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土壤内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吸收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工作者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从而进行科学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
当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植物营养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土壤分析法: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和pH值等指标。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养分供应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施肥。
2. 植物组织分析法:通过对植物组织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植物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植物体内养分的吸收状况,进一步指导施肥。
3. 营养液诊断法:在盆栽或水耕条件下,通过监测植物营养液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大规模设施农业中的蔬菜和花卉生产非常有效。
4. 叶片诊断法: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叶片变黄可能表示氮元素缺乏,叶缘枯黄可能表示钾元素缺乏。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定期监测和分析植物的养分状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提供适宜的养分供应。
这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光凭一个指标或方法往往无法准确评估植物的养分状况,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指标,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植物营养诊断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实现精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一、引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而土壤中的氮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因此,了解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测定方法1. 硫酸铵钾法硫酸铵钾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全氮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硫酸铵钾溶液将土壤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无机氮含量,从而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2. 堆肥法堆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壤全氮含量测定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堆肥混合后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堆肥发酵结束后,通过分析堆肥中残留的总氮量来计算出样品中总氮的含量。
3. 燃烧-尿素法燃烧-尿素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土壤全氮含量测定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待测样品进行燃烧,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然后通过添加尿素使无机氮转化为氨基态氮,最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氨基态氮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三、实验步骤1. 硫酸铵钾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硫酸铵钾溶液中。
(2)在摇床上振荡混合样品和硫酸铵钾溶液。
(3)过滤样品,并将滤液收集于容器中。
(4)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碱性溶液中。
(5)用盐酸进行滴定,并记录所需的盐酸体积。
(6)根据盐酸体积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2. 堆肥法(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和堆肥混合均匀后放入培养器中。
(2)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堆肥发酵结束后取出并干燥。
(3)将堆肥样品粉碎并过筛,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硫酸钾溶液中。
(4)用盐酸进行滴定,并记录所需的盐酸体积。
(5)根据盐酸体积计算出样品中总氮的含量。
3. 燃烧-尿素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燃烧舟中。
(2)将舟放入燃烧炉中进行燃烧,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3)取出舟并将残留物加入尿素溶液中。
(4)用盐酸进行滴定,并记录所需的盐酸体积。
(5)根据盐酸体积计算出土壤全氮含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人为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植物缺素判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缺素症状的观察和分析,掌握植物营养元素缺乏时的表现特征,提高对植物营养状况的判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黄瓜、番茄、水稻等2. 实验土壤:不同土壤类型,如沙土、壤土、黏土等3. 实验肥料: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钼等元素肥料4. 实验工具:土壤分析仪器、显微镜、pH计等三、实验方法1. 土壤采集与处理: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采集土样,进行风干、过筛等处理。
2. 土壤分析:使用土壤分析仪器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
3. 植物种植:将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分别用于种植黄瓜、番茄、水稻等植物。
4.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叶片、茎、根等部位的颜色、形态、生长速度等变化。
5. 缺素判断:根据植物缺素症状,结合土壤分析结果,判断植物所缺乏的营养元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瓜缺素症状及判断(1)缺氮:叶片失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缺磷:叶片暗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3)缺钾:叶片边缘卷曲,根系腐烂,果实畸形。
根据黄瓜缺素症状,判断其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 番茄缺素症状及判断(1)缺氮:叶片黄化,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缺磷:叶片暗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3)缺钾:叶片边缘卷曲,根系腐烂,果实畸形。
根据番茄缺素症状,判断其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 水稻缺素症状及判断(1)缺氮:叶片黄化,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2)缺磷:叶片暗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
(3)缺钾:叶片边缘卷曲,根系腐烂,果实畸形。
根据水稻缺素症状,判断其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黄瓜、番茄、水稻等植物缺素症状的观察和土壤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所缺乏的营养元素。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植物缺素症状,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讨论1. 植物缺素症状具有相似性,需要结合土壤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土壤养分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它对于农田管理、环境保护和农作物产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养分测定的目的是准确评估土壤的养分含量,包括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从而为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及方法。
一、全量测定法全量测定法是通过直接测定土壤样品中全部养分的含量,包括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个常用的全量测定法。
1.1全氮测定全氮测定是评估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凯氏消解法、磷酸铵态氮提取法和光谱法等。
其中凯氏消解法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它通过采用稀酸溶解样品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然后利用显色剂反应产生色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从而计算出全氮含量。
1.2全磷测定全磷测定是评估土壤中磷含量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Bray提取法、磁化复合氯化物提取法和钠硫酸提取法等。
其中Bray 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酸溶液提取法,通过使用酸性提取液提取土壤样品中的磷,再使用显色剂根据吸光值测定其含量。
1.3钾测定钾是土壤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钾测定方法有酸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火焰光度法等。
其中酸提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使用酸溶液提取样品中的钾元素,然后通过计算摄取液中的钾含量来评估土壤中的钾含量。
二、微量元素测定法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如铁、锌、锰、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2.1铁测定铁是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铁的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酸性二硫代乙酸法和原自动试剂法等。
其中EDTA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铁测定方法,通过使用EDTA试剂与样品中的铁形成络合物,然后滴定至特定的终点颜色改变,从而计算出铁的含量。
2.2锌测定锌是土壤中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中总磷的测定方法

土壤中总磷的测定方法一、引言土壤中的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总磷含量对于合理施肥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中总磷测定方法,包括干燥燃烧法、酸提取法和酶解法。
二、干燥燃烧法干燥燃烧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土壤总磷测定方法。
首先,将土壤样品在室温下进行干燥,然后放入燃烧炉中进行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质将被氧化分解,释放出磷酸盐。
接着,将燃烧后的土壤样品溶解于酸性溶液中,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定所需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土壤中总磷的含量。
三、酸提取法酸提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总磷测定方法。
首先,将土壤样品与稀酸进行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磷酸盐会被提取出来溶解于酸液中。
然后,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和稀释,得到含有磷酸盐的溶液。
接着,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溶液进行测定,通过测定样品溶液中的吸光度,计算出土壤中总磷的浓度。
四、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土壤总磷测定方法。
首先,将土壤样品与酶解液进行反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解液中的酶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
然后,将酶解液进行过滤和稀释,得到含有无机磷的溶液。
接着,使用分光光度计对溶液进行测定,通过测定样品溶液中的吸光度,计算出土壤中总磷的浓度。
五、总结总磷是土壤中重要的养分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总磷含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干燥燃烧法、酸提取法和酶解法是常用的土壤总磷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中铁的测定方法

土壤中铁的测定方法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
铁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土壤肥力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土壤中铁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铁蓝法铁蓝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铁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硫氰酸盐与铁形成的深蓝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来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细致均匀。
2.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体积的盐酸和硫氰酸盐溶液,进行浸提。
3. 将浸提液与显色剂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
4. 过滤混合液,得到溶液,利用比色法测定其吸光度。
5. 根据铁与硫氰酸盐络合物的吸光度与铁的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土壤中铁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准确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溶液中铁原子的吸收光谱,根据吸收峰的强度来计算土壤中铁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细致均匀。
2.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溶液,进行浸提。
3. 过滤浸提液,得到土壤溶液。
4. 将土壤溶液置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中进行测定,记录吸收峰的强度。
5. 根据标准曲线以及吸收峰的强度,计算土壤中铁的含量。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该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溶液中铁原子的发射光谱,通过光谱的强度来计算土壤中铁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细致均匀。
2. 取适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体积的酸溶液,进行浸提。
3. 过滤浸提液,得到土壤溶液。
4. 将土壤溶液置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进行测定,记录发射光谱的强度。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化学方法,对土壤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环境质量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一、土壤pH值的测定。
土壤pH值是指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是衡量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玻璃电极法、酸碱度计法和指示剂法。
其中,玻璃电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分,对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铬酸钾氧化法、热酸浸取法和蒸馏法。
其中,铬酸钾氧化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测定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三、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的氮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凯氏消解-蒸馏法、硫酸-高氯酸消解法和硫酸-过氧化钠消解法。
其中,凯氏消解-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四、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的速效磷是指植物生长期内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酸介质法、离子交换膜法和树脂吸附法。
其中,酸介质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
五、土壤交换性钾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的交换性钾是指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钾,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铵盐替换法、酸介质法和火焰光度法。
其中,铵盐替换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交换性钾含量。
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其含量的测定对于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植物营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熟悉植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及其生理作用。
3. 学习利用实验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为植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1)实验材料: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不同植物种子,氮、磷、钾标准溶液,土壤样品。
(2)实验步骤:① 分别将不同植物种子在土壤中种植,并设置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料处理;②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颜色、产量等);③ 收集植物样品,测定其氮、磷、钾含量;④ 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2. 实验二:土壤养分测定实验(1)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过氧化氢、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试剂,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仪器。
(2)实验步骤:① 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过氧化氢、浓硫酸、盐酸等试剂进行消解;② 将消解后的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③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④ 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物施肥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养分浓度下的生长状况,可以了解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实验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料处理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2)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3)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2. 土壤养分测定实验实验原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物施肥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采用消解法将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形态;(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消解后的溶液中的氮、磷、钾含量;(3)分析土壤养分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存在差异。
土壤中氮、磷、钾的测定

土壤中氮、磷、钾的测定摘要:土壤中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分元素,要了解土壤基本性质和肥力状况,氮、磷、钾含量是重要指标,所以在土壤分析中全量氮、磷、钾是常测项目。
本实验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恰玛古土壤中的全钾,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采用扩散定氮法测定全氮。
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全量元素含量相互都存在显著的差异用湿法消化五种恰玛古土壤中钾含量的测定结果:莎车县0.852 mg/g,柯坪县0.835 mg/g,伊宁市0.845 mg/g,哈密市0.810 mg/g,拜城0.811 mg/g。
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莎车县0.045mg/g,柯坪县0.042 mg/g,伊宁市0.073 mg/g,哈密市0.046 mg/g,拜城0.042 mg/g。
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莎车县0.0261mg/g,柯坪县0.0383 mg/g,伊宁0.1030mg/g,哈密市0.0986 mg/g,拜城0.0474 mg/g 。
平均回收率107.02%。
关键词:土壤;氮;钾;磷;测定方法前言土壤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虽然作物对这些元素需要的量相差很大,但是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的作用同等重要,而且不可相互代替。
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不仅会对作物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1]。
钾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对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常作物体内钾含量一般为干物质重的1%~5%,约占灰分重量的50%左右。
作物吸钾量大而钾矿资源有限,使得我国农田土壤钾素多年来一直处于亏缺状态。
只有土壤全钾量的变化在理论上能准确反应土壤钾素变化[2]。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
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引言:土壤中氮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氮的含量对于农田管理和土壤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氮含量的精确测定方法,并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传统方法1. Kjeldahl法Kjeldahl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有机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将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然后用硫酸盐法将铵态氮氧化为硫酸盐中的硝酸盐,最后用滴定法测定硝酸盐含量来计算有机氮含量。
该方法简单可行,但存在操作时间长、试剂使用量大等缺点。
2.硫酸盐法硫酸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无机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硫酸盐与铵态氮的反应,将铵态氮转化为硫酸铵盐,然后用滴定法测定硫酸铵盐的含量来计算无机氮含量。
硫酸盐法简单可行,但不适用于测定有机氮。
3.加压分解法加压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全氮(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加入适量的强酸和强氧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然后用光度计或比色计测定样品溶液中产生的氨的含量来计算总氮含量。
该方法能够测定土壤中所有形态的氮,但操作较为复杂且危险。
二、现代方法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中氨态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中的氨样品经过蒸发、分离和测定模块,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并测定样品中的氨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但相对较昂贵,对仪器的要求也较高。
2.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新兴的测定土壤中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土壤样品中的氮与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关系,通过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来间接测定氮的含量。
光谱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无损伤等优点,但对仪器的要求相对较高。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土壤样品的获取和保存在测定土壤中氮含量前,需要正确获取土壤样品并妥善保存。
正确获取土壤样品应避免植物根系、碎石等杂质,并根据测定需求选择不同深度的土壤层。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土壤中的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土壤的磷含量进行测定有助于合理施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保护环境。
以下是常用的土壤全磷测定方法。
1. 重铁试剂法(Ammonium Molybdate-Phosphoantimonylmolybdate Method)重铁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全磷测定方法,通过把土壤样品中的磷与重铁试剂反应生成黄色混合物来测定磷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样:从土壤样品中取出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粉碎和筛选。
(2)准备试剂:准备好重铁试剂和硝酸。
重铁试剂的配製为:取溶液A(硫酸铵铁)、溶液B(磷酸铵铬酸铁)和溶液C(酒精)加入适量的稀甲醇和水,接着加入稀盐酸,最后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
(3)样品处理:将取样后的土壤样品称取一定量的土壤,加入到准备好的溶液中,通过酸处理溶解样品中的磷。
(4)沉淀:将溶液离心沉淀,将上清液倒掉,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
(5)显色:将洗涤后的沉淀加入到重铁试剂中,震荡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根据混合物的颜色密度测量磷含量。
2. 氨磷酞法(Ammonium Phosphomolybdate Method)氨磷酞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土壤全磷测定方法。
它利用氨磷酞与土壤中的磷反应生成蓝紫色复合物来测定磷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样:从土壤样品中取出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粉碎和筛选。
(2)准备试剂:准备好氨磷酞溶液和硝酸。
氨磷酞溶液的配製为:将氨磷酞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硝酸中溶解。
(3)样品处理:将取样后的土壤样品称取一定量的土壤,加入到准备好的溶液中,通过酸处理溶解样品中的磷。
(4)显色:将溶解后的样品加入到氨磷酞溶液中,震荡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根据复合物的颜色密度测量磷含量。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和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都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精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对这些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使用这些方法测定土壤全磷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校正,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是农田生产的重要基础,其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关键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矿质全量元素的含量对农田生产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土壤矿质元素的分析方法,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原理、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一、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当元素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能力,测量吸收的光强来确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兰姆特罗夫定律和玻尔原子模型。
根据兰姆特罗夫定律,当原子处于基态时,吸收的光强与溶液中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原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
二、仪器设备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需要准备的仪器设备如下: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包括光源、光栅、进样系统、检测系统等组成。
2.试样前处理系统:用于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和水溶性的离子等去除,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校准曲线和质量控制样品:用于校正仪器和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操作步骤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操作步骤如下:1.样品的前处理:将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粉碎处理,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去除有机物质和水溶性的离子。
这样可以减少有机物质对元素的干扰,并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2.准备标准溶液:使用纯净的水或其他溶液溶解准确称量的标准物质,制备一系列的标准溶液。
3.校准仪器:将标准溶液依次进样进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校准曲线。
4.进样测定:将前处理好的土壤样品溶液逐一进样进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吸光度。
5.计算结果:根据校准曲线和吸光度值,计算出土壤样品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矿质全量元素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光源的稳定性、进样体积的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稳定等。
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

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土壤中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对于土壤肥力的评价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也是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氮磷钾测定方法。
1. 土壤氮的测定方法:a. 凯氏法(Kjeldahl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硼酸混合加热,将其中氮转化为铵盐形式,再用酸溶解,并借助于碱性指示剂滴定盐酸溶液来测定氮的含量。
b. 硫酸铵法:将土壤样品与浓硫酸、浓氯化铵混合,得到铵态氮的盐溶液,然后采用滴定法测定溶液中铵态氮的含量。
c. 气体采样法:运用土壤氮气体捕获器采样,通过气相色谱仪等仪器对氮的含量进行测定。
2. 土壤磷的测定方法:a. 弗里斯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溶解后,在高温下加入巴氏试剂,形成磷酸钙沉淀,再经过高温烘干和加热重量,最后用酸溶解磷酸钙沉淀并过滤,用钼酸铵法测定磷的含量。
b. 西蒙兹方法:将土壤样品与碱溶解,再加入氧化铁褐化剂,与二酸铵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3. 土壤钾的测定方法:a. 火焰光度法:将土壤样品与王水溶解,加热蒸干,再用稀硝酸溶解,使钾离子转化为火焰中可发射的激发态激发的钾原子辐射光,通过光度计测定其光密度,以计算钾离子的含量。
b. 铵酸钠法:将土壤样品与稀盐酸溶解,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将土壤中的钾转化为铵态,用铵树脂或滤纸吸附铵态氮,再用酸溶解吸附物,测定溶液中的铵态氮含量。
这些方法在土壤氮、磷、钾的测定中都是常用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可以提供准确的土壤养分含量数据,为科学施肥和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依据。
同时,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以及仪器的校准和操作规范。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土壤有效钙是指土壤中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的钙离子。
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维持细胞壁的稳定性、细胞分裂和伸长、植物的代谢过程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对于科学合理地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
一、酸浸法酸浸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它利用酸溶液将土壤中的有效钙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酸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
常用的酸溶液有盐酸和硝酸,其浓度根据土壤样品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一些含有难溶性钙化合物的土壤样品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偏低。
二、酸中和法酸中和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它利用一定量的酸溶液与土壤样品进行反应,将土壤中的钙离子与酸中和生成的氢离子反应,通过测定反应后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
常用的酸溶液有盐酸和硫酸,其浓度根据土壤样品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但需要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
三、电导法电导法是一种利用土壤中的电导率与有效钙含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土壤有效钙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导仪测定土壤样品的电导率,然后通过相关的标准曲线或经验公式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
电导法操作简便、快速,但需要建立准确的标准曲线或经验公式,并且对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钙检测方法,它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钙离子的吸光度,然后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钙含量。
该方法准确性高,但仪器设备较为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土壤有效钙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土壤有效钙检测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避免污染和损失,同时要严格按照方法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养分和植物体养分含量实验分析

土壤养分和植物体养分含量实验分析作者:牙星欢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20期摘要:在本学期的环境分析实验中,我们主要围绕着土壤养分含量、植物体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一系列的测定结果。
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对于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含量过多或过少都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就需要各种措施,如改良土壤酸碱度、施肥等,来改善土壤的性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物体养分;含量①实验一:土壤速效氮的测定土壤速效氮含量:62.874mg/kg,76.846 mg/kg本实验采用碱解扩散法,利用NaOH水解土壤,使易水解态氮碱解转化为NH3,扩散后为H3BO3所吸收,由此计算测得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
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土壤速效氮含量在60—90mg/kg范围内,属于第4级别,为中等良好状态。
如果含量过高可能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造成植物被烧死或者吸收其他养分发生困难,而过低也可能使植物生长缓慢受阻。
②实验二: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30.1 mg/kg,30.7 mg/kg本实验利用化学浸提的方法,通过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是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从而提取出磷酸钙盐,再用钼锑抗试剂显色,进行比色测定。
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土壤速效磷含量在20—40 mg/kg范围内,>10 mg/kg属于第2级别,为含量丰富等级。
因此在这土壤中,容易被植物吸收的磷含量充足。
③实验三: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429.45 mg/kg,435.65 mg/kg本实验采用1mol/L NH4OAc-火焰光度法,以NH4OAc作为浸提剂,NH4+与土壤胶体上阳离子起交换作用,从而将钾交换下来,测定其含量。
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土壤速效钾含量>200 mg/kg,属于第1级别,为含量高等级。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的同化率,改善叶绿体结构,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但是过量可能会造成作物对钙等阳离子的吸收量下降,造成叶菜腐心病、苹果苦痘病等,且会造成土壤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削弱庄稼的生产能力。
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

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土壤有效磷是指土壤中植物有效吸收利用的磷。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对于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高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有效磷水平对于合理施肥和土壤肥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
一、浸取法浸取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适用于农田土壤和实验室土壤样品的快速分析。
浸取法主要通过土壤与提取剂的随机反应来提取土壤中的有效磷。
常用的提取剂有水、甲醇、乙醇等。
水浸取法是最常用的浸取方法之一。
使用水作为提取剂时,需要将土壤与水充分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摇动或震动一段时间,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将土壤颗粒分离出来,测定水中的磷含量。
水浸取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果不如其他提取剂。
甲醇浸取法是一种提高土壤中有效磷提取效果的新方法。
甲醇能够改变土壤中磷的形态,使其更容易溶解和提取。
甲醇浸取法可以提高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提取效果,但需要注意甲醇的使用量和浸取时间,过高的甲醇浓度和过长的浸取时间会引起误差。
乙醇浸取法是一种快速浸取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取出土壤中的有效磷。
乙醇浸取法的原理和水浸取法类似,但乙醇对磷的溶解能力更强,能够提取更多的有效磷。
乙醇浸取法适用于评价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和筛选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
二、吸附树脂法吸附树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土壤中的磷含量。
吸附树脂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吸附磷的能力。
通过将土壤与吸附树脂充分混合,土壤中的磷会被吸附到树脂表面,然后用适当的溶液洗脱磷,最后测定洗脱液中的磷含量。
目前常用的吸附树脂有氧化铝混合物、强阳离子交换树脂等。
根据树脂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吸附树脂法可以提取不同形态的磷,如無機磷、有機磷等,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土壤中的有效磷水平。
三、土壤酶活性法土壤酶活性法是一种通过土壤酶活性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的方法。
土壤酶活性是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酶活性受土壤中的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

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氮(N)、磷(N、钾(K)是植物营养的三大要素,植物对氮的需要量*大,也*简单缺乏,其次是磷、钾。
因此,植物氮、磷、钾含量的测定是植物营养讨论中*一般的常规分析项目。
例如在诊断植物氮营养水平和土壤供氮情形、了解植物从土壤摄取氮的数量、施用氮肥效应、植物汲取氮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订立植物氮营养诊断指标时,都要测定植物全株或某些部位器官(敏感部位器官)中氮的含量。
植物的含氮(N)量约为0.3~5%干物重,磷(P)含量一般为0.05~0.5%,钾(K)量一般为1~5%。
N、P、K含量因植物种类、器官、生育期和施肥管理水平不同而异,如大豆籽粒含氮量为5.36%,茎秆为1.75%;小麦籽粒含氮2.2~2.5%,茎秆只有0.5%左右;水稻籽粒含氮1.31%,茎秆0.51%。
植物发育阶段不同含氮量也常常发生变化。
这也说明在对不同植物进行取样测定以及订立氮、磷、钾营养丰缺诊断指标时,要注明植物生育期、组织部位,只有在相怜悯况下测定结果才有比较意义,对引导植物施肥才有参考价值。
同样,在应用各种作物营养诊断指标时,也仅供解释分析结果时参考之用。
3.1植物全氮的测定植物全氮的测定包括样品分解和待测液中氮的定量。
分解植物样品的方法通常采纳开氏法,即用H2SO4—混合加速剂(KSO4+CuSO4十Se粉)或氧化剂如H2SO4—HClO4、H2SO4—H2O2消煮分解样品中有机物和有机含氮化合物,使其转化为无机铵盐。
溶液中氮(NH4+—N)的定量方法有蒸馏法、扩散法和比色法。
其中以H2SO4—混合加速剂—蒸馏法被公认为定氮的标准法。
由于植物组织中有机质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分解,H2SO4—H2O2消煮分解法用得*多。
上述消煮和定氮的方法只能测得植物样品中的有机态氮和铵态氮,不包括硝态氮。
对于某些含硝态氮较高的旱作植物样品,则需在消煮前先用水杨酸。
浓H2SO4将样品中的硝态氮转化为硝基水杨酸,再用Na2S2O3或锌粉把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用H2SO4—混合加速剂消煮,将全部有机氮(包括氨基水杨酸)转化为铵盐。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化学性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壤的化学分析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农业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在进行土壤化学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采集土壤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的样品,并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采集完成后,需要将土壤样品晾晒并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的化学分析。
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土壤的酸碱度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土壤酸碱度测定方法有酸度计法、指示剂法和玻璃电极法等。
其中,玻璃电极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三、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测定。
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它们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盐酸-硫酸消解法、酸溶-碱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色度法、碱解-酚酸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六、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于植物的生长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对土壤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可以为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农业领域的应用
土壤肥力评估
通过测定土壤中的铜、锌含量,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合理 施肥提供依据。
作物营养诊断
分析土壤中的铜、锌含量,有助于诊断作物是否缺乏这两种微量元 素,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精准施肥
根据土壤中铜、锌的实际含量,制定针对性的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 用率,减少浪费。
环境领域的应用土壤污染ຫໍສະໝຸດ 价02标准曲线制作
标准曲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需使用合适浓
度的标准溶液制作标准曲线,并定期验证其准确性。
0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有影响。应采取空白试验、
平行样测定和加标回收等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方法与技巧
针对样品处理
采用标准化的采样和保存方法,确保样品代表性;优化前处理条件,如研磨细度、干燥温 度和时间等,提高处理效率。
生物医学研究
铜、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土壤中的含量与人体健康有一定关 系,测定结果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工业应用
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了解原料土壤中的铜、锌含量,以便合理 调整生产工艺。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等 优点。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去 除石块、植物残渣等 异物,混匀后缩分至 所需量。
仪器准备与调试
准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 锌空心阴极灯、乙炔钢瓶、空 气压缩机等仪器。
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完好,连 接是否紧密,确保气路畅通。
打开仪器电源,预热30分钟, 调整波长至铜、锌的测定波长。
测定过程与记录
01
02
用哪些方法可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用哪些方法可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探究土壤中的成分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土壤中的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土壤的肥力、适宜种植何种作物以及培育土壤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1. 土壤成分的物理分析物理分析是了解土壤中粒径组成、质地、颗粒间的紧密程度等物理特性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粒径分析:利用粒度分析仪对土壤样品进行粒径分布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粒径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测土壤的水分透气性、保水性等特性。
(2)质地测定:通过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含量,确定土壤的质地类型,一般可以根据三种不同大小颗粒之比例来判定,即黏粒、壤土以及砂粒的比例。
(3)土壤密度测定:通过比较一定体积土壤的湿重与干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容积重量和容重,从而评估土壤的紧密程度和通气性。
2. 土壤成分的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了解土壤中不同元素含量及其化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土壤酸度测定:利用酸度指示剂或pH计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可以从中推测土壤的酸性或碱性程度。
同时,配合酸度测定,可以测定土壤的碳酸盐含量以及pH值对土壤中其他元素的影响。
(2)土壤含水率的测定:通过测定一定重量土壤的干重和湿重,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含水率,从而了解土壤的保水性能。
(3)土壤养分测定:利用化学方法,分析土壤中常量元素含量(如氮、磷、钾等)和微量元素含量(如铁、锰、锌、铜等),以了解土壤中的养分状况,进而制定合理的土壤肥力调整措施。
3. 土壤成分的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了解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活性以及其他生物参数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土壤微生物量测定:通过土壤DNA提取、PCR扩增等方法,可以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总量和不同类群的丰度,以及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贡献程度。
(2)土壤酶活性测定:通过测定土壤中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酶活性,可以评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矿化速率和营养转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N、P、K浓度测定
叶样消煮:
1、称取磨细烘干的植物叶样0.15-0.2g之艰难,置于消煮管中。
即为质量m。
2、向消煮管内加入5ml的浓H2SO4(使用瓶口分液器),轻轻摇匀。
3、再向消煮管中加入1ml的H2O2,混匀。
停置30s-1min。
4、停置后,再向消煮管中加入0.5ml的H2O2,混匀。
停置30s-1min。
5、停置后,再向消煮管中加入0.5ml的H2O2,混匀。
6、放在消煮炉上进行消煮(消煮炉温度应在300℃以上)
7、消煮时每隔30min,取下消煮管,稍冷,逐滴加入10滴H2O2,并不断摇动
消煮管,以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放置30s即可)。
直至样品颜色变为无色透明。
8、样品颜色变为物色透明后继续消煮40min(以除尽过剩的H2O2,否则影响
NPK含量的测定),取下冷却。
9、冷却后加少量的H2O(蒸馏水),释放弄H2SO4的热量,继续冷却。
10、冷却后加入水至消煮管的1/2处,即25ml处,继续冷却。
11、过夜后再加入水定容至50ml。
12、将定容后的液体装入60ml白瓶内作为待测液待测NPK浓度。
消煮过程中注意事项:①滴加浓H2SO4时要听到响声。
②通常消煮至无色需要3-4次。
吸取1ml待测液+9ml水定容至10ml,用火焰光度计测定。
植物体N浓度的测定:
1、KOH的确定
吸取稀释10倍空白待测液(通常从测K的10倍稀释液中吸取1ml)1ml+酚酞指示剂,用KOH滴定至刚出现红色,记录所用体积量V(一般调到1mlKOH)。
2、吸取稀释10倍的待测液1ml加+酒石酸钠0.5ml充分混匀+1mlKOH(V)+0.5ml
奈氏试剂+7ml水(水体积确定是根据最终将其定容为10ml).
3、30min后开始测定,分光光度计420nm(橙色)。
标曲配制:
1、配制100ppm标N贮存液
2、稀释到10ppm
3、标曲配制(10ppm)
奈氏试剂的配制:45.0gHgI2+35.0gKI溶于少量水中(容器用容量瓶),加入112gKOH,加水至800ml,摇匀,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放
置数日后过滤取上清液至棕色瓶中备用。
1、NaOH的确定
吸取1ml待测液,加入2-4二硝基酚指示剂,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变黄,以确定NaOH的体积V。
(NaOH是6N的24g/100ml附近调试)。
2、吸取待测液1ml加+ +NaOH体积V+钒钼酸铵2ml +水定容至10ml。
3、30min后开始测定,分光光度计460nm(黄色)。
标准曲线配制:
1、配制50ppm的标P贮备液。
2、标曲配制(50ppm)
钒钼酸铵配制:①12.5g钼酸铵溶于200ml水中。
②另将偏钒酸铵(NH4VO3)0.625g溶于沸水中150ml,冷却后,加入125ml的浓HNO3,再冷却至室温。
③将钼酸铵溶液缓慢地注入钒酸铵溶液中,随时搅拌,用水稀释至500ml。
植物微量元素浓度测定
叶样消煮:
1、称取磨细烘干的植物叶样0.15-0.2g之艰难,置于消煮管中。
即为质量m。
2、向消煮管内加入5ml的浓HNO4(优级纯),轻轻摇匀,过夜。
3、将消煮管置于消煮炉上用140℃的温度消煮。
4、消煮至无固形物时+3ml高氯酸(优级纯)。
5、继续消煮至无色即可。
6、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后倒入60ml白瓶中作为待测液。
微量元素测定:
1、Fe、Mn、Cu、Zn用原液测定即可。
2、测Ca、Mg需各稀释10倍、100倍(不同植物稀释倍数不同)。
吸取Ca的原液1ml+8.5ml水+0.5mlLaCl3定容至10ml,混匀后测定。
吸取Mg的10倍稀释液1ml+8.5ml水+0.5mlLaCl3定容至10ml,混匀后测定。
注:LaCl3的配制:13.4g LaCl3溶于100ml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