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适用)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9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专题三地貌演化规律【体系构建】【考向预测】考查内容: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设问形式:“说明······的主要过程”“推测······的形成过程”、“阐释······的演化过程”、“简述······的演变过程”等。
难度分值难度稍大。
分值68分。
【备考策略】1. 高考这部分内容考察是对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地质类问题规律和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实践应用,考生备考时需掌握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等)、地质类问题原理规律和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等的基本原理,特别要关注重点区域,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环渤海地区、西北祁连山地区、美国南部地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等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的积累。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关注地质类问题规律的实践应用。
如外力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应用。
特别是注意:解答地理过程分析类综合试题要注意是时间性(同一时期与不同时期)、因果性(因果关系对应)、完整性和精细化(演化过程切勿一句话写完,应把每个过程分开逐个描述),答案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分点答题,语言规范,要避免漏答要点而失分。
专题一内力作用与地貌【体系建构】【知识链接】教材《选必一》P1832;《优化设计》P8384,8794微专题1 内力作用与地貌【典题导入1】1.(2020·全国)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9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9.水量平衡(水循环)微专题精选9:水量平衡(水循环)水量平衡是指一个地区的储水量等于收入减去支出。
其中,收入包括大气降水、河、湖、冰川融水、地下水的输入以及人工调水、灌溉等;支出则包括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和人工取水等。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径流量加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则等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加上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多年平均下渗量通常大于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这是因为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转化为地下径流,一部分会被直接蒸发转化为大气水,还有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并通过蒸腾作用转化为大气水。
下渗量量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地下径流量越多,当地的蒸发蒸腾量也越多。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情况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也就是理论蒸发量,是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的潜在蒸发能力。
但在沙漠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实际蒸发量很小,但因气候干燥,蒸发力很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砂层和砾石层。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全球水循环维持了水的动态平衡。
根据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2113和218.水循环主要环节包括向海洋输送泥沙和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其中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植生滞留槽,也称为“雨水花园”,其主要机制包括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截和滞留槽中的生物反应。
此外,植生滞留槽能够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已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是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第6-7题。
6.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城市建设会导致什么结果?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7.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有什么影响?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下图是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示意图。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和地貌(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消融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透;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绝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类作用叫冰劈作用。
以下图为冰劈作用表示图。
据此达成1~题。
1、冰劈过程属于( )A.风化作用 B .侵害作用C.搬运作用 D .堆积作用答案 A分析冰劈过程是因为温度变化惹起的对岩石的静态损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定( )A.有层理 B .有裂隙C.密度大 D .导热慢答案B分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域是()A.南极大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B分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域一定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润湿、气温在0℃上下颠簸。
河流在它从前的谷底下切侵害,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以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达成4~6题。
4、推测该河段所在地区的地壳经历了 ()A.连续降落B.连续抬升C.间歇性抬升D.间歇性降落答案C分析据资料可知,河流阶地就是河流在它从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形成的,所以可推测该河段所在地区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5、面积仍在扩大的河流阶地是()A.一级阶地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D.四级阶地答案A分析据资料和图示信息可知,不一样阶地聚积的河流堆积物不同,当前洪水期河水仅能吞没河漫滩地域,可判断河漫滩地域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堆积,所以第一级阶地的面积仍会扩大。
6、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流速较慢,堆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害作用强答案D分析依据图中东西方向及河床的陡缓散布可知,该河段东岸较缓、西岸较陡,所以河流向南流,应当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即黄土高原河段,该河段自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9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
微专题(九)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
图1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2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A.1990~1995年B.1995~2000年C.2000~2005年D.2005~2010年2.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量增加C.结冰期明显延长D.径流量显著减小3.推测2005~2007年期间(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答案 1.C 2.D 3.B解析第1题,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年河道面积较小,而河道长度较长,河道平均宽度最小,C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1995~2000年,河道长度变长,但河道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显著减小,D项正确。
第3题,2005~2007年,河道面积增加、长度增加,径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项正确;径流量增加,临河段暴雨频率应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下游径流有调节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临河径流量会减少。
(2017·山东潍坊模拟)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
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5.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6.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二轮专题复习)
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
该河流中游地区图,图2为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
D 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B C.8月、6月 D.5月、9月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29)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省是
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
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下图示意宁远县九嶷
C 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 3~4题 。
3.湖南省集齐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 ①不同岩层集备 ,且厚度均较大 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①沙丘位置 ②沙丘坡形 ③沙丘面积 ④沙丘高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3: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害(二轮资料:P49)
(2022·湖南选考)某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
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
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
A 局(下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A 1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32)
广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 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 的崖壁近乎垂直 ,如一根根针维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 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 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 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 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 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 石节理结构 。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4)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6 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含解析)
专题06 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9—11题【母题题文】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答案】9.B 10.C 11.C【试题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对。
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故选B。
10.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
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故选C。
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题组 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7 天津文综卷 ,3,4分]读以下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域地貌景观1. 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种类和主要的地质结构最可能是()A. 岩浆岩、褶皱B. 堆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 堆积岩、断层[2016海南地理卷,19—20,6分]地表或靠近地表的岩石, 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 在原地发活力械破裂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往常状况下,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 物理风化作用激烈。
据此达成2— 3 题。
2. 假如不考虑其余要素,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域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B. 西北坡C.东南坡D. 西南坡3.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沙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2016 全国卷Ⅱ ,9 —11,12 分]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 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 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 , 上游下泄的径流冲洗河床。
以下图表示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期间河床断面形态, 此中 , 甲是河床最低期间的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 年, 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达成4— 6 题。
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 月B.3 —6 月C.6— 9 月D.9—12 月5.水库完工后, 水库下游河流()A. 径流量增大B. 河流淤积C.流速加快D. 河床展宽6.在该河河口修筑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 加快汛期洪水下泄C.提热潮流冲淤能力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2016 浙江文综卷 ,5 — 6,8 分] 以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 , 图中地层年月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 ( 用 T 表示 ,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超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因为地壳抬升形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基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a B.裂谷-bC.瀑布-c D.沙丘-d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A.a B.bC.c D.d1.A 2。
B [第1题,由图知,a、b、c、d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为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溶洞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裂谷是板块张裂而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风力沉积地貌。
第2题,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现.]今年国庆期间,一游客到大理—丽江旅游。
据此回答3~4题.3.到丽江玉龙雪山时看到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的山顶(角峰),形成这一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断裂上升4.到虎跳峡时,导游介绍的金沙江峡谷成因中,正确的是() A.地壳断裂,冰川侵蚀B.地壳断裂,流水下切C.地壳张裂形成谷地D.地块断裂陷落,形成谷地3.B 4.B [第3题,角峰是冰川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形态。
第4题,金沙江峡谷是地壳断裂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的。
]龙里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
读图回答5~6题。
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6.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5.D 6.D [第5题,根据图文信息,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等为喀斯特地貌,应位于我国云贵高原。
第6题,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地表形态的塑造
(4)地表形态的塑造1、(2019高考全国卷H)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下列三道小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 土地沙化D.盐碱化2、(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 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 1~2 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3、(2019湖南怀化高三模拟)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 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 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下图为全新世 (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 、b 为三角洲。
据此 完成1~3题。
1 .图中a 、b 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2 .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4、(2019湖北高三一模)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 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
《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微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
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C。
2.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
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
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模拟题)
高三一轮复习微专题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模拟试题)(浙江温州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以下图为某地深凹地景观形成表示图。
完成以下各题。
1.图示岩石属于A. 喷出岩B. 侵入岩C.堆积岩D. 变质岩2.形成图示深凹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B. 流水作用、地壳运动C.风化作用、冰川作用D. 地壳运动、冰川作用(天津市静海县2019届高三12 月调研)以下图表示伏尔加河三角洲地点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
联合有关知识,达成3~4 题。
3.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色有①增速先慢后快;②向东南方向扩展;③面积不停增大;④坡度渐渐趋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2000 年该三角洲的前缘地点可能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若在该河中上游修筑大型水库, 将以致河口及邻近水域A.河口盐碱化加剧B.生物多样性增添C.三角洲面积减小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联考)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吞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双侧,由河流的横向迁徙和洪水和堆积作用形成,以下图为“河漫滩剖面表示图”,回答6~7 题。
6.据资料剖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7.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同样,则河流中水流侵害作用最强的地点是A.甲B.乙C.丙 D .丁(华南师范大学隶属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在野外观察过程中,发现某一类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散布。
以下图是“这种地域植被呈斑块状散布的山坡图”。
读图回答 8~10 题。
(名词分析)结皮斑块:由微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
8.形成 a 处聚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 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9.b 处植被的作用主假如A.增添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B.增添狂风和沙尘天气C.阻挡冰川自山上向下挪动D. 能够拦截径流和泥沙10.从植被散布的格局看,这一类地域最可能是A.荒漠地域B.草原地域C. 丛林地域D.高峰草甸(浙江浙南2019届高三名校联期末)近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图中大青山地域观察,发现大批第四纪后期凌乱无章的松懈聚积物,拍下一组照片。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项考点对应练 第12练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12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单选题下图为四个不同地域的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景观成因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是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②③两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C.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4.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总4页25.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 . 大小均匀B . 层状结构C . 棱角明显D . 磨圆度好6.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 . 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 . 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 .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示意图。
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7.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 流量增大,流速减小B . 流量增大,流速增大C . 流量减小,流速减小D . 流量减小,流速增大8.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A . 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B . 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C . 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D . 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9.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1 A . 山麓冲积扇 B . V 型河谷 C . 冲积平原 D . 河口三角洲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PPT课件(原文)微专题九外力作用与地貌(通用)PPT课件(原文)
3.(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 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 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 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边缘。据此完成(1)~(3)题。
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第(1)题,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 变化剧烈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 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 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第(2)题,若河流处于深、窄 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 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③④对。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 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①②错。第(3)题,结合图文材料 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因此,在主汛期,支流 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 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C 对。 流速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含沙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强, 河床抬升,A、B、D 错。 答案:(1)D (2)C (3)C
(3)图示凹坑内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高度将导致 ( )
A.坑外围变大
B.坑底崎岖不平
C.坑侧壁呈内凹状
D.坑内岩性不变
解析:第(1)题,风化坑主要因积水形成,若坡度大则不易积水,
④不符合条件;①②③中的位置均坡度缓,易积水,因此容易
高考以形某一成地貌风景观化的演坑变过。程为第主线(2,)综题合考,查不较同外浅力作的用下风对其化产生坑的共容同影易响,受考查风考生、的区水域认等知能外力和力综合搬思维运能力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项考点对应练第12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第 12 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列图为四个不相同地域的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地貌景观成因中,拥有因果联系的是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2.②③两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损害、风力积聚B.流水积聚、风力损害C.风力积聚、流水积聚D.风力损害、流水损害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域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积聚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细风蚀作用,形成与流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细风蚀凹地 ( 沟槽 ) 地貌组合。
以下列图为两种常有的雅丹地貌表示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断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风力积聚形成B.流水积聚作用C.风力损害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4.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暴风的地方,解析两侧坡度差其他成因() A.斜坡,迎风坡损害而成B.缓坡,迎风坡积聚而成C.斜坡,迎风坡积聚而成D.缓坡,迎风坡损害而成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积聚在冰川尾端形成堤状积聚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积聚成扇形积聚体,称为冰水扇。
以下列图表示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电视播放动画动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5.终碛积聚物拥有的特点是A.大小平均 B .层状构造C.棱角明显 D .磨圆度好6.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积聚、损害—冰川积聚、损害 B .冰川积聚、损害—流水损害、积聚C.冰川损害、积聚—流水积聚、损害 D .冰川损害、积聚—流水损害、积聚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损害速度差异较大,其中损害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强抢损害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以下列图为某地域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表示图。
依照资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7.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点的变化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流量增大,流速减小B.流量增大,流速增大C.流量减小,流速减小D.流量减小,流速增大8.以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A.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B.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C.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D.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9.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电视播放动画动画A.山麓冲积扇B.V型河谷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本来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地理统考版综合集训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综合集训17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A模拟精选[2021·成都市调研]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
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2.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3.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021·山东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
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5.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B.东南岸以沉积为主C.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D.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2021·开封市模拟]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6~7题。
6.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7.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021·深圳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8~9题。
8.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9.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2021·吉林长春质检]扇三角洲是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黄羊泉扇就是从约1万年前的扇三角洲脱离玛纳斯湖演变而来的冲积扇。
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09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原卷版)
09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难度:★★★★☆建议用时:35分钟正确率:/24深陷塘天坑地处云南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深148.7米,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中坑壁多次崩塌形成倒石堆。
下图为深陷塘天坑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因素主要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坡度2.倒石堆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A.重力分选B.风力分选C.流水分选D.植被改造内蒙古根河市位于漠河西南约300km,历史最低气温达-58℃,被称为“中国冷极”。
2020年罕见的“冰盘”在根河市郊外的某河道转弯处出现。
下图示意该“冰盘”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该“冰盘”的状态是()A.旋转B.静止C.顺流D.逆流4.该“冰盘”的形成条件是()①河流未封冻①河流已封冻①河水流动较慢①河水流动较快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根据观测记录,漠河的冬季气温高于根河,推测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形C.洋流D.海陆位置新西兰送别角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该地貌属于海蚀拱桥。
下图示意送别角地理位置及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送别角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西南风强劲B.火山喷发C.海水盐度低D.岩性差异大7.“象鼻”未来最可能()A.因吸收水分而变粗B.被雨水侵蚀而消失C.受侵蚀形成海蚀柱D.与沿岸相连成海蚀崖8.送别角所在岛屿()A.东西降水差异大B.受暖流影响大C.常绿林分布较广D.地形起伏较小沙丘是由外力作用从物源区分选出砂粒沉积物而积累的堆积床面。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冬春季多大风。
该地河岸附近分布着的规模较大的沙丘,沿岸交通干线经常受到流沙的袭扰。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间段某沙丘的纵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的月份是()A.3—5月B.6—8月C.9—11月D.12—2月10.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判断图示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11.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应当采取()①在河流枯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①在河流丰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①设置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①设置平行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岱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适用)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
图1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2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A.1990~1995年B.1995~2000年C.2000~2005年D.2005~2010年2.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量增加C.结冰期明显延长D.径流量显著减小3.推测2005~2007年期间(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答案 1.C 2.D 3.B解析第1题,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年河道面积较小,而河道长度较长,河道平均宽度最小,C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1995~2000年,河道长度变长,但河道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显著减小,D项正确。
第3题,2005~2007年,河道面积增加、长度增加,径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项正确;径流量增加,临河段暴雨频率应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下游径流有调节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临河径流量会减少。
(2017·山东潍坊模拟)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
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5.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6.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
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答案 4.B 5.A 6.D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所以含沙量大,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故选B项。
第5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以后,①处受冲刷,河道逐渐左偏,越来越宽,越来越靠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快,②处受淤积作用明显,航道逐渐变浅,变窄,越来越靠近河岸,流速越来越慢,故选A项。
第6题,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无关,A项错误。
起伏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不会有砂砾沉积,B项错误。
流速慢,沉积物颗粒小,不会沙、砾一起沉积,C项错误。
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沉积物颗粒大,流量小时沉积物颗粒小,D项正确。
故选D项。
(2017·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如图示意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地质剖面。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海退③→④海进B.①→③海进③→④海退C.②→③海退③→④海进D.①→②海进②→③海退8.甲、乙、丙、丁地质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丙丁甲D.丙丁甲乙9.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能造成该地( )A.河口土地盐碱化加剧B.沿海低地多被淹没C.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D.海水蒸发明显减弱答案7.B 8.A 9.C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①→③由砂岩、页岩到石灰岩,表示由浅海变成深海,说明海洋面积扩大,故海进;③→④表示由石灰岩变成页岩,由深海变成浅海,说明海洋面积缩小,故海退。
第8题,根据示意图可判断,先有甲褶皱的形成,然后发生断裂形成乙断层;接着断层处发生丙侵入,在侵入过程中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丁大理岩。
第9题,③→④表示海退时期,说明陆地向海洋推进,故河流携带泥沙增多。
(2017·山东教育质量保障联盟模拟)澳洲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早在2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西澳洲已成为地标。
波浪岩名副其实就像一片席卷而来的波涛巨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旅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上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B.②C.③D.④11.波浪岩的形成依次受哪些地质作用的影响( )①固结成岩②风化剥蚀③侵蚀搬运④地壳抬升⑤岩浆侵入A.⑤①②④B.⑤④②③C.⑤④③②D.⑤①④③答案10.C 11. B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图示波浪岩属于花岗岩,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
根据右图中箭头方向,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只有一个向外的箭头,所以④是岩浆,③是岩浆岩,C项正确,D项错误。
①由碎屑物堆积形成,是沉积岩,A项错误。
②是变质岩,B项错误。
第11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波浪岩是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后来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形成现在的地貌状况。
所以依次所受的地质作用是⑤④②③,B项正确。
没有固结成岩过程,A、C、D三项错误。
(2017·广东揭阳模拟)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沙岛。
岛上居民有“小暑晒霉正当时”的俗语。
小暑时节(7月7日或8日)搬出家里的衣被等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就会把其上的霉菌杀死,从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下图为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变化及岛上某楼盘平面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1949~1998年中,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最显著的时段和原因是( )A.1949~1964年海浪堆积B.1964~1976年海浪堆积C.1976~1991年流水堆积D.1991~1998年流水堆积13.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就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主要原因是( )A.长江的沉积作用增强B.长江的沉积作用减弱C.海水对崇明岛的侵蚀增强D.海水对崇明岛的侵蚀减弱14.甲、乙、丙、丁四种户型的阳台“小暑晒霉”效果最好的是(北京时间)( )A.甲阳台12:00 B.乙阳台13:10C.丙阳台14:05 D.丁阳台15:20答案12.C 13.B 14.C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不同年份大堤之间距离变化可判断出来。
岛屿陆地面积扩大是由于流水堆积作用造成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的。
第13题,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就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说明长江上游来沙减少,沉积作用减弱造成的。
第14题,12:00太阳从正南直射,甲阳台位于北侧,得不到阳光;13:10太阳位于西南,乙阳台得不到阳光照射;15:20太阳位于西南,丁阳台得不到阳光照射;14:05丙阳台几乎近于阳光直射。
(2016·课标全国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5~17题。
1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15.C 16.B 17.D解析第15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
第16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第17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18.(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末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
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
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
实际上它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海湾。
宽不过一到几公里。
长约几十到几百公里。
湾内最深的地方有一千米多深。
夏季的挪威峡湾是旅游胜地。
游客发现,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部瀑布众多,峡湾两岸的村镇很少。
图1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图2示意该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描述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测峡湾两岸村镇很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价峡湾对挪威交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底部被海水入侵淹没,而形成峡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