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杭电软件实验报告(3篇)

杭电软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提高软件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特开设了软件实验课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流程,掌握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等关键步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实验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Java Development Kit(JDK)1.8,Eclipse IDE。

2. 实验工具:Git版本控制工具,JUnit测试框架,Maven构建工具。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项目需求分析本次实验项目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

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学生信息管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学生信息。

(2)课程信息管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课程信息。

(3)成绩信息管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成绩信息。

2. 系统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将系统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

(2)模块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学生信息模块、课程信息模块、成绩信息模块和主界面模块。

3. 编码实现(1)学生信息模块:实现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功能。

(2)课程信息模块:实现课程信息的增删改查功能。

(3)成绩信息模块:实现成绩信息的增删改查功能。

(4)主界面模块:实现系统启动、功能导航、退出等功能。

4. 测试与调试(1)单元测试:使用JUnit测试框架对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模块功能正确。

(2)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整体功能正常。

(3)性能测试: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响应速度、资源消耗等性能指标。

5. 项目部署与发布(1)使用Maven构建工具生成项目打包文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单文件系统的实现的实验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单文件系统的实现的实验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简单文件系统的实现姓名:***班级:12052315学号:********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负责老师:贾刚勇报告完成日期:2014.12.30简单文件系统的实现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具体的文件爱你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的物理结构、目录结构和文件操作的实现,加深对文件系统内部数据结、功能及实现过程的理解二,设计要求1.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作为文件存储分区,在其上实现一个简单的基于多级目录的但用户单任务系统的文件系统。

在退出文件系统的使用时,应将虚拟文件系统一个Windows文件的方式保存到磁盘中,以便下次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2.文件存储空间的分配可采用显示链接分配或其它方法3.空闲磁盘空间的管理可选择位示图或其它方法4.文件目录结构采用多级目录结构5.需要提供一以下操作命令i.Formatii.Mkdiriii.Rmdiriv.Lsv.Cdvi.Createvii.Openviii.Closeix.Writex.Readxi.Rmxii.Exit三,程序设计思想以及总流程图1.程序设计思想i.首先,在文件系统启动时,申请一块较大的内存,用来当作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ii.然后,对其进行格式化,虚拟磁盘的空间布局是仿照FAT16文件系统,结构如下:1块2块2块995块引导块FAT1 FAT2 数据区格式化时,主要包括引导块,FAT1,FAT2,的一些初始化工作例如设置文件魔数,文件系统的信息,FAT1,FAT2的信息等等iii.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调用对应的函数.2.程序流程图四,系统关键数据结构(1)文件控制块FCB用于记录文件的描述和控制信息,每个文件设置一个FCB,它也是文件的目录项的内容。

typedef struct FCB //仿照FAT16设置的{char filename[8]; //文件名char exname[3];//文件扩展名unsigned char attribute;//文件属性字段:为简单起见,我们只为文件设置了两种属性://值为0时表示目录文件,值为1时表示数据文件unsigned short time;//文件创建时间unsigned short data;//文件创建日期unsigned short first;//文件起始盘块号unsigned long length;//文件长度(字节数)char free;//表示目录项是否为空,若值为0,表示空,值为1,表示已分配}fcb;(2)文件分配表FATtypedef struct FAT{unsigned short id;}fat;(3)用户打开文件表USEROPEN当打开一个文件时,必须将文件的目录项中的所有内容全部复制到内存中,同时还要记录有关文件操作的动态信息,如读写指针的值等。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汇总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汇总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传输专题设计(频分复用)班级2011级通信10班学生汪辉学号23教师饶力一、设计名称传输专题设计(频分复用)二、设计目的要求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中的典型部件电路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制作与调测电路。

通过本专题设计,掌握频分复用的原理,熟悉简单复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设计思想每路话音信号带宽为300~3400Hz,取4kHz作为标准带宽;而电缆传输频带60kHz~156kHz,即带宽为96kHz。

由于是全双工,96kHz的带宽正好可容纳24路信号(A-B,12路,B-A,12路)在一个信道上传输。

四、系统原理各路信号m(t)首先由低通滤波器进行限带,限带后的信号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载波进行线性调制,形成频率不同的已调信号。

为了避免已调信号的频谱交叠,各路已调信号由带通滤波器进行限带;再利用加法器把3路信号加在一起,合成一个前群,12路信号形成4个前群,利用加法器将这四个前群加在一起,形成多载波信号,在共享信道上传输。

收端, 为了使发送方不至于收到自己发出的信号,由混合线圈接收, 经过带通滤波器滤波,相干解调,低通滤波,再经过放大器放大,得到解调信号。

1、频分复用原理在通信系统中,信道所能提供的带宽通常比传送一路信号所需的带宽宽得多。

如果一个信道只传送一路信号是非常浪费的,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的带宽,就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

在频分复用系统中,信道的可用频带被分成若干个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用其中一个频段传输。

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以线性调制信号的频分复用为例。

在图2中设有n 路基带信号,图2 频分复用系统组成方框图为了限制已调信号的带宽,各路信号首先由低通滤波器进行限带,限带后的信号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载波进行线性调制,形成频率不同的已调信号。

为了避免已调信号的频谱交叠,各路已调信号由带通滤波器进行限带,相加形成频分复用信号后送往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首先用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各路信号由各自的解调器进行解调,再经低通滤波器滤波,恢复为调制信号。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系统设计是现代科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来加深对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

通过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显示在LCD屏幕上。

实验器材:1. Arduino开发板2. 温度传感器3. LCD显示屏4. 连接线等实验步骤:1. 首先,将温度传感器与Arduino开发板连接。

将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的A0引脚。

2. 接下来,连接LCD显示屏。

将显示屏的VCC引脚连接到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GND引脚,将SDA引脚连接到A4引脚,SCL引脚连接到A5引脚。

3. 在Arduino开发环境中编写代码。

首先,需要包含所需的库文件,如LiquidCrystal_I2C库和Wire库。

然后,定义温度传感器引脚和LCD显示屏的相关参数。

接着,在setup函数中初始化LCD显示屏,并设置显示屏的列数和行数。

在loop函数中,通过调用温度传感器库函数获取环境温度,并将其显示在LCD屏幕上。

4. 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脑连接,并上传代码到开发板上。

5. 实验完成后,观察LCD屏幕上的温度显示,确保温度监测系统正常工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环境温度,并将数据实时显示在LCD屏幕上。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系统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Arduino开发板和相关传感器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如何编写代码并将其上传到开发板上。

这些技能对于今后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工作将非常有帮助。

电子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特举办电子系统综合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级项目,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实际操作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介绍:邀请企业工程师介绍两个项目:基于虚拟仿真软件的数字农业数字孪生平台和基于STM32的四足机器人项目。

2. 理论学习:学习单片机原理、软件编程方法、电子行业基本工具等知识。

3. 项目实施:以项目小组形式,模拟企业一线研发项目,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

4. 作品展示与答辩: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答辩和点评。

四、实训过程1. 项目分组:将144名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

2. 项目讨论:各小组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项目讨论,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

3.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利用仿真软件和实际硬件进行实践操作。

4. 项目实施:各小组按照项目要求,完成项目设计和制作。

5. 作品展示与答辩:各小组向专家组展示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

五、实训成果1. 项目成果:各小组成功完成了基于虚拟仿真软件的数字农业数字孪生平台和基于STM32的四足机器人项目。

2. 技能提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单片机原理、软件编程方法、电子行业基本工具等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3. 团队协作与沟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实训总结1. 实训效果显著:本次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2. 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包括完整代码)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包括完整代码)

2011级现代电子设计课程结题报告电视机防近视预警系统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班级 2011级信工1班姓名黄汉雄、陈家俊、钟峥、冯崇师提交日期 2014 年 6 月 25 日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新型智能电视机防近视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利用超声波测距通过检测人体到电视机的距离,和人为预先设定好的距离对比,如果少于设定距离,则会有语音提醒预警,提醒人们靠后观看电视。

当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机,日常中大家都会经常看电视,于此同时包括小孩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不规范看电视,离电视机太过于靠近,容易导致近视。

本系统可以在电视上安装一个装置(或者集成在遥控器上),通过对过于靠近观看电视的人语音提醒预警,从而达到规范大家观看电视的习惯,减少近视人群数量的目的。

另外,本系统价格不高,适合广大家庭使用。

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持续进行。

本系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防近视、超声波测距、语音提醒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目前,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因素,其中不规范看电视是重要原因之一。

2.研究意义当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机,日常中大家都会经常看电视,于此同时包括小孩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不规范看电视,离电视机太过于靠近,容易导致近视。

本系统可以在电视上安装一个装置(或者集成在遥控器上),通过对过于靠近观看电视的人语音提醒预警,从而达到规范大家观看电视的习惯,减少近视人群数量的目的。

另外,本系统价格不高,适合广大家庭使用。

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持续进行。

本系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完成情况1.研究内容1、当发现人离电视机屏幕小于设定值时,发出报警声,报警声使用语音。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报告模板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报告模板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蜂鸣器乐曲演奏院(系)名称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名称14通信工程设备学生姓名郑军强1301100094 王龙龙1301100080李帅指导教师石钦亮2016年12 月1日模拟风扇控制系统摘要电风扇简称电扇,香港称为风扇,日本及韩国称为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

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1882年,美国纽约的克罗卡日卡齐斯发动机厂的主任技师休伊•斯卡茨•霍伊拉,最早发明了商品化的电风扇。

如今的电风扇已一改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形象,在外观和功能上都更追求个性化,而电脑控制、自然风、睡眠风、负离子功能等这些本属于空调器的功能,也被众多的电风扇厂家采用,并增加了照明、驱蚊等更多的实用功能。

这些外观不拘一格并且功能多样的产品,预示了整个电风扇行业的发展趋势。

其主要原因:一是风扇和空调的降温效果不同——空调有强大的制冷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环境温度,但电风扇的风更温和,更加适合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使用;二是电风扇有价格优势,价格低廉而且相对省电,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简单。

关键词:STC89S51,直流电机,数码管,138译码器等.目录引言 (4)1、系统方案 (4)2、设计任务及要求 (5)1、工作模式 (5)2、数码管显示 (5)3、按键控制 (6)3.1 S4控制风扇工作模式 (6)3.2 S5定时器 (7)3.3 S6 停止 (9)3、重点、难点 (9)4.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引言电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时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店,医院等场所。

如今的电风扇也一改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形象,在外观和功能上都更追求个性化,人性化,也增加了照明,驱蚊等更多的实用功能。

电风扇曾一度被认为是空调产品冲击下的淘汰品,其实并非如此,家用电风扇并没有随着空调的普及而消失于市场,近年来反而出现了市场销售复苏的趋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实验实验二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实验三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四数字开环SPWM控制系统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验一: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掌握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3)研究调节器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静、动态性能优良、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由电流环和转速环组成。

三. 实验要求⑴各控制单元调试。

⑵测定电流反馈系数β、转速反馈系数α。

⑶测定开环机械特性及高、低转速时系统闭环静态特性()d n f I =。

⑷闭环控制特性()g n f U =的测定。

⑸ 观察、记录系统动态波形。

四. 实验结果图高、低转速时系统闭环静态特性仿真结果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⑴了解并熟悉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⑵了解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及方法。

⑶了解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

二.实验原理图三相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原理三.实现要求⑴各控制单元调试。

⑵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⑶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

四.实验结果图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结构图图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仿真结果实验三: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

2.熟悉直流PWM专用集成电路SG3525的组成、功能与工作原理。

3.熟悉H型PWM变换器的各种控制方式的原理与特点。

4.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内容1.闭环系统调试2.系统静态特性测定三.实验结果(1)机械特性n=f(Id)的测定系统正转时:n(r/min) 1045 1043 1044 1041 1040 1040 I(A) 0 0.327 0.400 系统反转时:n(r/min) -996 -996 -993 -992 -991 -990 I(A) 0.415图n=f(Id)曲线(2)闭环控制特性n=f(Ug)的测定n(r/min) 317 611 922 1222 1523 Ug(V) 0 0.5 1.0 1.5 2.0图闭环控制特性n=f(Ug)曲线四.实验分析1.从机械特性测定实验中可以发现,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直流电机的转速始终保持恒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设开题报告材料封面(五篇模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设开题报告材料封面(五篇模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设开题报告材料封面(五篇模版)第一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设开题报告材料封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材料1、开题报告2、文献综述3、文献翻译题目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计算机学院二〇一二年十月第二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设开题报告材料封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材料1、开题报告2、文献综述3、文献翻译题目系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计算机二〇一三年三月第三篇:毕设开题报告表的一些问题共性问题:第一大项: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1.在这一栏,很少有同学能涉及到自己毕设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只是简单的写了一下自己毕设的提纲,同学们应该简明扼要,并分类说明自己毕设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不要跑题。

2.字数控制。

有些同学写了两三行,有些同学写了十五六行。

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自己的毕设,把握一下字数,不要太短,也不宜过长。

第二大项:进度与预期结果1.同学们务必按照毕设要求的每个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开题报告时间,中期进度和质量检查时间,论文定稿时间,不再一一举例。

注意按照要求,在正确的时间范围内,正确的安排自己的毕设的阶段,务必与教学安排相一致。

2.起止日期不是简单写一个开始时间,一个结束时间就可以了。

而是作为毕设完成的工程细化,每个阶段,每个时间段完成毕设的一小部分,并把完成时间,主要内容,预期结果相对应。

3.预期结果一栏,好多同学只写了“完成”两个字,建议同学们切实写出该阶段的一些实质收获,字数无需太多,关键点需写上。

4.起止日期这一栏,是可以分成好多单元格写的。

好多同学只用了一个单元格,显得拥挤的同时,还不容易和后面的预期结果相对应。

第三大项:完成课题的现有条件1.有些同学只简单写了一下自己学过的课程。

应该补充毕设中利用的资源,包括图书馆,报刊,参考文献,同学帮助,以及指导老师意见等。

2.应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背景条件,多重考虑下这两方面,才能完成课题。

基于通用实验平台的积木式加宝塔式电子系统综合实验箱设计

基于通用实验平台的积木式加宝塔式电子系统综合实验箱设计

第18卷增刊2008年7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V01.18s uppl.J ul.2008基于通用实验平台的积木式加宝塔式电子系统综合实验箱设计刘公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通用实验平台的积木式加宝塔式电子系统综合实验箱,该实验箱具有使用方便,便于维护和扩展的优点。

关键词:实验箱;综合;模块中图分类号:T P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938(2008)增刊一0019—020引言高校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电子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实验(如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验)后需要进行大型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如综合性课程设计、电子竞赛、毕业设计等),设计合适的电子系统实验箱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实验系统实验箱主要有以下几种:(1)整块板的结构,这种实验箱通常是将各种典型的单元电路模块布置在同一块电路板上,电路板之间的连线直接连好或留给学生连接,这种实验箱适合做单元电路实验和小型综合性实验,其扩展性和灵活性也不太强,无法做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器件和新电路的不断出现,这种实验箱无法满足电路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

(2)“积木式”或“宝塔式”,这种开发系统由多块单元电路构成,用户可以象搭积木一样来组合单元电路模块,构成多种功能的电子系统。

由于各个单元电路模块是独立的,所以它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好的开放性、灵活性,且单元电路模块的升级也比较方便。

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完成各模块,最后完成整个系统。

其主要缺点由于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模块电路之间的连线,这必然导致模块之间的连线比较紊乱,易导致接触不良或断线等问题。

针对以上实验箱的不足,以下介绍一种基于通用实验平台的积木式加宝塔式实验箱设计。

1系统设计1.1积木式加宝塔式实验箱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标准电子系统一般可划分为几个模块:cPu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因此实验箱设计时将这几个模块单独设计加工,并留有插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A/D采集电路: 启动、等待、采集数据。单片机电路:最小系统。键盘及显示电路:键盘数据输入和温度显示。输出控制电路:I/O驱动、继电器、指示灯、负载。
2.2总体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1)温度范围为:-20 ℃ ~ +100℃,
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 1℃;
(2)温度采样时间:500ms ~1min (可调);
DisplaySecond(s,b);
}
}
//延时函数
void delay(void)
{
unsigned int j;
for(j=0;j<100;j++);
}
//数码管动态显示函数
void DisplaySecond(unsigned char s,b)
{
P2=0xfe;//数码管1亮
P1=Tab1[g];//显示温度的百位
{T=14.8*result-12.97;}
else if(result>2.50&&result<3.720)
{T=12.68*result-7.81; }
else if(result>3.820&&result<4.92)
{ T=15.56*result-19.86;}//把电压转换为温度
c=T;
INT0:键+
INT1:键-
3.32单片机和ADC0808的联
3.4四段数码管
3.4.1数码管
显示实际温度和预置温度,采用动态显示
引脚说明:
1引脚 位选1 2引脚A
3引脚F4引脚 位选2
5引脚 位选3 6引脚B
7引脚 位选4 8引脚G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6年6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指导教师:xxx学生姓名:xxx学生学号:xxx实验一:常规PID控制算法仿真Simulink框图班级:4,学号28;如图所示得到的稳态误差为0,动态性能非常好实验分析:由于后面的传递函数的原因,在调节PID参数时应当用用较大倍数来调试,并且增大示波器的显示时间长度,然后再来调节。

因为第一个实验较为简单,慢慢掌握PID参数调节经验就可以实验二: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仿真Simulink框图示波器图像:P=5 I=25 D=0.1实验分析:在阈值为1的时候调节出来的图像较为满意,如图所示,曲线响应快速,在1s内就达到了稳态值,且稳定。

实验三:1、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的阶跃响应Simulink框图Scope2结合了滤波前和滤波后的图像,如图所示:参数调节后的图像,P=2.3 I=3 D=1.5结果分析:很明显加入滤波后,图像明显缓和。

经过PID参数调试后,结果图像在1s时达到稳态值,并保持稳定,动态性能极好。

2,具有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的系统的阶跃响应Simulink框图PID参数调节后的图像:P=6 I=0 D=0.5实验分析:虽然图像看起来不那么完美,但是实际上是不错的,大概在4s 的时候达到稳态值并保持稳定,没有超调实验四:模糊控制系统仿真Fuzzy设计图像:Simulink框图:得到的示波器显示图:实验分析:经过调解后的图形在稳定前略有振荡,尝试过其他参数,但是D参数那里只能设置为0,不然就会卡住。

为了让其达到稳态值,并稳定只能加大参数,不免会出现略微的振荡。

但是这个调节大概在5s就到了稳态,所以还是比较理想的。

实验五:洗衣机模糊控制仿真matlab练习Fuzzy rules:输入【14 ,28】得出洗涤时间18.4该实验主要是了解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科⼤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电⼦科技⼤学通信学院《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传输专题设计(频分复⽤)班级2011级通信10班学⽣汪辉学号2011019100013教师饶⼒⼀、设计名称传输专题设计(频分复⽤)⼆、设计⽬的要求学⽣独⽴应⽤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中的典型部件电路进⾏⽅案设计、分析制作与调测电路。

通过本专题设计,掌握频分复⽤的原理,熟悉简单复⽤系统的设计⽅法。

三、设计思想每路话⾳信号带宽为300~3400Hz,取4kHz作为标准带宽;⽽电缆传输频带60kHz~156kHz,即带宽为96kHz。

由于是全双⼯,96kHz的带宽正好可容纳24路信号(A-B,12路,B-A,12路)在⼀个信道上传输。

四、系统原理各路信号m(t)⾸先由低通滤波器进⾏限带,限带后的信号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载波进⾏线性调制,形成频率不同的已调信号。

为了避免已调信号的频谱交叠,各路已调信号由带通滤波器进⾏限带;再利⽤加法器把3路信号加在⼀起,合成⼀个前群,12路信号形成4个前群,利⽤加法器将这四个前群加在⼀起,形成多载波信号,在共享信道上传输。

收端, 为了使发送⽅不⾄于收到⾃⼰发出的信号,由混合线圈接收, 经过带通滤波器滤波,相⼲解调,低通滤波,再经过放⼤器放⼤,得到解调信号。

1、频分复⽤原理在通信系统中,信道所能提供的带宽通常⽐传送⼀路信号所需的带宽宽得多。

如果⼀个信道只传送⼀路信号是⾮常浪费的,为了能够充分利⽤信道的带宽,就可以采⽤频分复⽤的⽅法。

在频分复⽤系统中,信道的可⽤频带被分成若⼲个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其中⼀个频段传输。

系统原理如图2所⽰。

以线性调制信号的频分复⽤为例。

在图2中设有n 路基带信号,图2 频分复⽤系统组成⽅框图为了限制已调信号的带宽,各路信号⾸先由低通滤波器进⾏限带,限带后的信号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载波进⾏线性调制,形成频率不同的已调信号。

为了避免已调信号的频谱交叠,各路已调信号由带通滤波器进⾏限带,相加形成频分复⽤信号后送往信道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序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1页
一、系统框图
1.1系统框图

USART USB
图1
二、STM32端软件流程图及关键代码

2.1 下位机软件流程图

Y
N
USART

图2

按键
模拟量输入
LED
MCU PL2303 PC

上电
初始化
复位按键

数据处理&反馈信息
PC
LED
AD&按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2页
2.2 关键代码
2.2.1单片机系统往PC机发送信息并在PC机上显示
(1)扫描法识别并发送按键信息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 GPIO_Pin_8) == 0) //K2按下
{
while(1)
{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A, GPIO_Pin_8) == 1) //K2松开
{
USART1_Puts("k2\n"); //发送的字符为K2
break;
}
}
}
(2)发送按键信息函数
void USART1_Puts(u8 *str)
{
while(*str)
{
USART_SendData(USART1, *str++);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等待发送完成
}
}
注:此处以K2键为例,K3的设置类似于K2。当按键被按下时,PA8为
低电平,此处的if语句检测到K2被按下;然后执行while中的if语
句,此时若K2键被松开则PA8为高电平,从而检测出了K2键被按下并
松开,即可将K2的被按下的信息发送给PC机,在PC机界面上显示出
K2。

2.2.2PC机控制输出信息点亮LED灯
USART1_Gets(); //接收字符
switch(data) //设置GPIOA的0-15的端口位
{
case '0': GPIO_WriteBit(GPIOA, GPIO_Pin_0,(BitAction)0);break;
case '1': GPIO_WriteBit(GPIOA, GPIO_Pin_1,(BitAction)0);break;
case 'K': GPIO_Write(GPIOA, 0XFF); break;
case 'L': GPIO_Write(GPIOA, 0X00);break;
default : break;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3页
根据PC机接收到的字符,利用while语句判断,并使改编号的LED低
电平发光或高电平变暗。例如,在满足case0条件时,GPIO端口中的
PA0口电平为低电平,此时LED0将发光;当接收到的字符为F时,GPIO
都将被置为高电平,也即是LED将全部熄灭。

2.2.3 AD转换代码
void displayADV(void) //模拟转数字显示
{
temp=(float)AD_value*(3.3/4096); //4096=2^12,即AD的分辨率12位
tableADV[0]=(int)temp+'0';
tableADV[1]='.';
tableADV[2]=((int)(temp*10))%10+'0';
tableADV[3]=((int)(temp*100))%10+'0';
}
ADC的分辨率为12位,而通过串口输入的模拟量AD_value最大值为
3.3V,则将其转换为数字量为AD_value*(3.3/4096)。然后,再将其余
各位字符表示出来放入tableADV[]字符串,就将模拟量转换成了数字
量。

2.3.4 发送AD转换后的数字量
while(tableADV[i]!='\0') //循环逐字输出,到结束字'\0'
{
USART_SendData(USART1, tableADV[i]); //通过USART1发送tableADV[i]数据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字符发送完毕
i++;
}

三、PC端软件流程图及关键代码

3.1 上位机关键代码
3.1.1添加额外初始化
// TODO: Add extra initialization here
if (!port.OpenPort("COM5")) //修改接口名称,此时应根据每台电脑上的接口来配置
return FALSE;
if (!port.ConfigurePort(9600, 8, 0, 0, 0)) //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4页
return FALSE;
if(!(port.SetCommunicationTimeouts(0,100,0,0,0))) //设置通信延时
return FALSE;
SetTimer(1, 100, NULL); //设置计时器1,间隔为100ms,使用On Timer函

return TRUE; // return TRUE unless you set the focus to a control

3.1.2 根据发送数据使LED发光
voidCCOMTESTDlg::OnButtonSend()
{
UpdateData(TRUE);
inti;
for (i = 0; iport.WriteByte(m_strSend[i]); //将接收的发送数据写入到端口,从而使LED发光
}

3.1.3全亮按键函数定义
voidCCOMTESTDlg::OnButton5()
{
port.WriteByte('L');//按下全亮按键时,接收到的字符为L,此时所有PA口为低,LED发光
}

3.2 STM32端程序串口通信协议解析的工作流程图

发送指令传到上位机str数组

大于9不大于13 为6MR
其它情况
大于13位 其它情况

为6Md

MCU
上位机str数组
判定指令长度

判定前三位
灯状态读取指令
上位机

无操作

判定前三位
AD状态
读取指令

上位机显
示AD

上位机显
示灯状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5页
四、课程设计改进建议

4.1 建议
像这种类似的课程设计,不应该放在短学期里,而应该给予更高的重视。
这种课程才是更能提高学生能力的好课,远比学习理论课给人的感觉要好
很多。但是,总感觉学校好像不太重视,也感觉大学在这方面训练的还不
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