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疾病-胸痹

合集下载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及要点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中医优势病种之一:胸痹心痛病(冠心病)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之一:胸痹心痛病(冠心病)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之一:胸痹心痛病(冠心病)中医诊疗优化方案转自我院心血管科《心血疾病中医诊疗方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王恒和中医药防病治病注重疾病的整体调治、非药物治疗和日常养生保健。

中医药在调治冠心病方面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丰富的多种调治手段、具有独具特色的药膳和食疗,以及不良反应少、便于长期应用等方面。

胸痹心痛(冠心病)以胸部憋闷疼痛,心悸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者包括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基于冠心病现代诊疗及康复管理指南,通过对胸痹心痛病临床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我科临床采用既往诊疗方案的实际情况,现优化方案如下:一、中医辨证论治1、诊断标准参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中医内科学》(第6版)。

1、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疼痛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达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或伴有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夕发旦死,旦发夕死;2、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可缓解,或持续时间达30分钟以上,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3、多见于中老年,常因情绪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过度劳累等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在安静时发病;4、心电图为必备检查,配合心肌损伤标记物及心肌酶学等检查进行诊断。

2、中医辨证诊断参考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内科疾病单元疗法构建及基础研究”方案,制定以气虚血瘀为主证型,阴虚、阳虚、阳脱、痰浊、寒凝、气滞为兼证型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2.1辨证分型2.2.1主证型气虚血瘀: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心悸气短,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

2.2.2兼证型(1)本虚证①阴虚:胸闷或胸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或腰膝痠软,眩晕耳聋,舌红津少或有紫斑,少苔或剥苔,脉细数或细涩;②阳虚:胸痛或胸闷,或心悸,或腰膝酸软,疲乏、气短、身冷、肢凉、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迟;③阳脱:四肢厥逆,大汗出,脉微欲绝,表情淡漠,面色晄白或暗淡,舌质黯淡。

中医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胸痹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

或因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热蕴,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或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病机既有因实致虚者,亦有因虚致实者。

一、病因1.寒邪内侵寒主收引,暴寒折阳,既可抑遏阳气,又可使血行瘀滞,发为胸痹。

《医学正传·胃痛》云:“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

”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

《类证治裁·胸痹》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烟酒成,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上犯心胸清旷之区,阻遇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心脉闭阻,而成胸痹。

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运失健,津液不布,遂聚为痰。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

气滞或痰阻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

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

4.劳倦内伤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满养心脉,拘急而痛。

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胸痹。

5.年迈体虚年过半百,脏气渐亏,精血渐衰。

如肾阳虚衰,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发为胸痹;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亦可阻滞心脉。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因而心肝火旺,心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及肾水,又可进一步耗伤肾阴。

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凡此导致寒凝、血瘀、气滞、痰浊,而致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

二、病机1.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

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

心脉不畅,肺失治节,则血行瘀滞;肝失疏泄,气郁血滞;脾失健运,聚生痰浊,气血乏源;肾阴亏损,心血失荣,肾阳虚衰,君火失用。

胸痹病症的分析

胸痹病症的分析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及真心痛的表现均有记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弦为主,以辛温通阳或温补阳气为治疗大法.,代表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等。

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芳香温通治卒暴心痛。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JC/痛胃脘痛》明确指出心痛、胸痛、胃脘痛之别,对胸痹心痛的诊断是一大突破,在诸痛门中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活血理气止痛治死血心痛。

清代陈念祖《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活血行气治疗心腹诸痛。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通络治胸痹心痛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科胸痹(冠心病一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

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心绞痛可参照本病。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医内科急证诊疗规范》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①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腕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②胸闷憋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③多发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西医诊断: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②心绞痛每周发作两次以上,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者③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二)证候诊断参照1985年《中医内科学》第五版(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脱胀闷,得暧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痹阻: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4.气阴两虚: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2)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 痰火扰心者,宜清心豁痰;饮遏心阳者,宜温阳化饮;气滞心胸者,宜疏肝理气、 和血疏脉;心血瘀阻者,宜活血化瘀通脉;寒凝心脉者,宜辛温散寒通阳。 (3)急性发作期 应加强病情监护,注意神志、呼吸、血压、舌苔、脉象等方面的变化,做好各种 急救准备,必要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期应保持心情舒 畅,精神愉快,避免情志刺激,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劳逸适度,保证 充分休息及充足睡眠。 心悸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的诊断依据、辨证要点、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心悸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心悸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转归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进行正确诊断和具备辨证论治的能力。 2.能够熟练地为心悸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王某,男,62 岁。因“心慌、心悸不安反复发作 3 年,加重伴胸闷 1 个月”,于 2017 年 3 月 2 日就诊。 患者 3 年前因生气后,岀现心悸不适、心慌,到某医院诊治,做心电图诊断为“频 发室性早搏”,用西药治疗后,症状减轻,早搏明显减少,未予重视。近 1 个月
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多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多为痰、饮、火、 瘀的阻滞。 如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 寒、痰、瘀等邪痹阻心脉,胸阳不展,则为胸痹; 阳盛阴衰,阴阳不调,心肾不交,则为不寐。 3.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①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血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靠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 心与肺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正常运行。心肺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若肺气虚 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而见胸痛、心悸、唇舌青紫等证候;
一般来说,发病急骤,新病,或处于发作期,病程较短,实象如气滞、瘀阻、寒 凝、痰浊或痰热、火热之象突出而虚象相对不明显,脉弦、滑、涩者,多属实证; 若发病势缓,久病,或处于缓解期,病程较长,气血阴阳亏虚之象突出而实象相 对不明显,脉细弱无力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

胸痹心痛诊疗常规

胸痹心痛诊疗常规

胸痹心痛(冠心病)【概述】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

中医病因病机: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证见胸闷气短甚则心胸疼痛;心痛则因心之阴阳气血不足、气滞寒凝、痰阻血脉等所致,证以心胸疼痛为主。

胸痹指示了该病的的病性和病机,而心痛指示了该病的主证和病位。

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诊疗技术规范是指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WHO将冠心病分为5型: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时或负荷试验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或心肌灌注不足的核素心肌显像表现。

⑵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⑶心肌梗死:症状严重,有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⑷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⑸猝死: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细腻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以心前区疼痛、憋闷、短气为主症。

表现为胸骨后或胸膺部发作性疼痛,常为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

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自、自汗等。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

心系疾病1.心悸:心悸是指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且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证。

2.胸痹: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隐痛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3.真心痛: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症,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4.厥证: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短时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则可一厥不醒而死亡。

5.不寐:不寐亦称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

6.多寐:多寐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

7.健忘: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

8.痴呆:痴呆是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者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语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9.癫狂: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

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或静而多喜为特征,多由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

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多由痰火壅盛迷乱心窍所致。

但两者在临床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常癫狂并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

10.癎病:癎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性疾病,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强直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为癎证、癫癎、羊癎风等。

胸痹

胸痹

9
病证鉴别诊断
心痛与胃脘痛的鉴别
孙文胤在《丹台玉案·卷之三·心痛门》 中也说:“心痛者, 非真心痛也,乃心包络与胃脘痛也。然果何以 知之?盖心 包络护捧其心,脉络相系位居心之四旁,火载痰而上 升, 碍其所居,胞络为痰相轧,故脂膜紧急而作痛,遂误认以 为心 痛也。胃脘近心,位居心下,而络于脾,饮食过多, 不能克化,伤 乎胃脘,病根常在,略伤饮食,即闷闷作 痛,亦误认以为心痛也。” 并指出:“惟平素原无心痛之 疾,卒然大痛无声,面青气冷,切牙 噤齿,手足如冰冷 者,乃真心痛也。盖寒邪直犯君火,旦发则暮死,暮发则 旦死,不救之证也。” ——指出了心痛与胃脘痛有着本质的 区别和不同的预后。
孙一奎在《赤水玄珠· 卷四· 心痛门》中说:“真 心痛者,手 足青至节,夕发旦死,寒邪伤其君主也。今之治例,皆非 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 络,或 胃脘胸膈,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 或死血,或虫,或 郁火,皆致痛也。”
——指出九种心痛中既包括真心痛,也包括胃脘痛 或胆道 蛔虫症等上腹疼痛证候,并认为:“肝虚则胸痛引背胁,实 则胸痛不能转侧,喜太息。”
治疗辨证分型
桃仁延胡方(炒桃仁、延胡索、川楝子、木防 己、川 桂枝、青葱管)。 方中以桃仁、延胡索活血止痛,川楝子理 气止痛,木 防己祛风止痛,桂枝、青葱管温通络脉。全方共奏活血 温通、通脉止痛之功,对胸腹疼痛皆可使用。若胸痛甚者, 可加降 香以活血理气止痛;若夹痰浊者,加薤白、石菖蒲。 而《古今医统 大全·卷之五十六·心痛门》中用立应散(延 胡索)治妇人血刺心痛。
17
治法 方药
临床运用与辨治特色
2、 痰浊闭阻证 方解
治疗辨证分型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实、薤白、半夏)。方中瓜蒌、 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 夏清化痰热。痰盛苔厚腻者, 加薏苡仁、白蔻仁;痰浊郁而化热 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 以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对亍痰气闭阻 亍上的重证,可用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胸痹》中推荐 的《外台》桔 梗白散重剂,以涌吐发越为法治疗,使木郁达之,火 郁发 之。

胸痹

胸痹

2、证机概要:血行瘀滞,心脉不通。 3、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4、例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方祛瘀通 脉,行气止痛,用于胸中瘀阻,血行不畅, 心胸疼痛,痛有定处,胸闷心悸之胸痹。
5、常用药: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 和营通脉。 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 行气活血 。 当归、生地——补养阴血。 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二)气滞心胸证 1、症状: 主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 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 兼症: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舌脉: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2、证机概要:情志抑郁,气滞心胸,血 脉不和。 3、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4、例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疏调气 机,和血舒脉。适用于肝气抑郁,气滞上 焦,胸阳失展,血脉失和之胸痹。
(四)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 养心脉。 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 (五)年迈体虚 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 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 肾阴亏虚——不能濡养五脏之阴,心肝火旺,致心 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 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汲肾水,又可进一步耗伤 肾阴。 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本虚
滋阴益肾 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脱证——益气固脱
三、证治分类 (一)心血瘀阻证。 1、症状: 主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 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兼症: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 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 舌脉: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 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2、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 机痹阻,脉络阻滞。 3、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4、例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两方均能温通豁痰,前方偏于通阳行气, 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后方偏于 健脾益气,豁痰开窍,用于脾虚失运, 痰阻心窍者。

中医内科学 胸痹

中医内科学 胸痹
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涤痰汤:二陈汤+胆南星、竹茹、人参、菖蒲、大枣、枳实 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以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
4.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桶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
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 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5.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息乏力,声息低微 ,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 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两者皆能补益心气。生脉散 长于益心气,敛心阴 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人参养营汤补气 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方歌: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3.情志失调:主要在于长期忧郁恼思,肝气不畅,气 滞血瘀,或气不布津,聚液成痰,胸阳不振,心脉痹 阻,发为胸痹。 4.寒邪内侵:寒主收引,寒邪既可以损耗阳气,又可 以使脉络凝滞,发为本病。如《素问·调经论》中指 出寒气如果长时间积聚于胸中而不排出,可以损耗阳 气,导致血液运行缓慢,血液运行缓慢则又可导致流 畅不通的病变。 5.劳倦内伤:长期劳倦损伤心脾之阳气,气血乏源, 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或心肾阳微,胸阳不振, 阴寒内盛,发为胸痹。
心系病证
胸痹
胸痹指病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能平卧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困难 ,重者胸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大体相当于西医学所 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如心肌 炎、心肌病、慢性肺气肿等,如果出现胸闷、心痛 彻背、短气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亦可参考治疗。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心口不明原因的疼痛,中医上都可以归属为胸痹心痛,是心脏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今天全净通就给大家分享关于胸痹心痛的知识。

1、胸痹心痛的简介: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胸痹心痛病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2、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

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阳之温煦、气之鼓动,则气血运行滞涩不畅,发为心痛;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阴亏则火旺,灼津为痰,痰热上犯于心,心脉痹阻,则为心痛。

饮食不当:恣食肥甘厚味或经常饱餐过度,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湿生痰,上犯心胸,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郁化火,火热又可炼液为痰,灼血为瘀,痰瘀交阻,痹阻心脉而成心痛。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行输布,聚而为痰,痰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

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心痛。

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人,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

3、胸痹心痛的症状表现:寒凝心脉:卒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气滞心胸: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要痹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点悬
胀痛;持续不解;无明显诱 肺系病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症-咳 嗽咯痰
24


病症鉴别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因 病 机
饮食失调 情志失节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轻 胸中气塞,短气。
★常 用 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
山萸 肉、仙灵脾、补骨脂。
★加 减: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
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注射液。
43
证治分类
证型
症状 舌脉 治法
方药

心血瘀阻证

气滞心胸证

痰浊闭阻证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44
胸痹

证 概病诊辨预结临
论 治
述因查证防语证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灼津成痰 气滞痰阻
心脉痹阻
劳倦内伤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成药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具有治疗作用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根据胸痹的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达 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如心血瘀阻型可选用心俞、 膈俞、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气滞心胸型可选用膻中、中脘 、支沟等穴位进行针灸等。
刺络放血
在胸痹急性发作时,可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迅速缓解疼痛。 如用三棱针在膻中、膈俞等穴位进行刺络放血,可迅速通络 止痛。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二:胸痹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胸痹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 目的。在胸痹的治疗中,针灸常用于调理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如内关、神门、心俞等,这些穴位可 以调节心气、安神、活血等作用,从而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辨证施治
根据胸痹的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心血瘀阻型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滞心 胸型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等。
专方专药
对于不同病因所致的胸痹,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痰浊痹阻型宜化痰宣痹、活血止痛,可用栝楼薤白半 夏汤加减;寒凝心脉型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等。
中医内科学——胸痹
汇报人:XXX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胸痹概述 • 中医对胸痹的治疗 • 胸痹的预防与调理 • 胸痹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 种疾病,主要由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所致。

胸痹的健康教育

胸痹的健康教育

3
2021/6/7
二、饮食指导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脂、高血 糖、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防治冠心病,必须要控制 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 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量的 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以内。尽量少用动物 内脏(猪肝、肾、脑、鱼子等)墨斗鱼,松花蛋、肥肉、动物油脂、黄 油、奶油、全脂乳、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黄油、猪油、 牛油、椰油等避免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 可以吃蛋黄,这是因为蛋黄内既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同时也含有大量 的磷脂,后者可以对抗前者,有抑制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因此, 冠心病患者每天吃1个蛋黄,对人体的保健是非常有益的。
5
2021/6/7
二、饮食指导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 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 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总热量限制在标准量以内,使 体重维持在标准水平,如果超重(标准体重±5公斤为正常) ,应进一 步限制总热量,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胸痹健康教育
1
2021/6/7
概念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气滞、 寒凝阻滞而引起的心脉痹阻不畅, 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 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类似 于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2
2021/6/7
二、饮食指导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少食甜食品及纯糖,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 过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总热量。可多选用水产鱼类,因 其蛋白质优良,易消化吸收,且对血脂有调节作用,与畜肉类食品相 比更适合老年人特点,对防治冠心病有利。应多选用豆类及豆制品, 这样既可保证优质蛋白质供给,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避免动物性食 品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而且黄豆等还含卵磷脂及无机盐, 对防治冠心病有利。多吃一些瘦肉、鱼肉、鸡蛋、乳类、黄豆或豆制 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系疾病-胸痹
一、A1
1、下列各项,不属胸痹治疗法则的是
A、活血化瘀
B、辛温通阳
C、泄浊豁痰
D、温补阳气
E、滋阴润肺
2、“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
A、《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金匮要略》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3、关于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记载,出于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景岳全书》
D、《医林改错》
E、《证治准绳》
4、栝萎薤白汤治疗胸痹出自
A、《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金匮要略》
D、《世医得效方》
E、《证治准绳》
5、下列各项,不属胸痹病因的是
A、寒邪内侵
B、心虚胆怯
C、饮食失调
D、情志失节
E、年迈体虚
二、A3/A4
1、患者孙某,男性,70岁,左胸闷痛3年,近来伴气短喘促,咳嗽,痰多黏腻色白,苔白腻,脉滑。

<1>、该患者辨证为胸痹
A、痰浊闭阻证
B、寒凝心脉证
C、心肾阳虚证
D、心血瘀阻证
E、心肾阴虚证
<2>、其治法是
A、辛温散寒,宣痹通阳
B、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C、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E、温振心阳,回阳救逆
<3>、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乌头赤石脂丸
B、血府逐瘀汤
C、冠心苏合丸
D、瓜萎薤白半夏汤
E、天王补心丹
2、患者杨某,男性,50岁。

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善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加重,伴见脘腹胀闷,舌苔薄腻,脉象弦细。

<1>、该患者辨证为胸痹
A、心血瘀阻证
B、寒凝心脉证
C、心肾阴虚证
D、气滞心胸证
E、痰浊闭阻证
<2>、其治法是
A、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B、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C、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D、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E、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血府逐瘀汤
B、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C、柴胡疏肝散
D、身痛逐瘀汤
E、瓜萎薤白半夏汤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胸痹的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根据虚实标本主次,兼顾同治。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利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泻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法;本虚宜补,根据相关脏腑亏虚,或补气温阳,或滋阴益肾,以纠正脏腑之偏衰。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1,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

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指出“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而张仲景《金匮要略》则正式提出“胸痹”之名,并进行了专门论述。

【该题针对“胸痹-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90,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为治疗胸痹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该题针对“胸痹-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91,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该题针对“胸痹-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92,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胸痹的病因:1.寒邪内侵;2.饮食失调;3.情志失节;4.劳倦内伤;
5.年迈体虚。

【该题针对“胸痹-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93,点击提问】
二、A3/A4
1、
【正确答案】A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4,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症状辨证为胸痹之痰浊闭阻证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5,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D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7,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E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8,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胸痹之气滞心胸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该题针对“胸痹-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的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503389,点击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