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元素失调
植物缺素症问答题
![植物缺素症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449e0a866fb84ae45c8d4b.png)
2015年第一期三级(高级)花卉园艺师植物缺素症问答题一、什么叫植物营养失调症?什么叫植物营养缺素症?它是属于生理性病害还是病原性病害?
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来自土壤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硼、钼、氯等。
它们在植物体内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当其中某种元素缺少或过剩时,将导致植物体内一系列物质代谢和运转的障碍,从而在植物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某些专一的特殊症状,一般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
其中,因营养元素缺乏造成的症状叫“植物营养缺素症”。
植物营养失调症属于“生理病害。
”
二、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答:植物的生长需要两大类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16种。
其中:大量营养元素为: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为:铁、锰、铜、锌、硼、钼、氯。
植物缺素症及防治。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3491d5763231126fdb11d2.png)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 (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如: 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钾--通常被称为�D 品质元素‖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3年-1648年,柳条试验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D腐殖质营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g)的工作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植物缺素症状大全
![植物缺素症状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4579ae0a21614791611285e.png)
作物缺素症大全玉米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
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八、缺硼,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植物富含氮时的生理失调现象
![植物富含氮时的生理失调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ea7aaa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f.png)
植物富含氮时的生理失调现象
当植物富含氮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生理失调现象:
1. 过度生长与延迟成熟:高氮含量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导致茎叶过度生长,而根系和果实的发育相对较慢,延迟成熟。
2. 营养失衡:植物吸收了过多的氮元素,可能会导致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平衡。
例如,过量的氮会降低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导致磷缺乏症状出现。
3. 脆弱的植物组织:高氮含量使得植物茎叶细胞的壁厚度减少,导致植物组织松软,易受外界环境的损伤。
4. 抗病性下降:高氮含量可能降低植物的抗病性。
一些研究表明,氮过剩会使植物对病原微生物更容易感染,导致病害的发生。
5. 土壤污染:植物吸收了过多的氮后,会释放大量的氮废物通过根系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的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平衡。
6. 生殖受阻:高氮含量会抑制植物的花芽分化和花期延长,影响植物的繁殖能力,导致生殖受阻。
7. 能量分配失衡:过量的氮会大量消耗植物的能量,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能量分配失衡,使得植物的整体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
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及缺钾的表现
![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及缺钾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3b1782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3.png)
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及缺钾的表现钾是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元素,为植物营养三要素之一,它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也被称之为“品质元素”。
我国土壤全钾(以K2O计)含量在0.6g/kg~56g/kg,变幅很大,平均值14.4g/kg。
北方高于南方,南方的砖红壤和赤红壤是我国土壤中含钾量最低的土类。
东北黑土含钾丰富;特别是质地黏重的土壤含量更多,但这一地区的腐殖土含钾量低;西北地区的黄土含钾比较丰富;华北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含钾也较高,但砂质土含钾较低;风化程度低的幼年土和富含云母和长石类岩石风化母质形成的土壤含钾丰富;四川紫色土含钾量也较高。
在农业生产水平一般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和草木灰可以使土壤钾素得以补充。
但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大量引种高产、优质的品种,再加上氮磷肥大量施用和提高复种指数等因素,不少地区出现缺钾现象,有些地方缺钾比较严重,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限制因素。
我国缺钾面积达到226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近年来土壤分析和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土壤缺钾地域正由南方向北方延伸,缺钾面积进一步增加。
由此可见,增施钾肥已成为我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由于我国钾肥资源匮乏,影响钾肥肥效的因素比较多。
因此,合理有效地施用钾肥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一、植物体内钾素含量与分布植物体中钾含量较高,一般都超过磷,与氮相近。
喜钾植物或高产条件下植物中钾的含量甚至超过氮。
钾离子是细胞中最丰富的阳离子,例如在细胞质中,钾的浓度常大于100mmol/L,比硝酸根或磷酸根离子浓度高几十倍至百余倍,且高于外界环境中有效钾几倍至数十倍。
钾在植物体内无固定的有机化合物形态,虽然在某些螯合物中会有共价特征出现,但钾主要以离子态为主。
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喜钾植物如烟草、马铃薯、甘蔗和西瓜等含钾量比较高;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含钾量亦不同,一般禾谷类植物种子含钾量较低,而茎秆中含钾量较高,薯类作物的块根块茎含钾量高,植物幼嫩部分高于老化组织;同一器官不同组织钾的含量也不一样,如玉米叶片吐丝期不同组织含钾量的高低顺序是叶脉>叶身>叶边缘。
果树缺锌解决方法
![果树缺锌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af871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c.png)
果树缺锌解决方法果树缺锌是一种常见的营养失调,可能导致植株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果树缺锌的原因,识别方法和解决方法。
一、缺锌的原因1.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
土壤pH值过高会使锌矿物质难以溶解,不利于果树吸收;而土壤pH值过低则会使锌矿物质大量溶解,果树吸收过量的锌,导致毒害。
2.土壤锌含量不足。
锌是一种微量元素,常作为土壤的可交换性微量营养元素存在。
如果土壤中锌含量不足,则果树无法充分吸收锌,导致缺锌。
3.气候条件不利。
气候条件不利如干旱、寒冷、大风等都会导致果树缺锌。
二、缺锌的识别方法1.叶片表现:出现褪绿、变黄、中间部位绿色条状、干枯、叶缘曲卷等症状。
锌缺乏下可以导致植物中的叶绿素合成受阻止,并累积在叶片中并形成叶片发生褪绿和白化。
2.花果表现:果肉变薄,色泽黯淡,色素不正常,果实质地较硬等。
三、缺锌的解决方法1.适度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促进锌矿物质的溶解度,增加土壤中的锌含量。
2.适量施用化肥:在果树生长的时期中,适量施用化肥不仅能够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而且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和水分条件,从而改善根茬土壤锌素含量。
3.调整土壤pH值:在土壤pH值过高的情况下,可以适量施用酸性肥料,例如硫酸铵、硫酸钾等,来降低土壤pH值;在土壤pH值过低的情况下,则可以适量施用碱性肥料,例如石灰石等,来提高土壤pH值。
4.及时喷施锌肥:对于已经出现缺锌的果树,可以通过叶面喷施锌肥来补充锌元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喷施锌肥的最佳时间是在果树生长期或花果膨大期内。
5.改善气候条件:针对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可以保证果树充足的水分条件,并避免大风等对果树的损害。
在干旱条件下,可以通过浇水来保持土壤湿润。
通过以上解决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果树缺锌的问题,并保证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提高果实品质。
除了上述的解决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果树缓解锌缺乏问题。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终极版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终极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7ee4e96f1aff00bed51e9b.png)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1、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3、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酸盐。
5、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与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6、腐质化系数:每克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7、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比。
8、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9、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10、土壤粘土矿物:11、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全过程中,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1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13、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在干重称为土壤容重。
14、养分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谢的吸收方式,依电化学势梯度的吸收一般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方向。
15、氨化作用: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氨或铵离子的过程。
16、微量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一般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
17、扩散:用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壤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养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18、离子拮抗作用: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
19、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不能直接与四周酸结合必须经过还原过程,使硝态氮转变为铵态氮才能与四周的结合形成氨基酸蛋白质。
20、水势:土壤水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之差。
21、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2、养分归还学说:随着植物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的养分如果不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东西为了增加产量应该向土壤中施加灰分元素。
植物缺素原因及植物缺素症状对照表
![植物缺素原因及植物缺素症状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3d24687d4b73f242336c5fab.png)
植物缺素原因及植物缺素症状对照表植物缺素症就是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缺素症病因①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植物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13ea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8.png)
02 03
2. 合理施肥
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注意平衡 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的比例,避免过量施肥导致作物 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3. 综合防治
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措 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同时,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生物防治 效果,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
合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有 效途径之一。
轮作与套种
合理的轮作和套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程度。
种植布局与密度
合理的种植布局和密度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有 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的提高。
05
展望与建议
研究展望:植物营养与病虫害关系的深入研究
探索通过改善植物营养状况来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寻求实现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新途径。这需要我们深 入研究植物营养与病虫害之间的协同控制机制,提出可行 的技术手段和实施策略。
实践建议: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综合防治
01
1. 科学种植
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优化
田间管理措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病虫害侵害植物后,可能会导致植物产生一些防御反应,如产生毒性物 质或引发植物的自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产生负面
影响。
病虫害侵害植物后,可能会改变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例如,一些昆虫会分泌一些外激素来干扰植物的激素平衡,导 致植物生长异常。
03
植物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相互作 用关系
营养元素缺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联
植物的钙镁硫营养和钙镁硫肥
![植物的钙镁硫营养和钙镁硫肥](https://img.taocdn.com/s3/m/c2490d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1.png)
05
钙镁硫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钙镁硫肥的要点
根据作物和土壤情况选择钙镁硫肥的种类和用量
不同作物和土壤对钙、镁、硫的需求量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钙镁硫肥品种和 用量。
避免过量使用
钙镁硫肥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烧苗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适量、适时的原 则。
注意钙镁硫肥与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
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早衰。
03
植物硫过量的影响
植物硫过量会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如磷、钙等,同时也会导致叶片
脱落,植株早衰。
植物钙镁硫营养失调的原因和机制
植物缺钙的原因和机制
植物缺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钙离子供应不足或土壤中存 在过多的拮抗离子,如钠、铵等,这些离子会与钙离子 竞争植物根系表面的吸收位点。
03
植物钙镁硫营养失调症状
植物缺钙、缺镁和缺硫的症状
植物缺钙的症状
植物缺钙会引发顶芽和幼叶的生长发育受阻,叶片边缘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根系短而 粗,根毛少,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
植物缺镁的症状
植物缺镁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片失绿,出现黄化现象,同时叶片出现不规则的黄色 或橙色斑点,严重时斑点扩大并导致叶片脱落。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钙镁硫营养和钙镁硫肥的生理机制,包括钙镁硫营养对植物生长 、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及钙镁硫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等方面 的研究。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植物钙镁硫营养和钙镁硫肥的研究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如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农学、环境科学等,从多学科角度深入探讨植物钙镁硫营养和钙镁硫肥的作用 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植物缺硫的症状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565e317fd5360cbb1adb3d.png)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标准(定义)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 B、Mo、Cl、(Ni)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一、有益元素的概念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一)根的类型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植物营养元素失调
![植物营养元素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2f167e0c6c85ec3a87c2c52c.png)
2.化学诊断 指通过化学分析测定植株,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定
组织汁液
化
速测
学
诊
断
全量分析
研究对象为植物中非结合态的无机 成分,可在野外进行简易测定,迅 速判断当前的植物营养状况
研究对象为植株中结合态与非结合态 的养分元素总量。与组织汁液速测相 比,全量分析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植 株营养水平和养分平衡状况,并与植 物生长有较好的相关性。
施肥诊断
D C
E B A
第一节 植物营养失调的症状
作物缺乏某种元素时,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出失绿,斑驳, 畸形等某些特有的症状。
由于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 它的特点和规律。
由于元素的过剩往往产生对其它元素的拮抗作用,因此当一 种元素出现过剩时,经常出现其它元素的缺乏症。 例如,锰,铜过量,显著抑制铁的吸收,并出现缺铁症; 铁,锌过量抑制锰的吸收;镍过量抑制锌的吸收;锰过量抑 制铝的吸收;铵过量抑制镁和钾的吸收等。 所以,不少元素缺乏症其真正原因往往是某一元素的过 剩造成的。
主要目的:通过营养诊断技术判断植物需肥状况是进 行科学施肥的基础,在此前提下,才可以对症下药, 做到平衡合理施肥。可见营养诊断植物生产管理中的 一项重要技术。
基本原理
缺乏
奢侈消耗
毒害
植物生长(养分浓度、养分含量)
养分供应
植物生长 养分浓度
养分含量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及合理施肥
![园艺植物营养诊断及合理施肥](https://img.taocdn.com/s3/m/43078e28af45b307e871977c.png)
香 豌 豆 缺 锰
紫 罗 兰 锰 毒
百 日 菊 锰 毒
Cu
缺乏症: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发白卷曲, 叶缘灰黄,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Zn
缺锌 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有时顶部叶 片成簇生状。如桃树小叶病。 锌中毒 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3) 蘸秧根:水稻秧苗移栽时,采用1%氧化锌悬浊液 浸根约半分钟即可。
植物营养诊断的基本思路
植物出现病态症状的原因很多,对果树生长发育过 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可从发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与病虫害是否有关: 第二,有无其他非病虫原因,如施肥灼伤,旱涝低 温高温、光照过强或过弱、污染中毒等; 第三,该树种或品种在各个生长时期有无形态上的 变化; 第四,是否是因营养元素失调所致。 如不属于前三种原因,就可肯定是营养元素 失调所致的
缺Fe/Mn/Zn/Cu:北方石灰性土 或酸性土施用过量石灰时 缺B: 缺Mo: 缺Cu: 有效硼低的土壤 南方酸性红壤地区 有机质土
2 园艺植物合理施肥
施肥是园艺植物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了及 时获得优质产品,应根据植物的需肥特征、不同生 长阶段、根系的深浅(植物)及土壤(植物生长介 质)、肥料种类(肥料)、气候和市场需求特点等 因素全方面考虑,做到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花卉营养的特点
不同花卉种类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 需肥特性,因此施肥要求也不同。以观果为主 要产品的花卉(如金桔、葡萄等),除需要大量 的氮肥外,磷、钾肥也应占重要的比例。以观 叶为主的花卉,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施钾 肥。以观花为主的花卉,偏重氮肥,配施磷、 钾肥,并注意微量元素和稀土肥料的施用。
新梢、嫩茎节间短,小叶丛生,叶片脉间失绿,黄斑 缺锌
肥料基础知识
![肥料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08b8a671eb91a37f1115cd0.png)
肥料基础知识一.肥料基础知识肥料的概念凡施入土壤或喷洒于作物叶片上,能直接或间接地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都称为肥料。
(一)植物营养、土壤养分与施肥1.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从种子生根发芽到结实成熟整个生活周期中,除了要求一定的光照、水分、空气、和热量条件以外,还必须不断从外界吸取它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同化作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健全的植物体内含有几十种元素,但并不都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三个标准:(1)该元素对所有植物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又形成种子的生活周期。
(2)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就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其它任何一种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消失。
(3)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到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起到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占植物干重0.1的%以上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等九种元素为大量元素,氯、铁、硼、锰、铜、锌和钼称为微量元素。
在必需的营养元素中,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和氧可来自水,而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需从土壤吸收。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很大而土壤又难以满足植物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加以补充。
因此,人们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有些元素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或只是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必需,这些元素被称为有益元素。
如硅(Si)是水稻生长必需的,缺硅时易倒伏。
钴是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时必需的。
钠(Na)、硒(Se)、锶(Sr)、镍(Ni)、钒(V)、钛(Ti)和稀土等也是有益元素。
10.9磷肥的合理施用
![10.9磷肥的合理施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bc3056f7ec4afe04a1df96.png)
H+
CaHPO4
H+
Ca (H2PO4)2
可中和部分酸,调节了土壤反应,提高了磷 素的有效性
中性或石灰性土壤:在微生物和作物根分泌的酸的 作用下逐步溶解 Ca3(PO4)2 微生物和作物根分泌的酸 Ca (H2PO4)2
溶解释放磷酸的速度较缓慢,肥效较长 施用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溶解>固定
在土壤中的转化:
北
增加
西 南 东
影响因素:
土壤母质、 成土过程、 耕作施肥等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 content)含量表示:
中性或石灰性土壤:P<10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酸性土壤:P<1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Available P content (Bray II) Pink <30 mg/kg (moderately deficient) Red: <20 mg/kg (deficient) Dark red: <10 mg/kg (severely deficient)
骨粉在夏季施用肥效比冬季快。有生骨粉(22
%)、蒸制骨粉(29%)、脱胶骨粉(33%)。
返回目录
新型磷肥
1. 聚磷酸
聚磷酸是一种脱水程度不同的磷酸聚合 物,有焦磷酸,三聚磷酸和偏磷酸三种基本 形式,含 P2O5为 76%~ 85%,是一种制备高 浓度磷肥的原料。
植物对磷素营养失调的反应
![植物对磷素营养失调的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798731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4.png)
植物对磷素营养失调的反应
植物对磷素营养失调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缺磷症状:当植物缺乏磷元素时,会出现一系列缺磷症状。
典型的表现包括
生长缓慢、矮小、叶片变小、叶片颜色可能变为深绿色或紫色,以及根系发育不良等。
缺磷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开花和结实。
2.磷过量症状:过多的磷元素摄入也会对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高磷环境下,植
物可能出现叶片变黄、根系烧伤、生长受阻等症状。
过量的磷还可能导致土壤酸化和微量元素缺乏。
3.磷素利用效率:不同植物对磷的利用效率也有所差异。
一些植物具有较高的
磷素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磷。
而另一些植物可能对磷的需求较高,容易出现磷缺乏的问题。
为了维持植物的健康生长,合理供应磷素营养非常重要。
在农业和园艺实践中,通常通过土壤改良、施肥和选择适合的品种等方式来调节磷素的供应,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意磷素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以避免营养失调的问题。
如果你对特定植物的磷素需求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植物专家或相关农业机构。
园林植物缺素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缺素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5e6a05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1.png)
性强、有些甚至呈匍匐状、铺地速度快的植物,不失为优良的地被材料,如沙地柏、爬行卫矛、平枝荀子、蔷薇、十姐妹月季等等,还有一些极耐修剪的品种,只要能控制其高度,也可作为地被应用,如金叶莸、绣线菊、金冠小叶女贞等。
(收稿:2014-04-23)园林植物缺素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蔡凌云(河南省驻马店市园林绿化处463000)黄化,较大叶脉保持绿色。
1.6缺锰锰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
缺锰时,叶黄化,叶脉保持绿色,顶芽生长良好,叶片通常有坏死斑点,并分布整个叶面,呈棋格或网状,只有最小叶脉保持绿色,花小色彩差。
1.7缺锌锌能促进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合成等有重要作用。
缺锌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茎短,叶畸形,顶芽生长良好,叶脉失绿,叶厚,茎短,坏死斑点大,叶小簇生,在枝条尖端会出现小叶病,严重时会使枝条枯死。
1.8缺硫硫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植物的呼吸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缺硫时,叶色淡绿,严重呈白色,首先幼叶开始黄化,顶芽生长良好,叶脉先缺绿,叶脉比叶中间叶肉颜色淡,坏死较少,老叶很少或不死亡。
1.9缺钙钙时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部分,以果胶钙的形态存在。
缺钙时,根尖组织腐烂死亡,顶芽通常死亡,幼叶卷曲,尖端和边缘坏死,叶尖有黏化现象。
1.10缺硼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
缺硼时,会影响花芽分化和发生落花落果现象,还会使茎秆裂开,茎及叶柄脆弱,顶芽通常死亡,新叶粗糙,叶片变红,中柄叶脉易折断。
2缺素症的防治措施植物缺素症时期体内营养失调的外部反应,可以采集植物根、茎、叶等器官来测定对各种养分的吸收率或通过土壤养分化验来确定,也可以直观地检查出来,找到缺素症的原因,就可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防治的目的。
2.1缺氮增施氮肥,可用0.1%~0.3%尿素叶面喷施或0.05%~1%尿素水溶液施于土中。
2.2缺磷增施磷肥,可叶面喷施0.5%~1%过磷酸钙或1%~2%过磷酸钙的水溶液施于土中。
作物缺素原因及症状对照表
![作物缺素原因及症状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fc52b798a32d7375a5178024.png)
作物缺素原因及症状对照表植物缺素症就是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1、缺素症病因①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马铃薯氮素缺乏症状
马铃薯基部叶片变黄, 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 每张叶片先沿着叶缘褪 绿变黄,并逐渐向中心 叶发展;植株表现茎秆 细弱矮小,叶片表现小 而色淡且略呈直立状。
八 萝卜氮素失调症状
缺氮: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窄而薄,叶色发黄, 根系发育不良,细而小, 多木质化,辣味增强。
过剩:叶片生长茂盛, 但地下块根发育不良, 后期肉质根常有空心现 象。
(二)玉米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玉米氮素过剩症状:植株生 长过旺,引起徒长;叶色深 浓,叶面积过大,田间郁蔽 严重;茎秆肥大脆嫩,易感 染虫害,结实不良,减产严 重。
(三)麦类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小麦缺氮,植株生长缓 慢,个体矮小,分蘖减 少;叶绿素合成受阻, 叶色褪淡,老叶黄化, 早衰枯落;茎叶常带有 红色或紫红色;根系细 长,总根量减少;幼穗 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
八 胡萝卜氮素缺乏症状
胡萝卜缺氮一般表现为 生长减慢,株形矮小; 叶色褪淡、发黄,有时 叶脉呈紫色。症状从下 部老叶开始向上发展。 严重缺氮时,全株黄化, 老叶易脱落,幼叶停止 生长,腋芽萎缩或枯萎。
九 大白菜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早期缺氮,植株矮小, 叶片小而薄,叶色发黄, 茎部细长,生长缓慢。 中后期缺氮,叶球不充 实,包心期延迟,叶片 纤维增加,品质降低。
麦类氮素过剩症状,易 倒伏,减产严重,品质 变劣。
四 棉花氮素失调症状
幼苗叶片呈苍白的淡黄绿色, 变为黄色,常呈红色,最终 形成褐色,叶片干枯,过早 地脱落。植株矮小,发育迟 缓。植株上的叶片数量、叶 枝减少,果枝少而短,中上 部棉铃形成受到影响。
症状易表现于幼苗期,花铃 期。因底肥少用尿素等氮肥, 且苗期对氮的需求比例较高, 所以在苗期、蕾期的症状表 现较为突出。
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 做出丰缺判断的一种营养诊断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植株化学诊断和土壤化学诊断,一般说植株 分析结果最能直接反应植物营养状况。
3.DRIS法 也叫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它是用叶片养分诊断技术,综
合考虑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状况和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 从而确定施肥次序的一种诊断方法。 该法与临界浓度法比较,不受作物品种,生育期,采样部 位等因子的影响,所以有更高的精确性。
果树供氮不足,新梢生长缓慢,枝叶稀少且细小;叶绿素含 量降低,叶色褪淡,树势加速衰老。花和果实均少,果实不 饱满,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
一 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多氮
(2)氮肥用量过多,蛋白 质合成增加,从而大量的 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不 利于淀粉和糖分的累积, 也使构成细胞壁的原料如 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的形 成受到严重的抑制,细胞 壁变薄,叶片变得柔软多 汁,叶色浓绿,作物容易 遭受病虫侵袭,易倒伏, 抗恶劣气候条件差。生长 后期氮肥施用过多,作物 一般贪青晚熟。
组织汁液
化
速测
学
诊
断
全量分析
研究对象为植物中非结合态的无机 成分,可在野外进行简易测定,迅 速判断当前的植物营养状况
研究对象为植株中结合态与非结合态 的养分元素总量。与组织汁液速测相 比,全量分析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植 株营养水平和养分平衡状况,并与植 物生长有较好的相关性。
施肥诊断
D C
E B A
三 植物营养诊断的研究方法
一 土壤营养诊断:依据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和数量 因素。土壤中营养物质的丰缺协调与否直接影响作 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关系着施肥的效果,因此成 为进行营养诊断,确定是否施肥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和硝 态氮含量及矿质营养的动态变化水平,提出土壤养 分的供应状况、植物吸收水平及养分的亏缺程度
植物营养诊断的研究方法
二 植株营养诊断:依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植 株体内的养分状况及其与作物生长,产量等 的关系来判断作物的营养丰缺协调与否,作 为确定是否追肥的依据。
以植株体内营养状态与生长发育之间的密切 关系为根据的
诊断技术 包括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和 物理化学诊断等。 1.形态诊断:是指通过外形观察来判断植物某种营 养元素失调的一种方法。
作物营养失调表现部位
示意图表示作物缺少营养元素 易表现的部位,缺氮、磷、钾、 镁元素时主要表现在作物老叶 片上; 缺氯、硫、钙、硼、铁、铜、 锌、锰、钼表现在嫩叶片上。
一 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1)氮不足: 时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 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色泽均一, 尤其是基部叶片。因氮易从较老组 织运输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首先 从下部叶片开始黄化,逐渐扩展到 上部叶片,黄叶脱落提早。株型也 发生改变,瘦小、直立,茎杆细瘦。 根量少、细长而色白。侧芽呈休眠 状态或枯萎。花和果实少。成熟提 早。产量、品质下降。
六 大豆氮素缺乏症状
缺氮,先是真叶发黄, 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 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 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 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 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 乃至全叶呈浅黄色,叶 脉也失绿。叶小而薄, 易脱落,茎细长。
六 花生氮素缺乏症状
花生植株生长发育不良, 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 淡绿色至黄绿色,叶片 小;根系发育差,主根 入土浅,侧根少,根瘤 小而少;茎部分枝少, 花少,开花结实率相应 减低,荚果充实饱满度 差,荚果产量明显降低
4 相对产量法 相对产量是指不施某种养分的产量占施足该养分产量的百分比。
其目的是消除待测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对产量的影响。 5酶学诊断法
利用作物体内酶活性或数量变化来判断作物营养丰缺的方法。 优点:1灵敏度高2酶促反应与元素含量相关性好3 酶促反应的变 化远远早于形态的变化 6施肥诊断:是以施肥方法给予作物某种元素或几种元素,以探 知作物是否缺乏某种元素的诊断方法。它可直接观察作物对被怀 疑元素的反应,结果最为可靠。 7物理化学诊断:
过剩:出现心腐病,由 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 影响钙吸收所致。
十 甘蓝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甘蓝缺氮叶片小而硬, 叶色褪淡,横茎段,叶 片窄 ,缺氮,外叶呈 淡红色,生长发育不良
氮素过剩:叶色浓绿, 叶片肥大,变短变宽, 结求延迟且疏松
十一 菠菜氮素缺乏症状
菠菜缺氮:叶色浅绿、 基部叶片(老叶)变黄, 逐渐向上发展,干燥时 呈褐色。植株矮小,分 枝(分蘖)少,出现早衰 现象。
氮素过多:稻株徒长, 叶色浓绿,叶片肥大, 茎秆柔软,易倒伏和感 染病虫害,贪青晚熟, 秕谷多。
(二)玉米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玉米缺氮,植株生长 缓慢,株型矮小;叶 色褪淡,下部老叶从 叶尖开始呈现“V”字 形黄化;中下部茎杆 常带有红色或紫红色; 果穗变小,缺粒严重, 成熟提早,产量和品 质下降。
主要目的:通过营养诊断技术判断植物需肥状况是进 行科学施肥的基础,在此前提下,才可以对症下药, 做到平衡合理施肥。可见营养诊断植物生产管理中的 一项重要技术。
基本原理
缺乏
奢侈消耗
毒害
植物生长(养分浓度、养分含量)
养分供应
植物生长 养分浓度
养分含量
植物生长、养分浓度和养分含量与养分供应之间关系
稀释效应
绪论
一 植物营养诊断的基本任务 二 植物营养诊断的发展概况 三 植物营养诊断的研究方法 四 植物营养诊断的研究动向
一 植物营养诊断的基本任务
营养诊断(nutrition diagnose)是通过植株分析、 土壤分析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植株的外 观形态观察等途径对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客观的判断, 从而指导科学施肥、改进管理措施的一项技术。
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采用作物营养诊断速测方 法,测试手段落后,影响了此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 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指导施肥,改土,提高作物 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营养诊断技术在许多国家已得到充分的应用, 通过这一技术,因地因植物指导施肥,使作物产量 和品质不断提高。
(一)水稻氮素营养失调
水稻氮素缺乏症状:植株生 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 少;叶色褪淡,老叶黄化, 早衰枯落;茎叶常带有红色 或紫红色;根系细长,总根 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 穗形较小。成熟提早,产量 和品质下降。由于缺氮时细 胞壁相对较厚,抗病、抗倒 伏能力有所增强。
(一)水稻氮素营养失调
一般叶片对营养丰缺的反映最敏感,可以作为重点,在结合 其它器官的表现进行诊断鉴别。
在形态诊断时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一元素在不同 作物中缺乏或过剩所呈现的症状是不尽一致的;二是许多其 它因素如作物生育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不良及病虫害等, 也会造成不正常的长势长相,而且很难同某些元素的缺乏和 过剩症区分。
第一节 植物营养失调的症状
作物缺乏某种元素时,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出失绿,斑驳, 畸形等某些特有的症状。
由于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 它的特点和规律。
由于元素的过剩往往产生对其它元素的拮抗作用,因此当一 种元素出现过剩时,经常出现其它元素的缺乏症。 例如,锰,铜过量,显著抑制铁的吸收,并出现缺铁症; 铁,锌过量抑制锰的吸收;镍过量抑制锌的吸收;锰过量抑 制铝的吸收;铵过量抑制镁和钾的吸收等。 所以,不少元素缺乏症其真正原因往往是某一元素的过 剩造成的。
到19世纪中叶,在美国,法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开始利用 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并在生产上收到一定效果。
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土壤和植物联合诊断技术 20世纪60年代诊断水平大大提高,是营养诊断工作有了长足
的发展。 目前,在植物生长期间的植物营养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较
为成熟的诊断技术。
四 棉花氮素失症状
特别是氮素过多,营养 生长过剩,会造成棉株 疯长,蕾铃大量脱落, 成熟期延迟,纤维质量 下降。
五 油菜氮素失调症状
油菜缺氮,植株生长缓慢, 茎杆细弱,分枝少;叶片小, 叶色褪淡;茎叶呈现红色或 紫红色;角果少而形短,产 量和品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