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

合集下载

平顶山最新规划

平顶山最新规划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高标准编制平顶山新区总体规划、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和综合交通、水电气暖等专项规划,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抓紧完成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并向市民开放。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改造。

大力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开工建设新城区金融中心、和盛广场商业综合体、移动大厦等项目,加快军分区营房、新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做好沿湖景观城市设计,并尽快组织实施。

完成老城区旧城改造规划,鼓励企业向产业集聚区转移,启动平安大道东段、建东小区、东建材市场、华宝商场、市干休所和开源路、自由街、劳动路等区域连片开发,吸引有实力的品牌开发企业参与城中村和旧城开发改造,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开工建设新华园怡购城,加快鹰城国际商务(商贸)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商业区。

出台支持政策,以湛河区作为建设主体,全力推动湛南新城建设。

加快建设路等城市主干道两侧、入市口和市内重要节点的绿化、亮化、美化升级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持续搞好城市创建,完成“创卫”年度任务,确保“创森”一举成功。

高水平建设数字城管系统,确保上半年建成投入试运行。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组团之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力争成为全省组团式发展试点城市。

提高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水平。

指导各县(市)调整完善城镇规划,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吸纳承载能力。

支持汝州、舞钢、郏县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功能区,支持宝丰、叶县、鲁山规划建设特色商业区。

研究出台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心镇建设标准,以具备规模、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重点镇作先行试点,带动4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集聚式发展。

按照“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的要求,完善、提升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

在城镇周边、产业集聚区附近、文化旅游景区以及交通便利、经济和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率先启动建设,今年争取再启动建设100个。

平顶山市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平顶山市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并 由此导 致全 市工 业 “ 头” “ 量 ”规模 与效 益 1,
举 足轻重 的作 用 .
1 2 问题 分析 .
12 1 以煤炭工业为主体 的单核增长模式 , .. 导致 全 市工业 规模 与效 益 的反背 工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 着一个城市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 向、 速度和 总体水平 . 一个城市工业结构合理与否, 与其 工业 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联 系. 考察平顶
业体 系的 战略 对 策 .


词: 工业结构 ; 发展 战略 ; 战略主导产业 ; 色优 势行业 ; 特 基础优 势行 业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1 7 (0 60 ~0 7 —0 17 6 0 2 0 )5 0 2 4
中图分类号 : 4 1 F 0
煤炭工业发 展 , 动其他部 门发展 的单核增长模 带
顶 山 市 工 业 结构 优 化 发 展 帕 战 略思 考
于长 立 , 张久 铭
( 平顶山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7 0 ) 60 2
摘 要: 平顶 山市作为一个新兴 的工业城 市, 长期 以来, 依托 煤炭 资源开发 , 形成 了以煤 炭工业 为主体
的单核增 长模 式 ,-k .3 结构不合理 , r, 工业规模 与效益的反 背 . 通过对本 市工业 结构现 状特点和 存在 问题 的分析 . 提 出了本 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按 照市场需求、 自主创新 、 科技进 步、 模效 益和 可持 续发展 的总体要 求 . 尽 规 要 快建立起 一簇 能支撑 、 有效 、 大面积 带动全市工业发展 的战略 主导产业 , 尽快培 育 出一群科技 含量 高、 争能力 竞 强的特 色优 势行 业和专业协作 水平高 、 综合配套强 的基础优 势行 业, 而形成本 市经济效益好 、 从 结构层 次 高的工

平顶山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平顶山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神在 没有 良好 的创新 风险机制保 障的情 况下 , 企业家个人要 承 担很 大的风险 。尤其 是一些 民营企业 资金非常有 限 , 而技术创 新需要 很大 的投入且 又有非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 , 一些集 聚 企业 的领导 宁愿在既定的规模 、 制 、 体 要素投入等情况下缓慢发 展, 也不愿意承担很大的风险去创新 。 () 2 企业员 工文化素质不 高。由于人才缺乏 , 企业 员工 大多 是生产员工 , 管理 、 财务 、 营销 等人 才不足 , 而生产员工本身 的素 基金项 目: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 目“ 产业 集聚 区的技 术创
人 员 流 动 ) 失 严 重 。 当企 业 的 知 识 产 权 受 到 非 法 侵犯 时 , 业 流 企
企业实施 技术进步 的行政 审批环节多 , 程序繁琐 , 周期长 , 企业
积 极 性 受 到 抑制 。
2 聚企业 的领导对技术创新 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 . 集 企业员工 文化素质不高 , 企业没有形成 “ 创新是企业 的生命” 的文化氛围。 () 1 集聚企业 的领 导对技术创新 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 。由于
南 省 明确 提 出建 设 产 业 集 聚 区 、 化 产 业 结 构 、 变 经 济 发展 方 优 转
Y 5 慧 _5
质不高 , 学历程度偏低 , 他们 习惯于机械地按照“ 老板 ” 的指示完
成 定 额 或定 时生 产 , 于 生 产 技术 的改 进 与 创 新 兴趣 不大 。 对
() 3 企业 没有形成 “ 创新是企业 的生命 ” 的文化氛 围。集聚 企业缺 乏创 新文化 的宣传 , 没有形成 鼓励全员参 与创新 的文化 氛 围。企业 里具有创新精神 的人往往被看成 “ 不按套 路出牌 的 人 ”他 们的心态和行为 , , 往往被认 为有悖于企业 常理 。这种缺 乏创新文化 的企业氛围 , 限制 了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 不利于企业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集聚区发展缺乏战略支撑点。 (四)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集聚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第11条 集聚区发展理念 集聚区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规划的核心理念。“绿色” 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科 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集聚功能的协调、复合,倡 导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第12条 “绿色”理念 1、整理并延续现存的生态特征,营造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环境, 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2、构筑生态间隔、布局紧凑、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 3、推行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区。 4、充分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能源、可 再生资源的利用。 5、发展生态交通,建立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绿色、人性化的非机 动交通。 第13条 “创新”理念 1、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培育科技创新聚集区。 2、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构筑自主创新服务平台。 3、优化创新环境,营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第14条 “共融”理念 1、将城市功能融入区域生态框架体系,实现人与自然 环境的共生。 2、提倡健康、积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3、建设人性化的邻里社区,培育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生活特征。 4、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集聚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15条 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未来的发展总目标是成为: 1、中国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2、建设成为我们省乃至全国的精品园区、品牌园区。 3、逐步把平顶山高新区建设成为“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集聚区,成为平顶 山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产业集聚的主载体,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区域经济的主 力军。 4、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区。 第16条 城区职能 1、以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 以政府引导与推动为基础,进行产学研的整体规划和制定产学研政策,通过优势 产业带动、优势研究开发推动、优势产研力量延伸等三大策略,构造以高新技术 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优势产业带动相关特色化产业的发展。 2、依托湿地、水系自然资源形成的平顶山东部生态观光旅游中心

豫政办 〔2011〕23号

豫政办 〔2011〕23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 〔2011〕2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科技厅制定的《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方案(省科技厅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为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促进自主创新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为主线,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创新载体,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二、具体目标抓好现有的20项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力争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选择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

新培育50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新建5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建立由我省企业牵头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培育4―5名“中原学者”。

新建40个院士工作站和3―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新培育3―5个省级高新区、5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18%左右。

全年专利申请量力争超过2万件,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1.5万件。

三、工作重点(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

开发煤制乙二醇、焦炉煤气制乙炔等关键技术,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20.08.27
•【字号】豫人社办〔2020〕67号
•【施行日期】2020.08.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9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豫人社办〔2020〕67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央驻豫单位、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各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2019年以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和社会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前瞻性、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科研成果。

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水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成果评选工作。

经过推荐、初评、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现予以通报(名单见附件)。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希望各相关单位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共同推动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

附件: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2020年8月27日附件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60吨级制冰机调试成功

60吨级制冰机调试成功
用 品 , 征进 口关税 和进 口环节增值 税 。 免
经费 的 1 0 抵 扣 当年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实 际 发 生 5%
的技术 开发 费 用 当年 抵 扣 不 足 部 分 , 按 税 法 规 可
定 在 5年 内结 转 抵 扣 。企 业 提 取 的职 工 教 育 经 费
在 计税 工 资 总额 的 2 5 以内 的 , . 可在 企 业 所 得税 前 扣除 。2 鼓 励 支 持 企 业 建立 创 新 平 台 和研 发 机 ) 构 。市 本 级 设 立 科 技 创 新 平 台 建 设 专 项 资 金 , 支
术 创新 主 体 。1 引 导 和鼓 励 企 业 增 加 技 术 开发 投 )
人 。加大 对企 业 自主 创 新 投 人 的所 得 税 前 抵 扣 力 度 。经 认定 , 业 可按 当 年 实 际 发 生 的技 术 开发 企
认定 的研发 中心 每 年 可按 所 申请 的科 技 项 目优 先
从市 科 技 三项 费 用 中得到 扶 持 。
根据煤 矿瓦斯 综合治 理的需要 和我 国的技术 实 力 , 国煤 矿井下 瓦斯 钻机 的技术 发 展 趋势 将 会 朝 我

着 制 开发满 足 大 口径 、 长钻 孔 、 向水 平 孔 定
6 ・ 2
科 研攻关 , 成功使 该 矿 受 高温 热 害 影 响最 严重 的 并

个采 场温度 下 降 了 5 1 " , 创 了 国 内矿 井 实 ~ 0( 开 2
现集 中降温 的先河 。
截 至 目前 , 村煤 矿 先后 承 接 了 山东省 淄 矿集 孙
温辐射降温技术” 已为国内多家高温矿井成功 降温 。
孙 村煤 矿垂 直井 深 1 0 m, 3 0 其许 多 采 掘工 作点

河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

河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

支 持企 业 研发 机 构建 设 , 同时 采 取 多项 措 施 , 持 和 推 扶 动依 托企 业研 发 中心建 设行 业 性 的创新 基 础平 台 , 同类企 为 业创 新 活动和 项 目实施 提 供基 础 支撑 ;整 合现 有科 技 资源 , 面 向企 业和 企 业 研发 中 心 , 大 型 科研 仪 器 、 研 实验 基 搭建 科 地 、 文 献 资源 、 学 数据 、 科技 科 自然 种质 资 源 、 技 成 果转 化 科 等开放 共 享的 科技 研发 基础 设施 和 公共 服务 平 台 ; 立 以企 建 业 为 主体 、 为导 向 、 学 研相 结 合的 技术 创新 体 系 , 学 市场 产 科 研 究与 高等 教育 有 机结合 的 知识 创 新体 系和 社会 化 、 化 网络 的科技 中介 服务 体 系 , 科技 持续发 展 提供 保障 。 为 ( ) 优先 发展 高新 技术 及其 产业 四 要 把 大 力发 展 高新 技 术 产业 作 为 促 进 中原 经 济 区建 设 的
2 .通 用 性 、 比 性 原 则 可

aj s ・ j - …・-…… ・ i i Wi … =j … ・・ …… ・ …・・ ! … ・一(
A = S ・ jx … …… …… …… …… …② i ∑( i Wi Wi j ) A ∑S ・ … …… … … …… ……… …… ・ ③ = iWi ・
三 高域主新力建 、 区 自创能的议 提
( ) 科技 投入 结构 , 投融 资体 制改 革 一 优化 深化 加 大政 府 科 技 投 入 , 明确 政 策 导 向 , 过 资 金 、 策等 通 政
引 导机 制 , 激励 大 中 型工 业企 业 加大 新 技术 、 新装 备 和 新产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

题目: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例目录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2.研究意义(1)现实意义(2)理论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国内研究综述2.国外研究综述3.研究述评(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研究框架(思路)2.研究方法(四)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的不足之处二、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一)基本概念界定1.经济新常态2.资源型城市3.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4.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二)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必要性1.理论依据2.现实逻辑三、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例(一)我国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此部分主要是分类归纳我国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

(二)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概况(三)经济新常态对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挑战(四)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1,主要举措2,取得的初步成效四、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存在的问题1.依靠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2.“三期叠加”的新时期下,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3.市场机制缺失、资源开发主体活力不足4.资源型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创新活动产生了挤出效应(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五、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政府推进经济转型的经验及其启示(一)国外的经验1.德国的鲁尔区“转型型”2.美国的匹兹堡“复兴型”3.法国洛林地区“告别型”(二)国内的经验1.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成功转型2.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阜新,本溪经济转型成功(三)启示六、经济新常态下平顶山市政府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1.建立资源型城市景气预警机制2.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的融入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当中4.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5.鼓励自主创新,通过科技推动产业的升级七、结语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型城市原本就面临着哪些问题,随着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和中央政府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又会给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挑战?因此如何应对挑战,亟待研究)(改)在工业化进程中,世界上许多地区因为其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禀赋优势,逐渐发展为了具有特色的资源型城市。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平顶山市经济跨越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平顶山市经济跨越发展

3 . 工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 。“ 十五 ” 期间 , 平顶山市 新开发 高新技术产品 5 ,培育 高新 技术企业 3 ; 5种 6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占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 值的 比重 由 “ 五” 的 4 九 末 %提 高到 68 一批 先进适用 技术 的推 . %, 广应用大大提升 了一些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4 技服务 “ . 科 三农 ” 成效 明显 。 “ 五” 间 , 十 期 平项 山市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6 , 个 引进新品种 3 个 , 5 推广 农业新技术 2 ; 5项 主要农作物 良种覆盖率达 9 %, 9 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 ; 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5 , 3个 农业科 技
环保三大优势 领域的 同时 , 大力推 进 电子 技术 、 生物技 术领域项 目和产品的开发 , 培育 新 的经济 增长点 ; 大 加 对高新技术开发 区的支持力度 , 使开发 区真正成 为投 资 密集 区、 人才聚集区 、 成果孵化 区 , 在推动技术创新 中发 挥龙头作用 ; 力争至 2 1 年 , 0 0 经省认定 的高新技术企 业 达到 10家 , 0 高新技术产 品达 到 30种 , 0 高新 技术产业 增加值 占全市工业 增加值 的 比重达到 1 %以上 ; 8 推动对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 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 改造 提升传 统产业 , 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与产 品的研究开发 和推 广应用 , 依靠科技催生规模经济 , 优化 工业 结构 。 2提升农业科 技水平 , 动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推 要加 大农 业科技示范基地 ( 园区 ) 的建设 力度 , 中引 集 进和推广一批农业新 品种 、 技术 , 新 全面 提高农业科 技 示范基地 ( 园区 ) 的技术 开发 和经 营管理 水平 ; 合科 结 技项 目的实施 , 以农副产 品加工和农村特色 产业 为突破

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平顶山市是河南省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在产业结构方面,平顶山市主要以煤炭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电力工业为主,同时也涉及冶金、化工、纺织、机械等多个领域。

在经济增长方面,平顶山市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

首先,平顶山市的主导产业是煤炭工业。

平顶山市位于豫陕矿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工业是平顶山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环保压力和煤炭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

为了实现绿色转型,平顶山市积极推进煤炭资源优化利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

同时,平顶山市也在发展其他产业,减少对煤炭工业的依赖。

其次,平顶山市的有色金属工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铝、铜、镍、锌等有色金属资源,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平顶山市积极引进先进的有色金属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快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平顶山市也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平顶山市的电力工业也发展迅速。

平顶山市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加快电力工业布局,建设了一批大型火电、水电、风电电站。

平顶山市还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电力生产方式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

在经济增长方面,平顶山市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

平顶山市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为了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平顶山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平顶山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平顶山市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再次,平顶山市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自身优势,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最后,平顶山市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素质。

综上所述,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煤炭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电力工业为主,同时也涉及其他多个领域。

平顶山市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强人才引进等。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阶段性评价卷一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温馨提示:道德与法治课,关注国计民生,培育核心素养,引领人生航程。

唱响自信之歌,依道守法前行,担当复兴大任,有我必定功成!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2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某班级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开展了“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手抄报作品展示活动。

下列观点可以纳入手抄报文稿的有()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②改革开放解决了我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④改革开放助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列举措不属于直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是()A.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B.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就医更加有保障C.2024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阶段启用新修订的统编教材D.我国重视“三农”问题,全力促进乡村振兴3.202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要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说明我国()A.多措并举,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缩小区域差距B.中西部发展定会赶超东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将不存在C.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D.坚持城乡融合,坚持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顶山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14•【字号】•【施行日期】2010.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03〕18号)及200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县(市)区的职业高中因招生难、经费缺又改办成普通初中、高中;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等。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平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我市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因此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力争用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符合我市实际,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灵活开放、特色鲜明、多头并进、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在2024年至2024年期间,对平顶山市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和布局的总体方针和指导。

该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以下是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背景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城市。

但由于过快的工业化过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市空间扩展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也在逐渐出现。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

二、规划目标1.经济目标: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2.环境目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3.城市建设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提高交通便捷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经济发展布局:通过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和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中心城区、产业园区等;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连通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交通运输规划: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提高交通便捷性;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建设交通枢纽和交通配套设施,提升交通服务能力。

4.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环境容量和质量;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5.基础设施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市政设施和城市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6.居住环境规划: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适宜居住的社区和居住配套设施,增加居民福利和幸福感。

平顶山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

平顶山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

平顶山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项目简介平顶山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管理、居民服务和企业创新的能力。

该项目由平顶山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牵头,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实施。

其中,平顶山高新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阿里云合作进行数据中心建设、互联网+平顶山高新区建设与运营,启迪之星与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开发园区物联网平台,而其他合作企业则分别负责园区建设的各个环节。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产业重要基地。

项目进展自2017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平顶山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2017年9月,项目全面启动。

启迪之星与高新区管委会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成功开发了园区智慧路灯、智慧管网等物联网应用,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18年4月,平顶山高新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阿里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联手打造智慧平顶山高新区,推进“数字平顶山”建设,加速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2018年11月,园区内多家企业先后落户并开始运营。

复星医药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心、聚极科技计算机辅助工程与汽车虚拟仿真研究开发中心、福耀玻璃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东方泰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研究院等先进制造业及医疗健康领域企业入驻,赋予园区更高的科技含量和产业水平。

•2019年7月,园区开放了智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面向企业、园区、政府三方提供可开放、可共享、可转换、智慧的科技资源。

目前,平台已经建设了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专业子平台。

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平顶山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已经成为城市智能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项目优势1.人才资源丰富。

平顶山市一直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园区内优势学科、企业技术知识丰富,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2.信息化基础雄厚。

平顶山市已经建设了信息化城市平台,正在推进5G网络建设,园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完备,具备得天独厚的网络基础。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顶山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1.29•【字号】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已经2019年11月22日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雷明2019年11月29日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快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规范高新区管理和服务,保障和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新区的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高新区,是指市人民政府确定由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改革创新、规划引领、集聚集约、特色发展的原则,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和宜业宜居生态区。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加强对高新区工作的领导,将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高新区采取异地共建、“托管”等方式,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按照有关规定,推进“一区多园”的建设和管理。

市人民政府建立由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一区多园”各分园区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一区多园”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共同推动“一区多园”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第五条鼓励国内外的组织和个人在高新区投资或者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机构、中介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咨询、服务等活动。

平顶山招商引资方案

平顶山招商引资方案

平顶山招商引资方案一、概述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重要的中原工业城市,拥有良好的交通和地理位置优势,是河南省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为了进一步促进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本文提出招商引资方案,对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切实的推动。

二、招商引资的目标平顶山市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吸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现代产业项目,扩大平顶山市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平顶山市的经济实力。

三、招商引资的策略1.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平顶山市将加强政府服务的品质,为招商引资的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同时推行“绿色通道”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推广和实施“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中也将给予优惠政策,加强行政管理的便捷性和公正性。

2. 大力推动优质项目的引进平顶山市将面向全球选拔优质产业项目,为引进的优质项目提供更加优惠的服务和政策支持,包括项目远程洽谈、政策及优惠措施,对符合要求的招商项目提供一次性协助发展资金和用地划拨等方式,全力帮助企业实现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落地和生产。

3. 积极推广平顶山市的品牌形象平顶山市将加强对优质企业和项目的宣传,通过全方位、多维度、多媒体的宣传推广,全面展示平顶山市的商业形象、城市形象、生活形象和发展潜力,让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了解和认识平顶山市的优势和实力。

4. 组建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团队平顶山市将建立完备的招商引资机制,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精心规划、扎实推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

四、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措施1. 建立对接平台平顶山市将建立集政策信息、服务指南、信用等级评定和项目在线展示于一体的企业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并建立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和开发区三级联动的招商引资对接机制,为申请招商引资的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2. 推动全方位招商引资平顶山市将全面推动“工程、资金、技术、市场”四个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在解决土地供给、资金补助、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协助,协同各部门推动招商引资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自主创新体系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主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跨越发展、推动率先崛起的战略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平顶山的重要保障。

为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平、人才强市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平顶山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十一五”以来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2008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分别为709件和197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03倍和2.63倍。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30家,其中国家级3家。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创新试点企业1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高新技术试点企业3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高等院校5所。

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出台了一批加快自主创新的重大措施。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90亿元、工业增加值106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4.03倍和4.95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

我市自主创新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建设创新型平顶山、支撑实现“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全社会创新意识淡薄。

一些地方和单位抓经济发展仍着眼于铺摊子、扩规模,没有形成依靠自主创新推动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缺乏创新驱动、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动力。

全市也尚未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高水平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缺乏,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滞后。

能够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的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少。

三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机制不完善。

科技投入增长、创新激励、联动、转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不够,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四是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国家和省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有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此外,我市目前经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和技术层次低,质量和效益不高,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更加凸显我市资源主导型经济和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薄弱环节,更加凸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变为主要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率先崛起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等为载体,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建设我市自主创新体系。

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依靠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率先崛起。

三、基本原则(一)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相结合。

既要以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性任务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二)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

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推动自主创新体系高效健康发展。

(三)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相结合。

既要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不断提高我市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又要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开放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联合研发等技术途径解决自身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用相结合。

既要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又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创新力量的作用,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四、发展目标(一)到2020年,我市要基本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

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包括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二)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到2012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造就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支撑粮食单产水平提高30%以上;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5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进入全省前3位;培育一批在国内学术技术水平领先、专业贡献重大、被业内广泛认可的科技领军人才;取得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成果;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五、培育壮大自主创新主体(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二)发挥科研机构骨干作用。

推进现代院所制度建设,稳定和壮大科研机构人才队伍,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积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支持科研机构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

(三)强化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功能。

根据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

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

(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

抓好“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

实施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积极引进海外及市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和农村科技服务人才。

六、发展自主创新载体(一)加快发展企业研发中心。

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围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优先布局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

到2012年,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企业技术中心20个,新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9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2个,全市7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到202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80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0个,研发中心支撑企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事关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到2012年,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到2020年,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发展科技园区。

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围绕区域创新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和服务设施建设,培育一批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民营科技园区。

到2012年,培育1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

到2020年,培育2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2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

(四)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

以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依托,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

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为中小科技企业和留学生、大学生等个体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为抓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帮助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五)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选择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组织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配置,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近期选择太阳能、风力发电装备、高压开关及零部件、尼龙化工、高速重载合金钢装备、生物菌剂等领域开展试点。

(六)发展其他各类有效的创新载体。

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创新信息支持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科技和人才信息服务网络、技术贸易和技术产权交易网络、生产力促进网络、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等能有效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帮助完成创新目标任务的创新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