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流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kdh
税收流失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务 ,是 由于 法 律 制度 约 束 的 结 果 0他 们 这 样 做 的 目 的是 “ 为 了确 保他 所 余财 产 的安全 或快 乐地 享 用这 些财 产 ” 。跚 当然 ,纳 税 人 除 了理 性 的一 面外 ,还 有 非 理性 的 一 面 。
民 主与j制 i
税收流失治理的法经济学分析
王 鸿 貌
( 北 大 学 法 学 院 , 西安 70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116
摘
要 :税 收流 失 作 为 客 观存 在 的社 会 现 象 。在 我 国的 规模 十分 庞 大 。 从 法经 济 学 的角 度 来 看 ,纳 税 人 之 所
以从 事 税 收违 法犯 罪 ,是 因为 由此 节 省 的 税 款 收 益 大 于被 惩 处 而 付 出的 成 本 。 因 此 , 治理 税 收流 失 ,关 键 在 于 加 大 税 收违 法 犯 罪 的惩 处 力 度 而 使 其得 不 偿 失 。 只有 这 样 ,才 能 威慑 税 收 违 法 犯 罪 , 降低 乃 至从 根 本 上 遏 制 税 收 流
中大 多数 纳 税 人之 所 以都 会选 择税 收遵 从 ,主 动履 行 纳税 义
者 们 也 为 此 痛 心疾 首 ,寝 食 难 安 。但 目前 从 实践 看 ,效 果 还 不 明显 。 此 如 何 看 待 当前 我 国 的税 收 流 失 现 象 ,如 何 确
定 我 国 税 收 流 失治 理 的 基 本 政 策 ,在 税 收 流 失治 理 过 程 中我
近 年 来 ,我 国 的税 收流 失 问题 已 经 引 起 了社 会 各 界 的 广
税收流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致在 理解 和执行上 出现偏 差 ,不 利于依 法治税 的实施 。 ( )现行 的税收 法 律 法 规 内容 不 尽 科学 合 理 。我 国 3
现 行的税 收法律法 规 内容不尽科 学合 理主要 体现在 如下方
面 :首先 ,税 收优 惠和减 免太 多。 由于税 收优 惠政策 制定
低 。强 有力 的实施机制 将使违 约成本 极高 , 而使 任何违 从 约行 为都不划 算 ,即违约成本 大于 违约收益 。
主体 的多 元性 和制 度 的软约束性 ,不仅 有各 种各样 的区域
性 优惠 ,还有不 同产业 不 同行业 的优 惠 ;不 仅在 所得 税上 有 优惠 ,而且在 对后续 环节影 响很 大的增值 税 、关 税上也 有优惠 ; 接优惠 多 ,间接 优惠 少 。广 泛存 在 的税 收优 惠 直
和减免 ,容易 滋生各 种非法越 权减 免 ,直接 导致 国家税 款
2 税收流 失的 制度分析
21 正式制 度约束存 在缺 陷 . 有关税 收 的正 式制度 约束 主要 是指 与税收 有关 的法 律 和法规 。税 收法律 和法规 是 国家立 税 的唯一根 据 ,是税 务
机关征税 的唯一标 准 ,也 是纳税 人纳税 的唯一 依据 。税 收
的流失 。其次 ,税率设 置未尽 合理 。例如 ,我 国 目前 的个 人所 得税 的税 率就 过于复 杂 、多样 ,这往 往会带来 同样 的 收入 但归属 不 同的课税项 目,使得 纳税 不相等 ,诱 使许 多 人进 就
施方 式构成 。其 中正 式制度 指人们有 意识创 造 的一系列 政
策 法规 ,包括 政治规 则 、经 济规则 和契约 ,以及 由这一 系 列 规划构成 的等级 结构 。从 宪法 到成文法 和不成 文法 ,再 到特殊 的细则 ,最后 到个别 契约 ,它们共 同约束 着人们 的 行 为 。而 非正式制 度是人们 在长期 交往 中形成 的 ,具有 持
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
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财税政策的缺失和不规范
另外,对政策的执行也存在着严重不规范的情况。
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发展,经常会颁发一些财税政策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时候存在着对企业的不公平,有些地方鼓励企业出口产品,在此基础上再减免企业的税收,但有时候无法保证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优惠,从而导致税收流失。
二、税法的不规范和缺乏完善
另外,我国税法也存在着不规范和缺乏完善的情况,导致企业很容易利用法律漏洞避税。
由于涉税法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企业可以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利用各种方式来避税,造成税收流失。
此外,体制因素也是导致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税收流失原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我国税收流失原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摘要:税收流失是我国财税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治理措施,已成了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从五方面对我国的税收流失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我国税收流失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提出了几项合理化治理方案。
关键词:税收;税收流失;税收征管;治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税收收入也不断增加,税收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税收流失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国的税务管理部门,它的治理一直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并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税收流失问题的存在危害了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政府宏观调控等一系列方面,加剧政府的收入失控,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当前我国的税收流失问题还是十分严重,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办法,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减少税收流失是当务之急。
1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分析影响税收流失的原因很多,既有税收体制、制度的因素,也有税收管理、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我国的税收流失原因进行分析。
1.1个人利益驱动是税收流失的内在动因。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的整体目标而无偿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一种形式,是社会财富在企业、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一种再分配。
由于税收所具有的强制性和无偿性会导致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直接减少,这与他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对纳税人而言,税收以权力强制为基础,并非出于纳税人的自由意志,从而使纳税人产生痛苦感并进而产生潜在的抵制心理并产生减轻税收负担的意愿或冲动。
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是其所承担的一种额外的负担,税收越重,则负担越重,税收越轻,则负担越轻,所以他们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减轻纳税负担,这必然导致纳税主体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时,纳税主体就会突破法律规范的约束,实施各种税收违法犯罪活动并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应用文-税收流失原因的制度经济学分
税收流失原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1)'税收流失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制度方面寻找其产生的原因。
在探寻造成税收流失的原因之前,有必要对税收流失进行界定。
虽然税收流失这个概念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对这个词的涵义,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笔者在考察我国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实务者的看法的基础上,经过思考,认为税收流失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狭义上讲,税收流失就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税收制度下,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
这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的角度,其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导致实际缴纳的税收收入小于按照税法标准规定征收的税收收入,其表现形式有偷税、抗税、骗税、隐性收入等。
第二,从征税人的角度,征税部门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导致按照税法规定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其表现形式有越权减免税、吃税、包税等。
从广义上讲,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仅是税收流失的结果,税收流失的原因、影响机制和各种效应也应属于税收流失的范畴,税收流失是一个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广义的税收流失是一个系统的范畴,它不仅包括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征收的税收收入,而且包括造成税收收入减少以及税收收入减少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一系列的运动过程。
本文接下来的探讨将税收流失限定在狭义的范围内,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税收流失。
理性的经济人总是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也是在一定的制度前提下,也要受到一系列规则的约束。
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
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包括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
既然人要遵循一定的社会制度,制度就毫无疑问地影响到人的行为选择。
获取税收收入也同样有其要遵循的制度。
征税的过程实质就是将原本属于纳税人私人拥有和支配的财富转为由国家拥有和控制,是一个产权转移的过程。
税收流失问题的经济分析
税收流失问题的经济分析作者:闫胜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4期摘要:税收流失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根据美国国内收入署公布数据显示,美国纳税人遵从度大概约为85%左右,而在中国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更低,存在大量的税款流失。
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税收流失问题,通过分析希冀为中国治理税收流失问题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流失;原因;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85-02引言税收流失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税收流失率为2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为40%左右。
在中国税款的流失也是一个极为令人头疼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陈秀梅(2009)站在经济学以及法学的视角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认为在经济学上,偷逃税款对纳税人而言会产生收入效应进而诱使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
而在法学分析上,她认为因税收立法、税收执、税收守法以及税法监督过程中,因受主观与客观条件所限,故而导致国家税收收入大量流失。
邵莹(2007)认为,税收流失产生的经济效应基本是负效应,具体的她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就企业而言,税收流失使得税款在企业间产生分配效应严重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第二,就居民而言,在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税收无疑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但是居民的偷逃税行为无疑不利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而偷逃税行为又会在居民之间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第三,税收流失会对偷逃税企业形成额外的财政补贴,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产生市场效应;第四,因偷逃税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收入,因此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一方面会刺激偷逃税成功的企业继续偷逃税,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合法纳税人来说在从众心理以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会走上偷逃税之路,产生极坏的社会示范效应;第五,税收流失还会产生供给质量效应。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第一篇:税收流失现象浅析税收流失现象浅析所谓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行为和现象。
这里所说的各类税收行为主体,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作为征税人的税务部门。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种现象和行为:1.偷税2.逃税3.漏税4.骗税5.抗税6.欠税7.避税8.非法的、任意的税收优惠和减免9.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一、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税收制度的贯彻实施,税收已广泛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税收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改善综合国力起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国家法制尚不健全,人们的税收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诚信纳税的意识还远没有得到树立,各种偷逃税现象还大量存在,税收流失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所以,加强对税收流失的研究,对税收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最大可能的减少税收流失,增加税收收入,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我国引起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的税收流失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混合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税收流失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引起税收流失的动因。
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
而现阶段,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来进行的,税收直接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再分配,这种分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无偿性。
因此,税款的多征与少征,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者的收益。
使得一些生产经营者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时,为了使自身收益最大化,便会采取各种手段偷逃国家税款,造成税收流失。
2.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税收执法力度不够是税收流失的政策原因。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对税收流失现象进行了浅析。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定义了税收流失,并分析了其对经济的影响。
详细剖析了导致税收流失的原因,以及应对和防范该现象的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税收流失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
在结论部分中,总结了税收流失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了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税收流失趋势进行了预测。
通过对税收流失现象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一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税收征收效率,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词】税收流失现象、定义、影响、原因分析、应对措施、防范措施、案例分析、经济发展、税收管理、未来趋势预测1. 引言1.1 税收流失现象浅析税收流失现象是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出现的漏税、偷税、逃税等行为,导致国家税收收入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对于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流失现象的严重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税收流失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税收征管不严、税收法规漏洞、税收管理不善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一些纳税人往往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或逃避税收,从而造成税收流失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税收管理,修补税收法规漏洞,提高纳税意识等。
在应对税收流失问题上,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强化税收管理,提高纳税人的诚信意识。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有效减少税收流失现象,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税收流失现象的存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加强税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税收流失的定义与影响纳税人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或逃避纳税义务,使政府无法收到应该收到的税款,这种现象被称为税收流失。
税收流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税收流失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实力,制约了政府的公共支出能力,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我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1导论
1.1选题意义
1.2选题背景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综述
2.1我国税收基础理论
2.2偷税漏税现状
2.3欠税及骗税
2.4收入的隐形及地下经济的行为内容
3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因素
3.1大众对税收的认识的欠缺问题
3.2税收的制度结构上的缺陷,经济市场上的形式问题
3.3 诚信的缺失
3.4政府对税收的意识和政策上有严重的漏洞
3.5诚实上的不健全,以及部分不法分子与企业的裙带偷骗税4我国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
4.1加强大众对税务的认知与义务
4.2健全税务政策法制
4.3加强网络监控和落实,控制代购海外购的继续蔓延
4.4加强国内征税力度,全力强化政策上的核心问题
4.5 督查力度加强,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和违章企业
5结论。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及其治理对策分析1. 引言1.1 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现状1. 薪酬逃税现象普遍。
许多企业为了规避个人所得税,采取了各种手段对员工的薪酬进行隐瞒或转移,导致大量应纳税款流失。
2. 个体工商户漏税严重。
个体工商户作为经济主体的一部分,普遍存在虚报、漏报收入的现象,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
3. 高收入人群避税现象突出。
一些高收入人群通过各种方式避税,如转移财产、避开关税等手段,导致税收流失严重。
4. 地方财政盲目竞争导致税源流失。
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放松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导致税源流失,影响了国家财政的稳定性。
1.2 个人所得税流失对我国财政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财政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的收入状况。
个人所得税流失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直接损害了国家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财政收入的减少可能导致政府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损害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
个人所得税流失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个人所得税流失对我国财政的影响还体现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上。
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使得政府在资源分配上面临更大的压力。
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剧,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也可能导致政府对一些重要领域的投入减少,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治理对策,有效遏制个人所得税的流失,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是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完善税收政策,提高纳税意识,才能有效治理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
1.3 研究目的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现状和原因,探讨个人所得税的治理对策,并提出加强征管力度、完善税收政策以及提高纳税意识等对策,旨在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促进我国税收制度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分析
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分析在我国,税收流失严重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由于我国受税制条件、税收成本、公民纳税意识普遍淡薄等因素的制约,税收流失现象还依然存在。
有鉴于此,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税务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税收流失概念入手,对税收流失的规模、影响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治理税收流失提出政策建议。
标签:税收流失;经济效应;税制改革1 税收流失的现状(1)偷逃、骗、避税现象尤为突出。
偷逃税是税收流失的最主要方式。
我国的偷、逃税面相当广, 据2008年有关资料报道, 我国国有企业偷逃税面为50%, 乡镇企业的偷逃税面为60%, 城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偷逃税面为80%,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偷税面为60%, 个体的偷逃税面在90%以上。
出口骗税行为日益增多。
骗税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 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 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 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家每年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巨大。
(2)欠税居高不下。
我国长期以来都有居高不下的欠税。
近年来, 企业拖欠国家税款现象日趋严重, 近几年每年年末欠税金额均在500亿元以上。
从税种分布看, 欠税主要集中在“两税”上。
据近日媒体报道, 2006年广州名列“百富榜”前十名的其中一位房地产大亨, 个人虽坐拥财富100亿元, 其所拥有的大集团却连续几年欠下巨额税款, 经税务部门多次催缴, 至今仍欠税达2 800万元(不含滞纳金)。
(3)以费挤税日益膨胀。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 应有的分配制度不健全, 各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 千方百计截留国家税收, 对企业搞“包税”或变相“包税”, 再通过其他途径转化为制度外收入, 并人为使收费刚性大于收税刚性, 以费挤税, 导致财政分配中非税收入大于税收收入。
过多过滥的收费, 加重了企业、个人负担, 使税源减少, 使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受到打击, 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税收流失的角度分析与研究思路探讨
税收流失的角度分析与研究思路探讨税收流失是指本应纳税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税收,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应有的税收收入。
税收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税收流失不仅影响了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能力,也损害了税收公平性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因此,进行税收流失的角度分析与研究是必要且紧迫的。
首先,税收流失可以从政策与制度层面进行角度分析与研究。
政策与制度是影响税收流失的重要因素。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政策与制度,找寻规避税收的漏洞,研究影响企业或个人规避税收的因素。
同时,还可以研究税收征收与执法机构的能力与效率,探讨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以及税务部门是否具备足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
其次,税收流失势必涉及到企业与个人的行为与心理因素,因此可以从经济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企业或个人为何选择规避税收,他们的规避方式和动机等。
同时,还可以借助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探讨对税收感知的心理因素,如信任感、公平感和道德观念等,以及这些因素对纳税行为的影响。
第三,税收流失也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结构相关,因此可以从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
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经济数据,深入分析税收流失与经济增长、外部不平衡、投资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研究税收流失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如税收流失导致企业扭曲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等。
最后,跨国企业和全球化的发展也对税收流失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可以从国际合作与多边税务协定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者可以分析国际税收规则、双重非课税和轮廓税的影响,研究国家之间的税收竞争和协调等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多边机构和国际合作来减少税收流失。
总之,从政策与制度、经济行为学、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国际合作与多边协定等角度进行税收流失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税收流失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府和决策者采取有效措施,缩小税收流失,确保税收公平性以及国家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税收流失分析研究
中国税收流失分析研究税收流失是制约、困扰中国财政经济的一个现实问题,它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扭曲了收入分配,损害了国家税法的权威性。
文章认为,逃税是因制度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隐瞒偏好的“搭便车”行为和寻租与抽租的结果,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法制不完善、财税体制不规范、纳税环境恶化、征管不严和处罚不力,则是导致税收流失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只有多管齐下,全面出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税收流失愈演愈烈的趋势。
标签:税收流失现状影响主要原因对策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除了将税收流失按口径范围的大小划分为狭义的税收流失和广义的税收流失之外,还可以对税收流失进行如下分类:第一,根据税收流失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税收流失划分为偷逃税、避税、抗税、骗税、欠税等若干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二,根据税收流失发生在税款流动的不同环节,可以将税收流失划分为纳税环节流失、入库环节流失和退库环节流失。
第三,根据税种的不同,可以将税收流失按具体的税种划分为个人所得税流失、增值税流失、关税流失、企业所得税流失等。
第四,根据税收流失与地下经济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可以对税收流失进行不同的划分。
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一)偷逃避税现象严重我国国民从小未接受过有关纳税人方面的教育,公民普遍缺乏纳税意识。
收入政策调整后,税务部门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跟不上,个人所得税的透漏现象更普遍、更严重。
避税问题也不容忽视,究其原因,除正常经营亏损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常经营亏损,主要是外资企业通过种种避税手段达到推迟进入获利年度,不缴或少缴所得税的目的。
(二)出口骗税猖獗骗税的形式多种多样,也可以发生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但占主体的是骗取出口退税,与出口退税制度有着密切联系。
近年来骗税已从高价值、高税率的产品发展到普通产品,骗税人员从少数出口企业发展到专业骗税团伙,骗税手段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每年国家因被骗出口退税的损失是巨大的。
税收流失问题的经济分析
税收流失问题的经济分析作者:闫胜利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4期摘要:税收流失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根据美国国内收入署公布数据显示,美国纳税人遵从度大概约为85%左右,而在中国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更低,存在大量的税款流失。
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税收流失问题,通过分析希冀为中国治理税收流失问题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流失;原因;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085-02引言税收流失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税收流失率为2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为40%左右。
在中国税款的流失也是一个极为令人头疼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陈秀梅(2009)站在经济学以及法学的视角对税收流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认为在经济学上,偷逃税款对纳税人而言会产生收入效应进而诱使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
而在法学分析上,她认为因税收立法、税收执、税收守法以及税法监督过程中,因受主观与客观条件所限,故而导致国家税收收入大量流失。
邵莹(2007)认为,税收流失产生的经济效应基本是负效应,具体的她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就企业而言,税收流失使得税款在企业间产生分配效应严重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第二,就居民而言,在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税收无疑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但是居民的偷逃税行为无疑不利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而偷逃税行为又会在居民之间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第三,税收流失会对偷逃税企业形成额外的财政补贴,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产生市场效应;第四,因偷逃税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收入,因此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一方面会刺激偷逃税成功的企业继续偷逃税,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合法纳税人来说在从众心理以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会走上偷逃税之路,产生极坏的社会示范效应;第五,税收流失还会产生供给质量效应。
税收流失原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1
税收流失原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摘要:税收流失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难题,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寻求其产生原因,从制度学的角度分为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来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为全面治理我国税收流失提供了基础。
税收流失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普遍,其产生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制度方面寻找其产生的原因。
一、税收流失的界定在探寻造成税收流失的原因之前,有必要对税收流失进行界定。
虽然税收流失这个概念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对这个词的涵义,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笔者在考察我国进行相关的学者、实务工作者的看法的基础上,经过思考,认为税收流失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狭义上讲,税收流失就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税收制度下,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
这就包含两方面的:第一,从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的角度,其采取各种、手段导致实际缴纳的税收收入小于按照税法标准规定征收的税收收入,其表现形式有偷税、抗税、骗税、隐性收入等。
第二,从征税人的角度,征税部门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导致按照税法规定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其表现形式有越权减免税、吃税、包税等。
从广义上讲,本应征收而实际未能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仅是税收流失的结果,税收流失的原因、机制和各种效应也应属于税收流失的范畴,税收流失是一个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广义的税收流失是一个系统的范畴,它不仅包括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征收的税收收入,而且包括造成税收收入减少以及税收收入减少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一系列的运动过程。
本文接下来的探讨将税收流失限定在狭义的范围内,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税收流失。
理性的经济人总是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也是在一定的制度前提下,也要受到一系列规则的约束。
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
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包括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期总第117期2012年1月山东财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No.1Vol.117Jan 2012税收流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肖育才1,谢芬2,3,李建军3(1.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四川成都610071;3.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我国税收流失较为严重,税收流失问题成为社会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文章试图以制度经济学中三个基本要素为主线,分析影响中国税收流失现象的制度性因素,并提出治理税收流失的制度性安排。
关键词:税收流失;规范分析;制度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1-0022-06收稿日期:2011-09-20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税收征管效率实证研究”(10CJY066);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术梯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11SZYTD05)作者简介:肖育才(1980-),男,湖北红安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谢芬(1981-),女,湖北襄樊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助理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李建军(1979-),男,河南三门峡人,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实务。
作为税收存在与发展的伴生物,自税收产生之日起,税收流失即与之相伴相随。
近几年来,中国税收流失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和困难都与税收流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财政困难、地下经济、税制建设和加强税收征管等,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都认为税收流失困扰着我国税收,威胁着经济安全、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
因此,对我国现实中税收流失各种具体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成果,分析我国税收流失问题,拓宽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促进和丰富税收流失的理论研究,提出现实针对性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制度是对经济关系的一系列安排,体现在税收关系上,制度安排比税法更为宽广,是人们所遵循的正规和非正规的约束的总和。
税收流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制度实施机制“软化”的成本,偷逃税行为是制度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隐瞒偏好的“搭便车”行为和寻租的结果[1]。
制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的入库,更为重要的是在使产权上归纳税人控制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转化为归政府控制的产权———财政收入,这样一种产权更换的过程,必然牵涉到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对纳税、征税行为的理解、接受程度和执法力度、惩罚程度等制度因素,如何使这一转化过程中的税收流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达到依法治税的目的,对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税务机关来说,更应该借助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从税收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税收制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等方面,对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贯彻的影响因素,以及对治理税收流失的有效制度安排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
一、税收流失的制度经济学界定22第1期肖育才,谢芬,李建军:税收流失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概念界定:税收流失的内涵与外延马克思曾经深度地揭示了税收与国家(政府)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废除捐税的背后就是废除国家”,“赋税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
由此可见,税收对于国家(政府)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从古至今,税收流失作为税收存在的伴生物,一直出现在经济领域里,从中国秦朝存在的“匿田”,汉代出现的“度田不实”,到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偷税、骗税、逃税、暴力抗税等,税收流失并没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完善而被遏制,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较大规模的泛滥。
1.外国学者对税收流失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税收流失,各国学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是,大部份的学者认为,税收流失是纳税人违背政府立法意图而导致税收收入难以按照预期入库的行为。
其中,具体表示方法有很多种,如税收规避、税收最小化。
D.哈曼认为税收限额、税收免除、税收减轻、及日本的“租税回避”等,只要在所得发生之前就想减少税收负担,就是税收规避;如果在所得发生之后想减免负担,即为税收逃漏。
日本税法则认为,逃税是以虚假或以其他不正常手段避让税赋或取得退税的行为。
法国的税法判例中指出,避税是“以不当之法律行为,而形成一种虚假的,外表完全不同的形式上的契约,借以达成税收节省效果”。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在其1988年版的《国际税收辞汇》中对偷税一词的解释己被理论界广泛推崇,其基本表述是:“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其广义的偷税行为,包括纳税人因疏忽大意或过失而没有履行法律规定应纳税义务的行为,尽管纳税人没有为了偷漏税目的而采取有意隐藏手段,但其工作中的疏忽和过失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2.中国学者对税收流失的界定。
我国近年来研究税收流失现象的各种观点,由于研究的角度和采用的标准不同,对税收流失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是认为税收流失是指偷逃税和任意减免税,这种观点在现实工作中比较普遍。
二是认为税收流失包括各类纳税人利用各种非法手法,造成税收收入减少的一种经济现象。
三是认为税务部门应该征收而没有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即应收未收的税收收入。
这种观点强调了一个至关重要、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税务机关的实际问题,即什么是应收未收的标准的问题。
3.税收流失的内涵与外延。
对税收流失进行科学的研究,首先应该对税收流失这一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界定税收流失的内涵是研究税收流失的起点。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税收流失是一定时期由于国家(政府)税收实施机制的弱化而导致政府收入的非正常的减少或损失,它是一定的外在制度包括一系列基本法、税法、条例细则等法律主体所引致的结果[2]。
引致税收流失的行为是指在一定内在制度的影响下,税收法律主体违背税收法律、法规或税法精神的各种行为。
税收流失破坏了由税收法律制度所规范的税收公平分配关系,减少了政府的财力规模,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扰乱了市场的正常机制,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问题。
税收流失的外延是对税收流失特有的个性化表述,对其外延作如下分类:(1)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以是否取得足额的税收收入为判断标准,根据税收流失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偷税、逃税、抗税、避税、欠税等若干具体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各种导致税收流失的现象和行为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手段,为判断是否发生税收流失的参照标准提供了基础[3]。
(2)根据税收流失发生的不同环节,义可分为纳税环节流失(征税环节流失)、入库环节流失和退库环节流失。
从税收征管流程来分析税收流失,可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相对薄弱、漏洞较多的环节,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纳税环节存在的税收流失最为严重。
(3)从税种划分的角度,税收流失的形式表现为增值税流失、企业所得税流失、个人所得税流失或关税流失等。
由于税法规定每个税种在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及征收方式内容上都彼此不同,因此每种税的流失规模的大小以及引起流失的主要原因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4)根据税收流失与地下经济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导致税收流失的经济主体不同可分为正常经济主体32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导致的税收流失与地下经济主体导致的税收流失。
地下经济一般是指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政府无法实施控制和税收管理,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政府统计的所有经济活动[4]。
在我国,活动主体从事的地下经济活动成为我国税收流失的主要渠道。
(二)制度分析对研究税收流失的重要性20世纪的主流经济学大多没有清晰的分析过制度,因为他们将制度与制度存在的理由排除在其模型和假设之外,制度的重要性基本上被经济学家们的共同做出的假设忽略了,即经济总处于一个均衡状态,人们的计划和预期相互和谐兼容,政策制定者也一定能够设计出一系列合理的实现其目标的制度来,这些经济政策能依据预设的目标灵活调整。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对传统经济学及其抽象、枯燥的模型日益不满,制度经济学就撇开分析经济的传统思路,他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推动经济行为方面的核心作用,深刻认识制度(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性,用制度理念解释当前社会遇到的一些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并试图将这些现象嫁接到传统的主流经济学中去。
制度经济学承认知识是不完备的,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演化,动态的市场过程中是相互交往的,承认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价值观,对成本和收益有各自的评估,认为制度构成了关键的社会成本,包括构建和培育像私人产权、契约法和一般法律规则那样的基本制度,成为引导主流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软件”[1]。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制度经济学所说的明确、易于理解的规则和对违规行为的强制性惩罚措施,这里不仅仅是指法律条文,还指更为宽泛的由人制定的规则,如产权、信任,未来的情形如何预测?就如一位裁判员以任意一种方式来裁决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和得分,这位裁判员不是依据抽象、或有章可循的规则,而是对不同的对象进行随意的裁决,有时是基于私利,偏袒某些运动员,有时又漫不经心,不断更改不公开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结果是比赛以冲突和混乱告终,最坏的结果是比赛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
深刻认识制度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即制度在协调个人行动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制度的基础、演化、内容、连贯性和强制执行,重点放在制度推动经济行为方面的核心作用,并试图将这些现象与传统的主流经济学链接,从比较静态的分析规则演化成制度分析,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成果,对制度的构成或结构的剖析,无疑会拓宽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促进和丰富税收流失的理论研究,成为一种考察真实经济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税收流失因素的制度经济学思考(一)内在制度是造成税收流失的根本动因1.制度经济学中的人类基本特征。
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人在组织中占核心地位,因此税收流失分析也应基于“人”的立场上,由此决定了税收管理“以人为本”思想的全部内涵。
首先应明确税收流失的主体,包括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可分为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税法上的当事人是指为了实现税收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税收征纳活动,旨在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法定的正当权益,并能引起税收征纳活动的启动、发展和终结的组织和个人,一般包括征税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等。
制度经济学对人类惫识形态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解释概括起来有几点[5]:(1)人是有理性的。
(2)人只具备有限的信息、有限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