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 郑伯克段于鄢 高二上
高二语文粤教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Word含解析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本课话题——和一、从课本中积累“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二、从自然中积累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抱,才显得平和、馨香。
三、从历史中积累虞舜的和谐之道虞舜,又称舜帝、帝舜,是上古五帝之一。
虞舜一生追求和谐。
舜的父亲瞽(ɡǔ)叟瞎而愚顽,其妻死后继娶壬女。
壬女乖戾凶蛮,生子象。
象傲慢无礼。
舜因此在家中备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样的虐待,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友爱不变。
瞽叟与壬女还是想杀死他,让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瞽叟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走了,得以不死。
舜被迫离家后,到历山结茅以居,开荒劳作,仍不忘把收获后的粮食送给父母。
舜以自己的至孝赢得了家庭的和睦。
虞舜对内孝敬父母,友悌亲人,实现“家和”;对外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淳化风俗,感化他人,实现“人群和谐”。
舜在历山勤耕苦作收获日丰,便教他人耕耘;善捕鱼,常将自己发现的好渔场让给人家;善制陶器,并将技艺传授他人,使人们的制陶技艺大为提高。
舜的美名因此远播。
四、从名言中积累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2.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3.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
——孙中山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5.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一、作者简介“经师”“先儒”——左丘明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
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
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或为讲诵历史及传说的史官。
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
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左丘明编修的《春秋左氏传》,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高中语文文言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郑伯克段于鄢》是由左丘明所创作的,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战国|: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初②,郑武公③娶于申④,曰武姜⑤。
生庄公及共叔段⑥。
庄公寤生⑦,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⑧。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⑨,公弗许⑩。
及庄公即位⑾,为之请制⑿。
公曰:“制,岩邑⒀也,虢叔死焉⒁,佗邑唯命⒂。
”请京⒃,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⒄叔”。
祭仲⒅曰:“都城⒆过百雉⒇,国21之害也。
先王之制22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3;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24,非制25也,君将不堪26 。
”公曰:“姜氏欲之,注释:①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②〔初〕当初。
《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③〔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申国娶妻。
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
后为楚所灭。
⑤〔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⑥〔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
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
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
寤,通“牾”,逆,倒着。
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
遂,连词,因而。
恶,厌恶。
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
亟,屡次。
于,介词,向。
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
弗,不。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
及,介词,到。
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
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⒁〔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
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
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郑伯克段于鄢
三、(4)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解决)
四、(5-6)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母子和好。 (矛盾解决)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
武公,公弗许。
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高二语文
+ 1.掌握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 + 2. 了解“春秋笔法”。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指郑庄公。 克,战胜。 段,指共叔段 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即“郑庄公在鄢地战胜共叔段”
一、⑴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从而交待 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开 端)
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厌,满足 所:处所,名词作动词,安排处所 图: 图谋,对付。 犹…况…乎:固定句式,表递进 姑: 姑且,暂且。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 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
鄙: 边境的城邑。(越国以鄙远:以…为边 邑) 贰: 从属二主。(且贰于楚也) 若之何:对他怎么办 生民心: 使民产生二心。生, 使动用法, 使…产生。 无庸: 不用,用不着。庸,同“用”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 将崩。”
厚:土地广大。 众:民众,这里指民心。 不义不昵: 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
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
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完聚: 修治城郭,积聚民众。完,修治。 缮: 整修 具:准备。 乘: 战车,包括一車四馬三甲士七十二步卒。 启: 为动用法,为…开启 帅:同“率” 诸: 之于。 辛丑: 干支纪日。 出奔:逃亡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_知识点学案含答案整理好.doc
潮州市松昌中学高二备课组《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高二()班姓名(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
2.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9.无庸,将自及。
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
13.永锡尔类。
锡,通“”。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
生,用法,。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句2.制,岩邑也。
句3.郑武公娶于申。
句4.亟请于武公。
句5.有献于公。
句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潮州市松昌中学高二备课组(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为: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六)多义词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 2)亟请于武公。
介词,。
(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
( 4)段入于鄢。
介词,(作用)。
2.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
(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郑伯克段于鄢(高二必修)
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教学设计:1、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
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主要是两大环节:学习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
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2、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一方是:研讨课文了解传统看法及观点产生疑问汇集疑问选题搜集资料讨论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一方是:布置学习要求指导研究过程指导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成果课上展示3、限于各方面原因,教师可以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包括字词解释、课文、评论文章,更主要的是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
教学重点:人物塑造,特别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方法:以讲诵方式为主,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句,解决部分易产生错误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阅读,产生问题、收集问题,先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熟悉课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背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导入新课: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四篇先秦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柬》、《触龙说赵太后》,这些大部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之间的对话、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我们并试着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今天我们要学的《郑伯克段于鄢》是写郑国统治集团内部两兄弟的斗争,由于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我将以介绍为主,大家参与讨论,我们来共同解决有些对课文了解的问题。
2、背景资料:《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言文(3)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粤教版必修5-粤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诗海拾贝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的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语林撷英《左传》警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
2.爱子,教之以义方。
3.修己而不责人。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5.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3.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5.吃一堑,长一智。
1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17.私仇不及公。
作者卡片姓名左丘明朝代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字号称谓鲁君子籍贯鲁国主要成就编修《左传》,为历代推崇,还撰写《国语》一书代表作品《左传》《国语》背景呈现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记叙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铲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中考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全文详细翻译导读: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
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
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
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
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
但是《春秋》鄙视郑伯的程度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
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共叔段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
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杀掉共叔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
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
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之过
1、请京。修建京邑城墙超过百雉,违反先王制定的规
格,公然向庄公挑衅,为叛乱作准备;
2、收贰——“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
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3、袭郑—— “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想篡夺 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不义不悌 贪婪狂妄、愚昧无知,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志大才疏,有勇无谋,愚不可及。
判断句 推广 指《诗经》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 猜测语气副词,大概 竭尽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 通“赐”,赐予 指示代词,这种情况 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纯厚的孝子,爱他的母亲,并 把这种孝心推及到庄公的身上。 《诗经》说:“孝 子的孝道没有穷尽,(上天)永久地把它赐给你的同 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通“置”,安置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 不久 担任 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 舍弃,这里指放在一边 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 肉羹 赠送 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于是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对她发誓说:“咱们 不到黄泉,不要相见了。”但不久就对自己说的话感 到后悔。颖考叔担任颖谷封人的官职,听到这件事, 就向庄公进献礼物。庄公赏赐他吃饭,他吃时把肉放 在一边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小人家有 老母,小人吃过的食物她都尝过,但没吃过国君赏赐 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送给她。”
语助词,无义 冒昧,表谦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 谓,说。宾语前置 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 名做动,挖地道 反问语气副词 通“掘”,挖 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 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连词,表承接 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 于是 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第一课时高二上
不用(管他)。庸,用。
• 不久,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 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 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 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 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 不着,他会祸及自己。
收取两属的西鄙北鄙把它作为自己的领地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 扩张到了廪延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 土地扩大了,将要得到百姓的拥护。厚, 形容词用作名词,土地广大。 “不
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
于也是就外姜 是,氏恢和复庄了公母作 子为 关母 系亲 。和儿子跟从前一样。
公其。乐君诗也子曰泄曰“泄:孝!颖子”遂考不为叔匮母,,子纯永如孝赐初也尔。,类爱”其,母其,是施之及谓乎庄!
• 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 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 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 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 与从前一样和睦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 自己的母亲,还影响了郑庄公。《诗·大 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分 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 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辟,同“避”。
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
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 厌,同“餍”,满足。宾语前置句。
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您。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 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 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 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 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 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 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 且看着吧。"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高二上
学习目标
• 1.字词的掌握 • 2.人物的分析
一、《左传》简介
创新设计P74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
《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呢?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 谷梁赤《谷梁春秋传》
相传 1、能否说《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学科网
年),共经历了十二国君,两百多年的历
史。期间肯定有人添补。
2、《左传》的体例: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回
《史记》是一部纪传
顾
体通史
二、解 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
三代国君。伯为爵位,庄公是谥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学、对学
• 自学:10分钟
• 要求: • 1.给不会的字词标音
2.划出你不会的字词或者你认为是重要的字词 • 3.标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句子。 • 4.梳清文章的大意
• 对学:8分钟
检测——把下列蓝色字体注上音
恶 ( wù ) 亟( qì )请 祭(zhài )仲 暱( nì ) 城颍( yǐng ) 泄泄( yì )
寤(wù )生 虢(guó )叔 自毙(bì ) 廪( lín )延 繄( yī )
2.宾语前置句式 ⑴“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⑵“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 的宾语。 ⑶“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 的宾语。 ⑷“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一周强化粤教必修五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一周强化粤教必修五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一周强化粤教必修五一、一周知识概述《郑伯克段于鄢》,了解本文记叙的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争斗的历史事件,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本文情节发展的主要环节,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把握课文略写战争经过而详写战前战后各种人物活动的剪裁.分别概括郑庄公、共叔段、姜氏、颍考叔的性格特征;识别文中的细节描写,分别说明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理解本文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郑庄公的人物性格刻画方法。
学习《史记》,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郑伯克段于鄢》1、文言知识积累重要词句:(1)遂恶之:恶:动词,厌恶,不喜欢.译“于是姜氏就厌恶他〞。
(2)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制:地名。
巖邑:险要的城邑。
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用,译为“在那里〞。
译“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3)姜氏欲之,焉辟害:焉:疑问词,怎么能。
辟:通“避〞,躲避。
译“姜氏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4)其谁曰不然: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译“谁又能说您做的不合誓言呢〞。
(5)永锡尔类:锡:同“赐〞,赐给.译“永久地把它赐给你同类的人〞.特殊句式(1)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通“餍〞,满足.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3)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 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4)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5)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其
• 句首、句中语气词。在句中加强反问语 气。如:“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 谁曰不然?”(难道
• 谁还说不是这样吗?)
• “其”在句中表示推测语气,如:“其 是之谓乎!”(大概所说的就是这个吧? )
随堂检测——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字词
(1)遂恶之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其谁曰不然 (5)永锡尔类 (6)亟请于武公: (7) 姜氏何厌之有: (8)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随堂检测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庄公寤生,惊姜氏 3、谓之京城大叔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7、姜氏何厌之有
随堂检测——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字词
(1)遂恶之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姜氏欲之,焉辟害 (4)其谁曰不然 (5)永锡尔类 (6)亟请于武公: (7) 姜氏何厌之有: (8)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学科网
学习目标
• 1.字词的掌握 • 2.人物的分析
一、《左传》简介
创新设计P74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
《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呢?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 谷梁赤《谷梁春秋传》
相传 1、能否说《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寤(wù )生 虢(guó )叔 自毙(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廪( lín )延 繄( yī )
2.宾语前置句式 ⑴“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⑵“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 的宾语。 ⑶“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 的宾语。 ⑷“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 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 凡五等。”如:齐侯、楚子、虞公、秦伯。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
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 贬善恶。表扬的如:文、武、明;批评的如:厉、 灵、炀;同情的如:哀、悼、怀。如:汉文帝、 魏明帝、晋武帝、隋炀帝。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 ,
• 攻无不克"等用法。
•(3段),于指鄢下,文介的词共结叔构段。,鄢即,郑地庄名公,的弟弟。 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题目结 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 习惯句式
• ⑴“佗邑唯命。”
•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 式。
• ⑵“君将若之何?”
• “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 为“把……怎么样?”或“对……怎 么 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 办?”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学科网
年),共经历了十二国君,两百多年的历
史。期间肯定有人添补。
2、《左传》的体例: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回
《史记》是一部纪传
顾
体通史
二、解 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主人公
事件
地点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
三代国君。伯为爵位,庄公是谥号。
自学、对学
• 自学:10分钟
• 要求: • 1.给不会的字词标音
2.划出你不会的字词或者你认为是重要的字词 • 3.标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句子。 • 4.梳清文章的大意
• 对学:8分钟
检测——把下列蓝色字体注上音
恶 ( wù ) 亟( qì )请 祭(zhài )仲 暱( nì ) 城颍( yǐng ) 泄泄( y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