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张锡纯药对举隅(一)阳升阴应黄芪对知母
黄芪配知母,补气养阴生津,名医张锡纯也爱用,调理消渴阴虚发热
黄芪配知母,补气养阴生津,名医张锡纯也爱用,调理消渴阴虚发热有一味中药名为知母,相传它最初的典故来源就为“知母心意”之义。
相传古时候,一个孤寡老太婆,无儿无女,依靠采药为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认药的本事无人传承,就在街边乞讨,想要结识孝道善良的人继承衣钵。
几经波折,樵夫夫妇赡养了这位看起来可怜的太婆,随着时光流逝,感情更加更厚,太婆终于将识药的本事传授。
老太婆找到一丛线性叶子,开有白色带紫条纹状花朵,下面是黄褐色草根的野草,对着樵夫夫妇说:“这种药草能治肺热咳嗽、发热之类的疾病,这药还没有名字,你知我心意,我很是感动,就叫知母吧”。
随后樵夫依靠继承识药的本事改行采药,服务于百姓。
这味药材不仅名字十分温情,它的功效也是十分明显,在众多的医方中广泛应用。
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横断面以黄白色为佳,品尝味道偏苦,但是不及黄芩黄连苦,味道又有少许甘味,但是不及甘草。
知母属于清热药之类,归于肺、胃、肾经,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清胃,下能清泻虚火,因此主要功效是清热泻火、养阴生津,此味药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不仅能清泻实火,更能养阴退热,祛除虚火,为上品之药。
知母组合黄芪,那黄芪又具有什么样的功效呢?黄芪相对于知母就更加常见一些,在家庭常用的补药就可见到。
黄芪自古就有“补气要药”之称,不仅能够大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还能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
《日华子本草》记载“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血补肉”,同时《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在托毒生肌的功效方面甚至被誉为“疮家圣药”。
知母配伍黄芪,主要取补气养阴生津的功效,知母用于阴虚发热等症,根据中医理论,味咸者入肾,所以用盐炮制以后的盐知母更具疗效,同时又可以治疗阴虚燥渴,养阴生津。
如若我们伴有气虚的症状,如出现神疲乏力,气短,不想说话,食欲不佳等情况时,配伍黄芪知母,在改善症状方面大有裨益。
如果我们晚上睡醒后经常发现有大量出汗,名为盗汗,白天不活动或者轻微活动后也出汗较多,名为自汗,两者的发生中医病机是气阴两虚,简单来讲,黄芪补气,知母滋阴生津,黄芪和知母配伍使用正好针对病机起到根本的部分缓解作用。
张锡纯用黄芪(转载)
张锡纯用黄芪(转载)黄芪:能补气,兼能生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生黄芪补气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走表,它固表气,它往外走,它就有把这个毒往外顶的作用,所以生黄芪往往用于什么呢,疮口不愈合的,就是表气不固的,用生黄芪。
蜜炙黄芪温热之性就稍微增,是温脾胃,补脾胃中气的,它这个作用集中在中焦。
张锡纯说《神农本草经》里边,说这个黄芪主大风,后世很多医家不知。
风邪进入体内了,黄芪与解表要同用,能够去外风,能够把外风给驱出去,比如天特别冷,刮大风,有的人受到风邪了会发现自己的肢体哪边被吹到了哪边疼,这就是风湿的开始,有的人风湿非常重,这个膝盖都变形了,叫鹤膝风,治疗鹤膝风一味主要的药就是这个生黄芪,这是古代医家的经验,在清代的傅青主就曾经用过这样的方子,用生黄芪他是用四两,因为是经络不通,风邪进来了,和这个寒湿结合在一起,这不是有热症的情况,是寒湿的情况,它阻碍了经络的通畅,血液凝滞,单用活血药,效果一般,因为这个活血药它只能通,但是它的力道未必那么足,用了黄芪以后,再加上补气,能够推动这个药性的行走,叫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每次服,这个是一天的量,一天服一次就可以。
地龙有通络作用,生黄芪有补气的作用。
痔疮就是气血运行不好,然后在局部淤住,然后静脉开始往外膨大,形成了这个痔疮,一般内痔,外痔都会出现。
地龙能够把它这个血给活开,然后黄芪补气能够加速它把这个血活开,所以这两个配在一起效果是不错的,对于内痔,外痔,膨出的,尤其是气虚型的效果很好。
黄芪如果是气虚的人,可以在食疗的时候用一点,比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药膳叫黄芪老鸭汤,老鸭是滋阴的,那么黄芪是补气的,熬老鸭的时候,放生黄芪10克,起一点补气的作用,它是一个药膳。
如果气阴两虚的人,比如说手术之后,这个人身体很弱,创口愈合很慢,那么这个时候用这个黄芪老鸭汤,然后吃这个鸭肉,喝这个汤,能够促进他机体的恢复,能够更好的促进他创面的愈合。
张锡纯医按:知母与黄芪搭配,可制黄芪之热,只保留黄芪补气之功
张锡纯医按:知母与黄芪搭配,可制黄芪之热,只保留黄芪补气之功知母味苦,性寒,汁液非常浓稠而滑。
知母的颜色在黄白之间,黄为脾色,白为肺色,所以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热,搭配生石膏,再加上甘草、粳米,就是张仲景的名方白虎汤,治疗伤寒温病热入阳明,气分热盛导致的大热、大汗、大渴以及脉洪大之证。
入肺以润肺金之燥,而肺是肾之上源,知母搭配黄柏,再少少加入肉桂作为引经向导药,名为滋肾丸,可以滋养肾阴,治疗阴虚而不能化阳导致的小便不利。
因知母性寒而汁液浓稠,所以可以滋阴以制火,治疗骨蒸劳热、眼睑长胬肉之证;因知母其汁液寒而滑,有流通之性,所以可以治疗疮疡热毒肿痛。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知母可以治疗消渴,是以其可以滋阴壮水而止消渴;可以治疗肢体浮肿,是以其汁液寒滑之性能通利三焦水道而肿自消;可以补气益气,是以其能够除食气之壮火而气自益。
所谓“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大致意思就是如果身体里的火太过于旺盛,那么会不断消耗身体的气,而少少一些火(阳气)是可以不断滋养正气的。
知母性寒,但其实知母是不会太过寒凉,也不会太苦。
张锡纯曾用黄芪和知母等分并用,黄芪的热性被知母的凉性所中和,张锡纯所创的“升陷汤”中,就是用知母抵消黄芪的热性,而保留了黄芪补气的作用。
所以知母的寒不是大寒,由此可知。
而张锡纯又用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知母的量明显要比甘草大的多,甘草味甘,两者煮出来的味道甘胜于苦,由此可见知母之苦也不是大苦。
知母的苦和寒都不是太过,并且汁液多而浓稠,所以可以用来滋阴。
有的医家说知母只能够退热而不能滋阴,这其实是对知母的认识太表浅。
张锡纯一般治疗实热兼脉数之证,一定会用到知母。
或者想给患者补气,但是又担心患者不能承受黄芪的热性,也会搭配知母抵消黄芪的热性。
但是如果是患者平素大便不成型或者常常大便溏稀,是不能用知母的,因为知母汁液稠滑能够通大便,这类人群是禁用知母的。
张锡纯运用黄芪配伍规律探讨
团 , 次 应 用 时 重 复 出 现 , 用 后 皮 疹 未 再 出现 , 再 停
可 诊 断 为 双 黄 连 针 致 过 敏 反 应 。鱼 腥 草 注 射 液 不 良反 应 除 皮 疹 、 心 、 吐 外 , 可 引起 呼 吸 困难 , 恶 呕 还 肺水肿等 过敏反应症状 。
为 , 芪 治 疗 疮 疡 顽 疾 , 配 伍 乳 香 、 药 , 气 托 黄 常 没 补
疮 与 活 血 消 肿 并 用 , 于 多 种 恶疮 均适 用 。 所 创 对 其
的 范 畴 。如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应 用 后 出现 的 红 斑 、 风
炎 片 等 , 都 未 标 明 西 药 成 分 含 量 , 此 在 使 用 过 大 因
须加生地黄 。 2 黄芪配龙牡 , 补肝 收 敛 止 崩 漏 张 氏所 创
用 破 气 , 用 则 通 阳” 借 其 温 通 之 性 , 阳 通 气 少 , 使 降 。干 姜 可 重 用 至 3 g 旨在 通 阳散 饮 。对 于胸 中 0,
痰 饮 郁 结 者 , 时 亦 单 用 干 姜 1 g 3g, 服 数 有 o~ 0 煎
维普 第 2 3卷 第 9期
张 锡 纯 运 用 黄 芪 配 伍 规 律 探 讨
暨 南 大 学 医 学 院 中 医 系 ( 州 , 1 6 0 李 恩 庆 黎 俏梅 广 50 3 ) 黑 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一 附 院 ( 尔 滨 , 5 0 0 刘 建 秋 董 桂 芝 哈 1 04) 近 代 名 医 张 锡 纯 对 于 黄 芪 的运 用 经 验 丰 富 , 母 用 量 。如 属 气 分 热 盛 兼 外 感 者 , 用 白虎 加 参 宜
剂 , 之 加 黄 芪 , 收 佳 效 。 张 氏认 为 此 配伍 正 合 继 每 “ 气 一 转 , 气 乃 散 ” 旨 。这 是 张 氏对 于 “ 治 大 其 之 善
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
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作者:樵翁张锡纯喜用黄芪配知母治疗虚热。
曾论:“凡遇阴虚有热之证,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黄芪、知母,莫不随手奏效。
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气也,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
”从这段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黄芪配伍知母似乎是简化的大青龙汤法,黄芪类似于麻桂杏甘姜枣,知母类似于石膏,因无发表作用,可以说适合治疗“内伤的大青龙汤证”。
对于大小青龙汤方名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由张锡纯的启示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新的解释:大青龙汤证因内有郁热,患者烦躁不安。
古人心中解决天气闷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下一场雨。
可是要想有雨首先应该有云。
大青龙汤中麻黄汤加姜枣起到一个升腾云气的作用,麻黄汤无疑有升的作用,加姜枣补益中焦是为了有水源。
这样天空中有了云以后就可以“人工降雨”了。
现代人是在云里洒碘化银,使水蒸气凝结成水,古人治病就在药方里加寒性的石膏,我们常说云翻雨覆,云首先要翻,雨才能覆,“翻”是指有一个转折,石膏这里让上升的药势转折向下,起到了翻云的作用。
这样云升雨降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因此大青龙汤重视的是一起一落,但不是简单的一起一落,更确切的说法是一起一翻。
仅说“起落”是注重了两个独立的过程,用“翻”字可以突出起落的转折过程。
所以说只知道起落还不够细化,能够降下的药物很多,为什么单选石膏呢,牛膝行吗,有人说牛膝虽然下行,清热力量不够,所以不行。
那栀子呢?栀子既能下行,又能清热,引热从小便而出,而且对烦躁也很对症,既然这么合适,我们师仲景意,创一个新大青龙汤,把石膏换成栀子行吗?效果当然不会太好。
为什么呢?因为栀子是往下拉,而不是往下翻。
降雨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硬往下拉能降雨吗。
石膏色白质重性寒凉味辛,种种都是金象。
象锅盖一样,凝结在上面的水滴,靠自身的重力自然的落下来。
栀子显然不具备这种性质,因为栀子的降是“水性”的降,不是“金性”的降。
张锡纯临证用黄芪心得
张锡纯临证用黄芪心得张锡纯用药往往味数较少,因为张锡纯对每一味药都有自己的认识。
他亲自尝试过许多药,因此用药往往直中病机。
要说张锡纯用黄芪,就必须说说张锡纯提出的“胸中大气”理论。
胸中大气,也就是宗气。
宗气来源于水谷精微和我们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其作用是“贯心脉而行呼吸”(《灵枢·邪客》)。
气血的流动和肺脏的呼吸都有赖于宗气的作用。
张锡纯提出“大气不但为后天诸气之纲领,并为全身血脉之纲领矣。
”(图片来自网络)“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灵枢·五色》)大气位于膈肌以上,张锡纯认为此处的“大气入于脏腑”即是大气下陷入膈下的脏腑。
若膈上大气下陷,则无大气以鼓动肺脏呼吸,“呼吸必然顿停,是以无病而猝死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气诠》)胸中大气可贯心脉,行呼吸。
当胸中大气下陷时,会出现很多症状,如气短(这类人很多,说几句话就上气不接下气),心悸(贯心脉),自汗(宗气贯心脉,与营卫相通),胸闷(胸中大气不足,呼吸不利而作闷,并非气郁所致),二便失禁(气下陷,不固),努力呼吸似喘(气不足,身体代偿性增快呼吸),女子下血不止等。
脉象可见脉微弱,尤其是关脉微弱(宗气位于上焦,宗气下陷则关脉弱),有时可见迟脉。
(图片来自网络)此外,因宗气贯心脉,与营卫相通,张锡纯认为桂枝汤证亦有胸中大气虚损,卫虚则见汗出不止。
故张锡纯用桂枝汤时,也会常常加黄芪补胸中大气。
在奉天的一位姓于的妇人,命很苦,出嫁之后,丈夫不幸去世,于是回到了娘家住。
她是个高材生,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与在奉天的外国商人经常来往,做一些翻译和教学的工作。
后来因病回家。
(图片来自网络)一天夜里,与她住一个院的张锡纯的学生急急忙忙跑到张锡纯的医院求诊。
原来,这位于小姐晚上突然出现了呼吸骤停的症状,连话都说不出来。
张锡纯曾为她诊过脉,知道她气弱。
张锡纯第一反应就是胸中大气下陷。
胸中大气有司呼吸的作用。
张锡纯用黄芪的医案故事
张锡纯用黄芪的医案故事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黄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作为一名资深中医师,张锡纯医生对黄芪的应用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他的诊疗实践中,曾经有过许多成功的医案,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患者王先生,男性,53岁。
因长期劳累,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出现头晕、疲乏、心烦等症状。
他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神经衰弱,但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后来他听说了张锡纯医生的名声,特地前来求诊。
张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闻、问、切的辨证论治,确定了王先生患的是气虚证,主要表现为气短、心慌、乏力等症状。
张医生认为,黄芪是一种具有补气固表、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材,因此非常适合王先生的病情。
他开出了一剂用黄芪和其它中药材熬制的中药汤剂,让王先生每天服用。
同时,他还嘱咐王先生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并且适当锻炼,调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王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头晕、疲惫等症状明显减轻。
随着治疗的继续进行,王先生的体质逐渐恢复,工作和生活也渐渐恢复了正常。
通过张医生黄芪的巧妙运用,王先生的身体得到了有效的调理和治疗。
另一位患者是李女士,40岁。
她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出现了月经不调、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她在当地医院的诊治下,效果不佳,于是前来求诊张锡纯医生。
张医生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望、闻、问、切的辨证,得出结论:李女士属于气血不足,脾胃功能不佳,导致气虚血瘀,进而引发了月经不调等症状。
张医生在这里也采用了黄芪的治疗方案,因为他深知黄芪具有健脾益气、补中益气的功效,非常适合李女士的病情。
他开出了一剂中药方子,使用黄芪、当归、川芎、红枣等中药熬制而成,让李女士每天服用。
大约半个疗程后,李女士的症状明显改善:月经不调得到了缓解,气短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张医生在后续的治疗中,继续调整了李女士的治疗方案,加入了一些其他的中药材,最终李女士的病情得到了彻底的缓解.这两位患者的治疗案例充分展示了张锡纯医生对黄芪的运用和临床经验。
张锡纯:黄芪
张锡纯:黄芪运⽤黄芪配伍规律探讨近代名医张锡纯对于黄芪的运⽤经验丰富,配伍灵活, ⾃出机杼, 颇多卓见, 启⼈思路, 兹撷要探折如下, 以⽰其旨。
1黄芪配知母, 益⽓滋阴⽌消渴张⽒认为, 消渴证为元⽓不升所致, 故治以升补元⽓。
其所创之⽟液汤, 即重⽤黄芪作为主药, 助脾⽓上升, 散精达肺, 升补元⽓。
认为黄芪不但补⽓, ⽤之得当, 尚能滋阴。
同时配伍知母, ⽣津润燥, ⼆者配合, 有阳升阴应, 云⾏⾬施之妙。
且知母能制约黄芪之温热之性, 两相配伍, 药性平和, 始能久服⽆弊。
张⽒在治疗消渴证时强调先清其实热, 然后更易收捷效。
张⽒治疗虚劳证, 亦常⽤此⼆者为主, 如常⽤黄芪18g, 知母24g 同煎, 治阴虚⾝热之劳嗽证。
黄芪⼤补肺⽓以益⽔之上源, 使⽓旺⽣⽔。
知母能滋肺中津液, 使肺肾同治, ⾦⽔相⽣, 烦热⾃退⽽取效。
服数剂后⼜加以丹参, 当归等活⾎之品, 防其虚劳⽇久⽽成之⾎痹。
对于阴虚有热之劳嗽证, 常重⽤黄芪、知母,莫不随⼿奏效。
黄芪、知母虽可退虚热, 但热甚者,须加⽣地黄。
2黄芪配龙牡, 补肝收敛⽌崩漏张⽒所创之安冲汤、固冲汤均⽤黄芪配龙⾻、牡蛎, 治崩漏,⽉经过多等证。
并配以海螵蛸、茜草固涩下焦, 为治崩漏之主药。
对于⾎热妄⾏者, 宜加重⽣地、知母⽤量。
如属⽓分热盛兼外感者, 宜⽤⽩虎加参汤。
重⽤⽣⽯膏90g, 使⽕热清后, ⽅可⽤安冲汤。
对于外邪未去者, 当先祛邪, 然后再安冲⽌⾎固本, 是为正治。
对于⾎崩失⾎多者, 强调龙、牡宜煅⽤, 加强收涩之⼒, 疗效更好。
基本可以达到⼀剂⾎⽌的效果。
对于⾎崩证, ⽤固冲汤不效者, 此为⼤⽓下陷, 宜加柴胡6g, 并加重黄芪⽤量, 认为柴胡为治⼤⽓下陷致崩漏之主药。
3 黄芪配⼲姜, 温通⼼阳蠲寒饮张⽒认为,黄芪善开寒饮, 且常配伍⼲姜, 治疗寒饮结胸之喘嗽证。
⽣黄芪补胸中⼤⽓, ⼤⽓壮旺, ⼼肺阳⾜, ⾃能运化⽔饮。
⼲姜⾟散化饮, 补⼼肺之阳, 阳⾜则阴霾⾃开。
张锡纯临床应用黄芪秘法真传
张锡纯临床应用黄芪秘法真传张锡纯系清末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有不少创新之处。
笔者读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应用黄芪的经验归纳如下。
1扬黄芪补气升陷之长,治各种疑难杂证黄芪,又名黄耆,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
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
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
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
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
由此可见张师用黄芪治疗诸如自汗、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疮疡久溃不敛、崩漏、带下等病证均取黄芪补气、升陷之功。
结合《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治内、外、妇各科多种疑难杂证,细细研读不难发现,虽然病证表现不同,具体疾病的病机亦有差异,但是其根本病因不离气虚,因此,都以黄芪为主药予以治疗。
1.1补气通络治虚劳主要病证“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本证主要是由脾肺气虚日久,气不行血,血液瘀滞,终致气血不养形体,肌肤,故形体羸瘦,肌肤甲错。
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或自汗、或寒热不时,或喘促等。
张师云:“仲景于《金匮》列虚劳一门,特以血痹虚劳四字标为提纲。
益知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不虚劳者。
并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痹亦即所以治虚劳也”。
并设有大黄虫丸、百劳丸,治劳瘵。
方中多用破血之药。
他认为:诚以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滞,气化即不能健运,劳瘵恒因之而成。
是故劳瘵有肌肤甲错,血不华色,即日食珍馐服参苓,而分毫不能长肌肉、壮筋力,或转消瘦支离,日甚一日,诚以血瘀经络阻塞其气化也。
故制十全育真汤为代表方治虚劳证。
方由野台参12g,生黄芪12g,生山药12g,知母12g,玄参12g,生龙骨12g(捣细),生牡蛎12g(捣细),丹参6g,三棱4.5g,莪术4.5g组成。
黄芪知母药对,为燮理阴阳调和寒热之妙品乎!附医案!
黄芪知母药对,为燮理阴阳调和寒热之妙品乎!附医案!先师张锡纯氏为近代中医之大贤,其《医学衷中参西录》更为后世医学之推崇。
吾辈不才,亦常取其精华有感想,今吾对张氏之药对精华黄芪知母做祥细解。
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乃补气之圣药。
《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
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
其色在黄、白之间,故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热。
《神农本草经》谓主消渴者,以其滋阴壮水而渴自止也;谓其主肢体浮肿者,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肿自消也。
张锡纯氏谓黄芪知母之精解,用知母以济黄芪之热,则药性和平,始能久服无弊!张氏认为,“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
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
况黄芪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
”以知母之凉润,济黄芪之温热,是张氏伍用之主要目的。
二者配伍,一温一寒,温补凉润,相辅相成,而有益气养阴、滋阴清热、升阳之妙用。
吾总结其主治有以下。
外感病症属气阴两虚者。
消渴,元气不升,真阴不足者。
妇女寒热往来或月事不调,经水短少,或经闭不行者。
产后少乳,证属气血虚弱者。
尪羸少气,劳热咳嗽,肺金虚损之病。
妇女阴挺,亦治肝气虚弱,郁结不舒。
淋证或遗精、白浊,证属气阴两虚者。
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等症。
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多处对黄芪知母有妙解。
其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之医案。
用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即善补气,又善升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
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济之。
其《玉烛汤》有黄芪知母之配对,方解,黄芪为气分之主药,能补气更能升气。
辅以柴胡之轩举,香附之宣通,阳气之抑遏者,皆畅发矣。
张锡纯对黄芪认识之探讨
张锡纯对黄芪认识之探讨余玮;金奕【摘要】黄芪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常被用于治疗表虚体弱所致的自汗、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虚性水肿,中气下陷而致的子宫脱垂、脱肛及疮疡溃破等诸证,具有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述,且对黄芪的研究及应用也颇具特色.然而近代医学家张锡纯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独辟新义,认为黄芪不仅能利尿、补升脾胃大气,辨证得当还能补肝气.不仅如此,黄芪在祛外风、息内风、治疗肢体痿废、开寒饮以及滋阴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疗效,这些独特的运药经验打破了惯有的思维,扩大了黄芪的临床运用范围.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黄芪独到的的功效、配伍以及用量作了详尽的阐述,在临床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用药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3【总页数】3页(P390-392)【关键词】黄芪;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作者】余玮;金奕【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张锡纯潜心研究医学40余年,博览群书,贯通中西,临证疗效显著,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1]是其毕生心血以及经验结晶,被后世医家视作医家必读以及至贵至宝的救命书。
他深谙药理,辨证严谨,注重临床实践,选方立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切实发挥了其“师古不泥,衷中参西”的用药学术思想[2]。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黄芪的药性及功效阐述独具特色,打破了只为补气药的惯性思维模式,扩大了黄芪的临床应用,本文就其临床运用经验探讨如下。
1 调大气大气学说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历代医家对其都有所阐述,而张锡纯深谙药理,熟通药性,对药物的研究尤能独辟新义。
黄芪性温和,其味微甘能补气升气,张锡纯认为黄芪尤善补、升脏腑之大气。
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
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黄芪解》黄芪:性温,味微甘。
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为肺叶辟之原动力)下陷。
《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
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
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
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
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
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也。
【附案】沧州董氏女,年二十余。
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动则自汗,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为其脉迟,疑是心肺阳虚,询之不觉寒凉,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也。
其家适有预购黄一包,俾用一两煎汤服之。
其族兄××在座,其人颇知医学,疑药不对证。
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错,余职其咎。
”服后,果诸病皆愈。
其族兄疑而问曰:“《神农本草经》黄原主大风,有透表之力,生用则透表之力益大,与自汗证不宜,其性升而能补,有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今单用生黄两许,而两证皆愈,并心中怔忡亦愈,其义何居?”答曰:“黄诚有透表之力,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用于发表药中,即能得汗,若其阳强阴虚者,误用之则大汗如雨不可遏抑。
惟胸中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者,投以黄则其效如神。
至于证兼满闷而亦用之者,确知其为大气下陷,呼吸不利而作闷,非气郁而作闷也。
至于心与肺同悬胸中,皆大气之所包举,大气升则心有所根据,故怔忡自止也。
”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又服两剂以善其后。
一妇人产后四五日,大汗淋漓,数日不止,情势危急,气息奄奄,其脉微弱欲无,问其短气乎?心中怔忡且发热乎?病患不能言而颔之。
知其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而产后阴分暴虚,又不能维系阳分,故其汗若斯之脱出也。
遂用生黄六钱,玄参一两,净萸肉、生杭芍各五钱,桔梗二钱,一剂汗减,至三剂诸病皆愈。
从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
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
中医泰斗张锡纯106则用药经验总结!
中医泰斗张锡纯106则用药经验总结!郭霭春教授认为,张氏在药物的配伍、应用方面确实具有独到的经验,其对前贤既定者,多能探奥索隐,而对古人所未发者,又多有增补创新。
故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总结、归纳出张氏的用药配伍方法百余则,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治疗,每每收到良好效果。
今节录于下,以资同道临证参考。
张锡纯106则用药经验郭霭春1生石膏佐芍药,可解阳明之热。
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药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药更宜于治疗热痢。
2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内热者。
3 石膏配蝉蜕,用于温病气分有热。
4 石膏、半夏、麦冬并用,能滋阴而不恋邪。
麦冬能滋阴,但又能导致留邪不散。
若与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则无此忌,诚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黄并用,治阑尾炎。
6 生石膏、龙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伤寒、温病之热实而脉虚、心中怔忡、精神躁扰者。
7 赭石与石膏并用,最善通热结之大便。
且又用治肝气、肝火相并上冲引起胃气上逆之呕吐。
盖用石膏能清阳明大热,用赭石善平上逆之冲气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
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佐以瓜蒌仁、白芍;其热而兼虚者,可佐以人参;有因凉者,一可佐以干姜、白芍(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肝胆);其凉而兼虚者,可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而上冲,胃气不降者,宜以山药、芡实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
9 人参配赭石,人参可以救气分之脱,但有助气上升之弊,与赭石并用,方能引气归原,更能引人参补益之力下行。
且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归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上盛下虚者,皆可以参、赭并用而治之。
又参、赭并用,其补益之力直达涌泉,能导引肺气归肾。
且能助心气下降。
又人参配赭石,可使人参之补力专于下达,故治吐衄方中凡用参者,必重用赭石以辅之。
二药配伍,又用于火不归原等证。
张锡纯如何用黄芪治疗肝虚证
张锡纯如何用黄芪治疗肝虚证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前边聊过很多期的大气下陷了,是不我们快忘了,其实我们在讲黄芪,我们不是讲方剂的,今天接着来讲黄芪,看黄芪还有什么其他功能。
这病例是张锡纯老家的一个病例,他们老家有一个地方叫六间房庄,以前可能有六间瓦房,这庄叫六间房庄。
有一位姓王的妇女,20多岁,这妇女总是感觉“心中寒凉”,张锡纯经常用“心中寒凉”来描述一件事。
这人总觉得怕冷、发冷,饮食减少,胃口不好,就请医生来服药。
结果这病,吃了一年多的药,不但没好,而且这人越来越瘦,日渐羸瘦,越来越瘦,最后就请张锡纯来看病。
张锡纯一诊脉,这个地方很细,“左脉微弱不起”。
“左脉微弱不起”,在张锡纯的很多病例里出现过,左手的脉,左手对的是心、肝、肾,左手脉一摸,搏动感不强,按下去感觉不像右手脉那么能起来,左手脉不起。
这是什么问题?张锡纯断定为肝虚症,这是张锡纯的一个特殊讲法,叫肝虚病。
张锡纯一说完肝虚症,这患者的父亲有点晕了,为什么?患者父亲懂点中医,他就问以前请大夫来看病,都说是脾胃弱,因为怕冷,说她是阳气不足,相火弱,一般都补脾胃,给他温阳补火,您这说肝虚症,没有一个人说过肝虚症,您凭什么判断她肝虚症呢?您说“先生独言肝虚”,是不是因为他左手脉微弱?除了左手脉微弱之外,您还能发现他其他别的症状吗?有别的证据吗?张锡纯说,有,我们来判断一下,中医讲肝脏,虽然它位置居在右边,但是它气化功能行于左边,从左边往上升,肝气左升,这是中医的一个讲法,中医肝气从左边往上升,肝脏是体阴用阳的,它有阴有阳。
张锡纯说,如果她是肝虚症的话,她应该有这样的症状,你去问问你姑娘,她左边身一定会觉得有不及右半身之处,也就是她左半身的功能一定有跟右半身功能有差的地方。
这非常重要,很多人身体左右不一样,有的人恰恰左半部分身体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怀疑是不是肝虚症,因为张锡纯论述,一个是左手脉不起来,另外一个左边身体有特殊的地方,这种情况往往和肝虚症相关。
中医泰斗张锡纯,一个专治阴虚的神奇配方,肺脾双补效果好
中医泰⽃张锡纯,⼀个专治阴虚的神奇配⽅,肺脾双补效果好古代名医治病,别出⼼裁之处,往往俯拾皆是、随⼿可见。
近代中医第⼀⼈张锡纯曾遇到⼀个少年,因为感冒,不想吃饭,还勤于劳作,常常饿着肚⼦⼯作,渐渐形成了劳嗽。
到了下午就发热,“彻夜咳吐痰涎”。
当时的⼀些医⽣因为这个患者年少,于是就⽤了不少滋阴补肾的药物,⽽且还⽤了⼈参、黄芪等补⽓之药。
但是治了两个⽉也不见效,饮⾷逐渐减少,痰涎越来越多,⾝体越来越差,脉象虚数兼有弦象,张锡纯判断这是肺脾亏损了。
遇到这种情况,中医泰⽃张锡纯思忖有顷,终于开出了⼀个绝妙的配⽅,名唤珠⽟⼆宝粥,全⽅由“⽣⼭药⼆两,⽣薏⽶⼆两,柿霜饼⼋钱”三味药组成。
张锡纯认为这个配⽅“治脾肺阴分亏损,饮⾷懒进,虚热劳嗽,并治⼀切阴虚之证”。
⽽且这个少年⽤了这个配⽅,⼀天喝两次,半⽉就痊愈了。
当时就有⼈问张锡纯,脉象有弦脉之象,⼜怎么知道是肺脾伤损的呢?张锡纯不假思索地说道,脉象虽然分部位,但⼤致其实不需要分部位,现在患者左右⼿脉象都有弦象,弦为肝脉,肝⽓过盛必然会侮脾,这是因为肝属⽊⽽脾属⼟,⽊能克⼟。
然⽽五⾏之中,唯有⼟可以包罗四⾏,所以六脉之中,都以和缓为贵,这样就可以知道脾⼟之⽓尚健也。
⽽患者现在的脉象不和缓⽽弦硬,所以知道脾⽓受伤了,脾⽓受伤了,就不能包罗四脏了。
再加上,肺属⾦,原本是可以镇慑肝⽊的,所以肺⾦清肃之⽓会下⾏,这样肝⽊不⾄于恣横,脉象也就不适于弦硬,⽽患者现在的脉象如此弦⽽硬,则知道肺⾦也受伤了,不能镇慑肝⽊了。
听完张锡纯的⼀番谈论,很多⼈表⽰,这套路好深。
的确,张锡纯由于医术极其⾼超,⼀些治疗思路往往别出⼼裁,与其他⼈的路⼦迥然不同。
在这个配⽅⾥对柿霜饼的要求还是⽐较⾼的,⼀般来说,柿霜饼是由柿霜熬制⽽成的,但是柿霜⽩⽽净者极少,所以只好熬成饼了。
然⽽,民间有熬柿霜饼的时候,往⾥⾯加薄荷⽔的,这样就会导致柿霜饼的品质不纯良了。
尤其是对于阴虚汗多的证候,这种掺杂了薄荷⽔的柿霜饼就不合适了。
知母治肢体浮肿、化消渴、疗肺痿等等,张锡纯:配伍经验很关键
知母治肢体浮肿、化消渴、疗肺痿等等,张锡纯:配伍经验很关键知母,一味临床上常见的中药,它的“出生”时间非常早,在较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当中已见雏影,其对知母的功用论述是这样的,知母“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后世历代医家对知母的应用也颇有见地,比如说金元时期的医家张元素,其认为知母“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又如与张元素同期偏晚的医家李杲,他认为“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对知母较为“上心”的医家远不止此,但实际情况却是,医林先辈确实是为后世医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医疗经验这等宝贵财富。
就知母的经验分享来说,本次我们特地择取了近代史上中西汇通代表医者之一——张锡纯之用药经验,以飨读者。
一般来说,业医者都是知药知医的,熟知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功效、主治等都是基本功夫,对于知母,想必大家对其基本内容也是非常熟悉的,其味苦而性寒质润,可清热泻火除烦,其主入肺经可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又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可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因此,知母得一称号——治疗肺肾邪火之王。
那么,关于张氏应用知母的经验又是什么呢?看看下面这几点就知道了。
1.张氏知母用药经验——黄芪知母为“绝配”张氏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30方剂是用到黄芪的,而其中黄芪知母配伍的方剂却达18首之多!为什么张氏的用药经验当中喜欢用黄芪配伍知母呢?张氏认为知母原不甚寒,也不甚苦,其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
所以张氏治疗热实脉数之证,一定会用知母,而又如用于黄芪补气之方,历久以来,业医者多大剂量、广泛、长时间的使用,特别是在久用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燥热内生、气火升逆,所以张氏以为“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黄芪知母配因此而生。
张氏对于其黄芪知母配这一用药经验,在临床上已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了,并且情况各各有别!例如,治疗大气下陷,用升陷汤、理郁升陷汤,其黄芪知母配,用黄芪补气是升陷,用知母之凉润制约黄芪之热性;治疗消渴,用玉液汤,其黄芪知母配,则是取云行雨施之意,气阴两补;又如治疗阴虚劳热,用十全育真汤,其黄芪知母配,可益气滋阴退热;又如治疗劳热咳嗽肺痿的清金益气汤,其黄芪知母配,可滋补肺之气阴,等等诸如此类。
张锡纯黄芪、知母同用18方配伍解析
张锡纯黄芪、知母同用18方配伍解析
杨福双;苏鑫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7(51)10
【摘要】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黄芪与知母同用的18首方剂,治疗
七大类内科疾病。
黄芪与知母性味相反,一补气一养阴,功用也升降散收不同。
张氏
二药同用的18方中,芪知等量,体现气血同补、如布云雨,补清同用、息内外风,寒温同调、相制为用3个配伍特点;芪重知轻,多体现培本升陷、防涣固脱,举陷通利、气化有司,甘苦齐下、消补兼施3个配伍特点;芪轻知重,则肺脾同调、滋阴固涩。
通过18方的配伍特点了解张氏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的独到见解。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杨福双;苏鑫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张锡纯运用黄芪配伍规律探讨
2.黄芪、苦参、知母配伍方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研究
3.张锡纯应用知母心得*
4.张锡纯山药和山茱萸同用9方配伍解析
5.张锡纯白芍、山药同用23方配伍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张锡纯药对举隅(一)阳升阴应黄芪对知母
临床实验派大师张锡纯在发掘传统药物配伍精蕴、增强药物主治功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匠心独具,运用自如。
分数期举几例药对,浅析研讨。
阳升阴应黄芪对知母
一、温补凉润治大气下陷
黄芪
李东垣治中气下陷,其意在脾,故用黄芪、白术、陈皮之类。
张锡纯治大气下陷其意在肺,故用黄芪、知母、桔梗之类。
大气下陷以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而非喘为要点。
既无咳吐痰涎或寒饮停聚胸隔之象,又非脾胃气虚,食少,腹胀,便塘之症。
此时最宜温补升提与凉润之药对用。
单纯大气下陷,张氏常以黄芪对知母,配以桔梗、升麻、柴胡之升陷汤治疗。
兼见肢体痿废,则加当归、乳、没之类。
兼见气滞血瘀,胁下撑胀,则合柴胡、桂枝、当归、乳、没之类。
张氏认为: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常恐其有生热之虞。
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有寒润滋阴之功。
知母得黄芪,使药性分毫不觉凉热,黄芪得知母,使阳气上升而有阴液滋润。
“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
”
二、金水相生治虚热诸证
知母
张氏总结多例经验认为“凡阴虚有热,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方中重用黄芪、知母,莫不随手奏效。
”如其治张媪身热劳嗽,脉数八至,屡治不效,而以黄芪18克,知母24克为方,数剂见轻。
临床肺肾气阴不足所致虚热之证甚多,张氏多有治验。
如其以黄芪、知母配以花粉、葛根、山药、五味子、生鸡金之玉液汤治元气不升于肺,肺气不能生水之消渴病。
配柴胡、白芍、乳、没等之气淋汤治上焦气化下陷,郁而生热少腹坠痛之小便淋涩。
配硝石、朴硝、鸡金、硼砂等为丸治劳倦过度暗生内热所致之砂淋证。
他指出,“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能滋肺之津液,俾阴阳不致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著”。
专业医学团队,只为优质内容。
请点关注,获得更多专业中医健康内容。
友情提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智库” 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