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操作手册知识分享
居家远程会诊的内容
居家远程会诊的内容
居家远程会诊是一种新型的就医方式,它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网站、电话等,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这种方式既方便又可靠,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就医方式的不足。
居家远程会诊的具体内容包括:
1. 病历分析: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电子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等信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病情诊断:医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电话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电子病历,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
3. 治疗方案确定: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远程监测和调整。
4. 药物管理:医生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为患者开具处方或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5. 康复指导: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康复锻炼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6. 随访安排: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随访计划,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居家远程会诊的优点包括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患者长途奔波等。同时,远程会诊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远程会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沟通不如面对面充分、无法进行身体检查等。因此,在选择远程会诊时,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考虑。
医院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医院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1.确定会诊需求:医院接收到患者或其他医院提出的会诊请求后,需
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确定是否需要远程会诊。如果需要会诊,
医院会安排相关的医生和设备资源。
2.确定会诊方式:医院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远程会诊方式,比
如视频通话、远程诊断系统等。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经验,选择合适的会
诊方式可以提高会诊效果。
3.确认会诊时间和地点:医院会根据医生和患者的日程安排,确定远
程会诊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一般来说,医生会在诊室或会议室进行会诊,
患者则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参与会诊。这样,患者就不需要到医院就诊,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
4.准备会诊设备:医院需要准备好会诊设备,包括摄像头、麦克风、
听觉设备等,以确保会诊的顺利进行。医院通常会将这些设备与会诊系统
相连,保证视频通话的质量和稳定性。
5.开展会诊交流:在会诊开始之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简短的交流,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医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真实的面对面
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6.查看患者检查结果:在进行会诊之前,医生会收到患者的一些检查
结果,比如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医生会仔细分析这些结果,结合
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7.提供会诊意见:医生会根据对患者的了解和对检查结果的分析,提
供会诊意见。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解释,并就诊断和治疗
方案与其他医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8.会诊记录和处方:医生会将会诊意见记录下来,并根据需要开具处方。会诊记录可以作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参考,方便病情的评估和随访。处方将根据医生的建议提供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 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系统主要使用的功能为“远程申请”和“信息查询”;县级医院(如:普安县人民医院、晴隆县人民医院、天柱县人民医院)使用的功能是:远程申请;中心医院(如: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的是:信息查询,在具体信息中输入会诊意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进入系统
a)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回
车】显示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网站,在网页中点击【远
程会诊系统】链接如图1.1所示位置,见到会诊系统登陆界
面,如“(图1.2)”所示。
(图1.1)
(图1.2)
b)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陆】按钮进入系统主界
面,如“(图1.3)”所示。
说明:(图1.3)是系统主界面的上半部分,也是系统的主要功
能部分;下面的操作都是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用户做
演示。
(图1.3)
二、医院信息的修改
a)点击“基本信息”(如图2.1所示位置)可以修改本医院的相关信
息,如:用户名、密码、医院简介等。
(图2.1)
b)点击“基本信息”后的显示信息修改界面。
1)点击【修改】按钮才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改;
2)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信息。
三、会诊病人的申请
a)点击“如图3.1”所示的“远程申请”后,进入远程病人申请信息
录入界面。
(图3.1)
b)远程申请信息录入界面,如图3.2。
(图3.2)
四、申请信息审核
a)点击界面中的“信息查询”,如图4.1所示
(图4.1)
b)输入信息为可输项,点击【检索】按钮查询处需要的信息,
如图4.2所示。
(图4.2)
c)点击图4.2中红色的圆圈处查看该人员的明细信息。
远程远程医疗会诊制度和流程
远程远程医疗会诊制度和流程远程医疗会诊制度和流程
概述
远程医疗会诊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实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可以帮助患者与医生进行远程交流和诊断,并提供高质量的
医疗咨询和治疗建议。本文档将介绍远程医疗会诊的制度和流程。
制度
1. 合规性:远程医疗会诊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指导,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2. 权责明确:确定参与远程医疗会诊的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
的权责,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3. 信息保障: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
疗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4. 诊疗质量保证:远程医疗会诊的医疗质量应与传统面对面诊
疗相当,并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咨询和治疗建议。
流程
1. 预约和登记:患者通过在线平台或电话预约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并提供个人信息和病历资料。
2. 技术准备:医疗机构和患者需准备良好的网络连接、视频设备和医疗设备(如必要),确保顺利进行远程交流和诊断。
3. 远程交流:医生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病情并提供医疗咨询和治疗建议。
4. 诊断和评估:医生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估。
5. 结果沟通:医生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并提供详细的治疗计划和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康复和后续检查等。
6. 病历记录和报告:医生将远程医疗会诊的结果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按需生成医疗报告,以供患者和其他医疗机构使用。
结论
远程医疗会诊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可以帮助患者获得便捷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各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制度和流程要求,确保远程医疗会诊的合规性和质量,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隐私。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远程医疗会诊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远程会诊服务流程
远程会诊服务流程
一、会诊前工作
(一)申请会诊医院拟申请远程医疗会诊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申请会诊,并向患者说明远程医疗服务内容、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由其医务处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宜向患者说明病情时,应征得其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
(二)申请会诊医院与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取得联系,申请会诊方按要求填写“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并加盖申请会诊医院的公章。“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主要内容应包括申请会诊的理由、目的、时间安排、患者相关病历摘要、拟邀请的远程会诊医师姓名或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
(三)我院远程会诊中心根据会诊目的及要求,审核会诊资料,安排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务人员,确定会诊时间;不接受会诊申请的情况下,及时告知申请会诊医院并说明理由。
(四)除急会诊外,会诊专家应在会诊前查阅患者的各项病历资料,符合会诊要求的应确定会诊时间,并及时通知申请会诊方,否则可要求申请单位补齐资料后再定会诊时间。
(五)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确定专家,安排会诊;急会诊应在1小时内安排会诊。
二、会诊
(一)会诊双方应在会诊时间前10分钟,到达会诊现场。会诊前5分钟,由申请会诊医院接通会诊线路,实施会诊。
(二)会诊完毕,由会诊专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要求填写医师签名的会诊意见,并及时传输给对方。
(三)会诊时间一般限30分钟。
三、会诊后工作
(一)会诊双方应按照病历书写及保管有关规定共同完成病历资料,并对会诊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登记和存档,会诊意见应归入病案中保存;远程会诊相关文书可通过传真、扫描文件及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等方式发送。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后,应记录咨询信息。
1_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讲解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
用户手册
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系统角色 (1)
1.1 超级管理员 (1)
1.2 业务单位管理员 (2)
1.3 行政单位管理员 (2)
1.4 医生 (2)
1.5 专家 (2)
2. 会诊流程及状态 (3)
2.1 会诊流程 (3)
2.2 不同状态对应的会诊操作 (3)
2.3 会诊操作说明 (6)
2.3.1 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 (6)
2.3.2 打印申请单 (6)
2.3.3 修改会诊申请 (7)
2.3.4 安排专家 (8)
2.3.5 查看病历资料 (8)
2.3.6 退回申请 (9)
2.3.7 进入视频会议 (10)
2.3.8 扫描和上传会诊报告 (10)
2.3.9 接收和查看会诊报告 (11)
3. 用户登录及操作页面简介 (11)
3.1 用户登录 (11)
3.2 操作页面简介 (12)
3.2.1 头部区 (12)
3.2.2 导航区 (13)
4. 超级管理员功能 (14)
4.1 查看会诊记录 (14)
4.2 查看病例档案 (14)
4.3 基础数据 (15)
4.3.1 数据字典 (15)
4.3.2 文章分类 (18)
4.3.3 组织架构 (20)
4.4 单位管理 (22)
4.5 文章管理 (24)
5. 业务单位管理员功能 (25)
5.1 新增会诊申请 (25)
5.2 查看会诊申请记录 (29)
5.3 查看会诊接收记录 (30)
5.4 查看病例资料 (31)
5.5 帐号管理 (31)
5.5.1 单位管理 (31)
5.5.2 科室管理 (32)
5.5.3 会诊室管理 (33)
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说明书
本文由【】搜集整理。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
济等word文档
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
说
明
书
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市彩香路6号金阊科技园B-207
电话:05
欢迎使用【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
前言:随着计算机影像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与水产医学影像传输,已经日益成为各级水产医院、科研机关,影像设备升级的重要方面。因为这项工作不仅明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经济效益和辅助诊断,而且能解决档案存储与管理问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影像分析与存储水平提高、手段更新,同时也为信息联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满足水产科研领域广大工作者的需求,本公司应用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影像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开发的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存储和接口标准化以及网络管理,使检测单位以较小投资进入信息化诊断存储以及管理的新时代。
一.【捷安水生动物疫病远程会诊系统】结构及
参数
1.结构:
计算机主机有
显示器17寸彩色液晶显示器
键盘有
鼠标有
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网络数字显微摄像机有
刻录机选配
显微镜有2.基本参数:
微型电子计算机主机
Intel/AMD CPU INTEL/SIS芯片主板
512M以上内存,80G以上硬盘,支持
Microsoft DirectDraw图形卡,CD-ROM
显示器
17寸液晶显示器刷新速率70Hz以上
分辨率:1024*768像素以上
键盘
PS/2接头或USB接口
鼠标
网络数字显微
摄像机Video for Windows兼容外置视频采集设备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认识系统
1.所需辅助设备
①高拍仪/扫描仪(有助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
②打印机(打印会诊报告)
2.进入方式
双击桌面图标:
进入登陆界面:
打开桌面上“用户名、密码”文本文档
将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各医院初始设置时,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输入到登陆界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点击登陆即可。
3.操作界面
3.1县级医院
目前包含2个模块,“会诊中心”,“我的会诊”:
3.2省、市级医院
目前包含5个模块“会诊中心”,“质控管理”,“会诊管理”,“我的会诊”,“统计报表”:
二、会诊操作
1.申请会诊
1.1申请材料
准备会诊病例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如会诊病例涉及放射科检查(CT、DR、MR等),请准备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涉及医学检验的需准备纸质检验结果单。
1.2申请操作
在填写会诊申请前,应与希望会诊的省、市级医院先取得联系,确定可以开展会诊。
“会诊中心”中提供了4各类型的会诊,分别为“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
因“临床会诊”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诊需求,且4各类型的会诊的申请操作界面基本相同,故以“临床会诊”的申请操作为例做讲解。点击“临床会诊”,右侧显示申请操作界面:
操作界面共分为会诊信息、患者信息、临床信息,共3个主要填写部分。
会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选择和填写:
患者信息部分标有红星的为必填项,其他内容尽量填写完整:
临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完整填写,“病例附件”处上传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和医学检验结果单扫描件:
完成全部会诊信息填写后,点击页面最下方“提交信息”即可。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
1.提交病历资料:患者将自己的病历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传输或云存储等方式提交给当地医疗机构或专家团队。病历资料一般包括病史、体检报告、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
2.专家评估:当地医疗机构或专家团队接收到患者的病历资料后,根据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如果需要进一步的专业意见,会将病历资料传送给远程专家团队。
3.远程会诊申请:当地医疗机构或专家团队发送远程会诊的申请给远程专家团队。申请一般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摘要、当前诊断和治疗情况、需要专家提供的服务和意见等。
4.专家接受申请:远程专家团队接收到远程会诊的申请后,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情况决定是否接受申请。一般会根据申请的紧急程度和自身工作量来确定接诊的时间。
6.远程诊断和意见:在评估后,专家团队会制定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并将其发送给当地医生。建议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康复计划等。专家可能还会提供详细的讨论和解释,并回答当地医生可能有的问题。
7.当地医生实施治疗:当地医生根据远程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开始着手治疗患者。他们负责执行专家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监测和后续随访。
8.远程跟踪和反馈:远程专家团队会对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定期的远程跟踪。他们可能会要求当地医生提交患者的新的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
或实验室检验结果。专家通过远程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并根据结果
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9.结果评估和报告:在治疗结束后,专家团队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并准备一份终结报告。报告会包括对患者病情的最终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可能的后续治疗建议以及其他必要的医学意见。
远程会诊室工作制度及流程
远程会诊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2、疑难危重症、复杂手术请专家来我院诊治需先行远程会诊。
3、患者或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需先行远程会诊。
4、患者入院3天内病情诊断不清,经全院(科)会诊仍诊断不清先行远程会诊。
5、患者对诊断及诊治有疑问,经科主任审批后,需行远程会诊。
6、会诊医师应提前30分钟将资料准备好送往远程会诊室,并填好远程会诊申请单,远程会诊时会诊医师需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并提前10分钟与病人(家属)一同到达远程会诊办公室。
7、医师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会诊咨询工作,严格遵守医师道德行为规范。认真对待每例会诊病人,会诊前仔细查对、分析会诊资料,认真听取对方专家的病情分析,记录治疗方案。
8、会诊医师在远程会诊结束后,应将专家意见单附入病历,及时收取远程会诊费用。
9、急会诊时,申请医师应及时与远程会诊负责人员联系,将病人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及时完成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流程
↓
↓
↓
↓
↓
↓
↓
↓
↓
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目录
1登陆 (2)
1.1用户名和密码 (2)
1.2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2)
24大功能 (4)
3系统设置 (5)
3.1系统设置 (5)
3.2网络设置 (6)
3.3音频设置 (7)
3.4视频设置 (8)
3.5存储设置 (8)
4会诊视频 (9)
4.1直接操作功能 (9)
4.2鼠标右键操作 (10)
4.3音量显示 (13)
5患者信息 (14)
5.1患者信息 (14)
5.2在线诊室 (14)
6会诊板和共享 (15)
6.1会诊板 (15)
6.2程序共享 (15)
6.3程序共享 (15)
7其他功能 (16)
7.1修改界面 (16)
1登陆
1.1 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Admin
1.2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输入源用户名和密码,新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修改。
24大功能
进入系统后,主界面是可以自动隐藏的小窗体,一共有4个主要功能。
会诊视频病
人
信
息
系
统
设
置
会
诊
板
和
共
享
3系统设置
3.1 系统设置
1、设备名称,也就是诊室名称。
2、设备号,是设备唯一标示号,同一个会诊中,设备号必须唯一。
3、服务器(MCU)的IP地址:此处填入MCU的IP地址。
4、服务器TCP端口:MCU的TCP端口默认是443。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5、服务器UDP端口:MCU的UDP端口默认是1710。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6、数据库IP:病人信息的数据库地址,本系统和MCU是同一个服务器。
7、数据库端口:默认是3306,MySql 默认地址。
8、视频分屏:主窗体使用怎样的窗体显示。
9、扩展屏的使用:使用扩展屏幕,把扩展屏幕的起始位置和尺寸输入即可。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一、背景介绍
远程会诊是指通过通信技术,医生可以远程与患者或其他医生进行会诊、讨论和交流的一种医疗模式。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法亲自前往医院进行会诊,或者需要多个专家的意见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远程会诊的实施细则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远程会诊的顺利进行。
二、远程会诊的适用范围
1. 患者无法亲自前往医院的情况,如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等。
2. 需要多个专家的意见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情况。
3. 需要在不同地区医院之间共享医疗资源的情况。
三、远程会诊的实施步骤
1. 患者申请远程会诊:患者需要向医院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
2. 医院评估申请:医院收到患者的申请后,由专家组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远程会诊。
3. 确定会诊时间和方式:医院与患者协商确定会诊的时间和远程会诊的方式,如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
4. 会诊准备工作:医院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准备会诊所需的相关信息和设备。
5. 远程会诊进行:在约定的时间,医生通过远程通信技术与患者或其他医生进行会诊、讨论和交流。
6. 会诊结果和意见:医生在会诊结束后,整理会诊结果和意见,并将其提供给
患者或其他医生。
7. 患者随访和治疗:根据会诊结果和意见,医院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四、远程会诊的技术要求
1. 网络连接:医院和患者之间需要有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保证会诊的顺利进行。
2. 视频会议系统:医院需要配备视频会议系统,以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实时
视讯交流。
3. 数据传输和存储:医院需要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以保护患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远程会诊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
远程会诊是指通过互联网等远程通信技术进行医疗诊疗活动,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远程会诊实施细则是指规范远程会诊过程中各方行为的规定,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远程会诊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远程会诊的基本原则
1.1 信息安全保障:远程会诊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个人信息必须得到保护,确保隐私安全。
1.2 专业医疗团队:远程会诊应由专业医疗团队进行,确保医疗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1.3 法律合规:远程会诊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远程会诊的实施流程
2.1 患者申请:患者通过医疗机构或平台提交远程会诊申请,提供相关病历和检查资料。
2.2 医生审核:医生接收患者申请后,审核病历和检查资料,决定是否进行远程会诊。
2.3 会诊结果反馈: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后,将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反馈给患者和医疗机构。
三、远程会诊的技术要求
3.1 设备要求:医生和患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远程会诊设备,确保通信畅通和图
像清晰。
3.2 网络要求:远程会诊需要稳定的网络环境,避免通信中断和影响诊断结果。
3.3 数据安全:远程会诊过程中,医疗数据需要进行加密传输,确保信息安全。
四、远程会诊的费用规定
4.1 收费标准:远程会诊的收费标准应当明确,包括会诊费用、技术支持费用等。
4.2 结算方式:患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自费等方式支付远程会诊费用,医疗
机构应提供合理的结算方式。
4.3 退费政策:针对远程会诊中出现的问题或取消情况,应当有相应的退费政策,保障患者权益。
五、远程会诊的质量评估
医院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医院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一、远程会诊按紧迫程度分为普通会诊和急会诊,按是否指定医生分为点名会诊和非点名会诊,按种类分为视频会诊和非视频会诊。
二、会诊前工作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如遇疑难病例需要远程会诊,需提出申请经科主任同意,待批准后由远程医学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2.申请远程会诊时由经治医师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目的,经科主任批准,并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远程会诊的目的,征得病人或其家属同意,签署《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将申请单、同意书、病人的文字及影像资料送至远程医学中心,由远程医学中心负责申请及传输会诊要求的各种资料。
3.申请会诊科室应完善会诊病例的病史采集及查体,准备可能需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资料,其中会诊资料要求文字资料与各种检查资料(含影像报告单)。
4.普通会诊一般在申请后的三个工作日(除去周末和节假日)内安排会诊,急会诊一般在6--8小时内安排会诊。
三、会诊工作
1.远程医学中心应在会诊安排时间前15分钟到达会诊现场,测试线路,会诊前5分钟,接通会诊线路,会诊开始。
2.会诊结束后,由远程医学中心登录远程会诊系统下载保存会诊专家的会诊意见。
3.解放军总医院的会诊时间一般限每例次30分钟。
四、会诊后工作
1.远程医学中心应按病案管理要求,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登记和存档,将会诊意见打印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经治医师放入病案中,一份由远程医学中心备案。
2.申请会诊科室应做好数据录入及病例随访工作,经治医师应将远程会诊意见及建议记录在病程中,根据会诊意见补充完善各项检查,并告知病人远程会诊诊疗结果。
远程会诊室工作制度及流程
远程会诊室工作制度及流程远程会诊室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和视频通讯设备进行医疗会诊的方式。在这种会诊模式下,患者可以远程与医生进行交流,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为了确保远程会诊室的正常运行,制定和执行一套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远程会诊室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以期提高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工作制度
1. 远程会诊室操作流程
远程会诊室操作流程是指从患者预约远程会诊到医生完成会诊报告的全过程。具体流程包括:
(1) 患者预约:患者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等渠道预约远程会诊时间。
(2) 医生确认:医生收到患者预约后,确认患者信息,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会诊请求。
(3) 会诊准备:医生准备会诊所需材料和设备,并安排好时间和地点。
(4) 远程会诊:患者通过视频通讯设备与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提供专业医疗建议。
(5) 会诊报告:会诊结束后,医生撰写会诊报告,并将报告发送给患者和相关医疗机构。
2. 远程会诊室设备操作规范
为确保远程会诊室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安全性,制定设备操作规范非常重要。具体规范包括:
(1) 设备启动和关闭流程:明确设备的启动和关闭步骤,并注意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2) 数据处理和存储规定:确保患者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制定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具体规定。
(3) 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及时修复和更换不可用的设备。
二、工作流程
1. 预约流程
远程会诊的首要步骤是患者的预约。患者可以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等方式提出预约需求。预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是指医生通过互联网等远程通信工具,在不同地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和诊断的过程。以下是一般的远程会诊流程:
1. 接洽和安排:患者首先联系主治医生,并表达希望进行远程会诊的需求。医生将确认会诊的必要性,并通过合适的远程通信工具(如视频通话软件或远程医疗平台)安排会诊时间。
2. 资料收集: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病史和检查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报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这些资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上传到系统中。
3. 会诊过程:在确定好会诊时间后,医生和其他参与会诊的专家会联合进行讨论,并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进行病情评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通过远程通信工具进行实时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
4. 报告撰写:会诊结束后,主治医生或会诊组会将会诊报告撰写完毕,并包括诊断、治疗建议和相应医嘱。这份报告会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发送给患者主治医生。
5. 沟通与跟进:患者的主治医生会与患者商讨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报告内容。根据会诊报告,患者和主治医生可以继续保持远程通信,进行疾病监测和治疗进展跟踪。
需要注意的是,远程会诊的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医院和医疗机构的规定有所不同,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和医院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认识系统
1.所需辅助设备
①高拍仪/扫描仪(有助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
②打印机(打印会诊报告)
2.进入方式
双击桌面图标:
进入登陆界面:
打开桌面上“用户名、密码”文本文档
将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各医院初始设置时,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输入到登陆界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点击登陆即可。
3.操作界面
3.1县级医院
目前包含2个模块,“会诊中心”,“我的会诊”:
3.2省、市级医院
目前包含5个模块“会诊中心”,“质控管理”,“会诊管理”,“我的会诊”,“统计报表”:
二、会诊操作
1.申请会诊
1.1申请材料
准备会诊病例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如会诊病例涉及放射科检查(CT、DR、MR等),请准备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涉及医学检验的需准备纸质检验结果单。
1.2申请操作
在填写会诊申请前,应与希望会诊的省、市级医院先取得联系,确定可以开展会诊。
“会诊中心”中提供了4各类型的会诊,分别为“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
因“临床会诊”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诊需求,且4各类型的会诊的申请操作界面基本相同,故以“临床会诊”的申请操作为例做讲解。点击“临床会诊”,右侧显示申请操作界面:
操作界面共分为会诊信息、患者信息、临床信息,共3个主要填写部分。
会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选择和填写:
患者信息部分标有红星的为必填项,其他内容尽量填写完整:
临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完整填写,“病例附件”处上传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和医学检验结果单扫描件:
完成全部会诊信息填写后,点击页面最下方“提交信息”即可。
2.前质控
申请端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后,会诊端医院即可在“质控管理”—>“前质控”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信息,审核申请端医院给出的病例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前质控完成”给予通过:
如不符合要求则点击“退回”:
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详细的退回理由:
3.会诊分配
完成“前质控”环节后,会诊端医院还需要进行“会诊分配”,具体为“会诊管理”—>“会诊分配”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需要,选择添加参加会诊的具体会诊医生:
具体操作为,先选择会诊医生所属的科系、科室、专业,在下方自动出现的医生姓名中,选择所需医生姓名,当“会诊费用”列表中,出现该医生姓名即可。如该会诊申请涉及多科会诊,可按照上述操作反复添加多名医生。
完成会诊医生的添加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分诊完成”即可。
4.会诊过程
4.1会诊端医院
会诊端医院在完成“会诊分配”后,需要电话通知申请端医院具体的会诊时间。
在会诊开始前,会诊端医院可在“我的会诊”->“会诊任务”中找到,该条会诊任务记录,点击查看:
进入会诊信息页面:
4.2申请端医院
申请端医院收到会诊端医院的会诊时间通知后,在会诊开始前,可在“我的会诊”->“会诊申请”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记录,点击查看:
进入会诊信息页面:
4.3视讯系统
完成上述操作后,会诊端医院和申请端医院均需开启华为视讯系统,通过遥控器呼叫对方视讯系统IP,确定可以视讯交互,自身视讯系统IP就显示在电视的左下方,可在前期的电话沟通中,告知对方。
5.诊断提交
完成会诊交流后,会诊端医院需将会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手工录入到页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
除此以外,亦可将会诊医生手写的纸质文档通过高拍仪或扫描仪转换成电子图片(JPG格式),并通过页面下方的“附件”上传选框,将“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图片上传到会诊平台。
完成上述操作后,点击页面最下方的“提交报告”即可。
6.后质控
完成“报告提交”后,会诊端医院需到“质控管理”—>“后质控”中,找到该条病例,点击查看。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病例信息,审核会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是否合理,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后质控完成”给予通过,不合理则点击“退回”,要求会诊医生重新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7.诊断获取
在会诊端医院完成了“报告提交”和“后质控”环节后(一般情况下,会诊端医院需要30分钟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申请端医院就可以到“我的会诊”—>“会诊申请(完成)”中,找到该条病例,点击查看。
进入页面后,可在页面下方“会诊报告”处找到,会诊端医院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此处系统提供两种格式文档:
一是PDF文档(当会诊端医院不采取手工录入方式提交“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时,系统生成的则是空文档);
二是下载附件(目前,会诊端医院普遍采取附件形式,上传“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扫描件)。
申请端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文档。
三、统计报表
目前,系统已为省、市会诊端医院开通了统计功能,会诊端医院可在“统计报表”中对会诊工作量、前质控工作量、后质控工作量、分诊工作量做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