%-1.2%。

但是,它对于土壤肥力、作物健康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资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往往表现为透水透气性好、供肥能力强、不容易出现板结以及盐渍化的情况。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对于作物的产量也有着很大的联系,据调查,中国大多数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为0.7%-1.2%,我们称之为黑土地的东北地
区的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从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1个点的提
升对于土壤的肥力至关重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呢?
第二因素:土壤微生物
2、土壤微生物
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土壤微生物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通过代谢。

作物生长必须的13元素

作物生长必须的13元素

作物生长必须的13元素其实作物在正常生长过程中,需要营养元素大概在16种,如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在这16种营养元素中,碳、氢、氧主要来自大气和水,作物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所以就不做讨论!而剩下的13种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无论缺乏哪一种,作物都不能正常的生长,所以缺一不可,也不能代替,同时也被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三大类!大量元素:氮、磷、钾,作物需要量大,但土壤供应量不够,常常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因此氮磷钾称为作物营养的三要素!中量元素:有钙、镁和硫,作物体内的含量为千分之几,但是也非常重要!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锰、钼、硼和氯,需求量小,但是因为农民不科学施肥导致,目前我国80%的土壤缺硼,64%的土壤缺锌,50-60%的土壤缺钙镁钼等元素。

那么,了解了这些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我们在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很多农民朋友在种植果树、蔬菜时,当作物出现症状,缺分不清到底是缺了什么元素,导致无法对症下药,作物出现减产,甚至绝收!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一下了解一下吧!首先说说氮、磷、钾、镁、锌五大元素:缺乏表现,缺氮、磷不会出现斑点,而缺钾、镁、锌易出现斑点,缺镁斑点不会坏死只在叶脉中间出现淡蓝色串珠状斑点,缺钾、锌的斑点易坏死。

缺钾的斑点通常出现在叶尖和叶缘,而缺锌的斑点在叶中部,缺氮的作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而缺磷则为叶片颜色发灰,禾本科作物在没有受到冻害的情况下,茎基部呈红色或紫色,推迟成熟。

其次说说钙和硼元素:缺乏症状主要是顶心长不好,其它元素顶心长的正常,所以顶心出现问题主要考虑是否缺乏钙和硼。

缺钙表现出顶心软化,像被热水烫了一样,很快烂掉,而周围其他叶片比较正常。

而缺硼则顶心不软化,只是长的不正常,周围其他叶片厚而脆。

最后说说硫、铁、锰、钼元素:上部叶片易发生问题,只要叶片出现坏死斑点,一般是缺锰造成的,缺铁、硫、钼只是叶片白、黄化,一般不出现坏死的斑点。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合理施肥和种植作物。

土壤养分等级的划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氮素等级分级标准。

1. 低氮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低于0.15%。

2. 中氮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在0.15%~0.3%之间。

3. 高氮土壤,土壤中全氮含量高于0.3%。

二、磷素等级分级标准。

1. 低磷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低于5mg/kg。

2. 中磷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在5mg/kg~20mg/kg之间。

3. 高磷土壤,土壤中全磷含量高于20mg/kg。

三、钾素等级分级标准。

1. 低钾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低于0.2%。

2. 中钾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在0.2%~0.6%之间。

3. 高钾土壤,土壤中全钾含量高于0.6%。

四、有机质等级分级标准。

1. 低有机质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1%。

2. 中有机质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1%~3%之间。

3. 高有机质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于3%。

五、PH值等级分级标准。

1. 酸性土壤,土壤PH值低于6.5。

2. 中性土壤,土壤PH值在6.5~7.5之间。

3. 碱性土壤,土壤PH值高于7.5。

六、微量元素等级分级标准。

1. 缺乏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农作物生长需要。

2. 适宜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3. 过量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农作物生长需要。

以上是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不同等级的土壤需要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重视土壤养分等级分级标准,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土壤基本六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壤基本六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壤基本六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被定义为地球表层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天然体系,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受到气候、地质、生物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中,存在着许多关于其质量和特性的参数和指标。

土壤基本六项就是指描述土壤质地特性的六个基本参数,包括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酸碱度和肥力。

这些参数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

首先,土壤的质地指的是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成。

质地通常分为粘土、壤土和砂土三种类型。

粘土颗粒较小,粘粒性强,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较好;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砂土颗粒较大,透气性较好,但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较差。

其次,土壤的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相互连接情况。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供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第三,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指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含量的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保肥能力和通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土壤的水分状况指的是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分布情况。

土壤中的水分对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合适的水分状况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吸收养分和建立稳定的土壤水分环境。

酸碱度是指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养分的转化和作物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不同作物对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合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对于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至关重要。

最后,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和供应能力。

土壤肥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肥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养分供应能力和养分的有效性等指标。

通过对土壤基本六项的全面了解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土壤的适宜性和肥力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

土壤营养研究报告

土壤营养研究报告

土壤营养研究报告
土壤营养是指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利用情况,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营养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品,经过化学分析等方法,测定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如氮、磷、钾、钙、镁等。

通过分析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的限制因素。

2.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评价:土壤中的养分并不都能被植物有效利用,有些元素可能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氮可以以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通过分析土壤中各种养分的有效性,可以评估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3. 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土壤养分的含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4. 土壤肥力评定:根据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性质,结合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

通过评定土壤肥力,可以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5. 土壤养分与植物生长关系研究: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研究土壤养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可以了解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以及养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为
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土壤营养研究报告主要涉及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效性、时空变化,土壤肥力评定以及土壤养分与植物生长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研究内容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

南方土壤类型及种植作物

3、桉树专用肥
(1)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红鹰肥业有限公司
25%桉树专用肥(基肥)
N-P2O5-K2O
N-P2O5-K2O 9-9-7 29%桉树专用肥(追肥)
15-8-10 35%桉树专用肥(追肥) N-P2O5-K2O
N-P2O5-K2O 15-6-8 31%桉树专用肥(追肥)
17-8-10 38%桉树专用肥(追肥) N-P2O5-K2O
3、甘蔗专用肥
(1)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硫酸钾型:45%(15-15-15) 使用方法:亩施40-50公斤 效果:提高产量、增加糖分。
(2)桂林正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三)桉树
1、桉树南方主产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 2、桉树需肥特性:
桉树为世界著名的3大速生树种之一,根系发达, 吸收力强,生长量大。桉树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 有:氮、磷、钾、钙、镁、锌、硼等。据研究, 每株桉树每年平均吸收氮36g、磷2.8g、钾20g、钙 31g、镁8.5g,吸收量大小依次是氮>钙>钾>镁> 磷,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3︰1︰8。
2、油菜需肥特性
➢ 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比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多。甘蓝型油菜每
生产100kg菜籽需吸收N6-9kg,P2O52-2.5kg,K23-5kg。
➢ 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油菜各个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
比例是不同的。氮:苗期42-44%,蕾薹期33-46%,开花结果期10- 25%。磷:苗期20-31%,蕾薹期22-65%,开花结果期4-58%。钾: 苗期24-25%,蕾薹期54-66%,开花结果期9-22%。
(四)黄褐土、黄棕壤
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 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 自然肥力比较高。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养分来源之一,而全氮、有效磷、有效钾三者是农田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

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也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具体标准。

1.全氮的标准全氮是农田土壤中最重要的养分之一,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氮的含量通常以重量比来衡量,单位为克/千克(g/kg)。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全氮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1.5~2.5 g/kg-小麦:1.0~2.0 g/kg-玉米:1.2~2.0 g/kg-大豆:2.0~3.0 g/kg-蔬菜:2.0~3.0 g/kg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类型来确定实际的全氮含量标准。

2.有效磷的标准有效磷是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磷的一部分,对植物的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有效磷的含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计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15~30 mg/kg-小麦:20~40 mg/kg-玉米:20~40 mg/kg-大豆:15~30 mg/kg-蔬菜:20~40 mg/kg同样,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类型,可以对有效磷含量进行适当调整。

3.有效钾的标准有效钾对植物的形成与发育也有着重要作用,需要适当的含量来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有效钾的含量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计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有效钾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100~200 mg/kg-小麦:150~300 mg/kg-玉米:200~400 mg/kg-大豆:250~400 mg/kg-蔬菜:200~400 mg/kg同样,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类型,可以对有效钾的标准范围进行调整。

4.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标准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通常以电导率(EC)来表示,单位为dS/m。

高盐分的土壤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土壤的盐分含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作物土壤表层盐分含量的标准范围:-稻谷:小于2.0 dS/m-小麦:小于4.0 dS/m-玉米:小于4.0 dS/m-大豆:小于4.0 dS/m-蔬菜:小于4.0 dS/m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也可以对上述标准范围进行调整,以确保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在适宜范围内。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土壤中的化学营养元素是农作物健康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对于了解土壤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和供应状况,以及优化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的种类、含量、作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包括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元素指的是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主要有氮、磷、钾、钙、镁和硫等。

微量元素指的是土壤中含量较低的元素,主要有铁、锰、锌、铜、硼、钼、氯和镍等。

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非常丰富,其中氮占总含量的0.1%~5%,磷占总含量的0.01%~0.5%,钾占总含量的1%~5%,钙占总含量的1%~5%,镁占总含量的0.1%~1%,硫占总含量的0.05%~0.3%。

微量元素的含量则相对较低,不同元素的含量也有所差异。

(1)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氮在植物体内主要存在于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中。

(2)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促进营养吸收和增强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元素。

(3)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缓解植物的胁迫反应,促进光合作用等。

(4)钙: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细胞壁形成、细胞分裂和新陈代谢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主要元素外,微量元素也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铁、锰、锌等。

目前,针对土壤中化学营养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中化学营养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研究土壤中不同元素分布规律、含量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2)土壤中化学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研究:研究不同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养分缺乏或过剩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以及优化施肥措施等。

(3)土壤中化学营养元素的修复技术研究:探究土壤污染和退化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修复技术,如营养物质循环利用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

总之,深入研究土壤中化学营养元素的分布和作用,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能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营养元素

土壤营养元素
河北全钾含量一般为平均值为1.92%,耕层土壤速效钾含
量平均为135^/g,在全国属于比较丰富的水平。
土壤形

1•有机态氮约占土壤全氮量的98%以上。需经微生物分
解转化成无机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无机态氮主要有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时还存在极少量 的亚硝态氮。无机态氮是速效氮,含量占土壤全氮含
量的1--2%
称为酰胺态氮肥
1.水溶性磷肥:指凡能溶于水的磷肥。主要成 分为磷酸一钙。为速效性磷肥,如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
2.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弱酸, 肥效较水溶性磷肥慢。主要成分为磷酸二钙。 如钙镁磷肥、沉淀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
3.难溶性磷肥:肥料中磷溶解性很小,既不溶 于水也不溶于弱酸,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只 有在长期风化过程中磷素才能释放岀来。如磷 矿粉
极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为速效肥料。吸 湿性强,易吸湿结块
多数硝态氮肥受热分解放岀氧气,易燃易爆。贮存 运输过程要注意安全
施入土壤不易被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④嫌气条件进行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和氮的氧化 物而损失(反硝化脱氮损失)。所以不易做基肥种肥, 不宜施与水田。宜做追肥施与旱地
3.酰胺态氮肥:肥料中的氮以酰胺基形式存在的肥料
1.有机态磷:需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才能被植物 吸收利用
2.无机态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磷酸盐 分为有效磷(速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和弱酸溶 性磷)难溶性磷(迟效磷)
1.速效态钾:也成有效钾。约占全钾含量的1--2%。包括 水溶性钾(指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约占速效钾的10%) 和交换性钾(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钾离子,约占速效钾的
在650g以下的土壤增产效果显著。高于1230g增产效 果一般。施与喜钾作物上。如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 甘蔗、西瓜及果树等为喜钾作物上。经济作物中的棉花、 麻类和烟草需钾也多施与高产田

植物的微量元素资料

植物的微量元素资料

椰子树缺氯的叶片
鱼尾葵缺氯的叶片
(八)镍
1.植物体内镍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一般在0.05~5.0 mg/kg之间。
分类:根据植物对镍的累积程度不同,可分为
镍超累积型:主要是野生植物镍含量超过1000mg/kg 镍积累型:包括野生的和栽培的植物,如紫草科、 十字花科、豆科和石竹科等。 吸收形态:离子态镍(Ni2+),其次吸收络合态镍 (如Ni-EDTA和Ni-DTPA)。 运输与分布: 在木质部中镍可与有机酸或多种 肽形成螯合物,运输较迅速。镍累积型植物根系吸收 的镍主要积累在地上部,而非累积型植物根系中含镍 量高于地上部。
1
3 2
4
1.柑橘缺铜上部叶片卷曲,果实易开裂。2.柑橘缺铜新梢卷曲易枯死,新叶卷缩。 3.柑橘缺铜新枝粗糙,叶柄弯曲,且有流胶。4.柑橘缺铜果实长相——粗糙,易开裂。
(五)锌
1. 生理功能:作为碳酸酐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
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参与代谢作用;
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2. 失调症:缺乏症:植株矮小,节间短,生育期延迟; 叶小,簇生;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 水稻“矮缩病”、玉米“白苗病” 柑桔“小叶病”、“簇叶病”等
Cu 硫酸铜、硝酸铜、碳酸铜、氧化铜、氧化亚铜、 磷酸铵铜、螯合铜 Fe 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铵铁、磷酸铵铁、螯合铁 (Fe-EDTA 、Fe-EDDHA)
注:红色的为我国常用微肥品种。
硫酸亚铁
硫酸锰
硫酸锌
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
硫酸铜
硼 酸
钼酸铵
2. 按化合物类型分类
纯化学药品:易溶,易被氧化和被吸附固定
柑桔缺铁 ——黄叶病
柑桔缺铁 的 叶 序
果树缺铁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标准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标准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则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对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一、氮素含量标准。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标准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氮素的含量标准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量来确定,但一般来说,对于大部分作物来说,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应在0.1%~0.2%之间为宜。

二、磷素含量标准。

磷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标准也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磷素的含量标准应在0.01%~0.05%之间为宜。

但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量来确定具体的标准。

三、钾素含量标准。

钾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标准同样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般来说,土壤中钾素的含量标准应在0.2%~0.5%之间为宜。

但同样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量来确定具体的标准。

四、微量元素含量标准。

除了氮磷钾这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外,土壤中还需要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非常重要。

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标准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监测。

综上所述,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标准的制定和监测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合理掌握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民的种植生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标准的制定和监测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土壤基本45项

土壤基本45项

土壤基本45项“土壤基本45项”指的是农业领域中对土壤进行检测和评价时所关注的45个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用于评估土壤的肥力、健康状况以及适宜种植不同作物的能力。

以下是土壤基本45项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及其解释:1. pH 值:表示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2. 有机质含量:反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对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有重要影响。

3. 氮、磷、钾含量:分别表示土壤中的氮元素、磷元素和钾元素含量,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4. 钙、镁、钠、钾离子交换量:反映土壤中这些离子的含量和在土壤颗粒间交换的能力。

5. 铁、锰、锌、铜含量:表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它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6. 风化次数:表示土壤中岩石和矿物颗粒经历的风化过程次数,反映土壤发育程度和肥力。

7. 粘粒、壤粒和砂粒含量:分别表示土壤中的粘粒、壤粒和砂粒的含量,影响土壤结构和水分透透性。

8. 水分持有能力:表示土壤保持和供应植物所需水分的能力,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9. 不饱和水持力:指土壤中持有水的能力,并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

10. 水分利用效率:表示植物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能力,关系到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11. 可溶性盐含量:反映土壤中溶解在水中的盐类含量,过高的盐含量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2. 阴离子交换量:表示土壤颗粒表面与溶液中阴离子交换的能力。

13. 阳离子交换量:指土壤颗粒表面与溶液中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14. 容重:表示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反映土壤的紧密程度和通气性。

15. 碱解氮、速效磷:分别表示土壤中碱解态氮和速效态磷的含量,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16. 基元含量:指土壤中不同基本元素的含量,如碳、氧、氢等。

17. 可交换铝含量:表示土壤中可交换状态下的铝含量,高含量的可交换铝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18. 有机氮、碳氮比:表示土壤中有机态氮的含量和有机碳与氮的比值,反映土壤氮素的供应和微生物活动。

土壤氮磷钾含量标准

土壤氮磷钾含量标准

土壤氮磷钾含量标准土壤中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家标准,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标准有一定的范围,合理的含量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土壤中氮的含量标准。

国家标准规定,一般耕作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在0.10%~0.20%之间为宜,低于0.10%的话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高于0.20%则会导致氮的积累过多,影响作物的品质。

而在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应在0.20%~0.30%之间,这样才能满足这些作物的生长需求。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土壤中磷的含量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一般耕作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在0.20%~0.40%之间为宜,低于0.20%的话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高于0.40%则会导致磷的积累过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而在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应在0.40%~0.60%之间,这样才能满足这些作物的生长需求。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土壤中钾的含量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一般耕作土壤中全钾的含量在1.50%~2.50%之间为宜,低于1.50%的话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高于2.50%则会导致钾的积累过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而在烟草、甜菜等作物的土壤中,全钾的含量应在2.50%~3.50%之间,这样才能满足这些作物的生长需求。

综上所述,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标准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而定的,合理的含量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农民在施肥的时候应该根据土壤的情况和作物的需求来科学施肥,避免因为施肥不当而导致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失衡,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中的营养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

一、氮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它是构成植物蛋白质、细胞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氮主要以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二、磷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另一种主要营养元素。

它参与植物的能量转化、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酸盐对植物吸收利用最为直接。

三、钾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第三种主要营养元素。

它参与植物的渗透调节、酶活性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

土壤中的钾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固定态的形式存在,可交换态钾对植物的吸收利用较为直接。

四、微量元素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土壤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硼、钼和氯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至关重要,尽管其含量较低。

植物需要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

五、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组成。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六、其他营养物质除了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外,土壤中还含有其他一些营养物质,如钙、镁、硫、硅等。

这些元素同样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它们的含量相对较低。

总结起来,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氮、磷、钾是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特点,有助于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保护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作物必须地营养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地基本成分,世界上所有地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地,同样作物体也是由元素构成地,人类现在地球所发现地元素在种左右,作物体内含有种左右.通过科学家地研究,发现作物目前必须地元素共有种.所谓必须地,就是少了必不行,如果严重地缺少这种元素,作物不等果实成熟就因饥饿而死亡,也就是说当作物地必须地营养元素严格缺乏时,作物不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当作物必须地营养元素比较缺乏,作物虽然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但却表现出特有地缺乏症状,我们称之为“缺素症”.一、作物所必需地元素种类作物所必需地营养元素为: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在这十六种元素中,碳、氢、氧主要来自大气和水,来源丰富,正常情况下,作物一般不缺乏,所以不做主要研究.而主要研究来自土壤中地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这十三种元素.由于这十三种元素来自于土壤,又多以矿物质形态存在,所以我们把这十三种元素称之为矿质营养元素,也称之为土壤养分.在这十三种养分中,氮磷钾作物需要量大,一般占作物干物质重地百分之几,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大量元素,氮磷钾也是所施用肥料地主要元素,也成为肥料地三要素.钙镁硫中等,占作物干物质地千分之几,称为中量元素,而铁锌铜锰硼钼氯作物需要量小,一般占干物质中地千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我们称它们为微量元素.b5E2R。

二.必须要施用和考虑施用地元素种类作物必需地营养元素地来源有三条途径,一是土壤自身就含有地.土壤是由岩石风化来地,就目前研究表明,所有地岩石除不含氮元素外,其它作物所必需地元素都含有,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岩石地风化而释放出来.二是施肥提供地.施用地有机肥含有作物所需地各种营养元素,施用地化肥,可以提供一种至几种作物地所必需地营养元素.如施用硫酸钾,既提供了钾,又提供了大量地硫;施用钙镁磷,既提供了磷,又提供了钙和镁.三是进入土壤地某些物质所提供.如灌溉、降雨、尘土等也会为土壤提供某些元素.显而易见,虽然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地必需营养元素有十三种,但到底需要不需要施,还要看土壤中地含量多少.有些元素虽然是作物所必需地,但土壤中地含量却很丰富,则没有必要施,要施地只有那些土壤含量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地必需元素.通过进行土壤分析和肥料试验证明,目前我们地区必须要施用地元素种类为:氮、磷、钾、锌、硼.氮、磷、钾为大量元素,作物需要大,土壤中含量低,所以要保证作物高产,必须要施用.而锌和硼是微量元素,作物需要量虽然少,但我们地区大多土壤中含量低,现在有些作物已出现缺锌、缺硼症状,试验表明在大部分土壤上某些作物,施用锌、硼肥表现出较好地增产效果.虽然现在要施用地必需元素有五种,但每一种地增产效果及施用范围地大小是不一样地.从试验情况看,可把这五种元素按增产效果地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列第一等级地为氮素,大部分土壤大部分作物必须保证氮肥地用量,氮肥地增产效果最明显.近几年,由于受氮肥用量过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现象地影响,有些人认为氮肥要少施,甚至不施,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地.氮肥用量不足,不但会影响到产量,而且还会影响到农产品地品质.因为农产品中地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氮素地供应多少有关.为什么我们用了几十年地氮肥,而氮肥仍然是决定产量高低第一元素呢.主要地原因:一是作物对氮地需要量大,大部分作物对氮磷钾地吸收比为,氮和钾远高于磷,而目前大多作物最常种植地小麦和玉米,对氮地吸收要高于钾.如小麦,每生产斤籽粒产量需氮斤,五氧化二磷斤,氧化钾斤;玉米为斤,斤,斤.另外氮主要存在于果实中,而钾则主要存在于秸秆中,如小麦籽粒含氮约,含钾.而秸秆含氮,含钾;玉米籽粒含氮,秸秆含;籽粒含钾,而秸秆含钾.我们收获地对象主要是果实,而秸秆则归还土壤地量较多.很显然作物对氮需要量较大,且带出土壤地较多,所以要保证作物地稳定高产,就必须保证氮肥地用量.二是土壤中氮素含量较少.在作物必需地元素中,只有氮是后天形成地,形成土壤地主体矿物质不含氮,地球上有了生命后才有了氮,所以氮又被称为“生命元素”.而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原始地土壤中就含有,这些元素在岩石不断风化地过程中慢慢释放出来.而后天形成地氮素主要存在于进入土壤地有机质中,而进入土壤地有机质地数量是有限地,所以土壤中地氮素由于缺少丰富地来源供应,自然含量相对较低.而要保证产量地不断提高,就要保证氮素地施用量.三是施用地氮肥容易损失.我们所施用地含有氮地肥料,不管是有机肥还是化肥,在土壤最终变成被作物易吸收地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铵态氮易形成氨气跑出土体外而损失,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易随着水分地流动而淋失,其它种类地肥料,如磷肥、钾、中微量元素肥料,除一部分被土壤固定,由水溶性物质变成难溶性物质而难被吸收外,即不会变成气体跑,也不会轻易随水跑,基本上仍存在土壤中,后劲很足.由于所使用地氮肥不易保存于土壤中,除了作物吸收利用外,有很大一部分损失了,所以氮肥基本要季季施,年年施.p1Ean。

土壤营养成分

土壤营养成分

土壤营养成分1. 引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有机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

了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对于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在土壤中残留的或者加入到土壤中的含碳化合物和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物质。

有机质对于土壤肥力具有很大影响,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增加离子交换能力,并且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

2.1 有机质来源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或者种植绿肥等方式,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2.2 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常用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碳氮比法和光度计法等。

其中,重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土壤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的质量损失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2.3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此外,有机质还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和径流损失。

同时,有机质还可以增加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3. 土壤无机盐土壤无机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钙、镁、硫等次要元素。

这些无机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氮、磷、钾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磷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的合成。

钾是维持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的重要离子。

3.2 钙、镁、硫钙是植物体内的次要元素,参与了细胞壁和骨架的形成,同时也是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的重要离子。

镁是叶绿素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参与了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等过程。

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土壤无机盐测定方法常用的土壤无机盐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光度计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土壤与植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及微量元素肥料

土壤与植物中的微量元素营养及微量元素肥料

利5、用作(物Z间u的o e根t 际al.互2作00提0 P高la花n生t a铁nd效S率oi,l克22服0花, 1生3-缺25铁)黄化症
田间单作,花生叶片缺铁失绿
田间间作,花生不缺铁
单作模拟试验,花生叶片缺铁失绿物体含铜量<4 mg/kg时,就有可能缺铜。 缺铜明显影响禾本科作物的生殖生长,缺铜分蘖增加,秸秆产量高,不能结实。 铜还影响花药和花粉的发育。 禾本科植物缺铜时植株丛生(主茎丧失顶端优势),顶端逐渐变白。燕麦是缺 铜的指示作物。 果树缺铜,叶和果实褪色,顶梢枯死——顶枯病 植物缺铜时花的颜色发生褪色——白瘟病
部分植物缺硼的典型症状:
甜菜“腐心病”
油菜“花而不实”
棉花“蕾而不花” 花椰菜“褐心病”
芹菜“茎折病”
苹果“缩果病”
植物硼中毒症:
老叶尖端和边缘干枯。植物体内B含量>200mg/kg时表现出硼中毒症。盐碱 土、硼污染土壤上经常出现。
2、锌 植物缺锌症状:生长受阻、节间不能伸长,叶片脉间失绿或白化。 苹果枝顶叶小并呈簇状“小叶病”,芽苞形成减少,树皮粗糙易碎。 锌中毒:植物含锌量>400mg/kg。
3.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含水量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pH值上升,CO2分压升高,会导致 铁锰氧化物还原而溶解,同时释放出所吸附和包蔽的微量元素;
还原条件下,锌、铜、铁等会形成难溶的硫化物;
渍水后土壤有机质因分解缓慢而积累,一些微量元素如铜,被有机质紧 密吸附而固定,使其有效性下降。
4. 土壤有机质
中等

0.51~1.0 1.01~2.0
0
0
0.16~0.2 0.21~0.3
0
0
2.1~3.0 3.1~5.0 101~200 201~300

农业科普认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农业科普认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农业科普认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农业科普认识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对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土地管理和肥料施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主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一、氮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

它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酶、核酸等有机物的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氮的供应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来实现。

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氮源,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化肥则包括尿素、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等。

在施用氮肥时,要注意适量施用,避免过量造成氮肥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二、磷磷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能量代谢、呼吸作用以及核酸、酶等物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磷时,主要以磷酸盐形式进行吸收利用。

施用磷肥是提高磷素供应的重要手段,如磷矿粉、超磷酸、三元磷肥等都是常用的磷肥。

在施用磷肥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的磷素含量来确定施用量。

三、钾钾是土壤中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逆性以及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钾在植物体内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如维持细胞、组织的正常功能,调节渗透压、酸碱平衡等。

钾肥一般以氯化钾、硫酸钾等形式施用,也可以通过有机肥料来提供。

钾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钾素含量和作物对钾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

四、微量元素除了氮、磷、钾之外,土壤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铜等。

尽管微量元素的含量很少,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样至关重要。

铁是植物体内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其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发黄。

锌参与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锰参与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帮助植物摄取足够的微量元素,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和抗病抗逆能力。

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

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

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农业上所指的微量元素是作物在其生长和生命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并且这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一般不超过千分之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的元素。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主要包括铁(Fe)、锰(Mn )、硼(B)、锌(Zn)、钼(Mo),还有铜(Cu)和氯(Cl),由于铜和氯这两种元素在北方地区土壤中相当丰富,且有效含量都比较高,所以在这里就不作为主要元素加以介绍。

一、铁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铁(Fe )是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植物体中铁的含量一般为百万分之50~250毫克/升,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非常小,进入植物体内的铁常处于被固定状态。

铁在土壤中常常以矿物态、有机态、可溶态和代换态等形态存在。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铁主要是还原态的铁,而大多数土壤中铁的原初形态主要是氧化态的铁,此种形态的铁不能被植物所直接吸收利用。

因此植物在吸收利用铁元素之前,首先要将难溶性的三价铁变为可溶态,然后再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的铁才能吸收并运送到根系内。

植物对铁的吸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植物根系所分泌的酸性物质或某些络合剂把土壤中的铁溶解吸收,另一种则是土壤中难溶的高价三价铁在根表面被还原为低价的二价铁后进人植物根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铁被吸收进人植物根部后便被运往地上茎、叶各部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中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因土壤缺铁而导致植株缺铁的情况一般很少见,但由于土壤pH过高使得土壤中一些易溶性的低价铁变为难溶性的高价铁,从而间接地导致作物缺铁症状的情况比较多。

因此,土壤pH值是决定铁元素对植物有效性吸收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部为石灰性土壤,碳酸钙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铁大多以氢氧化铁、碳酸铁和氧化铁等形式存在。

另外由于石灰性土壤pH值相对较高,大多在8左右。

但是可供植物吸收利用,并且能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有效铁所需的适宜土壤pH值为5.5~6.5之间,超过6.5时土壤中的铁就会被固定下来,很难再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元素土壤含量及敏感作物
1.氮。

高氮作物:菜花、甜椒、苦瓜、蒜。

(每1000公斤需5公斤以上)
中氮作物:番茄、茄子、韭菜、豇豆、(每1000公斤需3—5公斤
)低氮作物:白菜、芹菜、莴苣、黄瓜、冬瓜、罗卜、葱(每1000公斤需3公斤下)
一般有效氮为0。

08%;歼解氮伪,0。

04—0。

06%;有机质为0。

7%。

吸收量占供给量的3分之1。

(利用率50% )。

2.。

磷,土壤中磷含量在0。

04—0。

25%,利用率30%。

大葱、红薯、萝卜等根菜类对磷敏感。

3.钾。

钾肥中氯化钾含50—60%,硫酸钾含48—52%,窑灰含7—20%,草木灰含5—10%。

利用率40%
4.镁,土壤含0。

1—4%,多在0。

3—2。

5%。

厩肥含0。

1—0。

6%
敏赶作物:番茄、茄子、瓜、花椰菜、根菜、豆类。

5,钙。

土壤含量叫多,敏感作物:番茄、辣椒、西瓜。

6,硫。

土壤含量0。

01—0。

5%
7,锌。

敏感作物:玉米、水稻、高粱、大豆、棉花、向日葵、番茄、烟叶、啤酒花、甘蓝、芹菜、苹果、梨、桃、李、杏、葡萄等。

8硼。

土壤中含0。

5—1ppm,:敏感作物:油菜、芹菜、苹果、
葡萄、罗卜、胡罗卜、豆类、甘蓝、向日葵、莴苣、茄子、马铃薯、甜菜等。

9.铁。

敏感作物:苹果、柑橘、梨、桃、樱桃、葡萄、花生、大豆、蚕豆、甘蓝、番茄等。

土壤中含铁1—5%,有效铁应为4。

5ppm。

10.铜。

敏感作物:洋葱、莴苣、菠菜、胡罗卜、柑橘、草莓、苹果、、桃、番茄、罗卜、芹菜、黄瓜等。

土壤含量3—300ppm,平均22ppm.
11,锰。

敏感作物:小麦、大豆、花生、马铃薯、黄瓜、罗卜、菠菜、苹果、桃、葡萄等。

12.钼。

敏感作物:花生、花椰菜、罗番茄等。

土壤中含0。

1—6ppm.。

最小养分率:作物为了发育生长,需要吸收养分。

但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供应量最小的营养元素。

产量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营养元素的增减而变化。

因此,忽视这个元素,即使增加其他营养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

※各种土壤的吸肥倍:
沙土;氮;1。

8;磷1。

5 ;钾1。

2 ;
杀壤土;氮;1。

5 磷2;钾0。

8 ;
壤土;氮;1。

2 磷2。

4 钾0。

8 ;
拈壤土;氮 1 磷2。

4 钾0。

5 ;
应用元素公式:y=(1-1/A)×x
Y为应用元素。

X为元
※施肥禁忌:
1,尿素施后不宜立即浇水,易流失。

2,碳胺不宜表面使用,易挥发、烧苗、丢失。

3,碳胺不宜温室大棚使用,胺气易造成污染。

4,硝态氮不宜稻田使用,易流失。

5,硫酸胺不宜长期使用,易板结。

6,磷肥不宜分散使用,易被土壤固定。

不宜后期使用,根后期不吸收。

7,钾肥不宜后期使用,影响转移。

8,含氯肥料不可在忌氯作物上使用。

(瓜才国、菜、果、烟草等)
9,含氮肥料不宜大量用于大豆。

(后期有固氮菌固氮,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