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合集下载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我这个暑假参加了肇庆心理健康B证培训班,得以聆听心理学方面专家、教授的授课,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不仅纠正了对心理的偏见,还学会了利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我了解到,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构成的统一整体。

心理健康不仅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生理功能正常,而且人格健全、积极面对现实,同时也符合社会要求,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和不健康状态或病态。

正常状态是指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

不平衡状态是指当个体遭遇“生活事件”,即扰乱正常生活、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时,个体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包括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来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

但如果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就会出现不健康状态,包括轻度和重度两种情况。

总之,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注重心理健康,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在过去,我认为心理问题与精神病密不可分。

但是,通过研究,我意识到几乎每个人都难以避免遇到心理问题,但是,许多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克服。

一般的心理问题包括由适应不良引起的负面情绪,例如烦恼、痛苦、忧伤、紧张、愤怒或敌意等等。

这些适应问题通常包括人际适应、环境适应、研究和工作适应。

由适应问题引起的负面情绪就像身体疾病中的感冒或消化不良一样,它们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很多时候可以自愈。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因此每个人(包括心理医生自己)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由于适应不良而产生一般的心理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摘要: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是不可忽视的。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福祉和生活质量的基石。

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拥有积极的情绪状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更为满意和有意义的生活。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卫生;认识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就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增强学习和工作动力,促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发现,心理紧张和压力与许多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消化问题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存在关联。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情感、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建立亲密和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网,增强社交支持和归属感。

二、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保持健康状态的一种条件,也是人们维护和改善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

它包括了个体对自我情绪、情感和思维的理解、接纳和管理,以及对应对压力、解决问题和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

心理卫生不仅是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还是促进个体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心理卫生的涵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强调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个体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具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卫生强调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理调适,减少心理问题的发展和恶化[1]。

三、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方法(一)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是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进行觉察、理解接纳的能力。

结合实际谈谈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其特征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人际间关系,缓解冲突,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承受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确保心理健康,最为重要的不是要依靠心理医生,而是要依靠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而心理卫生又称为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个人对社会生活,包括工作和学习环境的良好适应,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等的综合性学问。

可见,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心理卫生。

所以每一个人从其出生到整个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都不能不讲心理卫生,德国心理卫生学家卡尔·赫希特这样说过:讲究心理卫生就是要注意加强脑力和创造能力的系统锻炼,注意社会条件的最佳化,消除劳动和空闲时的单调无味,防止提出过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经系统的超负荷,其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处理好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挫折,才会无损于健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可见,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心理健康。

因而,讲究心理卫生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注意心理卫生,不仅人格异常,而且容易患种种心理疾病。

所以,为了健康,人人应当注意讲究心理卫生。

我所带的班里有一学生叫小锋,他是家中三代单传,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的。

家里上上下下都视他为掌上珠。

用“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点也不夸张。

每天上放学,是爷爷奶奶一起来接送,爸爸妈妈也经常来加盟,真有兴师动众、浩浩荡荡之势。

但在学校里的小锋,常常是独处的,有时候还很郁郁寡欢,好像有什么心事,特别是每天上放学时,他更表现出与其他学生迥异不同。

浅谈个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个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个人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理解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

从定义来讲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但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动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合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合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

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

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体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

他们善于持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持续地充实自己。

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

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当今小学生的学习比几十年前的孩子要紧张得多,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很多消极的社会、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现象,这些都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特别是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度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

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作为小学教师的常规任务,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

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转化工作,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展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0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0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0篇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

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

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

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

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了众多学者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不仅更
关注健康的身体,更在乎一片明媚的心灵天空。

为此,每个人都有义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从而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认识自己,要了解自己对外界活动
的敏感性、个性特征及所处情境,积极面对未来挑战;二是关注周围人,应发展宽厚的阅
读能力,了解他人的思想内涵,以及贯彻落实尊重他人的准则;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通过有效的心理调适,避免危害自己内心的外在冲击,让自己在心态上拥有平稳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自身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
要有一定的预防意识,防止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以达到促进长远发展的目的。

首先,要建
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并广泛普及心理学理论知识;其次,还需加强心理辅导,采用更灵活、更务实的方法,同时扩大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覆
盖面,让大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第三,各大学应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在参训引导上做出具体制定,确保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只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

因此,要积极开展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服务,不断学习和完善心理素质,建立
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
的心理。 2 环 境 布 置 。 为 达 到 安 静 、 保 密 的 要 .

求 ,心 理咨询环 境 ( 常指心 理咨询 室 )应 通 当 能 够 保 持 安 静 , 有 较 好 的 隔 音 、 隔 离 设 施 。 为 使 学 生 感 到 亲 切 、 和 谐 、 平 静 、 安 全 、放 松 ,心 理 咨 询室 的面 积 一般 不 宜过 大 , 内部 设施可 以简单些 ,房 问装修尽可 能 减 少 硬 线 条 和 棱 角 , 室 内 要 整 洁 , 光 线 要 柔 和 ; 室 内色 调 以 中 性 为 主 , 尤 其 不 要 过 于 灰 暗 ,在必要 的地方 可放上鲜 花或 盆花 ,以示 生 命 力 。 心 理 咨 询 室 可 配 置 两 张 单 人 沙 发 椅 ,一个 茶几或一 张办公 桌 。咨询 时来访者 坐 的位 置 以 同 咨 询 者 成 9 。 直 角 为 宜 , 这 样 0 可 避 免 来 访 者 与 咨询 者 对 视 , 减 轻 来 访 者 的 心 理 压 力 。座 位 也 可排 成 平 行 式 或 交叉 式 。 3 具 备 五 心 。 五 心 即 爱 心 、 耐 心 、 诚 . 心 、细 心 与 虚 心 这 五 种 “ ”。 它 们 可 谓 是 心 心理 咨询 工作 者的天赋 要求 ,也是心理 咨询 工 作成败 与否 的关键 。一个 咨询师 的培 训过 程 ,也是 这五个 “ ”的熟练运 用过程 。俗 心 话 说 , 良言一句 三冬暖 。特别 是对于学 习落 后 与 行 为 偏 差 的 受 导 学 生 , 他 们 身 临 困境 , 受 人 卑 视 , 缺 乏 自信 心 , 也 易对 周 围 的 人 产 生 敌意 。辅导教师 如能对 他们 多加关注 ,勤 加 鼓励 ,则可使他 们备 受鼓舞 ,改变对 自我 的 消极认识 。在这层 意义 上讲 ,勤 加鼓励亦 可称 作受 导学生 改变 自我 ,重拾 自信心 的催 化剂 。 总 之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迫 在 眉 睫 ,我 们 只 有 动 员 广 大 社 会 的 力 量 才 能 让 大 学 生 在 健 康 的 心 态 下 学 习和 生 活 , 让 他 们 毕 业 以后 能够马上适应社会需求 ,为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 1 林金辉 . 大学生心理 素质与 心理 咨询 [] J .建材高教理论与 实践 ,2 0 . 1 0 [】 2 周金郁. 心理 学基础 [] 北京: M. 高等教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答: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

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
卫生的认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摘要: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都在朝各自的目标努力,在奋斗中,人们会不知不觉地面对一些来自于外界的压力,一些人在这些重压下会不自觉地出现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对于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卫生;认识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的是一大批具备健康素质的人才,这种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问题不等同于职业道德问题
例如,一名教师因为学生贪玩犯错屡教不改严厉地批评学生,使学生流泪。

如果把教师的这一行为看成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职业道德缺失就是不对的。

因为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想,就会发现,教师是完全出于对学生教育与培养的好意才采取了严厉批评的态度。

心理问题主要指的是教师本人个性特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能力,而职业道德则是倾向于对教师行为的规范,是一种社会范畴的评价,具有对错之分,所以,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等起来。

二、没有心理问题就不代表心理健康
任何人的成长都经历了心理发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发育程度,心理健康都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健康的人,只是不同的人偏向不同,或许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事情,都要经历一些挫折,或多
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人是一个思维主体,没有心理问题不代表心理状态健康。

三、出现心理问题并不代表心理不健康
与此同时,对应的问题是,并非出现心理问题就代表心理不健康,一些心理问题是在情绪的激动下产生的,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境与场合,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思想决定行动,人们只有在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人生目标,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自身的情绪与心理的良好调节。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心理卫生的关注,对于一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2009(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机械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