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生:不多。

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时)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析(一)、课程标准原文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

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年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2)说出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用简炼语言表述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水的忧患意识;(2)树立科学资源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一:《模拟水体相互转化、运动》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材料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热水、透明平底盆(常温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热水,直至水没过盆底。

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人中央。

②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

③把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

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导入】教学过程同学们知道我们县城有哪些河流流经吗?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水、杨之河共同汇入练江,练江汇入新安江,流入千岛湖,一直奔腾到海。

几千年来新安江水一直滚滚向东而不枯竭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自然界的水环》请大家翻到教材54页,用一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教材,请大家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哪些,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情境:展示冰川、飘动的云、奔流的江水这三幅景观图片,结合课本第54页第一、二节,思考问题:①说一说地球上水的三种形态及特点。

②结合“水圈构成”扇形图,说出陆地上各种水体类型及比重。

③目前,人们直接利用于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有哪些?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这些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然而,地球上的水总量丰富,但淡水资源却不多,可以直接利用的更少,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朗诵诗《我是一滴水》活动探究主题:新安江河水的时空之旅情境:一滴水的自述◆活动探究主题1:追溯过往——新安江中的一滴水,从哪里来? 河水的来源,即河流的补给。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读图分析、讲练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竞赛形式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第一单元我们从宏观角度了解了地球,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外部结构(可回顾圈层结构),第二单元学习了有关外部圈层中大气圈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环相互联系的水体当一个人在沙漠中挣扎时,他会不断地喊着水,可见水是最重要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那么地球上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课件展示各水体)——固态、液态、气态抢答1:其中分布最小是哪种水体?数量最多的又是哪种水体?固态:分布最小;液态:数量最多;气态:分布最广但数量最少抢答2:这些水体从空间分布看分为哪几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见图,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量的96.53%为水圈的主体水,但这么多的水很少能被利用,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水均来自陆地上的淡水,这些为陆地水。

抢答3:陆地上淡水的主体? 陆地上淡水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占淡水总量的2/3,但位于高山或是高纬地区被利用的不多,所以目前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0.3%是相当有限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文档

使用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三、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方法】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老师开门见山的表述:地球被人们称作“水的行星”,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然后请同学思考、回答。

老师评价了学生的答案后,接着表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多媒体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地球上水的类型1、水圈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多媒体呈现】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8: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8: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二、经典例题
例1:读下图填写下列的空格。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例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B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C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 .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例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
1
2
3
4
——★参考答案★——例1:(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2)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
例2:A
例3:A。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十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 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 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 ”)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 “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 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 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形成各种水体,构 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 “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大气水(河流水 湖泊水地表水J 沼泽水 土壕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地下冰【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 关系。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
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相互联系的水体
转承: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自然界的水体都有哪些,这些水体之间又有什么相互联系。
1.图片展示水圈的水体类型: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陆地水又可以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2.在展示的这些水体当中,出现了水的三种形态,分别是什么?这三种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补充扩展河流补给的知识。
播放flash动画,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降低难度。为学生思考“河流与地下水能力
陆地
水体
的补
给关

总结:通过刚才的读图思考,我们知道陆地的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融水与河流水以及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三者之间的补给关系是相互补给。
蒸腾:破坏植被或植树造林。
降水:人工降雨和人工消雨
下渗: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透水性能就比较强,就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南宁市每次长时间下大雨的时候是不是都成了一座“水城〞?为什么呢?因为城市的水泥地面太多了,水很难下渗,加上城市的排水系统规划得不好的话,成为“水城〞是在所难免的了。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增大了下渗量;另外,植物根系改良土壤的作用使土壤孔隙状况明显改善,从而增加了下渗速度和下渗量。
归纳: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河流的补给形式有大气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因此,河流补给可能涉及的水体有:大气水、冰川水、湖泊水、地下水。
扩展:一条河流的补给可能有几种,但是我们要说明是具体到某一河段。比如:长江上游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为长江的源头在高山上;下游地区以大气降水
归纳:人类干预了地表径流和蒸发。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以及生活用水增加,过渡使用黄河水,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再加上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我们在第五章学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时候,已经知道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降水偏少。还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蒸发,降水更少。因此,黄河下游经常断流。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2)陆地水体的主体是:冰川(3)我们目前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思考:目前冰川水能否被大量利用?试分析原因。

不能,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山地区,利用难度大。

更新周期长。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

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季风区问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地理学角度来看,诗词前半句描述的黄河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后半句的说法对吗?不对,因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进行着转化。

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和发生领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中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三、练习:三个循环中,水量最小的是陆地内循环,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是海陆间循环。

思考:1、2007年10月台风“罗莎”对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它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长江和塔里木河分别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1)海陆联系的纽带(2)塑造地表形态(3)维持全球水量平衡(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c)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四、作业(创新方案练习及试卷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8 新人
教版必修1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教学中以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为重点,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认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组织学生收集、查询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分组调研身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情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节水意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2. 认识水循环对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3.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实验器材]
教具:实物投影、电脑
学具:学生交流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物态循环、位置变迁、能量转化特征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愿意探索、学会研究途径
[课前研究的问题]
1.预习本节基本知识
2.收集整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3.调查水污染情况和节水现状
5. 探究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措施
[教学过程]
[板书]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定义:自然界的水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过和和主要环节:
注: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3.水循环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