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探索水世界第2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3(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鲁教版

2.2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认识水的组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3.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能够对已知物质的性质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水的电解实验。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中从水的循环图中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二、新课讲授(一)水的分解1.水的分解【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播放电解水演示视频。

提出问题: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猜想与假设: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大,可能是产生某种气体。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2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2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水的合成)一、导学指导【导学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水的组成;2.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能实行判断;4.会描述电解水、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并能书写出化学反应式;5.了解化学变化中能源的转化,理解氢能源。

【学习重难点】1.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课堂建议【课的导入】《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

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仅仅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能够继续分解吗?追问:你认为呢?如果能分解,将会分解成哪些物质呢? 请观察实验。

【探究活动】活动一:合作探究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1.接通电源后,与电源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有何现象?有何不同现象?2.怎样检验两支试管内产生的气体?(1)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

(2)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正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该气体具有 助燃 性,是 氧气 。

(3)可用 燃烧的木条 来检验负极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現象是 气体被点燃 ,并产生 淡蓝色火焰 ,说明该气体具有 可燃 性,是 氢气 。

收获与体验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 氧气 ,它们的体积比为2:1 (口诀: 负氢正氧2:1 )。

由此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氢原子 和一个 氧原子 构成的;化学反应式为 : H 2OH 2↑+O 2↑ ,水电解是将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

电解水装活动二:合作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实质电解水过程中:每个水分子分解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为1个氧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为氢气,很多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课题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科目:化学教课对象:九年级供给者:刘梅课时 2 课时知识目标教课目的能力目标感情目标教课重难点通解水的水的成。

通水的分解和气的燃反的微解,化学化中分子生了本的化,分红了原子,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通水的分解认识化合反,并学的典型的反行分通水的分解和气的燃反认识化合反、分解反,并学的典型的反行分。

认识物的两性:物理性和化学性会划分的物理性和化学性。

通解水的水的成。

通水的分解,认识化合反。

学生已学了物的两种化:物理化和化学化;物通化体出两性:物理性和化学性。

性要与化相系。

用比法学化合反和分解反两种化学基本反型领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源、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立保水源的意。

水解的和;分子与原子的区和系水的合成及化合反;划分物理性和化学性分子与原子的区和系;解水的;用原子(分子)的点解物化的本性与化的关系第一课时水的分解与合成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课后记第二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一、水的分解1、演示:水在直流作用下的分解象:正极:生的气体少,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极:生的气体多(两倍),能被点燃,是气。

:水通气 +氧气2 通电22H O H +O2、分解反由一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余物的反。

字母表达式: A →B+C+ ⋯3、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常有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4、原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常有的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罕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差别:在化学反响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原子⑴ 质量和体⑴质量和体积都积都很小,⑵很小,⑵原子之相分子之间有间有间隔,⑶原似间隔,⑶分子子在不停地运点在不停地运动。

⑷同种原子动。

⑷同种分性质同样;不一样子性质同样;种原子性质不不同种分子同。

(由原子直接性质不一样。

组成的物质)区在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响中,别中,分子能够不行再分,从头分裂,成为原组合成新物质的子。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分子的奥秘。
2.适当降低难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a.水分子的结构及其极性特点;
b.水分子的三态变化及能量转化;
c.水分子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鼓励学生课后关注与水分子相关的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学生对水分子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并理解水分子在这些不同形态下的特点及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水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并形成极性分子。
3.学习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包括蒸发、凝结、熔化和凝固,以及这些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b.填空题:考察学生对水分子的能量转化、极性特点等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通过水的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3)微观表示模型化、游戏化,更直观地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水电解的实验和结论;(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课前准备】水电解分解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

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本节我们首先来学习水的分解。

二、新课学习一、水的分解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

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视频:电解水[现象:两管内均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度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快]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视频:电解水氢气的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我们由此气体可燃,可知此气体是氢气。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视频:电解水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我们由此气体支持燃烧,可知此气体是氧气。

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对比一下实验现象正极负极现象产生气泡(慢)产生气泡(快)体积比 1 2性质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能燃烧结论氧气氢气文字表达式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现象这样记忆: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我们对现象进行实质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与规律小
②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③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⑶用对比法教学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字母表达式:A+B+…→C ②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字母表达式:A→B+C+…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⑴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③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
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教学目标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②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⑴电解水的装置无论怎样改变,其原理是一致的,要知道各部件和电解液的作用,判
断时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为解题的突破口。
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常有以下三种说法,以水为例:
方法、技巧
①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关键点
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媒体
挂图、影视资料、水电解器、酒精灯、直流电源、氢气、气体燃烧用导管、 木条、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书 设 计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 现象 反应式 2.分解反应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分子的变化》位于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的第二节,从
这个单元开始将正式进入微观世界的学习。

包括:水分子的运动,水分子的变化,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主要通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合成水的实验的分析将
水的探秘由宏观过渡到微观,并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教的重点,学的难点,也是化学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二课时
再介绍氢气的验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等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初接触化学微观世界,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
本身不改变,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也有一定的认识。

那水除了三态变化外还
有哪些变化呢?在这些变化中分子又是否改变?为了学生能很好的分析这些变化,我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水的电解过程,并将其变化以磁铁模拟
的形式呈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及分析水的蒸发过程,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

2.通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和观察水的合成实验,利用微观模型的建构,初步理
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重点】
1.电解水实验的探究与分析
2.从分子、原子角度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难点】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水的蒸发,水的分解过程,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法】
魔术激趣法、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等
【学法】
合作讨论法、模型模拟法、实验探究法,学案导学法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3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3 (新版)鲁教版
扩展应用
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2、完成3个问题,归纳结论,由学生自行归纳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展示。
1、课前将微视频拷给每一个小组从而利用预设资源可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情景,也为实验起到导航指向。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再次利用虚拟动画模拟过程,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3、教师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景中,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教师积极引导。
根据视频的观看,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1、开放实验室,学生准备仪器,备上课之需。
2、准备硬币或分子模型。
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水的故事
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水的三态变化
1、水故事flash视频;网络下载,也可以做成微课播放。
2、生动的视频能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并自然地进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探究。
问题导入
问题展示: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水分子本身变了吗?属于什么变化?
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引出:电解水的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研究方向,提出问题
问题1:水在通电时,两个电极上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时观察
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搜索工具,可以采用网络,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泛在资源。
问题2:怎样检验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水的电解实验三、教学过程【教师】水受热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水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学生】回答【教师】如果给水通电,水分子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课本31页)1.现象:①.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气泡产生;②.两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约为1:2。

③.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电极产生的气体成分。

2.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注:a.氢氧化钠的作用,增加水的导电性b实测值小于1:2,可能原因:氧气溶解性大;将电极氧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水通电分解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判断,回答通电【教师】这个化学变化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水→氢气+氧气(教师同时介绍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学生】聆听【教师】水在受热时只变成水蒸气,没有生成新物质,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却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学生】聆听【教师】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水分子本身变了吗?【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并板书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学生】聆听【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化学变化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1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学生】2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学生】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教师】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如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等,但更重要的是大家不仅加强了对“物质是变化”的观念的认识,还进一步形成了“变化是条件的”、“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等观念,初步建立起科学的物质变化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1. 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和水的组成。

2.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认识,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的过程。

重点:由电解水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电解水的过程。

教法:实验探究学法:模型法,学案练习法教学过程:以问题导入新课;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有什么变化?当水通电时水分子又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实验探究一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1、面观察实验现象:电极上是否有气泡产生?正极负极产生气体的比例是多少?(1)检验是什么气体,提醒学生体积多的用燃着的木条去实验,体积小的用带火星的木条去实验,通过检验想象得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氢气。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探究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小组讨论如何用模型演示水分解的过程。

教师点拨上述问题。

得出出结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和成新分子的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物质的变化。

3 认识分解反应学生交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特点。

归纳总结分解反应的概念(二)水的合成刚才我们了解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能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教师先演示学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学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火焰颜色和生成物的状态。

【交流共享】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产成水的反应过程。

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与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比较有何异同,从而得出什么是化合反应。

学生自学课本34页,了解氢气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那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2节 水分子的变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水的电解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通过水的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解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电解认识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对比,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通过水的分解了解分解反应。

(3)通过水的电解微观过程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本节通过熟悉的水做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水的组成;分解反应。

难点: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

关键点: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媒体:影视资料、(水电解器、酒精灯、直流电源、木条、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水的分解1.电解水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解水反应的特点。

师生总结得出:特点:“一变多”。

教师指出: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分解反应。

字母表达式:A→B+C+?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教师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动画,提问并指明学生回答: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什么?保持不变的粒子是什么?生成的新粒子是什么?教师提问:结合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教师指出: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所以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10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10

《水分子的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准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电解水以及水的合成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氢气燃烧前需要验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水的电解实验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回忆并思考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纯净物?水是纯净物吗,水的三态变化属于那种变化?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呢?(二)揭示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准确判断出这两种反应类型3、通过对水电解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学习过程:(一)水的电解1、Ppt展示水电解的过程: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书上相对应的内容思考:如何鉴别氢气和氧气?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2、ppt展示水电解水分子的变化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思考:(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什么?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又是什么?(2)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练习: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

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

试回答:(1)其所用电源为电,由图可知A端为极。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 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教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水分子的变化课堂探究知识点一水的分解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现象通直流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玻璃管内产生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小,经检验证明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经检验证明是氢气.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

3.气体验证b玻璃管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推断该气体为氢气.a玻璃管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能复燃,推断该气体为氧气。

状元笔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可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4.反应表达式水错误!氢气+氧气H2O H2O25。

实验结论(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6.注意事项(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2)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3)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认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1.电解水实验的误差分析在理论上,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实验开始时体积比大于2∶1,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之比会越来越接近2∶1,原因是反应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2.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或原子)的种类没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

初中化学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3.认识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三、教学过程(教师手拿一杯水)教师: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什么发生了改变?而不变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教师:很好!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学生沉思教师:让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教师演示:实验2-2水的电解实验(教师边实验边说明实验方法)学生小组交流,观察并记录小组讨论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教师:水可不可以分解,为什么?大家观察的真细致!化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不过,正如大家所想的,判断水是否分解还得找出实验中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生成的气体会是水蒸汽吗?强化问题:如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体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

教师: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演示生成气体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木条复燃。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教师:水通电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教案
分子
原子
相似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3)原子在不停地运动(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并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
4.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利用水的分解、水的化合这两种变化来分析水的组成。
2.分子、原子的关系。
3.两个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称为化合反应。
字母表示:
A+B+…→C
相同点:都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类型;
区别: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氢气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氢能源的世纪。
优点:无污染,发热量高,资源丰富。
目前氢能源没有推广使用的原因。
制取和储存遇到的难题。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发烫。
结论:氢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 水
安全提示:
点燃可燃性与助燃性气体混合物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4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4

课题:水分子的变化一、教学设计思想当前,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属于基础教育化学,初中化学也必然以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宗旨。

那么如何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审视现有教材内容,实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本文以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内容为例实行了教学尝试。

二、教学内容和学生起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水为载体,内容涉及水的通电分解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两个实验探究、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个反应类型、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种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及氢能源等。

通过水的通电分解和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探究,可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推理水平和证据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对水的分解和氢气燃烧两个变化过程微观实质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描述化学变化、从微观上解释变化原因的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变化观。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个反应类型、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种性质等内容,让学从分类的视角去理解化学变化和物质性质,可培养学生的分类理解物质和变化的意识和观点。

总来说之,本节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实行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的素材,通过本节教学,能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点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2.学生起点分析在上节的学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而且对水的分子构成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那么,水除了能发生三态变化外,是否会发生其他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能意识到,也是学生想知道的,此外在前面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也学习了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提供了理解的基础。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5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_5

《第二单元探密水世界: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理解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和水的合成反应的微观解释,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不同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3、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判断。

4、能着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初步学会用图示法和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

二、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活动、交流讨论、逐层递进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策略:伴随学生活动深化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能量观。

四、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试从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发的过程。

2、水蒸发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解释原因。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本身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实行实验: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注: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一)电解水:实验现象:1.正负电极上均产生无色的气体;2、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想一想】两个电极上产生是什么气体呢?会不会是蒸发出的水蒸汽呢?如何验证?3.正极上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是氢气。

【问题与思考】你能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水分解前后的分子吗?水分解属于什么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小结:通电时,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所以,水电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水的合成【猜想与论证】氢气能燃烧,那么燃烧时是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燃烧后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怎样证明?现象: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试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氢气燃烧的过程。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探秘水世界 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设计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分解反应的慨念。

难点:水电解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电解器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水分子本身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一、水的分解【实验探究2-3】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2.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 3.电解水的过程与水变水蒸气有什么区别?思考问题,进行猜测听讲并猜想猜想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

[问题] 谁能总结以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总结]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交流共享】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讨论。

观看动画演示,结合前面所学的物理变化中分子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两种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能从分子观点理解两种变化。

课中检测1、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①电解水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从下图获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有()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④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②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
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
[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

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

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
[生]根据物理上学到的宏观知识很容易的得出,当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冰会逐渐地融化为液态的水,再后来就会变为水蒸气蒸发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学们知道吗?想不想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①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
中的常见现象。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观察到体积增大了
[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得出不同的猜想: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制造悬念]:到底哪组同学的猜想正确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动画,看一下你能获得哪些相关信息。

[多媒体展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动画阅读课本29页上面的水的三态图片,互相交流,得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2 [生]观看动画以及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
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

[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生]阅读课本中“雨后初晴的道路”这部分内容
[问题]: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
方干的快,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生]阅读课本中
“水烧开后的锅盖”这部分内容
[问题]: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这是什么原因?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师]由此看出,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与能量有关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30页的“活动天地”,学习如何用微观观点去解释宏观现象[活动天地]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绘画组、模型组和情景剧组,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绘画组用笔在纸上表示温度变化前后温度计中的液体分子变化;
2、模型组用橡皮泥做模型动态表示;
3、情景剧组则通过拟人化的形式,每人扮演一个分子,将温度的变化反映到肢体动作上。

成果展示:我——温度计中的一个小分子为题,进行拟人作文,把温度变化对分子的影响表现出来
[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特点)?
[生]互相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呢?
[生]互相讨论、回答。

[实验探究二]: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观察现象。

[生]观察实验,并清楚的看到体积小于100ml。

马上就能明白分子之间有间隔这样一个特点。

[大显身手]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3、活学活用:
3(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3)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看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谈收获]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一.水的三态变化
(一)、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二)、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资源
(二)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1.沉降:自然沉降和吸附沉降(除去不溶性杂质)
2.过滤:一贴二低三靠(除去不溶性杂质)
3.吸附:活性炭、木炭等可做吸附剂
4.消毒杀菌:氯水、漂白粉
(除去微生物)
5.蒸馏:
除去可溶性杂质
补充:
蒸发操作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2.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防止固体飞溅。

(三)硬水和软水
1.概念:
2.区分方法:
3.转化方法: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1.概念:
2.一般区分方法:
(1)能写出化学符号的为纯净物
(2)名称为某化某、氢氧化某、某酸某等为纯净物
3.注意:不要将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判断为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