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的基础词汇和句式。

- 能够流畅地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认识到盲目听信传言的危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感受古代寓言故事的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停顿。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3. 精读理解:- 学生自译课文,遇到不懂的词汇或句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测并解释。

-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故事的寓意。

- 讨论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如何处理。

5. 角色扮演:- 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拓展延伸:- 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盲目听信传言的例子,引导学生反思并引以为戒。

7.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寓意。

8.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尝试理解其寓意。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积极性和理解程度。

-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寓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检测,观察学生的进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分享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实现优势互补。
3.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共同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内容,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如故事情节的夸张、象征、寓意等。
2.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3.掌握并运用寓言故事中所学的词汇、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5.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了解其词义、用法,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3.通过对课文句子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寓言的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穿井得一人”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递正能量?
2.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景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寓言故事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简短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观念以及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案例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单元 第24课 寓言四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单元 第24课 寓言四则
2.探究《祀人忧天》的寓意。
示例: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三)问题:拓展延伸。
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这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示例一:我同意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看法。把人整天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他的这种担忧是毫无益处的。如果真的会天塌地陷,他担忧也无济于事;如果不会天塌地陷,他更没必要担忧。所以他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是没必要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寓言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诙谐幽默的寓言故事,看看你会获得怎样的收获。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国别)作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③骄兵必败。④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备选问题
1.当赫耳墨斯昕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示例:雕像者的回答如同一瓢冰水泼在赫耳墨斯的头上,让他大失所望、目瞪口呆、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2.“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一句中的“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示例二: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2.发挥想象,续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学习小助手: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定的生活道理。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本国的人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相合;正确;正常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3. 一词多义问之于.丁氏(向)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宋之.丁氏(的)之国人道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国人道.之(讲述)道道.听途说(道路)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因往晓.之(告知,开导)②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③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④只使..坠(纵使,即使)⑤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⑥充塞四虚..(四方)2. 通假字①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3. 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4. 一词多义其.人曰(那)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含答案

24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助读】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4、《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第1课时【课前预习】1、读了课文后,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2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2

24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

3.录音机。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二、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被德尔菲人杀害。

三、整体感知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寓言四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寓言四则
鸟兽昆虫的窝。 窠巢: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多写作“婉转”。 宛转: 绣花用的细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黄晕: 昏黄,不明亮。 落地: 这里指婴儿出生。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重音: 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
jiàn
健壮
zhāo zhǎn
花枝招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朗润: 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赶趟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儿: 本义是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 酝酿: 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深入探究——1.盼春 读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拟人
这一段中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盼”表达了作者期盼春天到来的急切,喜悦之情。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2.总绘 读第二段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 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知道、听说,指“使知道” 派遣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应答、回答 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

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助词,的
劳力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本探究
穿井得一人 1.梳理本则寓言结构。 2.《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3.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 4.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

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

24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助读】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4、《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第1课时【课前预习】1、读了课文后,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3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3含答案

24寓言四则【导学目标】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第1课时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四则》,看看我们能获得哪些人生经验。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赫拉(hè)宙斯(zhòu)庇护(bì)粘住(zhān)2.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名片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冬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冥府;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菲斯托斯,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牲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释义等活动,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2.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谣言的危害,学会理性看待社会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掌握和文言文的诵读技巧。

2. 课文寓意的理解和分析。

(二)难点1. 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讨谣言的产生和防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课文内容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家里没有井,每天要去哪里取水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没有井的家庭。

故事的名字叫《穿井得一人》,你们能猜猜“穿井”是什么意思吗?2. 课文背景介绍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他们家没有井,每天需要派一个人去远处取水。

后来,他们家挖了一口井,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大事。

但就是因为这个井,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这个故事。

3. 课文原文朗读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课文的开头部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注意“穿”字的读音是chuān,不要读成cuān哦。

4.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看出丁氏家因为挖井而发生了变化。

那么,他们告诉别人“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呢?是字面意思吗?还是另有深意?我们继续往下看。

5. 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假设你们就是宋国的居民,听到了“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你们会怎么想?会不会也像宋国的其他人一样,把这个消息传得满城风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个消息是怎么被误解,又是如何传到宋君耳朵里的。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试翻译课文。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枭逢鸠》,讲了怎么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吕不韦(.....................................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前.235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8.鉴、....1.2.纪、................................26..卷,内计6.论,共.....................................。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课件1新人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学课件1新人教版
•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 直传到国君那里。
•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第八页,共11页。
质疑(zhìyí)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yī ɡè)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yī ɡè)人。
穿井得人(chuān jǐng dé rén)
《吕氏春秋(lǚ shì chūn qiū)》
第一页,共11页。
导语(dǎoyǔ)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枭逢鸠》,讲了怎样 对待(duìdài)缺点和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 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
第二页,共11页。
《吕氏春秋(lǚ shì chūn qiū)》 概况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yī ɡè)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 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第九页,共11页。
• 现实生活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 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 •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
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 要(bùyào)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
劳动力

不如(bùrú)
无闻也。
翻译:宋国国君派人第七向页,共11姓页。 丁的问明情况,姓
划分(huà fēn)层次
•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 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rénjiā)因为要到外面 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 为“穿井得一人”。
停留
从井里打水洗涤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学案1 新人教

学习目标:
1、翻译《挖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复习】你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预习】1、查字典,在笔记本上积累不认识的生字、生词。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等有关文学常识。

3、翻译《挖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4、读文章,复述课文大意。

【研习】
5、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四则寓言大意。

6、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7、续编寓言情节练习: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
些什么?②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反馈】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通过宋国人传闻“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启示人们: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传言往往失实,只有调查研究,才 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 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对:应答,回答。 ⑧使:使用,使唤。 ⑨求闻:听信传闻。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杞国 ①有人 忧 天
地崩坠
②,身亡所寄
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在地上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奈何 忧其坏?”
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踩踏。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其人
舍然 ⑭ 大喜, 晓之者 亦舍然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 大喜。
也很高兴。
字词快解 ①杞国:周朝诸侯国。初在今河南杞县,后迁至今山东安丘东北。 ②崩坠:崩塌陷落。 ③身亡所寄:自己无处安身。亡:通“无”,没有。寄:依靠,依附。 ④因:于是,就。往:去。晓:告知,开导。 ⑤积气:聚积的气体。 ⑥亡:通“无”,没有。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若 ⑦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 中行止,奈何 忧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 人的作品。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 问》《力命》《杨朱》《说符》。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著 名的代表人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

穿井得一人.....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试翻译课文。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枭逢鸠》,讲了怎么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2.朗读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

常一人居外:居外。

居外打水。

告人曰:告,告诉。

国人道之:道之,互相传说。

4.质疑:请讲述穿井得人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略5.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6.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讨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7.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8.质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讨论并归纳:略四、课堂小结1.内容小结《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第六单元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2020
....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人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
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
....
(.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
2..难点:
....
(.1.).翻译文言文。

......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
课时划分
....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
..预习
..
1...阅读课
.............
...文,思考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试翻译课文。

......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
二、导语
....
上节课我们学习《枭逢鸠》,讲了怎么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
人》,这篇课文。

........
三、正课
....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
吕不韦(
.....................................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前.235
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
...........................................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
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
..
..8.鉴、...........................吕氏春秋》
.....26..卷,内计
....12..纪、
6.论,共
.....................................。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160
...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
2..朗读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
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

..............
常一人居外:居外。

居外打水。

..............
告人曰:告,告诉。

.........
国人道之:道之,互相传说。

.............
4..质疑:请讲述穿井得人的故事。

...............
讨论并归纳:略
.......
5..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


6..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
讨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
7..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
讨论并归纳:
......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
.....................................实精神。

8..质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
讨论并归纳:略
.......
四、课堂小结
......
1..内容小结
.....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
..............氏春秋察传》。

“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

《穿井得人》
..............................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有打井节省了一个
...........................................劳动力误传为从井挖出了一个人。

告诉我们对于
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有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
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
...........................................身实践。

其实,在现实生活
中对
.......................................不能
....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经信,不能盲人,更
以讹传讹。

总之,这则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

..........................................
2..词语小
....结.
(.1.)古今异义
.....
安:古义:哪里
....
.......子将安之
今义:平安
.....
恶:古义:讨厌
.....
.......犹恶子之声
今义:坏的
.....
(.2.)词性活用
...............东.,方位名词用为动词。

(.3.)一词多义。

......
之:闻之于
..这件事
...
..代词
.....宋君
子将安之
..去.
....动词
得一人之使
..的.
.....助词
闻:有闻而传之者
............听到的人
闻之
..使听到
...
..于君
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以故东迁
......因为
于:
.....向.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在.
五、作业。

.....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二、三题。

..............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