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升卷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 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
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 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 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 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 的诞生。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 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
会秩序混乱。 2.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 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3.1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修改)
4、文革的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 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的混乱。 (2)由于“文革”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 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距离, 从而失去了一次及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并不是 注意:“文革”的成就,而是广大干部、群 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周、邓主 持工作时积极努力的结果
过渡时期总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 (1949-1956) 三大改造 《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 召开八大——一次成功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曲折和失误 (1956-1966)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4、三大改造 (1)内容: A.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975年,全年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 上年增长11.9%。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比上 年增长15.1%;农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 增长4.6%。粮食增产6900万吨,钢增产278万 吨,原煤增产6900万吨,原油增产1221万吨, 铁路货运量增加10183万吨。这是继周恩来主 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出现的又一次转机。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曲 面折 建发 设展 十十 年年 )
1956 1966
转折
过 渡 时 期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件
1956-1976年全面进 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重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文革”经济遭劫难, 国民经济遭严重破坏;周恩 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 平全面整顿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 隆平杂交水稻;文化事业遭 到一定挫折
“两弹一星”科技 起步;婚姻自由的 文化 新型社会制度、新 型教育制度等; “双百”方针提出
革命” 严重影 响了社会经济的 健康发展。在经济 建设过程 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 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 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极大 提高。 4.思想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 要矛盾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获得了发展,为
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外交上: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
交”,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 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 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 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
5.科教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教育和文艺工作有了良 好的开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 中国科技教育文化总体落后于西方;受“左”的路线的干 扰,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6.社会生活方面: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 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 强烈的时代色彩。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2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12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
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2.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
”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 )A.合作发展经济B.合作遏制欧洲C.合作对抗苏联D.合作牵制日本3.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的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起源4.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这一做法在当时(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是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6.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该课程设置( )A.构建了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D.推动了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转变7.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第22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5北京朝阳一模,20)“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中国应当这样。
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这“四十五年”间“中国面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完成了国家工业化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8北京东城期末)某学者认为“他(周恩来)常常与欧洲各国外交所维持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发生冲突,而当后者要加固这种不平等的模式并增强亚洲及非洲国家对殖民主义的依赖时,这种冲突尤为激烈。
” 下列史实中可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日内瓦会议②万隆会议③第26届联大④尼克松访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7北京西城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三大改造完成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一五”计划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三大改造完成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一五”计划完成4.(2016北京海淀期末)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背景是三大改造的深入开展②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2017北京四中期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6.(2016北京东城期末)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并完善人民民主作为重要的使命,下列举措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的是( )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实行依法治国原则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丰台期末)国家认同体现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和情感。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
-3-
政,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
1 2 3 4 5 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关闭 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 A.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城市经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探索 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出现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第十一讲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3)国民经济的调整 ❶背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❷调整: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共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文革”中的调整与整顿: 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3.社会变迁 ❶物质: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 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 ❷服饰:在着装上强化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着装风格 呈现出朴素节俭和实用、统一的特征。这一方面与经济水平的落 后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集体政治意识的反映。民主、艰苦奋斗和 集体主义等时代精神在服装上的体现是简朴和实用。 ❸交通: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
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20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等文化??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
通 史 概 览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一个 曲折的探索时期。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 了辉煌成就 ❶ 并正确分析其进步性和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与政治建设之间 的关系。 ❷ 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客观评价 ❸ 分析不同时期科技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不同时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国运 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把握不同时期“双百”方针的贯彻情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 经验教训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❷“大跃进”运动: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 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❸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即生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由公社 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2019-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升卷
【2019-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升卷提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来宾、河池高三二模]在新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
这一做法( )A.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 B.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C.体现法律自身的价值追求 D.有利于新法律权威的树立2.[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下面为我国部分人大权力的首次行使情况统计表。
表格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使的权力人大常委会名称行使时间第一次进行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1983年第一次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市人大常委会1993年第一次人大常委会质询权的行使人大常委会1994年第一次实行代表公示制度××市东××区建国门街道2000年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C.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D.促进了立法工作的开展3.[2018·全国卷Ⅰ]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4.[2018·河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公报》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中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苏州一模)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二五”计划时期农业发展使农业税比例有一定的上升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1956年,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包工包产”的办法。
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一半,这些措施意在( ) A.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B.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C.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D.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3.(2019·衡阳一模)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B.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意在调整农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4.(2019·赣州一模)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用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千克、5.1千克、2.9千克、4.5千克和4.2千克,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
这说明( )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5.(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1949年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机构类别商品类别进货量(%) 销货量(%)公营私营合作社公营私营合作社粮食78 18 4 72.7 25.2 2.1棉花70.5 25 4.5 79.2 18.7 2.1油类54 43 3 62 35 3铁货100 0 0 100 0 0煤炭100 0 0 93 2 5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6.(2019·郑州二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7.下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四第10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第10讲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三二模)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年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A.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B.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C.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D.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2.(2018辽宁大连高三二模)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被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
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
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病。
据此推知( )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3.(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据调查,山西忻县143个村1949—1952年有8 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 912亩,出卖房屋5 162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
这一现象( )A.表明了土地改革成就显著B.反映了农村土地性质发生改变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步伐D.奠定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4.(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5.(2018天津和平高三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持久与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C.《论十大关系》发表D.“双百”方针开始实行6.(2018天津河西高三一模)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部分),此表说明(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C.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7.(2018重庆高三二诊)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
[小初高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十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能力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潍坊高三期末]《共同纲领》第31条规定,“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第34条规定,“应引导农民逐步地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
据此可知《共同纲领》( ) A.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C.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2.[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3.[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
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说明(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4.[2018·天津市和平区高三期末]毛泽东、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
周恩来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内政。
”“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
这段话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5.[2018·浙江温州选考适应性测试]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3)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专题突破第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
执政党。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 独立的。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的关系,共产党不 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 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③合作 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④合作方 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 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实行的。②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区域 自治。③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典例1】 (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圆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命题揭秘 本题以历史上的标语口号为载体,考查对历史 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试题题干小巧,但综合性强,涉及 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方针的理解,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理解各个口号所 反映的历史特征。迁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背景分 析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 的方针
解析 从题干看,民主人士黄炎培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任 命,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积极推动,B项符合。第一届“人大”于1954年召开, 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56年才提出“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方针,排除D项。 答案 B
第7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 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苏州一模)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二五”计划时期农业发展使农业税比例有一定的上升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1956年,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包工包产”的办法。
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一半,这些措施意在( ) A.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B.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C.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D.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3.(2019·衡阳一模)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B.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意在调整农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4.(2019·赣州一模)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用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千克、5.1千克、2.9千克、4.5千克和4.2千克,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
这说明( )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5.(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1949年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机构类别商品类别进货量(%) 销货量(%)公营私营合作社公营私营合作社粮食78 18 4 72.7 25.2 2.1棉花70.5 25 4.5 79.2 18.7 2.1油类54 43 3 62 35 3铁货100 0 0 100 0 0煤炭100 0 0 93 2 5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6.(2019·郑州二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7.下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 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 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 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 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 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 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 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图5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 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 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 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 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 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 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 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 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 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1.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我国的工业基础, 特别是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
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工业, 以增强国防力量。
2. “一五”计划的特点
(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2)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3)从中国国情出发, 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4)“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 且工业资源丰富,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 具有独特的优势。
(5)“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 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57—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进行社会丰叟讳没, 必匆氇弥钓晕葬求是, —切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不可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 片面追求高速度。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高考历史复习指南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高考历史复习指南一、开篇动员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历史课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时而平坦,时而崎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条小路上的一段特殊历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别害怕,虽然有曲折,但也有精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不平凡的年代,感受那段历史的魅力吧!二、知识点梳理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我们得先从那个充满热情的年代说起。
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弥漫着一种“大干快上”的氛围,大家都想尽快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于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应运而生。
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过于急躁和盲目,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粮食产量下降,经济陷入困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不过,这也让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2)调整国民经济面对困境,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
他们提出了“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进行了调整。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2.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背景与发动就在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局面。
这场运动是在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发动的,它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当时国内外形势和党内矛盾交织的必然结果。
(2)过程与危害“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下陷入了混乱之中。
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成为了主旋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许多优秀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了迫害和打压,社会风气严重败坏。
这场运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损失。
(3)结束与影响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
这场运动虽然结束了,但它给党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却是难以弥补的。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22讲新中国民主政治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22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22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22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练习的全部内容。
第22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5北京朝阳一模,20)“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中国应当这样。
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这“四十五年"间“中国面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①完成了国家工业化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2。
(2018北京东城期末)某学者认为“他(周恩来)常常与欧洲各国外交所维持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发生冲突,而当后者要加固这种不平等的模式并增强亚洲及非洲国家对殖民主义的依赖时,这种冲突尤为激烈。
” 下列史实中可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日内瓦会议②万隆会议③第26届联大④尼克松访华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2017北京西城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2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微专题2
02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变迁以及思想、科技、文化成就考点1▶通史视角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的表现(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外交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以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考点2▶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开展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力之间的矛盾考点3▶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来宾、河池高三二模]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
这一做法( )A.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 B.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C.体现法律自身的价值追求 D.有利于新法律权威的树立2.[2018·陕西安康高三质检]下面为我国部分人大权力的首次行使情况统计表。
表格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使的权力人大常委会名称行使时间第一次进行执法检查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1983年第一次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河南省舞钢市人大常委会1993年第一次人大常委会质询权的行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1994年第一次实行代表公示制度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2000年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C.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D.促进了立法工作的开展3.[2018·全国卷Ⅰ]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4.[2018·河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1972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指出:“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中方声明“绝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 )A.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 B.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C.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 D.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5.[2018·四川省高三一联]新中国建国初期,刘少奇曾在天津等地同资本家谈话中提出:“现在剥削是救人,不准剥削是教条主义……”上述言论,在一定程度上( )A.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B.反映了强调阶级斗争的思想C.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D.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6.[2018·全国卷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7.[2018·河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提出对资本主义不应过早限制。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1953年提出“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
对资本主义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毛泽东( )A.急于巩固人民政权 B.决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对国情的科学分析 D.重视协调人民内部矛盾8.[2018·天津市和平区高三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专题十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升卷1.B 根据题目中“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即1954年之前,“在政府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可知该做法巩固了新政权,并为政权的巩固提供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根据“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规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可知该时期法律主要服务于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B 表格显示人民代表大会从“执法检查”“向选民述职”“质询权”“公示制度”变化说明该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的过程,B项正确;表格没有比较和其他制度信息,A项错误;创新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立法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D项错误。
3.A 材料表明,解放战争后期,针对英法美等国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政权的外交试探,中共“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即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外国承认,这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当时西方国家还在支持国民党政权,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孤立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项错误;独立自主不等于“不急于获得国际支持”,D项错误。
4.D 1972年,中国能与美国发表《上海公报》表明美国对中国力量的承认,这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上海公报》并不能阻止苏联的扩张,A项错误;中美并未结盟,B项错误;公报中“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针对的是苏联,C项错误。
5.A 材料中的“现在剥削是救人,不准剥削是教条主义”表明新中国建国初期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体现,A项正确;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不是强调阶级斗争,B项错误;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是让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以巩固新生的新中国政权,C、D两项错误。
6.D 从漫画中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各种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可知,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化得以发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A项错误;B项错在了“开始”;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项错误。
7.C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资本主义的政策是“节制”,而在1953年则提出对资本主义“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这种转变是毛泽东对国情的正确分析的结果,C项正确;对资本主义改造不是急于巩固人民政权的体现,A项错误;“利用、限制”资本主义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措施,B项错误;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敌我矛盾,不是人民内部矛盾,D项错误。
8.C 从材料中《论十大关系》所说的,“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可知,我党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1956年《论十大关系》发表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修改“一五”计划的指标,B项错误;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在此之前的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并不明显,D项错误。
9.A 由材料可知,“三包一奖”制旨在克服因农业合作社规模过大而带来的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A 项正确;B、C、D三项时间不符,排除。
10.C 材料表明从1957年到1961年,农业人口比例整体降低,工业人口比例整体提高,这是由于当时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加快工业化建设所致,C项正确;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是国际局势的严峻,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以后,B项错误;国人生产热情高涨不一定就改变产业结构,D项错误。
11.D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导致农村经济出现困难,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D项正确;当时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结束了小农经济的存在,A项错误;“大跃进”主要是在工业建设中进行,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途径,材料中的措施针对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C项错误。
12.D 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工业技术人才,因此在留苏学生中学习工科的人数占绝对多数,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A 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B项错误;材料中的数字不能表明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开展,C项错误。
13.答案:(1)背景: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崛起;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攫取了在华政治、经济特权;当时中国腐败落后。
(言之成理即可)简评:推动了中国海关制度走向近代化;实质上是列强掠夺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之处:现代中国海关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实现了海关关税和行政管理的独立自主;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海关制度建立的背景和评价。
在回答“背景”时要注意从国内、国际两方面作答,如: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攫取在华政治、经济特权;中国腐败落后、国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进行“评价”时,要从掠夺中国海关管理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和推动中国海关制度近代化两方面作答。
第(2)问主要考查现代海关制度与近代海关制度的不同。
可结合材料二中的“肃清帝国主义残留”“使我国不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等信息,从海关的社会主义性质、独立自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作答。
14.答案:示例1:信息:1949年至1950年,商业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1956年后,多是工业产品广告。
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结构以轻工业为主,所以建国初期广告种类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支持下,中国轻重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1956年以后的商业广告绝大多数为工业产品。
1953年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日常生活用品凭票供应,因此日用品广告在1953年后显著减少。
示例2:信息:1949至1950年,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1957年后,广告主身份基本上为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存在众多私营企业,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
随着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商业广告主多为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