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
胸痹
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1)阴不敛阳,虚火内扰心神,虚烦不寐,舌尖红少津者,可用酸枣仁 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2)若见心动悸,脉结代,为阴虚而导致气虚血少,血不养心所致,可 合炙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3)若见风阳上扰,予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宁心安神。 4)若心肾阴虚,兼见头晕目眩,腰酸膝软,遗精盗汗,心悸不宁,口 燥咽干,用左归饮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或河车大造丸滋肾养阴清热。 5)或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2014-9-29 15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6)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宜合用柴胡疏肝散以滋肾疏肝。
2014-9-29 11
3 痰 浊 痹 阻 证
主症 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 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而医发作或加重,伴 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 舌脉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病机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 通阳泄浊, 栝萎薤白半 痕,苔浊腻或白滑, 豁痰宣痹 夏汤合涤痰 脉滑 汤加减
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虚 细缓或结代
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人 活血通脉 参养营汤加 减。
寒凝 心脉
苔 薄 白 , 脉 沉 紧 或 辛温散寒, 枳实薤白桂 沉细 宣通心阳 枝汤、当归 四逆汤加减。
2014-9-29 4
(二)病机
1.基本病机:心脉痹阻不通。 2.病位:在心,与肝、肺、脾、肾有关。 3.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血阴阳亏虚
的不同;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
4.病理演变
(1)可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 (2)本病进一步发展,瘀血闭阻心脉,可见心胸卒然大痛,而 发为真心痛。 (3)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见心动悸,脉结代。 (4)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喘咳、肢 肿等症。
胸痹名词解释
胸痹名词解释胸痹的定义胸痹是中医学术语,也被称为胸闷、胸痛。
在中医理论中,胸痹是指一种以胸部不适感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常伴随着心慌、气促等症状。
它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胸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情志因素:长期的情绪波动、忧虑、恐惧等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胸痹。
2.饮食因素: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气滞血瘀而出现胸痹。
3.外感因素:寒湿邪气侵袭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胸痹。
4.运动不足:长期缺乏运动,导致气血循环不畅,易引起胸痹。
5.脏腑功能失调:肝胆功能紊乱、心脾功能不协调等都可能导致气血失调,进而出现胸痹。
胸痹的临床表现胸痹的主要症状是胸部不适感觉,常伴随以下症状:1.胸闷:患者会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紧束感。
2.胸痛:患者会出现剧烈或隐隐作痛的胸部疼痛。
3.心慌: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的感觉。
4.气促: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气喘等。
5.疲乏无力:常伴有全身乏力、倦怠感。
胸痹的中医诊断与治疗中医诊断胸痹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望诊:通过观察舌质、舌苔、面色等来判断气血运行情况。
2.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音、心音等来判断胸腔内是否有异常。
3.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情。
中医治疗胸痹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些调节气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胸腔内的气血循环。
3.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和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胸闷胸痛等不适感觉。
4.心理调节:针对情绪波动引发的胸痹,中医师会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节。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缓解胸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胸痹
【辨证论治 】
2、气滞心胸证
主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时欲太息,
兼证:脘胀嗳气,时欲太息,或得嗳气、
矢气则舒
舌脉: 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病机概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
法: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气滞心胸证 常用药及加减
2 、 饮 食 失 调
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 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聚湿成痰,上犯心 胸,阻遏心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 心脉痹阻,而成胸痹; ②或痰浊留恋日久,痰阻血瘀,痰瘀互结 ,而成胸痹 。
3 、 情 志 失 节
①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遂 聚为痰; ②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 郁化火,灼津为痰 ,无论气滞或痰 阻,均可使血行不畅,脉络不利,气 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 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胸痹。
《 证治准绳•诸痛门 》提出用大剂桃仁、 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概 述】
三、范围
•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 绞痛、心肌梗死 •心包炎 以胸闷、心 痛彻背。短 气、喘息不 得卧为主要 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概 述】
一、病因
①劳倦伤脾,脾虚传输失能,气血生化 乏能,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
4 、 劳 倦 内 伤
②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 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行瘀滞,而发胸 痹。
【概 述】
5 、 年 迈 体 虚
①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亏。如肾 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 之阳,心气不足, 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 发为胸痹; ②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 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旺,心阴 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 ③ 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汲肾水,进 一步耗伤肾阴; ④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以上诸虚—因虚致实→寒凝、气滞、血 瘀、痰浊→胸阳失运,心脉阻滞→胸痹 。
中医内科学-胸痹
症状
01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
迟。
治法
02
温通心阳,散寒宣痹。
方药
03
栝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03
胸痹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 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 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 善心肌缺血。
症状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心 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症状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痰多气短,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寒凝心脉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目录
• 胸痹概述 • 胸痹的中医辨证论治 • 胸痹的西医治疗 • 胸痹的中医特色疗法 • 胸痹的日常护理与调养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 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发病原因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其他手术
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 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 血。
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 手术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冠 状动脉上,以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段,改善心肌供血。
胸痹
胸痹【定义】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病因病机】一、病因1.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寒邪伤阳→胸阳不展,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胸痹2.饮食失调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健→痰湿内生→阻遏心阳→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胸痹过食膏粱厚味,嗜好烟酒→痰阻血瘀,痰瘀互结→胸痹→湿热内蕴→湿郁成痰,热郁化火→痰火犯于心胸→心阳被遏3.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痰浊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气滞痰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4.劳倦内伤劳倦、久病→气血亏虚→心脉失养→拘急而痛积劳伤阳→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胸阳不展,阴寒内侵→血脉不畅→胸痹5.年迈体虚①年老→肾气自半,精血渐亏→肾阳虚衰或肾阴亏虚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胸痹肾阴亏虚→则不能濡养五脏之阴→水不涵木→不能上济于心→心肝火旺,心耗伤→心脉失于濡养→胸痹②或体虚日久→心阴不足或心肾阳虚心阴不足→心火炽盛→下灼肾水→进一步耗伤肾阴心肾阳虚→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以上诸虚——因虚致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心脉阻滞→胸痹二、病机1.主要病机——心脉痹阻2.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且常相兼为病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气虚、阴亏、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临床常相兼为病,或表现为本虚表实—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气虚血瘀、阳虚痰饮、阴虚痰热3.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心—心主血脉,肺主治节—心肺相互协调→气血运行通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血行淤滞肝—主疏泄,条畅全身气机肝病→疏泄失职→肝气淤滞→气滞血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生化无源肾—肾阴、肾阳为一身阴气、阳气之根本肾阴亏损→心血失养肾阳不足→心失温养→心脉痹阻、胸阳不展→胸痹4.病机转化——可由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由实致虚—痰踞心胸→胸阳痹阻,日久不愈→耗气伤阳→心气不足、心阳亏虚阴寒凝滞→气失温煦→日久寒邪伤阳→心阳虚衰淤血阻络→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心气痹阻,心阳不振因虚致实—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滞血瘀心肾阴虚→水亏火旺→炼液为痰心阳虚衰→阳虚则外寒→阴寒凝滞5.转归、预后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轻者—心悸、水肿、喘证(胸阳不振,水湿内停,水饮凌心射肺)重者—真心痛、厥脱(痰瘀交阻,气机痹阻)【问诊要点】本病多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相关,也可由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所致,功能性疾患亦非少见。
胸痹(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ppt课件
1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机制 三.常见证候要点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七.护理难点 八.护理效果评价
ppt课件
2
一、胸痹定义
部位+病机命名
痹:通“闭”,闭阻不通之意,病机实 质即各种病因所致心脉闭阻,而表现 “不通则痛”
胸:病位在于心胸,通常是膻中周围、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 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ppt课件
9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 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ppt课件
7
三、症候要点
1.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 腻,脉滑涩 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 暗、苔白,脉弦滑
ppt课件
8
三、症候要点
2.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胸闷、胸痛,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 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 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胸骨后;及非典型部位
ppt课件
左肩、背部、上
肢内侧、直至左手小
指端、咽喉部、下
颌、胃脘部等
3
胸痹定义
定义: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实际临床及“国标、行标”中“胸痹”:特指 “冠心病、心绞痛”
ppt课件
胸痹辩证要点
胸痹辩证要点
胸痹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疼痛等症状。
胸痹辩证是中医学中对胸痹病症所作的辨证分析。
胸痹辩证要点包括病因、病机、症状及辨证依据等方面。
胸痹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
其中,情志内伤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当人们在情绪起伏剧烈、长期紧张或过度忧虑等情况下,容易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引发胸痹病症的发生。
胸痹的病机主要是气机郁滞,导致心脉失养。
气机郁滞是指情志内伤等原因导致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使得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胸痹症状的出现。
心脉失养则是指气机郁滞导致心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胸痹的发生。
胸痹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闷、疼痛、心悸等。
胸闷是由于气机郁滞导致胸部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局部胸部有压迫感。
疼痛是由于气机郁滞导致气血瘀滞,刺激胸部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感。
心悸是由于心脉失养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胸痹的辨证依据主要包括脉象、舌象等。
脉象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胸痹的辨证依据,常见的脉象有弦脉、细脉等。
舌象是通过观察患者舌苔、舌质的情况来判断胸痹的辨证依据,常见的舌象有舌苔黄腻、舌质紫暗等。
胸痹辩证要点包括病因、病机、症状及辨证依据等方面。
在临床实
践中,中医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辨证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胸痹的目的。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预防胸痹的发生。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常见的病症,也被称为胸闷、胸痛等。
胸痹主要指的是一种疼痛或不适感,出现在胸部,通常与心脏、肺部或胸部其他器官的病变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胸痹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情志内伤是指长期的情绪压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胸部的血液和气的运行。
饮食不当包括暴饮暴食、偏食寒凉等,都会使胸部的气机调节失衡。
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能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胸部的气血循环不畅,导致胸痹的发生。
根据胸痹的病情表现,中医内科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气滞型、痰瘀型、心火上炎型等。
每种类型的胸痹病机和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常见的胸痹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
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针灸、推拿、中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内科还强调预防胸痹的发生。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偏食寒凉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以帮助维护胸部的气血运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期的情绪压抑,对预防胸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胸痹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同时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如果出现胸痹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中医内科的诊断和治疗。
胸痹
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心功
能测定、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肌损伤标记物、冠脉造影术等,有 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胸痹
部位 疼痛 特点 伴随证 左胸膺膻中
胸痛
胸部
胃痛
上 腹部 胀痛压痛 持续时间长 纳呆恶心
胁痛
胁肋部 肋下 压痛 厌油 黄疸 B超肝功
小结
1.胸痹的主要特征: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2.胸痹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 3.胸痹的诊断要点:依据——主症;线索——并发 症;手段——心电图,冠脉造影术。 4.胸痹的辨证要点:病位,标本,本并。 5.胸痹的治疗原则:补中寓通,通中离补,通补兼 施,当以补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 6.胸痹的分证论治。
2、持续时间
3、部位Βιβλιοθήκη 固定——重、深 不固定——轻、浅
4、虚实 5、病程
实证明显者——轻 虚证明显者——重 初发——轻 迁延者——重 休息或药后缓解——顺证 休息或药后难解——逆证
6、缓解方式
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发作期-----泻其有余(重在活血通络) 缓解期-----补其不足(重在补益心气) 虚实夹杂----通补兼施 脱证先兆----益气固脱
中医内科学
第二章 第二节 胸痹
杨思进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概述
• 胸痹是由于年老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劳倦内伤等因素 导致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
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 重 症---- 短暂胸闷、隐痛或不适感 症---- 剧烈疼痛、压榨样绞痛
中医内科学-胸痹
辨证论治
❖ 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
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 顾同治。 ❖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 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 脉治法; ❖ 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肝、 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 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精品课件
概述
❖ 《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
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 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 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 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痰浊闭阻证加减变化: ❖ 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
热而理气活血; ❖ 如痰热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加海浮石、海蛤壳、
生地、麦冬、龟板、玉竹; ❖ 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寒凝心脉证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 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 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 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诊查要点
❖ 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
胸 痹
三、诊断要点
感受寒冷,暴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 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2.病史: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 3.辅助检查:
(1)心电图:心肌缺血,运动试验阳性。 (2)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有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
(一)真心痛与胸痹
(1) 证候: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心痛剧烈,持续时间 长,大于30分钟,服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伴汗出,肢冷, 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面白,唇甲青紫,甚至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脉微细或结代。 (2)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有助诊断。
(二)胸痹与胃脘痛
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 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 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 证候。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2.辨疼痛性质 闷痛、灼痛、胀痛、刺 通、隐痛、绞痛。
1.辨本虚标实
3.辨病势轻重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 扶正固本 (益气养阴、温阳 补气、滋阴益肾)。 ★虚实夹杂——通补兼施。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寒凝心脉
审证要点:突然心痛如绞,形寒,手足不 温,遇寒加重 。 治法:辛温散寒,宣痹通阳 。 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
3.明清时期认为胸痹病证不仅有实证,亦有虚证; 还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老体虚
(1)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 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 (2)肾阴亏虚不能濡养五脏之阴,心木火旺,致心 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
2.饮食不节
二、病因病机
胸痹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标本虚实主次 标实——区别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的不同。 气滞——闷重而痛轻,兼见胸胁胀满,善太息,憋气,苔薄白,脉弦 痰浊——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或弦数 寒凝——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得冷加剧,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 瘀血——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 本虚——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心气不足——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 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心阳不振——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 。 气阴两虚——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细 而数。 (二)辨病情程度 轻——疼痛持续时间短暂,瞬息即逝。 重——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 重症或危候——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止。 顺症——疼痛遇劳发作,休息或服药后能缓解。 危候——服药后难以缓解。
(四)有缓作与急发之异。 缓作者——渐进而为,日积月累,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心 痞痛作,发作日频,甚则心胸后背牵引作痛。 急作者——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因感寒、劳倦、七情 所伤等诱因而猝然心痛欲窒,甚则可“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五)病机转化可因实致虚,亦可因虚致实。 痰踞心胸——耗气伤阳,心气不足或阴阳并损。 阴寒凝结——寒邪伤人阳气,心阳虚衰 , 因实致虚。 瘀阻脉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遏抑心阳。
(四)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 养心脉。 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失展。 (五)年迈体虚 肾阳虚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 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 肾阴亏虚——不能濡养五脏之阴,心肝火旺,致心 阴耗伤,心脉失于濡养。 心阴不足——心火燔炽下汲肾水,又可进一步耗伤 肾阴。 心肾阳虚——阴寒痰饮乘于阳位,阻滞心脉。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查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要痹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点悬
胀痛;持续不解;无明显诱 肺系病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饮
重
症-咳 嗽咯痰
24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病
因 病 机
饮食失调 情志失节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胸痹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病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因
病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机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轻 胸中气塞,短气。
★常 用 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
山萸 肉、仙灵脾、补骨脂。
★加 减: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
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注射液。
43
证治分类
证型
症状 舌脉 治法
方药
辨
心血瘀阻证
证
气滞心胸证
论
痰浊闭阻证
治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44
胸痹
辨
证 概病诊辨预结临
论 治
述因查证防语证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灼津成痰 气滞痰阻
心脉痹阻
劳倦内伤
中医内科学__第2章第二节胸痹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单方验方
1.胸痹气滞心脉证:延胡索、莪术(或郁金)、香附 各等份,研末吞服,每次3-5g,每日3次 2.胸痹气滞血瘀证:三棱、莪术粉等份,和匀吞服 ,每次3g,每日3次 3.胸痹心脉瘀阻证: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 (2:1:1和匀)吞服,每次3g,每日3次; 4.胸痹痰阻血瘀证:柴胡15g,枳实15g,黄芩15g ,大黄10g,半夏10g,白芍20g,丹参20g,茯苓 20g,陈皮2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
(二)中成药
1.胸痹寒凝血淤证: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冠心 苏合滴丸(胶重、软胶囊) 2.气滞血瘀者:用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3.气虚血瘀者,可选用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 4.阴虚血瘀者,可选用滋心阴口服液、复方血栓通 胶囊 5.肾虚血瘀者,可选用保心片、参附强心丸 6.心阳不振者:可选用参桂胶囊、芪防强心胶囊
2.病史
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劳累过度、 抑郁怒、暴饮暴食史,也有无明显诱 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3.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必备的常规检査,
(2)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运动踏板 试验,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价。
(3)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心脏冠状动造影等 检查是确诊心肌疾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五、患者, 男, 60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病史:两年前诊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 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 近半年来,胸部刺痛不移,发作更频, 含服硝酸甘油已经无效,常觉心中郁闷, 两胁胀痛,夜寝不安,胸痛发作较频, 舌质紫暗,脉沉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正固本常用温中助阳、益气养阴,补 益气血,滋养肝肾等法。
五、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口发憋
舌脉:舌紫暗,有瘀点;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
组成:生地、赤芍、枳壳、牛膝、柴胡、 当归、川芎、桃仁、甘草、红花
组成:瓜蒌、薤白、白酒,
方解:薤白、白酒宣痹通阳,瓜蒌宣痹散 结
针灸处方:气海、关元、膻中、阴郄、内 关、郄门等
4.心肾阴虚型 症状:胸中隐隐灼痛,时作时休;心悸
不寐,盗汗腰酸 舌脉:舌红,体瘦;脉象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剂:左归饮
组成: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 苓、山茱萸
方解: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均为活血化淤之品,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调整气机,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意。
针灸治疗:可选膻中、膈俞、阴郄、心俞、 血海等
2.痰浊壅塞型 症状: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形体
肥胖,痰多脘闷 舌脉: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
针灸治疗:可选气海、关元、足三里、阴 郄、郄门等
六:小结 胸痹病机总属本虚标实 本虚为阴阳气血不足 标实为阴寒、痰浊、淤血交互为患 造成心脉不充或心脉闭阻而发病。
谢谢观看
下次课我们再见
《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 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 死。”
胸痹之名又有心痛,卒心痛,厥心 痛,真心痛之称。
胸痹病位在心,发病与脾、肾、肝有 关。
《金匮要略》把胸痛称为“胸痹”,并 设专篇论述。强调了胸阳不足,阴寒阻 滞为发生胸痹的主要原因。但所言之胸 痹,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
与情绪变化有关者,多为气滞;胸中作痛, 状若锥刺,固定不移,多属血瘀。胸中灼 痛,心烦难寐,多属实火;胸中灼痛而闷, 痰稠色黄,苔黄腻者,多属痰火。疼痛如 绞,突然发作,遇寒则发,得冷则剧,为 寒凝心脉。胸中疼痛隐隐而作,劳后易发, 气短神疲者,多属气虚或阳虚。
3.辨病势轻重、顺逆。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当补消兼施,标本兼顾。
6.阳气虚衰型 症状:胸痛隐痛,偶绞痛或胸痛彻背,
遇冷痛剧;心悸乏力,畏寒肢冷 症状:舌淡白或紫暗;沉细或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剂:参附汤合右归饮
组成:参附汤:人参、附子,
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 杞子、杜仲、附子、肉桂、炙甘草
方解: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阴补肾养 肝,取阴中求阳之意,人参、附子、肉桂、 杜仲温阳,山药、炙甘草补中养脾
方解:方中以熟地为主甘温滋肾补阴,铺 以山茱萸、枸杞子养肝血,炙甘草、茯苓 益气健脾,山药益阴健脾滋肾
针灸处方: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阴郄、 内关、郄门等
5.气阴两虚型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
短,面色少华 症状:舌偏红或齿痕;脉象弦细弱或
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剂: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本证常见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心机 梗塞、大叶肺炎、以及心包炎等疾病而 致的心前区疼痛,其临床表现与胸痹特点
相符者,均可参考本证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病因主要有寒邪内侵、情志、饮食、
劳倦、亡血失精所伤。基本病机为心脉 不充或心脉闭阻。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三、辨证要点 1.辨虚实、分主次。 2.辨疼痛性质。闷重而痛轻,时作时休,
组成:瓜蒌、薤白、半夏
方解:薤白辛温通阳,瓜蒌、半夏宣痹 散结。痰湿盛者加茯苓、生姜、杏仁、 陈皮等。
针灸处方:丰隆、足三里、阴郄、内关、 通里、郄门等
3.阴寒凝滞型 症状: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感寒痛甚,
起病急骤;心悸气短,胸闷肢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紧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养荣汤:白芍、当归、陈皮、黄芪、 人参、肉桂、白术、炙甘草、熟地、五 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
方解:人参、黄芪补气,麦冬、熟地、五 味子滋阴,白术、茯苓、大枣、生姜、 健脾益气,当归、白芍滋阴补血
针灸处方: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太 溪、阴郄、郄门等
胸痹
目的要求
了解胸痹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掌握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型胸痹的辩证要点、治
疗方法与代表方剂。 熟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
型胸痹的辩证要点、治疗方法与代表方剂。
一、概述
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 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 胸痛如窒、呼吸不畅,重者则见胸痛心 悸,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足 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