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会诊操作手册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目录1登陆 (2)1.1用户名和密码 (2)1.2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2)24大功能 (4)3系统设置 (5)3.1系统设置 (5)3.2网络设置 (6)3.3音频设置 (7)3.4视频设置 (8)3.5存储设置 (8)4会诊视频 (9)4.1直接操作功能 (9)4.2鼠标右键操作 (10)4.3音量显示 (13)5患者信息 (14)5.1患者信息 (14)5.2在线诊室 (14)6会诊板和共享 (15)6.1会诊板 (15)6.2程序共享 (15)6.3程序共享 (15)7其他功能 (16)7.1修改界面 (16)1登陆1.1 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Admin1.2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源用户名和密码,新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修改。

24大功能进入系统后,主界面是可以自动隐藏的小窗体,一共有4个主要功能。

会诊视频病人信息系统设置会诊板和共享3系统设置3.1 系统设置1、设备名称,也就是诊室名称。

2、设备号,是设备唯一标示号,同一个会诊中,设备号必须唯一。

3、服务器(MCU)的IP地址:此处填入MCU的IP地址。

4、服务器TCP端口:MCU的TCP端口默认是443。

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5、服务器UDP端口:MCU的UDP端口默认是1710。

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6、数据库IP:病人信息的数据库地址,本系统和MCU是同一个服务器。

7、数据库端口:默认是3306,MySql 默认地址。

8、视频分屏:主窗体使用怎样的窗体显示。

9、扩展屏的使用:使用扩展屏幕,把扩展屏幕的起始位置和尺寸输入即可。

如第一屏是1280*1024,扩展屏幕的尺寸是1920*1080.那么就可以在第一屏填入1280*1024;第二屏填入1920*1080.;10、H264 Encoder Type:告诉系统使用CPU编码还是GPU编码,如果选择GPU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支持Intel的GPU。

目前系统只支持Intel GPU。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操作手册)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操作手册)远程会诊系统主要使用的功能为“远程申请”和“信息查询”;县级医院(如:普安县人民医院、晴隆县人民医院、天柱县人民医院)使用的功能是:远程申请;中心医院(如: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的是:信息查询,在具体信息中输入会诊意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进入系统a)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回车】显示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网站,在网页中点击【远程会诊系统】链接如图1.1所示位置,见到会诊系统登陆界面,如“(图1.2)”所示。

(图1.1)(图1.2)b)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陆】按钮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1.3)”所示。

说明:(图1.3)是系统主界面的上半部分,也是系统的主要功能部分;下面的操作都是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用户做演示。

(图1.3)二、医院信息的修改a)点击“基本信息”(如图2.1所示位置)可以修改本医院的相关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医院简介等。

(图2.1)b)点击“基本信息”后的显示信息修改界面。

1)点击【修改】按钮才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改;2)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信息。

三、会诊病人的申请a)点击“如图3.1”所示的“远程申请”后,进入远程病人申请信息录入界面。

(图3.1)b)远程申请信息录入界面,如图3.2。

(图3.2)四、申请信息审核a)点击界面中的“信息查询”,如图4.1所示(图4.1)b)输入信息为可输项,点击【检索】按钮查询处需要的信息,如图4.2所示。

(图4.2)c)点击图4.2中红色的圆圈处查看该人员的明细信息。

1_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讲解

1_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讲解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系统角色 (1)1.1 超级管理员 (1)1.2 业务单位管理员 (2)1.3 行政单位管理员 (2)1.4 医生 (2)1.5 专家 (2)2. 会诊流程及状态 (3)2.1 会诊流程 (3)2.2 不同状态对应的会诊操作 (3)2.3 会诊操作说明 (6)2.3.1 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 (6)2.3.2 打印申请单 (6)2.3.3 修改会诊申请 (7)2.3.4 安排专家 (8)2.3.5 查看病历资料 (8)2.3.6 退回申请 (9)2.3.7 进入视频会议 (10)2.3.8 扫描和上传会诊报告 (10)2.3.9 接收和查看会诊报告 (11)3. 用户登录及操作页面简介 (11)3.1 用户登录 (11)3.2 操作页面简介 (12)3.2.1 头部区 (12)3.2.2 导航区 (13)4. 超级管理员功能 (14)4.1 查看会诊记录 (14)4.2 查看病例档案 (14)4.3 基础数据 (15)4.3.1 数据字典 (15)4.3.2 文章分类 (18)4.3.3 组织架构 (20)4.4 单位管理 (22)4.5 文章管理 (24)5. 业务单位管理员功能 (25)5.1 新增会诊申请 (25)5.2 查看会诊申请记录 (29)5.3 查看会诊接收记录 (30)5.4 查看病例资料 (31)5.5 帐号管理 (31)5.5.1 单位管理 (31)5.5.2 科室管理 (32)5.5.3 会诊室管理 (33)5.5.5 用户管理 (36)5.6 文章管理 (36)6. 行政单位管理员功能 (38)6.1 查看会诊记录 (38)6.2 查看病例资料 (38)6.3 统计分析 (39)统计分析分为报告上传统计、三日会诊统计、病人身份统计、会议主办次数、会议听众人数、会议参加人数、教学主板次数、教学听众人数、教学参加人数和教学评分统计。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20211210)(1)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20211210)(1)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 业务流程远程会诊医疗系统业务流程图申请端中心端会诊端说明开始远程会诊前准备(1)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单(2)审核会诊资料(3)安排远程医疗会诊(4)会诊前查阅患者各项病历资料是否资料完整补充资料并上传申请会诊方以及患者按时到达会诊现场是否会诊专家按时到达会诊现场是及时通知申请会诊方进入专家在线视频会诊会诊完成,会诊专家给出会诊意见(5)会诊专家收取会诊费用结束(1)、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申请会诊。

向患者说明远程医院服务内容、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 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 (2)、远程医院会诊申请单需加盖申请会诊医院的公章。

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会诊理由、目的、时间安排、患者相关病历摘要、拟邀请的远程会诊医师姓名或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3)、根据会诊目的以及要求,审核会诊资料。

(4)、安排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务人员,确定会诊时间。

(5)、会诊专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要求填写医师签名的会诊意见并及时传输给申请会诊方。

其他说明:1、申请端向远程会诊中心提出申请。

2、对病历、检查单、影像片子等资料进行扫描或者使用实物站台上传至会诊中心。

3、会诊中心安排相关会诊专家,约定会诊时间。

4、申请医院按约定时间安排病人在当地会诊室候诊。

5、两地医院会诊医生到位,会诊开始;实时视频观察病患及相关视频资料、多方实时分析讲解,展开讨论。

6、30~45分钟后会诊结束,上级会诊专家出具 会诊意见书 。

不通过告知申请会诊医院系统业务流程图二、操作步骤1、基础数据配置--登录中心端账号,配置基础数据2、填写会诊申请单--登录医师端,填写会诊申请单,并且提交3、审核申请单--登录中心端审核提交的申请单,通过之后可以开始视频会诊4、进行会诊--会诊端登录账号,点击视频会诊,此时医师端可以加入,双方进入之后开始会诊,会诊中填写会诊意见等,会诊完成点击结束三、配置基础数据1、用于会诊基础数据配置:机构科室配置、会诊机构关联、专家级别设置。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认识系统1.所需辅助设备①高拍仪/扫描仪(有助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②打印机(打印会诊报告)2.进入方式双击桌面图标:进入登陆界面:打开桌面上“用户名、密码”文本文档将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各医院初始设置时,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输入到登陆界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点击登陆即可。

3.操作界面3.1县级医院目前包含2个模块,“会诊中心”,“我的会诊”:3.2省、市级医院目前包含5个模块“会诊中心”,“质控管理”,“会诊管理”,“我的会诊”,“统计报表”:二、会诊操作1.申请会诊1.1申请材料准备会诊病例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如会诊病例涉及放射科检查(CT、DR、MR等),请准备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涉及医学检验的需准备纸质检验结果单。

1.2申请操作在填写会诊申请前,应与希望会诊的省、市级医院先取得联系,确定可以开展会诊。

“会诊中心”中提供了4各类型的会诊,分别为“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

因“临床会诊”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诊需求,且4各类型的会诊的申请操作界面基本相同,故以“临床会诊”的申请操作为例做讲解。

点击“临床会诊”,右侧显示申请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共分为会诊信息、患者信息、临床信息,共3个主要填写部分。

会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选择和填写:患者信息部分标有红星的为必填项,其他内容尽量填写完整:临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完整填写,“病例附件”处上传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和医学检验结果单扫描件:完成全部会诊信息填写后,点击页面最下方“提交信息”即可。

2.前质控申请端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后,会诊端医院即可在“质控管理”—>“前质控”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信息,审核申请端医院给出的病例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前质控完成”给予通过:如不符合要求则点击“退回”: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详细的退回理由:3.会诊分配完成“前质控”环节后,会诊端医院还需要进行“会诊分配”,具体为“会诊管理”—>“会诊分配”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需要,选择添加参加会诊的具体会诊医生:具体操作为,先选择会诊医生所属的科系、科室、专业,在下方自动出现的医生姓名中,选择所需医生姓名,当“会诊费用”列表中,出现该医生姓名即可。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2)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2)

蓝卫通远程会诊系统用户手册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系统角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超级管理员 01.2 业务单位管理员 01.3 行政单位管理员 01.4 医生 01.5 专家 (1)2. 会诊流程及状态 (1)2.1 会诊流程 (1)2.2 不同状态对应的会诊操作 (1)2.3 会诊操作说明 (2)2.3.1 填写和提交会诊申请 (2)2.3.2 打印申请单 (2)2.3.3 修改会诊申请 (3)2.3.4 安排专家 (4)2.3.5 查看病历资料 (4)2.3.6 退回申请 (5)2.3.7 进入视频会议 (5)2.3.8 扫描和上传会诊报告 (6)2.3.9 接收和查看会诊报告 (6)3. 用户登录及操作页面简介 (7)3.1 用户登录 (7)3.2 操作页面简介 (7)3.2.1 头部区 (7)3.2.2 导航区 (8)4. 超级管理员功能 (8)4.1 查看会诊记录 (8)4.2 查看病例档案 (9)4.3 基础数据 (10)4.3.1 数据字典 (10)4.3.2 文章分类 (12)4.3.3 组织架构 (12)4.4 单位管理 (15)4.5 文章管理 (16)5. 业务单位管理员功能 (17)5.1 新增会诊申请 (17)5.2 查看会诊申请记录 (20)5.3 查看会诊接收记录 (21)5.4 查看病例资料 (21)5.5 帐号管理 (22)5.5.1 单位管理 (22)5.5.2 科室管理 (22)5.5.3 会诊室管理 (23)5.5.4 专家管理 (24)5.5.5 用户管理 (25)5.6 文章管理 (25)6. 行政单位管理员功能 (26)6.1 查看会诊记录 (26)6.2 查看病例资料 (26)6.3 统计分析 (27)统计分析分为报告上传统计、三日会诊统计、病人身份统计、会议主办次数、会议听众人数、会议参加人数、教学主板次数、教学听众人数、教学参加人数和教学评分统计。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是指医生通过互联网等远程通信工具,在不同地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和诊断的过程。

以下是一般的远程会诊流程:
1. 接洽和安排:患者首先联系主治医生,并表达希望进行远程会诊的需求。

医生将确认会诊的必要性,并通过合适的远程通信工具(如视频通话软件或远程医疗平台)安排会诊时间。

2. 资料收集: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病史和检查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报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些资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上传到系统中。

3. 会诊过程:在确定好会诊时间后,医生和其他参与会诊的专家会联合进行讨论,并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进行病情评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会通过远程通信工具进行实时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

4. 报告撰写:会诊结束后,主治医生或会诊组会将会诊报告撰写完毕,并包括诊断、治疗建议和相应医嘱。

这份报告会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发送给患者主治医生。

5. 沟通与跟进:患者的主治医生会与患者商讨会诊结果和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报告内容。

根据会诊报告,患者和主治医生可以继续保持远程通信,进行疾病监测和治疗进展跟踪。

需要注意的是,远程会诊的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医院和医疗机构的规定有所不同,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和医院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

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使用手册

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使用手册

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系统使用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产品简介 (3)1.2 功能特点 (3)1.2.1 多维度病例信息展示 (3)1.2.2 实时在线会诊 (3)1.2.3 智能诊断辅助 (4)1.2.4 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 (4)1.2.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4)1.2.6 系统兼容性 (4)1.2.7 系统易用性与可扩展性 (4)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4)2.1 系统环境要求 (4)2.2 安装流程 (4)2.3 系统配置 (5)第三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5)3.1 用户注册 (5)3.1.1 注册流程 (5)3.1.2 注意事项 (6)3.2 用户登录 (6)3.2.1 登录流程 (6)3.2.2 登录方式 (6)3.2.3 注意事项 (6)3.3 忘记密码 (6)3.3.1 找回密码流程 (7)3.3.2 注意事项 (7)第四章患者信息管理 (7)4.1 添加患者信息 (7)4.1.1 登录系统后,左侧菜单栏中的“患者信息管理”选项,进入患者信息管理页面。

(7)4.1.2 在患者信息管理页面,“添加患者”按钮,系统将弹出添加患者信息表单。

(7)4.1.3 填写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住址等。

(7)4.1.4 填写患者疾病信息,包括就诊科室、就诊医生、病情描述等。

(7)4.1.5 患者相关检查报告、病历等文件。

(7)4.1.6 “提交”按钮,完成患者信息的添加。

(7)4.2 修改患者信息 (7)4.2.1 在患者信息管理页面,找到需要修改的患者信息,其对应的“修改”按钮。

(7)4.2.2 系统将弹出修改患者信息表单,用户可对基本信息、疾病信息、检查报告等进行修改。

(7)4.2.3 修改完成后,“提交”按钮,保存修改后的患者信息。

(7)4.3 查询患者信息 (7)4.3.1 在患者信息管理页面,“查询”按钮,系统将弹出查询患者信息表单。

(7)4.3.2 用户可输入患者姓名、联系电话、住址等关键词进行查询。

智能医疗系统远程诊断操作手册

智能医疗系统远程诊断操作手册

智能医疗系统远程诊断操作手册第一章智能医疗系统概述 (4)1.1 系统简介 (4)1.2 功能特点 (4)1.2.1 远程诊断 (4)1.2.2 病情监测 (4)1.2.3 治疗方案制定 (4)1.2.4 数据分析与管理 (4)1.2.5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4)1.2.6 多终端支持 (5)1.2.7 便捷的互动交流 (5)1.2.8 安全保障 (5)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5)2.1 系统安装流程 (5)2.1.1 准备工作 (5)2.1.2 安装步骤 (5)2.1.3 验证安装 (5)2.2 硬件要求 (6)2.2.1 最小硬件配置 (6)2.2.2 推荐硬件配置 (6)2.3 软件配置 (6)2.3.1 操作系统 (6)2.3.2 数据库 (6)2.3.3 浏览器 (6)2.3.4 插件 (7)2.3.5 网络设置 (7)第三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7)3.1 用户注册流程 (7)3.1.1 打开注册页面 (7)3.1.2 填写注册信息 (7)3.1.3 提交注册信息 (7)3.1.4 验证邮箱和手机号码 (7)3.1.5 完成注册 (8)3.2 用户登录与退出 (8)3.2.1 用户登录 (8)3.2.2 用户退出 (8)3.3 密码找回与修改 (8)3.3.1 密码找回 (8)3.3.2 密码修改 (9)第四章远程诊断操作流程 (9)4.1 病历信息录入 (9)4.1.1 登录系统 (9)4.1.3 录入病历信息 (9)4.1.4 提交病历信息 (9)4.2 诊断任务创建 (9)4.2.1 创建诊断任务 (9)4.2.2 选择诊断类型 (10)4.2.3 指定诊断医生 (10)4.2.4 添加诊断附件 (10)4.2.5 提交诊断任务 (10)4.3 诊断结果查看 (10)4.3.1 查看诊断结果 (10)4.3.2 诊断结果列表 (10)4.3.3 查看具体诊断结果 (10)4.3.4 诊断结果反馈 (10)第五章诊断数据管理 (10)5.1 数据导入与导出 (10)5.1.1 数据导入 (10)5.1.2 数据导出 (11)5.2 数据查询与统计 (11)5.2.1 数据查询 (11)5.2.2 数据统计 (11)5.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5.3.1 数据备份 (11)5.3.2 数据恢复 (11)第六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2)6.1 系统维护流程 (12)6.1.1 维护目的 (12)6.1.2 维护周期 (12)6.1.3 维护流程 (12)6.2 系统升级操作 (12)6.2.1 升级目的 (12)6.2.2 升级周期 (12)6.2.3 升级流程 (12)6.3 系统故障处理 (13)6.3.1 故障分类 (13)6.3.2 故障处理流程 (13)第七章用户权限管理 (13)7.1 用户权限设置 (13)7.1.1 用户权限概述 (13)7.1.2 用户权限分类 (13)7.1.3 用户权限设置方法 (14)7.2 角色分配 (14)7.2.1 角色概述 (14)7.2.2 角色分类 (14)7.3 权限控制 (14)7.3.1 权限控制概述 (14)7.3.2 权限控制原则 (15)7.3.3 权限控制实现 (15)第八章安全与隐私保护 (15)8.1 数据加密 (15)8.1.1 加密算法选择 (15)8.1.2 加密过程 (15)8.1.3 密钥管理 (15)8.2 用户身份认证 (15)8.2.1 认证方式 (15)8.2.2 认证过程 (16)8.2.3 认证安全性 (16)8.3 隐私政策 (16)8.3.1 隐私政策概述 (16)8.3.2 信息收集 (16)8.3.3 信息使用 (16)8.3.4 信息存储与保护 (17)8.3.5 信息共享与披露 (17)8.3.6 信息删除与修改 (17)第九章系统使用常见问题解答 (17)9.1 软件操作问题 (17)9.1.1 如何登录系统? (17)9.1.2 如何进行远程诊断? (17)9.1.3 如何查看诊断结果? (17)9.1.4 如何修改个人信息? (17)9.2 硬件故障处理 (18)9.2.1 设备无法启动怎么办? (18)9.2.2 设备出现故障提示怎么办? (18)9.2.3 设备运行异常怎么办? (18)9.3 网络连接问题 (18)9.3.1 无法连接服务器怎么办? (18)9.3.2 系统提示网络连接中断怎么办? (18)9.3.3 如何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18)9.3.4 如何解决网页打不开的问题? (18)第十章客户服务与支持 (18)10.1 客户服务联系方式 (18)10.1.1 联系电话 (18)10.1.2 邮件 (18)10.1.3 在线客服 (19)10.2 技术支持服务 (19)10.2.1 技术支持范围 (19)10.2.2 技术支持方式 (19)10.3.1 培训内容 (19)10.3.2 培训形式 (19)10.3.3 培训对象 (20)10.3.4 培训费用 (20),第一章智能医疗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智能医疗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手段的医疗服务体系。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专家讲座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专家讲座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
第3页
规范会诊流程
(一)
会 诊 前 工 作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
3.每次会诊前30-60分钟各方均需检验自己会诊设备运行 是否正常, 并提前20-30分钟开机, 提前10-15分钟连通会 诊调用设备待命并进入工作状态。
4.提供会诊方依据会诊目标及要求, 审核会诊资料, 安排会 诊教授, 确定会诊时间;收到会诊申请及所需资料后, 普通 在48小时内作出会诊安排, 三个正常工作日内完成会诊 (急诊会诊应在12小时内完成)。如因申请医院或病人坚 持指定教授会诊而教授因故暂不能安排时间会诊时, 申请 科室或病人应考虑另选会诊医师或在病情许可时, 预约等 候。
第5页
规范会诊流程
(二)
会 诊 过 程
1.会诊开始时首先由双方远程医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参加 会诊人员姓名和身份。
2.病人主治医师汇报介绍简明病史、临床检验结果、及当 前所需会诊处理主要几个问题, 大约5分钟。
3.会诊教授直接问询病人主诉及症状, 约5分钟。
4.会诊教授与病人主治医师及上级医师讨论分析病情, 约 20-30分钟。 5.最终由会诊教授作出诊疗和治疗方案会诊意见, 约5分钟。
前 工 作
5.除急会诊外, 会诊教授应在会诊前查阅患者各项病历资 料, 符合会诊要求应确定会诊时间, 并及时通知申请会诊方, 不然可要求申请单位补齐资料后再定会诊时间。
6.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确定会诊教授, 48小时内安排会 诊;急会诊应在1小时内安排会诊。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
第9页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
第10页
远程会诊规范流程
第11页
4.远程医疗会诊结果记入患者病程统计, 由经治医师负责 向患者及其家眷通报远程医疗会诊结果。

远程医学会诊流程

远程医学会诊流程

远程医学会诊流程
远程医学会诊是通过网络技术与通信设备,使医生能够与患者进行实时的医学咨询和诊断。

下面是远程医学会诊的流程。

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 确定会诊的目的和需求。

- 确定会诊参与的医生和患者。

- 协商并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 确保所有的技术设备和连接都正常运行。

2. 预约会诊预约会诊
- 医生或医疗机构为患者预约会诊时间。

3.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 医生和患者测试网络连接和视频设备,确保一切工作正常。

- 如果需要,使用加密技术保护会诊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4. 远程会诊远程会诊
- 医生和患者在预约的时间登陆会诊平台。

- 医生通过视频会议与患者进行咨询和诊断。

- 医生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进行实时检查和提供建议。

- 医生可能还会提供远程处方和定期的随访计划。

5. 记录和报告记录和报告
- 会诊结束后,医生对会诊内容进行记录。

- 记录包括医生的诊断意见、治疗建议和可能的随访安排。

- 医生还可以生成会诊报告,用于患者的病历文件。

6. 后续管理后续管理
- 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 如果需要,医生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共享会诊记录和报告。

远程医学会诊流程的目标是提供方便和高质量的医疗咨询和诊断服务。

它可以减少患者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同时也方便了医生和专家的合作与协商。

远程医学会诊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选择。

医疗保健领域中的远程诊断技术使用教程

医疗保健领域中的远程诊断技术使用教程

医疗保健领域中的远程诊断技术使用教程远程诊断技术是指医疗保健领域中利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方法。

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远程诊断技术的使用教程。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远程诊断技术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环境:1.电脑或移动设备:远程诊断通常通过互联网进行,因此需要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或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

2.摄像头和麦克风:为了能够进行视频和语音交流,需要连接到电脑或移动设备的摄像头和麦克风。

3.稳定的网络连接:远程诊断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以确保视频和语音的传输质量。

推荐使用宽带连接或WiFi网络。

4.安全和隐私保护:在远程诊断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保护。

因此,建议使用加密和安全的通信方式。

二、选择合适的远程诊断平台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远程诊断平台可供选择。

在选择平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择一个经过验证和可靠的远程诊断平台,以确保诊断过程的顺利进行。

2.平台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同的远程诊断平台可能提供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平台,例如有些平台可以进行实时视频交流,有些平台可以提供远程监测功能等。

3.平台的费用和收费方式:有些远程诊断平台是免费的,有些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在选择平台时,可以考虑自己的预算和经济能力。

三、注册和登录在选择好合适的远程诊断平台后,需要根据平台的要求进行注册和登录。

通常,注册过程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和联系方式等。

在登录之前,也许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

一般来说,远程诊断平台会提供相应的客户端程序或移动应用,用户需要根据自己使用的设备下载和安装对应的客户端程序。

四、预约和等待在登录成功后,可以选择需要预约的医生或医疗机构,填写相关的信息并提交申请。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远程会诊是指通过互联网和远程医疗设备,医生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会诊和诊断。

这种方式的会诊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介绍远程会诊的具体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预约远程会诊的时间和方式。

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或者电话进行预约,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描述。

医院会安排相关的医生和设备进行远程会诊。

接下来,医院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远程会诊设备的设置和调试。

这些设备包括摄像头、麦克风、屏幕等,确保远程会诊的顺利进行。

患者也需要提前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资料准备,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远程会诊开始时,医生会通过远程会诊设备与患者进行视频通话。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的表情和状态,以及查看患者的相关检查资料。

患者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医生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会进行诊断和建议。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资料,给出治疗方案和建议,也可以开具处方或者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随时向医生提问和交流,确保自己对病情和治疗方案有充分的了解。

最后,医生会根据远程会诊的内容和结果,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可以随时通过远程会诊设备向医生进行咨询和复诊。

总的来说,远程会诊流程包括预约、设备调试、视频会诊、诊断建议和诊断报告等环节。

这种方式的会诊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会诊将会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形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流程

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流程

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流程1. 概述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远程医疗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专家级别的医疗咨询和诊断。

本文档将介绍远程专家会诊服务的流程,以帮助用户了解该服务的操作步骤。

2. 流程步骤2.1 提交会诊申请用户首先需要访问远程专家会诊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填写会诊申请表格,并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

用户需确保提供的资料准确齐全,并且保护个人隐私。

2.2 专家审核提交会诊申请后,系统将自动将申请转发给相应领域的专家。

专家将在一定时间内审核申请,确认是否可以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用户可根据系统通知查看审核结果。

2.3 付款预约如果专家审核通过,用户需根据系统通知完成会诊的付款预约。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并按时完成付款操作。

付款后,用户将获得会诊的具体时间和方式。

2.4 远程会诊在预约的时间和方式下,用户可以与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会诊工具可能包括视频通话、在线聊天或电话咨询等,具体方式将在付款预约后告知用户。

用户应根据要求准时参与会诊并提供必要的诊断资料。

2.5 诊断结果和建议专家会根据会诊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诊断和分析。

在会诊结束后,专家将给出诊断结果和相关的医疗建议。

用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向专家提问或请教相关问题。

2.6 报告和汇总3. 服务注意事项3.1 保护隐私用户在使用远程专家会诊服务时,请妥善保护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的安全。

不要向未经验证的第三方透露个人敏感信息。

3.2 准备充分在会诊前,请确保提供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真实准确,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3.3 遵守规定在远程会诊过程中,用户应严格遵守平台的规定和要求,遵守专家的指示和建议。

3.4 技术要求为了保证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质量,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要求,如网络稳定、摄像头和麦克风设备正常运作等。

4. 总结远程专家会诊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专家之间的长距离医疗咨询和诊断。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提交会诊申请、与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获取诊断结果和医疗建议。

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用户说明手册

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用户说明手册

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系统用户手册江西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文件资料享受著作权及其它专属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将该等文件资料(其全部或任何部分)披露予任何第三方,或进行修改后使用。

文件更改摘要:目录1.产品介绍 (3)2.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 (3)3.产品的安装 (3)3.1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3)3.2安装方法 (3)4.操作界面 (3)4.1.登录界面 (3)4.2.病人检查列表界面 (4)4.3查看/发送诊断申请单界面 (7)4.4.查看/书写诊断报告界面 (8)4.5.报告模板界面 (9)4.6.病人影像界面 (11)4.7.用户个性化配置 (18)4.8.数据统计 (19)4.9.用户管理 (20)4.10.系统配置 (21)1.产品介绍本产品是由江西倍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面向医生远程高端会诊的一个产品,MONOVO远程医学影像阅片会诊系统是一款基于WEB,采用B/S架构开发的远程医学影像阅片会诊系统,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软件,系统完全符合DICOM3.0国际标准,支持病人DICOM影像浏览,操作,可在线书写诊断报告。

系统采用先进的DICOM图像处理引擎,对网络带宽要求极低。

2.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本产品面向广大医生群体,用于医生之间对患者进行会诊的一个平台,远程视频、远程查阅患者病历信息、影像资料。

3.产品的安装3.1产品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本产品PC端运行在chrome40+,IE9+浏览器;支持手机上使用的版本为Android4.0及以上版本、IOS6.0及以上;3.2安装方法本产品PC无需安装,采用云服务器部署模式;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浏览即可;手机端需下载一个APP进行安装4.操作界面4.1.登录界面4.2.1用户:输入登录系统的用户名,该用户名是由系统管理员所设定的。

远程诊断流程

远程诊断流程

远程诊断流程
1. 患者注册
患者需要在远程诊断平台上进行注册。

注册过程可能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病历资料和联系方式等。

2. 预约挂号
患者通过远程诊断平台预约挂号,选择合适的医生和时间。

预约成功后,患者会收到确认通知。

3. 远程会诊
在预约的时间,医生和患者通过远程诊断平台进行会诊。

在会诊过程中,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病情和症状。

4. 影像资料上传和解读
如果有需要,患者可以在会诊前将相关的影像资料上传到远程诊断平台上。

医生会对这些资料进行解读和分析,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5. 诊断结果和建议
医生根据会诊和影像解读的结果,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这些结果和建议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平台发送给患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沟通。

6. 随访和复诊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随访和复诊。

这些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平台进行安排和预约。

请注意,本文档仅提供了一般的远程诊断流程概述,具体实施细节可能因平台和医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请参考具体平台或医院提供的操作指南和规定。

以上是远程诊断流程的简要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远程会诊平台操作步骤

远程会诊平台操作步骤

会诊中心端操作步骤一、完善医院会诊信息完善医院会诊信息::1、点击左侧主菜单“本院科室”,录入能够提供远程会诊的本院的科室名称;2、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专科”,录入本院能够提供会诊的专科以及会诊的时间、会诊最多接待人次;3、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专家”,录入能够提供会诊的专家及其简介;4、以上信息需要经中管局审核通过后,会对基层医院显示。

二、审核会诊申请审核会诊申请::1、专科等信息通过审核后,基层医院如需申请会诊,就会提交患者的信息等内容,点击左侧主菜单“我的会诊”,会显示申请会诊列表;2、点击“审核”,可以查看患者信息,如认为该患者适合会诊,选择“通过”审核,并确定会诊时间,保存即可;三、开始远程会诊开始远程会诊::1、到了设定的会诊时间,在“我的会诊”列表中,选择相应的会诊,点击“参加会诊”即可进入远程会诊;2、会诊结束后,需要填写“会诊记录”。

注意事项:1、务必保障会诊期间的网络及计算机等设备的稳定;2、在“本院联系人”中录入完善医院的联系人信息,以便及时获取会诊信息。

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端操作步骤端操作步骤1、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申请”,然后点击页面下方的“申请会诊”,进入申请会诊页面;2、选择所要会诊的专科后,页面右侧会出现可以提供该专科会诊的医院,选择所要申请的医院;(注:如没显示医院列表,该专科国家局尚没指定会诊医院,暂时不提供该专科的远程会诊)3、选择医院提供会诊的时间;(如可会诊人次为0,表示此次会诊的人次已满)4、进入患者信息提交页面,根据医院对患者了解,尽可能详细的提供患者资料,以便给会诊专家提前了解病情,此处可以上传相关图片等文件。

5、点击“保存”,申请过程完成。

6、申请后,点击左侧主菜单“会诊申请”,会出现所申请会诊的状态列表,会诊申请需要提供会诊医院审核后方能通过,可能需要等待几天。

7、申请后,请务必在会诊日之前查看是否通过审核,若通过,查看会诊,会显示出提供会诊医院所确定的会诊时间及会诊专家姓名;请提前准备好远程会诊的设备,联系患者参与会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
远程会诊操作手册一、认识系统
1.所需辅助设备
①高拍仪/扫描仪(有助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
②打印机(打印会诊报告)
2.进入方式
双击桌面图标:
进入登陆界面:
打开桌面上“用户名、密码”文本文档
将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各医院初始设置时,用户名和密码相同)输入到登陆界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点击登陆即可。

3.操作界面
3.1县级医院
目前包含2个模块,“会诊中心”,“我的会诊”:
3.2省、市级医院
目前包含5个模块“会诊中心”,“质控管理”,“会诊管理”,“我的会诊”,“统计报表”:
二、会诊操作
1.申请会诊
1.1申请材料
准备会诊病例相关材料的电子文档,如会诊病例涉及放射科检查(CT、DR、MR等),请准备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涉及医学检验的需准备纸质检验结果单。

1.2申请操作
在填写会诊申请前,应与希望会诊的省、市级医院先取得联系,确定可以开展会诊。

“会诊中心”中提供了4各类型的会诊,分别为“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病理会诊”。

因“临床会诊”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诊需求,且4各类型的会诊的申请操作界面基本相同,故以“临床会诊”的申请操作为例做讲解。

点击“临床会诊”,右侧显示申请操作界面:
操作界面共分为会诊信息、患者信息、临床信息,共3个主要填写部分。

会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选择和填写:
患者信息部分标有红星的为必填项,其他内容尽量填写完整:
临床信息部分需将下图中红框内信息进行完整填写,“病例附件”处上传DICOM标准格式的影像文件和医学检验结果单扫描件:
完成全部会诊信息填写后,点击页面最下方“提交信息”即可。

2.前质控
申请端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后,会诊端医院即可在“质控管理”—>“前质控”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信息,审核申请端医院给出的病例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前质控完成”给予通过:
如不符合要求则点击“退回”:
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详细的退回理由:
3.会诊分配
完成“前质控”环节后,会诊端医院还需要进行“会诊分配”,具体为“会诊管理”—>“会诊分配”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会诊申请需要,选择添加参加会诊的具体会诊医生:
具体操作为,先选择会诊医生所属的科系、科室、专业,在下方自动出现的医生姓名中,选择所需医生姓名,当“会诊费用”列表中,出现该医生姓名即可。

如该会诊申请涉及多科会诊,可按照上述操作反复添加多名医生。

完成会诊医生的添加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分诊完成”即可。

4.会诊过程
4.1会诊端医院
会诊端医院在完成“会诊分配”后,需要电话通知申请端医院具体的会诊时间。

在会诊开始前,会诊端医院可在“我的会诊”->“会诊任务”中找到,该条会诊任务记录,点击查看:
进入会诊信息页面:
4.2申请端医院
申请端医院收到会诊端医院的会诊时间通知后,在会诊开始前,可在“我的会诊”->“会诊申请”中找到,该条会诊申请记录,点击查看:
进入会诊信息页面:
4.3视讯系统
完成上述操作后,会诊端医院和申请端医院均需开启华为视讯系统,通过遥控器呼叫对方视讯系统IP,确定可以视讯交互,自身视讯系统IP就显示在电视的左下方,可在前期的电话沟通中,告知对方。

5.诊断提交
完成会诊交流后,会诊端医院需将会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手工录入到页面中对应的文本框内。

除此以外,亦可将会诊医生手写的纸质文档通过高拍仪或扫描仪转换成电子图片(JPG格式),并通过页面下方的“附件”上传选框,将“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图片上传到会诊平台。

完成上述操作后,点击页面最下方的“提交报告”即可。

6.后质控
完成“报告提交”后,会诊端医院需到“质控管理”—>“后质控”中,找到该条病例,点击查看。

进入页面后,需会诊端医院根据病例信息,审核会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是否合理,合理则点击页面下方的“后质控完成”给予通过,不合理则点击“退回”,要求会诊医生重新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7.诊断获取
在会诊端医院完成了“报告提交”和“后质控”环节后(一般情况下,会诊端医院需要30分钟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申请端医院就可以到“我的会诊”—>“会诊申请(完成)”中,找到该条病例,点击查看。

进入页面后,可在页面下方“会诊报告”处找到,会诊端医院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此处系统提供两种格式文档:
一是PDF文档(当会诊端医院不采取手工录入方式提交“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时,系统生成的则是空文档);
二是下载附件(目前,会诊端医院普遍采取附件形式,上传“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扫描件)。

申请端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文档。

三、统计报表
目前,系统已为省、市会诊端医院开通了统计功能,会诊端医院可在“统计报表”中对会诊工作量、前质控工作量、后质控工作量、分诊工作量做出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