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镇看鲁迅

合集下载

鲁迅《祝福》原文及赏析

鲁迅《祝福》原文及赏析

鲁迅《祝福》原文及赏析在旧历年底的夜晚,鲁迅回到了他的故乡鲁镇。

虽然已经没有家,但他暂住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鲁四老爷是他的本家,比他大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们寒暄之后,谈话并不投机,于是鲁迅一个人留在书房里。

第二天,鲁迅很晚才起床,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他们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是变老了些。

家中却忙碌不止,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的好运气。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杀鸡、宰鹅、买猪肉,女人们绞丝银镯子,洗肉的时候臂膊都浸在通红的水中。

煮熟后,插上筷子,称为“福礼”,五更天陈列起来,并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前来享用,男人们拜完后放爆竹。

这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今年自然也如此。

当天下午,天色阴暗,下起了大雪,雪花大如梅花,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回到四叔的书房里,瓦楞已经雪白,房间也显得明亮,朱拓的大“寿”字挂在墙上,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另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桌子上放着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鲁迅觉得无聊,决定第二天就离开。

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情让我无法安心。

我在镇东头探访朋友,走出来时,在河边遇到了她。

她的变化非常明显,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已经全白,脸色黄中带黑,消失了先前的悲哀神色。

她提着竹篮,里面只有一个破碗。

她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看起来像一个乞丐。

我以为她会向我要钱,但她却问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我感到非常惊讶和不安,因为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但她似乎很在意,希望有,又希望没有。

我觉得不必增加她的痛苦,所以我说:“也许有吧,我猜。

”她又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我很吃惊,只好支吾着回答,但我知道自己是个愚人,无法回答她的问题。

最后,我只好说:“我说不清楚,究竟有没有魂灵。

”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转身就走,匆匆回到了四叔的家。

群文阅读:走进鲁镇——解读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文化

群文阅读:走进鲁镇——解读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文化
,乞讨为生,三十七八岁的祥林嫂在人们年终的祝福声中凄惨 地死去。
• 单四嫂子,年轻寡妇,夜以继日地纺纱, 与三岁的儿子宝儿相依为命,生活艰辛, 偏遇上宝儿生病,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 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 最后一个压轴法子——寄希望于庸医何小仙 ,但还是避免不了厄运,小宝死了,倾家 荡产安排了宝儿的丧事……
捐门槛:祥林嫂听柳妈的说道,倾其一生积蓄,到镇西头的土地庙捐 了门槛,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图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过
寡妇哭嫁:寡妇再嫁被认为是失节,宋代以后称为社会的道德规范。 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寡妇再嫁时常常用哭泣表示向前夫谢罪,以减少舆论的责难。卫 老婆子说“回头人(寡妇)哭嫁我们见得多了”并非虚妄之言
探究(文本细读):
鲁镇怎样的文化背景酿成了这些人物的 悲惨人生?
A.人名研究: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女性角色的称
呼,说说这些称呼和我们现代女性的姓名
有什么不同。
祥林嫂(卫家山人,大概姓卫)、卫老婆子、祥林 嫂婆婆、四婶、柳妈——《祝福》
单四嫂子、王九妈——《明天》 七斤嫂子、九斤老太、六斤、——《风波》
提问:
这些不幸人物的悲惨故事发生在什么地 方?从小说中找到依据。 明确:鲁镇
《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 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 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 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 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 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 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 样使它精神上增加痛苦。——丁玲
提问:鲁镇的人们为什么对祥林嫂是这样的 态度?

论《祝福》中的看客

论《祝福》中的看客

论《祝福》中的看客作者:邓远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3期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过: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中国人不但自己做戏,演给别人看,而且把别人的所作所为都当作戏来看。

《祝福》正隐喻了这样的一种状态:鲁镇的人看祥林嫂与祥林嫂的被看(不幸遭遇)。

鲁迅意识到“改变国民的精神”重要,也因为这个理想,在《祝福》里,鲁迅塑造了三种看客的形象:一.柳妈、鲁镇上听故事的女人是自私、冷漠、愚昧、麻木、冷酷的看客,这也是鲁迅最为关注,着力批判的一种“看客”柳妈及听故事的女人都和祥林嫂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似乎善良而富有同情心,当祥林嫂重复着阿毛的故事的时候“男人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的话,便特意来寻来……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走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

”她们的同情心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好奇。

柳妈——“她是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

当祥林嫂继续重复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柳妈便从不耐烦转而嘲笑祥林嫂的伤疤,而“伤疤”就变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传扬出去。

她对自己的不幸无知无觉,却把别人的不幸和痛苦作为慰藉自己的娱乐,由于自身的麻木,对于弱者,她没有基本的同情,更不用说爱。

而当她自认为“捐门槛”可以帮祥林嫂“赎罪”的时候,她“真诚”的关心却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境地。

柳妈和鲁镇上的人们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因为自身的痛苦对他人也变得麻木而冷漠,祥林嫂丧子的不幸只是成为了他们自己“有幸”的证实,并通过不幸的反复展示和咀嚼,来加强和增大自己存在的幸福感。

当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赏鉴”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立即“厌烦和唾弃”,施以“又冷又尖”的笑。

他们的这类情感与行为方式,实际是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忍。

这些看客们无处不在,遍布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以自身以外的任何不幸和痛苦作为欣赏对象,他们构成“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消磨着、吞噬着“被看”对象,也成为“被看”者最严酷的环境因素。

关于游鲁迅故居的作文(四篇)

关于游鲁迅故居的作文(四篇)

三一文库()〔关于游鲁迅故居的作文(四篇)〕导语:鲁迅是我们近代文学的巨匠,是他带领青年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的精神上的指引,小编今天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文学巨匠鲁迅的故居吧。

欢迎阅读。

▲第一篇:游览鲁迅故里认识鲁迅是因为我读了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暑假,我们全家去了绍兴,首先就去了鲁迅的故居。

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后面有一个园子,那就是百草园,鲁迅小时候的乐园。

园里鸣蝉在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而一边的鲁迅呢?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

我也忍不住,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就坐了上去,一下子,仿佛沉浸在继祖母的故事当中。

出了鲁迅故居,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

屋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

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得“早”字。

“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迟到过。

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豪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强的自制力。

想到我自己,我不觉有点脸红,以后,我也要向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第二篇:游鲁迅故居离开了柯岩鲁镇鉴湖,大约坐了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绍兴市区参观鲁迅故居。

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后,我一直期待这能到绍兴,参观鲁迅童年的家,感受这无穷无尽的童年乐趣。

灰色的天空下,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黑灰色的屋檐,浅灰色的路面,还有乌篷船上那些穿这白上衣和灰长裤的船夫,我忽略了周围服装鲜艳的人们,来到这里,只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气息。

沿着窄窄的小路走进三味书屋,这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寿镜吾先生的书塾,书塾并不大,也比较简陋,鲁迅小时候坐在一个靠墙的位置读书。

鲁迅《风波》简析

鲁迅《风波》简析

鲁迅《风波》简析《风波》是鲁迅创作于1920年的一篇短篇小说,首发《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在《呐喊》中。

一言以蔽之,小说写的是一根辫子引发的风波。

1917年张勋拥护溥仪复辟,要求百姓留辫子。

此时落后的农村有三种人,多数是还留着辫子的,少数是剪掉辫子的,还有极少数是留着辫子把辫子盘在头上的。

主人公七斤是一个没有辫子的人,但他并不是自觉剪掉辫子的,而是进城时不小心被人抓住剪掉的。

主角七斤正在做的工作是帮助人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旅行时支撑船。

这种工作使他受到其他村民的尊敬和羡慕的,因为他去过城市并看到了城市的景象。

当时的社会处于极度封闭保守的状态,不进人们出行不便,而且当时的经济状况也使得小镇的人没有条件去大城市开阔眼界。

所以小镇的人想听听他在城市里看到的东西。

这便有了《风波》开篇有位文豪说了句,“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可是一个动荡的社会哪里来的农家乐呢?可能这份动荡无法波及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鲁镇,所以即使当时发生了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各种天翻地覆的社会大事却依然无法撼动鲁镇这个小镇人们冷漠,自私的心里。

而所谓的农家乐更是无稽之谈。

尽管鲁镇的人们没有任何革命意识,但是他们却依然在为自家的财米油盐,婆媳关系,子女教养问题而争吵不休,不曾乐过。

文中村里撑船的七斤,革命时进城,被人剪去了辫子。

张勋复辟之后,进城的七斤带回一个消息“皇帝坐了龙庭了”。

他的老婆七斤嫂先是呆了一下,随后恍然大悟“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叹了口气,神色哀戚,因为他没有辫子,而皇帝是要辫子的。

随后出场的赵七爷是方圆三十里内的唯一出色人物,他在辛亥革命后就把辫子盘起来了,这是表明立场的做法。

而张勋复辟之后他又把辫子放下来了,并且无比开心,穿上了那件代表于他有庆的竹布长衫。

而且赵七爷特意来恐吓七斤一家,说没了辫子就是要杀头。

十多天后,七斤夫妇1看出了破绽,于是七斤渐渐在村里恢复了被尊重的地位,一家的生活也回到常态。

从鲁迅小说《祝福》看“鲁镇文化”

从鲁迅小说《祝福》看“鲁镇文化”

作者 巧妙 地把 祥林 嫂 悲剧性 格 上 的几次 重 大变 化 , 都 集 中在 鲁 镇 “ 祝福 ” 的 特 定 的 环 境
里, 三 次有 关 “ 祝福 ” 的描 写 , 不 但 表 现 了 祥 林
嫂 悲 剧 的典 型环 境 , 而且 也 留下 了祥 林 嫂 悲 惨

生 的 足迹 。
备 课 参 考
“ 鲁 镇 文化 " 从 鲁迅小 说《 祝 福》 看
李 辉
环境 描写 是指 对人 物所 处 的具 体 的社会 环
境 和 自然 环境 的描 写 。 自然 环境 是 指 自然界 的 景物 , 如 季节 变化 、 风 霜雨 雪 、 山川 湖海 、 森林 原
括 。它只 是存 在于 小说 中的一个 书面 的水 乡小 镇 。但 这个 小镇 , 确 实早 就存 在 于鲁迅 的心 中 ,
终 在矛 盾 中 、 痛苦 中悲惨地 死 掉 了。
既然小说 《 祝福》 中的主要人 物祥林嫂悲
剧 发生 的社 会 背 景 是鲁 镇 。从 小 说 的全 局 来
看, 《 祝 福》 所 描绘 的鲁 镇 是 旧中 国封 建社 会 的
缩 影 。鲁镇 的风土人 情 淋漓 尽致 地展 现着 传统 中 国的社会 、 历史 、 文 化 的几 乎 全 部 内容 : 从 风
1 . 描 写镇 上各 家 准备 “ 祝福” 的情 景 祝福 是 “ 鲁镇 年 终 的 大典 ” , 富 人们 要 在 这

天“ 迎接福神 , 拜求来年一 年的好运气 ” , 以
便继续他 们贪 得无 厌 的“ 幸福 生 活” , 而 制作 “ 福礼 ” 却 要像 祥林 嫂 一样 的女 人 “ 臂 膊 在水 里
在《 社戏》 、 《 风波》 、 《 明天》 、 《 祝福》 中, 也有所

鲁镇、未庄与S城:鲁迅小说建构的文学世界——从越文化视野看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鲁镇、未庄与S城:鲁迅小说建构的文学世界——从越文化视野看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头替 儿子 治痨 病 , L 己偷 书而 被打 断腿 , 孑乙 七斤 家 族 闻宣统 复辟 而 躲 起 的一 场 辫 子 风 波 , 土 以生 闰 活压 迫 而变成 麻 木 呆 钝 , 腐 西施 趁 火 打 劫 …… 豆 而 已 。他使 这些 头 脑简单 的乡下 人 或世 故深 沉 的 土劣 , 象活 动影 片似 的在 我们 面 前行 动着 ; 把 他 他
王 晓 初
( 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 , 江 绍兴 320 ) 绍 浙 1 0 0
摘 要 : 呐 喊 》 彷 徨 》 ,鲁 镇 ” “ 庄 ” “ ” 满 浓 郁 在《 《 中 “ 、未 、S城 是
的浙 东 水 乡 色 彩 的 文 学 世 界 。 鲁 迅 一 方 面 揭 示 了闰土 、 Q、 林 嫂 等越 地 底 层 农 民 在 沉 重 的 封 建 压 迫 下 形 成 阿 祥 的精 神 病 态 , 一 方 面 也 力 图 去 发 掘 他 们 追 求 解 放 的精 神 力 量 , 而 开 启 与 贯 通 了我 们 民族 走 向解 放 与新 生 的 另 从
笔 中屡有 发挥 。鲁 迅 的《 喊 》 彷徨 》 呐 和《 十分 之六
们 的喜怒哀 乐 , 他们 愚蠢 或奸 诈 的谈 吐 , 可恨 或 可
笑 的 举动 , 惟妙 惟 肖地 刻画着 。其 技 巧之 超 卓 , 真 可谓 ‘ 传神 阿 堵 ’ ‘ 妙 欲 到 秋 毫 颠 ’ 。 自从 他 ,神 了
世 界— — “ 镇 " “ 庄 " “ 鲁 、未 、 S城 "
在 鲁 迅 的《 喊 》 刚 出版 不 久 , 狼 ( 梦 呐 刚 玉 胡
华) 便发 表《 鲁迅 的 ( 呐喊 > , 出 鲁迅 《 》指 呐喊 》 的一 个“ 特异 的地 方 ” 就是 鲜 明 的“ 方 色彩 ' 地 , [ 随后 。 张 定璜 进一 步说 ( 迅 )‘ 的作 品满 熏 着 中 国 的 鲁 ‘ 他 土气 , 可 以 说 是 眼 前 我 们 唯 一 的 乡 土 艺 术 他 家 ”2 过对 于 张定 璜 来 说 , 所 谓 的 “ 气 ” [8 ]不 他 土 还 是在 与外 国风格 相对 的“ 国” 一概 念 中来 确 定 中 这 的, 也就 是强 调 鲁 迅作 品 所 表 现 的 中华 民 族 的 生 活 与精神 。1 3 9 0年 代 苏雪 林 接 过 这 一话 题 , 始 开 了比较细 致 的探讨 : 我们应 当知 道鲁 迅是 中 国最 “ 早 的乡 土艺 术 家 。而 且 是 最 成 功 的 乡 土艺 术 家 。

社戏原文及赏析

社戏原文及赏析

社戏原文及赏析《社戏》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以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的原文,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原文】社戏出自:鲁迅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

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

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⑹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

鲁迅笔下的“鲁镇世界”

鲁迅笔下的“鲁镇世界”

第29卷第6期2020年12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Vol.29No.6Dec2020DOI:10.13887/ki.jccee.2020(6).25鲁迅笔下的“鲁镇世界”张猛(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鲁镇世界”是鲁迅小说中众多故事发生的叙事空间,是鲁迅笔下建构的文学世界。

它是鲁迅以自己的童年记忆为原型,对故乡进行了艺术上的加工,从而创造出的中国社会中最普遍、最典型的城镇空间。

笔者从小说篇章之间存在的联系深入文本,梳理“鲁镇世界”的宏观框架。

通过细究篇章之间的互动,探究鲁迅是如何构建笔下的这个文学世界,详细解读酒店、茶馆及书房等具体的空间背后的深层內涵,分析作为叙事背景而存在的地理空间的文化內涵和深层社会意义,发掘鲁迅对“鲁镇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封建传统思憩对人性的戕害和扼杀。

关键词:鲁镇世界;宏观框架;微观刻画;叙事空间;情感寄托中图分类号:I210文献标识码:A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祖,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虽然他的杂文写得尤其精彩,但是让鲁迅声名鹊起、广为人知的却是他的小说&他的小说一经发表,就凭借着小说内涵的深刻性取得了剧烈的反响,显示出高度的成熟。

同时,这也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体裁的出现和成熟&鲁迅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在鲁镇里勾勒出了“老中国儿女的魂灵”,不仅代表了所处时代的理想而且表达了对于这种理想的困惑&换句话说,这正是说出了在我们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鲁镇”是鲁迅小说中经常提及的地方,是《呐喊》《彷徨》中众多故事发生的空间背景&那么“鲁镇”到底是在哪里呢?据鲁迅在小说中的介绍,“鲁镇”是鲁迅母亲的故乡&然而在具体的考证中,我们发现在浙江绍兴一带并没有发现鲁镇的存在,但是鲁镇确实带有江浙一带越文化的风俗特色&所以,李欧梵先生曾这样描述鲁镇:“从一种现实基础开始,在他25篇小说的14篇中,我们仿佛进人了一个以S城(显然是绍兴)和鲁镇(她母亲的故乡)为中心的城镇世界&)[1]由此可见,鲁迅先文章编号:1674-5787(2020)06-0099-05生在他笔下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姑且称它为“鲁镇世界”。

绍兴鲁迅故里鉴湖鲁镇一日游的作文

绍兴鲁迅故里鉴湖鲁镇一日游的作文

绍兴鲁迅故里鉴湖鲁镇一日游的作文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会计专业合作社实习报告内容与收获该绍兴鲁迅故里鉴湖鲁镇一日游的作文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绍兴鲁迅故里鉴湖鲁镇一日游的作文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漫步鉴湖,感受鲁镇文化魅力。

鲁迅笔下的鲁镇书评1000字

鲁迅笔下的鲁镇书评1000字

鲁迅笔下的鲁镇书评1000字鲁迅笔下的鲁镇,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地方。

它既是鲁迅作品中一个重要的背景,也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在鲁迅的笔下,鲁镇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象征着传统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观念的象征。

首先,鲁镇在鲁迅的作品中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等都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深刻影响。

鲁镇的人们遵循着封建社会的规矩和秩序,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规矩和秩序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鲁镇,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

而男性则拥有绝对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他们可以随意打骂女性,甚至可以对她们进行身体上的摧残。

这种封建的秩序和道德观念在鲁迅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其次,鲁镇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虽然贫困,但却有着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他们相信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是值得尊重和传承的。

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在鲁迅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然而,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封建礼教的盲目崇拜和对个人尊严的忽视等。

同时,鲁镇的人们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自卑等,这些问题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压迫。

在人物塑造方面,鲁迅通过对鲁镇人物的形象刻画,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例如,祥林嫂这个人物,她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和压迫。

她经历了失去丈夫和儿子、被卖到深山老林等悲惨事件后,最终走向了死亡的边缘。

这些事件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

另外,鲁镇书评也涉及到了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鲁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内涵而著称。

他的作品语言简洁明了、犀利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鲁迅的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批判性,他通过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鲁迅生活中的人

鲁迅生活中的人

鲁迅生活中的人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和革命者,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挣扎。


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影响着他,塑造了他的性格和思想,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首先,鲁迅的父亲鲁镇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

鲁迅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儒
家学者,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要求他学习经史子集,培养他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鲁迅的父亲对他的要求严格,但也给予了他良好的教育和思想启蒙,让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受益匪浅。

其次,鲁迅的妻子许广平也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许广平是一位温柔善良的
女子,她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鲁迅最困难的时候,许广平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给予他无尽的鼓励和关爱。

可以说,没有许广平,就没有鲁迅的伟大成就。

最后,鲁迅的朋友胡适也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胡适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和文学评论家,他和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和思想交流。

在鲁迅最困难的时候,胡适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能够坚定地走下去,不断探索和创作。

总的来说,鲁迅生活中的人对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们的支持和关爱让
鲁迅能够坚定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们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鲁迅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性格和思想中,让他成为了一位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纪念的人。

绍兴鲁镇社戏观后感

绍兴鲁镇社戏观后感

绍兴鲁镇社戏观后感前儿个去看了绍兴鲁镇的社戏,那可真是一场别有风味的体验,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趣味盎然呢。

一到鲁镇,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年代。

白墙黑瓦,青石板路,还有那古旧的乌篷船在河道里晃晃悠悠的,整个氛围就像是从旧时光里剪裁下来的一幅画儿。

社戏是在水边的一个戏台子上演的。

戏还没开始呢,周围就已经热闹得像一锅煮开的粥了。

那些个小摊贩,卖着各种小吃玩意儿,什么茴香豆啊,臭豆腐啊,那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我也没忍住,买了一包茴香豆,嚼着豆子就等着戏开场,还真有点像孔乙己那般的悠闲自在,不过我可没他那么酸腐啦。

戏一开场,我就被那花花绿绿的戏服给吸引住了。

演员们的扮相可真是精致,那眉眼画得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不过呢,说实话,这戏唱的啥,一开始我还真没太听懂。

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就像一串一串的丝线在空中缠绕,听着是好听,可就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看着周围那些大爷大妈们听得津津有味的,还时不时跟着哼唱几句,我就知道这社戏的魅力可真是不小。

我旁边有个大爷,一边看一边给小孙子讲着戏里的故事,那小孙子听得眼睛亮晶晶的。

大爷讲得那叫一个带劲儿,什么穆桂英挂帅啦,梁山伯与祝英台啦,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那些人物就在眼前一样。

我呢,也跟着听了一耳朵,这才慢慢咂摸出点味儿来。

原来这社戏里藏着这么多的故事,就像一个个宝藏,得慢慢挖掘。

看着看着,我发现这社戏可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表演。

它就像是鲁镇的一个大聚会,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大家都在这个时候放下了平日里的忙碌和烦恼,就沉浸在这戏里的悲欢离合中。

戏台上的演员们演得那叫一个投入,一会儿是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会儿是娇柔哀怨的女子,那身段、那表情,绝了。

而且啊,这戏台子背后的景色也给这社戏增色不少。

戏台子就搭在水边,远处是一片朦胧的水乡景色,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灯光倒映在水里,就像水里也有一个戏台子似的,美得不像话。

我就想啊,这古人可真会享受,在这么美的地方看戏,简直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鲁镇_未庄与S城_鲁迅小说建构的_省略_化视野看鲁迅的_呐喊_与_彷徨_王晓初

鲁镇_未庄与S城_鲁迅小说建构的_省略_化视野看鲁迅的_呐喊_与_彷徨_王晓初
[ ( 5] 1) 4 6 4
。 而处于这幅风景中心的正 的亮丽的 “ 田园风景 ” 是往来于鲁镇与城里之间的撑航船的七斤 。 正因 “ , 为他往来于鲁镇与城里之间 , 很知道些时事 ” 特 别是咸亨酒店的消息 , 因而在村子里 “ 早有些飞黄 腾达的意思 ” 了。 当 然 这 个 村 子 在 许 多 方 面 仍 然 固守着古老 的 习 俗 。 比 如 女 人 生 下 孩 子 , 多喜欢 便用斤数当作小名 。 因而有了 “ 七 用秤称了轻重 , 、 “ 、 “ 、 “ 斤” 六斤 ” 九斤老太 ” 八一嫂 ” 等称谓 。 不过 航 船” 的交通带来了七斤无辫的“ 风 也正是 这 “ 。 与这个小村相 邻 的 未 庄 则 上 演 了 阿 Q 性 格 波” 的悲喜剧 。 当革 命 的 消 息 传 到 未 庄 后 , 虽然官员 几乎还是原来的那些人 , 但是有一班革命党却 “ 动 手剪辫子 , 听说那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 , 弄
一、 背景 : 以绍兴为原型的越地水乡 — —“ 、 “ 、 “ 世界 — 鲁镇 ” 未庄 ” S 城”
呐 喊》 刚 刚 出 版 不 久, 玉狼( 胡梦 在 鲁 迅 的 《 》 , 华) 便发表 《 鲁迅的 〈 呐喊 〉 指出鲁迅 《 呐喊 》 的一 特异的地方 ” 就是鲜明的 “ 地方色彩 ” 。 随后 个“
[ ( 5] 1) -5 4 2 。因而原来想进城去寻 得不像人样子 了 ”
, 与《 狂人
日记 》 的话语 节 奏 相 呼 应 , 同 样 渲 染 出 越 地 黑 暗、 阴森 、 恐怖 、 荒谬的社会文化氛围 。 而 《 孔乙己 》 开 “ 篇对于 鲁 镇 酒 店 格 局 的 介 绍 : 鲁镇的酒店的格 局, 是和别处不同的 :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 柜里 面 预 备 着 热 水 , 可 以 随 时 温 酒。 做 工 的 台, 傍 午 傍 晚 散 了 工, 每 每 花 四 文 铜 钱, 买一碗 人, — — —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 酒,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 — — — 靠柜外站 着 , 文, 热 热 的 喝 了 休 息; 倘肯多花 — 4 0 —

看关于鲁迅的戏剧的鲁镇的作文

看关于鲁迅的戏剧的鲁镇的作文

看关于鲁迅的戏剧的鲁镇的作文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大影响,在戏剧方面也留下了宝贵遗产。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由本镇业余剧团演出的鲁迅名剧《朝花夕拾》。

这出戏剧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集,生动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剧中的每一个小品,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些可悲的人物形象,让我对封建社会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饰演祥林嫂的女演员,表演细腻入木三分,让人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悲惨妇女;扮演阿Q的演员,行为怪异、神态可笑,令人会心一笑之余,也不禁感慨社会的荒谬。

整个剧组用心的演绎,将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舞台上。

通过这部戏剧,我更加领会到了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

他笔锋锐利地揭露和批判了旧社会的弊端,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为能在家乡欣赏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而感到自豪,也由衷希望本地的文化事业能蓬勃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鲁镇”里的“人”——重释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鲁镇”里的“人”——重释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People' in the 'Lu Town'--Re - interpreting the Character Images in Lu Xun's Novel 作者: 毕绪龙[1]
作者机构: [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88-91页
主题词: 鲁迅小说;主人公;悲剧;人物形象;乡村;层面;生活;中国;农民;城市地理学
摘要:鲁迅小说研究至今拘囿在社会学层面上,其流行观点为'鲁镇'就是乡村,悲剧主人公就是'农民'.实际上,不论是从城市地理学还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鲁镇'都带有中国传统市镇浓厚的特征.早在20世纪20年代,张定璜就曾说,'鲁镇只是中国乡间,随便我们走到哪里都遇的到的一个镇,镇上的生活也是我们从乡间来的人儿时所习见的生活.'[1]李欧梵在研究鲁迅小说时指出:'从一种现实基础开始,在他25篇小说的14篇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以S城(显然是绍兴)和鲁镇(他母亲的故乡)为中心的城镇世界.'[2]鲁迅小说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实际上是一个个以'鲁镇'型市镇为社区背景展开的市镇故事.在鲁镇背景下,下层镇民、知识者和'士绅'三种人物形象走到了前台.鲁迅如何以'鲁镇'为叙事背景处理他们的关系,既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和必须探讨的问题,又是作家处理人物形象的关键之处.。

鲁迅看夜戏文章

鲁迅看夜戏文章

鲁迅看夜戏文章
鲁迅和小伙伴一起去看夜戏,但似乎并没有看到一出好戏。

看戏的孩子们最喜欢“有名的铁头老生”,但他那一夜并没有“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我”最想看到的“蛇精”和“黄布衣跳老虎”也未上台。

唯一激动孩子们的是一个穿红衣服的小丑绑在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人用马鞭抽打。

仅此而已。

所以孩子们哈欠连天,最后“骂着老旦”,离开戏台。

这样的戏,能说是好戏吗?
“我”的母亲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能看几回”。

所以就戏论戏,那个晚上“我”在赵庄看到的戏,不可能是一生当中最好的。

其实最后鲁迅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小孩子喜欢的不是戏,只是痴迷于将要到来的期待,心心念念很久的事即将成真,这样的满足感比看戏本身更令人开心。

游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游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游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去浙江旅游,在绍兴,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还有传说中的鲁镇(鲁镇是鲁迅先生文章中虚构的名字,历史上没有,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刚刚建成的)。

爸爸在旅游前,先让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里,我能隐约感受到了两种情绪:那就是三味书屋的教条、枯燥,百草园的无限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的故居离鲁镇不远,我们先参观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上私塾的地方,其实就是过去大户人家院落中众多房间的一处,导游说鲁迅的私塾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秀才,只有七个学生。

参观时发现,当时的桌椅摆设原封未动,鲁迅先生的座位就在老师的旁边,可见鲁迅小时候是个很爱听讲的好学生。

百草园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当时是几户人家合起来的菜地,那里确实挺美的,且有文章里描述的菜畦、皂荚树、桑葚、何首乌等。

一个普通的园子被鲁迅先生描写的那么生动有趣,可见鲁迅先生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欢探求知识的人。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到处都是参观的人们。

爸爸说,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巨大,在我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对了,我还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那儿留下了美丽的倩影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
鲁镇看鲁迅
崔紫璇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去游览鲁镇是我一直的梦想,原因很简单—我想了解鲁迅,想走近他的故事中去,想成为他故事场景里的人物。

今天的天气不错,一层厚厚的云把太阳挡住了,致使毒辣的阳光不会炙烤着我们,偶尔还会有一丝清凉的夏风吹过,哪怕风中夹杂着水汽,但也使我们燥热的心情得到了些许的平静。

其实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游览鲁镇,好让我能静心地畅游在那片专属于鲁迅的世界里。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去书店买书,我买的第一本书是《朝花夕拾》。

当时的我不知道鲁迅是谁,更不知道朝花夕拾是什么含义。

只觉得书的封面好看便将它收入囊中。

回家兴致勃勃地翻看了几页,却发现里面写的话并不能完全明白,就算是只想读个大概的故事,看个热闹,也要费好大的劲。

一气之下,将这本书丢在书架的角落里,再不愿去触碰,任凭灰尘将它慢慢覆盖。

关于鲁迅,那个时候的我,只知道他写的东西我看不懂,以后再也不想看他写的东西了。

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去开始看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了,然汤姆的故事带我到密西西比河的另一片天地……
重读鲁迅已经是上初中的时候了,因为鲁迅的部分文章被收录到语文课本里了,所以是被迫看的。

上初中时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较为简单,就讲的是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上到高中时读的鲁迅的文章就更多了,《呐喊》全集已经都看完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社戏》。

我本以为上高中时再读鲁迅的文章会较小时候的情况好些,但其实不然。

拿起来鲁迅的文章,依旧是读不明白,需要细细地钻研、思考、了解他当时所处的背景并辅助上一定的解析。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922年10月。

它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作者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经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京戏都觉得索然无味。

作者在回忆对比中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给读者留下了质朴、温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的形象。

农村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乐土,在农村,可以钓鱼放牛、看社戏,不必读书……,作者描摹出了孩子的真实心理。

同时,作者在作品中对心理的描写也非常的出色,如对看社戏雇不到船时的急切和有船时的轻松两种心情,刻画的真切动人。

此外,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也相当生动形象,展示了其个性: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等等,都只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作者用抒情的手法描绘了自然山水的景致,诸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月色的朦胧,笛声的婉转悠扬,营造了一种恬静淡雅的夜景,给作品增添了魅力。

作品还描写了淳厚的民风,令人回味。

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风的描述起了陪衬的作用,使作品读来饶有情趣,亲切感人。

而今日游览鲁镇,正看到了在故事中所描写的社戏。

那曲、那台、那人,仿佛真的让我走进了鲁迅的故事中。

碧绿的河水上泛着几叶窄长的乌篷船。

道路两旁有卖茴香豆、有卖西施豆花、有卖臭豆腐。

低矮的房屋有着江南独有的特色,雪白的墙壁上盖着墨瓦;精致的小拱桥让我从岸的这头走到那头,看翡翠般的河水从脚下流过…… 站在这里,我能想象当年的这个地方是怎样的繁华、怎样的热闹、人们对一年一度的社戏是怎样的期盼,而迅哥和双喜在船中边吃豆、边看戏,是怎样的欢快……
游过鲁镇,看过小说中出现的场景与人物,方知鲁迅。

不错,鲁迅是一位用笔作利剑的救国人。

他创作的文章内容简单,但其中的寓意深刻;所用语言犀利而刻薄,好比用最尖锐的刀子将裹住那个时代的套子豁开了一个大洞,将套子内被掩盖的血淋淋的真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他彷徨,因为他不知道革命后的社会为何还如此昏暗;他呐喊,因为他渴望让人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再做孤独的战士。

他知道,群众的根基是多么的重要,可他再度彷徨,因为如果叫醒了那些在睡梦中的人,让他们看到自己在铁屋子里却又无法出去,那么那些人也会更加的恐惧,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叫醒他们;他的呐喊终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永远也不可能唤醒在装睡得人……
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鲁镇。

是鲁镇,铸就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又是鲁迅成就了这方明丽的江南净土—鲁镇。

游鲁镇,知鲁迅。

知鲁迅,仰鲁镇。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