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作者及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1.作者及名著的形成《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
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三国演义》的形成: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
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宦官杀死何进。
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
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
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
主标题: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副标题:《红楼梦》中人物的判词,是与人物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哦关键词:小说,金陵十二钗,判词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一)[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写“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
(二)[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钗黛[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黛《终身误》是写宝钗的,曲子正因为她终身寂寞而命名。
宝钗的不幸处境,表现为婚后丈夫(宝玉)对她并没有真正的爱情,最后弃绝她而出家为僧。
但宝玉的无情,又与他始终不能忘怀为他而死的林黛玉有关。
所以,曲子从宝玉对钗、黛的不同态度去写;不过,此曲所要预示的还是宝钗的命运。
从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石前盟”的证验在前,“金玉良缘”的结成在后。
这曲《枉凝眉》便是木石姻缘精彩的写照,只是两个人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先说说黛玉。
黛玉的容貌也许不能算倾国倾城,但却别有一番风情,曹雪芹刻画她的容貌时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但看这一段话,黛玉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病态美”,娇弱、凄楚然而超凡脱俗。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作者巴金简介
主标题:作者简介副标题:对作者进行简介,了解作者生平大事。
关键词:作者,简介,大事年表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
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人物经历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
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
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
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
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
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938年,2月,写完《春》。
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3]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思维拓展练习举隅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思维拓展练习举隅不分版本主标题:思维拓展练习举隅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展示经典题型,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小说,复习,训练,举隅难度:5重要程度:5内容: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
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参考答案】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刘备。
路经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曹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曹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一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参考答案】成语:三顾茅庐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刘备于公元207年冬天,冒着严寒,三次专程拜访诸葛亮。
向其请教定天下之计。
诸葛亮素来听说刘备虚心待贤,又见他三次来访,确实诚挚热情,便与刘备纵谈天下形势,陈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并欣然同意跟刘备出山。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刘备为了防范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认。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4.“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第一回中是通过什么事来表现这一点的?故事中人物曾立下什么誓言?【参考答案】刘备、张飞、关羽的桃园三结义。
名著复习提要之《三国演义》
名著复习提要之《三国演义》1、作家及作品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即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推荐《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
这部作品以东汉末年的乱世为背景,以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众多英雄豪杰的英勇故事和智谋较量。
《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纷呈的剧情,深受人们喜爱,并且被广泛研究和阅读。
本文将以导读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点。
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描绘了东汉末年的乱世,这个时期被称为黄巾起义到曹操死后,各个割据势力之间争夺天下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各种斗争、冲突和战乱层出不穷,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动荡。
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涵盖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了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刘备、关羽和张飞,以及曹操、孙权、刘备的谋士诸葛亮。
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他们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对决和智斗。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更加深入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三、故事内容《三国演义》通过描绘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各个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来展开故事。
从众多战役、政治阴谋到个人恩怨,故事情节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当属赤壁之战,曹操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重大失败,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此外,还有刘备入川、孙权称帝等精彩情节。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英雄豪杰的智勇和胆识,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社会的变迁。
四、创作特点《三国演义》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经典之作。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形象,他们是作者虚构的,但又具备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其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辞藻华丽的文辞,使得故事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此外,《三国演义》中还穿插着许多的诗词和典故,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纷呈的剧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彝陵之战(公元221年)
(1)原因: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亲率大军 讨伐东吴。 (2)过程: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 来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 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 疲惫不堪,退入密林连营700里,且戒备松懈。陆逊及时 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 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发病而死。 (3)影响:刘备战败,蜀汉势力变弱。 鱼腹浦,陆逊被困八阵图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安排
一、传姜维: •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 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 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 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 勿轻忽!‛维哭拜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 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 法造用。‛维亦拜受。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 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1.传书。把生平所学著书成篇传于姜维 2.授技。画“连弩”图,授“连弩”之法。 3.防险。让姜维仔细阴平,小心防守,担心久必有失。(后魏将邓 艾果然从小路偷渡阴平,成为曹魏灭蜀的决定性战役。)
一生功绩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隆中对》节选
•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 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 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 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 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 室可兴矣。” •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 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故事梗概.doc
主标题:《三国演义》故事梗概副标题: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名著,小说,备考,综述难度:1重要程度:3内容: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那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虽然沦落下层,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但不失龙子龙孙的风采。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只因杀死富豪,正流浪江hu。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并在本地有一所庄子。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一道去投了刘焉。
刘关张从军后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一败黄巾于琢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
张飞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
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
朱俊、孙坚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
过了很久,刘备才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
而督邮却非常傲慢,开始时痛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接着,见刘备无礼物奉送,就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
张飞知道实情后,大怒,骑马来到馆驿,挣督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一直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
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
事后,刘关张三人往代州投了刘恢。
不久,参加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为平原令,开始有了一支人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情节
主标题:《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情节副标题:梳理小说著名情节,这可是命题人关注的焦点哦!关键词:小说,情节,概述难度:2重要程度:4内容:1.桃园三结义:为镇压黄巾起义,汉政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
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
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按照年龄,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2.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
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没一会儿,关羽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3.煮酒论英雄(又称“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与董承共议奉诏讨曹操后,为防曹操谋害,躲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一日,曹操忽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袁绍、孙策等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失惊落匙箸,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4.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小僮说诸葛亮刚外出远游。
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
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人物鉴赏之刘备、关羽、张飞
主标题:人物鉴赏之刘备、关羽、张飞副标题:刘关张可是三国里响当当的大人物,三个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关键词:人物形象,刘备,关羽,张飞,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5内容:一、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
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无限忠于汉室。
他听说黄巾造反,危及汉朝天下,就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聚集乡勇,积极镇压;当董卓擅权乱国时,他不顾兵微将寡,积极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当曹操野心暴露、把持朝政时,他见到汉献帝的玉带诏,就义无反顾地书名画押,誓灭曹贼;他对汉帝忠心耿耿,看到朝廷陵替、汉室衰微,就悲愤得心胆欲裂,甚至痛哭流涕,决心“伸大义于天下”,为重整汉家江山而拼杀;这一切都是表现他的“忠”。
刘备少年早孤家贫,但事母极其孝顺,他贩屡织席以奉养老母;他在危难中得到谋士徐庶,当听说徐母身陷曹营,就毅然放走富有孝心的徐庶;这是在描写他的"孝"。
刘备从不做损人利己之事,爱民如子,心系天下,关怀百姓,具有一片仁爱之心;在火烧新野之时,他事先把居民迁移他乡;在败走江陵时,仍不忍抛弃百姓,在曹兵杀来的危急情势下,还要携十万军众渡江;陶谦三让徐州,他坚决不受;刘表要把荆州让于他,他也不接纳;刘障暗弱,保不住益州,他因为与刘障是同宗,就不肯抢夺他的地盘;这些都在显示他的"仁"。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为刘备终生信守大义奠定了基础;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孔明按军令状欲斩关羽,刘备以结义之情为其开释;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不顾劝阻为其雪恨,以致兵败彝陵;他把赵云救护的阿斗掷之于地,因为这险些使他丧失一员爱将;这些情节都在刻画他的"义"。
小说赋于刘备如此之多的美德,一是突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二是反映了人民在动乱中盼望出现圣君的幻想。
二、张飞,刘备义弟,蜀国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高中名著阅读】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高中名著阅读】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主要内容: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主要内容: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人物及性格特征: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相关事件:1、桃园三结义。
2、火烧赤壁。
3、草船借箭。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过五关斩六将。
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相关练习:1、“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4、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5、《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人物形象之长于忧患的史湘云
主标题:人物形象之长于忧患的史湘云副标题:“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又是哪个女人呢?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史湘云,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
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
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
”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
”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
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
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
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
”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
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不分版本主标题:《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副标题:读完《红楼梦》,感慨肯定是有的,你会有哪些感悟呢?关键词:小说,阅读,感悟难度:1重要程度:3内容: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不难采集许多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部《红楼梦》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然而《红楼梦》的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是劝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
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梦为梦,人生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
开篇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红楼梦》一书,可以说主体内容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并借助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题材进行论述的。
道出了曹雪芹、高锷两位先生的良苦用心和对世人的感慨之情,希望世人看破红尘,理解人生的真谛。
其实,无论是世上的人或事物,都在顺其自然地变化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有顺逆成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并非人的主观意识能左右的。
智者能主观顺应客观,成认现状;而愚者持主观唯心,见月圆而喜,因月缺而悲,得胜利而骄,遇失败而躁,逢顺境得意,遇逆境彷徨,无风三尺浪,心态总难平衡,自己找来种种的烦恼。
原来烦恼的外因,虽是客观的必然,其内因是来自思维的愚昧和心性的不平。
所以人们能通过此书,看破红尘,端正认识,开悟人生,健康感情,坚强意志,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得到彻底的解脱。
下面,从健康学的角度对《好了歌》进行一下大概的剖析。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谋略举隅.doc
主标题:《三国演义》谋略举隅副标题:《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小说,看看他们使用过哪些谋略!关键词:三国演义,谋略,举隅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1、王允连环计:董卓为乱朝政。
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
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
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
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2、曹操抹书间韩遂:曹操想要除掉武艺超群的马超,于是就给韩遂写了封信,将信中的一些“紧要处”用笔涂掉。
信中的那些涂抹引起了马超的怀疑,他认为韩遂与曹操之间有秘密交易。
后来曹操又使用其他小手段加深了马超的疑心,终于马韩反目成仇,并大打出手,曹操坐收渔利。
3、锦囊妙计: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
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
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5、巧献连环:赤壁之战前,蒋干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
曹操正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兵晕船生病发愁,向庞统求教。
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建议把船只大小搭配,用铁链锁住连环,上铺宽木板,这样能让船上的兵马如履平地。
曹操立即传令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6、郭嘉遗计定辽东:众将请令攻辽东,曹操依计按兵不动。
数日之后,公孙康带着袁熙、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辽东归操所有。
原来郭嘉遗书上写:二袁投辽东,不可出兵;公孙康一直害怕会被二袁吞并,二袁前去投靠,他必有疑心。
若出兵,必联合抗击;若不出兵,必自相残杀。
7、木牛流马: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两军相拒,蜀军粮草接济不便,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
司马懿派兵夺得木牛流马,命营中工匠依样仿造,也用于搬运粮草,不料中计,被蜀军劫去,司马懿大怒,率兵追杀,却遭蜀军埋伏,险些丧命。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慧
主标题: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慧副标题:觉慧还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在哪里表现出来的呢?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觉慧,叛逆者,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觉慧是高家内部第一个叛逆者,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
大胆和幼稚是他性格的基调,对旧礼教、旧习俗、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
他的性格、思想等各方面都具有开放的意识。
觉慧有民主、人道主义的思想叛逆。
觉慧大胆的叛逆反抗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的羁绊,走自己的路,关心国家命运,积极投身于当时的进步学生运动。
在小说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他由于“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积极排练宣传民主主义思想的话剧《宝岛》,攻击四川社会的卫道者,不顾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于反对军阀的学生运动。
觉慧在封建家庭中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受过新时期教育的思想(“五四”、新时期、西方的教育),在当时的时期他心中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对这样的家庭充满了恨,讨厌封建家庭的这种生活方式。
觉慧不希望他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缚!在这种情况下,觉慧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及思想投入到了革命的事情中。
在行动方面,他主动参加学生运动、社会革命活动。
在思想方面,他反对旧社会的制度,写反对思想文章、刊物,甚至编写了向封建主义的讨伐的文章,大力宣传推进进步的思想。
与此同时,在家庭里对于他是一个恶梦。
高老太爷有明显的封建思想,而觉慧却讨厌旧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旧传统习俗以及封建迷信等活动。
觉慧从封建家庭的思想上看到了许多的狭隘之处,他认为当时的家庭和他的理想差距很大会葬送了他的青春!再次,他与封建家长的对抗,在高家始终站在反封建礼教、封建习俗斗争的一方。
他帮助并支持觉民抗婚,为觉民传递各方面的信息,勇敢无畏地抵住了高老太爷的专制压力,协助觉民取得了婚姻斗争的胜利。
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坚决反对端公驱神追鬼的把戏,他寸步不让,大胆同封建家长、封建习俗对抗。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总体鉴赏
主标题:《三国演义》总体鉴赏副标题:《三国演义》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该从哪些角度去鉴赏它?关键词:名著,小说,艺术成就,鉴赏,评价难度:1重要程度:3内容:《三国演义》是我国产生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
描写了东汉未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艺术创作上也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它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明白流畅。
它的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见侧出,摇曳多姿,波澜曲折,在写作上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
它的结构宏伟,把百年左右中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环环紧扣。
《三国演义》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以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最为突出。
《三国演义》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写了那么多战争,读者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亦即写出了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
在整个宏伟的长篇结构中,《三国演义》所写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显得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华北;赤壁之战,决定天下三分;彝陵之战,鼎足的局面开始向统一转化;这些关键性的重大战役,都是《三国演义》的描写重点。
事物发展,总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有前因后果,因此,《三国演义》在重点描写的战争之间,又描写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战争作为铺垫或余波,轻重主次配合协调。
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动中有静,张驰有度。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是“略貌取神”,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
它往往借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或通过周围环境来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渲染。
曹操奸诈,一举一动好象都隐伏着阴谋诡计。
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上天真而莽撞的色彩。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基本情节(四大部分)
主标题:《三国演义》基本情节(四大部分)副标题:梳理小说基本故事情节,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小说,情节,概述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
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刘三国盛衰历史。
(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
(1至33回)主写曹。
黄巾起义和董卓造反这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
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1至第14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
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
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
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
15至第33回主要写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的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扫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段落中.如煮酒论英雄、祢衡击鼓骂曹、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表现;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是全书最精彩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的形象。
1.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
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其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
其二,曹、孙坚起事。
2.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回)。
其一,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招来董卓)。
其二,各路诸侯讨卓,卓火烧洛阳。
其三,王司徒(王允)用连环计,借吕布(“三姓家奴”)之手除卓。
3.诸侯混战、曹平定北方(10—33回)。
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定北方。
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建立吴国。
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
事曹、投袁绍、奔刘辟、依刘表,四处奔波。
(二)赤壁之战。
(34—50回)主写吴。
这—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
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
《三国演义》课外知识点
《三国演义》课外知识点1. 《三国演义》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塑造英雄人物、描述兵战策略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人性面貌。
2. 作者罗贯中罗贯中,原名罗贯,字浩初,号观瞻堂主人,明朝中期的作家。
他生于山东济南,在官场和文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罗贯中在其一生中共创作了多部作品,但《三国演义》成为他最为知名和影响深远的作品之一。
3. 小说的成书和发展《三国演义》的成书时期大约是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这种背景使得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和战争情节更为引人入胜。
此后,小说一直流传至今,并通过不断的注释、研究和改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人物描写《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为后世所熟知的英雄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等。
小说对这些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个性魅力、智谋和忠诚信义等特质。
每个人物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5. 战争描写小说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
这些战役精彩激烈,展现了各方势力的智勇和军事策略。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以及军事指挥的重要性。
6. 史诗性风格《三国演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具有史诗性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的情节宏大,人物众多,故事跌宕起伏,令人过目不忘。
同时,小说融入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史诗氛围。
7. 价值观和人性揭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人性揭示。
例如,小说中关羽的忠诚、刘备的仁义、曹操的权谋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如曹操的贪婪与智谋并存,刘备的矛盾心理等。
8.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三国演义》作者及创作背景.doc
主标题:《三国演义》作者及创作背景副标题: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关键词:名著,作者,背景,介绍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
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
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三国演义》作者及创作背景
副标题: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关键词:名著,作者,背景,介绍
难度:1
重要程度:1
内容: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
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
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2.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
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3.了解三国纷争的历史:
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继位被立为少帝。
执政的何太后之兄何进联络袁绍,杀宦官蹇硕。
绍、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董卓入洛阳为援。
当宦官杀何进,而绍又尽杀宦官之时,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
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卓之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卓入洛阳后,绍出奔冀州,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
他们分屯要害,推绍为盟主,相机进攻卓。
190年,卓避关东兵锋,挟持献帝西迁长安。
关东联军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
193年长安兵变,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氏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
他在济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
建安元年,他把献帝迁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屯田续资。
200年,曹、袁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北方大部。
207年,曹军出卢龙塞,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
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
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备之命,于柴桑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不久曹操自封魏王。
211年,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219年,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222年,汉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
猇亭之战以后不久,汉、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