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老年要养“七情”防疾病

合集下载

老年自我保护七要素

老年自我保护七要素

老年自我保护七要素1、要定期健康体检。

有病早看,及时就诊,据实诉说病史,配合各种检查,重视早期症状。

2、精神乐观。

遇事泰然处之,心胸开朗,不生气、不激动、不大喜大悲,努力去除孤独、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

3、坚持适当运动。

恰当掌握运动量,要持之以恒,不进行剧烈运动,无病延年,有病可治病。

4、注意卫生。

搞好个人、家庭环境卫生,注意餐具及进食卫生。

5、注意保暖。

及时增减衣服,尤其是夏天不能直接吹电扇,空调温度也不能过低。

防止受寒极为重要。

6、少量饮酒。

最好不饮白酒,可饮葡萄酒,不要天天喝,偶尔饮之。

可以喝茶。

泡茶不要用100qC的开水,而应当用60qC一70℃的水来泡,以免茶内维生素被破坏。

7、少吃糖盐多吃醋'。

吃甜食或盐多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肾病等。

醋内含醋酸、乳酸、琥珀酸、氯氨基酸、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对身体有益。

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有助于健康。

停止吸烟。

建康生活方式六齐忌清晨吸烟忌如厕看报忌洗热水澡时间过长忌空腹喝牛奶忌室内养鸟忌睡觉窗户紧闭喝出来的肝病酒精肝、脂肪肝等慢性肝病在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原因就是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酗酒造成的,保护肝脏应该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人手。

尤其要注意肝病的早期防治。

喝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说少量适当饮酒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因为肝脏是可以解毒的,但是大量的饮酒就会导致酒精肝,酒精肝是所有因为喝酒导致肝病的总称,酒精肝包括了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

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很多情况下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得病了,那么等到发现的时侯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了。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演变的过程,在初期酒精性脂肪肝阶段往往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也就不会给予足够重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这时病人会有肝区疼痛、全身乏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泻等症状,如果这时到医院检查就会发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增高、转肽酶增高等。

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

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

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人类情志变化,可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而配五脏。

七情学说是中医病因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同时它又是现代中医心理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是五气致病的最早记载,以后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将五气中增加悲、惊即为七情。

七情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七情在地球生物圈中为人类所独有。

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为宇宙万物之精灵。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人类在同疾病斗争中,就意识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药库,在《本草纲目》中人部第五十二卷记载人体物质入药就有近三十余种。

七情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主要阐释为七种致病因素(指七情太过),其实它具有治病功能。

这里重点介绍人体内另一个自药系统——七情。

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体健康,而能调节人体自身平衡,若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情志改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起到防病治病功能,以至现在有人提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七情如药,用之过则害于人,用之适当则益于人。

关于七情以后将分别阐述。

喜喜为七情之首,心气所发,心为五脏之首。

七情致病各有所主而都与心有密切联系。

心为君主之官,是精神活动的主宰,除了过喜伤心外,而怒、忧、思、悲、恐、惊都能伤及心,心气受损,其他各脏也将会造成影响,中医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说。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喜为心之志。

喜在正常情况下能缓和一下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有“喜则气缓”之说。

但是,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就可导致心的病变,出现乏力、出汗、胸闷、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重则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等。

浅说七情致病与治疗

浅说七情致病与治疗

浅说七情致病与治疗副主任医师张玲何大娘平日里身体不错,照顾一家老少的生活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可前些天,由于天天观看有关四川汶川地震的电视节目,心情总是郁郁寡欢,动情之处还会随着主持人流泪,就是晚上关了电视眼前总有那些撼人心扉的场面,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起初尚无大碍,可几天下来感到头晕目眩,难以支撑,家人赶紧送往医院。

大夫了解了病情,做了相关检查后,告诉家人说,是因为心理受到持续的刺激,引发的躯体症状,治疗得从心理调整入手。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情志致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

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但七情太过,就会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七情致病的机理七情致病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明确指出情志大多伤及内脏之气机。

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指出:“内所因惟属七情交错,爱恶相甚为病,能推而明之。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形神合一”的,“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活动,与五脏有着内在的整体联系。

以五脏为中心,七情可归纳为五志,即喜、怒、忧(悲)、思、恐(惊),并分属于五脏,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通过七情、五志与五脏相配应的关系,来表明脏腑是情志活动的生理基础,情志活动又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

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能使机体气血流通,脏腑协调,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反之不良的情志活动如过喜、大怒、过度悲伤则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变成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加重或诱发疾病。

七情过度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导致机体气机紊乱则是其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的发病机理为:情志太过,内伤五脏之气,脏腑气机紊乱,气血不和,血行不畅,脉络淤阻,百病丛生。

老年情志养生:养七情防疾病

老年情志养生:养七情防疾病

老年情志养生:养七情防疾病怒喜思悲忧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它是人对周围事物产生心理反应的结果。

老年人因为脏腑日衰,心力渐退,肝胆气衰,疏泄与决断不力,思维与精神活动低下,加之其他社会与家庭因素,对各种兴趣与刺激耐受能力不如青壮年,较易产生异常情感而诱发疾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孙思邈《千金翼方》说“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

《老老恒言》也说“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

说明进入忘年之后,人的情志比较容易发生改变。

表现为:性气不定:即喜怒忧悲无常。

老年人对生平喜做总结,形成某种独有的心理模式。

其情志态度、好恶习惯等常是其经历概括性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容易表现为主观、自信,或保守、固执。

当经验与实际不符时,又易急迫、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

因此,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状态。

生活中常可见到坚毅果敢的人在年老后变得优柔寡断;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急躁易怒;话语不多的人变喋喋不休等。

情志抑郁:易生忧、思、悲、哀、惊、恐等负面情感而情志抑郁。

年暮志衰易伤七情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性格内向、身体素有疾病的老年来说,尤其更易发生。

人生的酸甜苦辣,加之脱离工作和死亡的逼近,常沉溺于留恋过去和遗憾之中,即便境遇顺利者也不免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叹。

如果是境遇不佳、家庭不和、志愿未遂、疾病、天灾,或亲朋亡故,势必更加怨嗟烦恼,忧思悲哀,或惊恐不定,产生“老朽感”,“孤独感”,“被遗弃感”,“忧郁感”,甚至“死亡感”,最常见的表现是意冷少欢、唠叨恐惧、自寻烦恼、猜疑悲泪,对事喜寻根问底。

《黄帝内经》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

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过度变化会直接损伤五脏,加速衰弱,身体有多种慢性病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七情和其病症特点

中医护理:七情和其病症特点

七情既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

但如果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引致人的精神情志波动剧烈或突然,或持续时间长,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即为七情致病。

七情疾病一方面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体本身体质强弱及脏腑功能状况。

七情作为“内伤”,与“外感相对而言”,说明脏腑疾病可由外感外在致病因素直接致病,也可由客观事物和生活环境刺激引致人的七情反映异常而间接地内伤脏腑。

但不论外感或内伤,都只是发病的条件,而发病的根据,真正的内因乃是体质强弱、脏腑功能及精神状况。

七情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情志活动与相应内脏有密切联系,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又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不同的情志变化所伤也多病及相关的内脏,如暴恕伤肝,过喜伤心,思虑伤脾,过忧伤肺,大恐伤肾,但情志变化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是个有机的整体,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精神之所舍,心主神志,故神的异常变化都与心有关。

2)七情变化多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则气缓;暴喜伤心则气短不续,喜笑不休,精神恍惚不能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养。

怒则气上:暴怒伤肝,肝气上逆,面红目瞪,气逆呕血;甚则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

忧则气沉:过度忧愁则情志沉郁,气机不畅及肺脾,胸闷腹胀,少气倦怠,痰多,食少便糖,脉涩。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结而伤及心脾,倦怠少食,健忘怔忡,嗜卧消瘦,脉沉结。

悲则气消:伤及肺心,善悲欲哭,叹息,面色惨淡,神气不足,肺结。

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怵惕不安,精气下陷而遗精,脱肛,小便失禁。

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气乱,神志不安,心慌意乱,目瞪口呆,惊徨失措。

七情六欲与养生之道

七情六欲与养生之道

七情六欲与养生之道国际知名养生学家、中医学家、武学家、道号玄鹤子,已经90多岁高龄的朱鹤亭老先生以自身具有说服力的学识与经验道出了养生真谛:“养生目的有三:一是健康,二是长寿,三是防病。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养生应该从生命诞生时刻开始,一直伴随终生。

养生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简单的保健问题。

”朱老先生的养生观点是:养生要从生命处在孕育之时开始直至终生。

比如,从怀孕妇女及婴儿时期,就得有相应的讲究。

人的情绪与养生的关系最为密切。

七情六欲,是每个正常人对外界事物的正常情绪反应,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都是人体本身的自然表现,喜、怒、哀、思、悲、恐、惊这几种情绪缺少哪样都不正常。

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将以上情绪控制在适宜的尺度,符合常理,符合健康需要,尽可能努力做到情绪反应可及、可控而不过。

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当人的心情处在一种非常平静状态的时候,气血会正常运行。

这种正常的运行,是维持你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反之,当情绪出现异常变化时,会使人气血逆乱,进而导致疾病。

我们会见到身体强壮的人一气病倒,身体状态不佳的人甚至会因气极而过世。

百病由心而生,说的就是情绪控制不好,会由此引发各种疾病。

喜,是人们最常有的一种情绪,当人们遇到高考中榜、学业有成、工作顺利、结婚、生子、儿孙满堂、亲友相逢、衣锦还乡等高兴的事情就会喜从心来,喜上眉梢。

这原本是最普通的正常情绪反应了,但是中医讲,喜过则会伤心,大喜(兴奋过度)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危险。

比如有些老年人,尤其是心脏不好的病人,平日里在家过着安静清淡的日子,逢年过节,孩子们都回来了,特别高兴,饮食又特别丰富,大吃大笑间,非常容易引发心脏病,轻者加重病情,重者就走了。

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心气就耗散了。

怒,这也是人们常常会发生的情绪,中医讲,肝主怒,怒过则易伤肝。

人们常形容生气的人会说某某大动肝火,怒发冲冠。

因为肝住怒,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容易风动化火,所以有肝病的人更容易发火。

七情养生——七情调和,五体健康

七情养生——七情调和,五体健康

七情养生——七情调和,五体健康七情养生——七情调和,五体健康文章来源:杜卡美专家组查看次数:123 发布时间:2010-5-7 15:10:52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上将其称为情志或叫做情绪。

所谓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

这七种情态反应,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感情流露,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而情绪是五脏的温度表,心情好,五脏才好,同样,五脏健康,心情才舒畅。

孔子早已说过:“仁寿者。

”就是说,善良的人寿命长,为人要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所以情志养生贵在身心健康。

七情调和,心情愉快,必然能够获得长寿健康。

相反,一个充满邪念、恶念丛生的人是不可能长寿的。

因为邪念产生的时候,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而使自己慢性中毒。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人在嫉妒别人时,体内产生的毒素足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助人为乐的人,心里充满了快乐,身体内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所以可以长命百岁。

七情切忌太过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

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

喜则气缓: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中医调情

中医调情

中医养生之调和七情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的,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

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情志与人体健康,主张调和七情,延年益寿。

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

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

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人一旦发怒,可用制怒方法:转移、吐露、忘却、想象、让步、避免;或利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以求平和。

去忧悲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

古人认为:“60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说明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

可利用情志相克:喜克悲,去忧悲。

节思虑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古人认为:思则气结……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

可利用情志相克:怒克思,以制思虑。

防惊恐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可见突然而来的剧烈惊恐,可以使人体气机逆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发生,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所以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惊恐。

可利用情志相克:思克恐,以防惊恐。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高度重视,一般认为七情之中以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死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

综上所述,心志活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注意调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对人体的影响,以促进健康。

老中医点评各种水果~~~太有用了水果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连中医也视它为很好的医疗配方。

倪海厦医师谈“七情”致病的特点

倪海厦医师谈“七情”致病的特点

倪海厦医师谈“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常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

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伤相关之脏腑(互为辩证)。

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

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

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

老年人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会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

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以下是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1.养心安神:老年人常伴有失眠、多梦、烦躁等心理症状。

中医认为养心安神的关键是调理心脾,保持情绪稳定。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安神、养心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天麻、山药、枸杞子等,煮汤或炖粥食用。

2.调理脾胃:老年人的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中医认为脾胃是身体的根基,需要保养。

可以选择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药,如山楂、白术、党参等,煮水或搭配食材炖汤食用。

3.清热排毒:老年人易出现体内湿热的情况,表现为口苦口干、便秘、小便黄赤等。

中医认为清热排毒可以减轻体内湿热的程度,预防湿热病变。

可以选择一些清热排毒的中药,如决明子、连翘、黄连等,煮水或泡茶饮用。

4.护肾健脾:老年人的肾脾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出现腰膝酸软、水肿、食欲不振等问题。

中医认为护肾健脾可以提高肾脾功能,滋养阴精,延缓衰老。

可以选择一些护肾健脾的中药,如山药、茯苓、玛咖等,煮粥或炖汤食用。

5.补益气血:老年人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状况,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

中医认为补益气血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可以选择一些补益气血的中药,如当归、人参、五味子等,煮水或搭配食材炖汤食用。

除了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案,老年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均衡饮食:老年人应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暴饮暴食。

2.适度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代谢的正常运行。

3.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平静和愉悦的心情。

4.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老中医:“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老中医:“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人皆有之。

譬如遇可心之事则欣然而喜,见不平之事则愤然而怒,闻伤心之讯则泣然而悲,逢惊怖之事则惕然而恐,此乃人之常情,健康者概莫能外。

这些情感的产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及其情态的自然反映。

一般说来,七情是对客观事物的情态反应,不会使人致病。

只是在突发而又强烈的,或持续时间过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自我调整的能力,而引起气机逆乱及脏腑气血阴阳偏倾时,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宋代医学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七情的常、变作了颇为精湛的分析,指出:七情,人之常性。

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

由于七情过激是内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称其为“内伤七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五行类归的方法,将情志活动纳入藏象学说,并分属于五脏。

具体而言,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内经》的情志分属五脏说,是立足于情志反应源出于脏腑机能活动、依赖于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的认识而展开的。

所谓“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者(同上),就是其立论依据之所在。

即以肝志为怒为例,如果当怒而不得怒,是“将军之官”阳刚之气匮乏,不能疏泄的反映;遇事暴躁易怒,多属其不主谋虑,阳气有余或阴虚无以涵阳的表现。

此外大怒之后,往往有助于宣泄烦懑积怨之类的恶劣情绪而重建心理上的平衡,这就使古人认识到怒有裨于肝气的升发条畅,并可据其情态反应而揆测肝的机能状态。

据此,前人得出了肝志为怒的理性认识。

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而导致情志的异常反应,在《内经》有关篇章比比皆是。

如《素问·调经论》谓“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篇之“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论述,为根据情态异常反应辨证论治提供了脏腑定位的依据。

七情所伤,不同于外感之伤。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自表入里,从经络营卫之形身罹病而渐及脏腑;七情为病,则内应于脏腑,由脏腑气血阴阳之逆乱偏倾而起,故病多发于里。

中医七情护理的重要性

中医七情护理的重要性
出血量 , 防止产后 出血。做好乳房 护理 和早 吸吮 , 提倡母婴 同

素 问》 提出 :喜伤 心” “ “ 、 怒伤 肝” 、 思 伤脾 ” “ “ 、 忧伤 肺 ” ,
员要 因势利导 , 疏情 志 , 畅气机 , 开郁结 , 用亲切的语言安慰 劝 导, 以精湛 的技术博得信赖 , 分散其 注意力 , 解除其思想负担 , 使其对生活充满乐趣 , 对治疗充满信心 。
值 。要灵活运用祖 国医学 的七情 理论知识 指导 临床 , 行人 进
病 , 医院各种高 昂的收费 , 面对 产生忧 思暮虑 的情绪 , 不敢 做
各种检查 , 不敢接受治疗 , 给医护人员造 成缩 手缩脚 , 也 惟恐
花费过高患者负担不 了 , 这类 病人 常常 因经 济拮据 而会停止 治疗 , 由此带来 病情发展 恶化的后 果。
肢体器官产生残缺 , 去生活 自理的能力 等等。此 时, 失 护理人 员应积极关心体贴患者 , 据具体情况进行耐 心解 释、 根 安慰及 引导 , 以解 除患者的恐 惧和 思想负担 , 使之 主动 配合 手术 , 并 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和护理工作 。 2 4 危重病人 的护理 . 危重病人 一般痛苦 大 , 思想 负担重 ,
・2 47 ・
中 医七情 护理 的重 要性
黄 娥
( 如皋市 中医院 ,2 50 2 60 )
【 摘要】 七情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 中医七情 护理 的理论研究 和实际工作 中的深刻体
会 , 中医七情 护理 的重要性作简要论述。 对
【 关键 词】 七情 ; 中医护理 ; 志护理 情
成重病 , 急病转变成慢性病 、 危重病 , 延误 了治疗时机。

中医养生话“七情”

中医养生话“七情”
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 事要镇定 自如 ,冷静地对待 目前的 复杂事情 。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
怒伤肝
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 ,怒 则气上 ,伤及肝而 出现 闷闷不乐 、 烦躁 易怒 、头昏目眩等 ,是诱发高 血压 、冠心病 、胃溃疡等疾病的重 要 原 因。
中 医认 为 :“思 则气 结 。” 大脑 由于思虑过度 ,使神经系统功能失 调,消化液分泌减少 ,出现食欲不 振 、 纳 呆 食 少 、 面 容 憔 悴 、 气 短 、 神疲力乏、郁 闷不舒等。
悲胜怒”“喜伤 ,恐胜喜 ”“思伤 脾 ,怒胜 思” “忧伤 肺 ,喜 胜忧 ” “恐伤肾 ,思胜悲”等理论。此观 点被历代 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 于情志调摄 、防病祛疾 、益寿延年 起 着 不可 低估 的 作用 。
七情六欲 ,人皆有之 ,属于正 常的精神 活动 ,有益于 身心健 康。 但异常的情志活动 ,可使情绪失控 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引起人 体 内阴阳紊乱 ,从而 出现 百病丛 生 、早 衰 ,甚 至短 寿 的后 果 。故 善 养生者 ,宜注意情志调摄 。而过激 的情 志 ,可 导 致体 内功 能失 调 ,从 而 累及 五脏 。
健康养生 I J _NKA Q.Y l GS_ HENG
咿 拳 话 揩馈 e 弟
中国医学认 为:人有喜 、怒 、 忧 、思 、悲 、恐 、惊 的情绪 变化 , 称 “七情 ”。《内经》有 “怒伤肝 ,
吸频 率 改 变 ,消化 功能 严 重 干扰 之 症 。娌 中,多愁善感 、悲忧 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 的证明。
思伤 脾 胃
惊恐 伤 肾
惊恐 可 干扰 神 经系 统 , 出现 耳 鸣 、耳 聋 、头 眩 、 阳痿 ,严 重 时可 致人死亡。在生活 中,通过惊恐 的 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 道 , 已屡见不鲜。可见 ,恐则气下的危 险 性。

老年七情话渊养

老年七情话渊养

2011.3/FOR YOUR HEALTH 养生益寿/养生有道中医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是人对内外刺激的个人体验,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

七情正常,可使周身筋肉舒松,气血调和,对人有益,偶有波动也不会致病。

若情志波动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长久,就会成为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老年人的情志活动与此密切相关,需要细心调理,才能健康长寿。

1.忧——孤独感。

老人离退休后,由群体生活变为个体家庭生活,假若又是丧偶独居,或由原来的门庭若市变为门庭冷落。

对这种转变会感到突然,不习惯,感到孤独、苦恼、忧伤。

久而久之会出现周身不适,百病袭入。

2.悲——垂暮感。

有的老人对离退休后进入人生第三阶段认识不足,感到老了,不中用了。

心生悲观,情绪消沉,影响食欲睡眠。

3.思——狭隘多疑。

老人退休后居家,接触面变小,偶与外界接触,常对他人察言观色,敏感多疑。

一些小事和细节会停留在脑海里反复思索,斤斤计较。

久之劳伤心脾,损害健康。

4.怒——烦躁易怒。

由于不能适应退休带来的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变化,经常无名地生气发脾气。

有的老人过去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被人逢迎恭维;而今无职无权,感到被冷落疏远;有的老人过去在家中掌握大权,家规威严,而今子女工作,经济独立,不受家长约束,甚至顶撞、吵闹。

诸如此类,容易使老人发怒生气。

5.恐——恐病惧癌。

老人由于身体逐渐衰老,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若不能正确面对,就会生出担心和惧怕。

某处疼痛,就疑惑是癌症;四处投医,情绪紧张,寝食不安。

思则气结,恐则气下。

长期的心理压力积累,愈怕病愈易生病,而心胸宽敞坦然者反而少病。

6.喜——多言。

逢节假日,家人团聚,儿孙满屋,老人高兴,说话滔滔不绝。

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总想把自己的理想、传统的生活方式强加于青年头上。

而子女已长大独立工作,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此等等,引起矛盾和争吵,而由乐转悲。

调和七情 延年益寿

调和七情 延年益寿

调和七情延年益寿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的,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

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情志与人体健康,主张调和七情,延年益寿。

*和喜怒
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

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

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人一旦发怒,可用制怒方法:转移、吐露、忘却、想象、让步、避免;或利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以求平和。

*去忧悲
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

古人认为:60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说明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
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

可利用情志相克:喜克悲,去忧悲。

*节思虑
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古人认为:思则气结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

可利用情志相克:怒克思,以制思虑。

*
防惊恐
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可见突然而来的剧烈惊恐,可以使人体气机逆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发生,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所以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惊恐。

可利用情志相克:思克恐,以防惊恐。

中医所说的“七情”指什么?对养生有什么意义?

中医所说的“七情”指什么?对养生有什么意义?

中医所说的“七情”指什么?对养生有什么意义?
闻宪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

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

如《素问·举痛沦》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睥、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影响。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闻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 [J], 赵博;高繁
2.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 [J], 焦莉
3.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 [J], 焦莉
4.传统中医养生运动在中医药专科院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与实践 [J], 杨艳萍;刘树
宾;李德富
5.研究开发中医养生文化对发展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产业意义重大 [J], 饶洪;李志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喜思悲忧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它是人对周围事物产生心理反应的结果。

老年人因为脏腑日衰,心力渐退,肝胆气衰,疏泄与决断不力,思维与精神活动低下,加之其他社会与家庭因素,对各种兴趣与刺激耐受能力不如青壮年,较易产生异常情感而诱发疾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孙思邈《千金翼方》说“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

《老老恒言》也说“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

说明进入忘年之后,人的情志比较容易发生改变。

表现为:性气不定:即喜怒忧悲无常。

老年人对生平喜做总结,形成某种独有的心理模式。

其情志态度、好恶习惯等常是其经历概括性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容易表现为主观、自信,或保守、固执。

当经验与实际不符时,又易急迫、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

因此,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状态。

生活中常可见到坚毅果敢的人在年老后变得优柔寡断;性格温和的人变得急躁易怒;话语不多的人变喋喋不休等。

情志抑郁:易生忧、思、悲、哀、惊、恐等负面情感而情志抑郁。

年暮志衰易伤七情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性格内向、身体素有疾病的老年来说,尤其更易发生。

人生的酸甜苦辣,加之脱离工作和死亡
的逼近,常沉溺于留恋过去和遗憾之中,即便境遇顺利者也不免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叹。

如果是境遇不佳、家庭不和、志愿未遂、疾病、天灾,或亲朋亡故,势必更加怨嗟烦恼,忧思悲哀,或惊恐不定,产生“老朽感”,“孤独感”,“被遗弃感”,“忧郁感”,甚至“死亡感”,最常见的表现是意冷少欢、唠叨恐惧、自寻烦恼、猜疑悲泪,对事喜寻根问底。

《黄帝内经》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

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过度变化会直接损伤五脏,加速衰弱,身体有多种慢性病发生和发展。

现在更发现,在这种状态下,老年的血压、胆固醇、血糖会更加升高,免疫力更加下降,内环境稳定被破坏而诱发和加重种种疾病,有时大喜过怒甚至诱发老年人死亡。

人之将老,要调整事业目标。

步入五十,必须开始学会做减法。

当心有余而力不足时,要认识到并非己所无能,也非生性懒惰,而是“形气已衰”,虽壮心难遂,不强求、不懈怠,寓保健养生于学习、贡献之中。

否则,勉强为之,不仅会伤身体损五脏,而且会影响情志,降低生活品质。

人之既老,要知足谦和,老而不怠,力所能及地做想做之事,读喜读之书,交青年朋友,正所谓人老心不老,退休不懈怠;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足无嗜欲,做到不懒不懈,适当活动;不贪睡不缺
睡,睡足睡好;不贪吃不缺吃,营养平衡;如此五脏晚衰,是七情保持平衡的内在力量。

青壮年之辈,要理解老年人因衰老而引起情志变化的可能性。

尤其对抑郁性老人,晚辈们只能理解,更应同情,这实际是一种老年忧郁症,不能苛求和埋怨。

正确的态度是体恤的举动、耐心的解释、温暖的鼓励。

了解、理解、宽容、温暖老年人,反映的是晚辈的知识素养和伦理责任。

另外,老年人一般不愿意突然改变自己素有的生活环境和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

如老人突然从乡下来到大城市居住,或平素吸烟饮酒几十年,不要强求他们戒烟断酒,也不要强行他们住在城里享“清福”,否则会加重七情的变化。

因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总以随老人愿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