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从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上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二、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戊。

戌变法的展开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1898年9月21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

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

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

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这一天,史称“戊戌政变”。

――――资料来源:视频截图教师:该组图文资料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学生:戊戌政变……百日维新……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大家要分清这样几个概念:1898年是中国旧历(干支纪年法)的戊戌年;在这一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变法称为“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103天);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残酷镇压维新派的变法,称为“戊戌政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说出公车上书的影响。

2.列举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简述百日维新的开始、失败标志,归纳百日维新的内容。

3.归纳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说出维新变法的进步性,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

4.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1.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经过: 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③你知道“公车上书”的影响吗?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维新①创办报刊: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在长沙创办《湘学报》来宣传维新变法,宣传新思想。

②成立政治团体:维新派还组织创办学会、学堂宣传变法,如北京的强学会、长沙创办南学会、时务学堂等。

2.百日维新(1)背景:“公车上书”后, 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自强。

(2)时间: 1898 年6~9月。

(4)名称: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5)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103 天就失败了,又称“百日维新”。

(6)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四个方面了解变法内容,逐条分析四个方面变法内容的*问题二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会不会失败?为什么?仍会失败。

因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①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更没有获得强大的武装支持,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的变法自然不会成功;②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想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I)一.预习与指导(15分钟):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认真书写预习笔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预习检测(6分钟):(小考方式,学生独立完成)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3.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进行变法的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创办的宣传遍布的刊物是();创办的团体是()。

4.支持维新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要发愤图强的清朝皇帝是()。

实用文档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因它历时103天,故这次变法远动又称为()。

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的维新派人物是();戊戌政变后,表示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换取国人觉醒的人物是()。

向清朝顽固派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的人物是()。

8.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事件是();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事件是()。

9.维新变法的领导阶层是(),代表人物有()、()。

1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变法的目的(基本主张)是()。

变法的高潮的事件是()。

四.知识梳理(5分钟):五.巩固练习(12分钟):选择题:1.导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实用文档A洋务运动的失败 B 《马关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组织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 D创办《万国公报》3.在宣传变法过程中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们属于()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4.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下令捕杀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法令。

八年级上册历史《戊戌变法》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戊戌变法》导学案

⼋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从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阐述了在甲午中⽇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进⾏的⼀次进步的、爱国的改⾰运动。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既承接了前⾯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启⽰后来的拯救民族的⾰命变化。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轻重的地位,因此是上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维新”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标:1、知识与能⼒⽬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了解公车上书、百⽇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法⽬标:利⽤新闻报道、图⽚、⽂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的历史想象能⼒和分析能⼒,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戊。

戌变法的展开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新课展⽰:图⽚1898年9⽉21⽇,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

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园⾛⼩路回到紫禁城,为时103天的百⽇维新在这⼀天结束了。

慈禧⼀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

此时他已⾛到宫门前,有⼈说他要跑,有⼈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由。

这⼀天,史称“戊戌政变”。

————资料来源:视频截图教师:该组图⽂资料展⽰的是什么主题?学⽣:戊戌政变……百⽇维新……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家要分清这样⼏个概念:1898年是中国旧历(⼲⽀纪年法)的戊戌年;在这⼀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的变法称为“戊戌变法”,也叫“百⽇维新”(103天);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残酷镇压维新派的变法,称为“戊戌政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 7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7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戊戌变法(1)能记住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能说出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

(3)培养(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新课导学※自主探究(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识。

提示:带★的为一般了解内容。

其余为重点识记。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事件是____________。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_____年,当___________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_________和________,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强学会的机关报是________。

4.戊戌变法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5.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________为首的_______派,发动了____________,等六人被杀害。

6.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派人士是________。

7.思考:“动脑筋”(第34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公车上书1.指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第二子目:百日维新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

※达标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0分)计分: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定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5.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实行君主立宪制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6.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7.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8.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⑶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 “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中考在平时】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
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
革命
4/6
2、“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
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3、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5/6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快乐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6/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6
【学习目标】
1、 知道“公车上书”,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公车上书””,完成下列问题:
⑴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 年春,《
》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以及戊戌政变等重要史实,从整体上把握戊戌变法运动;2、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视频、文字材料、图片等历史学习场景,体验戊戌变法这段历史,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全面、科学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2、通过开展讨论及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要求维新变法,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革命。

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案:导入新课:以全班朗诵诗歌《日落紫禁城》开篇,这首诗歌的四部分为我们呈现的刚好是本课戊戌变法的兴起、高潮、失败和历史意义四个部分,串起了本课的线索。

讲授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由诗歌《日落紫禁城》提出问题:1、“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2、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引导出戊戌变法的背景。

二、提出问题,初步探究结合诗歌第一部分,提出问题:1、落日的紫禁城里为什么会突然热闹起来?2、“几个读书人”指的是那些人?他们在呼号什么?3、几个读书人除了呼号,还做了些什么?然后再通过观看公车上书视频自主完成导学案内容,巩固知识,探究清楚戊戌变法是如何兴起的。

康梁等人通过他们的活动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在本来就风云变幻的19世纪末荡起了一层层波澜,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三、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结合诗歌第二部分,发现问题:1、“一个苍老的声音”可能是哪些人的声音? 2、为什么是“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3、改了些什么?这些改变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交流展示,再结合教师精讲点拨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人教新课标)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中国行不通
6、下列属于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A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B袁世凯的出卖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光绪帝没有实权
7、戊戌变法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
B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政权


9、结果:
10、历史意义:








1.我的问题:(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探讨)
2.我们的问题:(大家共性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有价值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1)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3、戊戌变法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措施相似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4、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根本区别是()
A鼓励开矿设厂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D抑制农民主义
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理解和掌握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导学案1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经过:《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9月。

(2)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文化: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④思想: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问题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谭嗣同本来有逃跑的机会,他却甘愿为变法一死。

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值得吗?探究:有两种观点:(1)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气节和变法的决心。

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变法救亡的决心。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

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2)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问题2】邓小平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可是清朝时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了。

其原因是什么?探究:(1)维新派没有实权,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

而维新派只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2)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维新派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论据,遭到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维新派的某些激进的宣传也为变法增加了社会阻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1、能说出什么是公车上书,是谁领导的。

2、知道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能叙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4、能说出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的基本知识。

1、复习《马关条约》签订的相关知识。

2、你认识他们吗?有关他们的历史故事你能讲一些吗?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3、引导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质量监测P028-029“选择题”。

二、重点讲析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政治团体: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4)影响: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

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月到9月(2)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③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3)结果:因触动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三、合作探究1、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1)“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2)因为维新派没在掌握军队,又不能发动群众,所以没有力量完成革命。

(3)因为他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献身,也为后人追求自由民主指明了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学案)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1、公车上书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学习难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材料图片信息法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解释下列问题:(一)公车上书1、原因:年春,《____》的签订。

2、领导者:____和____。

(教材中的画像要求掌握√)3、影响:从此,_________。

4、维新派形成:①创办《____》,后改名为《____》。

②组织____。

(二)百日维新1、戊戌变法:①时间:_______,②皇帝:____③内容:(画在教材上,了解√)④结果: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____”。

2、戊戌政变:清朝的大权掌握在_____为首的____手中。

1898年9月,她发动政变,囚禁了____,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____、____逃往国外,____等六人被害,戊戌变法失败了。

3、戊戌六君子:指被慈禧太后杀害的_________________六位维新人士。

展示提升1、试析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2、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迁移拓展一、巩固练习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中外纪闻》创办2、右图是百日维新时的清帝,他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3、强学会成立后,它的机关刊物是()A、《时务报》B、《中外纪闻》C、《万国公报》D、《湘学报》4、“变者,天下之公理”的言论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袁世凯D、光绪帝5、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D、《中外纪闻》的出版6、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8、戊戌变法失败后,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9、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接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10、某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1、维新派与洋务派的相同点是()A、学习西方B、维护清朝统治C、起思想启蒙作用D、挽救民族危机12、戊戌变法的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势力的内容是()A、发展农工商B、训练新式海陆军C、开放言论D、任用维新人士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绝命诗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7课__戊戌变法[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7课__戊戌变法[1]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导入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和结果,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和请求。

3、公车上书后,和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继续宣传。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5、维新派组织,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阅读“百日维新”一目,做7—15小题。

)7、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次上书帝,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的时候,惟一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预谋划,倡导变法。

皇帝也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

命他全面筹划变法。

8、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导学案2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导学案2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派别:运动名称:领导人物:序幕:组织名称:机关刊物: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起止时间:二、学以致用,合作探究材料一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

朕屡次劝谏,太后更生气。

现在朕位几乎不保。

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材料二“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

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

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请据此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下这道密诏的是清代哪一位皇帝?两则材料都同意什么主张?具体指什么事件?2.太后”是指何人呢?她代表清庭中的什么派别?3.二中的康有为代表的什么派别?在“祖宗之法”没有变之前,康有为做了哪些工作?4.变法的主要内容?5.“祖宗之法”变了以后,康有为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失败?三、各抒已见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谭嗣同等六人慷慨就义,后人称他们为“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这次变法却深入人心,请谈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1.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C.鸦片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2.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3.在反对维新变法的斗争中,对慈禧太后的身份定位最恰当的是()A.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B.清政府中顽固派的首领C.中国皇权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女强人D.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唾弃的卖国贼4.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就“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展开了讨论,其中最正确的是()A.顽固派的强大B.光绪帝被囚禁C.袁世凯的告密D.帝国主义的破坏5.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六、学习感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启示、感悟?还有哪些疑问?第7课戊戌变法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略)二、学以致用,合作探究1.光绪帝:变法的主张;具体指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以及戊戌政变等重要史实,从整体上把握戊戌变法运动;2、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视频、文字材料、图片等历史学习场景,体验戊戌变法这段历史,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全面、科学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2、通过开展讨论及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要求维新变法,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革命。

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案:
导入新课:
以全班朗诵诗歌《日落紫禁城》开篇,这首诗歌的四部分为我们呈现的刚好是本课戊戌变法的兴起、高潮、失败和历史意义四个部分,串起了本课的线索。

讲授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
由诗歌《日落紫禁城》提出问题:1、“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2、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引导出戊戌变法的背景。

二、提出问题,初步探究
结合诗歌第一部分,提出问题:1、落日的紫禁城里为什么会突然热闹起来?2、“几个读书人”指的是那些人?他们在呼号什么?3、几个读书人除了呼号,还做了些什么?然后再通过观看公车上书视频自主完成导学案内容,巩固知识,探究清楚戊戌变法是如何兴起的。

康梁等人通过他们的活动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在本来就风云变幻的19世纪末荡起了一层层波澜,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三、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结合诗歌第二部分,发现问题:1、“一个苍老的声音”可能是哪些人的声音? 2、为什么是“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3、改了些什么?这些改变对中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交流展示,再结合教师精讲点拨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面对变法,有人欢喜有人忧,要想改变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并不容易,一个“杀”字道出了戊戌变法的结局。

进入诗歌第三部分,由一个“杀”字提出问题:“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引出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这一部分主要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

教师在讲解时以戊戌六君子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提升。

戊戌六君子的血,虽然无力扭转乾坤,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激励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沉思。

四、总结反思、拓展探究
结合诗歌的第四部分,提出问题:1、“历史在这里沉思”,沉思什么?2、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还是“感动”?3、这场变法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由此拓展出本课最后的一个问题,戊戌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过以上教学过程之后,出示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课堂时间来巩固本课知识。

课堂总结,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又回到诗歌《日落紫禁城》上,与学生一起归纳本课学过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我的提纲式板书突出简洁明了,四句话概括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三、戊戌政变
四、历史意义
矫正反馈,达标检测
填空题:
1、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变法正式开始。

3、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废除了除以外的变法措施,杀害“”,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4、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也是一次,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选择题:
1.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

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惶出逃 D.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