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合集下载

《英雄》色彩赏析

《英雄》色彩赏析

《英雄》色彩赏析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

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

《看电影》是这样评价《英雄》的色彩运用:“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黑色被张艺谋认定为秦朝的颜色。

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

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

红色的夸张和叙事的情绪是一致的,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

而绿色代表家乡、过去、浪漫、和平。

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噗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

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官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

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意味着恐怖、决裂和死亡。

《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屏。

黑色给予人的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的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

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呼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踌躇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那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

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着死亡。

在电影《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

红色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和结果,这一切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得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魅力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魅力

论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魅力在张艺谋的电影造型手段之中,色彩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看过张艺谋电影的人无疑都会被他所创造的绚烂的光影世界所倾倒,他本人是摄影出身转而改执导筒,因而影片的色彩造型是他的强项。

在他的众多电影之中,色彩的巧妙运用无疑是给他的电影增色不少。

如在商业大片《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红高粱》等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多部优秀影片种多种色彩元素的加入。

《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张艺谋一出手就把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以后对红色的偏爱几乎成了张艺谋电影的一个标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性的激情联系在一起。

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都亢奋起来,仿佛某种内在而生的原始生命冲动和压抑至深的痛苦突然夸张地毫无节制地喷涌而出。

这种极端的造型样式是前所未有的,观众猝不及防地陷入一种纯粹的情结性体验中,直到“颠轿”一场戏结束,夜幕降临,回到酿酒作坊,转入“典型的天空色”——深蓝色调时,观众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并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象。

“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我”父亲高亢童稚的声音回荡不绝,碰得高粱棵子索索打抖。

在剪破的月影下,“我”爷爷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

人月深处,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

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鸣,慷慨、悲凉。

太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红色……这是电影《红高粱》的结尾。

使观众久久驻立,沉浸在极度的美的感觉中。

张艺谋真高明,他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英雄》色彩赏析资料讲解

《英雄》色彩赏析资料讲解

《英雄》色彩赏析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

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

《看电影》是这样评价《英雄》的色彩运用:“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黑色被张艺谋认定为秦朝的颜色。

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

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

红色的夸张和叙事的情绪是一致的,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

而绿色代表家乡、过去、浪漫、和平。

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噗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

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官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

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意味着恐怖、决裂和死亡。

《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屏。

黑色给予人的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的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

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呼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踌躇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那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

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着死亡。

在电影《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

红色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和结果,这一切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得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分析

张艺谋电影色彩分析

著名导演张艺谋对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虔敬的态度、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

xx曾表示:“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

摄影师出生的他对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不断求索与创新。

他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领军人物”,色彩的运用也为他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耀。

色彩,是最大众化的艺术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光线、构图与运动被视为电影造型的四大要素。

因此,有经验的艺术家总是利用一切时机强化色彩的审美效应。

张艺谋对色彩极为敏感。

他认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因此他更为自觉地把色彩运作视为重要手段。

《黄土地》用极度单纯的色彩(黄与黑)和极度平面化的造型影像如土地、黄河、犁地、腰鼓、祈雨等来表现一个古老的传说,显示出荒凉壮观的美。

《红高梁》在红色的基调运动中,穿插纯净的黄色(土地)、绿色(高梁)、蓝色(夜幕)、黑色(衣裤),颠轿——野合——复仇,礼赞生命的主题得到升华,色彩和造型在银幕上完全被电影化。

《菊豆》中他充分展露玩弄电影色彩的高超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色彩渲染来诠释人性,显示出高雅沉重的美,《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灰、红、白三色合流构成凝重冷寂、焦躁而窒息的氛围,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挂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而挣扎。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金宝唱歌的舞厅里烟气蒸腾、光怪陆离的玫瑰色调中制造了一个背叛与忠贞抵牾错置的故事。

《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悖反的故事。

《我的父亲母亲》红、白、黑三色的流动,灿烂色彩的组合和自然景观的展现,鲜艳明快的色调为“爱”作注脚,决然不同的色彩话语,来叙述时间的似水流年,“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恋旧回归色彩的挽歌”。

《活着》里斑斓奇幻的皮影戏,体现了人对苦难的出售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这一生命感悟。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及特点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及特点

84影视制作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及特点摘要 :色彩艺术运用作为现代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了张艺谋的每一部影片中,成就了他独特的电影风格,他被冠以“色彩大师”的名头,作为美工出身的张艺谋导演,他的色彩运用独一无二,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表现手法。

色彩在他的电影中是具有生命的,不管是在视觉感受上还是传达情感上,以及烘托人物性格形象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色彩绚丽而不空洞,夸张而存在内涵,这使得色彩作为他电影作品中不同于旁人的重要元素而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也让他的电影充满了别样的色彩风情。

关键词 :色彩艺术运用;电影色彩;色彩塑造;文/赣州广播电视台 苑繁华 李芳1. 引论在视觉的世界中,色彩是生命与活力的表现,直观的色彩也直接左右着人们的感情、思想和意识,不同的色彩运用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性意义。

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在世界电影史上毫无立足之地,直到1987年,《红高粱》让张艺谋的名字登上了世界电影的舞台,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新锐导演到备受瞩目的“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直到现在的“国师”级电影导演,张艺谋一直是人们关注谈论的焦点,从最开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直到后来的商业大片《影》、《长城》、《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色彩”一直都是张艺谋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无论是小众深刻的艺术电影,还是迎合市场、巨额投资的商业电影,张艺谋一直都把色彩作为他叙述故事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运用2.1 色彩突出主题风格为了让影片主题明确,更好的突出影片风格,在画面方面,张艺谋根据影片需要,把色彩的运用做到极致,推动影片剧情发展。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的作品,红色便是这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颜色,强烈的红色并没有让人们感到丝毫的温暖,却是封建主义思想最强有力的代表色,深宅大院犹如一座牢笼,困锁着人们扭曲的心灵,正是对封建黑暗最好的批判。

本来是充满喜气的红色,在张艺谋的巧妙使用下却成为了一种讽刺,也通过色彩来突出影片强烈的主题,表现着封建主义思想对于人们的迫害是多么的严重。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运用

浅谈张艺谋电影中色彩意象的应用一、前言色彩意象是电影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有效的应用可以更好得表现电影的内涵可以让观众更好的感知电影的内在含义,张艺谋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色彩意象,张艺谋在他的电影中对颜色有着特别的追求,他擅长通过对色彩的独特热爱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进而更好的表现作品的主题。

他的电影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秋菊打官司》《黄土地》等无一不用了鲜艳绚丽的色彩,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亦即色彩之旅,色彩就是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写照,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深深地打上了他个人的印记。

二、张艺谋电影中的画面色彩一望无际的大红高粱地,如翡翠般的红高粱酒,桐红色的油脂皮肤、、、、、、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红高粱》红轿子、红衣服、红太阳、血红的天空、鲜血、、、、、、大量红色的运用色彩极为深郁、饱满、鲜艳、富有表现力,不仅是叙事的一部分,更奠定了电影的情感基调,热烈、饱满。

《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延续了《红高粱》中的红之外,又增加了红轿子,红灯笼、黑布套、蓝院墙白雪等色彩意象。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呈静态的长镜头,凝固的空间,重压的气氛,正面的肖像描写,倔强而木然的月光,把观众置于颂莲所直面的不在场的画面之外继母地位,倾听她说“嫁人就嫁人”,“当小老婆们就当小老婆”,体味她的屈从与反抗,灰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色调之一,灰黑色的天空,灰白色的画面,青灰色德尔枯死的瓦片,充斥了观众的视觉空间。

而在《菊豆》这部电影中,整个院存在以蓝色为主调的夜色中静溢地等待黎明,这一画面在电影中出现了无数次,当天青从外面赶脚回来的时候,菊豆在杨金山折磨下呻吟,声音穿透了夜色,在整个时空回荡,加之各色鲜艳的染布,这一画面就具有了压抑、同情、抗争等含义。

《黄土地》当中,则以大面积的黄色土地、黄河、红嫁衣、红盖、头、黑粗布棉袄白羊肚毛巾来表现作者的感情,饱满、凝重、温暖沉重,土黄为主调,黑豹为辅。

张艺谋影视色彩影评

张艺谋影视色彩影评

影评无可否认,摄影出身的导演张艺谋,色彩从来都是张艺谋强项,不愧是成名的摄影专家,紫、红、蓝、黄、金、些许的绿和远处的白光,构成了整个构图都是完整的,在摄影角度是完美的。

《红高梁》的民族气概令人热血沸腾,《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气氛很中国,《英雄》的色彩和中国元素更是运用得一流,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影片中,尽是满眼金灿灿的宫廷色彩,华丽精致的布景服饰令人目不暇接,大呼好看,也只有张艺谋能把金色运用得如此大气,而丝毫不显俗气,让人盛赞《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似乎都亢奋起来,久久压抑的之深的原始生命似乎即将的要冲动爆发,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

太阳的红,血色的红,高粱酒的色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在原始的封建的旧社会中,在整个几乎固化僵硬的时代,人们不无渴望一种解脱,一种超越自我的实现,而红色的象征是自由,是胜利,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时,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红色的扩张力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同样是红色,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旗袍,红色的空气,红色的权贵,却是红色的悲剧,被灯笼决定命运的女人们,整日在灯笼的下渴求着生命的所谓“绽放”,点灯,灭灯,封灯的过程,包含了多少凄凉与绝望。

灯亮点亮了女人的希望,灯灭,女人就是被熄灭的灯,而封灯的结局,是女人的命运的终结。

红色,给我们的影响最深是红色,红色本代表喜庆,但在影片中似乎不怀好意的讽刺,显得如此的刺眼,栽进这一片血红,便开始了不幸的人生。

黑色: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

就像黑暗势力,让人窒息在其中,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色彩在《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表现手法,也是情感载体。

下面从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色彩在《影》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电影整体以黑白为基调,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现代感。

黑白色调给人一种压抑和冷静的感觉,与影片中演员们的动作呼应,更加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偶尔会出现红色的元素,如雪花、火焰和嘴唇等,这种局部的红色在黑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关注和视觉冲击力。

红色也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情感的激烈和欲望的燃烧。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暗度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例如高饱和度和明亮的色彩能够使人感到温暖和充满希望,而低饱和度和阴暗的色彩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压抑和恐惧。

色彩在《影》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色彩能够增加电影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观赏性。

黑白色调使得电影更加具有纪实性和艺术性,红色的出现则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色彩能够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在电影中,女主角杨幂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人爱国一人奉献,她们之间的内心战争和痛苦,通过色彩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黑白和红色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她们的内心世界。

色彩还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情绪氛围。

电影中的黑白色调和红色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古代东方世界的厚重和神秘感,也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色彩在电影《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黑白和红色的运用,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去。

色彩也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矛盾,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丰满。

《影》的成功得益于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张艺谋电影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

张艺谋电影色彩一、张艺谋电影色彩的基调(一)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红高粱》拉开了张艺谋电影主色调—红色的序幕,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群古朴、野性的中国农民的传奇故事。

《红高粱》节奏明快、张弛有度,生动而浓烈的视觉形象,令业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

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以一场红色的风暴袭击观众的眼球。

红衣、红轿、红盖头等释放出的是野性、浪荡、激情和欲望。

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炙热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那低沉粗狂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显得无比的奔放自由,张艺谋就是这样以自己对色彩的独到理解,用色彩将一些极为普通的场面看起来更为盛大更具生命力,用最大限度将影片的意义呈现给大家。

红色在影片中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尤其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为了给大伙送饭,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弟兄们则同归于尽。

我的爷爷如同雕塑般站在高粱地里凝望,神秘的日全食染红了世界。

张艺谋大胆的用红色为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作用和象征意义阐释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和民族气节。

由此将观众带出了影片中的现实时空,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

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对中国传统封建家庭的批判,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寓意。

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泯灭被张艺谋浓缩在一个阴森封闭的院落里。

这个院落中条条块块都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压抑束缚,暗灰色的天空、地面、墙壁,冷静,腐烂的象征,除了头顶的那一角天空外再无其它出路,红灯笼成了唯一的色彩,是权利的象征,点灯、灭灯、封灯都像是在表演一套仪式,具有极强的威严感和冲击力。

在这一片死气沉沉的灰色中偏偏出现了一点点的红色,也许它会给人一些慰藉,但是事实它代表不了希望,是可悲的权利,是被控制着的人性。

红灯笼代表着女人地位,因此它不仅仅反映真实的“物”更参与了影片的“事”。

色彩的叙事给影片带来了浓重的隐寓象征风格。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2019-10-10摘要:作为电影“格式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彩在丰满⼈物造型、深化主旨意涵等⽅⾯发挥着独特的视觉冲击作⽤。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物――张艺谋⽆疑是⼀位将⾊彩游刃有余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师。

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不仅为观众奉献了异常华美的视觉盛宴,⽽且还成为彰显电影艺术⽓质的符号化象征。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彩艺术;视觉盛宴摄影出⾝的张艺谋对⾊彩有⼀种近乎偏执的迷恋和敏感,观看他的电影,很容易被其影⽚中⼤肆渲染的斑斓⾊彩震撼,浓郁强烈、酣畅淋漓。

在“视觉消费”攫取“眼球”的21世纪,张艺谋不仅善⽤夸张刺激、⼤胆明朗的“浓墨重彩”营造令⼈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且巧于挖掘中国传统⽂化的内在寓意和深沉蕴涵,从⽽也为其在国际、国内影坛⾼歌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视觉盛宴的打造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再仅仅是电影的⼀种附属表现,⽽是被赋予了独⽴的审美特质,时时传达出导演本⼈的思想观念。

在他苦⼼孤诣营造的镜头美学中其对⾊彩的有⼒掌控和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在中国形形⾊⾊的导演中可谓绝⽆仅有,⽆论是其处⼥作《红⾼粱》中彰显⽣命活⼒与不可抑制原始情欲的⾎红,《⼤红灯笼⾼⾼挂》中象征封建权势阴冷、抑郁的暗红,《满城尽带黄⾦甲》中烘托雍容富贵的铺天盖地的⾦黄以及《英雄》中喻义不同故事的红、⽩、蓝、绿、⿊等诸种颜⾊的场景调度⽆⼀不在丰富观感体验、刺激观众⼼理、调动观众情绪等⽅⾯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这种⾊彩盛宴下产⽣的画⾯和视觉震撼已经远远超过故事情节本⾝。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彩是电影语⾔的⼀部分,我们使⽤⾊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光与影象征⽣与死的冲突⼀样。

”或许是出于摄影专业的敏锐直觉,或许是张艺谋的有意为之,张的作品总是以夸张、饱满的⾊块张⼒烘托影⽚主题所需的情感基调和氛围,从⽽弥补其影⽚故事性的某些不⾜。

作为⼀种形式美感,虽然⾊彩看似恣意,实则是作为某种道具或隐语与⽚中的特定情绪以及深层含义相得益彰(如《红⾼粱》中野合段,⾼空俯拍下随风狂舞的铺天盖地的红⾼粱暗指⽣命的肆意张扬和狂放不羁)。

跃动的色彩彩色的语言——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跃动的色彩彩色的语言——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故事的彩色叙述,还是极为少见的,想必这 杂更为高级、进化的反应,并把两者结合起 响故事、情节的整体感,达到了相得益彰的
也是张艺谋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广受国际赞 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果。所LX( 红高粱》 意境。另外,缤纷的色彩创意还涵盖了多重
誉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是”视觉游戏1艺术品,又是视觉性中枢部 意义:首先,用颜色来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
演之下,无不具有鲜明而美妙的视觉效果, 同时,张艺谋更深一层地巧妙运用了色彩的 博大的胸怀。通常,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
但将色彩充分融入故事情节,将无声的色彩 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意义由第一级反射 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英 语言化作人物内心激情澎湃的真情告白和 上升到二、三级反射,即神经中枢的更为复 雄》结合得非常融洽,多种色彩丝毫没有影
影感”的文学作品。张艺谋以敏锐的嗅觉捕 粱红形成的血海。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 玉红衣飘摇中的绝美,李连杰黑衣劲装 中的
1下转24 页】
危险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快。”【2] 看电影正
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体验。惊险片、恐怖片、血 腥暴力的动作片虽然让观众觉得紧张害怕 , 但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只是一场无危险的心 理冒险历程 ,其中的暴力和破坏元素是不具 现实杀伤力的,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体验攻 击和破坏带来的快感却不用担心会为此受 到惩罚,这正是观众对电影中的惊险场面和 恐怖元素既害怕又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从刚刚出道时的《红高粱》,到《英雄》、 游戏艺术品。那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 事;其次,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
《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的色彩艺术走过 愉悦了视觉器官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 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并且观众
了一个从略显张扬到逐渐到位,从略显生涩 生命意志(红色是血的颜色)。一种敢爱敢恨、 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激发了不同个体潜意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

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

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4、彰显女性的个性。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期影片尤其彰显女性的个性与魅力。

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女性的代表。

5、总结。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背景音乐唯美动听,画面宏伟壮丽;深度剖析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同时选角严格,善于挖掘新人。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2019年精选文档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2019年精选文档

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色彩美学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出身于陕西农村,他了解农村,懂得农村。

他在电影里时常透露出一股浓重的乡土眷恋情怀。

巧妙的民间色彩运用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画面风格,是他最擅长的表达自身创作意图的利器。

(一)中式色调的“俗”简洁明快与夸张浓烈的色彩是张艺谋电影抓住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强烈刺激的色彩对比往往能碰撞出绚丽、热闹的气氛。

这种典型的中式色调风格恰恰是民众最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情感表达形式。

张艺谋就特别偏爱原生态的民间色彩,时常运用这种色彩搭配展现自然、人类和情感各方面的观念形态。

张艺谋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种色彩运用的“俗”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涵养不谋而合,在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同时,这种雅俗共赏的定位也更容易赢得国际认可。

“俗”的色彩理念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秋菊打官司》中他就为我们呈现了这种极具乡土特色的色彩语言,影片中的黄土地、红辣子、玉米棒、鲜红的女性服饰等情景色彩,不仅给观众带来一种充满张力的乡土视觉冲击,也同样影响并刺激着观众的心理,带动着观众的情绪起伏。

(二)基调颜色的“真”电影的基调颜色是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的画面色彩组合的倾向。

从某种程度上说,基调颜色的选择左右着观众观赏电影的心情。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基调颜色也反映了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

从色性上看,《秋菊打官司》偏向于暖调子,这种选择使得这部原本严肃的法律题材的影片蒙上了一层喜剧色彩,明快的叙事基调也让观众在解读影片时更加轻松;从色相上看,影片不像《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完全以夸张的红色为基调,《秋菊打官司》的基调颜色相对丰富,有黄调子、红调子、白调子、灰调子等,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色彩明度上看,影片以明调为主,大多数场景的颜色都相对明快,但也有部分场景以暗调来展现;从纯度上看,电影中不乏高纯度的亮色细节,大红袄子、红辣子、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郭萌萌。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张艺谋电影中色彩具体运用来分析。

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作者分析了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她提到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 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
关联。

对此观点我表示赞同,首先,色彩本身就能起到感染群众的作用,加之色彩来自于民间更能引发共鸣。

色彩固然可以刺激大脑,传达讯息,但是只有真正理解感受色彩的意义才能有所收获。

第二,色彩在其电影中所承担的叙事与情感作用.作者认为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却对于故事内容的直接描述少之又少, 他的所有影片的对白都
尽可能用大部分的情节都选择了用画面表述的形式, 用极富感染力的
色彩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

我认为,虽然色彩在电影中对叙事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缺少对白而采用大部分的画面来表达还是稍有不妥,适当的运用是很不错的,但要是用之过极就会减分,所谓语言也是有它的魅力所在,讲画面色彩和语言适当正确的结合对叙事和情感的作用才更好。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

从《影》看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特点和作用《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电影,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视听语言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而著名。

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被巧妙地运用,不仅令观众的视觉感受到了一种美学的享受,更加强了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本文将从《影》这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视听语言的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就色彩运用而言,《影》所展现的色彩鲜明而有力量。

影片中的色彩主要以黑、白、红三色为主,黑色代表了压抑、神秘,白色代表了纯洁、光明,红色则代表了激情、力量。

这三种颜色在影片中的运用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将影片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战斗的场景中,黑、白、红这三种颜色交相辉映,在极度对比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绝美的画面,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之中。

这种色彩的高度集中和变化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张力,让观众对故事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从视听语言的特点上来看,《影》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符号性。

在影片中,黑、白、红三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并非只是单纯的颜色本身,它们更多地是通过视觉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故事线索。

在影片中,黑色经常出现在权谋和阴谋的场景中,代表了权力的暗黑和阴谋的诡异;白色则常常出现在清新、纯洁的场景中,代表了正义和光明的力量;而红色则往往出现在激情四溢的场景中,代表着情感的宣泄和生命的活力。

这种对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更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符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

影片中色彩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达。

在影片中,黑、白、红三种颜色也常常与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挂钩。

影片中主人公的色彩主要以黑色为主,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杂和纠结;而在他与妻子的情感纠葛中,红色则成为了一种凸显情感激烈的表现手段。

这种将色彩与人物内心情感挂钩的手法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更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角色理解和情感共鸣,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其电影的主要特色。

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准确把握,带给观众一场场的视觉盛宴。

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十面埋伏》《英雄》,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更多的是作为影片叙事背景的色彩。

作为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总是将自己的电影用色块完美地表现出来。

增加了视觉冲击力,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影片运用色彩把时间与空间合理地结合起来,使观众通过影片呈现的色彩画面更加深入地理解其电影的内在寓意。

本文通过视觉语素中的色彩这一语素,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艺术特色。

一、民间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张艺谋善用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民间色彩来捕捉观众的视觉点,我国传统民间色彩一般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这种高强度的对比能够产生出丰富、绚丽、热闹红火的气氛,这种色调风格正是民众喜爱并表达思想情感的最恰当最直接的形式。

这种民间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它们与自然、社会和人生诸方面的观念形态相关联。

在电影中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体现着我国民间色彩的文化蕴涵,同时这些色彩也承载着电影主题下的象征性、寓意性。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惯用的红色,这个最具中国韵味的色彩反复地出现在了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

张艺谋喜欢红色,他把白的高粱酒变成了红色,把田野摇曳的绿色生灵变成了飞舞的红色精灵。

在荒漠的背景下突出的红色充满了苍凉的韵味,并具有一种生命精神。

张艺谋是陕西人,他在影片中也常常会透露出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他用极具陕西特色的色彩语言向观众诉说了这种眷恋。

其影片中常用的黄土地背景和人物鲜艳的色彩造型,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色。

他说:“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也好。

”这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的色彩要求。

他利用这些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电影的视觉张力,色彩的变化活动直接刺激视觉并且影响观者的心理,带动观者的情绪起伏,所以色彩对于其影片情感的表述功能最直接。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与造型艺术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与造型艺术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和造型艺术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张艺谋所关注的。

张艺谋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

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

色彩实际上是包含在造型艺术里的。

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画面构图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

但是本文为了突出张艺谋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特别地将色彩单列出来进行论述。

一、张艺谋电影的造型艺术电影是以造型艺术为依托的综合艺术。

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常用“视觉艺术”来涵盖绘画、雕塑、摄影、电影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

而电影艺术与绘画、摄影等传统艺术门类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其造型性。

造型艺术是指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

电影重视画面艺术构成,强调视觉效果的感染力,造型艺术恰恰满足了电影的需要。

默片时代的电影理论家卡赞斯基曾经说过:“电影就其艺术材料和表达手段而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

①造型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叙事技巧,还可以用来塑造环境,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铺排故事情节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第五代导演极为注重电影中的造型艺术,而他们中间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的就是张艺谋。

以剧情为依托实现造型艺术是张艺谋电影的重要特点。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光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的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红高粱、红花轿、红辣椒、红剪纸、酒坊、酒缸、黄土地、染布池、红灯笼、深宅大院、布条、唢呐、京剧、脸谱、书法、皮影戏、赌场、骰子、红色标语、大炼钢铁、毛主席画像、红袖章、红宝书……这些都是张艺谋电影中的造型。

张艺谋的早期电影全是改编自出版的小说,但张艺谋常常在电影中使用独特的造型,为原著添加神来之笔,使得电影比原著显得更加丰富和出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艺谋电影导演的美学观
一、 审美差异的战略关照
——题材选择的全球意识
张艺谋自己说,他的电影离不开小说。标志他成功的四部影片《红高粱》、《菊 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全部取材于小说,而且百分之百地命中 国内外大奖.人们不禁惊诧,出道之始的张艺谋为何有如此神通? 客观说,中国正值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参与经济大循环,国际骤然兴 起的东方文化热,给了张艺谋一个极好的打出去的机会和大环境;而此时,一批有成就有 造诣的小说家早已走在前头,有了一系列文坛佳作,又为张艺谋寻找电影题材提供了深 厚广阔的基础。主观说,好的小说有的是,为什么张艺谋单单选择了莫言、刘恒、苏童、 陈源斌的呢?这是艺术家气质,品味及审美观的不谋而合,显然,他从小说中看到了自 己想要说的东西:浓郁的东方情调,中华民族精灵的闪烁,同时他更聪明地嗅到这些小说 中可供他电影手段大肆发挥的缝隙,这一切激励着他的电影导演创作欲,于是一部部洋 溢着浓烈张艺谋美学理想的电影诞生了,充分显示了张艺谋的电影艺术选题的战略审美 观照。因为它的内容是纯东方的,这在西方人眼里便是“洋”,形成了强烈的蓬勃的, 因地域差异而激起的审美新奇感和热情,这是张艺谋选择电影题材的必然中的偶然,越 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于不经意中将自己的创作纳入了全世界的大系统中,电影本 来就是属子全世界的,于是,他就又创造了一个偶然中的必然。
的解 的 联 富 身 观 极 这 促故 桥 想 的 对 众 悲 是 进事 梁 , 象 于 创 壮 电 作情 , 在 征 人 造 , 影 用节 对 观 意 的 了 让 《 。、 于 众 义 视 一 观 红 把帮与,觉个众高 握助影勾的红回粱 人观片起美色味》 物众之观感的良的 内更间众效世久结 心深搭丰应界。尾 具层起富以。张, 有次了悠及红艺极 极的沟远它色谋美 大理通的丰本为、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 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
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使用是有目的的,他在影片中精心设 计、搭配着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并赋予它们不同意义的象 征。对色彩看似态惫的使用恰恰一方面与他影片中狂野混乱的 情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同影片中戏剧结构、情节发展、人物 情绪,甚至同观众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主观意念都紧密相连。 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 而是一种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突破了以往 将摄影和画面单纯作为叙述工具的框架,使色彩的能指功能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信息内容。
张艺谋电影的视觉特点

1、首先是用色彩大面积渲染填充眼睛感官,在瞬间捕捉到受众的视觉 点,并用色彩来表达其承载的含义。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色彩的情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的联想而 得到的。这种色彩的情感并非单单是个人的感觉,还是各自都具有一种 能被普遍理解的性质,一种普遍的适应性,自然形成一种直觉的心理反 应。例如:白色会给人洁净感,代表纯洁,张艺谋在《古今大战秦俑情》 中运用蓝色夜幕衬托出了填满整个画面为秦始皇取长生不老药的成群结 队的白衣少女,让人联想到纯洁无辜的灵魂。例如:红色给人温暖感, 并像火焰一样,令人神迷、夺人魂魄。同样是该片中在背景音乐《焚身 似火》主题曲陪衬下,巩俐身着一身红衣,慢镜头走到火里自焚,来表 现热烈燃烧的情感和摄人魂魄的美。这种大面积色彩的运用在对人的视 觉产生冲击的同时,承载了一定的涵义,使人们对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思 想感情,因此色彩就变得富有人性和情调了,随之也成为一定的象征, 其承载的涵义也就完成了。色彩的象征其实是色彩联想和情感的深层作 用的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艺谋的电影之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他的“色彩之旅”。
张艺谋作为摄影专业的科班出身,对色彩的运用分外青睐。 尤其在他艺术营造的早期,几乎达到痴醉与偏执的境地。作 为中国电影艺术的探索者,张艺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是 一个不断探索自己风格、敢于突破自我的开拓者。特别在色 彩的使用上保持了一贯的敏感和极强的倾向性。“淡妆浓抹 总相宜”,不拘一格,酣畅淋漓地发挥着色彩的艺术功能。

2、运用单色调、明亮、饱和度强的色彩,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力。
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指出:“只要有明亮的色彩, 眼睛就会慢慢被强有力地吸引住。如是明亮的暖色,那么吸引力就 最强。” 运用明亮的色彩一直就是张艺谋电影艺术的一大特色。电影 《十面埋伏》以茂盛鲜亮的绿色为基调,那纯粹的颜色,让那些构 思中随心所欲的影像更加明丽、鲜活,把竹林极至的美表现得淋漓 尽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大片纯粹的黄色菊花符号化的运用, 更是在刺激人的视觉的同时,营造出了压抑的氛围,它给人一种走 投无路、欲哭无泪的绝望感,使整个宫廷极尽诡异、恐怖。“影片 《英雄》的单色调、偏执色彩的运用和符号式的象征使它成为当时 在国外反响极大的一部影片。”影片中“无名”每讲一段故事,画 面都在变换着一种大面积的高纯度的主题颜色,由人物服饰、空间 背景搭配构成而没有重复。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纯度高的色彩能 够使人产生更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活动的反应,比起饱和度低的颜 色更具有跳跃感,由此可以看出张艺谋对色彩是敏感的,对饱和度 的把握是真的是令人折服。
影视作品色彩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影视作品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 真正的色彩,走向了彩色的时代。随着 影视技术的发展,色彩给影视戴上了一 道道灿烂的光环;同时,色彩自身也随 着影视的繁华而更加美丽耀眼。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 式,往往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 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 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 节之外的内容。在巧妙的运行中与观众形成 对流,即观众与影片内容本身的对流,让人 体验到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
从张艺谋所有拍摄、导演的电影作品看,构图新颖、画面 华美、色彩绚丽,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色彩效果极 度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异常强烈,往往选择那些富有强烈 视觉性的物象,来表达主题。 《红高粱》里大片大片火一般燃烧的红高粱; 《菊豆》中瀑布般挂着的“红布”; 《英雄》几乎收集了张艺谋最青睐也最擅长的所有颜色,将 红、蓝、黄、白、绿、黑诸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服装的 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极致: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匹孤骑, 或者是尘烟起舞,铁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巨大的阵式,涟旗恍 如残血,带着风沙的震耳吼声,伴和着铁盾金属撞击的敲打, 营造了一个令人震动的世界,以突兀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色彩 本不具备的意识形态内涵。
《菊豆》中他充分展露了玩弄电影色彩的高超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 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色彩渲染来诠释人性,显示出高雅沉重的美。
《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灰、红、白三色合流构成凝重冷寂、焦躁而窒息的氛 围,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刮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挣扎。
《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 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悖反地故事。
《英雄》更以不同的衣服颜色取代一般电影胶卷的换色,用红、白、蓝 三色呈现三种故事的样貌,浓郁到倾泻般的色彩运用,真像在“色彩中 流动”,让人们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
英雄-图片(续)
英雄-图片(续)
英雄-图片(续)
《英雄》则由纯色转向多色,以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人物 服装的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张艺谋的匠心独创可见一斑。《英雄》放映后,曾有圈内人分析,张 艺谋对色彩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在对浓度很大 的整块色彩的铺陈上,但这次《英雄》里用色彩讲故事还兼具了形式 感的创意。 《英雄》由五大颜色构成:白、蓝、红、绿、黑,以黑色作基调。白 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 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通常,用不同 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英雄》结 合得非常融洽,多种色彩丝毫没有影响故事、情节的整体感,达到了 相得益彰的意境。另外,缤纷的色彩创意还涵盖了多重意义:首先,用 颜色来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其次,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 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并且观众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激 发了不同个体潜意识里的联想,以颜色的象征意义带领观众轻松走进 了剧情。
《红高粱》在红色的基调运动中,穿插纯净的黄色(土地)、绿 色(高粱)、蓝色(夜幕)、黑色(衣裤),礼赞生命的主体得 到升华,色彩和造型在银幕上完全被电影化。
黄色的土地
绿色的高粱
蓝色的夜幕
绚丽愉悦的红色,恢宏唯美的画面,这是《红高粱》给人的第 一印象,它以极大的吸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睛,攫住了观众的心 灵,正如商业街美丽的装潢引人频频侧目一样。同时,张艺谋 更深一层地巧妙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意义由 第一级反射上升到二、三级反射,即神经中枢的更为复杂更为 高级、进化的反应,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 果。所以《红高粱》既是"视觉游戏"艺术品,又是视觉性中枢 部游戏艺术品。那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愉悦了视觉器官 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红色是血的颜色)。一种 敢爱敢恨、敢做敢为、酣畅淋漓、尽情挥洒的人生态度,两者 交融在一起,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摄影出身的张艺谋, 以满眼的红高粱,无声诠释了人物对生命赤裸裸的欲求,使艺 术与生命猛然间爆发出来。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力图少讲故事、少叙情节,影片中所有对 白精简到极致,在大部分的场景中用色彩讲故事,画面和音乐 起到叙述的作用,让构图色彩、音乐声响等符号参与表演,充 分地发挥他们的语言功能,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营造一股全 方位的氛围。色彩在张的电影作品里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 手段.而且还构成他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色彩艺术由自然真实 达到了艺术真实。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一代宗师王 国维的这一“美学”主张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得到很好的阐 释。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得到了张扬, 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 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什么就是什么。具有特定 的象征和隐喻,承载了导演张艺谋的文化表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