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合集下载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翻译形式,在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和风格,同时也需要在传达作者思想的同时,为读者呈现出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表达。

下面将从准确性、语言美感和文化传达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

首先,文学翻译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著的内容和意图,将其精准地表达出来。

这不仅包括对文字的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需要理解作者的用词、句式和语境,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保持对原著的尊重和敬畏,力求将原著的精髓和内涵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其次,语言美感是文学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义的转换,更需要将原著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传达给读者。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流畅,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恰当的词语选择和句式调整,使译文在保持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呈现出与目标语言文学传统相契合的美感。

最后,文学翻译需要注重文化的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文化元素传达给读者。

这不仅包括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习语、典故等的恰当处理,更需要对原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将这些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总之,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翻译者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注重语言美感和文化传达。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处理的情况下,翻译出的作品才能被认为是优秀的文学翻译。

希望翻译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文学翻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翻译标准和原则

翻译标准和原则
A. 他们议论着这个问题,几乎在他迟迟不归上建起了结构脆弱的希望,这是他们听见他上楼的声音。
B. 他们讨论着这个问题。由于他迟迟未归,他们几乎对他很快回来不抱多大希望,就在这时,突然听见了他上楼的脚步声。
分析:第一种译文貌似忠实,但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在他迟迟不归上建起了结构脆弱的希望”一句完全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第二种译文则摆脱了原文结构,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把原文第二个分句译成两句,符合汉语句式短小的特点,并根据上下文增加了相应的信息“对他很快回来”,对building up some weak structure of hope进行了减词和转换处理,译为“不抱多大希望”。这种译文才称得上是通顺。
除文学翻译外,通顺一般指译文语言必须“力求其易解” (鲁迅语),摆脱原文束缚,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没有死译、硬译现象。如:
They were discussing this question, and were almost building up some weak structure of hope on his prolonged absence, when they heard him on the stairs.
忠实有时还涉及文化问题。到底是应该忠实于译出语的文化还是译入语的文化?出于翻译不同的目的,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则。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俗语: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A.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a meal without rice.
B.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另外,再多说一句,翻译中的画面感很重要,因为文字最终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都是一副画面,所以画面怎么安排是很重要的。经常读到一些特写或是场景描写,视觉非常混乱,前、后、远、近、上、下、点、面,一会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让人看得很是眼晕,画面支离破碎。我丝毫不怀疑那些译者忠实于原文的态度,脸语句顺序都忠实了,说不定还造出一大串莫名其妙的长句,里边含若干个从句以及定、状、补等等,却唯一忽略了他写出来的是中文,真是白白糟蹋了版面。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则译的原则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则译的原则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则译的原则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何更为准确地进行对外翻译,如何在翻译中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发扬,本文认为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标签: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原则一、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原则(一)文化跨越性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不仅是文本内容之间的转换,也是两国文化之间的转换,因此文化跨越性是对外翻译必须遵守的原则。

现在许多同学在翻译时,甚至市面上的一些翻译作品都是采用直译的方式,直接将中国文学作品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外文,全然不顾语境语义上的差别,未能翻译出中国文学作品的意境是小,还经常出现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甚至于文章内容完全不相关的问题。

要想高质量的完成中国文化作品的对外翻译,需要谨遵文化跨越性原则,充分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用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文化意识以及他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文字的翻译与编排。

(二)艺术性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也不仅仅是对词汇、语句直白的翻译,而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我国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了价值、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拥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在对外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艺术性原则,既能让外国读者读懂文学作品的字面含义,又能够深入地体会到其中的文化精髓。

比如中国文学作品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语境不同含义不同的现象,就好比一句简单的“你可聪明着呢”,既可以表示夸赞也可以表示嘲讽,在对外翻译时如何更准确的表达出来,就需要把握好翻译的技巧性与艺术性,尽可能的体现出原文的意境。

(三)不对等性与模糊性这里所说的不对等性其实也是基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而言的,我们国家的作品在写文学作品时是依照我们国家的语言习惯来进行文字的编排的,但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可能这个文字编排的顺序就是相反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句话讲中国人读外国人写来的信,或者外国人读中国人写来的信,都是按照从后往前的顺序浏览会比较舒服。

这是因为两国的语言习惯不一样,中国人写信开篇会寒暄一阵再进入正题,外国人如果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读信的话,会因为长篇的寒暄而感到云里雾里,因为外国人更直接,他们在写信时会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等到最后再寒暄一下增进一些感情,可如果中国人按照从前到后的順序去读外国人的信的话,就会产生对方毫不客气、没有礼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对等性。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1.1 严复的“信、达、雅” 关于“信”,严复认为:译文应该抓住全文要旨,对于词句可以有所颠倒增删,只要不失原意,不必斤斤计较词句的对应和顺序。

关于“达”,严复认为:达非常重要。

只信而不达,译了等于没译;只有做到达,才能做到信。

要做到达,译者必须首先认真通读全文,做到融会贯通,然后进行翻译。

为了表达原意,可以在词句方面作必要的调整改动。

关于“雅” ,严复认为:译文要雅,否则没有人看。

“雅” 是指“古雅” ,要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文。

对于严复的信达雅,不少人对于“雅” 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不能脱离原文,片面求雅;如果原文不雅,译文怎么能雅?况且,严复主张的是古雅,即用古文进行翻译,这是不可取的。

至于“信” 和“达” ,多年来用作评价翻译的尺度,在我国翻译界一直是没有异议的。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首次提出了“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

“信” 指的是“忠实” ,“达” 指的是“流畅” ,“雅” 指的是“尔雅”。

所谓“尔雅”, 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一百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在中国翻译界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对“信” 和“达” 没有什么争论, 唯有“雅”字例外。

再“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进行翻译是不行了。

因此人们对“雅” 字作过各种解释,发过各种议论。

纵观各家之言,我认为周照良教授的解释是比较可取的。

周照良教授在“翻译三论” 一文中说:“我认为应当作为‘得体'来理解。

得体不仅仅指文笔,而是指文笔基本上必须根据内容来定;文笔必须具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风格。

”他还说:“信、达、雅”三者哪一个最重要?我以为要看内容而定。

如果译的是《读者文摘》或旅游见闻,那就要着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

如果译的是哲学、社会科学, 特别是经典著作, 信就应当放在首位。

... 至于文学翻译, 那当然要讲究文笔。

如果一篇译文在内容上是忠实的,在语言上是通顺的,在风格上是得体的,那的确就是一篇很好的译文了。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

• ( 15 )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re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 郭沫若的评论:“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贡献, 他曾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 为他这种主张是很重要的,也是完备的。翻译文 学作品尤其需要注意第三个条例,因为译文同样 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 鲁迅:“信”与“顺” (faithfulness and fluentness)
• 傅雷:“神似(alike in spirit/spiritual similarity)”
• 视:译文读者为交际(翻译)的终极目标,译文 的等效程度和可接受程度视为翻译的最高标准。
• 英国翻译教育家和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文本中心”
• 主张:译者应根据文本的不同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而不能仅仅注重译入语读者的反应,并认为不分原作 语篇类型,一概采用等效翻译法不可取。
• 多元的翻译模式: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 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流翻译。
•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忠实原著的译 者不会逐字直译”。

文学翻译的三大原则

文学翻译的三大原则

文学翻译的三大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论翻译的原理》内容简介:1791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学教授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Iexarl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0f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标志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从理论推证理论的道路。

故而,将《论翻译的原则》誉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并不为过。

在国内学界,“翻译三原则”几乎人人耳熟能详,正如严复的“信、达、雅”一样如雷贯耳。

第六小组 终版

第六小组  终版

高昂亢奋 开始爆发
7,000,000 Dutch men, women and children will want to be there to curse him during his dying moments.
A plebiscite was taken as to whether this was a fitting punishment. There was 4,981,076 yeas and one nay. The nay was voted by a man who preferred that Hitler be pulled to pieces by four horses.
可以看出人们似乎失去了“理智”,希特勒很 残暴,但是人们处死希特勒的方式似乎比
希特勒还要“残暴”,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故事情节
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故事情节 讨论死刑 投票决定 执行火刑 火刑停止
段落 1-3 4 5-9 10-14
二、作品概述
从以上对文章的背景、人物、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 出,这篇文章文字浅显流畅、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跌宕起 伏,环环相扣,人物形象鲜明,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人们对 希特勒的仇恨。但是从群众处死的方式中,我们也可以感受 到强烈的讽刺意味。
➢此时作者笔下的民众深受希特勒迫 害,家破人亡,作者的描写体现了 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三、原文审美鉴赏
三、原文审美鉴赏
(一)节奏美 (二)语义美 (三)修辞美 (四)形象美
(一)节奏美
节奏美,除了表现在声调的轻重缓急,句子 的长短整散等语言构成的外在形式节奏上,还表 现在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节奏上。
(张保红,2011:142)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原著的精神和风格能够被准确传达。

下面将介绍一些文学翻译的标准,希望能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对原著有深入的理解。

只有深入理解原著,译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原著的风格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因此,在进行文学翻译之前,译者需要对原著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确保自己对原著有足够的理解。

其次,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注重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特色。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特色,使译文能够传达出原著的情感和意境。

这就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能够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确保译文与原著相符。

此外,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还需要注重对目标语言的把握。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对原著的翻译,还需要考虑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表达效果。

因此,译者需要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最后,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注重审美效果。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需要考虑译文的审美效果。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诗意和音韵,使译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就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译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著,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特色,注重目标语言的把握,以及注重审美效果。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译者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文学翻译工作,使译文更贴近原著,更能够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和情感。

希望广大翻译工作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文学翻译的水平,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文学翻译原则与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们是指导文学翻译的重要参考标准。

一般来说,文学翻译具有以下原则:
1. 完整性原则:尽可能地确保原文语言、意义以及文学效果都要充分表达。

2. 相似性原则:文学作品被翻译后,其文风韵味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原文的文学特点。

3. 对比性原则:只有对比原文和译文,才能够使翻译结果更接近原文的内容和效果。

4. 自如性原则:翻译者应当尽可能地用当地词语改写原文,以便使翻译结果易于理解。

5. 保持原味原则:尽可能多地保持原文的文学特点,如引经据典,歌赋、诗等文学形式,把原文的文学意境都尽可能多地传递出来。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忠实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翻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和原则呢?本文将就翻译的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准确性。

准确性是翻译工作的首要标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确保译文表达准确、清晰,不偏离原意。

只有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翻译的标准还包括流畅性。

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要通顺、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译文应当避免生硬、生僻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能够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此外,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风格和用词上要保持一致,不出现自相矛盾或者风格不统一的情况。

译者需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保持一贯的风格和用词,不因为个别词语或句子而脱离整体。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不断地反复斟酌,确保译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最后,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情感。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文化、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风格,尽可能地将其传达到译文中去。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捕捉到原文中的情感和风格,用目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准确性、流畅性、一致性以及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全面考量这些标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以求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文学翻译原理

文学翻译原理

文学翻译原理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译者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情感。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

他们需要了解原文的背景、文化和语言特点,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捕捉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只有深入理解了原文,译者才能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涵和情感。

其次,译者需要保持忠实于原文。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对原作的再创作。

译者需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语气,以及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

这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以确保译文与原作一样生动、优美。

此外,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这时他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借译、增译、删译等,以保持译文的流畅和准确性。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意译文的语言规范和语法结构,确保译文通顺、准确。

最后,译者需要注重审美效果。

文学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注重译文的美感和艺术性,以确保译文与原作一样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译者需要不断反复推敲译文,以确保译文的每一个词语都能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情感和意境。

总之,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文学修养和翻译技巧。

只有遵循一系列翻译原则,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译者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译作。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翻译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风格和表达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

首先,文学翻译的标准之一是语言的准确性。

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语言表达,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这包括对原文词语、句子结构、语法和语气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目标语言的灵活运用。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尽量避免语言的歧义和模棱两可,力求表达清晰、准确。

其次,文学翻译需要考虑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文学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差异。

这包括对原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习惯、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转化。

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著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适合目标读者接受的形式。

此外,文学翻译的标准还包括对文学风格和表达的准确把握。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气质。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理解和把握原作的独特风格,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

最后,文学翻译的标准还包括对文学作品情感和内涵的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情感和内涵准确地传达出来。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深厚的情感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把握原作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的标准涵盖了语言准确性、文化差异、文学风格和表达、情感和内涵等多个方面。

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力求做到准确、流畅、自然地传达原作的意境和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学翻译的标准,让读者在阅读译作时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魅力和韵味。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定 了 译 者 的 翻 译 原 则 和 标 准 。译
者 在 进 行 艺 术 再 创 造 时 ,会 受 到 原 作 的制 约 和 束 缚 ,在 翻译 的过 程 中会 以 原 作 者 的 艺 术 原 则 为 基 础 进 行 再 创 造 ,把 原 作 准 确 而 忠 实地传 达给译语 读者是译 者 的责 任 。可 是 , 由于 译 者 对 原 作 的 再 现 和理解 带有个人倾 向, 他 的想法 、 生 活 阅 历 等 不 可 能 与 原 作 作 者 完 全 一致 , 所以进行 再创造 的结果 , 即 所 得 的译 作 肯 定 会 与 原 作 有 一 定 出入 。所 以 , 确 定 译 作 优 劣 好 坏 的 关 键 是 看 以 怎样 的 的 翻译 原 则
化 的 发 展 和 传 承 奠 定 坚 实 的 基
及到很 多要 素 , 包 括译 作 、 译者 、 原作 、 原语 文 化 、 译 语读 者 、 作家 和 语 言 等 等 。这 些 要 素 之 间 相 互 联系, 相互 影响 , 怎样 看待这些要 素 之 间 的关 系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决
学 教育
文 学翻 译 原 则及 标 准
圃 胡 恣
内容 摘 要 :本 文 简 要 陈述 了文 学 翻译 的原 则 与标 准 对 译 作 所 起 的 重要 作 用 ,简 要 对 比和 分 析 了 中西 方 的 翻 译 原 则 及 标 准 ,指 出 了大 众 的倾 向 ,并 提 出 了 自己 的观 点 。 关 键 词 :文 学 翻 译
眼 中 的 客 观 世 界 必 须 认 同 和 接 受 ,对 于 作 者 在 主 体 构 建 方 面 要
管 是 贺 拉 斯 、西 塞 罗 还 是 当 代 的 文 艺 学 派 ,在 这 一 点 上 见 解 各 有 不同, 也 各具特 色 , 现 将 其 中 比较 有 影 响 的 一 些 见 解 提 取 出来 进 行 说明。 泰特 勒 ( 1 7 4 7 — 1 8 1 4 ) , 一 位在 我 国 翻译 界 备 受 尊 敬 的 英 国翻 译

文艺文体翻译原则

文艺文体翻译原则

文艺文体翻译原则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国逐渐走上了世界舞台,并且将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文学都带到了世界舞台之上。

然而对于文学来说,想要呈现给更多的人,那么则必须要确保文学翻译的品质。

对于文学的翻译来说,必须要严格遵循原则,才能够确保翻译的品质。

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是哪些翻译原则吧。

原则一:尊重文学作品的原创在文学翻译中必需要尊重文学的原创,严格按照原创作品进行翻译,不能够随意的更改或者是编造任何与文学本身不符合的内容。

这是翻译文学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则。

严格遵守这一原则是确保翻译水准的关键所在。

原则二:文学的“国味”对于文学的翻译要保障文学的“国味”也就是说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呈现出中国本色,不可以将属于中国的成分删除或者是随意的改动。

必须要呈现出属于中国的文学特色。

原则三:文学的专业对于文学行业来说,是有很强的专业性的。

因此必须要保障文学的专业性,这样才能够达到翻译服务的最高品质。

文学翻译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这些。

对于这些原则来说,违背任何一个原则都会导致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专业的文学翻译人员来说,必须要能够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否则就无法保障翻译服务的品质。

这是考量一个翻译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关键。

世联翻译-让世界自由沟通!全球领先的翻译供应商,上海翻译公司知名品牌。

“一带一路”沿线56种语言一站式翻译与技术解决方案,专业英语翻译、日语翻译等文档翻译、同传口译、视频翻译、出国外派服务,加速您的全球交付。

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一线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在全国省会城市设有分公司。

每天有百万字节的信息、近千万元的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万级政商用户数据,十万级翻译人才库数据,亿级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

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府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万余用户的高度认可。

第二讲 翻译的标准

第二讲 翻译的标准

第二讲翻译原则、过程及方法翻译原则一、中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信fidelity指忠实原文,达fluency指通顺,雅elegance 优雅美好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矛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三字标准History of Argument“案本---求真---神似---化境”严复“信、达、雅”林语堂“忠、顺、美”梁实秋、赵景深“宁错务顺”鲁迅“宁信不顺”瞿秋白“信顺统一”傅雷“形似神似”钱钟书“入化境界”余光中“变通的艺术”“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

譬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能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则东西之间势必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

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

”二、外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等值论”:以前苏联的费道罗夫为代表的:“等值翻译就是表达的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准确并在修辞上、作用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等效论”:奈达先生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及“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学说,强调读者反应,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

英国历史学教授泰特勒(A. F. Tytler)在18世纪提出的翻译三原则: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地思想内容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original. 译文地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三、三类翻译原则1. 以作者或读者两方中某一方为主要着眼点的原则中国汉唐时期的“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译文的可读性(意译);主张“质”的翻译家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直译,甚至是硬译)。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翻译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定义很简单: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但是,翻译的过程和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性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原意的精准性。

翻译过程中,应尽力理解原意,掌握原意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翻译时,必须把原意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能脱离原文的含义、语境、语气和情感,不能添加、删除、曲解原意。

只有保持原意的精准性,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意义。

二、通顺性原则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通顺性是指翻译后的文章在语法、语调、语气等方面与目标语言相符合,并且能够流畅地表达意思,使读者易于理解。

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词语的用法和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以确保文章的通顺性。

一个理解完全正确的翻译,如果语言结构不通顺,往往会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阅读起来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忠实原则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注意原文的所在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翻译应该尽量把原意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到原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四、通用性原则翻译的第四个原则是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是指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考虑使用熟悉、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是简单的把原文转化成目标语言,而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五、美感原则翻译的第五个原则是美感原则。

美感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发挥其艺术价值。

翻译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原文的文学之美。

翻译标准和原则

翻译标准和原则
A. “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 “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嶶花儿……”
B. “我听到那消息以后,”辟果提先生说,“瞒了她差不多一年。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周围有十分美丽的树,屋顶上有蔷薇花……”
分析:上面两种译文哪一种好呢?首先我们来分析原作。这段话出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为了说明辟果提(Peggotty)没有文化,说话不规范,作者使用了拼写错误(如arter,实为after)、句法错误(主谓不一致,如we was,规范的说法应是we were;形容词最高级形式错误,如the beautifullest,规范说法是the most beautiful)、用词搭配错误(如heard on it)等。第一种译文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使用了带有方言性质的词语如“俺”、“挺背”等,不规范的用语如“说不出的最漂亮”来处理,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而第二种译文用的是规范语言,虽然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但却没有体现原文的风格。
忠实有时还涉及文化问题。到底是应该忠实于译出语的文化还是译入语的文化?出于翻译不同的目的,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则。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俗语: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A.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a meal without rice.
B.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我丝毫不怀疑那些译者忠实于原文的态度脸语句顺序都忠实了说不定还造出一大串莫名其妙的长句里边含若干个从句以及定状补等等却唯一忽略了他写出来的是中文真是白白糟蹋了版此外画面感还可以体现在人物对白之中做翻译的应该都有感受英文对白中的东西不外乎就是saidansweredaskedreppliedpuzzled这几个而且用得最多的往往是第一个翻来覆去老是说明明是问句也是说一说到底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中文翻译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易读易懂: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尽量让孩子们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词汇,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

2.保留原作情感和风格:翻译应该尽量保留原作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中的情感和意境。

3.语言生动活泼: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使用生动活泼的词语和句式,使
得故事更加吸引人,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4.适应目标文化:翻译应该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进行调整,
确保故事内容和文化背景的契合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5.尊重原作:翻译应该尊重原作的意图,不随意改动故事内容和情节,保持对原作的忠实性。

6.科学普及:对于涉及科学、数学等知识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应该
保持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注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

7.多元文化表达:对于涉及多元文化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应该尊重
和保留原作中的多元文化元素,让读者能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翻译原则及标准
作者:胡慧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陈述了文学翻译的原则与标准对译作所起的重要作用,简要对比和分析了中西方的翻译原则及标准,指出了大众的倾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者原则标准
一.绪论
作为一个系统,文学翻译涉及到很多要素,包括译作、译者、原作、原语文化、译语读者、作家和语言等等。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怎样看待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译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译者在进行艺术再创造时,会受到原作的制约和束缚,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以原作者的艺术原则为基础进行再创造,把原作准确而忠实地传达给译语读者是译者的责任。

可是,由于译者对原作的再现和理解带有个人倾向,他的想法、生活阅历等不可能与原作作者完全一致,所以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即所得的译作肯定会与原作有一定出入。

所以,确定译作优劣好坏的关键是看以怎样的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去界定。

二.西方翻译标准概观
在西方,对于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不管是贺拉斯、西塞罗还是当代的文艺学派,在这一点上见解各有不同,也各具特色,现将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些见解提取出来进行说明。

泰特勒(1747-1814),一位在我国翻译界备受尊敬的英国翻译理论家,20世纪20年代我国译界就已将他生前著作《论翻译的原理》引为己用。

对于文学翻译,他有三个看法:1、译作的风格一定要与原作的风格一致;2、译作语言一定要与原作语言一样通顺流畅;3、原作的想法一定要在译作中充分展示出来。

克罗齐的翻译观:
克罗齐(1866-1952),在西方美学界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很多西方翻译理论都受到他翻译观的影响。

他在《美学原理》一书中罗列了三个他个人对文学翻译问题的看法:1、文学翻译要通过再创造才能体现其价值;2、想要译作完完全全地再现原作的风格品貌是做不到的;3、译作不仅是再创造的成果也是独立的艺术品。

奈达的翻译原则:
尤金.奈达(1914-2011),美国“现代翻译理论之父”,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他是世界译坛的不倒之松,出版著作40余部,论文250余篇。

他的翻译理论核心是等效原则。

该原则要求原作的读者在译作中所获得的氛围意境、具体事实以及思想状态都要跟他在原作中得到的信息基本相同或是完全相同。

由此可见,关于文学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各国的翻译家理论家所提的大致相同,只是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精神实质相差无几。

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原则(除了语言学派的费道罗夫和奈达),即便是费罗道夫的继承者巴尔胡达罗夫也最终承认“高质量的翻译,归根到底,永远是艺术”。

各大家在提到文学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时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致认为应该如实地体现出原作的风格特点,任何翻译都一定要忠实于原作。

三.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的翻译原则与标准
文学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它能够让不同的文化通过翻译的手段而互相熟悉和了解,从而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保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在一些学者看来,理想的文学翻译标准可推钱钟书的“化境说”,据“化境说”所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所谓“化境”,就是当一国文字被翻译成另一国文字时,既可以充分保存原来的神韵,又可以不因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而露出牵强附会的翻译痕迹。

“化境”作为翻译的最高标准,最初来源于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在明清之时提出来的三境说,即圣境、神境和化境,它主要是指文学翻译中进行创造性翻译时,神形好像都不在,也无处可寻,似不可译却又可译,似能译却又不适译,这就是文学翻译的巅峰之境,翻译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极致状态。

“化境”要求译者对于作者眼中的客观世界必须认同和接受,对于作者在主体构建方面要达成一致意见,它包括译者对原作思想的一种内化,同时也包括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及风格的新作品的诞生。

四.大众倾向的文学翻译原则与标准
在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受到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影响很大,被誉为我国当代翻译专业户的傅雷,不仅是一名翻译理论家,还是一名既有系统知识又有专业眼光的鉴赏家和艺术评论家,他以翻译巴尔扎克系列小说而备受译届推崇,他既精通我国的传统美学又熟悉西方的古典艺术,他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艺术路线,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他在1963年写给罗新璋的一封信中所提到:“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

由此开启了他的神形翻译原则之旅。

说到神形,就必然免不了要涉及到大众曾经非常热衷的两种翻译标准:二分法(即神似、形似)和三分法(即神似、意似、形似),究竟这两种分法那种更好更合适,至今尚无定论,先不管它们的优劣好坏,从它们的逻辑形态和所设定的总体范围去看,至少有一点是一致
的,即神似跟形似两者之间的关系。

近代文学界关于翻译的标准主要来说有三种:第一种,以矛盾、傅雷为代表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第二种,以徐志摩、江枫为代表的“形神兼备”;第三种,以卞之琳为代表的“形似即神似”。

矛盾、傅雷的翻译标准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在此就不赘述。

徐志摩、江枫为代表的“形神兼备”可以从徐志摩对诗的形式与内容的论述中得以体现,他说:““诗的难处不单是他的形式,也不单是他的神韵,你得把神韵化进形式去。

使颜色化入水,又得形式表现神韵,像玲珑的香水瓶子盛香水”。

而江枫对于译诗则有更为直白的表述:“诗歌的翻译,要争取形神皆似。

因为“神以形存,失其形者也势必亡其神”。

卞之琳,著名诗人,他所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形似即神似”,在他看来,诗歌的翻译就得按照诗歌原有的结构形式进行对照翻译。

对此,他在《译诗艺术的成年》里说过一段话表达了他对“形”、“神”关系的认识,他认为诗歌翻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的诗歌几乎译不了,诗歌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文学作品,如果不注重形式,内容也必将不能完整体现,把外语翻译成中文,需要保留的不仅仅是它的原有形式,还应该要达到原作在本国语言里所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效果,不然的话,借鉴原作就没有意义了。

卞之琳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神形”一类术语,但言语之间无不在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这其实也可以说是“形”和“神”的关系,所以,也就把它看做是形神关系上的一种观点。

实际上,如果不去考虑诗歌翻译的特殊性,就广义的文学翻译来说,上面的三种观点完全可以归结为文学翻译的三种标准:第一种,重神似不重形似。

就美学原则而言,神似始终高于形似;就翻译策略而言,在神似和形似发生矛盾时,舍形而留神;第二种,形神兼备。

就美学原则而言,形与神终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存在;就翻译策略而言,尽量做到形与神兼似;第三种,形似即神似。

就美学原则而言,文学艺术的生命和本质就是形,离开形神就无法存在;就翻译策略而言,只有尽可能地保存作品的形式特征,神才能得以体现在其中。

五.本人倾向的文学翻译的标准
在以上提到的中西方翻译的各种原则和标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中西方的翻译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翻译精神也是可以相互通融的;第二,西方的翻译原则更为具体,便于操作,他们不局限于某一种观点或是某一个人的看法,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

相比较而言,国内有的学者在商榷这类问题时,会表现出一种排他性,不认可别的翻译标准,倾向于把某种标准看作是万能钥匙,认为有了它,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种观点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文学翻译应该采用多元化原则,翻译时,除了综合以上提到的中西方文学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外,不仅要适合文学翻译的艺术规律,还要突出翻译过程的可操作性,要想更好的翻译文学作品,必然要考虑到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提出的“忠实、通顺、美”、鲁迅先生的“宁信而不顺”、许渊冲的“竞赛论”、辜正坤的“多元互补”思想、郑海凌提出的“和谐”的标准以及以上提到的各种中西方翻译原则和标准,因为翻译的实践性很强,翻译原则和标准的确
立一定要顾及到它有没有对文学翻译起到导向性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遵循的审美原则要以它基础,读者在评判译作的美学价值以及译作优劣也要以它为准绳。

总之,评判译作的文学、美学和翻译学的价值要以文学翻译的原则和标准为标尺,不能只考虑去旧择新,也不能只相信泰斗名家,翻译时,应博取众家之长,精翻细译,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以多元的翻译标准去适应文学翻译的各种需求。

只有做到这一点,优秀的译作才有可能诞生,也才有可能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王平.文学翻译探索[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
3.
3.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4.方梦之.翻译理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本文为铜仁学院教改课题:《翻译美学》选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基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反思与改革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学院外语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