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高考试题选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年真题详解2024版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年真题详解2024版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年真题详解2024版人文地理部分是高考地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人文地理部分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在本文中,将详细解析2024版的历年真题,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文地理考试。

一、城市与人口迁移城市与人口迁移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2024年的历年真题中,针对城市与人口迁移的问题有如下例题:题目1:某国的首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在过去几十年间,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这种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对城市扩张问题的了解。

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以及社会资源不均衡等。

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分别从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城市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

题目2:某国的人口流动现象比较明显,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不断进行。

请简要分析该国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人力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二、城市化与乡村发展城市化与乡村发展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2024年的历年真题中,关于城市化与乡村发展的问题有如下例题:题目1: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乡村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请列举并简要分析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学生可以从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乡村发展的困境。

题目2:某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但乡村地区依然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请简要介绍乡村发展的机遇,并给出具体例子。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乡村发展的机遇和成功案例。

学生可以从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乡村发展的机遇,并给出具体的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2024年的历年真题中,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如下例题:题目1:某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2022年高考大题集训《以人口、城市和交通为背景的要素整合题》(原卷版)

2022年高考大题集训《以人口、城市和交通为背景的要素整合题》(原卷版)

专题05以人口、城市和交通为背景的要素整合题题型简介1.近些高考地理大题会以某一交通线建设为背景材料,提供相关的资料,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综合考查人口与交通、城市与交通相互影响等知识。

2.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把握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新型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交通等知识,引导考生思考人口、城市和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在线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州是我国最早建设地铁的城市之一,地铁的开通提高了当地服务业的集聚水平。

服务业内部有不同的行业,各行业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研究表明,地铁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行业,地铁换乘站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要高于非换乘站。

下图示意广州市地铁与服务业分布。

(1)简述广州市地铁线路和服务业的分布特征,指出二者在分布上的相关性。

(2)分析地铁对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集聚作用更明显的原因。

(3)简述进一步发挥地铁提高当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措施。

解题技巧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知:以热点区域发展或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建设条件,可行性评价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历年高考常考内容,结合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镇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考查交通线、点的分布及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涉及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各种地理图表,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读,如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交通线路分布图等,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排除干扰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抓住重点,总结地理规律。

善于分析人口、城市和交通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方法提高复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一、人口问题1.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

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 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

故选B。

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 4.D 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高频考点38 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高频考点38 人口老龄化问题练习

38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单项选择题(2018·衡水中学调研)《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

据此完成1~2题。

年份(年) 2015 2020 2030人口总数(亿) 13.7 14.2 14.5生育率(%) 1.5~1.6 1.8 1.8出生人口性别比(100女孩) 113.5 112 107人均预期寿命(岁) 76.3 77.3 7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6.1 60 701.A.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B.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C.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2.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8·福建华侨中学模拟)2015年“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将于2020年前出台。

下图是“我国某省1949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读图回答3~4题。

3.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2018·深圳中学月考)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

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人口与城镇(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人口与城镇(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人口与城镇(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6小题)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衡量区域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越接近0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表示人口分布越集中。

读表,回答第1﹣1题。

表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0.7110.7180.735胡焕庸线两侧东南半壁0.5170.5340.566西北半壁0.7540.7480.7521.2000﹣2020年,我国人口()A.空间分布状况趋于均衡B.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C.空间集中趋势更加明显D.胡焕庸线两侧集中程度持续提高2.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县城集聚,据此完成问题。

导致粤西地区某些市县出现人口回流现象的主要拉力是()A.高龄劳动力返乡养老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C.乡村振兴就业岗位增多D.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高3.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位于广西北部,县域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89%。

2003年都安县在全广西率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试点,建立了依托城镇、工业园区的安置模式。

二十年来,该县采用分批次、分阶段的模式推行生态移民。

随着移民规模的扩大,当地在县城、中心镇建设移民新村,现已成功脱贫。

如图示意都安县城某大型移民新村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早期,都安县优先进行生态移民试点地区的特征为()A.交通条件较好B.居民技能较低C.生活环境恶劣D.搬迁意愿较低5.与一次性生态移民相比,分阶段推行生态移民的最主要原因是()A.减轻人地矛盾B.缓解财政压力C.减轻运输压力D.缓解就业压力20世纪60年代,东京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

高考地理人口经典知识题库

高考地理人口经典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人口经典知识题库选择题1、下列对“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说法中,不合实际的是()A.让城市人才供需更趋平衡,让农村的人才贫乏得以补充B.改变了归雁群体就业观念,增强了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C.既减轻了城市的稳定压力,又给城市腾出了大量的公共资源D.“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会使城市发展走向衰落答案: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

本题难度较适中,通过景观图设置题目,考查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城乡人口迁移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解:归雁经济能够让人回乡,增加农村的劳动力,减少城市的下岗工人,符合实际,故A错:归雁经济让农村在外工作的劳动力回乡,能够照顾到在农村的孩子和老人,符合实际,故B错;归雁景观及让企回迁、人回乡,减少城市的人口压力,符合实际,故C错。

归雁经济让城市有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的发展,不符合实际,故D对。

故选:D。

2、下图为世界人口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依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热带地区B.北温带地区C.南温带地区D.北寒带地区(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A.水热条件优越B.自然灾害极少C.地形极为平坦D.环境污染很小(3)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地区广B.气候酷寒C.陆地面积小D.山地多平地少答案:BA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

(2)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

【解答】(1)读图可推断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集中在北温带地区。

故选B。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温带地区,人口集中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利于生产和生活,A对;温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象灾害较多,B错;地形复杂,有多种地形分布,不能说极为平坦,C错;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比较严重,D错。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第八、九章人口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密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大于山区②沿海大于内陆③东北大于华北④青藏大于西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条件好②土地面积广③开发时间早④人口自然增长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各时间段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C.生育意愿D.医疗卫生4.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年轻化B.流动人口过多C.人口老龄化D.人口增长过快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把父母和子女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过年的现象。

据此完成第5~6题。

5.“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B.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D.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2019年1月3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称,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2019年1月5日发行的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右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据此完成第 7~8题。

7.下列叙述合理的是()①我国至2065年人口将减少到相当于1949年的规模②国家有可能出台放开三孩,并鼓励生育的政策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总量下降、占比上升的现象④我国应改革和完善退休制度,适度延长退休年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有()①为提高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机会②导致未来消费水平和创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③制造业用工成本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受拖累④人口向城市流动减少,城市的产业水平将停止或缓慢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中国传统村落,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人口专题(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

下图示意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

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农”政策利好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答案】1.B 2.D【分析】1.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

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

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2.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

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

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

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

故选D。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2.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1.D 2.B 3.C【分析】1.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

专题08 人口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8 人口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8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6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6

题组一(福建省莆田市201O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 .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 .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 .四川B .贵州C .安徽D .浙江 答案 1.A 2.D(河北省邯郸市春晖中学2010届高三寒假检测试题) 图2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 .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 .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 .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4.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 .尼日利亚B .韩国C .中国D .美国 答案 3.B 4.A(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中国高考的转折年。

图6为2000年和2009年图2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

据图回答第5题。

5.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A .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B .2000年和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C .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D .2009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 答案 D(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表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6—7题。

6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个地区中,人产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6. A 7.B(河南省濮阳市2010届高三一模)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7人口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7人口

专题07 人口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2022·山东济宁·一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是指在老龄化发展进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的现象。

下图分别示意2018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农村≥65岁老年人口占比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最明显的是()A.沪B.渝C.辽D.新2.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福利B.文化教育C.医疗卫生D.人口流动(2022·河北·模拟预测)近年来,重庆市人口迁移活跃,既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又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出,人口迁入量远大于人口迁出量;同时,市内人口流动也很频繁。

下图示意研究区内重庆市人口长期流入来源地分布,图中重庆市的西南部为主城区、东北部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东南部为生态保护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重庆市易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迁入的原因有()①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好①城市文化先进,交通非常便利①空间距离较近,迁移成本低①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渝东北、渝东南周边地区人口流入重庆市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是()A.流入人口较多,城市交通拥堵加剧B.流入人口较多,资源开发规模扩大C.流入人口较少,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D.流入人口较少,生态环境压力较小5.(2022·上海虹口·一模)上海引进海内外人才的主要优势是()A.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B.农业发达,物产丰富C.创业环境好,发展质量高D.四季分明,气候宜人6.(2022·上海徐汇·一模)地处珠江口的深圳已是一个人口超过1700万的超大城市。

近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深圳,主要原因是深圳()A.自然环境优美B.就业机会众多C.矿产资源充足D.水陆交通便利7.(2022·上海青浦·一模)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人口与城市(2023上·河南郑州·高三校联考)人口密度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示意我国全国、东部、东北地2001~202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率(正值表示人口密度增大,负值表示人口密度减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B.人口的机械增长C.经济的持续发展D.医疗条件的改善2.与其他地区相比,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经济C.地形D.政策3.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会导致()A.迁入人口数量增加B.幼儿和养老产业扩大C.人口年龄结构改变D.劳动力成本下降(2024·陕西商洛·统考一模)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

过去10年,我国相继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政策,总和生育率虽微幅增加,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2020年我国的家庭户平均规模已跌破3人,低至2.62人。

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平均生育年龄变化(生育率单位:个。

生育年龄单位:岁),一般女性育龄范围为15~49岁。

完成下面小题。

.韦雷博村选址的主要优势是()①林木繁多,空气好②地势高,水灾较少③地形平坦,空间大④海拔高,气候较凉爽C.②③D.③④).供奉祭品C.旱季储粮D.保存种子9.目前韦雷博村的传统文化仍然得以保留,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政策C.交通D.科技(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

下图为张掖市1949—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张掖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经济C.水源D.生态环境11.符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A.①处,交通便利,发展现代商贸产业B.②处,水源充足,发展高耗水工业C.③处,地形限制,城市拓展空间受限D.④处,环境优美,适合发展高档住宅(2023·广东佛山·校联考模拟预测)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同时使其空间形态围绕着不同就业中心发生了空间分化,出现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2城乡空间结构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2城乡空间结构

考点2 城乡空间结构命题视角:城市空间结构(2024·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 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供应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难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

在城区简单诱发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肯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项正确;城区靠近刚果河,便于取水,C项错误;“串珠状”湖泊也可以提高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改善用地的居住环境,但都不是首要的目的,A、B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第2题,刚果建材工业极不发达,水泥等建筑材料稀有昂贵。

紧邻着行政办公区的住宅区Q,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而O、P住宅区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水泥等稀有建材,采纳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引进外国装配式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A项正确;装配式建筑主要便于拆卸,其品质较差,B项错误;木质建筑隔热防潮效果差,C项错误;木质建筑,主要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会造成当地植被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保,D项错误。

故选A。

[答案] 1.D 2.A1.聚落的外部形态类别集中式(团块状) 条带状、放射状组团式(2024·江门一模)2006年江苏省成立了第一个省内南北合作共建的新型城际合作园区——锡(苏南无锡)沂(苏北新沂)高新区。

从2006年至今,该高新区经验了从“转移工业化—新城化—产业高新集群化”三次转型时期。

地理小高考复习-人口与城市

地理小高考复习-人口与城市

核心知识一、人口增长模式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农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迅猛时期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

(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项指标构成。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三种。

(3)原始型的特点是传统型的特点现代型的特点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1)发达国家的增长特点慢,原因是社会经济发达,生育观念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人口增长模式为。

(2)发展中国家增长,原因是,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为,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二、人口迁移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国际人口二战前迁移特点,如从欧洲→美洲,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二战后特点:,如拉丁美洲人口流向北美和西欧,主要原因是。

(2)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人口迁移特点是,迁移量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数量增加,频率加快,主要流向是。

主要原因是。

三、人口数量与环境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四、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形成原因: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积聚,形成城市功能区(2)住宅区:城市最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并靠近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商业区:多呈状或状,多分布于交通便捷、和,是城市的核心区。

(3)典型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五、城市服务功能1.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2.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比较;大城市反之。

高考地理实践力之图形绘制或填涂类题型突破类型14人口与城市 (解析版)

高考地理实践力之图形绘制或填涂类题型突破类型14人口与城市 (解析版)

类型14人口与城市1.(2022·北京顺义·一模)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发布,表1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统计表、表2为我国近两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对比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表2:(1)在①、②两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①绘制统计图____,简述七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____。

②绘制统计图____,简述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特点____。

(2)有人提议“我国应完全放开生育”,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为主的新兴产业,2021年重阳节,京东发布的《2021年老年用户线上消费报告》显示:线上老年适用品市场越来越繁荣。

(3)说出银发经济崛起的原因及带动的相关产业。

【答案】(1) 绘图如下:①特点:我国人口数量增加,增长速度较慢。

绘图如下:②生育率较低,少儿人口比重略有上升;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

(2)赞同:放开生育可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的均衡发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不赞同: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的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环境压力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应控制人口增长。

(3)原因:老人人口基数大,老人人口增长速度快,养老服务相对滞后。

带动产业:老年医疗保健产业、老年服务产业、老年用品、老年教育、老年餐饮等。

【解析】本大题以我国人口普查结果和银发经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的变化特点、年龄结构特点、生育政策和银发经济的成因、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图形绘制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1)根据表1转化为统计图,取横坐标为时间(年份),纵坐标为人口数量,把时间和人口数量对应即可,结果如图:根据该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由1953年的6.2亿增加到2020年的14.12亿,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且每年增长的幅度渐小,增长速度较慢。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练8【人口与城市】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练8【人口与城市】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练8【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解析: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答案:D2.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答案:D[2018·江西八校4月联考]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平方米)可能是()A.6 000B.5 000 C.4 000 D.3 0004.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A.M点B.E点C.F点D.P点解析:第3题,图示房价最高处在D点附近,为6 600~7 600元/平方米之间;最低值在P、K两地附近,为1 600~2 600元/平方米之间;则差值介于4 000~6 000元/平方米之间,但不会等于6 000元/平方米,故最大差值可能是5 000元/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人口与城市高考试题选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2013四川)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3~4题。

3.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4.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第5、6题。

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2012天津)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8.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9-10题.9、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10、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014上海卷)11.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12.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

其深远意义是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2014海南卷)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下图,完成13—14题。

13。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D、人均产值减少14、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14四川卷)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16.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17-18题。

17、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18、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2012上海卷)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读图回答19—20题19.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0.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A.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 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C. 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 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013新课标)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22~23题。

22.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 .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 . 总人口减少C .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 .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3.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 . 美国B . 日本C . 俄罗斯D . 德国2314-3-1-22314-3-1-2人口年变化率%图324.(13江苏)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⑴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____________;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___________,理由是(4分)⑵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⑶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3分)24.(2012山东)(12分)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8分)25.(2012北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⑵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6分)高三人口与城市高考试题选答案1---5DBCDC;6—10DCDAD;11—15BCADD;16—20DBABD;21—22DDA 23.(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2)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24.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笫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25. ⑴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⑵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高三人口与城市高考试题选答案1---5DBCDC;6—10DCDAD;11—15BCADD;16—20DBABD;21—22DDA 23.(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2)铁路穿城而过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24.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笫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25. ⑴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⑵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