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探讨
思维模 式 、 为方 式 、 理状 况 。 以 , 学生 的人 文 素质 行 心 所 大
有 些 同 学 以 自我 为 中 心 , 事 只 从 自 己 的 角 度 去 考 凡
虑 , 没想 过 自己 与集 体 、 庭 、 会 之 间 有 什 么 关 系 , 从 家 社
决 定 了 他 们 为 人 处 世 的 根 本 态 度 和 方 式 。 阶段 , 学 生 现 大
仅 使 学 生 缺 乏 基 本 的 人 文 知 识 ,而 且 缺 乏 应 有 的 做 人 的 基 本 认 识 和 社 会 责 任 感 。 本 文 将 从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缺 失
的 现 状 及 其 解 决 途 径 两 方 面 。探 讨 如 何 提 高 大 学 生 人 文 素质 这一 现实 问题 。
外 来 的 思 想 不 加 取 舍 、 单 全 收 , 掉 了本 该 继 承 的 中 华 照 丢 民族 的优 秀传 统 道德 . 失社 会责 任感 。 缺
( ) 生 中 崇 高 的 理 想 信 念 有 所 淡 薄 , 机 趋 于 功 六 学 动
利化 。
他 们为 人处 事 、 养 内涵上 的不 足 。 修
( ) 生观 和 价 值 观 发 生 变 化 , 德 滑 坡 , 信 出 现 二 人 道 诚
危 今 天 . 们 的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取 向 人
由 于 受 市 场 经 济 不 良习 气 影 响 ,一 部 分 大 学 生 的理 想 带 有 浓 厚 的功 利 色 彩 , 仰 实 用 主 义 。 在 学 业 上 。 业 信 专
208号 旬 又放赞 0g. 中 刊 1- 8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缺 失 现 状 及 对 策 探 讨
王 媛
70 5 1 0 4)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一、前言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科技和人文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标志。

科技的发展主要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而人文信息则是为了探索个人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发展,追求的是思想道方面的进步。

虽然两者是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二者的关系却是相互发展相辅相成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风气逐渐发展成功利主义为主导的实干型社会,相对于此,对于人文精神的相关重视程度逐渐下滑。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军,是富有朝气的青年群体,肩负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使命。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园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入侵校园,使得很多大学生往往更加看重自身的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人文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会导致重理轻文等现象的出现。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笔者身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进一步强人文主义精神塑造,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一)理想层面的缺失从目前的大学生,理想层面的追求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信仰。

很多人显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能专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很多人往往急功近利,虽然胸怀大志,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嘴上,认为自己改变不了世界。

(二)知识层面的缺失在知识层面上,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业有较高的关注度。

但是对人为社科领域的知识了解甚少。

尤其是相对于历史学,哲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甚至轻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

平时在生活中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聊天和游戏上很少关注于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三)能力层面的缺失很多大学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往往不能换位思考。

(四)修养层面的缺失。

另外一方面就是道德修养上的确实很多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的储备较为丰富,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5前沿62002年第11期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荀国稳*(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江苏南通226007)[提要]本文从概念界定、现状及成因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0,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C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2]11)0100)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有意无意地被冷落,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0的感叹。

高等教育的这种异化现象虽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人文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中国当代大学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本文拟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做一初步探讨。

一目前理论界关于素质有三种界定。

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界定,指人由先天遗传而得到的品质。

它为后天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一般的界定,指人的修养和素养;三是教育学的界定,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其中第三种界定为理论界所普遍认同。

这种解释承认人的素质有天赋条件,更有教育、社会文化和实践等后天教化的影响;同时强调素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内化过程,素质一旦养成,将长期起作用。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

素质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淡,知识是主体从精神上对客体的把握,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特别是概念等形式对客体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把握客体的力量,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第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

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

2理解人文思想。

3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

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涵养,培养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做人方面的素质。

[1]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研究的方式及基本成果为了能更直接清晰地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笔者针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同学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网络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参与学生1206,调查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51.3%,女生占48.7%,参与者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因此具有相对的普遍性。

问卷内容涉及文学、历史、道德意识、学习意识等内容。

题目类型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

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一)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

其 是 中 国古 代教 育 思想 理论 丰 富而 深
期国家富强 ,并在 技术层面上追赶西方
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我 国高等 却成 为 了 “ 餐 后甜 点 ” 。 “ 重 实用 技
口脏话 ,随意吐痰等不文明举止时有所 见。 重者如打 架斗殴 、 偷窃赌博 、 抢劫 、
大 学 是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念 成 型 的 摇 篮 ,大
中要 注重 培 育学 生传 承 优 良的人 文 精
神 、严谨 的科学 态度 、开拓实践的能力 和 创新 的精 神。

能 、轻精神文化”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开 过程中 因受挫而 自暴 自弃 ;还有一些学
始流行 ,随之而来的是人文素养在大学

人 文素养教育范畴
教育中慢 慢地缺失 。因为在社会大众 的
辈 ,思想较为极端 ,自私狭隘 ;处理不
的最高和最终标准 ,中文水平 反而无关 好 同学 间的关 系 ,人际交往也更容易 出 紧要 。于是校园里学生手里拿 的常常不 现 问题 ;他们更追求个 眭化 、自由化 , 是英语 ,就是专业书籍 ,而一到写论文 但思想意志 力薄弱易受外界干扰影 响 , 精神更 为脆 弱;有极端 的自负或 自卑 。
其理 科生表现 明显 ,理工科高等教育被 实守信 、谦逊谦虚等基础文明方面更是 些大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寻求谋 表现欠佳 。不爱护公物 、不遵守校纪校
生或谋取 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 。 ( 2 )重利轻 修 ,大 学生理 想信 念 缺失 。2 0世纪 8 0年代 我国发展经 济以 规随意迟到旷课 、考试作弊 、个人卫生 看来讲究却对宿舍的脏乱 习以为常 ;满
刘 燕 ( 1 9 8 2 一 ), 女, 汉 族 ,农 业 推广硕 士 , 政工 师, 研究方 向 : 高校管理 。

【人文素养论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

【人文素养论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

【人文素养论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在社会竞争能力方而的重点提升内容。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日渐增强的竞争压力,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大一新生为例,分析出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人文素养缺失原因。

并且针对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有关于人文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达到提升整体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目的建言献策。

人文素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虐猫事件"〃彭宇事件〃等相关新闻时不时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对“道徳观〃的讨论。

的确,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有关精神文化的讨论却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

素养,是个人与外界做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及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当知识内化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中,才能称苴为素养。

本文所写的"人文素养"指大学生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内在涵养所外化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道徳素养、审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生活价值观、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情感取向八个方面。

每方而包含基本常识、基本观念与基本行为三个层面。

人文素养即人们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与基本涵养同时也包括内在品质精神所外化岀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凋查主要以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新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彖,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除去预科生以外的4223轻2016级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调査。

(-)整体道徳素质有待提髙道徳素质是人们的道徳认识和道徳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一个人的道徳修养和道徳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徳水平和道徳风貌。

由图2-1可知,参与调查的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徳素质水平一般的同学有65.9%,认为好的同学占18.7%,认为较差的同学占10.6%,认为很差的同学占有1.6%,而认为非常好的同学仅仅占比3.2%。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良好的人文素养会促使大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有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校自身的方面的原因。

因此,应当通过不断宣传、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意识,并创造相应的人文环境和评价体系等来重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重建“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

《易贲》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此“人文”是与“天文”相对而言的,指的是人类社会的通行法则。

中国《辞海》对“人文”一词的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技空前发达、咨询传播空前迅速、个人意识空前高涨,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迷茫或者说空虚,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堪忧。

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简单的说,就是要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使所学到知识内化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基本心理品质。

重视对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对于协调好当今社会的诸多矛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目前,我国很多学者、教授认识到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匮乏的危机。

总结起来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1.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忽视人文知识学习。

随着竞争机制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专业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掀起了“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把考证、考研作为唯一的目标,缺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尤其是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被很多学生忽视。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及提升策略(一)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及提升策略(一)

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及提升策略(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及提升策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追求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需要拥有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人文素养。

然而,实际情况却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这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提升策略。

一、原因分析1. 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现阶段,教育制度往往注重学科之间的划分,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各种课程和综合性问题时缺少整体性的思考能力。

过多的专业化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习和兴趣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导致他们对人文社会类知识的兴趣减少,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

2. 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创业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往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学科的学习上,忽略了人文社会类课程的学习。

同时,社会对于人文知识和能力所那些抱有偏见,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这种环境影响下,一些学生缺乏对人文素养的意识和重视。

3. 个人因素的局限每个人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等都不同,导致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和掌握也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在人文素养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建议策略1.建立全面的教育体系应该加强对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引导和重视,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同时,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学制计划,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 提高社会对人文素养的认可度社会应该积极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能力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要正面评价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人文素养。

3. 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项目针对个人的特点和兴趣,学校应推出各种学习项目和计划,以便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文素养,使其逐步发展出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在于教育体系不完善,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因素的限制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改进措施。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关键词 】大学生 人 文素养 问题 研 究现状 【 中图分类号 】 G6 4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0 2 — 0 0 1 1 - 0 1
1 9 9 9 年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 印发 了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基金 项 目 “ 新 建应 用 型 本科 院校 管 理体 制 改 革研 究” ( 批 准 号 于深化教 育改革 全 面推 进 素质教 育 的决 定 》,把 “ 普 遍提 高大学 1 3 B G L 1 2 6 ), 他 们在 《 人 文素 养:应 用型 大学远航 的 “ 压舱 石 ”》 生的人 文素 养和 科 学素质 ”作 为 高等教 育的主要 目标。 这 亦表 明 文 中指 出应 用型 大学人 才培 养的规 格和模 式 上应该 回 归 “ 大 学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不容 乐观的现状及其解决的紧迫性 。 之道” , 大 学的核 心价 值 不只是技 能 的传输 , 还是人 文精 神 的传递 。 为此 ,综述 国 内外相 关 问题 的研 究现 状 ,不仅 可为提 升 大学 生人 都指 出了应试 教 育 对人 的 可持 续发展 的偏 废 , 提 出 了教 育 为培养 文素养提供科 学的对策和路径,而且还可为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 可持 续发展 的创 新人 才 而实行历 史性 转型 的必 然课 题 。 养方向和模式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当代 大学 四、从 反思 社会 转型 时期 的道德 失范 的视 角展开研 究 生的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五条主线展开: , 国 内对道德 失 范 问题 已有很 多人进 行 了研 究 ,并取 得 了丰硕 从 人的全 面发 展理 论的 视角展 开研 究 的成果。主要代表作有中共 中央党校汪青松的 《 道德失范十年研 马 克思 主义 关 于人 的全 面发 展 学说 强调 “ 全 面发展 的人 是精 究综述 》 、 张娟的《 转型时期的道德 失范及其校正 》 、 贾乐芳的《 当 神和 身体 、个体 性 和社 AI } 生 都 到到 普遍 、充分 而 自由发展 的人 ”, 代 大 学生 的道德 失 范与道德 重建 》等 文 ,对 当代 大学 生道 德 失 范 现代 大 工业 生产 的高度 发展 必将 对人 类提 出全 面发展 的要 求 ,并 的现 象、产 生的 原 因、判 断标准 、总体认 知和 治理 方 法等进行 分 预言 : “ 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 自己的才能 ” 。前 析 和梳 理 ,并 以此为基 础提 出道德 重 建的教 育策略 。 苏联 著名 教 育 实践 家和教 育理 论 家 苏霍姆 林 斯基 据 此 提 出 了教 还 有 更 多的人 文 主 义情 怀 的 学 者开 始投 入 到 切 实的通 识教 育 的 目的是 “ 培 养全 面发展 的人 ” 、“ 幸福 的人 ” 、“ 合 格 的公 民”, 育的普及和推广事业,对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给予切 实的指导 , 把青 少年培养成为 “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 社会进步的积极参 发表 和 出版许 多人 文读 本 。其 中有 影响 力的 包括 ,龙 应 台的 《 为 与者 ” 。 什么需要人文素养?》、郭世佑的 《 人文素养乃立身之本 》,以 二 、从人 文精神 的 哲学 、伦理 学的 视角展 开研 究 及韦荣主编的《 大学生人文素养读本》、 张洁、 王世红主编的《 人 著名 学者 亚里 士 多德 认 为 ,德 性是 灵魂 层面 的的 美好 .而非 文素养》、崔淑琴和李快艇主编的 《 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 肉体层 面 的优 秀 ,即 “ 德 性就在 灵魂 中”。灵 魂有 理性 和非理 性 徐 求真 、 易敬 林主 编的 《 星 空集 : 当 代 大学 生科 学 与人文 素养 漫 之 分 ,各种 德性 要成 为社会 美德 都 必须接 受理 性 的规约 ,非理 性 谈 》、王 国雨 主编 的 《 优 秀传 统文化 与 大学 生人 文 素养 》、 薛庆 灵魂 与理性 灵魂 的 融合 与规约 ,就 构成 了道德 德性 。而道 德德 性 国主编的 《 学点人文》、钟怡阳编著的 《 公众人文素养读本》系 的形成 需要 经过 长期 的 求知与教 化 才能 达到 。弗里德 里 希 ・ 包尔 列丛 书 ,等等 。 生所著的 《 伦理学》体 系讨论并验证 了道德与社会进步、个人尊 五 、从提升 大 学生 人文素 养的对 策 的视角展 开研 究 严 之 间的 关 系,通过德 性和 义务 论 ,坚持 自我 完善 和 自 我 实现 自 学 者们 各抒 己见 ,专 门针 对理 工科 大学生 的也不 乏成 果。 比 身道德的至善论立场。我国学者 易险峰在 《 人性 ・ 德性 ・ 函 陛》 如, 杨 志 坚:《 关于加 强理 工科 大学 生人 文素 质 的探 索》 、 杨礼 富、 中就指 出传 统风 习及 道德教 化对 于伦 理德 性形 成的 重要 意义 。周 邵春珠: 《 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 、 王福先I 《 理 国平则着手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在 《 精神的呼声 》中对关于世 工科 大 学人 文素 质教 育若 干 问题 研 究 》( 2 ( ) ( ) ( ) 年硕 士 学位 论 文 ) , 界 与人 生 的一些根 本性 问题 给 出 了答 案 。 在 营造 校 园文化 氛 围、加 强人 文教 育主课 堂、开展 丰 富 多彩 的校 三 、从 社会 需要 与人 的可持 续发展 的视 角 展开研 究 园活动 等 方面提 出了建设性 对 策。还有许 多学者 则从 文、史 、 哲、 依 据 亚伯拉 罕 . 马斯 洛在 《 动机 与人 格 》 提 出需要 五层 次论 , 艺术 、语言 等等课 程 开设 来畅谈 对 大学生人 文素养 的教 育作 用 , 认 为人 的生 理上 的需要 、安 全上的 需求 、情 感和 归属 的 需求 、尊 比如 ,第二 炮兵 工程 学 院的韩 怀仁 教授 : 《 红楼 梦与 当代 大学生 重 的 需求和 自 我 实现 的需 求 ,就像 阶 梯 一样从 低 到 高发 展 , 按层 人文素养培育》 、 蒋承勇: 《 大学语文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 次逐 级 递升 。马 克思从 哲 学的 高度 揭 示 了 “ 需要 是人 对物 质生 活 郭桂 萍、 曹洁编 著 : 《 大 学生 心理健康 教 育 》等 。 资料 和精神 生活 条件依 赖 关 系的 自觉反 映 ” ,是 人 的 “ 本 性” 。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对人文素养的相关研究硕果累累, (《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1 9 9 0 年, 联合国发署 《 关于人 而且主要 集中在对人 文素养的理论研 究和对高校人文教 育的考 的发 展 报告 》第一 次对人 的发 展使 用 了 “ 可持 续发 展 ”概念 , 创 察和反思。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问题 ,尤其是形 新 了人 的发展 的价 值理 念 。 成 的原 因、 影响 , 以及 如何提 升应 用型 高校 大学生人 文 素养的 对 国 内最 具代表 性 的声音 即是 “ 钱 学森之 问”及 其 回响 ,其 中 策 和路 径方 面还缺 乏 比较 系统 的论 述 ,这为我 们的探 讨 留下 了比 温 家 宝总 理 2 0 0 6 年 拿 这 个 问题 请 教 国 内最有 名的 六 所 大 学校 长 较 大 空 间 。 和教 育 专 家、 葛剑雄谈 《 “ 钱 学森之 问” 不是 问大学 , 而是 问社会 》 、 薛涌: 《 北大批判 :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钱理群 : 《 今 天的中 项 目:2 0 1 4年 长 沙理 工 大 学科 技 立 项 青年 马 克 思主 义 者培 国不 能没 有 梦 / / 寻找 北 大 》。 此外 ,柳 友 荣和 胡 程 的 国 家社 科 养学院专项 堡 Leabharlann ! ! 璺 !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o g y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l a c k o f h u ma n i s t i c q u li a t y,t h i s p a p e r c o n d u c t s a n i n —d e p t h a n a l y s i s o f i t s c a u s e s ,w h i c h i s o f i mp o r - t a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l a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
第 1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1 1月
安 徽理 工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t i o n a n d p e r f e c t i o n o f t he i r pe so r n a l i t i e s .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前 沿视 角
FrontierPerspective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 影 响因素分析
刘宁宁 段旭 明 王 倩 樊王妮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人丈素养是人 的一种 内在涵养,对人的思维意识 与行 为具有指导作用,是体现一个个体 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活价值观 基本 观念 如何看待大学生透支消费 如何看待大学逃课现 象 基 本行为 光盘行动落实情况 是否主动收餐具 是 否主动施 舍乞讨者
心 理 素 质 基本常识 弗洛伊德是哪个领域的学者 基本行为 如何调节不愉快事情 如何调节 负面症状
in college students.
★洛阳理 工学 院青年科研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 :2016Qz05
Key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construction factors;development m ode
0前 言
有效回收率 92%。通过 问卷数据分析,掌握甘肃农业大学 2016
笔者认为人文素养即人们 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 与基本涵养 同时也包括内在 品质精神所外化 出的行为,可 以说 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 的内在 思维与外在 行为 。人文素养涵盖 较 多因素,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科学性、价值性、社会性特 征,涉 及 多个方面 。在此,将人文素养划分为九个一级维度 ,即道德
展 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阶段 ,对大学生这个庞大 的受教育群体进行人文素养 的衡量与分析 ,有助 于了解人文素 养发展现状 ,并找 出人文素养的培育方式 。
1人 文 素 养 维 度构 建
基 本 观 念 对传统文化持有态度 基 本 行 为 一 学期读几本人文杜科类书籍 科 学素质 基 本 观 念 学 习科学技术 史的意义 是否喜欢科学技术史 是否主动 了解科 学知识 基本常识 勾股定理 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 行的人 ຫໍສະໝຸດ 中图分 类号 :G642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涵盖着人文知识、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少问题,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狭窄。

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知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

2.缺乏文化自信。

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面对外部文化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道德上出现了偏差和淡化,缺乏对于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把握。

4.社会实践能力弱。

很多大学生将时间都用于学习本科知识,对于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人文素养的欠缺。

综合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提升。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方法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程高校应该开设一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多领域的人文素养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明史、西方哲学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传授和呈现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多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应该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多读一些人文、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人文素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其对于人生发展的影响。

一、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200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3岁之间。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1. 对于人文艺术方面感兴趣的比例很高,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热爱阅读、音乐、电影等文艺作品,且多数人每周花费1-2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相关活动。

2. 知识储备方面,超过60%的受访者建议大学应该提高人文课程比重,涉及领域包括历史、哲学、人文地理等。

3. 思辨与创造力方面,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阅读一些历史经典著作,接受过基本哲学教育。

同时,大部分受访者也意识到思维的自由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表示在大学时代得到了相对较多的知识和启发。

4. 社交互动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较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缺乏自信,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结果。

二、结果分析1. 人文素养得到重视随着大家对于文化和人文价值的认识加深,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对于人文艺术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正确的坚信了人文素养的价值,对于人文艺术的兴趣愈发广泛。

2. 成长需求迫切虽然大部分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需求,但我们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学生与%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缺乏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们对于当代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3. 自我表达领域有待提升对于自我表达的表现,在社交互动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现良好。

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缺乏自信,不太敢于发表意见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也提醒我们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加强表达能力。

三、人文素养对人生成长的影响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对于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有影响的,接下来,我们针对一些已知的影响进行分析:1. 培养广阔的视野和胸襟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拓展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且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留下良好的积淀。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研报告1. 引言人文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人文教育和人文学科的学习,培养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调研,调查内容包括人文学科学习情况、自我认知、社交互动、审美观等。

3. 调研结果分析3.1 人文学科学习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近80%的大学生在选修课程中选择了人文学科,其中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

然而,仅有不到40%的学生表示在这些学科方面投入了足够的努力和时间。

这表明大学生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重要性认识到位,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2 自我认知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多来自于社会和个体方面的影响。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人文素养评价较高,但在详细描述具体内容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混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人文素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或缺乏对自身素养的全面评估。

3.3 社交互动社交互动是大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参加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社交互动。

然而,约3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更注重与同学的交流,而忽视了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文素养方面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指导。

3.4 审美观审美观是人文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审美观方面存在较强的实用性,注重实际和功能性,对于艺术和美学的理解和欣赏程度相对较低。

这与现代社会功利化的审美导向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人文学科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投入方面存在困难。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缺乏真实的社会交往,导致人文素质的培养受到限制。

大学教育过于功利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忽略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素质在内。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标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

院校应该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增加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表演、讲座、展览等,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

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人文素养的涵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

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一)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发问卷70份,收回问卷61份,回收率达87%。

(二)调查对象青岛大学在校生1、调查地点本研究主要对青岛大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

有42.6%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行动,54.1的学生有想法并有行动,3.3的学生表示没想法没行动(3)经顺序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人文素养的认知方面,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排序相关性很高,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排序相关性也很高,基本没有显著差异性。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张国阳(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北碚区400715)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存在日益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人文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调查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进而分析其原因,得出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教育随着新千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教育事业也在变革中发展,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在肯定主流思想积极向上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例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心理素质差、漠视传统文化等等。

而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所谓“人文素养”,其核心指的是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对人类的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

人文素养又可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

人文知识是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目的和表现方式。

人们通过学习文学、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等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又通过人文精神的指导,做出诸如助人、自强等人文行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世界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潘光旦说:“如果学校培养的只是有一技之长但无人文情怀而又自以为是的专家,这样的人是一个畸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合作就越困难,工作冲突也就越多,国家和谐康泰越不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作者:孙光辉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是一个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入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这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完善大学生人格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原因剖析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10104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世界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启迪大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和适应能力。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但直接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方向,关系到民族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熔铸。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呈现出积极变化。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体是好的,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崇高的理想。

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涌现出的众多大学生志愿者足以证明。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思想道德水准下滑,理想信念世俗化、功利化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缺失情况,这无疑会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交融,都不可避免的对人们的人文精神产生巨大的震荡。

作为社会精神文明辐射源、思想库的大学校园,也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直接的表现就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常识缺乏,人文精神缺失。

不少学生缺乏人文基础常识,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

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较差。

据“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读过四大名著的大学生仅为5% 。

华中理工大学曾做过调查,要求大学生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大合唱》、《二泉映月》、《天鹅湖》、《蓝色多瑙河》、《梁山伯与祝英台》6 部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全部答对者只有13%。

上海师大人文学院孙逊教授指出,现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四大弊病:读图不读书、读流行不读典、读史不读原著、读缩写本不读原著。

甚至中文系学生都没有时间阅读文学名著,一些学生为了考试而忙着读史,了解一些作品的梗概;以及读缩写本来代替原著,将流行文化当经典阅读。

学生应试技巧不断提高,但文学修养却在大大退步。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更有感于当代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撰文指出,当今的大学生“精于科技、荒于人文;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盘算、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平等。

” 人文底蕴的流失,使得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情感脆弱、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2.社会理想信念模糊,社会公德意识淡漠。

许多大学生社会政治理想模糊,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忽视社会责任,忽视道德修养,忽视规范,社会公德意识差。

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严重。

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

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

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公共场合言行不检点、破坏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等。

3.民族历史文化肤浅,民族归属感淡化。

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

他们听着欧美流行音乐,看着好莱坞“大片”,用着硅谷“芯片”,嚼着薯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已成为其最看重的节日。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部分大学生在诵读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时却味同嚼蜡,对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信仰、文化、服饰、习俗正在被遗忘。

这些充分表明,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家意识不强,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被漠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减退,民族归属感淡化等问题。

4.社会责任感缺乏,人格心理“残疾”。

当前,一些大学生重利轻义,重物质轻精神,缺乏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

不少大学生对国家和集体的事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他人、社会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人际关系冷漠,网络上流行的列举当代大学生“九宗罪”,将“冷漠”列为“罪恶”之一。

不少大学生价值观庸俗化、功利化,一切从个人本位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斤斤计较,不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有些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这些丧德失信行为都标志着大学生做人基本价值尺度的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严重,大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升。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尤其是科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当下,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物质世界对人性的束缚以及个人精神价值的坠落。

一方面我们教材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等内容不断地与社会现实中的一幕幕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另一方面,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从各个方面构成了对人文主义的包围,使大学生陷入多重价值标准中不能自拔,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从而导致价值迷失和心理失衡,大学生无法再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人文教育的洗礼与感化,严重干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另外,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趋激烈,找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逐利性使得大学生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心态进一步放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渐渐成为大学生尊奉的人生信条,人文科学知识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作用不大,计算机、外语等实用知识成了他们的专宠,而人文素养的提升则被淡忘。

大学生就业时的低待遇和高风险使得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

很多大学生对未来不自信,对前途迷惘,甚至少数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以上因素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也使大学生难以安心地学习,成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体制的弊端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升学压力使文科生的人文知识仅限于高考的要求,很难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缺乏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而理科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完善,甚至出现了人文知识的空白。

这些都致使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就形成了先天性的知识结构缺陷。

第二,高校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矛盾。

人文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就可以看得到,其内容进行不仅包含人文知识、行为、观念等多个层次,并且有明显的连续性的特点。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等问题,普遍坚持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办学特点的方针,面对着高等教育要“促进经济建设的方针”所表现出的“速成性”与人文素养培养的“长期性”的显著区别,这两种教育培养模式由此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需要唤醒人的内心为前提的长期教育,通过长期的熏陶、浸染使学生能够将其内化为个人意识,外化为行动,使个人综合素质不断得到完善。

而目前很多高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专业人才适应市场技术的革新,也是一个不断熟能生巧的过程,相对人文教育的长期过程,其短时间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通才教育,并非以某一具体学科为背景,而是重视综合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是一种整体教育。

而专业是以单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关注于“高”、“精”、“尖”,是一种专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对毕业生的人文素养高低却毫不关心,更无相应的指标进行考核。

大多数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学校某些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都专注于功利化与专业化的技能教育,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由于它既不能像技能那样给学生带来显著的效果,也不能给学校收获直接的效益,因此无形中就被学校忽视了,导致学校在反复权衡之下将本应该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时间让位于专业技能培训,使得功利性的教育思想有意识的深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在一些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高校)的健康发展。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若把实利作为动机,这不应是教育应有的状况,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不能不令人深感教育已论文实利的侍女,成为追逐欲望的工具。

(三)教师人文素养的不足学校相关负责人、相关专任教师是人文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主导因素,他们是否具有人文教育理念、他们的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高低。

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支配着学校的行为,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短期的,教育目标是片面的,教育的发展是被动的。

因此要想大学生能接受到高质量的人文教育,一所学校的领导能否意识到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前提和保障。

第一,学校相关负责人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