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1光合作用 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无答案)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海尔蒙特的实验(十七世纪上半叶)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柳树重量kg增加到kg增加kg
干土重量kg减少到kg减少kg
实验分析(讨论)
使柳树增重的是而不土壤
柳树生长的环境因素还有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叶片遮光
叶片不遮光
实验分析(讨论)
淀粉遇碘液变色,光合作用产生
淀粉燃烧产生和是一种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你能做:光合作用内容(勾选出正确的答案)
原料:水土壤二氧化碳
产物:淀粉氧气绿叶
场所:叶绿体(绿叶)淀粉
条件:光土壤
三、英格豪斯的实验(1779年)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释放气体,夕阳西下,太阳下山。
绿色植物只有在下才能净化空气
(讨论)
瑟纳比埃(1782年)证明植物在阳光下释放同时吸收
索绪尔(1804年)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需要,这与的结论相吻合。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四、萨克斯的实验(1864年)
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771年)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鼠+灯鼠(死/活)、灯(亮/灭)
树+灯树生长、灯(亮/灭)
鼠+树树生长、鼠(死/活)
实验分析(讨论)
植物可。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准备】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内容要点】【教学过程】【对模型应用的教学反思】应用模型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叶片上下表皮颜色有差异?”,根据课堂的条件和时间因素,这个环节采取了两个不同的方式,一是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利用自制模型摆出不同的细胞是以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二是让其他学生把活动报告上随机排列的图组按照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顺序排列。
同时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形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识记效率高,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给学生一个图片去硬背的效果好,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各个结构的特征和位置,今后这种识记结构类型的课程,可以以类似的形式开展。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第三课时,三维)
第1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能力: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刀片很锋利);(2)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叶片与光合作用”,是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教科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教学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特别强调场所。
(2)是不是整个植物体都含有叶绿体?哪些器官含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体的哪些部分是绿色的,从而得出“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的结论。
)(3)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适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这样做既可复习已学知识,又可引入新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1)探究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设问: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较好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经片刻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可用显微镜;有的提出要先用刀片将叶片切薄。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植物,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叶片在光照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用绿植装饰教室、种植盆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3.创设问题情境,如“光合作用是如何为植物提供能量的?”、“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和意义。例如:“光合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性?”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采用直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内在机制。
4.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环保意识。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3.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及产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充分将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光合作用的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3.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叶片——天门冬、菠菜叶。
2、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3、叶片的结构模型。
4、FLASH: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5、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五、板书设计:光合作用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叶片的结构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观察实验: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叶的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叶片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构成的。
二、选择题1.叶肉栅栏层的特点是()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A.细胞形状不一样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D.两者都无叶绿体三、识图题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2.叶片的叶肉部分是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叶绿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导学案
主备教师:审核: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1)知识要点:(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二)探索光合作用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运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步骤:①选盆栽天竺葵作实验材料;②实验前进行暗处理2-3天;③一片叶部分遮光,部分曝光;④照光2-3小时;⑤溶解叶绿色;⑥加碘染色。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运用氧气助燃的原理)。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4.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
(三)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有叶绿体叶肉栅栏组织:接受上表皮,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叶脉(网状,平行),有支持、输导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四)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1、反应式:CO2+H2O光有机物(储存能量)+O2叶绿体2、实质物质转变: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意义:不仅为自身也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4、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太阳光。
综合训练:1.下列组织和细胞中除哪项外,都含叶绿体( )A.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栅栏组织D.海绵组织2.气孔的开闭,是受( )的控制。
A.叶绿体B.保卫细胞C.细胞壁D.细胞核3.叶脉的功能是( )A.输导水和无机盐B.输导有机物C.支持和输导D.气体通道4.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B.绿色的叶片C.所有绿色的部分D.只有茎和叶5.表皮细胞既能透光又能防止水分蒸发靠( )A.栅栏组织形成的屏障作用B.保卫细胞对气孔的调控C.表皮上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D.表皮细胞外壁上有透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6.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B.下表皮保卫细胞多于上表皮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D.栅栏组织里含叶绿体多7.关于叶绿体与叶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B.叶绿素内含有叶绿体C.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D.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8.叶片的表皮有哪些特点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②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能透过气体③表皮细胞外壁具有透明的角质层④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在甘蔗的茎秆中贮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的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10.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在正确灌溉和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要提高产量,采用的正确措施是( )A.提高温室内的温度B.向温室中充人过量的氧气C.向温室中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D.在温室内放置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11.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是基于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意义等知识点的回顾与巩固。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思考,达到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此外,本节课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2.生动讲解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讲授新知环节中,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图表、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发放相关资料和实验器材。学生选择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作业小结:在总结归纳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通过实践和写作的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5.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教师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2.每组选择一个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如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2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学生操作
学生操作
教Hale Waihona Puke 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指引
学生讨论
绿叶合成淀粉是否需要光,用有、无阳光照射的比较实验结果,就可以揭示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为了做好对照实验,教师在课前1—2天,安排学生将用于实验的植物放置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饥饿处理,使叶片中含有的淀粉耗尽。然后,在课前2-3小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同一个叶片上,遮光处理局部叶片就是接受阳光照射部分的对照。若遇阴雨天或环境温度低、光线弱时,可提前一天用100~:200W的强光灯照射实验材料。进行叶片局部遮光处理时,可将清晰的照相底片置于叶片上面,代替其他遮光设备。
2、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光合俢的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
引入新课: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对照实验法呢?我们就以此实验来说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一组有阳光,一组无阳光,用有、无阳光照射作对照,实验结果就可以说明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光下做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阳光对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材料器具:盆栽的天竺葵、不透光纸、回形针、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酒精、碘液、清水。
方法步骤:1、实验前2—3d,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
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教师介绍活动目的要求
学生准备材料器具
学生进行实验
1.选择实验材料的要求:
4.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酒精要浸没叶片)。将小烧杯置于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水浴加热。注意观察叶片和酒精溶液的颜色变化。5.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 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 熟记叶片的示意图及各结构名称。
2.概述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了解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4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新知导学利用复习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并展示一整株植物并让学生观察植物体六种器官中常常是叶片呈绿色,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知识点一:叶片的结构教材助学预习导学自主探究1.观察课本76页“叶片的结构模式图”,叶片结构主要包括哪些部分?2.叶片的角质层有什么作用?3.右图A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表皮、和[ ] 组成的。
([ ] 里填序号)(2)叶片表皮上有无色透明的;在表皮上有气孔,它是由成对的围成;气孔的功能是。
(3)叶肉包括[ ] 和[ ] ,二者都属于组织;其中组织含叶绿体较多,组织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片上表面较绿。
蒜苗的叶子上端是绿色的,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是因为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在下才能形成。
(4)叶脉内有两种管道,其中能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输送叶肉细胞制造的,这两种管道属于组织。
(5)叶片的 1细胞结构的特点之一是,这有利于光照射到2、3结构中的叶绿体进行作用合成有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是由6进入的与从结构5中运来的。
合作解疑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的结构: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射入,不含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呈半圆形,成对存在,形成气孔,含叶绿体,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合成有机物。
【教师点拨】叶的正面观,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保卫细胞呈半圆形,而叶的横切面上叶表皮细胞、保卫细胞以及气孔的形态与正面观有差异,这是同一结构观察角度的结果。
拓展延伸1.下列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①表皮②叶脉③叶柄④叶肉⑤托叶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②D.③④⑤解析:本题所考查的是对叶片横切后观察到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有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而对于一片完整的叶其组成包括叶片、叶柄、托叶。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5 北师大版 教案
方法步骤: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1)取一片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
(3)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5.1 光合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绘制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能力方面
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重点
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
难点
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
关键
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
教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
植物叶片,刀片等
(2)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在形状、排列方式和内部绿色颗粒数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叶肉细胞内部的绿色颗粒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叶脉贯穿于叶肉组织中,叶脉细胞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如何?
教学反思
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人 盛有清水的玻璃皿里。
(4)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在一X洁净的载玻片上,制作成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低倍显微镜现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位,对照图5—8现察叶片的结构,区分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并思考有关问题。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制作临时 装片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复习课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的第一节《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初步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2)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实质的分析,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2)通过整合复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合作交流,感受团结协作,体会探究带来的快乐;(2)体会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应用。
2、难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法、“三通两平台”辅助教学法2、学法:观察、讨论、合作学习3、教学媒体:微课、课件、实物展台、练习等相关的资料五、教学过程:用》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观察如图一株树“A 、B 、C 、D 、E ”五大生理作用,区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运输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到目前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所摘取。
问:一粒种子长成一株参天大树,构成参天大树的物质来自于哪里呢?树的构成材料居然是二氧化碳和水,你把树烧了,树就会化作原来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火焰的光和热中散发出来的是原来被束缚在里面的太阳光,而那一小部分灰烬则来自泥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光合作用(第1课时)
一.导学目标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说出每个科学家的实验的结论;从科学家的实验中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二.导学诊断
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都来自。
2.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生长之迷的实验探究得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
3.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探究,认为绿色植物能够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的空气。
三.导疑案例
4.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的柳树生长之迷的实验,现象:柳苗增加的重量远远大于土壤减少的重量。
说明:柳苗生长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直接转化的,
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由于实验控制的不同,实验结果也就有差异。
1779年荷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才能净化空气。
四.导练达标
6.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才能净化空气。
在光照下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7.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吸收。
8.索热尔发现光合作用要消耗。
9.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而且能够合成等物质。
五.导练点睛
10.通过海尔蒙特、谢尼伯等人的研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
11. 通过英格豪斯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12. 萨克斯的实验让我们知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13.光合作用能净化空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另一个产物是。
第1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
一.导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记住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并能用实验证明。
能说出“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这些实验的实验过程及每个步骤的作用,懂得如何设计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如何控制变量。
二.导学诊断
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包括了以下步骤:
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观察变化⑤清水漂洗⑥碘酒显影,正确的实验顺序应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这个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产物是。
2.“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3.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会猛烈地燃烧起来。
这说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D.有机物
三.导疑案例
4.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⑴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⑵将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使其不见光,另一部分做不遮光处理,使其见光,这种设计方法在实验中叫做。
⑶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
用碘处理后,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说明这一部分叶片内有形成。
⑷这个实验的结论是。
⑸如果只在光下做实验,没有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对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5.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时,为什么要选用有白斑或白条纹的叶?
四.导练达标
6.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避免将叶片烫死
B.用酒精杀死叶片细胞,以免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C.溶解叶片的叶绿体,避免酒精过度挥发
D.溶解叶片的叶绿素,避免酒精过度挥发
7.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的作用是()
A.增加鱼缸里的氧气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提供鱼的食物D.增加鱼缸里的二氧化碳8.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密封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瓶氢氧化钠,则实验完成后,在叶片上滴碘酒后不变蓝,其原因是()A.没有水B.没有二氧化碳C.没有光照D.没有叶绿体9.银边天竺葵的叶光照射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液,出现的结果是()A.整个叶片都变为蓝色B.叶片变蓝,其它部分不变
C.叶片边缘不变,其它部分变蓝D.整个叶片没有变化
10.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约重4千克,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直接来自()
A.土壤中的无机盐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土壤中的有机物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11.在塑料大棚里种植农作物,为使农作物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可适当增加()浓度
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氢气1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C.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绿色植物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五.导练点睛
13.如果将光合作用比作工厂,那么请你将下列相关联的词语连接起来
光能
光合作用的原料水
光合作用的动力淀粉(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
光合作用的机器含叶绿素的细胞
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
叶绿体
第1节光合作用(第3课时)
一.导学目标
熟记叶片的示意图及各结构名称,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了解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熟记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和意义。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导学诊断
1.右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
问题。
⑴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表
皮、
和[ ] 组成的。
⑵表皮上有无色透明的[ 1 ] ,
在表皮上有气孔,它是由成对的[ ]
围成;
(3)叶肉包括[ ] 和[ ] ,
属于组织;其中组织含叶绿体较多,组织含叶绿体较少。
(4)叶脉内有两种管道,其中能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输送叶肉细胞
制造的有机物,这两种管道属于组织。
三.导疑案例
2.蒜苗的叶子上端是绿色的,埋在土里的部分是白色的,这是因为叶绿素在才能形成。
如果要设计一个探究实验验证,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是。
四.导练达标
3.下列组织细胞不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是()
A.栅栏组织细胞B.海绵组织细胞
C.叶片的表皮细胞D.保卫细胞
4.气孔的开闭是受()的控制
A.叶绿体B.细胞核C.细胞壁D.保卫细胞5.将一片正常叶片的主脉切断,在光照若干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叶片近叶尖端的一半呈褐色,近叶柄的一半呈蓝色。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A.阳光B.水C.二氧化碳D.叶绿体6.下列哪一项不是叶结构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A.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上有气孔
B.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C.叶片阔而扁平,提供了较大面积接受阳光
D.叶片在秋天时变成黄色或红色
7.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8.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营养和食物
B.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
C.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来源
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来源
五.导练点睛
9.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合成储存能量的(主要是)并释放出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10.实质: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一是,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二是,即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换一种说法,光合作用也就是一个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11.意义: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产物上。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也是动物和人的来源。
(2)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来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植物亿万年前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
(3)光合作用吸收释放,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2.右图是绿色植物的一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此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请把表示这一反应过程的反应式补充完整。
(3)根据这一原理:可采用适当措施,提高农物的产
量。
请你举一例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