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与体积复习与巩固-教案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长度单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 强化学生对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定义和常见应用。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长度单位,例如米、厘米、千米等。
2. 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并要求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估计结果。
知识讲解:1. 介绍不同长度单位的定义和常见应用,例如:- 米(m):用于测量较大的长度,如房间、建筑物等。
- 厘米(cm):用于测量较小的长度,如书的厚度、铅笔的长度等。
- 千米(km):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之间的距离等。
2. 讲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 1千米(km)= 1000米(m)- 1米(m)= 100厘米(cm)- 1千米(km)= 100000厘米(cm)示例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例如:- 将12米换算为厘米。
- 将3千米换算为米。
- 将500厘米换算为米。
- 将2千米换算为厘米。
2.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核对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计算方法。
应用拓展: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案例,例如:- 请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
- 让学生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
- 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
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与学生一起总结长度单位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扩展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并写下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经历。
2.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或游戏,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
我将为他们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测量:整理与复习”一章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测量这一部分,主要涉及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今天的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测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重点则是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物品,如尺子、纸张、水杯等,以及测量工具,如卷尺、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通过实例来讲解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3.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测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测量的定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单位换算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长度为X米,宽度为Y米。
2. 请用卷尺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1.长度单位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准确地使用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性和观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2.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尺子、直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提问: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二、新课导入1. 介绍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使用哪个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 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三、实际操作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更合适。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
2. 强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使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际操作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重点关注的细节: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中,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巩固应用》(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巩固应用》(教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对一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重点是巩固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将复习第34页到第36页的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认识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时间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加减法运算的熟练应用,以及货币、长度单位、时间的认识和运用。
难点在于学生对时间认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和学生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句时间认识的问题,如“3点钟是多少分钟?”,让学生回答,以此引入今天的复习主题。
2. 知识回顾:我会通过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复习加减法运算、货币、长度单位、时间等基础知识,过程中会提问一些学生,以确保他们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一起解答,然后解释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我会分发练习本,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加减法运算、货币换算、长度单位转换、时间计算等,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将今天复习的知识点列出,如加减法运算、货币、长度单位、时间等,并在旁边标注一些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
2. 家长帮忙计时,让学生练习自己制作一个时间表。
答案:1. 答案略。
2. 示例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8点吃早餐,9点上学,下午5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如阅读一些数学故事书,或者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货币、长度单位、时间的知识,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教案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与巩固环节
教案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与巩固环节一、引言在教学活动中,复习与巩固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良好的复习与巩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记忆与应用能力。
本文就教案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与巩固环节进行探讨。
二、概述复习与巩固环节的目标与重要性复习与巩固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充分的复习与巩固,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使知识得以深入人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设计有效的复习与巩固环节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理论指导1.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设计复习与巩固环节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
这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复习与巩固内容,并确保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2. 针对性的复习与巩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复习与巩固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易错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与巩固,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重点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3. 多样化的复习与巩固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复习与巩固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自我发现、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技巧与策略1. 温故知新:在复习与巩固环节中,可以设置一些回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巩固记忆。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旧知,激发对新知的敏感度。
2. 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知识的应用和灵活性,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合作学习:在复习与巩固环节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个人思考与合作探讨相结合。
4. 反思与总结:复习与巩固环节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长度与体积复习与巩固-教案
老师姓名费飞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学科名称科学 年级 七上 上课时间 月 日 : – : 课题名称长度与体积复习与巩固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一.选择题1 .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大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 、分度值为1cm 的刻度尺B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 、量程只有10cm 的刻度尺D 、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5、测量一个人的身高时,下列各刻度尺的选择最合适的是( )A 、最小刻度为 mm 的米尺B 、最小刻度为 mm 的2m 的卷尺C 、最小刻度为 mm 的2m 的直尺D 、最小刻度为 dm 的3m 的直尺6、图1-1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
其中正确的是 ( )7、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 角硬币的厚度8、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9、常见热水瓶的容积大小约为 ( )A、0.2米³B、0.02米³C、2分米³D、200厘米³10、学生用三角板上的最小刻度值是 ( )A、1厘米B、1毫米C、0.1毫米D、1微米11、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米。
复习与巩固教学备课教案
复习与巩固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与巩固教学,学生能够:1. 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点;2. 提高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所学知识点;2.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3. 开展相关练习和活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所学知识点1. 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回顾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为巩固和拓展知识做铺垫。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相关图片、讲解概念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提问解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步骤二:巩固薄弱环节1.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他们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2. 针对薄弱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提示方法、补充练习等方式进行巩固,确保学生对关键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
步骤三:开展相关练习和活动1. 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2. 练习和活动可以包括课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验实践、角色扮演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完成的练习和活动是否正确和完整来进行评估。
2.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答形式、课堂测验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与展望1. 教学反思阶段针对整个复习与巩固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反馈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实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相关知识点的教材和练习册;3. 学生练习和作业纸。
七、教学小结通过复习与巩固教学,学生可以对已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分析,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教案
在上完《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长度单位换算这一部分掌握得还不错,能够熟练地完成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选择单位不当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应用方面的训练。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对长度单位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数据分析方面,他们还显得有些吃力。我想,在下一节课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数据分析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分析长度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长度单位是用来衡量空间距离的标准,如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各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了解不同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长度单位练习题:针对长度单位换算、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本节课将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对长度单位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形成对长度量级的认识,提高量感。
2.提升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测量中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增强对空间大小的感知。
3.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观念。
4.增强问题解决能力:结合长度单位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形成逻辑清晰、步骤明确的解题思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讨论与合作中,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长度单位知识水平。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开门见山,揭示课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实践应用,提高能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唤起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能力,展示一个充满着观察、推理、交流和实践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沟通这些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谈话:最近我们学校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学校准备在新大楼的后面建一个金鱼池,你猜测一下金鱼池可能是什么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不规则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立体图形。
把挖出的土堆成一堆,可能是什么?(圆锥体、正方体等)如果要求挖出多少立方米的泥土,就是求什么?(体积)师指着黑板说:“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立体图形胡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师:我们能直接测量计算这瓶矿泉水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能,这瓶矿泉水是不规则的图形)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计算呢?1、同桌探索求矿泉水体积的方法。
2、学生汇报测量计算方法,回忆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学情预设:(1)把矿泉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水就变成了长方体,根据V=abh,求出体积。
(2)把矿泉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如果没倒满,水就变成了长方体,根据V=abh ,求出体积。
如果倒满,水就变成了正方体,根据V=a 3,求出体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册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 量的计量: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4. 数据的初步认识:复习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整理与复习过程中的知识梳理、方法总结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按照教材顺序,逐个讲解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呈现各知识点、例题、练习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适量基础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分布在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包括货币、时间、质量)和图形与几何领域(长度、面积、体积),这些知识思想和内容上存在共性,思想上的共性体现在“定量”,内容上的共性体现在“单位”。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单元,是几何领域学习度量知识的起始内容。
而在上完本单元的内容后,我们会发现学生掌握的知识呈零散状,结构化程度低。
学生可以记住尺子测量的步骤,但对于度量的本质理解不清,做不到灵活地进行测量,在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之后,学生更加难以选择,遇到估测的问题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都是量感薄弱的表现。
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之后,上好一节复习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把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注意沟通知识间纵横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进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简单地说,复习课就是要重“联”求“通”。
这节课主要围绕着“布点(罗列知识点)——连线(梳理成知识串)——织网(形成知识网络)——用网(灵活运用知识)”四部曲,让复习课的教学也可以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教学目标】1.梳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理清单位间的关系。
2.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测量线段,测量物体的方法,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借助习题整理复习,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以熟悉的“身高”入手,唤醒对长度单位的旧知。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请大家来猜一猜吧!生:我猜老师的身高是1米多。
师:具体是多少呢?(生猜)提问: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身高了,我也想知道同学们到底有多高?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生:我的身高是120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米30厘米。
(学生可能说的不规范,教师及时纠正)【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身高进行估测,并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来描述老师和自己的身高,唤醒旧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巩固练习(一)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巩固练习(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复习时间和长度的计算。
3. 复习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练习解决问题,包括应用题和生活情境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的加减法,时间和长度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时间和长度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巩固练习(一)北师大版2. 板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
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包括三位数的加减法,时间和长度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序,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4. 教师需要反思作业设计,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三位数的加减法:这是基础数学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重点在于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难点在于处理连续的进位或借位,以及保持计算的准确性。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0课时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课时教学内容: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ie、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换算的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每桌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相关知识。
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来考察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
二、完成课本第48页3~7题。
1、第3题。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
本题主要是先算出长方体的奥运心愿墙的体积,以及每个小正方体塑料积木的体积,然后看这面奥运墙包含多少块积木。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提醒学生计算时注意计量单位,最后全班反馈。
2、第4题。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在计算凳面和凳腿的体积时,要注意凳腿是两条。
求出50个凳子的体积后,还要将cm3转换成m3,然后利用“1方=1m3”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
练习时,由于此题数据比较复杂,可采用同桌合作用计算器计算的形式,最后全班反馈。
3、第5题此题是巩固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间进率的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4、第6题此题也是实际应用问题。
练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统一计量单位。
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5、第7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总和相等,在长方体长、宽、高条件已知的情况下,先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进而解决正方体棱长是多少这个问题。
接着分别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再进行比较。
学生明确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三、全课小结教师:在今天这节课里,同学们顺利地通过了老师对你们的考查。
那么在这节课上你有收获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进行不同长度单位的转换。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不同长度单位的概念。
2.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3.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题目。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每个常见长度单位的概念、用途和符号,让学生了解每个单位的含义。
3.转换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如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之间的转换关系。
4.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每组讨论并列举不同物体长度的例子,并用不同长度单位表示出来。
(2)个别练习:学生个别完成一些长度单位转换的题目,难易程度适当,同时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小组竞赛:教师设计一些小组竞赛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换,并验证答案。
5.深化拓展(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如仪表的刻度是多少毫米、物体的长度有多少千米等,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总结与回顾(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重点回顾长度单位的概念、转换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课件、黑板、笔、长度单位实物模型等。
2.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情况,检查学生个别练习的答案。
五、教学延伸:1.综合运用不同单位进行综合换算,如毫米转换为千米,并通过实际问题解答。
2.教师组织学生制作长度单位转换表,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班级的长度等,提高学生对长度的感知。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概念以及不同物体的长度单位;2. 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3.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4. 能够解决简单的长度问题。
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介绍: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程度;2. 长度单位的认识:介绍常见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3. 长度的测量:教授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4.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让学生加深对长度概念的理解;5. 长度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简单的长度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长度;2. 引入概念:解释长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的长度;3. 认识长度单位:介绍常见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并通过实物进行示范;4. 实践测量:让学生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5. 比较长度: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并进行讨论;6. 练解题:提供一些简单的长度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教学资源:1. 长度图片:包括不同长度的图片或图表,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猜测;2. 实物示范: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实物,如铅笔、书本等,用于示范长度的测量;3. 尺子等测量工具: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尺子等测量工具供使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2. 检查学生在测量和比较长度方面的表现;3. 评估学生在解决长度问题时的能力;4. 对学生的作品和答案进行评价和反馈。
扩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设计长度测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2.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与其他物体特性的关系,如宽度和高度等。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和扩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度、面积、体积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度、面积、体积复习体积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涉及的长度、面积、体积概念及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长度、面积、体积概念的复习。
2.各种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知识点的联系与串联。
2.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
2.课堂互动法。
3.讨论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1.复习长度的计算学生们,我们现在来复习一下长度的计算。
请猜猜下面的图片分别有多长?(展示带图的幻灯片,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再让其中一些同学上来测量一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很多,例如米、厘米、毫米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单位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轮廓图:(展示轮廓图)这张图片上有一个人的轮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他身高。
但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使用毫米来测量,数字会很大,不方便阅读;使用米来测量,数字又太小,不够准确。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单位来测量长度,一般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
请看下面的例子,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5厘米,宽为6厘米,求它的周长。
大家可以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然后用尺子测量一下。
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和宽的和的两倍,所以周长为(15+6)×2=42厘米。
例2:小明喜欢跑步,他跑了三圈,每圈的距离分别是300米、500米和400米,请问他一共跑了多远?答案是300+500+400=1200米。
2.复习面积的计算接下来,我们来复习一下面积的计算。
请猜猜下面的图片分别有多大?(展示带图的幻灯片,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再让其中一些同学上来测量一下)同样是测量面积,我们也需要选择适合的面积单位。
一般来说,我们用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单位来测量面积。
请看下面的例子,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它的面积。
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方案:通过练习巩固长方体体积知识
五年级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年级,也是学生开始进入数学学科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并且要逐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算式概念、分数、几何等等。
针对五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个五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 通过练习巩固长方体体积知识。
一、教学目标通过巩固和学习长方体体积知识,促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体积与几何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与几何意义的关系、应用长方体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联系起来,并将其运用到计算体积当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长方体体积知识,让学生感性认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具,如盒子、书、文具盒等来演示长方体,并问学生:盒子有多少个单位长度、单位宽度、单位高度呢?这些单位可以称为长、宽、高,长宽高单元之间可以相乘,求得盒子的体积。
第二步: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将长度、宽度、高度联系起来,同时注意单位换算,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例如:某个长方体的长为16cm,宽为8cm,高为10cm,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与几何意义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画出一些三维图形,让学生将其分解为长方体,从而掌握长方体体积与几何意义之间的关系。
例如:下面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为16cm,宽为8cm,高为10cm,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第四步:让学生运用长方体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长方体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当中。
例如:某家庭买了一台电视,大小为长为80cm、宽为60cm、高为50cm,请问这台电视的体积是多少?五、教学评估通过给学生提供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检测学生对长方体体积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辅导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复习与巩固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堂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面积和体积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与巩固知识点(约15分钟)1. 让学生回顾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口头问答、小组讨论或者快速复习题等方式进行。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易错或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巩固。
第二步:解决实际问题(约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现在打八折,请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辅导。
3.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三步:拓展性问题(约15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
例如:如果一个数的十分位和个位的和等于8,这个数可能是多少?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辅导。
3.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约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教学资源: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的题目。
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解题方法的合理性以及答案的准确性。
2.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包括讨论问题的能力、互相帮助的精神等。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整理与复习(二)
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具和实物图进行演示,对分数问题要找出量。
分析数量关系,在解答。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二、练习1、做“练一练”的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
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
3、学生自己做出第7题、第8题、第9题。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4、解方程,先指名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5、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估计调查结果男生近视眼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喜欢唱歌的学生三、总结。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二)发芽率ⅹ-5/8=15解:(1-5/8)Xⅹ=153/8ⅹ=15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
姓名
费飞 学生姓名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学科
名称
科学 年级 七上 上课时间 月 日 : – : 课题
名称
长度与体积复习与巩固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
学
过
程 一.选择题
1 . 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大
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
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 、分度值为1cm 的刻度尺
B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 、量程只有10cm 的刻度尺
D 、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测量一个人的身高时,下列各刻度尺的选择最合适的是( )
A 、最小刻度为 mm 的米尺
B 、最小刻度为 mm 的2m 的卷尺
C 、最小刻度为 mm 的2m 的直尺
D 、最小刻度为 dm 的3m 的直尺
6、图1-1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
其中正确的是 ( )
7、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 角硬币的厚度
8、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9、常见热水瓶的容积大小约为 ( )
A、0.2米³
B、0.02米³
C、2分米³
D、200厘米³
10、学生用三角板上的最小刻度值是 ( )
A、1厘米
B、1毫米
C、0.1毫米
D、1微米
11、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98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
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02米。
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 ( )
A、1.000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12、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二、填空题
1.在下列各题中填入适当的数字或单位:
(1)25英寸彩色电视机屏幕的对角线长为______厘米。
(2)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约16.4__________。
(3)家用电冰箱容量为249_________。
(4)普通双人床床垫平面面积约为_________米2。
2.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毫米,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________毫米。
3.如图1—3所示,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厘米。
4.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
一长度时分别为L
A 和L
B
,但L
A
>L
B。
若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
L′
A 和L′
B
,则L′
A
_____L′
B。
(填“>”、“<”或“=”)
5.用皮尺测量长度时,若皮尺拉得过紧,则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
6.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
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________。
7、某同学利用柔软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00厘米,北京至郑州铁路线长6.95厘米。
经查书,
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千米。
则此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北京至郑州实际铁路线长为___________。
8、在微观研究中,常用“埃”作为长度单位,1埃=10-10米。
某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0埃,合________米。
9、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硬币直径。
10、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11、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三)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
D1D2D3D4
1.73cm 1.91cm 1.89cm 1.90cm
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课后小结上课情况:
课后需再巩固的内容:
配合需求: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
教研组长签名教研主任签名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