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老师迫于家长的要求,尽管内心不想布置这类作业,但总是不得不找点儿抄写的任务去应付“作业”。有些课文、句子、词语抄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抄得烦了,老师布置得也腻了,但还得布置,因为要向家长交代。语文作业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负担。要放学了,办公室里同班的老师在商议:今天抄什么?放学路上,学生们在议论:怎么又是抄这些东西?这种现状给“有效教学”带来了新的话题:语文家庭作业应布置什么内容?有效的语文家庭作业布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注意语文家庭作业的综合性
综合性主要是指作业形式上的多样化。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非书面的,主要谈以下三种。
1 阅读作业。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总量必须达到150万字(六年制),单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有些学校也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外阅读,但没有校外的补充阅读,还是很难达到规定要求的。因此语文家庭作业可以适当布置些阅读性的作业。阅读性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目标。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前后,就可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材料来阅读。教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补充阅读》等书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
2 观察作业。培养观察力,历来就是重要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进行观察当然可以成为语文家庭作业的一种形式。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观察。观察作业得以认真完成的保证,就是老师的及时检查和组织交流。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就可以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学习课文期间及学完课文后进行不同观察内容和目的的观察,建立丰富的感知,加深对课文所学内容的认识。
3 调查、访问作业。调查、访问,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个方面。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查访问是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途径,它能起到语文课堂教学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如教学《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一课,教材中要求让学生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就这么坐在那儿是“想”不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变化
是小学生所不了解的,但家长是了解的,别的大人是了解的,所以布置同学们进行调查、访问,让他们掌握第一手资料,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告别昨天的贫穷落后,沉浸在今天的幸福里,同时运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要注意语文家庭作业的针对性
这里的针对性是指根据本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内容的语文家庭作业,即进行作业的分层化处理。注意作业的综合性,不是不要书写作业。有些书写作业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识记能力较弱的学生,适当的抄写是必不可少的巩固手段。有些作业不是全班同学都能及时完成的,就不要让全班同学千篇一律都去做这类作业。因为在那些不能及时完成的同学眼里,这些作业就成了他们的负担,而且是过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布置语文家庭作业,可以分层进行。这实际上也是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具体做法。
三、注意语文家庭作业的趣味性
根据儿童好奇性心理,在想满足其兴趣所需的内驱力作用下完成某件事,就显得很乐意,很轻松,不让其做,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布置的语文家庭作业应显示其无穷的魅力,让学生觉得不是老师要我去做,而是我自己要去完成。如教完《捞铁牛》一课,有老师布置学生回到家里模仿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做一个小实验,第二天向大家汇报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看谁做得最成功。结果出现了很多种实验方法,真是五花八门,采用的材料应有尽有,但都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这种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创造性地进行了各种实验材料的替代与运用,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机会。
语文家庭作业的趣味性,是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快乐的有力保证,趣味性的作业是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的。
四、注意语文家庭作业的探究性
实现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语文家庭作业的深层次功能不应仅停留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个层面上,还应承担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考虑语文家庭作业的探究性,就是要通过完成语文家庭作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业的设计要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如布置一些实践性、操作性作业等,像前面提到的《捞铁牛》的课后作业设计,就有很大的探究性。它不仅
是对课文中所学方法、原理的验证,而且是创造性地运用现有材料进行科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作业过程蕴含着许多辨证思维和创新意识,开辟了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