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共45页文档

合集下载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班级:食质学号:姓名:XXX论文要求: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青梅煮酒》②:《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天生奇才》③:《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三顾茅庐》④:《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隆中对策》⑤:《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孙刘联盟》之《兵临城下》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天生奇才》易中天开篇就说刘备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气、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义,可就是没有英雄之地。

或许正是因为刘备是个“空头英雄”,曹操一念之差就把他放了。

有人说,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刘备的运气无疑是出奇的好:建安十二年,曹操重要谋士郭嘉因病去世;而同一年,诸葛亮走出隆重,来到刘备身侧。

斗争需要力量,在刘曹之间,战争的力量从谋略开始。

曹操曾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意思是说郭嘉对于曹操的分量和诸葛孔明旗鼓相当。

而郭嘉的病逝对曹操的不利、诸葛亮出庐对刘备的大利彼此结合,就好比天命的天平向刘备倾斜了过来。

历史上对郭嘉的记载并不详尽,但是《三国演义》之中通过对曹操的语言描写刻画的非常立体,曹操爱才惜才,但是大多是话说的漂亮,如同无的放矢。

自然,这段批判由毛宗岗父子阐述,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就是“这里毛批批的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是小说中的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且赤壁之战曹操失利也有多种原因,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在仰天长叹,他是叹息,叹什么?叹郭嘉。

三国谋士众多,但是郭嘉这个谋士很特别——他是一个军事天才:神机妙算、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郭嘉参与的最后一次战争就是征乌丸,这次战争给人的震撼是:郭嘉他看透了人。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1.三顾茅庐是真的吗?那么到底是刘备找 的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找的刘备? 2.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的那 样神机妙算?空城计、舌战群儒等是真实 的吗? 3.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有没有说“宁肯我 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鲁肃、贾诩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
易中天,著名作家、教育家、学者 作品有《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文 集》。 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来到 湖北武汉,并在武汉开始接受教育, 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 后来因为“知识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专业。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 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 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 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 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 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 王脾气,菩萨心肠。
坦率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是一个天性爱说真话的人,因 此只要有机会,他是一定会说真话 的。他非常知道在一个人人都说假 话的时代最有力的武器是真话。
狠毒
比方说许攸,官渡之战时许攸来投奔曹操是起到了关键 作用的,所以许攸也很得意,许攸经常跟曹操说,哎,阿瞒, 他不叫他什么曹公啊、什么明公啊、或者什么丞相这些,他 叫他小名。曹操有两个小名,一个叫吉利,一个叫阿瞒,叫 他小名:阿瞒啊,要是没有我许某人,你可是没有今天啊! 曹操只好赔着笑脸说,啊是是是,许先生说得对,没有你的 帮忙我确实是没有今天。但是许攸不停地说,这个就很讨厌 了,这好比说你送了我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当然很高 兴,但是我每穿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来对着大家说,哎大家 伙看看啊,他这件衣服是我送给他的,我要不送给他这件衣 服他可是没衣服穿啊。我能高兴吗?那何况是曹操呢?有一 次曹操打下邺城,许攸又在那儿对大家说,大家看,如果没 有我的话,他们曹家人就进不了这个门了。曹操实在是忍无 可忍,杀了,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狠毒。

品三国

品三国

周瑜也一样,又是一个漂亮之极的英雄。周瑜的帅不仅仅是外貌,更重要的是 内在的气质。周瑜恰恰是一个气质高贵、气度恢宏的人。他人品好修养高,会打 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即便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的演奏 是否准确。如果不准,他就会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说法是“曲有误,周郎顾”。 因此我甚至怀疑他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 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当然,战争不是艺术,不可能那么潇洒,那么儒雅,那么风流倜傥,更不可 能谈笑风生之间,不可一世的“强虏”就“灰飞烟灭”了。这个时候的周瑜,迎 娶小乔已经十年,也并非“小乔初嫁了”。苏东坡那么说无非是要着力刻画周瑜 的英雄形象罢了。文学作品是不能当作历史来看的,但要说历史上的周瑜的英武 儒雅,却大体不差。周瑜二十四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驰骋疆场, 建功立业。也就是在这一年,孙策和周瑜分别迎娶桥公之女大桥和小桥为妻,这 就是苏东坡所谓“小乔初嫁了”。可见周瑜这个人,是官场、战场、情场,场场 得意。对于男人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羡慕的吗?这样一个春风得意的人, 怎么还会嫉妒别人,又怎么会因为嫉妒别人而被气死呢?我们嫉妒他还差不多。 没错,周瑜和刘备集团是有过明争暗斗,也曾经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关 张,这事我们以后还会说到。但那是其集团政治利益所使然,与心胸和气量无关。 而且,周瑜忌惮的是刘、关、张,不是诸葛亮。老实说,那时周瑜还真没把诸葛 亮当作头号劲敌,怎么会去暗算他?反倒是原本高风亮节的诸葛亮,却因为编造 出来的“三气周瑜”,被写成了“奸刁险诈的小人”,想想这真是何苦!
述义 的 史 这 。。 话 , 是 是不 题 这 一 非同 。 是 个 真时 正 一 英 假期 史 些 雄 众有 记 引 辈 说不 录 人 出 纷同 , 入 的 纭的 野 胜 时 ,评 史 的 代 成点 传 故 , 败, 说 事 这 得不 , , 是 失同 戏 这 一 疑作 剧 是 段 窦品 编 一 扑 丛有 排 个 朔 生不 , 津 迷 。同 小 津 离 的说乐的 描演道历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01班学号:201012010111姓名:许娟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真假曹操②:奸雄之迷③:能臣之路④:一决雌雄⑤:大江东去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专题题目:易中天品曹操:能臣之路曹操一生可以说是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易中天先生给他的评价是:可爱的奸雄。

难道,曹操在刚出道时就想做奸雄吗?年轻时的曹操又有着怎样的理想和抱负呢?曹操因为被推举为孝廉,又有身为高官的父亲做后台,所以在二十岁的时候就顺利进入官场。

然而不久一件突发事件却令曹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政治漩涡:进,则得罪当今权贵,失去大好的政治前途;退,则违背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权贵同流合污。

那么,意气风发的曹操该何去何从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第二种解释,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

曹操举为孝廉,担任郎官,这就向仕途迈出了第一步。

再加上曹操是朝中有人,曹操的祖父曹腾是皇上信任的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也在朝中为高官,所以曹操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务是不好担任的,洛阳是京都所在,这个地方满城都是冠盖,都是权贵,这些权贵和他们的家属,和他们的子弟,和他们的仆人,从来就是不把王法放在眼里的,从来就是要为非作歹的,也从来就是没有人惹的起的。

可是首都地区的治安是不能不维护的,怎么办呢?所以非得有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得不信邪,这个人还得有很多鬼点子,能够治住这些权贵,必须有这样的人去担任那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才镇得住这个地方。

而曹操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胆子又大,点子又多,谁都不怕,所以说他去当这个官是非常的合适。

事实上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以后不辱使命。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易中天教授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分为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重归一统、历史回眸五大部分,共52集。

就拿他讲的郭嘉和关羽来说。

1,郭嘉。

一个吹过头的例子,郭嘉牛大家都知道,但作者仅因为一个时间巧合(好像是郭嘉死那年,刚好是诸葛出山那年),就强行将两个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的人做了一番PK,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给人一种“如果郭嘉不死,那么……”的感觉,有兴趣自己去“天生我才”一章。

个人观点,郭嘉如果没死会怎样,我不知道,就他生前的功绩,还不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2,关羽。

也是黑的不行了,关羽无论文学形象,还是历史形象,都算是非常耀眼,然而,在该书中,有关关羽描述最详尽的是:关羽看上了个妹子,曹操原本答应赏赐给他,后曹操自己看上了,放了关羽鸽子,关非常郁闷……还有就是关羽是剃头的祖师爷,财神爷。

总之,每人读历史都会有自己的见地,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给别人,那就不厚道了,作为评书,应尽量求客观公正,而不是前面的摘取几句史料告诉大家:关羽是个萌萌哒的大侠;诸葛亮只会治国不会打仗;郭嘉天纵奇才,如果不死,那么……还有曹操同学,简直8重人格分裂体。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1)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2)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3)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4)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5)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6)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7)*先入为主 易中天品三国(8)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9)*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10)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11)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12)天下归心 ◎第二部:孙刘联盟易中天品三国(13)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14)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15)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16)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17)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18)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19)*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20(22)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23)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24)赤壁疑云 ◎第三部:三足鼎立易中天品三国(25)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国(30)夺嫡之争 易中天品三国(31)趁虚而入 易中天品三国(32)蜜月阴谋 易中天品三国(33)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国(34)败走麦城 易中天品三国(35)夷陵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36)永安托孤 ◎第四部:重归一统易中天品三国(37)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国(38)水火难容 易中天品三国(39)痛失臂膀 易中天品三国(40)祸起萧墙 易中天品三国(41)以攻为守 易中天品三国(42)无力回天 易中天品三国(43)风云际会 易中天品三国(44)坐断东南 易中天品三国(45)情天恨海 易中天品三国(46)冷暖人生 易中天品三国(47)逆流而上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易中天品三国(49)天下大势易中天品三国(50)历史插曲易中天品三国(51)百年孤独 易中天品三国(52)千古风流 易中天品三国(结束语)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士族取代贵族 二遇军阀 三、南方对抗北方 四、逐鹿未必得鹿 五、解铃还须系铃 六、后浪变成前浪 附录一 心平气和说空城附录二 我的历史观(本轮8个举牌)、门阀遭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数学101班学号:201012010109姓名:唐江艳论文要求: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大江东去②:真假曹操③:何去何从④:天下归心⑤:海纳百川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

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真假曹操中对此作了相关评价。

愚意以为三国中能称得上真英雄的领袖人物,唯有曹操曹孟德一人而已。

何谓英雄,如吕布徒逞武力,妄加杀戮。

不过一勇之夫。

如刘备,为求权欲,至国家安危人民疾苦于不顾,不过一枭雄。

想那曹操,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所求全为国家统一,人民安泰。

自黄巾之乱起,一生为朝廷征南荡北,扫除无数隐忧大患。

位极人臣时,九五之坐近在咫尺却从不伸手,真英雄之名,舍他其谁!刘备,不过一面厚心黑的无耻小人.孙权,不过一承父兄余荫的公子哥儿.如何能与曹公相比!若非赤壁之战时运气太差碰上了传染病和东南风.曹操早就统一全国了.那时以中国人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只会有赞誉之美言,那还会有奸雄之骂名.那一句"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他一生最佳写照.曹魏之奠基者,魏国之武帝者,曹操功劳之最高者,争议之最多者,孟德曹操,文武具备且双全者,上能治军下能治民者孟德,文臣武将以鲫数之,战场胜败以乐观之杀人如盗匪,求贤如文王,打仗如孙吴,其心如野狼。

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

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专门玩弄权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曹操:乱世英雄,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秀,灭袁绍,征刘表。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
奸诈+坦诚+可爱
饶叛徒魏种
宽容,报复心极强,重感情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又儿女情怀,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
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苏轼: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许邵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深知,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真话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周瑜: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三国志》的评价:性度恢廓
刘备的评价:气量颇大
蒋干的评价:雅量高致
诸葛亮:
空城计的的不可能性: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可能出现在阳平战场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都是后人编造杜撰。

鲁迅评:《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关羽:(财神,理发师祖师爷)。

易中天品三国总结

易中天品三国总结

开场白: 大江东去三国: 通常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曹丕称帝: 公元220年齐备称帝: 公元221年孙权称帝: 公元222年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第一部魏武挥鞭第一节真假曹操历史意见:《三国演义》定为国贼《资治通鉴》编撰过程中也删掉不少对曹有利的资料北宋大多数不喜欢曹操南宋就几乎公认曹操为贼乾隆一锤定音“篡逆”曹操性格的多面性:(聪明透顶,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大气:对于丁夫人、魏种、陈宫、小气:杀边让、许攸、桓邵、娄圭、孔融、第二集奸雄之谜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僬县(今安徽省毫州巿)人。

父曹嵩是曹腾养子,曹腾是当时颇有名的大宦官,封费亭候,任大长秋(省部级)秩二千石。

出身不好,教育也不好自诗:“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评价: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评论家。

每月初一发表“月旦评”。

评曹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这叫做“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第三集能臣之路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

孝:才子;廉:廉士。

郎:小伙子,侍卫。

(汉代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侍卫长:郎中令不久曹操被司马防(懿父,尚书右丞,宫廷副秘书长)推荐任阳北部尉(第一个官职)。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古美⼥爱英雄,⾃古嫦娥爱少年,所以美⼥最喜欢的那就是少年英雄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物,都有三种形象。

⼀种是历史的本来⾯⽬,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说《三国志》的记载。

第⼆种是⽂学艺术作品当中的⾯⽬,我们称之为⽂学形象,这是⽂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

还有⼀种,是⼀般⽼百姓主张的样⼦,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说民间信仰中历史⼈物的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中历史⼈物的形象。

其实我们每个⼈⼼⽬中都有⼀个⾃⼰的历史⼈物的形象,因此⼀个历史剧,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拍出来以后,我们的观众会发表评论说某某演员演得不像,这个曹操不像,这个周瑜不像,这个林黛⽟不像,这个贾宝⽟不像。

你怎么能说不像,你见过吗?可见每个⼈⼼⽬中都有⼀个形象,这个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诸葛亮这个⼈,⾄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追捧的对象。

当时有⼀个叫郭冲的⼈,郭冲这个⼈⼤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章。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司马懿亲⾃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神⾊⾃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个神箭⼿把他射下来⾏不⾏?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悬殊是很⼤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万⼤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万⼤军的,反正⾄少⼗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不打⾏不⾏?何⾄于掉头就⾛呢?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乌有。

说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可惜现在民间只记住了关⽻的情,忘掉了曹操的义,正是由于关⽻如此地重情义,因此关⽻成为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何去何从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何去何从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何去何从
导语: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您解读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

我读《品三国》

我读《品三国》

我读《品三国》我迷上,或者说关注《百家讲坛》,是从易中天开始的。

易中天站在讲台上,三千年的往事流水,历代帝国的惆怅,三国的风风雨雨,茶油烟酒的典故,中国男女的趣事,大江南北的城市,南北方人的差异……娓娓道来,让你喜不胜收,让你惊叹中华文化竟然可以如此品读。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易教授开讲了:话说东汉末年……于是有飘逸潇洒的儒将风度的周瑜徐徐走来,让苏轼赞叹不已,直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在大家的印象中,长期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曹操,开始在易教授的点拨下得到正名。

其过人的文采才华和卓越的军事能力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

惊喜之余,人们对三国这一人才辈出的时代的重要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喜欢易中天的诙谐机灵,还有他那既高深又严密的评论。

他不信《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因为小说家的言论往往最不可靠。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他考证《三国志》、《魏略》等正史书,再加上自己有条理的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得到了可能的最佳解释。

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因为要做到用纯粹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现象非常不容易。

为此,易中天抛弃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的孔明,“状刘备多善而近伪”的刘玄德;抛弃了只会奸诈狡黠的曹孟德的世论;抛弃了因小气而死的周公谨。

抛弃了只凭成败论英雄的偏执观点。

另外,易中天对“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的刘表,“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刘禅等三国中常认为是失败者的人物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最后点明了深层次奥妙:三分归晋并不是魏、蜀、吴的无能,而是同为寒士阶级出身,靠武力打天下的他们,并不符合士族阶层当政这一历史潮流。

蜀坚持,所以先亡。

魏放弃,出了“九品中正制”,还是亡了。

吴妥协,任用了大量江东士族,但后来又赶尽杀绝,迟些也灭亡了。

这个由士族地主阶级――也就是世代读书,垄断官阶,如“四世三公”之类的群体参与并控制政治的历史趋势,不是曹操、刘备等一时的英雄俊杰能改变得了的。

品·易中天品三国 壹

品·易中天品三国 壹

三国痛壹最近不知怎么的,迷上了三国那段历史。

说到这里,我真想对自己说句呵呵。

想来也可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我读理科,就更不用说了,历史大概离我都很远。

什么《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其实我都不怎么分的清。

至于三国那些历史,我也只知道有个《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当然,三国志是万万没有看过的,至于《三国演义》也只是零零碎碎看过电视剧。

就这样,还没闹清到底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只知道曹操很奸,刘备很忠,吕布很色,关羽很义气,诸葛亮很神。

然后由于语文课本的原因,还听说过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和诸葛亮写了个《出师表》。

那时的历史在我脑中都只是碎片,确切的说还算不上历史,只是些吸引人的故事,有些甚至更像神话,例如诸葛亮借东风。

当然,不得不说我们对历史的默然也跟我们这代人接受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干系。

那时候我们心中都一致的将学校的课程分为两个版块——主科和副科,以至于副科老师总是有事,身体也差。

常常副科的上课铃声响起后都是主科老师走进来,昧着良心说副科老师要么有事,要么生病了,这节课换课。

但是至今我也没有等到主科老师把副科老师的课给换回来!哎呦,越说越跑题了!我们还是继续说历史,说三国吧。

我对三国的了解至今也不算详尽,记得是零四还是零五年天朝的央视搞了个不错的节目——《百家讲坛》。

这个节目里有个《易中天品三国》的版块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我也是机缘巧合,在电视上看过其中几期,觉得讲的挺有意思。

但是那是在上大学,平时也没有天天看电视的机会,这个节目也只能随缘了,七拼八凑的也没完整的看上几集。

现在上班了,结婚了,有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一头卷发的女儿了(嘻嘻嘻),又巧遇了一个智能手机称霸的年代,我看电视的机会也被压缩的少的可怜。

但是,前段时间有个拼我车上班的美眉给我推荐了一个听书的软件,由于我经常出差,急需此类软件在旅途中解闷儿。

果断下载安装了。

装毕,在搜索栏输入“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赫然屏幕上,我当时还真有点小鸡冻呢!毫不犹豫的找了个有WIFI的地方将54集全部下载到手机。

易中天品三国之官渡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之官渡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之官渡之战这是一次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大决战,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又是一个让人思考、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

袁绍人多势众,曹操兵少将寡,然而曹操的军队却以一当十,大败袁绍。

那么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呢?这一场战争的过程究竟怎样?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一决雌雄》!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经过近十年的诸侯混战,形成了势力最强的两大集团,这就是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袁绍获得了翼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的土地,雄居北方;曹操的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州、豫州、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与袁绍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时,杨奉已灭,吕布已亡,袁术已死,张绣已降,孙策据守江东,刘表中立观望,局势变得十分明朗,那就是袁绍和曹操两雄不并立,必须一决雌雄。

当时,袁绍的实力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于是袁绍决定进攻曹操,这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那么,兵力微弱的曹操是如何应对势力强大的袁绍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易中天品三国》之“一决雌雄”正在播出,敬请关注!易中天:我们今天讲官渡之战,战争是在建安五年二月正式打响的,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官渡之战的第一个阶段交锋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交锋阶段”,袁绍先发制人,建安五年二月,袁绍驻军黎阳,在黄河的北岸,派大将颜良攻打隔河的白马,同时派大将文丑进攻延津,主战场是在白马。

这个时候驻守白马的是刘延,刘延有三千人,这样打到建安五年四月的时候刘延顶不住了,给曹操写了一封鸡毛信求援,曹操也知道刘延顶不住,决定增援白马。

这个时候曹操的一个谋士叫做荀攸的就跟曹操说,咱不打白马,我们打延津,曹操马上就明白过来了,什么意思呢?声东击西,现在我不是白马吃紧吗?我们不打白马,我们军队从延津出发渡过黄河,做出一副要包抄袁绍后路的这样一个架势,袁绍一定会上当受骗,增援延津。

曹操马上采纳了荀攸的这个建议,率领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向延津方向挺进。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化工112班学号:201108010226姓名:任良军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①:大江东去②:深谋远虑③:一决雌雄④:真假曹操⑤:奸雄之谜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答:真假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北方,当了宰相,真是远近闻名。

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厉害,于是派使者到许昌拜见,以示通好。

听说匈奴来使求见,曹操多了一个心眼。

原来曹操个头中等,长得也不魁梧。

为了震慑远人,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叫自己的一个高大卫士扮作自己,而自己持刀充作卫士。

在接见仪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见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仪表堂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叹服。

但是,不管怎么威严,假曹操始终看着扮着卫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见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驿馆。

曹操打发人去问他:“你认为曹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说:“丞相固然高大魁伟,堪为人表。

但他身旁的矮个卫士眼光如电,却也是个不平凡的人呢。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到许都,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千百年来对人们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如裴松评价之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品《品三国》

品《品三国》

品《品三国》
《百家讲坛》广告曰:“坛坛都是好酒”。

打开《品三国》却不似酒坛,而更像打开了一个咸菜缸。

猛一看,粗糙甚至污浊,但品尝起来却越嚼越有味。

正如咸菜,不仅是乡下人的饭桌必备,也是城里人的家常便菜,《品三国》不仅受到高学历人群的好评,也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

易中天以调皮的文风、调侃的语气来正说历史,斧民间曲解为正,澄三国迷团为清,征古书遗物旁证史实,引百家之言争鸣疑点。

治学之严谨,论证之严密,章句可鉴。

有人批评易中天在《品三国》里的调侃,不乐意听到他“‘诺’就是今天的‘OK’”等语,也不愿看到他评书式的“戏说”。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见,是一部分习惯了学问的严肃面孔者的本能抵制。

学问不应只是“文化人”自我真爱、互相品评的“藏品”,它理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民间、服务大众。

而《品三国》正是在保持学问的灵魂即严谨的前提下,卸了些浓妆淡抹,换了身休闲平衣,走下高高在上的书阁,走到更多人中间。

《品三国》的销量证明了他的生命力,但有人说这种销量是以降低学问品味,一味迎合民众为代价换来的,智者无言,当大街小巷热议三国,男女老少品评历史之时,我们应该问的是:这普通民众的品味提升应该归功于谁呢?
作者:李铸涛。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

课程名称:《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魏武挥鞭说曹操》班级:数学101学号:201012010103姓名:李旭红论文要求: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①:真假曹操②:奸雄之谜③:深谋远虑④:鬼使神差⑤:海纳百川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1500字)(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答: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曹操是难得一见的,有热情、有魄力,有创意的政治改革家,又是位敢于亲自上前线,冒险挑战的军事家,更是位杰出的兵法家、文学家和诗人,堪称文武全才。

什么叫奸雄?“奸雄”这个概念包括了两个内容,就是奸和雄,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够叫做英雄。

比如像明朝的奸臣严嵩,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使用的是阴柔手段,奸而不雄,这个只能叫奸贼;如果像东汉末年的董桌那样,横行霸道,专横跋扈,雄而不奸,使用的是暴力手段,那只能叫枭雄。

枭雄就是强硬而又有野心的人物,奸贼就是奸猾而又有贼心的人物,奸雄是奸诈而又有雄心的人物,那么曹操是不是这样的人呢?是。

曹操唯才是用。

关羽被他抓住时,他很希望关羽降服于他,因为他知道关羽是一个又忠心又骁勇善战的人,但关羽始终都不答应,还恶语相加。

最后,宁愿放关羽回去,也舍不得杀了他。

可见他是一个很惜才的人。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却被他发现,董卓就派人追杀曹操,正是危急时刻,他父亲的好朋友吕伯奢救下了他,为了给他压惊,吕伯奢就磨刀杀猪招待他,可没想到曹操却认为是要暗杀他,就先下手,把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掉,曹操问为什么要杀他,朋友说是杀猪,曹操虽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还是把他杀了,还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