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学

合集下载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粱》中⾊彩艺术的运⽤与赏析

2019-09-30

[摘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彩是其造型语⾔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影视作品的画⾯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的视觉感受在⼈的感官中最为强烈。电影《红⾼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部经典作品。电影中⼀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个以红⾊为基调的“红⾼粱”世界,歌颂黄⼟⾼坡上的中华⼉⼥抗⽇⽣活的电影,⽤来祭奠那些激荡在⽆边⽆际的如⽕如荼的⾼粱地⾥的灵魂。

[关键词] 《红⾼粱》;⾊彩艺术;⼈性;魅⼒

⾼粱,象征着狂野的、⾃然的⼈性,它们在风中劲舞,⾃⽣⾃灭,是世间⽣命万物的象征。《红⾼粱》对红⾊渲染达到了⽆以复加的地步。红⾼粱,红褂,红裤,红轿⼦,在烈⽇的灼烧下通红的汉⼦背,以及影⽚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既象征了⾯对恶势⼒的践踏,以最本质的⽅式进⾏反抗的原始⽣命⼒,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红⾼粱》,以浓烈的⾊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的独特魅⼒发挥得淋漓尽致。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彩,它颂扬了⼈性的本质及⽣命的不可抗拒,对⼤⾃然⾊彩的运⽤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电影《红⾼粱》的⾊彩艺术效果

《红⾼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为基调的画⾯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于作者⾃⾝所注⼊的感情,部分则来⾃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这正是影⽚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所在。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彩发挥了⾄关重要的作⽤。⾊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们通过⾊彩⽽获得的感受。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及特点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及特点

84

影视制作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及特点

摘要 :

色彩艺术运用作为现代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了张艺谋的每一部影片中,成就了他独特的电影风格,他被冠以“色彩大师”的名头,作为美工出身的张艺谋导演,他的色彩运用独一无二,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表现手法。色彩在他的电影中是具有生命的,不管是在视觉感受上还是传达情感上,以及烘托人物性格形象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色彩绚丽而不空洞,夸张而存在内涵,这使得色彩作为他电影作品中不同于旁人的重要元素而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也让他的电影充满了别样的色彩风情。

关键词 :

色彩艺术运用;电影色彩;色彩塑造;

文/赣州广播电视台 苑繁华 李芳

1. 引论

在视觉的世界中,色彩是生命与活力的表现,直观的色彩也直接左右着人们的感情、思想和意识,不同的色彩运用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性意义。

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在世界电影史上毫无立足之地,直到1987年,

《红高粱》让张艺谋的名字登上了世界电影的舞台,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新锐导演到备受瞩目的“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直到现在的“国师”级电影导演,张艺谋一直是人们关注谈论的焦点,从最开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红高粱》,直到后来的商业大片《影》

、《长城》、《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色彩”一直都是张艺谋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无论是小众深刻的

艺术电影,还是迎合市场、巨额投资的商业电影,张艺谋一直都把色彩作为他叙述故事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运用

2.1 色彩突出主题风格

为了让影片主题明确,更好的突出影片风格,在画面方面,张艺谋根据影片需要,把色彩的运用做到极致,推动影片剧情发展。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菊豆》中他充分展露了玩弄电影色彩的高超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 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色彩渲染来诠释人性,显示出高雅沉重的美。
《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灰、红、白三色合流构成凝重冷寂、焦躁而窒息的氛 围,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刮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挣扎。
《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 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悖反地故事。
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对红色有着刻 意的追求,红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人们称他为“偏 爱红色的导演”。在所有色彩中,刺激幅度最强的是红色,它能马上 唤起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红高粱、红灯笼、红染坊、 红棉袄、红辣椒、红肚兜、红衣女子等等怎能不立即移情于观众!在 《红高粱》、《英雄》等重要作品中,红色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即使在影片的布景上,他也格外注意色彩的搭配,就连家庭的室内装 饰都令人难以想象地运用了各种鲜艳的颜色,除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外,更隐喻着看似平静的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怪诞的问题。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 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
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使用是有目的的,他在影片中精心设 计、搭配着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并赋予它们不同意义的象 征。对色彩看似态惫的使用恰恰一方面与他影片中狂野混乱的 情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同影片中戏剧结构、情节发展、人物 情绪,甚至同观众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主观意念都紧密相连。 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 而是一种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突破了以往 将摄影和画面单纯作为叙述工具的框架,使色彩的能指功能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信息内容。

视觉饕餮

视觉饕餮

视觉饕餮——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学

班级:091绘画

学号:0920040959

作者:宋江红

摘要:

色彩强烈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点。在电影中,单一色彩的表意功能并不完整。色彩只有进入到结构层面才具有审美价值,只有在各个局部色调的相互关系中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而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不仅是最生动最深刻的视觉语言,是其影片的华丽外衣,更是其影片的生命。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色彩艺术

张艺谋是中国当代电影史上不可回避的艺术家。他的电影观念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电影史上最为耀眼的一种电影理念。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教授曾评价说:“张艺谋不仅是国内著名导演,也是世界级的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是一个热爱思考的导演。他关注现实,试图说明现实,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张艺谋是时代的歌者。不过,这种对于时代的书写,张艺谋往往采用了较为曲折地手法。这种手法深深地扣上了历史的烙印。

没有自我特征的艺术家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家。艺术的特征就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长期形成的带有稳固性质的个性特点。探讨这些艺术特征有利于艺术家个人以及艺术本身的发展。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他坚持一贯的原则:用色彩来装扮影片,来点亮影片,给影片穿上华丽的外衣,让人们久久不能忘却。电影本就是一门描绘和记录光影的魔术,因此能在这个行当里凭借色彩笑傲江湖,尤为不易。张艺谋曾说,他之所以对色彩如此迷恋,是因为自己年纪较大的时候才真正“接触色彩”:在进电影学院之前他用的是黑白照相机,看的是黑白电影,所以对色彩的使用充满“饥渴”。从张艺谋所有拍摄、导演的电影作品看,构图新颖、画面华美、色彩绚丽,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色彩效果极度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异常浓郁。张艺谋也曾表示:“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摄影师出生的他对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不断求索与创新。他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领军人物”,色彩的运用也为他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耀。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

张艺谋是一个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他尤其喜欢使用红色,而《红高粱》这部电影恰恰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奠定了红色的基调。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坐在红色的轿子上,一身红色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事的开端。开头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红色的轿子与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那一点红色代表着当时的妇女地位,黄土地代表着压迫,表现出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卑微,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外面天空的蓝色预示着即将发生危险的事。在回娘家时,路过绿色的高粱地,绿色代表生命,片头也出现了这片高粱地,说明即将再次发生生命的转折。一个大全景,绿色的高粱地和深色的天空形成对比,表现出男女主角的爱情将受到挫折和考验。回到家中,女主的红色和家中的黑色形成对比,表现出与家里关系的不和,预示着即将决裂。而老掌柜死后,外面的强光和抛洒的高粱酒和剪纸的红色预示着女主将获得新生,希望。造酒时被男主破坏,画面并没有变成代表愤怒的暗红色,而是变成代表希望的金黄

色,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在祭奠罗汉时,红色蜡烛,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光,表现出他们的愤怒和为罗汉报仇的决心,而出现深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石头,暗示结局。在家中准备外出报仇时,送行的酒宴中,血红色的高粱酒,代表着危险与血腥,暗示着结局。在送行中,女主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血红色的高粱酒相互照应,暗示了结局时女主的死亡。最后女主中枪时,使用红色的画面和喜庆的音乐,以喜衬悲,暗示最后结局女主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气氛。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

2019-10-10

摘要:作为电影“格式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彩在丰满⼈物造型、深化主旨意涵等⽅⾯发挥着独特的视觉冲击作⽤。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物――张艺谋⽆疑是⼀位将⾊彩游刃有余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师。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不仅为观众奉献了异常华美的视觉盛宴,⽽且还成为彰显电影艺术⽓质的符号化象征。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彩艺术;视觉盛宴摄影出⾝的张艺谋对⾊彩有⼀种近乎偏执的迷恋和敏感,观看他的电影,很容易被其影⽚中⼤肆渲染的斑斓⾊彩震撼,浓郁强烈、酣畅淋漓。在“视觉消费”攫取“眼球”的21世纪,张艺谋不仅善⽤夸张刺激、⼤胆明朗的“浓墨重彩”营造令⼈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且巧于挖掘中国传统⽂化的内在寓意和深沉蕴涵,从⽽也为其在国际、国内影坛⾼歌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视觉盛宴的打造

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再仅仅是电影的⼀种附属表现,⽽是被赋予了独⽴的审美特质,时时传达出导演本⼈的思想观念。在他苦⼼孤诣营造的镜头美学中其对⾊彩的有⼒掌控和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在中国形形⾊⾊的导演中可谓绝⽆仅有,⽆论是其处⼥作《红⾼粱》中彰显⽣命活⼒与不可抑制原始情欲的⾎红,《⼤红灯笼⾼⾼挂》中象征封建权势阴冷、抑郁的暗红,《满城尽带黄⾦甲》中烘托雍容富贵的铺天盖地的⾦黄以及《英雄》中喻义不同故事的红、⽩、蓝、绿、⿊等诸种颜⾊的场景调度⽆⼀不在丰富观感体验、刺激观众⼼理、调动观众情绪等⽅⾯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这种⾊彩盛宴下产⽣的画⾯和视觉震撼已经远远超过故事情节本⾝。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彩是电影语⾔的⼀部分,我们使⽤⾊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光与影象征⽣与死的冲突⼀样。”或许是出于摄影专业的敏锐直觉,或许是张艺谋的有意为之,张的作品总是以夸张、饱满的⾊块张⼒烘托影⽚主题所需的情感基调和氛围,从⽽弥补其影⽚故事性的某些不⾜。作为⼀种形式美感,虽然⾊彩看似恣意,实则是作为某种道具或隐语与⽚中的特定情绪以及深层含义相得益彰(如《红⾼粱》中野合段,⾼空俯拍下随风狂舞的铺天盖地的红⾼粱暗指⽣命的肆意张扬和狂放不羁)。因此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仅仅是⼀种造型⼿段,⽽且是穿插情节发展、完善戏剧结构、丰满⼈物性格、传达导演思想内涵的重要物质媒介。

菊豆

菊豆

《菊豆》

红与黄的交织

《菊豆》这部影片是张艺谋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它延续了张艺谋对色彩的较高要求,在影片的方方面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艺谋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电影中的色彩用以传递情绪,抒发情感。色彩的光波比形象的光波传递的快,能够影响观众的情感。色彩是这部电影造型中最强烈的要素,充斥在各个方面。

1、红色:光波最长刺激最持久,使人产生活跃热情,激情,勇敢,野蛮,生机和爱情,也象征着复仇,失望和绝望。菊豆第一次主动向天青在染池示爱后,一匹悠长的染布从纺车上有节奏的落入染池,这时,菊豆在染布的坠落中享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渴求,暗喻着影片背后的情节冲撞与复仇的激情。天白出生时,如血色般的红襁褓裹着这个天生带着复仇意识的孩子,最后,天白也正是死在红色的染池中。还有天青乘着天白不在院中的时候在角落把从集市上买的红色头巾带在菊豆的头上时,鲜亮的红色瞬间从黑灰色的画面中跳跃而出,两人沉浸在短暂的快乐却被天白突然的归来而打断,亦在其冰冷的眼中将红色头巾急忙的拿下掩藏起来。最后,影片中红色的火焰出现了三次:一次是为了表现两人之间的性欲,一次是天白杀父时,一次是结尾菊豆放火汇集了所有的绝望,带着万念俱灰的决心,在最后一刻留下了最凄厉的传统封建制度的质问。《菊豆》中张艺谋对红色的大胆应用也正暗喻了影片对伦理、性和复仇的暗示。

2、黄色:在暖色系中亮度最高,是高调色彩、前进色,适于表现欢快、轻松、乐观的色彩,暗示着智慧、光荣、皇权、光明、和平、发展和轻浮。菊豆在影片的开场穿的正是黄色的上衣,暗示着影片故事的发展,也隐藏着菊豆在性欲上的主动。还有影片开始时染坊中的染布都是黄色的,暗示着故事的前进,天青和菊豆感情的开始。

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美学

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美学

011

[摘 要] 从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彩色电影《浮华世界》出现,到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问世至今,电影的彩色化毋庸置疑为电影的创作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斯托拉罗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导演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各个颜色都能被赋予多种含义。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优秀电影导演,对色彩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的不断突破与尝试和钟爱红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我风格。随着时间线对张艺谋电影中红色色彩的运用进行梳理,探讨其反映出的张艺谋的电影美学。

[关 键 词] 中国美学;张艺谋;红色运用

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美学

王梦蜓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依然活跃的中坚力量,色彩美学一直在其电影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中国电影从发展之初就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1]。张艺谋在其电影中不断尝试变迁中始终坚持这一点。在尊重电影艺术的同时,张艺谋又兼顾电影商业性,在不断摸索中,不断突破自己并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以红色为面叙事的时期

善用红色的评价是许多人能脱口而出的——关于张艺谋电影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特别重视对色彩的运用,而红色作为一种直观的、有冲击力的、带有民族特性的颜色一直备受张艺谋的青睐。红色在电影画面中通过场景或道具,在与情节紧密结合的同时表达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1984年,张艺谋在为《黄土地》做摄影师时,红色就大量穿插在作为电影主色调的黄色中,张艺谋对中国化的东方色彩的钟情初见端倪。1988年上映的《红高粱》作为张艺谋的处女作,井喷式地体现了这一点。从开头的声音先出,随着旁白出现的映入观众眼帘的第一幕,就是九儿带红花,被红线挽面随后被戴上红盖头的画面,而随后坐在轿子里的九儿扯下盖头时,整个电影画面没有一点空隙地被鲜艳的红色填满,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奠定了整个影片的色彩与感情基调,等到了晚上,画面在室外纯蓝、纯黑与室内身着红衣、靠着红被子、燃着红蜡烛的九儿身上来回切换,至冷至暖的强烈颜色对比隐喻着人物压抑、紧张以及决心反抗的心理状态。高粱地里的片段也是本片中一个重要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情节点,摇晃的画面中赤膊着上身的余占鳌在高粱地里急吼吼地踩出一片空地,呈现不完全的红色的肉体与前景中随风摇曳的高粱叶加上镜头上方持续的漏光,这里抽

江红《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光线分析

江红《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光线分析

江红《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光线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江红执导,张艺谋监制的文化大片,影片的光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影片光线分析:

1. 蓝色调的城市夜景

影片开场的城市夜景以蓝色调为主,蓝色代表着冷静与深思,这样的色调让人感觉到如此古老的城市显得有些陈旧,也体现了时代的落后和城市的贫穷。

2. 灰蒙蒙的空气

影片中人物的脸部总是被一层灰蒙蒙的空气所笼罩,这种光线表现强烈地描绘了那个年代中国的污染严重,也体现了人们内在的疲惫与无奈。

3. 黄色的照明

在张二妮挂起大红灯笼之后,影片进入到了最终的高潮,这时候片中的光线色彩开始变换为黄色,黄色是一种温暖而富有生命力的色调,这种色彩给人一种希望与激励的感觉,也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对于繁荣富强生活的祈求。

4. 红色与黄色的对比

影片中红色作为最醒目的颜色,与城市的灰蒙蒙、黄色的照明、张二妮的白色衣服以及黄色的灯笼对比,更加突出了红色的喜庆和热烈。而红色也代表着人民革命、艰苦奋斗的历史印记,影片中通过红色的极为鲜明的展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在这部电影中,光线的使用手法非常用心,既具有表现力,又有象征意义,让人们能够深入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英雄》——色调分析

《英雄》——色调分析

《英雄》——色调分析

品味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其中不乏看见他对于色彩的控制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对于色彩的标识是打开这部影片的又一把钥匙,从他的镜头下,黑色,红色,蓝色,绿色,白色这些基调似一个人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灵魂。

黑色:

骑着黑色战马的战士,一眼望不尽。在殿外的大臣穿着黑色站在两边,黑色中透

露着一种威严,殿内是一片空旷,秦王处在一个充斥黑色的环境之中,他的内心孤独,寂寞,“十年来,从未有人上殿近寡人百步。”

从他们两人的发饰服饰以及周围的摆设来看,黑色调成为无名和秦王的主要色调

贯穿于这部电影,黑色是无名在整部影片中对于生与死的讲述,在无名的世界里生死无足轻重,面对飞来的万箭,他很坦然,他的内心想要寻求一种解脱,从黑色中解脱出来。秦王,他对自己定下体制无奈,黑色是他肩上担当的责任。

红色:

荒漠戈壁之中,一座红色书馆突兀,像岩浆要喷发,心里涌起一阵心慌,随后秦

人率领千军万马,以放箭展开腥雨之战,赵人端坐仍然在练习书法,“你们要记住,秦国的箭再强,可以破我们的城,灭我们的国,可亡不了赵国的字!”红色又象征

着历史兴衰流淌着的血液,是赵国轰轰烈烈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生命,朱砂的出现,体现了导演对于文化血脉这一重要情怀的暗指。

另一方面,红色映照着这个故事中是残剑和飞雪的互相猜忌。飞雪一剑刺出去,

红色是戾气、冲动和怀疑。

两个红衣女子在一片红色的树林里,枯黄的树叶缓缓飘落,剑扫过落叶,如月眼

光是凄冷仇恨的。金黄的树林在如月被剑刺后随即晕染成鲜红一片,似鲜血。

蓝绿色

秦王回忆记忆中的刺客,蓝绿色调,秦王身为一国之军,缜密的心思,镇定自若,而残剑飞雪则是胸怀坦荡。

《英雄》的色彩运用

《英雄》的色彩运用

《英雄》的色彩运用

编辑:以沫来源:网络时间:2011-08-25 11:08

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看电影》是这样评价《英雄》的色彩运用:“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黑色被张艺谋认定为秦朝的颜色。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红色的夸张和叙事的情绪是一致的,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而绿色代表家乡、过去、浪漫、和平。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噗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官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意味着恐怖、决裂和死亡。

《英雄》中的人物,都淡化成了一个英雄的符号,在服装颜色的变化中写意英雄的风情韵致,张曼玉红衣飘摇中的绝美,李连杰黑衣劲装中的刚毅,梁朝伟白衣飘飘中的孤绝无一不跃然而出。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视觉叙事分析[权威资料]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视觉叙事分析[权威资料]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视觉叙事分析[权威资料]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视觉叙事分析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他的影视作品对国内外电影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主要体现在电影叙事中,对色彩进行充分挖掘、精心布置设计,以及充分利用这些色彩具有的象征性特点、直观性特点等,以此来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使电影叙事更加完整并且使电影自身的美学效果更加突出。分析张艺谋以往影视作品中色彩在电影叙事方面的贡献,以及对电影叙事和色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这一课题,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目前影视文化的内涵,并为探究大众在对电影审美方面的教育以及电影导演在色彩方面进行创作,提供一条研究有关审美心理方面的途径。

一、不同色彩所体现出的叙事视觉

(一)厚重黑白色的清雅

张艺谋在色彩运用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他十分擅长运用电影的原始黑白色调对影片进行渲染,并且大部分都是主要来表现爱情。虽然这两种颜色看上去略显灰暗,但却是张艺谋对人生、对爱情的独特见解,也从另一角度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典雅、别致的电影氛围。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我”在获悉父离世一直到思绪飞回父母相恋之时,黑白两色一直充斥着整个影片,影片营造出“我”因丧父所带来的悲伤、沉痛以及灰暗的情绪。正如张艺谋本人曾说过黑白两色更能表现出葬礼中悲伤、怀念的感觉。但是,当影片的视角转向母亲的回忆后,又用彩色来展现过往的一切,尤其是当年母亲穿的“红色棉袄”以及父亲的中山装,这一切在母亲的心中永远是充满彩色的。虽然整部影片主要以回忆为主,但在电影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都是以黑白两色来表现,更显得中间的彩色回忆部分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神往,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才显得这么美丽。[1]而这正是那个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其电影的主要特色。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带给观众一场场的视觉盛宴。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十面埋伏》《英雄》,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更多的是作为影片叙事背景的色彩。作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总是将自己的电影用色块完美地表现出来。增加了视觉冲击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影片运用色彩把时间与空间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影片呈现的色彩画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电影的内在寓意。本文通过视觉语素中的色彩这一语素,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我国传统民间色彩一般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这种高强度的对比能够产生出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最直接的形式。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在电影中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体现着我国民间色彩的文化蕴涵,同时这些色彩也承载着电影主题下的象征性、寓意性。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惯用的红色,这个最具中国韵味的色彩反复地出现在了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张艺谋喜欢红色,他把白的高粱酒变成了红色,把田野摇曳的绿色生灵变成了飞舞的红色精灵。在荒漠的背景下突出的红色充满了苍凉的韵味,并具有一种生命精神。张艺谋是陕西人,他在影片中也常常会透露出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他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色彩语言向观众诉说了这种眷恋。其影片中常用的黄土地背景和人物鲜艳的色彩造型,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他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这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的色彩要求。他利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色彩的变化活动直接刺激视觉并且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所以色彩对于其影片情感的表述功能最直接。在影片向观众诉说影片内容情节时,需要带来能够引起人们视觉刺激的画面,色彩恰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沉淀又有视觉的新颖。

【精品】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精品】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极致绚烂的红

——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

T01114207

孙雅玲

在我们当代中国众多电影导演里面,对电影画面色彩应用表现较为完美的,张艺谋算是其中一位.他大量运用色彩来展现、烘托、渲染电影的中心主题,这种手法不但让众多电影观众的视觉神经感到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很好的展现了审美情趣与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让电影画面更有艺术意蕴。张艺谋所导演的《红高粱》,其中应用的美术色彩不但展现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电影艺术表现风格,还最终征服大批喜爱其电影作品的观众。

视觉,是人感官的五官之首,是对客观的最重要的反映。按照形象化的要求,色彩词语

作为视觉表象的信号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语言、电影语言中。张艺谋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词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红高粱》以独特的电影语言体现出涌动的生命活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首先,在色彩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红色是激情、正义、生命力的象征。《红高粱》通篇贯穿红色,太阳、血、高粱、高粱酒是组成红色的基本物象,也是主要情节的标志物。接下来本文将就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做出浅显的探讨。

看完《红高粱》这整部电影会觉得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真实的,他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日本却践踏了这样一个安静的高粱地。但是张艺谋并没有因此而大写战争,而是用平静来代替激烈,无论是时时唱起的陕北的民歌,作战时响起的唢呐声,还是豆官对着红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谣都是内心激动的体现。正如电影名称一样,作品中有很多的“红”,这部影片将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其一大标志。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与造型艺术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与造型艺术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和造型艺术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张艺谋所关注的。张艺谋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

色彩实际上是包含在造型艺术里的。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画面构图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但是本文为了突出张艺谋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特别地将色彩单列出来进行论述。

一、张艺谋电影的造型艺术

电影是以造型艺术为依托的综合艺术。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常用“视觉艺术”来涵盖绘画、雕塑、摄影、电影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而电影艺术与绘画、摄影等传统艺术门类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其造型性。

造型艺术是指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电影重视画面艺术构成,强调视觉效果的感染力,造型艺术恰恰满足了电影的需要。默片时代的电影理论家卡赞斯基曾经说过:“电影就其艺术材料和表达手段而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①造型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叙事技巧,还可以用来塑造环境,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铺排故事情节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第五代导演极为注重电影中的造型艺术,而他们中间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的就是张艺谋。以剧情为依托实现造型艺术是张艺谋电影的重要特点。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光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的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nd
谢谢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美学》
答辩学生:郑瑞鹏
论文概要
一、纵观张艺谋电影作品 二、色彩奠定影片基调
三、色彩表现电影主题
四、色彩参与影片Biblioteka Baidu故事叙述 五、色彩的时空转换功效
粘贴图片
创新和指导意义:
创新:分析独到,见解明确 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指导意义: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不足之处:
• 举证较少,对论文佐证不足 • 论文分析深度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