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
生态学基础: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地球环境
微环境
宇宙环境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趋异适应与生态型
• 同种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 的适应叫趋异适应 • 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型类群叫生态型
气候生态型(籼稻与粳稻) 土壤生态型(水稻与陆稻) 生物生态型(红花碗豆与白花碗豆)
C G Cao
2.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3.生态位(niche)
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
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
多维生态位
湿度
湿度
pH
温度
温度
温度
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
一个物种所划定的多维体就可以看作生态位的抽 象描绘,他称之为基本生态位(基础生态位)。但在自 然界中,因为各物种相互竞争,每一物种只能占据基 本生态位的一部分,他称这部分为实际生态位。 实 际生态位小于基本生态位。
(二) 环境
1.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 一主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 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因素 。生物是环境的主体,主体不同, 环境不同。
2.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的主体分类:
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其它生命 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均被视为构成人类环境 的要素;
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生态位大小。Levins公式:
1
B i =
R
Pij2
=
Yi 2
R
N
2 ijj 1j 1Bi为物种i的生态位宽度,Pij =Nij/Yi是第i个物种利用资源 状态j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
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公式
高一生物第二章笔记
高一生物第二章笔记第二章是高一生物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到细胞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细胞的代谢过程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高一生物第二章的详细笔记。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由磷脂双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保护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器,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场所。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产生ATP。
4.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
5.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分类和包装,将其送往不同位置。
6.液泡:储存细胞内的物质,如水、有机物等。
7.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8.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9.核膜:包裹着细胞核,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10.染色质:位于细胞核内,包含遗传信息的DNA。
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磷脂分子由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组成,形成双分子层,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2.膜蛋白:嵌入在细胞膜中,参与物质的运输、信号传导等功能。
3.胆固醇: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4.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膜可以选择性地通过一些小分子和离子,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5.分隔环境:细胞膜将细胞内外环境分隔开来,维持细胞内稳定的内环境。
6.细胞识别和黏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过程。
三、细胞的代谢过程1.细胞呼吸:包括糖的分解过程(糖酵解、乳酸发酵和细胞色素氧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半乳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2.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3.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将DNA的信息转录成mRNA,翻译是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
4.核酸合成:包括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
四、细胞的分裂1.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完成细胞的分裂过程。
2.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用于生殖细胞的形成。
七年级上科学第2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第2章:生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3、无脊椎动物中除了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外,其余均为多细胞动物。
类群生活环境结构体温生殖方式常见动物皮肤及其附属物附肢呼吸器官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有鳞片鳍鳃变温卵生鲫鱼、草鱼等两栖类幼体:水中成体:水中+陆地皮肤裸露无鳞片四肢幼体:鳃成体: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温卵生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有角质鳞片一般有四肢肺变温卵生龟、蛇、鳄、蜥蜴等鸟类陆地,适于飞行有羽毛前肢变成翼肺较发达与气囊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恒温卵生家鸽等哺乳类分布最广,最高等体表有毛四肢肺恒温胎生哺乳牛、羊、兔等二、植物的主要类群已被人类认识的植物约有35万种,根据它们繁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裹,又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根据种子里子叶的数目,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孢子植物有藻类、苔藓、蕨类等类群。
植物1、孢子植物类型比较: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不同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2枚子叶1枚子叶根直根系须根系茎茎内有形成层,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能逐年加粗茎内无形成层,茎长成后不能增粗或增粗不明显叶多为网状叶脉多为平行叶脉花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或4 花的各部分基数是3举例大豆、向日葵、油菜、苹果、橘、柳、桃、南瓜水稻、小麦、玉米、葱、蒜、百合、甘蔗、芦苇繁殖方式不同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里子叶的数目三、细菌和真菌四、生物的分类1、分类是将大量事物条理化的研究方法。
2、生物分类的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笔记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笔记摘要:1.生物第二章概述2.细胞的重要性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细胞的生命周期5.细胞分裂的过程6.细胞分化的实质7.细胞间的相互作用8.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9.总结与思考正文:【生物第二章概述】生物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生命周期以及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等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本章将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
【细胞的重要性】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代谢调节等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维持生命的稳定。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壳,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些结构共同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细胞的生命周期】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等阶段。
在不同阶段,细胞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了解细胞生命周期有助于研究细胞生长、分化等过程。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分裂的方式,最终形成生殖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质】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的现象。
细胞分化使得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形成复杂的生命系统。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间相互作用是生物体细胞组织形成的关键。
细胞通过分泌物、细胞间连接蛋白等方式相互沟通,协同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之间相互协作,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了解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与思考】本章学习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生命周期以及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等内容。
生物第二章
一、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骨骼 关节——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 肌肉(骨骼肌)
1、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①不活动的连接, 如:头部的颅骨——骨缝; ②半活动的连接, 如:脊椎骨——椎间盘; ③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骨连接的主要连接方式) 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 踝关节
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 诱杀农业害虫。 ②如果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就会干扰雌 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 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4、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
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 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 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 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之间才成 为统一的整体。
举例: 2、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 ①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 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②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常胜将军”)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 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③“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 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
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 (×)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 子。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的关系。 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人为捕杀某种动物, 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 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
三、社会行为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是一章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掌握的章节,内容涵盖了分子构成基础以及生命过程的重要元件,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酶等等。
这些元件构成了生命体系的一些基本单元,而这些基本单元的研究为后续的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元件,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类别。
单糖是构成碳水化合物最基础的单元,三种单糖分别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酯键或者糖苷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
多糖则是由很多个单糖或者双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和壳聚糖等。
碳水化合物不仅仅是生物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来源,其也是生命过程中各种反应和转换的重要基础物质。
单糖可以被机体利用来提供能量、支持生长和维持身体正常运作。
多糖除了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储能外,还在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脂质脂质是生物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元件,包括脂肪酸、甘油和磷脂质等。
脂质作为生物体系中的重要成分,有很多种功能和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可能是作为能量储存和转移的物质。
同时脂质在生物体系中还有很多的其他作用,例如保证细胞膜脂质的完整性、抵抗寒冷的影响等。
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系中主要物质之一,不仅在生命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实际的产业应用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果我们把生化反应比作是一种蒸发,那蛋白质就如同反应瓶口的水银,扮演了牵引和控制反应的角色,帮助反应有效地进行。
除此之外,蛋白质还有很多种其他的作用,例如支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调节生长和分化、在调节免疫系统、通过酵素促进化学反应等。
4.核酸核酸是构成生物体系中另一种重要的基本元件,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
可以说,DNA在生物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构成人类基因的主要物质。
RNA同样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包括mRNA、tRNA和rRNA 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分类1. 动物是生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已发现有150多万种。
2. 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生活环境和生理特征也是千差万别。
3. 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形态分类法、细胞分类法、生物化学分类法等。
4. 形态分类法是以动物的外形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5. 细胞分类法是以动物的细胞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6. 生物化学分类法是以动物的生化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7. 动物界包括原生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等。
8. 脊索动物是指具有脊索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9. 节肢动物是指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具有外骨骼的动物,如昆虫、蛛形动物(蜘蛛)、甲壳动物(螃蟹)等。
10. 鸟类和哺乳类是具有羽毛和乳腺的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两个大类群。
11. 原生动物是指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二、动物的种类1.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水生生物中的一大类群。
2.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如青蛙、蝾螈等。
3. 爬行动物是指体被鳞片,营爬行生活的脊椎动物,如蛇、龟等。
4. 鸟类是指具有羽毛,前肢演化成翼,后肢支撑身体,恒温脊椎动物的总称。
5. 哺乳动物是指具有乳腺,体腔内有膈,恒温脊椎动物的总称。
6. 在上述动物的分类中,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也可以根据它们的体温调节方式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7. 动物的分布范围很广泛,从海洋到陆地,从高山到平原都有分布。
8. 动物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9. 每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了解这些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它们。
高一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x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一次,细胞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两极。
4个子细胞。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同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点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高二选修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高二选修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命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有丝分裂开始,再到下一个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细胞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G1期(生长期)、S期(DNA复制期)、G2期(前期)和M期(有丝分裂期)。
1. G1期:细胞在此期间进行生长,合成所需的蛋白质和细胞器。
2. S期:细胞在此期间复制其基因组中的DNA,确保每个子细胞拥有完整的遗传信息。
3. G2期:细胞在此期间进一步增长,准备进入有丝分裂。
4. M期:细胞在此期间进行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核分裂和细胞分裂等过程。
第二节:遗传物质DNA与RNA的结构和功能1. DNA的结构:DNA是由一条或多条核苷酸链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在构成DNA的核苷酸中,有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双链结构。
2. DNA的功能:DNA是存储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分子,它能够通过遗传密码传递给下一代。
除此之外,DNA还参与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3. RNA的结构:RNA是由核苷酸链组成的单链结构,在RNA 的核苷酸中,胸腺嘧啶(T)被尿嘧啶(U)所替代。
与DNA相似,RNA中也包含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
4. RNA的功能:RNA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
其中mRNA (信使RNA)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然后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rRNA(核糖体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tRNA(转运RNA)能够将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三节:DNA的复制和遗传1.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有丝分裂前,将一条DNA分子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双链解旋,形成两个复制双链。
在每个复制双链上,酶能够将游离的核苷酸与原有链的互补碱基配对,逐渐合成新的DNA链。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二章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二章生命的起源生命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种奇妙的现象。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最早的单细胞生物。
1. 单细胞生物的起源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出现在数十亿年前的海洋中。
这些单细胞生物是如何诞生的呢?目前学界存在两种学说,一种是自然选择学说,即单细胞生物是从原有的无机物质中自然演化而来的;另一种学说是外星人种子学说,即地球上的生命始于外太空的种子降落在地球上。
无论哪种学说,都需要条件的相适应:1)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2)有适宜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供应,如碳、氢、氧、氮等元素和无机盐、碳酸盐等;3)有一个能够把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生命的机器或化学系统。
2.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单细胞生物,细胞结构简单,基本功能齐全,可以自我营养、自我保护、自我繁殖、自我运动。
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器官,但是它们具有一些能够体现其生命特征的重要结构和物质,如质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
质膜是细胞的外包装,可以保护细胞内环境;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指挥中心",存储着DNA等遗传物质,控制着细胞的各项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的产生场所,通过进食有机物来产生ATP分子,维持细胞的生存。
3. 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孢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等方式。
二分裂是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孢子是一种进化的得益,有些单细胞生物产生的孢子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可以存活。
无性生殖通过某些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产生子代,不涉及生殖细胞的贡献。
而有性生殖是单细胞生物交换遗传物质的过程,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的意义尽管单细胞生物看起来很微弱,但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为鱼类、鸟类等高等生物提供食物;土壤中的细菌可以起到分解有机物和维持土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二章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二章生物知识点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分类、命名、数量和分布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基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指的是一种物种内不同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的层次。
基因多样性的高低反映了该物种为环境变化和适应所提供的潜力。
二、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最为广泛认知和最为关注的生物多样性层次。
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了自然地理和环境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所形成的多个完整而互不相同的生态系统,比如湿地、森林、草原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高级别层次,它可以维持物种多样性、人类生存、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和重要性有很多,例如:
一、人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工业材料等资源,因此人类非常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
二、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帮助环境保护,防止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发生。
三、科学研究
生物多样性持续的存在给生物学、生态学等科学研究带来很多的发展机会。
总之,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一定要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物选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框架
生物选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框架摘要:1.生物选修一第二章概述2.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3.细胞结构与功能4.细胞增殖与分化5.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6.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7.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8.遗传物质与基因9.基因表达调控10.细胞与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正文:一、生物选修一第二章概述生物选修一第二章主要涉及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从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到细胞的增殖、分化、遗传物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章是生物学科的基础部分,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和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
2.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负责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同时调控物质的进出细胞。
三、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负责细胞的形状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过程。
四、细胞增殖与分化1.细胞增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细胞,从而增加细胞数量。
2.细胞分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根据内部基因表达调控,发育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类型,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五、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1.细胞间通讯:细胞通过分泌物、直接接触等方式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传递。
2.信号传导:细胞内外信号分子通过结合受体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控细胞功能。
六、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整个过程。
2.细胞分裂:细胞通过有序的细胞周期,完成DNA复制、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等过程。
七、遗传物质与基因1.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2.基因:基因是DNA上的特定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从而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八、基因表达调控1.转录:DNA的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探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微观的细胞、分子到宏观的物种、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
在八年级中学习的生物学也是如此,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和功能、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类生殖方式和生殖技术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一、细胞形态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的具有生命活动的结构。
细胞结构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其中,细胞质内部还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吞噬、消化、吸收、运输,以及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复制等。
细胞的功能因种类不同而异,比如植物细胞拥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1. DNADNA是决定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
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由两个螺旋共同组成。
其中,每个螺旋由许多核苷酸有序排列而成。
2. RNARNA是DNA的一个衍生物,也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分子。
RNA 与DNA相似,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RNA分为mRNA、rRNA和tRNA三种类型,都与蛋白质合成相关。
三、人类生殖方式和生殖技术1. 人类生殖人类的生殖是由男性和女性的性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受精、胚胎发育等过程。
人类繁殖的目的是保证物种的传承和延续。
2. 生殖技术生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在人工条件下控制、促进或改变生殖过程的方法。
其中,常见的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
四、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指在研究生命科学问题时所采用的理性思维和具体的实验方法。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旨在提高研究者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以上就是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最小因子定律
2. 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
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Liebig)于1840年发 现谷物的产量常不是受常量营养物质(N、P、K 等)所限制,而是取决于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B、Mg、Fe等)。
生态因子
4.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具体生物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包括生物本身的影 响。
环境因子的说明
复杂性(Complexity):环境因子的组成和影响 非常复杂,所有生物群落都受到环境因子复杂的 交互作用影响。 变异性(Variation):环境因子在不同的时间尺 度上发生变化。大多数生物必须面对持续变化的 外部环境。
即使有丰富的食物存在,环境因子的限制可以阻止生物生存,如 冬天海鸟死亡、风干土壤微生物死亡; 冰川作用周期上万年,日照强度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发生变 化。 复杂性和变异性研究是生态学永久的热点。
(2)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分布一般很广。生物对 气候因子的耐受范围影响着生物的分布,但是,气候因子只能说明生物不 能分布的地区,却不能准确地说明生物将会分布的地区(生物因子也影响 分布)。
耐受定律的补充
(3)生物会主动的进行生理性的驯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 金鱼的致死温度依赖于先前的生活的水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细胞的结构1.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2.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最小的细胞是属于细菌类的支原体细胞。
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的卵黄。
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数目的多少与生物体的大小成比例。
当细胞的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越有利于各项生命活动的完成,因此细胞的体积总是那么小。
生物被分为:细胞结构:包括原核和真核,常见的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乳酸菌,支原体。
真核包括:动物(变形虫和草履虫单细胞均属于真核动物),植物,真菌(所有食用性的酵母菌均为真菌非细胞结构:病毒(因为病毒是非细胞结构,故不具备细胞器)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3.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通过载体蛋白来实现。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
质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层。
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脂双层的任何一层都不能称为膜。
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
膜蛋白:在膜中也可以移动,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置于细胞外。
常常用糖蛋白作为标志来识别是膜的外部还是内部。
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真菌的细胞壁:由壳多糖组成。
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细胞壁的生长,因为它能抑制细菌合成肽聚糖,由于不能合成细胞壁,细菌就不能生长和繁殖。
4.细胞质: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和流动着的液体。
无膜包被的细胞器:中心体和核糖体具有两层膜的细胞结构: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
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
粗面内质网,上面有核糖体颗粒光面内质网,上面没有核糖体颗粒,光面内质网的功能比较特别,其上有氧化酒精的酶,有些还含有合成磷脂的酶。
内质网向内与细胞核的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核糖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核糖体一般分为游离的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了解生物圈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1)非生物因素:①内容:光、、水等。
②对生物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②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影响关系往往表现为_关系、关系、关系、关系等。
二、探究实验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
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两个环境除光照情况以外,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因素都要保证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必须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生物圈。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环境B.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C.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D.地球上的天空、海洋与陆地2.(2016,遂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影响山上桃花迟开的因素是什么( )A.光B.温度C.水分D.土壤4.(2016·淄博)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
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上相的耗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5.“草盛豆苗稀”体现的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B.竞争C.捕食D.共生知识点2探究实验6.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7.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
高一生物第二章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 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苹果和梨匀浆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颜色变化橘:橘黄色或红色颗粒(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常用材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C,H,O,N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由2个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由多个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AA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 表示:-CO-NH-2.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数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AA数为n若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1若蛋白质含有m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m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AA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AA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4.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结构功能.催化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免疫功能.例(肌肉、酶、载体、胰岛素、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0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2.(2013苏州学情检测)下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B.刺激b点,c、d同时兴奋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3.(2013镇江模拟)如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相同B.兴奋经过神经元上某一点时,膜电位变化是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C.兴奋在①和②中传导的原理是相同的D.若婴幼儿服用劣质奶粉,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少,则会使①和②结构减少,影响智力发育4.(2011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次调查)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5.(2012年海南单科,T13,2分,★☆☆)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6.(2012年海南单科,T14,2分,★☆☆)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38.(2010年海南单科,T10,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7.(2013福州模拟)小白鼠在实验前后的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纵坐标为血糖浓度(mg/dL),横坐标为时间(h),则T1时刻注入的激素、T2时刻小白鼠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别是( )A.甲状腺激素、异常兴奋B.胰岛素、惊厥和昏迷C.胰高血糖素、惊厥和昏迷D.肾上腺素、正常8.(2013北京西城质检)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 mg/dL 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含量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D.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9.(2011广东湛江质检)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不会引起(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减少C.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43.(2012山东沂源摸底)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对这一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a物质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对甲结构进行反馈调节10.(2011年海南单科,T7,2分,★☆☆)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11.(2011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5,6分,★☆☆)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2.(2013苏州调研)若下面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快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13.(2011扬州市第一次调研)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静脉点滴1 L生理盐水⑤高温下劳动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14.(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Ⅰ,T4,6分,★★☆)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15.(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T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16.(2012年上海单科,T19,2分,★☆☆)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17.(2012年海南单科,T16,2分, ★☆☆)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18.(2010年海南单科,T8,2分,★☆☆)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19.(2013北京海淀模拟)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③表示将抗原呈递给④B.细胞②、④、⑦能够直接识别抗原C.有相对发达的高尔基体是细胞⑦的特征之一D.⑦能分泌抗体,而④不能分泌抗体20.(2011江苏徐州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 )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21.(2012浙江宁波质检)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22.(2012江西九江调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进而被吞噬、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23(2014新课标卷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4(2014新课标卷Ⅱ,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5(2014福建卷,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26(2014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入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27(2014海南卷,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28(2014海南卷,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29(2014全国卷大纲版,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30(2014海南卷,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31(2015福建卷,2,6分)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