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第四版)

合集下载

免疫学基础-2PPT课件

免疫学基础-2PPT课件

免疫应答与记忆
免疫应答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种类型。
记忆
是指免疫系统在初次免疫应答后,对同一种抗原再次接触时能迅速、高效地发生二次应答,并产生更 强烈的免疫效应的过程。
04
免疫病理反应
超敏反应
定义
分类
症状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 激后所发生的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 生理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
机理
肿瘤免疫的机理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细胞免疫是指通过T细胞、NK细胞等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体液免疫是指通过抗体、细胞因子等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常见的肿瘤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等。
风险。
免疫疗法与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如 免疫细胞治疗、抗体治疗等。
免疫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等,用 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
免疫疗法与检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疗法与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为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多手段。
移植免疫
器官移植排斥
器官移植后,受者免疫系统会对 供者器官产生排斥反应,影响移
植成功率和存活率。
免疫抑制治疗
为了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需要 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如使用免疫 抑制剂等药物,以降低受者免疫
系统的活性。
组织配型
在器官移植前,需要进行组织配 型,以确保供者器官与受者免疫 系统的相容性,降低排斥反应的
免疫学基础-2ppt课件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免疫的概念一、古典免疫的概念在Jenner和Pasteur时代,免疫的概念是指动物(或人)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对同种微生物的再感染的特异性的防御能力。

然而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现象如过敏反应,动物的血型,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等均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无关。

因此,对免疫这个概念应赋于新的内涵,从而形成了现代免疫的概念。

二、现代免疫的概念现代免疫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抵抗微生物感染这个范围,它是指动物(人)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执行这种功能的是动物(人)机体的免疫系统,它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自身内(肿瘤),外(微生物)敌人作斗争的防御系统,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同时又能对内部的肿瘤产生免疫反应而加以清除,从而维持自身稳定。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它是和医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同时诞生的。

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的研究亦已进入分子水平时代,而且向其它很多学科渗透,已成为生命学科研究所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免疫的基本特性一、识别自身与非自身高等动物机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即能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这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

动物机体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存在于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它们能与一切大分子抗原物质的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结合。

动物机体的这种识别功能是相当精细的,不仅能识别存在于异种动物之间的一切抗原物质,而且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和细胞,即使这些细胞和蛋白成分存在微细的差别也能加以识别。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就是基于这种识别能力。

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对保证机体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识别功能降低就会与致对"敌人"的宽容,从而降低或丧失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的防御能力;识别功能的紊乱,则会导致严重的功能失调,如把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当作"敌人",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学基础重点知识串讲精品PPT课件

免疫学基础重点知识串讲精品PPT课件
8
• (二)、理化性状 • 1.分子量的大小与化学组成
分子量一般为1万KD以上,分子量越 大,免疫原性越强。 芳香类蛋白质>非芳香类蛋白质 >多糖 >核酸>类脂
• 2.化学结构和易接近性 • (三)、其他因素 • 1.遗传因素 • 2.机体因素
9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4
(二)抗原的特性
抗原的两种性能: a.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细胞,
并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抗体或 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b.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
在体外或体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的性能。
5
抗原的主要种类:
a.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10
1. 病原微生物:
1)细菌性抗原: 细胞壁:蛋白质、脂多糖等。 鞭毛:蛋白质 菌毛:蛋白质 夹膜:多糖
2)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3)其它: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
11
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外毒素: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 类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 失
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b.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而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又称半 抗原。 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 胺等。
6
(三)、抗原的特异性
• 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 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对该抗原应答的 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 • 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决定基是免疫细胞识 别的部位,也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 共同抗原:两种不同抗原物质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 抗原决定基,称之。 • 交叉反应:具有共同抗原的两种抗原物质,其中一 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也可与另一抗原物 质结合,发生反应,称之。

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第一部分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是指(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A、德国BehringB、法国PasteurC、德国KochD、澳大利亚BurnetE、英国Jenner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5、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E、英国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红细胞E、自然杀伤细胞二、多项选择题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抵抗病原生物的入侵B、清除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C、中和外毒素D、清除突变细胞E、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免疫平衡。

2、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上皮细胞三、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4、适应性免疫四、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组成。

2、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可预防。

3、免疫功能包括、、。

4、机体的免疫分为先天具有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类型。

5、免疫防御反应过高会引起,反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

五、问答题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表现。

第一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半抗原的特点是( ):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2、TD-Ag( ): A、在胸腺中形成B、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C、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3、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A、半抗原B、药物C、免疫原D、抗原E、变应原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A、多糖B、多肽C、蛋白质D、核酸E、类脂5、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A、红细胞B、血浆C、淋巴细胞D、精液E、血小板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7、TI-Ag( ):A、大多数是蛋白质B、引起强的IgG 应答C、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应答D、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E、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细胞8、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抗原识别受体B、独特型决定基C、抗原结合价D、抗原决定基E、以上均不对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减弱毒素的毒性E、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10、抗原决定基是指( ):A、能与所有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B、仅能被B细胞识别C、与抗原特异性无关D、一个抗原分子上仅有一个抗原决定簇E、并非所有的抗原决定基都能激发免疫应答11、仅与载体结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亲和素B、半抗原C、佐剂D、变应原E、TI-Ag12、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相互称为( ):A、半抗原B、完全抗原C、共同抗原D、TD-AgE、TI-Ag13、一种蛋白质分子上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的化学基团是( ):A、载体B、异物C、抗原决定基D、单价抗原E、完全抗原14、决定一种物质只能与某一抗体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体起反应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B、佐剂C、抗原决定基D、TI-AgE、抗原15、20世纪初,Forssman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的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B.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C.脉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D.脉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16、抗原特异性取决于( ):A、分子量大小B、物质表面特殊化学基团C、该抗原的来源D、物质内部特殊化学基团E、以上都不是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毒素B、微生物C、植物花粉D、生理盐水E、类毒素18、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A、既是抗原又抗体B、抗体C、抗原D、既不是抗原又不是抗体E、以上都不是19、佐剂的作用( ):A、具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B、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C、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D、具有启动免疫应答的作用E、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1、异物是指(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自身物质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特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化学结构的复杂性3、异嗜性抗原是指( ):A、不是种属特异性的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相关D、是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E、是不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4、佐剂的作用是( ):A、可改变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B、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C、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E、可促进T H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所谓异物即指异种物质B、抗原不一定是异种物质C、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D、抗原就是免疫原E、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6、下列哪些物质可成为免疫原( ):A、与蛋白质结合的半抗原B、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C、氢氧化铝D、类毒素E、马血清蛋白7、与抗原特异性有关的是( ):A、抗原决定基的数目B、抗原决定基的种类C、抗原决定基的性质D、抗原决定基簇的立体构型E、抗原决定基的空间构象8、同种异型抗原的临床意义是( ):A、抗感染免疫B、自身免疫病C、输血反应D、移植排斥反应E、抗肿瘤免疫9、与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是( ):A、分子量大小B、化学成分C、化学结构D、种属亲缘关系D、抗原的特异性10、异嗜性抗原的特点是( ):A、为一种共同抗原B、可致交叉免疫反应C、存在异种生物间D、能引起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三、名词解释1、抗原2、完全抗原(免疫原)3、免疫原性4、免疫反应性5、抗原决定基(表位)6、半抗原7、抗原结合价8、异物性9、交叉反应10、共同抗原11、异种抗原12、同种异体抗原13、异嗜性抗原14、类毒素15、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6、胸腺依赖性抗原17、超抗原18、免疫佐剂四、填空题1、同时具有和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而半抗原仅有,没有,半抗原与结合在一起后就可成为完全抗原而具有。

《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1) 自动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2)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抗体或因人工h 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7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3) 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
a. 发生作用时间:
自动免疫:慢(1-4周); 被动免疫:快(立即)
b. 效果:
自动免疫:可刺激机体持续产生抗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
h
10
h
11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二、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 有关的各种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抗原提呈 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主要存在于免疫器官、组织以及血液和淋巴液中。 1、T 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称为胸腺依赖性淋
巴细胞。主要功能为产生细胞因子,执行细胞免疫。
h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免疫系统 第三节 抗原和抗体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五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六节 变态反应 第七节 免疫学应用
h
2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抗原性异物(自身和 非自身物质),对自身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 受,对非自身物质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 学反应,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 能.
h
17
h
18
第三节 抗原与抗体
抗原的te antigen):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如: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b.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本身没有免疫原性而只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又称半抗原。 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等。
2、B 淋巴细胞:在骨髓(骨髓样组织)中分化成熟,称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细菌与外界环境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性
• 掌握:细菌的毒力、感染的概念、感 染的类型 • 熟悉: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了解:细菌的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 殖、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特征。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能引起机体疾病的性能 •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叫致病菌或病原菌。
全身性感染的几种常见病理表现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3、带菌状态:在显性或隐性感染痊愈后,病菌未立即消 失,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仍在体内继续 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者,称为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机体称带菌者。 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成为重要传染源之一。
∴及时检出带菌者并进行隔离和治疗,对于控制传染病 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结构:指位于病原菌表面的、能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 的菌体结构。表面结构包括荚膜、菌毛等。
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具有抵抗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 噬和消化作用,抑制体液中杀菌物质对细菌的破坏作用 ,保护细菌使其繁殖。 菌毛(类) :本身没有毒性,但它帮助细菌粘附(吸附) 与细胞表面,细菌感染的先决条件是要附着(固定)在 皮肤粘膜表面上。菌毛就像“苍子”的“毛刺”一样, 粘附(吸附)在衣服表面。
2、内毒素
概念: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类脂A),只有当菌 体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
内毒素特点: ⑴毒性较弱 ⑵选择性毒害不明显,引起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主要有:①发热反应,②白细胞反应,③内毒素血症 与休克,④DIC 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简称LPS),耐热,故不易被热、 蛋白酶等破坏。 ⑷主要是G-菌产生。 ⑸抗原性弱,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⑹内毒素免疫原性弱,经甲醛处理后不能制成类毒素。

4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4免疫学基础 PPT课件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TC细胞杀伤靶细胞
(二)效应Tc溶解靶细胞效应
效应Tc细胞首先识别靶细胞表面的Ag-MHC-I类分子 并与之结合,用以下机制杀死靶细胞:
(1)释放穿孔素 溶解靶细胞。 (2)释放颗粒酶使靶细胞DNA断裂。 (3)FasL途径 诱导靶细胞凋亡。 (4)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作用迅速、范围广泛
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和递呈阶段,指APC对抗原 的 摄取、加工、递呈的过程;
反应阶段——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活化、增 殖和分化的阶段;
效应阶段——指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挥 免疫效应和进行免疫调节的阶段。
二、反应阶段
也称增殖分化阶段。是指T、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
在多种细胞间粘附分子协同作用下被活化,增殖、分化,
产生效应物质的阶段。该阶段T、B细胞的激活均需接 受双信号刺激。

TCR或BCR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双信号

T或B细胞与直接相互作用细胞表面黏附

三、效应阶段
效应阶段也可称抗原异物清除阶段(在病理免疫中是 组织损伤阶段)。是指免疫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发挥效 应清除抗原的阶段 。
TNF 2、活化巨噬细胞和
NK细胞
CD4+/CD8+ T细胞
3、促进T细胞分泌 细胞因子
单个核 细胞浸 润为主 及局部 炎症
致敏 T细胞
CD8+致敏 T细胞
穿孔素 颗粒酶 FasL、TNF
杀伤靶细胞
T细胞应答的效应
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免疫学基础培训

免疫学基础培训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 治疗、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 疗效,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01
02
03
天然屏障
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能 够阻挡病原体的侵入,是 第一道防线。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能够吞噬、消化和清除病 原体。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被 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特异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包 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识别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 细胞和B细胞,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
细胞免疫
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杀伤 被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体液免疫
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形成沉淀或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 清除。
免疫记忆
长期记忆
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长期记忆功能,二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 细胞快速活化并引发更强烈的免疫应答。
01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记忆抗原,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快速而有效
的防御。
细胞增殖与分化
02
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免疫应答
作用。
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修复
03
免疫系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参与组织损伤的修
复过程。
02
抗原和抗体
抗原的种类和特性
简单抗原
由单一物质构成的抗原,如细 菌、病毒等微生物。
免疫记忆的形成
记忆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并长期存活在体内。
免疫记忆的维持

免疫学经典书籍

免疫学经典书籍

免疫学经典书籍
1.《免疫生物学》(Immunobiology):本书由美国哈佛大学免疫学专家CharlesJaneway等人所著,是免疫学领域最重要的经典教材之一。

2.《免疫学原理》(Principles of Immunology):本书由美国免疫学界泰斗Abul K. Abbas等人所著,是一本系统、全面的免疫学教材。

3.《免疫学基础》(Basic Immunology):本书由美国免疫学专家William E. Paul等人所著,是一本深入浅出、生动易懂的免疫学教材。

4.《免疫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Immunology):本书由英国免疫学家Arthur M. Silverstein所著,介绍了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是一本充满趣味性的免疫学读物。

5.《免疫学实验技术手册》(Manu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本书由美国免疫学专家Nima Rezaei等人所著,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是免疫学实验室必备的参考书。

以上书籍均为免疫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免疫学爱好者和从事免疫学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必读的好书。

- 1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

医护教育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潘虹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成都 611741)摘要:依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递出的文件精神,将高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文化继承创新、科学研究等五大使命作为核心导向,始终贯彻落实以德树人的基本思想,构建起具备中国风格、特色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性基础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全面健全教学管理方式、积极拓展思政教学资源,以求达到使人才培养与思政课程互相融合的目的。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2020年,中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表示,高校应在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贯彻落实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出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强化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将课程思政渗透入职业院校育人目标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培养局限,构建起人文精神与技能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这也意味着职业院校应在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情况下,围绕其展开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育人元素,并融入教学体系当中。

1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现状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高职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复合型基础必修课,是衔接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由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基础3部分构成。

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程知识的讲授,很少在本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引导,忽略了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是相互渗透的,没有将价值引领融入基础课教育中。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长久以来,很多教师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而自己作为基础学科教师,传授课程知识才是自身职责,教育理念上缺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免疫学基础(5篇)

免疫学基础(5篇)

免疫学基础(5篇)免疫学基础(5篇)免疫学基础范文第1篇1本课程采纳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静态图片与视频动画结合,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本课程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三个部分的内容,不仅教学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而且内容多而杂,要求同学把握的内容特别多。

但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课时与西医院校相比较明显偏少,这对任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更多的学问,而且要让同学能够听懂、理解和把握。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医学免疫学部分的抗原、抗体、补体的概念特别抽象)不好理解,也很难形象地展现在同学面前。

而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往往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通过将大量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和动画相结合、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使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极大地刺激同学的眼、耳、大脑等多种器官,同学很简单接受,加上展现过程生动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极大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

如在讲授医学免疫学的“补体系统”一章时,补体的激活过程特别抽象,为了便于同学理解,参照国外教学资源制作了补体激活的动画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现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从补体与激活物的结合开头,至C3转化酶、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以及靶细胞溶解的完整过程,同时结合大量图片对三条补体激活过程作了系统比较;在讲授人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生活史时,通过大量的视频资料展现虫体的生长发育与感染的动态过程等。

通过图片与视频素材的综合应用,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与乐观性,显著增加了教学效果。

静态图片与视频动画结合,有利于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把握与理解本课程“医学免疫学部分”有很多内容如免疫球蛋白结构、MHC 分子对抗原的提呈、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过程、I-IV型超敏反应的机理等内容抽象难懂,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将其讲解透彻,而这些内容又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学对其理解、把握的程度与教学效果关系亲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有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一类球蛋白的总称。
抗血清: 血清中含量最高。 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活性部位位于球蛋白的γ区。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1964年,将具抗体
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 Ig对酸、碱、热、光都较敏感,易破坏。
合,形成Bc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并通过克隆化 杂交瘤细胞后扩大培养所产生的抗体称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多种Bc产生, 具有高度异质性。McAb由一个Bc克隆接受一个抗原决 定簇刺激产生,具有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且
能在动物体内、外持续生产同质性抗体的优点。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
(二)根据参与的反应分类
1、沉淀素:发生沉淀反应的抗体。 2、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的抗体。 3、补体结合抗体:指与抗原结合后能吸引补体,引起补
体结合反应的抗体。 4、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能与病毒结合,
使病毒丧失感染力的抗体。 5、溶解素(lysin):与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在补体作用
3、型(type):根据CL结构不同,分为K型和λ型。一个Ig 分子的两条轻链同为K型或λ型。
五、各种抗体特性
(一)IgG 由一个抗体分子构成。是机体的主要抗感染
抗体,能对细菌、病毒、毒素发挥免疫功能。 占血清Ig总量的75-80%作用。 半衰期长,约25天。 人的IgG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但家畜不能,
首次抗体已消失,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所发生 的免疫反应。特点:
1、有较短的潜伏期,抗体量急剧上升, 2、抗体量很大,也是记忆细胞的作用。 3、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下降缓慢, 4、主要是IgG。
抗体产生规律图示
三、抗体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 每个抗体分子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
的轻链组成,重链之间,轻重链之间,链内均由 二硫键联结。
但人畜的初乳中IgG含量均较高,家畜从初乳获 得母源IgG。
G1、 G2 、G3、 G4四个亚类。
(二)IgA
1、血清型IgA:血清中含量仅次于IgG,约占5-25%。主 要为IgA1 (占血清IgA总量的约80%)。 IgA1由一个 抗体分子构成。
2、分泌型IgA: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呼吸道、胃 肠道、胃液等分泌液中,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 因素,又称局部抗体。其含量比血清型IgA高6-8倍,主 要为IgA2 ,由两个抗体分子和一个分泌片,一个J链组 成,抗感染作用比血清型IgA强。
(三)重链的结构
每条重链有420~460个氨基酸,分4个功能区,各约110 个氨基酸,靠氨基端为重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of heavy chain:VH),另3个构成重链稳定区(Constant region of heavy chain:CH),分别为CH1、CH2、CH3。
1、古典免疫:免除兵役、免除赋税。 2、传统免疫:有机体免除传染病感染、抵抗传 染病的能力。 3、现代免疫:有机体识别自身(自身组织)和 非自身(非自身物质),并保持自身完整性 的生物生理学反应。
二、免疫学发展历史
(一)经验时期:十一世纪__1798。
十一世纪我国的“痘症防御法”。 甘肃牧区( 1400)“灌花”防牛瘟。
七、抗体生物学活性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与 抗原决定簇的结构是互补的,决定了其结合的特 异性。一个抗体能与两个以上的抗原决定簇结合, 相互联结,呈现可见免疫反应,如沉淀反应、凝 集反应等。
(二)激活补体 G1、G2、G3、M: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G4、A、E、D: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二)大分子物质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分子量10000以上为强抗原,5000~10000为弱 抗原,5000以下不具抗原性。
(三)特定结构
1、抗原决定簇:抗原内部和表面的很多化学活 性基团。 2、载体:抗原决定簇所依赖的基本结构,起稳 定抗原决定簇、激活巨噬细胞及免疫记忆作用。
抗原决定簇特性
下使细胞裂解的抗体。
(三)根据抗体组成结构不同分类
1 、 类 : 根 据 CH 氨 基 酸 组 成 不 同 分 : IgG、IgA、IgM、 IgD、IgE。
2、亚类:根据CH微细差异分: IgG1、IgG2、IgG3、IgG4 IgA1、IgA2 IgM1、IgM2 IgD和IgE还未发现亚类。
(五)IgE
为单体,正常人畜IgE含量很低,I型变态反应 时显著升高。血清中半衰期仅2-3天。
五种抗体模式图
六、抗体抗原性
(一)概念:指抗体进入机体后,可作为抗原刺 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抗抗体。这种抗抗体能与 相应的抗体发生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二)抗原型分类
1、同种型:指同种动物的所有个体Ig之间具有的共同抗原。对 同种个体不具抗原性,对异种动物具抗原性,可用之生产抗抗体。 2、同种异型:指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表现的不同抗原性。 3、个体型(独特型):指同一个体产生的特异性不同的Ig分子, 其可变区氨基酸组成不同,构成种类繁多的不同专一特异性的抗 原。
(二)据其是否依赖胸腺分类 1、胸腺依赖抗原 :需要Tc协同。 2、非胸腺依赖抗原:活化B细胞,不需Tc协同。
第二节 抗体(Antibody:Ab)
一、概念 二、抗体产生规律 三、抗体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抗体种类 五、各种抗体特性 六、抗体的抗原性 七、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八、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二)再次反应
首次抗体未消失,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所发生 的免疫反应。特点: 1、无潜伏期,抗体量先急剧下降,后急剧上升。 2、抗体量大:达初次反应的10-50倍,记忆细胞 被激活。 3、抗体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下降缓慢。 4、主要是IgG。
三次、四次反应同上。不能无限注射抗原, 否则发生免疫耐受。
(三)回忆反应
免疫小鼠脾细胞 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筛选 阳性细胞
骨髓瘤细胞
聚乙二醇,HAT选择 有限稀释法 敏感血清学方法
McAb生产
小鼠腹腔(量少,浓度高) 单层细胞培养(量大,浓度低)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流 程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用于人、畜传染病、寄生虫病的诊断 2、用于人、畜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3、用于抗原结构的研究。 4、用于微生物的分型。 5、在DNA重组技术中的应用。 6、用McAb制备生物导弹的应用。 7、McAb作为受体研究的工具。 8、McAb在人类遗传学、酶遗传学研究中的应 用。
病。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否则引起肿瘤和癌症。
第二章 抗原与抗体 第一节 抗原 第二节 抗体
第一节 抗原(Antigen:Ag)
一、概念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原
性); 与相应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反应(免疫反应性)。
二、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物性:机体以外的物质。异物程度越高,免疫原 性越强。 异种动物血清 异种物质 病原微生物及其外毒素 人红细胞血型抗原 同种异体物质 组织相溶性抗原
(二)轻链结构
每条轻链由213~216个氨基酸组成。 分两个功能区:轻链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of lignt chain:VL)和轻链稳定区(Constant region of lignt chain:CL)。二者各占约半数氨基酸。 两个功能区的氨基酸均顺长轴折叠盘曲,以 氢键和二硫键联成圆柱体样结构。 VL中含3个高变区。
(四)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由重链高变区和轻链高变区构成与抗原决定 簇表面互补的分子构型而与抗原结合的,一个抗 体分子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
(五)抗体分子酶解片段
(1)木瓜蛋白酶酶解:可获得能结合抗原的两个 单体的Fab段;一个包含CH1、CH2的可结晶Fc 段。
(2)胃蛋白酶酶解:可获得一个双价的能结合抗 原的F(ab’)2片段和数段小分子多肽。
二、抗体产生一般规律
(一)初次反应:抗原首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特点: 1、有一定潜伏期 抗原进入机体到血清中出现抗体的时间,一般活病 毒2天,活的细菌3-5天,类病素2-3周,蜂胶灭活苗5-7 天,油苗10-14天。 2、抗体量不高,只能达到最大量的20-30%。 3、先产生IgM,将消失时IgG达最大量,再过2周出现 IgA。
每个功能区的肽链盘曲成环,由链内二硫键联结。 CH2区有补体结合位点,CH2CH3又称Fc段。VH区含
3-4个高变区。
CH1区与CH2区之间的一段多肽链含较多脯氨酸 而不易折叠成立体结构,呈裸露状,但可转动, 称枢纽区。
CH2区虽有补体结合位点,但抗体未与抗原结合 时,抗体呈” T ”状,该位点被掩盖,故不能结 合补体而发挥免疫作用,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 枢纽区转动,抗体呈“Y ”状,该位点暴露,而 易结合补体。
(三)细胞结合
1、IgG结合Kc:ADCC
2、 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I型变态 反应。
3、结合吞噬细胞: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 噬功能称调理作用,具调理作用的物质称调理素, 机体中抗体和补体是主要的调理素。
八、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一)概念 与特点 产生特定抗体的Bc与能无限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
三、免疫基本特性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2、特异性:某种抗原剌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只
针对相应物质。 3、记忆性: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时,
将其更快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四、免疫基本功能
1、抗传染 (1)阻止进入。 (2)抑制体内繁殖。 (3)消灭繁殖的微生物。
过高:传染性变态反应;过低:反复发病。 2、自身稳定:清除衰老、破损细胞。否则引起自身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