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共129页PPT资料129页PPT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得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得定义瞧传播学得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得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得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务学科得理论创新与知识创新提供新得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得相对独立性与核心理论体系,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得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得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一一社会学得传统1 9 09年《社会组织》中立义传播:“传播指得就是人与人得关系赖以成立与发展得机制一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得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与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与时间得其她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得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瞧做就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与发展得基础.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得创始人)・一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911年《思想得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得唯一手段就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得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得集合,或者说就是由表明意义得符号构成得。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得载体在传播中所起得特殊作用o库利与皮尔士对传播得描述开创了界上传播概念得两个传统,一个就是社会学得传统,一个就是符号学或语义学得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上义传播“通过符号或彖征手段而进行得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得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得社会互动行为得介质就是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之统一体得信息.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得时候,也就就是在试图与其她人共享信息一一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与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得就是信息得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她任何什么。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得贡献不仅仅就是提出了信息概念,更重要得就是它扩大了传播学得视野。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及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及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及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及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及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及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和其传播活动(一)社会信息科学及传播学1、社会信息及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

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及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及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及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2、心理学家卢因 (1890-1947) “把关人”; 场论,团体动力学; 实验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1912-1961) 态度说服理论; 耶鲁学派; 实验法。
有声语言符号(口语)
语言符号
符号
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文字、乐谱等
动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运动画面等 视觉性
非语言符号
静态:标示、衣着、道具、绘画、摄影、雕塑等
类语言:笑声、哭声、呻吟、叹息等 听觉性
其他声音符号: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
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
沟通双方
语调
表情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威尔伯·施拉姆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 了传播学。 ▲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 《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
4、印刷时代 开始于公元450年
5、大众传播时代 开始于19世纪中期
6、网络传播时代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第二节 传播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 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 营销等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自己整理的完整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自己整理的完整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一部分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

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11专硕简答)(一)传播的定义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1)(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社会学角度)传播是指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

(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认为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而观念和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传达。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3)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4)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5)戈德的“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2、国内学者对传播的定义(1)郭庆光(本书观点):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邵培仁: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3)胡正荣: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包含两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

(4)张国良: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5)李苓:传播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的行为总称。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一)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二)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十一章PPT课件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十一章PPT课件
化和扩大的过程。
传播学理论
第1页/共19页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
• 从时间上考虑,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从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上,可以分为预期效果和 非预期效果;从效果的性质上,可以分为积极(正) 效果、消极(负)效果、逆反效果等,此外还有一 些效果的中间形态。
• 1、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 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两种。后者通常 作为受众对媒介意图的集合反应来把握(促销)
感谢您的观看!
传播学理论
第19页/共19页
多级传播
• 美国农村社会学家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 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信息 可以由传媒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后者则是多级的,要经 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虑。
传播学理论
第10页/共19页
霍夫兰
受众本身的性质——受众的既有立场和倾向、他








是 意 见 领 传播学理论 第8页/共19页









有限效果论
• 1.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 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只有在各种中 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 作用。
• 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 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 传播流研究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的众多制约 因素,对否定子弹论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传播
传播学理论
第5页/共19页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4
• 伊里调查:目的、方法、初步结论 • 政治既有倾向(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 • 选择性接触 • 意见领袖和两级流动传播( opinion leader and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 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重点复习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重点复习笔记

郭庆光笔记传播学基本理论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拟态环境(02传名)3、信息环境(02传)4、廉价报纸、大众报纸(99传名)5、社会地位赋予功能(01传)6、社会雷达(99传名)7、预言的自我实现8、信息环境的环境化(00传论)9、象征性现实二、简述1、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2、拉斯维尔”三功能说”。

3、赖特”四功能说”。

4、施拉姆的社会功能观。

5、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6、大众传播的信息特点三、论述1、试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00传)2、试析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观点。

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十二章(课堂PPT)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十二章(课堂PPT)


15
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系
“知沟”理论(the Knowledge-Gap)
一般观念:传播媒介的普及可以改善知识传播 和教育的条件,其结果将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 平的提高,并有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 间的差距,扩大社会平等。
知沟假说: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 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 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 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 之势。
“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培养分析”的重要目的是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其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 义大众传播现状的鲜明的批判态度和改革志向,因此一 些学者也把它称为“美国土传 生土长的批判学派”。9
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系
“培养分析”理论的产生背景
“培养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 专门成立“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

16
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系
知识沟假说示意图
大众传播的信息
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
高社会经济地位 知 识
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 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 增加,但由于社会经 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
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
快于后者,随着时间
的推移,最终结果是
低社会经济地位 两者之间的“知沟” 不断变宽,差距不断
扩大。
时间(或接触信息的多寡)
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
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我们不能把
它的效果绝对化。 “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
公众设置议程的力量” 。传
5
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系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1、个人意见表明的心理过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 持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避免孤立,个人在表明自己观点 的时候,一般会首先对周围“意见气候”环境进行观察。发 现自己属于多数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公开自己 的意见;反之则屈从于社会压力转向“沉默”。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1]重点讲义资料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1]重点讲义资料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第三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到“数字鸿沟“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 定义1) 库利(社会学角度)2) 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 施拉姆4) 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