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3年教育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教育学(2013)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意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夸美纽斯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3.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4.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5.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6.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3.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B.泰勒原理C.斯宾塞原理D.赫尔巴特原理1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________的社会科学。
2013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杜威)的观点。
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4.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
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态度)。
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7.“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维果茨基)。
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9.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效度)。
“效”,能测出属性或特点。
11.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讲授新教材)。
1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班级制度与规范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5.(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A.兼爱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有教无类D.教学相长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3.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4.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整理
名词解释1、教育适应性(2007):从自身定位出发,设计教育目标时,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本学段、本类型教育任务的要求,适应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发展的要求。
2、高等教育结构(2007、2009、2010、2011、2013):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从整体出发,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3、教学评估(2007):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狭义的教学评估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4、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7、2010)P125: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可分为宏观管理体制(校外)和微观管理体制(校内)。
5、终身教育(2008):指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它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
6、威斯康星思想(2008):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社会服务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要手段,这一职能的提出使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给予更大关注,双方良性互动,使高等教育日益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7、通识教育课程(2008):包括不分专业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与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非专业选修课程,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保健等广泛领域,此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健康等全面素质服务的。
8、教学(2008、2009、2010):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9、学术责任(2008):10、高等教育大众化(2008B、2010、2012)P53: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
2012-2013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真题与答案教育学(中学)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b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终身教育”概念的基本术语不包括( )。
A.生活 B.终身 C.教育 D.社会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D.斯宾塞的《教育论》3.下述不属于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点是( )。
A.教育即生活 B.教学应以经验为基础C.教育即生长 D.教学应以课堂为中心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
A.授训 B.文化 C.校规 D.校风6.促进个体发展从滑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7.关于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B.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C.人的所有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D.格赛尔由实验得出的是“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8.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10.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的法规是( )。
A.《教师法》 B.《儿童权利公约》 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育法》11.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 )。
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拓展课程 D.校本课程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教学原则的要求。
2012年_教育学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2年_教育学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教育学A 试卷一的效应2. 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A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 一个好教师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C 】A.帮助B.规训C.促进 D.发展4.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对象是【 D 】A.家长 B. 管理者C.教师 D.学生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C 】A.复杂性 B.示范性C.创造性 D.长效性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 】A.复杂性 B.示范性C.创造性 D.长期性7.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C 】 A.客体 B.既是主体,也是客体C.主体 D.从属者8.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D 】 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B.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C.教师与校长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9.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A 】A.领导的作风B.教风C.学风 D.教师的作风10. 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C 】 A.教学目标 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11.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杜威、克伯屈 B.杜威、杰克森C.克伯屈、杰克森 D.克伯屈、夸美纽斯12.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 C 】 A.工具类学科B.知识类学科C.技艺类学科 D.综合类学科13.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孔子 B.柏拉图C.夸美纽斯 D.维果茨基14.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D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15. “教师根据学法指导教材向学生系统传授学习方法”的学法指导方式是【 A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16. 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 A 】A.维持课堂纪律 B.教师人格力量C.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D.明确教学目标17. 教会学生做人属于【 A 】A.德育 B.智育C.体育 D.美育18.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D 】A.审美教育 B.文化教育C.道德教育 D.素质教育19.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20.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是【 D 】A.陶冶 B.惩罚C.人格感化 D.说服教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2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2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理性2.[单选题]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3.[单选题]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4.[单选题]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B)情C)意D)行5.[单选题]道德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 ) 提出的。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6.[单选题]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7.[单选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8.[单选题](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A)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B)教学C)学习D)课外活动9.[单选题]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
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10.[单选题]《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体现的是( )。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1.[单选题]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12.[单选题]奴隶社会的教育与封建社会的教育明显的共同点是( ) 。
A)与生产劳动脱离B)宗教性C)阶级性D)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13.[单选题]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A)成熟B)遗传C)教育D)环境14.[单选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40 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 )。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D)。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C )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 )。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D )。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B )。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C)。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 )。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C )。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B )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B )。
华中师大教育学试卷2012–2013第一学期A卷
华中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教育学基础课程编号81006001成绩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作文题总分评阅人分值10 16 9 18 12 15 20 100得分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将其代号填在题前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观念C.教育艺术D.以上都可以()2.强调卫生学、数学、物理学等实用学科,反对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等形式学科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杜威C.赫尔巴特D.苏霍姆林斯基()3.“勤能补拙”说明: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B.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C.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D.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的()4.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布鲁纳C.布鲁姆D.巴班斯基()5.下列哪种教育没有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理念?A.原始社会的教育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C.现代社会的教育D.未来社会的教育()6.教育能促进个人在不同社会区域、不同社会层次之间转换,这表明教育具有A.社会变迁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社会流动功能()7.下列哪句话最能体现教育的内在价值?A.读大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B.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C.读书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D.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8.能够将大班教学、小组研究、个别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特朗普制()9.关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门强调学生经验的课程B.它是选修课C.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D.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内容()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前提是A.教学生学好功课B.协调各方要求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好班会得分评阅人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将其培养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2-2013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2013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答: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课程标准答: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3.陶冶教育法答: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班级工作计划答:是开展班级工作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要求、内容、步骤和方法,它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和归宿,也是班级管理的准绳、依据和重要手段。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答: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2.简述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主张答:20世纪人本主义者更倡导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其基本观点如下:(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我国教育学者李玢将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是依赖于社会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答:(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三、材料分析题1.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2013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儿童的发展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B. 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阶段性。
C. 儿童的感知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D. 所有儿童的情感发展都是一样的。
答案:B2.钱钟书对“人的真实的教育只能是自教育”这一观点的解释是:A. 教育者的努力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自教育的能力。
B. 个体的自我实现离不开外界的教育。
C.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个体需通过社会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教育。
D. 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需要教育者的引导。
答案:A3.以下关于教育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 教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B. 教育科学是通过实证研究来指导教育实践的。
C. 教育科学是一门只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学科。
D. 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答案:C4.下列关于学习的观点,正确的是:A. 学习只是通过模仿和记忆来积累知识。
B. 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探究的过程。
C. 学习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D. 学习只发生在教室和学校里。
答案:B5.关于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语言的产生是因为人类需要进行交流。
B. 语言的发展是通过个体的被动接受来实现的。
C. 语言的理解是先于语言的产生的。
D. 语言的发展是通过个体的积极交互来实现的。
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请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模仿和判断而产生的。
基本原理包括:- 模型行为:个体会注意和观察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模型的权威性和受尊重程度。
- 刻板印象与自我效能:个体会根据自己对模型的刻板印象和自我效能感来决定是否模仿。
- 动机和激励:个体会根据模仿行为的结果来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2.请简述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强调学习和发展是通过社会交互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的。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最全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套)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2013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2013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
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答案:D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七章课程:课程类型之综合课程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参考答案:B考察知识点: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主要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2012年教育学考试拟题及答案
2012年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考试模拟题一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布鲁纳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3.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
A.学校教育B.个体实践活动C.成熟、环境D.遗传素质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
A.制定课程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6.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B.上课C.作业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8.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9.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 )。
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10.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12.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
A.德育B.班级活动C.教研活动D.教学13.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
A.道德行为标准B.德育内容C.思想教育D.德育目标*1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 )。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2012年4月-2013年10月教育学真题
四川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2.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征的是【】a.非独立性b.贫乏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3.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教育事实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5.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的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7.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8.思维发展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9.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这种关系【】a.工作关系b.组织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a.学校教育的影响b.家庭教育的影响c.社会教育的影响d.自我教育的影响11.学生家长以某种组织的形式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这种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是【】a.召开家长会b.举办家长学校c.组建家长委员会d.通讯联系12.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13.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杰克森d.杜威14.学校中的班级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属于【】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5.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b.备课、上课、练习、课后辅导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16.《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7.“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的教学策略是【】a.先行组织者策略b.认知发展策略c.自我管理策略d.概念形成策略18.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a.杜威b.华莱士c.加涅d.吉尔福特19.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a.整体性b.基础性c.内化性d.综合性20.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
下面发布的是201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A.制度教育学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批判教育学【参考答案】D【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2012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A. 制度教育学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 批判教育学本题考查教育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流派观点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概念3.下列现象中。
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 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B. 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C. 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D.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参考答案】B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A. 遗传决定论B. 成熟轮C, 环境决定论 D.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参考答案】C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A.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 外在教育目的论C. 教育准备生活说D. 教育适应生活说【参考答案】C6.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B. 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C. 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D. 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本题考查教育与培养目标。
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最全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套)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答: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课程标准
答: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3.陶冶教育法
答: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班级工作计划
答:是开展班级工作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要求、内容、步骤和方法,它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和归宿,也是班级管理的准绳、依据和重要手段。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社会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2.简述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主张
答:20世纪人本主义者更倡导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其基本观点如下:
(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
(2)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我国教育学者李玢将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人是依赖于社会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
(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三、材料分析题
1.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
”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参考答案:(1)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否定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2.如此启发
父亲教儿子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他开始启发孩子,就问:“你头顶上是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头发。
”
“头发上面是什么呢?”“屋顶。
”“屋顶上面呢?”“瓦片。
”父亲火了,一拍桌子:“笨蛋,你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儿子吓得“哇”地哭了:“还有,还有小鸟在飞”。
请联系所学的有关教学原则,分析父亲启发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此材料主要讨论启发诱导原则的相关问题。
启发诱导的确重要,但一定要得法,否则就会出现上述材料中的尴尬局面。
启发诱导应该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应做到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三、论述题
1.关于课程的本质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参考答案: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
把课程等同于学问和学科,是出现最早且流行甚广的一种观点。
把课程看作是学问和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了课程的主体,但并没有反映出课程的全部。
(2)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
把课程看作是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安排,甚至教学方法和技术设计都包含在内,力图实现对课程的较全面把握,既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又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过于重视计划性;第二,过于重视“书面化”的课程形式,而忽视了真实教学情境的课程意义;第三,把教学计划等同于课程,混淆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缩小了课程的外延,导致课程研究的狭窄化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这一课程定义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强调目标预测、行为控制和工作效率,在课程设计时注重事先制定结构化和序列化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
它将课程计划和教学情境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这一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但把课程仅看作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不能处理好学习结果的预期性和非预期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处理好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关系,容易导致对校园环境、师生互动、心理气氛等与学生成长有重要关系的非预期因素和过程的忽视。
(4)课程即学习经验
把课程看作学习经验,实际上是把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一部分,把教师作为课程发展人员的一部分,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暗示课程改革不是单纯的学科或教材的改革,因此,其积极意义值得我们肯定。
但批评者也指出了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①未能指出何种经验应由学校或其他机构提供;②可能排除了系统化的知识;③即使在教师的指导下,亦可能包含好的和不好的经验;④未指出经验所要达到的结果,似乎以学习经验为目标。
(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课程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有研究者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把课程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从文化产生、发展的现象和规律出发揭示课程的内涵。
文化的再生产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实现的文化选择,二是在文化变革过程中实现的文化创新。
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出发来考察课程现象,研究课程问题,有助于加强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我们深入理解课程、研究课程提供了宽广的视野和新颖的思路,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
但如果看不到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特殊性,以及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类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则不利于我们对课程的恰当认识。
综上所述,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这一本质概括反映出学校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客体性。
相对于学习者来说,课程是一种外在于学习主体的客观存在,是学习主体认识和经验的对象,而不是主观性的自我意识或观念。
第二、目的性。
从人类教育活动所特有的育人目的性角度看,课程也无非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手段,具有预
期的目标指向性,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三、经验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因素、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对象,课程应该是可以通过认识和实践而转化为个体经验的,不管这种经验是知识性的,还是活动性的。
第四、教育性。
从内容性质看,学校课程应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和作用,缺乏教育性的经验不属于课程范围之列。
第五、系统性。
具有预期目标的课程不论其存在形式如何,总脱离不了一定的结构系统,包括横向的组织与纵向的序列。
2.您怎么看待教学方法未来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参考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首先能从中外教学方法的发展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性,具有历史的观点;(2)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具有社会的观点;(3)从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入手,具有学科的观点;(4)从教学主体的特点入手,具有人文关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