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 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 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 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 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公布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 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 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 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 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 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 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
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三次土改的区别

第三课土地改革

第三课土地改革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学生摩拳擦掌准备接题
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总结。
△简单的提问式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思考:土改中是如何划分阶级成分的?
全国土改的开展: 1.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有1.2亿农业人口的地区进行。2.从1951年冬季开始在华南、西南等约有1.1亿农业人口的地区进行。
3.从1952年冬季开始主要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约3000万农业人口中进行。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导入新课(3分钟)
活动探究
(25分钟)
应用巩固
(10分钟)
小结
(5分钟)
作业
(2分钟)
二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能够打败美国侵略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由此引出国内土地改革。因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之一。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对历史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能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鼓励他们多多参与课堂.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土地改革》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土地改革》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3课《土地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巩固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重重困难:国民经济千疮百孔,斗争形势错综复杂。

首先要做的是巩固人民政权。

为巩固工农联盟,完成新民主主义遗留的任务,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

不但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在整个建国后的历史中起着牵引、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农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有关土地改革的调查。

可以从自身和周围变化进行对比,了解土地改革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调查农民最需要和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但也由于农村地区获取资料的条件不足,搜集资料较困难,因此课前准备工作中的分工要明确,学生应做力所能及的调查访问,而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文字、音像资料备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学生剧的编制与演绎,掌握提升历史知识层面的方法。

3.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4.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更加热爱共产党。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

八下历史第三课笔记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笔记如下:1、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②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2、概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3、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开始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

5、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6、内容、具体办法: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7、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8、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措施:①西藏和平解放;②土地改革;③抗美援朝。

10、易混点: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⑤“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共24张PPT)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 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 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第二篇章:惠农--土地改革的概况
爷孙俩的争吵
爷爷:哎呀,刚解放那会儿,可好啦,每家每户都有地儿,农民都 翻身斗地主啦!
孙子:爷爷,这您可说错啦,土地可不是您的,是国家的,您只是 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 有使用权,就是说您只能用,不能买。
权的区别,增加生活常 爷爷:谁说的?那时候隔壁家的王大爷因为实在过不下去了,不就 卖了自家地吗?你年轻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哦· · · 识 孙子:明明就是您· · · · 唉呀,和您说不通· · · · 您老了,记性不好了 爷爷:你你你· · · · ·
第二篇章:惠农--土地改革的概况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类 别
不同点
产品分配
相同点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地主阶级 土地 名 占有者 与农民关系 称 地主阶级与 封建 地主 农民之间是 土地 剥削与被剥 所有制 阶级 削关系 地主 农民 农民 和农民一样 土地 参加劳动 所有制
李自成:均田免粮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第一篇章:悯农--土地改革的原因
第二篇章:惠农--土地改革的概况
第三篇章:乐农--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四篇章:兴农--富裕起来的新农村
第一篇章:悯农--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 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 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 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的中国,是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 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一)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1951年,53岁的 潘光旦教授响应国家号 召,前往江苏南部考察 土地改革,写出《苏南 土地改革访问记》。
潘光旦
(二)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 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苏南农村一首歌谣
吴江震泽区一次300人的农民代表大会上,大家诉了苦。统 计结果,全区因交不出租被地主抓去坐过牢的有1857人;被打 的有423人;被迫害致死的有105人,其中打死的35人,坐牢致 死的25人,直接杀死的45人;被迫出卖的子女有41人,其中女 孩36人,男孩5人;被占去的土地共有3223亩,房屋2295间, 妇女47人,耕牛15头,羊10500只。
吴江黎里区平林乡也有同样情形。我们在土地改革展览会 上看到一张统计表:全乡因交不出租被迫坐牢的有370人,其中 在监牢中病死的有7人,有人最多坐牢达18次,有人最长坐牢达 15年;被迫卖掉农具、家具及耕牛的有220户;被迫卖田的有 71户;被直接打死的有10人;被迫当雇工的有79人,被迫卖儿 女的有85户;被迫讨饭的有5人。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 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 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 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 的土 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 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导学案学生版

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导学案学生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学生版)参与备课人:吴凤兰八年级班姓名: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目标 1.识记土地改革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认识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课时两课时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综合分析一、练习反馈二、自主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1.土地改革的背景: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是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源。

2.颁布的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

3.颁布的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颁布的目的: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___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1.土地改革的开始:_________年冬。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_________、_________,团结_________,中立_________,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发展;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的收刮,长期战乱。

2.措施:没收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________________;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_________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2021年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2021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和影响。

2.难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教材整理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的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地区项目山东、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分布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主要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地位是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材整理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天灾人祸不断。

2.表现[深度点拨]我国古今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1)古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口南迁。

(2)现在: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

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土地改革的意义。

2、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导入:今日开讲1950变化大,颁布《土地改革法》。

彻底摧毁旧制度,翻身农民当了家。

农业恢复和发展,准备建设工业化。

二、明确目标三、达成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

1、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思考:①建国初期的农民阶级过着什么样的生活?②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③如果不对当时农民的生存状况加以改变,会对新中国产生什么影响?④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2、阅读教材第二段及小字内容思考:①当时农民阶级最大的愿望是什么?②土地改革是如何进行的?③此次土地改革的内容、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④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处置地主的?3、阅读教材第三段及小字内容思考:①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就真的被消灭了吗?③“农民翻了身”,就是指在经济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吗?④如何理解“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这句话?1、我汇报四、达成目标2:你知道我们现在的农村实行的是什么土地政策吗?它和1950年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你能为现在的“三农建设”提一些合理化建议吗?五、收获盘点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华落后总根源。

新区农民盼土地,中共土改又施行。

概况中共颁布土改法,土地制度大变更。

三亿农民喜获地,农民真正得解放。

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制,农民翻身做主人。

有利国家工业化,巩固政权赢民心。

六、当堂检测1、精挑细选(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一部有关土地改革的法律,这部法律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农村土地承包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农民可以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会受地主的剥削了,因为这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3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岳麓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3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 岳麓版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应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块:彻底的土地改革制度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通过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理解教材。

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一个主题──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展开叙述。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历史课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历史课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表
项 目 全国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 50% 25% 27% 49% 83% 48%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粮食 棉花 钢铁 煤炭
1.1亿吨 44.4万吨 15.8万吨 0.32亿吨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产品 名称 粮 棉 钢 煤 发电 原油 1952年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 水平增加 9.3% 53% 46.2% 7.4% 2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阅读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严 重的经济形势? 2、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 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哪 些措施,结果如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特征:贫穷落后,千疮百孔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 物资缺乏,通货膨胀(1400多亿倍),人民生活 困苦 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72.6亿吨 44万吨
49% 193% 754% 105% 68。1% 272%
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乎 没有停止过战争。单单八年的抗日 战争就造成了3500万的人员伤亡和 近60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还有 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对社会 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社会的动荡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翻身农民感谢恩人毛主席
2.经济上:
材料四:
140
120
100
80
1949年
60
1951年
40
20
0 1949年
1951年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 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
B 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解放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直接原因)
历史链接
解放区(1947年土地改革) 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 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如:陕甘 宁边区、山东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等。

第3课_土地改革PPT课件

第3课_土地改革PPT课件

5、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 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 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 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6、列举: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2)、农民成 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 了身。(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 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 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 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地 主阶级也被消灭了。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 上、经济上翻了身。 (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 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 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参加管理
“农民 工” 拿到工资存 折
总结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发生 了哪些变化、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 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 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 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 26.9%。 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 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 高兴,表示庆贺。”
地主 农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占全国三分之二人 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 得土地。
获得属于自 己的土地
二 暴风骤雨 请看课本 12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土地改革的主要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点、时间、标志、内容、步骤、结果。 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 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及缺乏 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的 一份,使地主阶级在劳动中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 根据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 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 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 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改中的武装自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3课 土地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3课 土地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3.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4.措施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
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 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 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探究:土地改革的特点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阅读p15)★
①彻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①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③政治形势 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④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要求
第3课 :土地改革
1.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2.法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土地政策需要适应国情(制定政策要与时俱进)
第3课 :土地改革
原因★ 时间★ 文件★ 内容★
结果 特点 意义★
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
1950—1952年底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 极性,有利于团结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PPT教学课件(1)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PPT教学课件(1)
粮 棉花 钢 煤
全国总产量
1.1亿吨 44.4万吨 15.8万吨 0.32亿吨
比历史最高产 量下降 50% 25% 27% 49% 83% 48%
2.原因
❖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这种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是什么? ❖ A、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举例:
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长期“围剿”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动全面 的内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人民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社会 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帝国主义 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和经济掠夺,掠夺了大量的财 富。比如:开采中国的矿山、掠夺中国的资源、打开中国的市场等, 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社会经济命脉完全操纵在帝国主义国家 手中。 ❖ C、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 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建立后,蒋宋孔陈四大 家族凭借政权,巧取豪夺,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从人民身上榨 取了大量的财富,造成中国社会经济的贫困和落后。
❖ 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A、来源: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 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过程:从 1950年起,党和政府在没收的官僚企 业中进行集中和全面的改革。改革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民主改革, 第二阶段进行生产改革。通过改革使 这些企业从是所有制关系到经营制度 都按照社会注意原则建立,成为社会 主义的国营企业。C、意义:人民政 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 的巩固奠定了经济基础。
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狼还是吃
鹿,为了避免让狼捉到,狼一来鹿就跑,在这 种相互竞争中,鹿的数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 更强壮了。
自然界就是这样的奇妙,狼成了鹿的医生了。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精品教学课件
SQ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
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SQ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 1背景: 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 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 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 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SQ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过程: 1954年开始,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材料二: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 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就不能提高其生产力,也就不能 把手工业者由穷困的状况引到富裕的境地。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SQ
二、手工业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 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SQ
1.三大改造指什么? 2.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开始的?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 4.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 5.农业、手工业改造遵循什么原则?
SQ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与缺点 2.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SQ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 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大胆地说 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教师寄语
我们一生中要认识许多人,组建许多 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和 宽容,关爱和担当,才能被赋予更大的责 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更好的参 与社会、国家的建设,让我们与集体共同 成长!

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3课土地改革与国民经 济的恢复
第3课
土地改革与国民经济 的恢复
一、彻底改革土地制度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背景 2.颁布
3.内容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已经顺利完成 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
2.颁布: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 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以地 租为主要生活来源。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 本,也有租入一部分或全部土地的,自己参加 劳动,但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 大部分。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些租入部分土地,都有相 当的生产工具,生活来源依靠自己劳动或主要 依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 一般都需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受地租、债利的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和生产工具,有些只有极少的土 地和生产工具,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主。
3.内容: 《土地改革法》提出了土改的基本目 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 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 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冬,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对新 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 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 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贫农分到了土地
四川广萍县农民分得地主的家具
3.土地改革的成果 到1953年春,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 资料,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 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 土地改革 (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  土地改革 (4)

1132 1436 1639
比1949年增长
26.9% 44.8%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四:“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 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 庆贺。”
——毛泽东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土地占有情况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 富农
贫农 雇农
坐享其成
占农户总 数(%)
不到7%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 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 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 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公斤)
1949 1951 1952
不法能律得依据到革命1胜95利0年的颁基布本的《果中实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刘土少地奇所《有制关,于实土行地农改民革的土问地题所的有报制告。》
目的 具体措施
特点 结果
巩固新政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国民经济恢复的意义
⑴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 平,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取得根本好转。 ⑵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⑶为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 了基础条件。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
品种
黄金
白银 美钞
数 量
277万两
1520万元 1537万元
造成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
(1)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恢复元气 奄奄一息
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烂摊 子,假设你是当时的中央领 导人,如何使这奄奄一息的 经济重新恢复元气?
产生:
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整顿税务,控制金融,革新币制等措 施,建立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 抗战期间,实行经济 统制政策, 建立起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统治。
性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上海两万余人游行,支持政府制止投机活动
《人民日报》关于人民政府制止物价暴涨的报道
3.土地改革的经过
焚烧地契
丈量地界
重埋界桩
土改后江西南昌市民获得 人民政府颁放的土地证
黑龙江勃利县农民从地主 家牵着骡马高兴而归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历史再现
结合图文,请你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新中国土 地改革的经过。
(1)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7亿亩土地 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
4.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改的胜利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 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
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
示高兴表示庆贺。”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
建土地制度;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 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农业生迅速得到发展; (4)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地主
农民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地主收租
请你结合右 列图表和课文内 容,谈谈新中国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人口 三维柱形图 2 土地
成立后实施土地
改革的背景。
地主富农
贫雇农中农
土地改革的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和中
国社会的发展 (2)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 (3)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2.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3)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5)大量节俭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什么是官僚资本?它是如何产生的?人民政府为 何要没收官僚资本?
含义:
官僚资本,即中国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 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被炸毁的矿井
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
1949年天灾战乱造成灾民约达4000万人, 城市失业工人约达400万人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
100% 100%
历 历 史 史 最 50% 最 交租、交税、交粮后,农民实际平均每 高 高 25% 人每年口粮只有 100 千克左右。 年 年 产 产 量 量 工业生产 1949 农业生产 1949
(4)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需求进行土地改革、
获得土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时间:1950年
•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粮食 总产量:1.1亿吨 人 均:209千克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新生的中国如何改 变长期战乱后的经济凋敝局面?国民经济怎样才 能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一、彻底改革土地制度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彻底改革土地制度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20~30% 占有土地比例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 国社会的发展。 90% 70~80%
土改纪念邮票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1.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
全国解放前,国民经济形势如何?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全民族抗战时期, 我国军民死伤达3500多万,财产损失达6000亿美元。 材料2:据不完全统计,100多年来,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 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1000亿 两以上,人均达200多两。 材料3: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垄断了全国的经济 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 的资财就达200亿美元以上。
(2)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700亿斤粮食地租。
(3)农民和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
迎来土改后的 第一个丰收年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 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 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 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 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 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 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 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 “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 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河南省偃师县马洼 乡的农民在看《土 改法》宣传栏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以地租为主要生活 来源。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也有租入 一部分或全部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常依靠剥削为其生 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些租入部分土地,都有相当的生产工具, 生活来源依靠自己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 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般都需租 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租、债利的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和生产工具,有些只有极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