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环境下的敏捷实践分享1

合集下载

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

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

敏捷测试的最佳实践,第 2 部分: 方法与实践前言如果您已经阅读过敏捷测试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敏捷的实质,您应该已经了解敏捷的定义,了解什么样的团队是敏捷的团队了。

而您也可能早已开始思考,什么是敏捷测试的实质?敏捷的测试团队又是如何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组织呢?测试团队又是如何安排日常工作呢?敏捷测试活动与传统测试活动有很大差异吗?为了进一步让您了解如何将敏捷原则运用到活生生的日常测试活动中,我们为您推荐敏捷测试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敏捷测试的实践。

在敏捷活动如火如荼的推广运动中,我们显然无法预知如何在您的特定的复杂环境中您能否最后达成所愿,也无法为您预测出前进道路的分岔口可能唯一的正确的线路,我们却可以为您点起一盏明亮“街灯”,在这迷雾中驱除黑暗。

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可供参考的成功的敏捷测试实践案例。

我们将逐一向您介绍、分析这个案例中的敏捷团队的组织结构,主要的敏捷测试行为,迭代的测试模型和一套以四周为周期的敏捷测试活动时间表。

请您运用您已具备的敏捷实质、敏捷原则的知识,并结合您的独特项目环境、带着您的问题,与笔者一起再度分析这个案例,希望您最终也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并随后开始实施部署敏捷测试。

回页首敏捷测试的实质测试不仅仅是测试软件本身,还包括软件测试的过程和模式。

产品发布后才发现很多问题,很可能是软件开发过程出了问题。

因此测试除了需要确保软件的质量,即软件做了正确的事情,以及软件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以外,敏捷的测试团队还要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正确的。

敏捷开发的最大特点是高度迭代,有周期性,并且能够及时、持续的响应客户的频繁反馈。

敏捷测试即是不断修正质量指标,正确建立测试策略,确认客户的有效需求得以圆满实现和确保整个生产的过程安全的、及时的发布最终产品。

敏捷测试人员因而需要在活动中关注产品需求,产品设计,解读源代码;在独立完成各项测试计划、测试执行工作的同时,敏捷测试人员需要参与几乎所有的团队讨论,团队决策。

敏捷开发总结范文

敏捷开发总结范文

敏捷开发总结范文敏捷开发是一种灵活、迭代、适应性强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它强调快速交付价值,通过团队协作和自学来实现客户需求。

在我过去的项目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敏捷开发的好处和应用方法。

首先,敏捷开发能够提高开发效率。

它强调小步快跑的开发方式,每个迭代周期内仅关注少量功能,迭代效果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和评估。

这种方式比传统的瀑布模型更能够适应需求变更,避免了开发周期过长的风险。

其次,敏捷开发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通过日常例会、站立会议、看板等方式保持沟通,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相互了解项目的进展和需求变更,更好地进行合作。

在实施敏捷开发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应用技巧。

首先,要确保团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背景均衡,这样可以确保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需求估计和任务分配,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开发任务,同时也要与客户密切协商并了解实际的可交付时间。

另外,要建立合理的项目进度把控机制,确保每个迭代周期的交付时间和质量。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客户需求变更频繁,需要及时响应和调整开发计划。

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是对于大型项目来说,敏捷开发的管理和协调可能会较为复杂,需要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进行统筹规划。

总之,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软件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较快、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

在实施敏捷开发时,我们要注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保持客户参与,合理划分和优化需求,建立合理的开发计划和进度控制机制。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分配资源和任务。

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敏捷开发方法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它注重团队合作、快速适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在我与团队一起实践敏捷开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开发团队往往被划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独立进行开发,沟通很少。

而在敏捷开发中,开发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取得进展。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频繁而及时,能够更好地理解需求、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开发效率。

其次,敏捷开发强调快速适应变化。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需求一旦被确定,变更会很困难,导致项目进度拖延和投资浪费。

而敏捷开发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变需求。

通过迭代开发和频繁的反馈,能够快速发现和修正问题,及时适应变化,提高开发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敏捷开发注重持续交付价值。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项目通常要等待所有功能开发完毕才进行交付,导致交付时间很长,客户不能及时获得产品价值。

而敏捷开发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将开发分成多个小周期,每个周期都能交付可用的产品。

这样,客户能够及时获得产品的一部分价值,并提供反馈意见,使开发团队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最后,敏捷开发能够增加团队的工作满足感和自主性。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开发人员往往只负责完成自己任务的工作,缺少对整个项目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而在敏捷开发中,团队成员具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参与决策和规划。

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同角色和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自的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了团队整体的工作满意度。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快速适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能够提高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敏捷开发的优势和价值,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运用敏捷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实践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实践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实践软件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涵盖着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迭代与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其实践中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敏捷开发的理论基础敏捷开发的理论基础包括灵活性、快速反馈、适应性和简单性等。

在敏捷开发的过程中,一个团队不断地进行反馈和学习,进而逐步完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这些反馈和学习是敏捷开发的关键。

二、敏捷开发的特点敏捷开发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敏捷开发注重迭代开发,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客户的反馈,进而调整开发方向。

而且敏捷开发中团队的组成是跨职能的,也就是说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承担多种角色,这样可以更好地协作完成项目。

三、敏捷开发的实践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敏捷开发的实践也是多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比较常见的实践。

1. 产品规划在敏捷开发的初期,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产品需求,并且将其划分成一个一个可执行的小任务,这些小任务被称为用户故事。

在规划产品时,可以进行趋势分析,总结归纳需求,以确定产品方向和愿景。

2. 迭代开发敏捷开发的核心在于快速反馈,这也就需要团队快速迭代,从而不断完善产品。

一个迭代周期通常在两周左右,每次迭代完成后会进行一次发布和回顾,然后根据反馈进入下一个迭代周期。

3. 测试驱动开发测试驱动开发是敏捷开发中的一种实践方法,它强调首先编写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测试用例来编写代码。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 持续集成持续集成是指开发人员频繁地把代码提交到主干版本库,并且与其他开发人员的代码进行集成和测试。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代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四、敏捷开发的优势敏捷开发的优势主要在于快速反馈和适应变化。

在敏捷开发中,团队每两周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开发方向。

cmmi学习心得体会

cmmi学习心得体会

cmmi学习心得cmmi理论学习以前断断续续看过一些cmmi的书,但是那都是纯理论,应用起来并不是那样的概念,最近遇到一个hp的cmmi的咨询师,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能讨论cmmi的一些过程,所以渐渐对cmmi的理论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今天的一点学习心得是关于过程的一些术语,和hp咨询师交流时,他满嘴的都是英文的缩写,经常让我听的云里雾里,所以今天就是学习一些术语processarea-pa过程域,过程域按照类别可以分为四类·processmanagement-过程管理·projectmanagem ent-项目管理·engineering-工程类·support-支持类1、过程管理域的kpa过程主要包括:?organizationalprocessfocus-opf组织过程焦点?organizationalprocessdefinition-opd组织过程定义?organizationaltraining-ot组织培训opf、opd、ot是cmmi-3级的内容?organizationalprocessperformance-opp组织过程性能?organizationalinnovationanddeployment-oid组织过程革新和部署oid是cmmi-5级内容2、项目管理pm:kpa???projectplanningpp-项目计划projectmonitoringandcontrolpmc-项目监控supplieragreementmanagementsam-供应商合同管理pp、pmc、sam是cmmi-3级内容??integratedprojectmanagementipm-集成项目管理riskmanagementrskm-风险管理ipm、rskm是cmmi-3级内容???integratedteamingit-集成团队integratedsuppliermanagementism-集成供应商管理quantitativeprojectmanagementqpm-定量项目管理继续上此学习的cmmi过程了解,上次只学习了组织类过程和项目类过程,这次的内容是工程类过程和支持类过程。

cmmi 工作总结范文

cmmi 工作总结范文

cmmi 工作总结范文CMMI 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以达到更高的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模型,这是一个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标准框架。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们团队在实施 CMMI 模型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首先,我们团队对 CMMI 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我们明白了 CMMI模型的五个成熟度级别,从初始级别到优化级别,以及每个级别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

我们通过培训和内部交流,确保团队成员对 CMMI 模型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们进行了现状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团队在CMMI 模型中的当前位置。

我们发现,虽然团队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在其他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我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改进计划,并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接下来,我们开始实施改进计划。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流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

我们还对团队成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遵守新的工作流程和标准。

最后,我们对改进计划进行了跟踪和评估。

我们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以确保改进计划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我们还收集了客户反馈和团队成员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

通过 CMMI 模型的实施,我们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们的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和高效,质量管理更加严格和可靠,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改进和学习,我们团队将能够在 CMMI 模型中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CMMI 模型的实施为我们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启发。

我们将继续秉承 CMMI 模型的指导原则,不断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以实现更高的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增量的方式快速开发软件的方法论。

它强调团队合作、客户参与、迭代开发和快速反馈。

在实战中,敏捷开发经验总结如下:一、明确需求和目标敏捷开发强调客户和团队的合作,因此,在开始开发之前,团队必须与客户充分沟通,并明确需求和目标。

这样可以避免后期的变动和返工,提高开发效率。

二、迭代开发敏捷开发强调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而不是一次性交付完整的产品。

因此,团队应该将开发任务分解为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要有可用的软件可供客户测试和反馈。

这样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减少开发风险。

三、持续集成和测试敏捷开发要求开发团队进行持续集成和测试。

每个开发者都要定期提交代码,并进行自动化测试。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四、跨功能团队合作敏捷开发要求跨功能团队的合作。

开发、测试、运维等团队成员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确保软件按时交付。

五、灵活应对变化敏捷开发强调适应变化。

在开发过程中,客户需求可能会变化,团队应该灵活调整计划和开发方向。

这样可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持续改进敏捷开发要求团队进行持续改进。

团队应该定期回顾迭代过程,并找出问题和改进点。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团队的开发能力和效率。

七、注重团队沟通和反馈敏捷开发强调团队沟通和反馈。

团队成员应该定期进行沟通会议,共享开发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客户也应该参与其中,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样可以确保团队在正确的开发轨道上,并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敏捷开发需要团队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注重迭代和持续改进。

同时,灵活应对变化,持续集成和测试也是敏捷开发的关键要素。

通过以上实战经验的总结和应用,可以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达到客户的满意度。

敏捷开发文库-CMMI1.3 如何在敏捷的环境中工作(一):成熟度第二级的工程类流程领域

敏捷开发文库-CMMI1.3 如何在敏捷的环境中工作(一):成熟度第二级的工程类流程领域

CMMI1.3 如何在敏捷的环境中工作(一):成熟度第二级的工程类流程领域看一下CMMI官方如何解释CMMI如何在敏捷的环境中工作。

以下的文字摘自《适用于发展的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式CMMI-DEV 1.3 版》繁体中文版为帮助那些使用敏捷方法的人在他们的环境上诠释CMMI 执行方法,在一些选定的流程领域中已加入注释。

这些注释通常被加在前言中,包含CMMI-DEV 模式的建构管理、产品整合、项目监控、项目规划、流程与产品质量保证、需求发展、需求管理、技术解决方案及验证流程领域。

1) 建构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M)的目的,在使用建构识别、建构控制、建构状态纪录及建构稽核,来达到建立与维护工作产品之完整性。

在敏捷式环境,由于必须支持频繁的变更及频繁的建造(通常每天都进行),多重基准,多重的工作空间(例如个人、团队、甚或是双人组式的程序设计),建构管理(CM)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组织不能够执行以下二项工作,敏捷开发团队将可能会陷入泥沼:1)实施自动化的建构管理(例如组建脚本、状态纪录、完整性检查)以及 2) 将建构管理当作一组单独实施的标准服务性流程。

一开始时,敏捷式开发团队就要指定人选负责确保建构管理能够正确施行,在每一次的迭代开始之前都要再次确认所需的建构管理支持。

谨慎地将建构管理活动整合到每一个团队的律动之中,以使团队的分心程度降到最低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2) 产品整合(Product Integration, PI)的目的,在于将产品组件组合为产品、确保已整合的产品适当地运作(也就是拥有必要的功能与质量属性),及交付产品。

在敏捷式的开发环境,产品整合是频繁的,通常是每日的活动。

以软件为例,将工作代码持续加入代码库的流程称为「持续整合」。

除了说明持续整合,产品整合策略可以说明供货商提供的组件如何被纳入,功能会如何构建(分层对比「垂直切片」),及何时进行「重构」。

策略应该在项目前期建立,以及对其修订,以反应组件接口、外部供稿、数据交换、与应用程序接口之演进与浮现。

cmmi验证部分最佳实践

cmmi验证部分最佳实践

cmmi验证部分最佳实践CMMI验证部分最佳实践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一种用于衡量和改进组织软件工程能力的标准模型。

在CMMI中,验证部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已开发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以确保软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

本文将介绍CMMI验证部分的最佳实践,帮助组织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1. 确定验证目标在进行软件验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验证的目标。

验证目标应该与用户需求、产品规范和质量标准相一致。

通过明确验证目标,可以确保验证活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制定验证计划验证计划是实施验证活动的路线图。

在制定验证计划时,应考虑到验证的时间、资源和技术要求。

验证计划应对验证活动的范围、方法、时间表、负责人和风险管理等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验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 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根据软件系统的特点和验证目标,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在选择验证方法时,应考虑到验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以及验证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4. 编制验证用例验证用例是对软件功能进行验证的具体步骤和输入输出数据。

编制验证用例时,应根据用户需求和产品规范,设计充分覆盖各项功能的测试用例。

验证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和实际输出,以便进行验证结果的比对和分析。

5. 执行验证活动在执行验证活动时,应按照验证计划和验证用例进行操作。

验证活动应由专业的验证团队进行,并记录验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执行验证活动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解决验证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验证活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6. 进行验证结果评审在完成验证活动后,应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审。

验证结果评审应由验证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以确保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评审中,应对验证结果的合格性和不合格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敏捷开发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敏捷开发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敏捷开发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敏捷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强调团队合作、迭代开发、快速交付和灵活适应需求变化。

这种开发模式于2001年提出,并由一些软件开发专家组成的敏捷联盟制定了敏捷宣言和原则。

以下将介绍敏捷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一、敏捷开发的理论敏捷开发的理论基础是敏捷宣言和原则。

敏捷宣言强调价值优先、快速响应变化、灵活合作和持续交付。

其原则包括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工作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优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优于遵循计划等。

二、敏捷开发的实践方法1. Scrum: Scrum是敏捷开发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强调团队合作、迭代开发和持续交付。

Scrum将开发过程划分为短的时间周期,称为“Sprint”,每个Sprint通常持续2到4周。

Scrum团队由产品负责人、Scrum Master和开发团队组成,通过每天的短会议(Daily Scrum)来跟踪进展并解决问题。

2. K anban: Kanban是一种流程管理方法,通过可视化工作流程和限制在制品数量来优化交付效率。

Kanban面板通常包含待办、进行中和已完成的列,每个列中有限定数量的任务卡。

当一个任务被完成时,新的任务可以加入到待办列中。

3.迭代和增量开发:敏捷开发强调迭代和增量开发的方式。

项目被分成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交付部分功能的增量。

这种方式能够让开发团队更快地获得反馈并响应变化。

4.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一种以用户角色为中心的需求描述。

它描述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

用户故事通常由用户角色、需要和理由组成,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便于团队理解和实现。

5.自动化测试:敏捷开发鼓励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实施自动化测试,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

自动化测试可以帮助在每次开发迭代中快速检测问题,并提供更频繁的反馈。

6.值优先和持续交付:敏捷开发强调将高价值的功能先交付给用户,并持续地进行交付。

敏捷项目管理心得体会

敏捷项目管理心得体会

敏捷项目管理心得体会一、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敏捷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分享笔者对敏捷项目管理的心得体会。

二、敏捷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敏捷项目管理注重快速响应变化,追求高质量的交付成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强调与客户的紧密合作,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响应变更请求。

通过与客户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期望。

2. 适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在敏捷项目管理中,变化是常态。

项目团队应该拥抱变化,并及时作出适应。

优秀的项目管理者应该具有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

3. 工作交付胜过详尽文档:敏捷项目管理注重实际交付结果,而不是过多的文档。

工作成果的交付能够让项目团队更好地理解项目的进展,快速解决问题。

4. 团队合作胜过个体英雄: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共同推动项目进展。

三、敏捷项目管理的关键实践为了更好地实践敏捷项目管理,以下几点是我在工作中的关键实践:1. 持续交付: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可交付的较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可交付成果。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迭代开发:采用迭代开发的方式,每个迭代包含一系列功能的开发和测试。

通过迭代开发,可以及早验证和反馈产品的质量,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

3. 快速响应变化:敏捷项目管理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项目管理者应该及时响应变化,与客户进行密切沟通,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4. 持续改进:团队成员应该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敏捷项目管理带来的好处敏捷项目管理的应用带来了诸多好处,以下是我从实践中获得的体会:1. 提高客户满意度:敏捷项目管理注重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及时响应变化和需求。

这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加项目的成功率。

2. 优化资源利用:敏捷项目管理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敏捷开发,曾经对它的理解就是没有文档的快速开发,先做原型,针对原型面对面交流,按照大家认可的原型再做快速开发,多次的面对面讨论原型,不断迭代原型,针对每次迭代的原型进行快速开发。

众所周知,写软件开发文档是每一个程序员都懒于做的事情,认为比较痛苦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点去使用敏捷开发。

但是经过培训学习之后,我对敏捷开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首先,对敏捷开发下个定义,借用百度百科的定义。

简单的说,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个定义只从表面上解释了一下敏捷开发,没有具体说明怎样使用敏捷开发。

下面讲一下我对敏捷开发的具体心得。

1、架构师的重要性首先,敏捷开发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尤其是领导人的能力。

领导者及架构师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需要眼观大图,并关注最终成果,这就要求领导者及架构师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创新能力、以及架构能力。

一个好的架构师,必须能考虑到产品当前使用模块、产品可以继续发展的模块以及下一代产品的方向。

只有考虑到这三种模块和特性,这样的产品才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

敏捷开发也强调拥抱市场变化,这对产品架构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厚的业务背景、创新能力、技术洞察力和架构思想。

2、能够随时应对变化的结构,适应需求变化,并能驾驭需求变化能够随时应对变化的结构,比遵循计划更重要。

计划不要考虑太远,因为各种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软件的提交,需求也许会发生变化。

完美的甘特图能够体现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力,但是详细的甘特图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感觉一般做一周的计划,是最切合实际的。

3、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需求经常性的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工程项目的敏捷管理实践

工程项目的敏捷管理实践

工程项目的敏捷管理实践工程项目的敏捷管理实践在现代项目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一种灵活与高效的项目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工程项目中敏捷管理的实践,并分析其对项目成功的影响。

一、敏捷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敏捷管理是一种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快速适应的项目管理方法。

它强调团队合作、自组织、快速反应和持续改进。

敏捷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1. 客户满意度优先:敏捷管理强调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满足其期望,通过频繁交付高质量的成果来实现客户满意度。

2. 面对面沟通: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敏捷管理倡导面对面的交流,以提高信息传递和理解的效果。

3. 可工作的软件为进度衡量标准:敏捷管理注重持续交付可工作的软件,以此来评估项目的进展并反馈给开发团队。

4. 反应变化胜于遵循计划:敏捷管理能够灵活应对需求的变化,项目团队会及时调整计划和实施策略,以适应项目环境的变化。

二、敏捷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1. 引入迭代开发:工程项目中的敏捷管理实践通常采用迭代开发的方式,将项目分解成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内开发、测试和交付一个可工作的成果。

2. 制定优先级列表:敏捷管理要求项目团队与客户合作,共同制定优先级列表。

根据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开发的可行性,确定任务的优先级,以便在迭代中相应地进行工作。

3. 增强团队合作:敏捷管理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良好的沟通。

通过日常的站立会议,团队成员可以分享信息、解决问题,并确保每个人都对项目的进展有清晰的了解。

4. 引入用户故事和迭代计划会议:用户故事是敏捷管理中用于描述用户需求的一种方法。

在迭代计划会议上,项目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优化和细化用户故事,并制定实现每个用户故事所需的任务。

5. 进行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敏捷管理倡导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通过建立自动化测试框架和持续集成环境,确保软件质量的持续改进和高效交付。

三、敏捷管理对项目成功的影响1. 灵活应对变化:敏捷管理使项目团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需求的变化。

敏捷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敏捷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敏捷项目管理的实践 与案例分析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敏捷项目管理概述 •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 • 敏捷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 敏捷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的对比 • 敏捷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
01
敏捷项目管理概述
敏捷项目管理的定义
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灵活、适应性强 的项目管理方法,强调快速响应变化 和客户需求,通过迭代和增量开发来 交付价值。
它采用敏捷宣言中的价值观和原则, 注重团队合作、灵活性和创新,以适 应不断变化的项目环境。
敏捷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项目成功率
敏捷项目管理能够快速应对变化 ,降低项目风险,从而提高项目 成功率。
提升客户满意度
敏捷项目管理强调与客户的紧密 合作,快速交付价值,从而提升 客户满意度。
促进团队合作与创

敏捷项目管理鼓励团队成员的积 极参与和创新,促进跨部门协作 ,提高团队凝聚力。
敏捷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敏捷项目团队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 分类和评估。
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预 防、减轻、转移或接受风险。
风险监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及时调整计划和资源以降低风险影响。
03
敏捷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互联网公司的敏捷开发实践
总结词
快速迭代,持续交付
详细描述
某互联网公司采用敏捷开发方法,通过短周期迭代快速交付产品功能,不断收 集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方向,确保产品始终满足市场需求。
案例二:某软件公司的敏捷团队建设
总结词
跨部门协作,高度自主
详细描述
某软件公司组建了敏捷团队,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协作。团队成员高度自 主,积极参与决策,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的潜力,提高整体效率。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篇一:CMMI总结CMM的每个等级都被分解为3个层次: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和关键实践。

CMMI的层次:关键过程域表示在遵循一个软件过程后所得到的实际结果。

软件过程性能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或项目而言,也可对一个特定软件项目而言。

可见,软件过程性能描述已得到的实际结果,而软件过程能力则描述最可能的预期结果。

在这里,要注意与软件过程能力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实际得到的结果,而后者关注的是期望得到的结果。

由于项目要求和客观环境的差异,软件过程性能不可能充分反映软件过程的整体能力,即软件过程性能受限于它的环境。

软件工作者在运用这两项指标时应有足够的认识。

4.软件过程成熟度:软件过程成熟度是指一个具体的软件过程被明确地定义、管理、评价、控制和产生实效的程度。

所谓成熟度包含着能力的一种增长潜力,同时也表明了组织(企业)实施软件过程的实际水平。

随着软件组织的软件过程成熟度的提高,开发组织通过其方针、标准和组织机构等将其软件过程规范化和具体化,从而使得开发组织明确定义的有关管理和工程的方法、实践和规程等在现有人员离去后仍能继续下去。

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简称。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指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随着软件组织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软件组织能力经过这些阶段逐步前进。

这个能力成熟度模型使软件组织能够较容易地确定其当前过程的成熟度并识别出其软件过程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对软件质量和过程改进最为关键的几个问题,从而形成对其过程的改进策略;软件组织只要关注并认真实施一组有限的关键活动,就能稳步地改善其全组织的软件过程,使全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持续增长。

6.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几个具有明确定义的表征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平台。

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分享

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分享

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分享
概述
敏捷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灵活的开发方法,在当今的软件开发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分享一起敏捷项目管理的实战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敏捷开发的实际应用。

背景
敏捷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持续的交付、适应变化、团队协作和客户参与来推动项目的成功。

这种方法在应对需求频繁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表现尤为出色。

案例介绍
我们在过去的项目中采用了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实战案例分享:
案例一:跨国软件开发团队合作
在一个跨国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面临着时区不同、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挑战。

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方法,通过每日站会、迭代开发和持续集成等方式加强团队合作。

最终,我们成功交付了高质量的软件,并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案例二:迭代开发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在另一项目中,客户需求频繁变化,传统的瀑布开发方法无法满足需求。

我们转向敏捷开发,采用短周期的迭代开发模式,及时调整开发方向。

通过与客户密切合作,我们迅速响应了需求变化,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总结与展望
敏捷项目管理的实施需要团队的密切合作、高效沟通和持续改进的精神。

通过案例分享,我们看到了敏捷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们将继续秉持敏捷的原则,不断探索更好的项目管理方式,实现更好的业绩。

以上便是一些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的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灵活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项目,希望大家在实际项目中尝试并获得成功。

敏捷实践总结汇报

敏捷实践总结汇报

敏捷实践总结汇报敏捷实践总结汇报敏捷实践是一种以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高质量产品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方法。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团队采用了敏捷实践来管理我们的项目,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我们在敏捷实践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首先,我们团队采用了Scrum方法作为我们的敏捷开发框架。

通过将项目划分为一系列的迭代周期(Sprint),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项目进度和任务分配。

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了确定的目标和可交付成果,这使我们的团队能够每个迭代周期都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每个迭代周期内,我们进行了每日站会来跟踪进度和解决问题。

这种短暂的会议帮助我们团队成员保持对项目的透明度,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使用了看板和燃尽图来可视化我们的工作流程和进度。

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控项目的进展。

其次,敏捷实践鼓励我们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更频繁的沟通和协作。

我们定期与客户和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会议,以确保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得到适时的沟通和理解。

这种开放的沟通通道有助于我们即使在面对变化时也能够及时应对,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此外,我们还定期与团队成员进行回顾和反思会议,以分享经验和教训,并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流程。

另外一个我们在敏捷实践中学到的重要教训是要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

敏捷实践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决策和任务分配,而不是依赖于单一的领导者。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团队通过共享工作负载和自主安排工作来提高了我们的自组织能力。

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然而,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教训。

其中一个挑战是在初期准备阶段不够充分。

我们意识到,敏捷实践需要团队成员具备一些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项目管理、沟通和技术能力等。

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提升,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适应敏捷开发环境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划分任务和确定迭代目标时需要更加精确和明确。

参及实施CMMI5的经验总结

参及实施CMMI5的经验总结

.. 参与实施CMMI5的经验总结文/质安部一、心得感受一年前,我开始了我的CMMI5旅程。

顺境、逆境,坎坷的、平坦的,处处碰壁的死胡同、豁然开朗的桃花源,我们一路走来,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刚刚接触CMMI时,对基本术语的理解还很含混,感觉就像进入另一个工作领域。

什么是PA,什么是CAR,什么是PPB和PPM,什么是Minitab、水晶球和蒙特卡洛,CMM与CMMI 有什么区别,要通过CMMI5要哪些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收集了一堆看似杂乱、不规则的数据,如何应用到项目中,并给项目带来实质性的效用,所有这些问题都要得以解决,在整个CMMI5实施过程中,我们从众多数据入手,分析并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培训,在咨询顾问的指导下,我从略知一二到理解掌握了CMMI5的基础知识,并开始慢慢地理清思路。

其实学习CMMI5是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而在工作中,CMMI5的思想又是触类旁通的,过程改进的思想在工作中、生活中各个方面皆可运用。

我们将有用的数据抽离,并建立了基线和模型,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验证,用数据说话,指导项目实施。

为了实现CMMI5,我们深入地参与到CMMI5试点项目中,实际运用基线和模型、数据和模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表格模板和体系文件,规范项目实施工作和管理机制,并做好公司过程改进,组织相关培训,在公司自上而下落到实处。

用实例证明我们的实力,成功地说服了主任评估师,最终华丽地完成CMMI5认证目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历尽千辛,最终尝到甜头,这次的胜利可以说是我职业旅途中的一座里程碑。

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持续的过程改进还在继续,我也会保持CMMI5工作的劲头,坚定地走下去!二、基线建立基线建立的前提是公司的项目管理过程趋于稳定,项目过程数据趋于可控。

基线反映了公司的过程性能能力。

我们是用Minitab工具以控制图的方式做出基线的,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图中的异常点不能随意删除,需进行根原因分析;。

CMM学习心得体会

CMM学习心得体会

CMM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CMM学习心得体会CMM学习心得体会1.CMM的产生背景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软件质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软件是产品、是装备、是工具,同时我认为软件产品也是艺术,其质量决定着顾客的满意度。

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一个有力的工具来管理其开发过程,以使软件产品更加完美。

首先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它的本质是软件管理工程的一个部分。

它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工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

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其目的是通过一个合理的体系模型来对软件组织开发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帮助软件组织在模型实施的过程中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降低软件系统开发风险,在预定的项目周期和预算内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它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公认的有关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最佳的软件过程。

为评估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提供了标准,也为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过程指明了方向。

CMM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1987年研制成功的,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等级认证标准。

其所依据的想法是:只要集中精力持续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基础结构,不断进行管理的实践和过程的改进,就可以克服软件生产中的困难。

CMM是一种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

CMM自1987年开始实施认证,现已成为软件业最权威的评估认证体系。

CMM包括5个等级,共计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300多个关键实践。

2.CMM的发展过程由于需求定义不明确、缺乏一个好的软件开发过程、没有一个统一领导的产品研发小组、子合同管理不严格、没有经常注意改善软件过程、对软件构架很不重视、软件界面定义不善且缺乏合适的控制、软件升级暴漏了硬件的缺点、关心创新而不关心费用和风险、军用标准太少且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软件项目失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持续改进
敏捷本身在发展 敏捷本身很庞杂 ◦ CMMI在发展 团队和组织也在发展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6
}
推荐先期引入的敏捷实践
不超过8周的迭代 用户试用、 DEMO 展示 简单设计 白板 早会 每日集成、持续集成
2010-10-7
团队上级领导1
2010-10-7
}
Just Enough的规则
只写有用的东西 •50页以上的 Word文档 必然是需求跟踪的噩梦
}
需求评审 利用生成的文档,仅做展现
2010-10-7
文档处理4
}
设计文档
关注于架构
4页之内
简单设计
设计文档的价值随着规模增加其边际效应衰减,达到临界点 后,价值反而减少 Word格式设计文档在10页以后的价值 趋向于0,30页以后 的基本是累赘
} }
展示会 交付 用户或用户代表必须参加
}
2010-10-7
回顾交付包
}
回顾所得要成文
注重团队之间的经验分享
}
统计交付包实际的
工期 工作量 规模-用例点 缺陷
2010-10-7
支持工作 -1
} }
每日会议 交付包燃尽图
利用 “用例”状态所代表的挣值
} }
白板跟踪 代码100%同行评审
避免情绪化的判断 敏捷和CMMI都不简单
2010-10-7
项目经理2
}
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项目管理知识
◦ PMP的历史 > CMMI ◦ PMP的历史 > Agile
}
大胆尝试,多沟通
摸清各方的底线
2010-10-7
文档处理1
• •
无用的文档 --- CMMI的最大不足? CMMI真的要求有大量的文档吗?
2010-10-7
开发交付包
} } }
TDD 每日集成 编译+静态代码检查+单元测试 测试保护开发
在功能代码实现后,加上界面自动化测试
}
每日测试(可选)
2010-10-7
基线测试(可选)
} }
独立测试组 黑盒测试
自动化 手工
}
发布包的最后一个交付包必须安排基线测试
2010-10-7
展示或交付 展示或交付
}
例外,如果设计工具具备可用的代码正反向功能
2010-10-7
文档处理5
} } }
测试文档 用户文档 --- 交付物 宣传文档 --- 交付物
2010-10-7
文档处理5
}
关于“补文档” --- 既然没有文档的情况下,软 件都开发出来了,为什么还需要补文档?
如果原因是“所补的文档是用户使用手册,用户在使用中是需要的” 如果原因是“所补的文档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书,没有这个,XXX部不 让结题”,这个看起来就没有价值,从流程上取消文档环节也不妨碍软件开 发。 如果原因是“合同规定了有这些文档,不写,拿不到尾款”,这个没啥说 的,问题是下次合同时要么取消这个文档条款,要么按合同要求写文档。 设计文档 可以利用工具从代码反向生成。
这不会有好结果
}
沟通团队领导,不一定要说服,只要获取试验的机 会
坦诚
}
状态报告?
2010-10-7
项目经理1
}
自组织团队建设非一日之功
引入敏捷时,原有项目经理没有必要放权 前期避免“敏捷乌托邦”
人人像鲨鱼抢食 不考评个人,就能有很好的激励 人人努力,自我提升能力,成为多面手
}
深入理解敏捷和CMMI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3
}
小结项目的敏捷实践
主观和客观结合 决策分析 DAR 再试 总结好的做法
得到敏捷类的新生命周期模型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4
}
推荐敏捷实践做法
发布相应文件 组织培训 发布相应模板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5
2010-10-7
交付包-续
}
}
交付包是可以交付的。交付包是迭代式开发的,新 的交付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交付包完成后, 得到可以交付的软件。 交付包的属性有:
工期 工作量 交付包规模 -用例点 缺陷
2010-10-7
发布包
} } }
发布包为1个或多个交付包组成的 发布包的工作产品是正式发布。 一般的2~4个交付包组成一个发布包,发布包的预 计结束时间需要考虑对外的发布要求

CMMI 中的试行
– OPF组织过程焦点
• 处理改进建议
– IPM集成项目管理
• 项目中的不一样实践-引入敏捷实践方法
• • •
敏捷不是洪水猛兽 敏捷带来了改进机会 在CMMI下试验敏捷是容易的
–过程改进的环境已经建立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2
}
选择个别项目中试行
项目经理要有热情、知识 领导、EPG、QA要允许 大部分规章可以免遵守 项目团队、 EPG、QA一起定义要遵守的规则
CMMI环境下的敏捷实践分享
张克强 2010-9-29
调查?
}
敏捷和CMMI的冲突有哪些?
2010-10-7
目录
• • • • • • • •
CMMI下引入敏捷 团队上级领导、项目经理 文档处理 验证和确认 需求可追溯 一个敏捷类生命周期的例子 敏捷下的QA和EPG 其它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1
结对 被认为是同行评审的一种形式
} }
总体燃尽图 交付包过程能力
2010-10-7
支持工作 -2
}
原始需求
状态管理 ◦ 100%收集
}
用户反馈管理
与用户共享 关联原始需求和缺陷 状态管理
2010-10-7
QA-1
}
}
}
}
关注于Agile的流程执行,是否符合 Agile的要 求,更重要的是给团队于必要的指导;而不必再 拿着原有的Checklist 来检查 关注于团队的决策结果,团队后续的实践是否符 合既定的团队决策 促进多个团队的有效实践能够横向交流,将 单个 团队的经验分享到多个团队 分析原有规程,识别哪些在 Agile下是不必遵守, 哪些还是要遵守,如果还有 EPG,那么这个过程 要 EPG参与
2010-10-7
评审交付包说明书
}
项目组书写交付包说明书,必须说明如下内容:
◦ ◦ ◦ ◦ ◦ ◦ a) 主要处理的需求、缺陷的范围 b) 交付包起止时间 c) 团队成员初步分工 d) 规模估算 e) 工作量估算 f) 交付方式
}
交付包说明书要求进行正式评审,评审会议时间不超过 1.5小时。评审时间不迟于交付包开始后第 5天。
2010-10-7
敏捷下的EPG
} } } } } }
拥抱变化 珍惜改进机会 开放的思维 创造试行环境和机会 赶在项目团队之前学习敏捷 沟通项目经理和上级领导
2010-10-7
其它
2010-10-7
提问-回答
}
联系我
张克强 ◦ zhangkeqiang@ ◦ Blog: /hespr
}
CMMI GP2.10 GP 2.10 与上层管理人员进行状态 审查
每个过程域都有 GP2.10
}
的 ” 敏捷需要“自组织的团队” 敏捷需要“ 敏捷确实对团队领导提出了要求
敏捷期望团队领导是服务型 而不是指令型
}
2010-10-7
团队上级领导2

敏捷中的“屏蔽”
– 按要求写文档,参加会议,并做出很关注的样子……这样别 人看起来你好像是在按照所 谓的‘官方流程 ’在走
2010-10-7
确认
}
}
CMMI多处要求达成承诺、达成一致的理解等等, 有验证和确认过程域 敏捷中对应确认的实践有:
交付 反馈 ◦ DEMO展示会 ◦ SCRUM的计划会议 ◦ 【现场客户】
2010-10-7
验证
}
敏捷中对应验证的实践有:
持续集成或每日集成 ◦ TDD 结对
}
继续开展同行评审
2010-10-7
QA-2
}
} }
}
发现问题,不再是马上记录 QA问题,通过先期与 管理层和项目团队协商,识别哪些类重要的 QA问 题需要记录,哪 些类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还是 要提升到管理层,一般的问题就不必记录了。在 实际记录QA问题时,与项目团队先沟通。 防止与项目团队和团队成员形成对立 如果担当类似Scrum Master或Coach的角色,在 项目中的工作量要有一定保证,不能同时指导过 多的项目,理 论推算 7个项目已经是极限,也 许3~5个项目是合适的。 不排除减少QA的数量。
代码同行评审检查表?
2010-10-7
敏捷类生命周期的一个例子
发布包K-1 发布包K 交付包n-2 交付包0 项目起始 交付包n-1 交付包n 项目结束
图 程 流 期 周 命 生 体 总
2010-10-7
交付包
}
}
}
交付包为处理限定范围的需求或 /和缺陷的一组工 作产品和相关的活动,英文为 Deliverable Package。典型的交付包比如有:针对一个 VIP用 户新需求的解决;又如:针对三个缺陷的解决。 交付包的信息记录在交付包说明书上,其载体可 以是卡片,可以是电子文档,可以是 Sharepoint 的一条记录,要求在团队内部共享、交流方便。 交付包对等于 Scrum中的Sprint,敏捷中的迭 代,交付包的工期一般是 3周到6周,一般是4周。
–如果有人明天离开,怎么办?
• 通过文档,可以处理当前项目结束后的维护,或者是后续跟 进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