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强劲的推进。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这些院校以不同的专业为核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尽管这些新建院校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它们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本文将对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很早就开始发展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转型升格为本科院校,如北京工商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03年,国务院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重点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重要举措。

2005年,教育部发布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致办学方向。

此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清晰。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有2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覆盖了各个省、市、自治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尝试阶段,以及转型、提升和升级的多个阶段。

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优势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许多显著的优点:(一)专业特色鲜明。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不同,其专业设置也有所不同,但都拥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区分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异性,独树一帜,更有助于拓展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方向。

(二)培养能力全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知识的应用、现场操作、项目管理等,而实用能力则是指通过课堂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增强其竞争力。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及路径
史。
地 方本 科 院校 向应 用型 高校转 型发展 的意 义及 路 径
4 .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
认识误区。其次, 要认识到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
当前, 我国的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 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各层的职业人 实践决定认识,
3 . 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创新 等四项职能, 这四项职能可以通用任何类型 、 层次的高校, 但
是不同类型、 层次 的高校对于这 四项的侧重点是各不相 同
毫不相关的, 教 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 是社会用人单位找不到 的。而高校的这四项职能也不是泾渭分明、 服务 、 传承创新的因素, 同样其他职能中也体现 合适的工作人员。正是这种供需错位结构性失业导致大学 学中有科研、 生就业难与社会用工难 , 解决之道就是将社会单位用人需求 其余的因素。但是这四项职能中只能由培养的学生来衡量, 与高校人才培养 目 标紧密联系起来, 高校按照社会用人单位 也就是说学生是衡量高校唯一可靠 的尺度。这里的学生是 他们对社会的服务贡献大小 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 走上社会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 , 结构性失业问题。当前 , 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为地方经济社会 是衡量高校职能的唯一标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 由高等

由于相关机构的护理人员专业程度不够, 而且中医药高校培 养的中医护理方向的人才方面也比较匮乏 , 高校也很少进行 专业的中医护理培训和实践 , 因此该方向毕业的学生工作时 大多选择了西医, 这使得中医临床上的专业护理人员供不应 求” 。通过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E h 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
到7 6 5万人, 比2 0 1 5 年增加 1 6 万人 , 创历史新高 , 大学生就 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刚性需求。

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

学校 今 天面 临 的主要 任务 是加 快 转型 发展 的
步伐 , 通过主动作为 , 明确定位 , 转变职能 , 使学校 办学的服务面向,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 ,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对各类专
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 养的质量。 “ 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 学生更符合社会 的需要 。 ” ( 《 地方本科院校转 向应 用型何 去何从?》 , 《 高校领导参考) ) 2 0 1 4 年第 1 7 期) 在 彰显 服务 社会 功 能 的基础 上 , 大力加 强 与地 方各级政府 、 行业 、 企业的广泛合作 , 搭建互惠双 赢、 取长补短的合作平台, 整合共谋发展的有效资 源, 探索创新合作模式 , 在共育人才 、 合作开发 、 技 术应用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合作体制机制 , 力
首先 , 加快 转 型是 高等 教育 发 展 的客观要 求 。
十八 届 三 中全会 作 出全 面深 化 改 革 的决 定 以来 ,
自 上而下的改革浪潮迎面而来。中国高等教育作
为 国家本 轮改 革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必须 积极 作为 ,
主动推进 , 认真做好内涵建设 、 质量提升的主题文
求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更显著成效 。 转型发展是没有终点的改革命题 。转型不是 突然面临的发展命题 ,也不是一眼望穿的一段前 进路程 。道理很简单 , 社会发展进程没有终点 , 为 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教育也就不可能有停止发展 的时间节点 。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 , 其对高等 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提高。 因此, 高校的发展历程中将会一直与社会需求变化相伴 而行 , 永 远 处于 转型 的动 态调 整发 展轨 道 之上 , 不 会止息 。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在“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国际论坛”上的致辞指出 :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突破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这种转型不仅关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更体现了地方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转型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于与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革,地方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对应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转型升级将直接影响到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升级。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将带动整个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成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带动其他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模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清晰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

部分院校缺乏明确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下,影响了院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之一。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几点思考1. 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实践操作,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2. 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就必须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对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培训、评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其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

4. 强化产学研合作。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还需要强化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和行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产业园区等紧密合作,搭建实习、实训、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5. 加强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还要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可以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科设置、师资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推动学科与行业的融合,加强学科创新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思考

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思考

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思考【摘要】传统本科高校一直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面对社会发展和未来趋势的挑战下,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转变为应用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就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分析了传统本科高校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接着阐述了应用型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应用型教育改革方向与路径。

同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和实践教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

总结了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思考,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为传统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挑战、教育意义、改革方向、跨学科合作、实践教学、发展方向、思考、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思考引言传统本科高校一直以来注重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本科高校的培养模式是否能够适应如今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传统本科高校在以往的培养模式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很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时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

传统本科高校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向应用型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本科高校如果不进行改革,将会逐渐失去对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思考迫在眉睫,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保持学术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本科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研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SWOT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SWOT分析

在十八届三 中全会上 , 国家通过 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 2 0 1 0 —2 0 2 0 年) 》 , 围绕 这个文件精神 , 教育部组织 了一系列相 关课题研究 。形成 了《 欧洲应 用技术 大学 国别研 究报告》 、 《 地方本科 院 校转 型发展研究报告》 、 《 地 方本科 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等一 系列理论成果 , 为转型发展 提供了理论支 持。其次为 了加强各地 方转 型发展高校之 间的交流和合作 , 教育部组织 成立 了应用 技术大学 ( 学 院) 联盟 , 作 为彼此对话 的平台。再次教育部借助报纸 、 杂 志和网络 等媒体 , 开展对 地方 高校转型发展的宣传工作 , 在社会上营造一个 良好 的舆论氛 围。 2 、 经济社会转 型发展 的需要 目 前 世界经济发展 正围绕 “ 低碳、 绿色增 长” 在进行 , 在欧美 “ 再 工 业 化” 背景下 , 世 界高端制造业 回归欧美 , 而东南亚 国家则 抢食 占领 世 界低 端制造业市 场。在此种世 界经济形势 下 , 一方面 我国在高端制 造 业 缺乏核心竞 争力 , 另一方 面在东南亚 国家的影响下 也慢慢丧失 了低 端 制造业 的成本 优势 。我 国必须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 , 必须依靠科技 进 步和 自主创新 , 实现产业结构 升级 。
特 别是一些地方 性的院校 , 在 当地也有 了一定 的地位 和声誉 。比如笔 者所在学校在升本以前就始终坚持 “ 服务地方 、 特 色立校 ” 的理念 , 以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为 目标 ,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增强 为地 方经济社会发
展 服务能力 为立足点 , 在 教学 、 管理 、 人 才培养等方 面打下 了坚 实的基


引 言
截止 2 0 1 3 年5 月, 我 国新 建本科 院校达 3 4 9 所, 占全 国8 7 7 所普 通 本科 院校 的3 9 . 7 9 %, 新建 本科院校 已成 为我国高等教育 中极 为重要的 组成部分 。2 月2 6日, 国务 院常务会议研 究部署加快 发展现代 职业教 育, 明确 提出“ 引导一批 普通本科高 校向应用技术 型高校转型 ” 。笔者 所在普洱学 院是 2 0 1 2 年成功升格 为本科 的院校 , 也正 积极 向应用型高 校转 型 , 现为云南省 首批 向应用 型高校转型 的试 点高校之一 。本文主 要用 S WO T 分析法 , 以普洱 学院为例 , 分析新建本科 院校在转型发展过 程 中的优 势与劣势 、 机会 与威胁 , 以期使其 真正能适应 国家 、 地方和行 业未来发展 的需要 。

试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发展应用型高校的新途径

试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发展应用型高校的新途径

试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发展应用型高校的新途径【摘要】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大众化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现状。

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课程与社会需求对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新途径。

通过与产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应用型高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课程与社会需求更加贴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并展望了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未来。

应用型高校需要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助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课程对接、实践能力、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众化教育是指教育资源得到普及、教育服务对象得到拓展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向前推进。

大众化教育的实施,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多的人希望通过高等教育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应运而生,其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与传统高校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如何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发展应用型高校,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大众化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现状、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课程与社会需求对接以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导致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专业化程度却并未得到足够的提升。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机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类院校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这类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挑战。

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提出促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与定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其特征与定位既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

特征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职业性。

这些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同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加灵活,能够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定位方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注重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与定位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

应用型高校定义

应用型高校定义

应用型高校定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应用型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注。

应用型高校的定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高校进行定义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型高校的本质和特点。

一、教育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其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理念包括“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核心理念。

在应用型高校中,学生会接受更多的实践性教育,比如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办学特色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所需人才;二是与企业、政府等社会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就业、科研等机会;三是教师队伍中以实践经验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

这些特色使得应用型高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行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高校通过开设实践性教育课程、强化实训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需求。

四、学科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建设包括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实践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

这些学科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与当地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比如制造业、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等专业。

应用型高校也应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应用型高校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应用型高校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应用型高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编写关于"应用型高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文章中,我们需要先进行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应用型高校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简要描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备受关注。

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相较于传统学术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聚焦于应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

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应用型高校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需求,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新的科技、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兴起,以及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不断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需要及时调整自身发展策略,适应这些变革的趋势,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应对当前挑战的策略和建议。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现状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

总之,本文将探索应用型高校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通过深入剖析这一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前景,希望能够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应用型高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应用型高校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应用型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简要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子章节进行论述。

第一个子章节将重点探讨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发展趋势。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校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改革政策,适时作出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对于我校向应用技术性院校转变,我认为应当从多个方面考虑,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教职工的改制积极性,以此为学校改制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一、学校转型要基于社会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的适应性变革着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的转型已经提到了现代大学的议事日程的顶端。

”国内有学者有认为,“在今天全球化与大众化的背景下,现代大学再一次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高等教育转型就是构成高等教育的诸要素如学生、教师、教学、学术组织、管理体制等在一定的内外部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的过程。

为顺应高等教育转型的要求,我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内涵、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职能、发展路径,以及在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文化建设模式、校地合作方式、学生指导方式等方面必然要作出适应性变革。

二、学校转型要瞄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应用技术性院校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状况而产生的新式高校。

因此学校转型要瞄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只有找准目标,发展转型才更有针对性,改制才有更大的把握成功。

具体来讲,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仅仅培养纯粹技能性、岗位指向较为单一的技术工人,而是定位于培养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上,要以高水平的学科支撑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科技创新上,坚持校企协同创新,努力提升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我一个小学生哪懂什么“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么高大上的事儿呀!不过,老师既然让咱们思考思考,那我就试着说一说。

你想啊,高校,那可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知识、准备走向社会的地方。

现在说要转型发展,就好像我们玩游戏要换个新玩法一样。

比如说,以前高校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就像给学生们一堆厚厚的书本,让他们不停地背啊、记啊。

可现在要转型,是不是就得像我们做手工,不光要知道怎么做,还得真的动手做出来?那应用型高校转型,不就是要让大哥哥大姐姐们学到的东西能马上用到实际生活中吗?这就好比我们学骑自行车,光知道怎么骑的道理可不行,得真的骑上去,摔几个跟头,才能学会嘛!我想问问,转型之后,高校的老师们会不会也有新的教学方法呢?是不是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上讲个不停,而是带着学生们一起去做项目、搞实践?这就像我们上体育课,老师不再只是说怎么跑怎么跳,而是和我们一起跑一起跳。

还有啊,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不是也得大变化?多一些像工厂实习、社会实践这样的课程,少一些纯理论的课程。

这难道不像我们吃饭,不能总是吃一样菜,得各种菜都来点,营养才均衡嘛!再想想,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吗?他们会不会觉得压力更大了?还是会觉得这样更有意思,能学到真本事?对于社会来说,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好了,是不是就能培养出更多能马上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就像给社会这辆大汽车加上了更有力的发动机!反正我觉得,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

能让大哥哥大姐姐们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以后能在社会上大展身手!哎呀呀,“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可真是个超级大难题呢!但我还是想试着说一说。

你想想,高校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知识工厂,以前可能生产的东西比较单一,现在要转型啦,就像是这个工厂要重新装修,换机器,还要换生产的东西。

这到底是为啥呢?比如说,我们的社会发展得可快啦,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啦。

办学方向上向应用型转型的经验做法

办学方向上向应用型转型的经验做法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度增加,高校在办学方向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高校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使自身办学方向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有一些高校选择向应用型转型。

二、选择应用型转型的原因1.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正是社会急需的。

2. 教育理念:应用型转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3. 专业特色:许多高校在选择应用型转型时,会考虑自身的专业优势,以及与产业对接的可能性,因此选择应用型转型也是在为提升专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出努力。

三、具体做法1. 调整课程设置: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梳理和调整,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2.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具有应用型背景的专业人才。

3. 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的合作是实施应用型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科研项目等活动,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服务中,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4. 质量评估机制:在转型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加强对应用型教学效果的监测与评估,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数据支持。

四、成效评估1. 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率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应用型教育的实施,高校培养的学生更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2. 专业影响力:应用型专业的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淀,转型后的专业是否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是否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都是评价转型成效的重要指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意义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类高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文将详细阐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有效缓解了社会人才供需矛盾。

这类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跟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职场,提高社会整体竞争力。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通常位于地级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其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这类高校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丰富高等教育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兴起,使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丰富多元。

这类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了传统学术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学术型高校相互补充,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五、推动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这类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结: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丰富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宋伟志周辉陈智勇李洲稷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第18期
摘要目前,地方性高校发展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在学生就业困难、经济结构变化而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显著提高等方面。

为配合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确保高校可持续发展,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成为必然。

在转型过程中势必涉及高校转型定位、战略规划、培养模式修正以及师资队伍再建设等问题。

能否处理好上述问题,是转型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8-0066-02
1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地方性高校人才就业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剧,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高校发展举步维艰。

此外,国内高校存在严重的研究成果有余而转化应用短缺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连续五年科研论文发表量居全球首位,但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方面,发达国家保持在80%左右,而中国不足25%,实现产业化的更是在5%以下。

这种以研究为核心重要指标的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转型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增约350所本科高校,且全部为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应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地方性高校毕业生有近七成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这使得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

而在转型过程中,高校必须处理好转型定位、转型战略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2 转型中的高校定位
对于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的基本取向,需时刻谨记三点:应用型、实践性、技术性。

转型中人才培养的总方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活动应以实践为中心,针对就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应用型研究技能,同时为就业单位提供第三方服务;人才创新方面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主要包括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

对此,应用型高效具体定位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特色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及地方产业转型进程中,保证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培养具备新技术、掌握高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各行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高校。

而对于高校转型的使命在于满足需求: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对技术的需求,起到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对于地方经济对技术的需求,起到促进地方经济的作用;而对于学生的需求,需起到增加学生就业机
会的作用。

对于传统研究型大学,其精神理念在于超越当下、批判现实以及观念引领未来;而对于应用型高校,其精神理念为适应当下、理解现实并以行动参与建设,即服务社会。

3 转型中的战略规划
在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战略规划的合理性尤为重要。

注重差异化发展,实施错位竞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一定范围内追求卓越,敢走老大学没有尝试过的路,要走老大学刚开始尝试的路。

同时,以地方性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方针,尝试并建设合理的校企互动发展战略,实施开放办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协同办学,相互合作并支持,努力做到“三服从”,即:学校专业建设服从当地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服从当地经济发展、教师科学研究服从当地经济发展。

结合洛阳经济特色及经济发展要求,洛阳理工学院在错位竞争中开辟新路径,具体为:依托偃师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建立“洛阳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依托长城汽车有限公司支持,建立“汽车售后服务培训基地”;依托洛阳中集凌宇专业车有限公司,开展“专用车设计学科建设”;依托洛阳中信重工智能装备基地,成立“智能机器人学院”;依托洛阳产业科技需求,成立“洛阳理工大学科技园”;依托河南汽车产业,建立“车辆工程专业”。

战略规划中,需结合地方经济特性及人才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分清主次,以实现有限卓越。

不能沿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路,重点建设和地方经济相适应的应用学科。

从战略方面考虑,应用型高校服务观念需转变、平台资源需整合、人才培养需特色、发展空间需合作。

发展中,需坚持人才培养为主题,做到开放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名校。

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转型是艰难的,但转型是必须的。

4 转型中的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及工程教育,丰富技能培训,使学生兼具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成为上岗即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性人才。

培养模式: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注重应用、能力优先、各方面同时发展的理念,加强理论应用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及自学能力,建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人才共同培养、人才定向培养,达到企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战略、职业标准和学习内容无缝对接的培养机制,完善业界及人才需求单位与第三方机构同时组成的质量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的协调共进。

为更好实现针对性人才培养,高校需做到专业设置以符合应用为导向、授课内容及方式以符合实践为导向、师资建设以符合实战经验为导向、毕业设计以符合实践应用为导向。

此外,地方性高校转型,需考虑生源特点。

一般地方性高校多为二本或三本,其生源特点为知识理论不扎实,积极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等,甚至一些学生是被父母强迫入学。

所以针
对此类高校,在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进行培养方案改革,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学的能动性。

在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方面,高校应贯彻能力培养为核心。

建立技术逻辑体系,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实战能力为核心,基础知识具体化,注重知识应用的主体思路。

从学术性的“是什么,为什么”向应用型的“做什么,怎么做”的方向转变。

通过国外游学、社会实践、第二校园及创业创新等经历来拓展人才视野、博雅修身、共享优质资源,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中,应做到专业课实用、理论课够用、公选课适用。

通过课程改革,加强人才对社会的适用性,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特色的前提下,为生产实践留下充足时间。

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理工类实践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35%。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职业培训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定、选取教材或指导毕业设计等。

5 转型中师资队伍再建设
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师队伍结构需求复杂,既包括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也需要企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工程师。

而在师资队伍的素质方面,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技术及运用能力、很好的创新意识。

然而在现阶段,多数地方性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专业教师缺少业界经历及行业背景,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不完善,总体缺乏实践经验。

其次,地方性高校年轻教师所占教师比例较高,多数地方性高校年轻教师占到50%,甚至达到60%,其教学基本功薄弱。

再次,部分专业没有专业带头人,或专业带头人水平有限,以致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专业各方向都有,但各个方向都不精,形成不了特色教育。

最后,学校人才引进目的不明确,存在严重盲目性,过于追求博士、教授数量,注重学位学历,看轻实践能力,以至于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工程师学历不达标,导致教师结构畸形。

且现有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培养模式认识不到位,一味实施知识灌输而缺少能力培养。

对于上述问题,在高校转型过程中,还应对师资做好“两个转型”,即能力结构转型和知识结构转型。

对此,洛阳理工学院开展教师去企业学习、企业工程师进入校园教课、学生到企业去顶岗等活动,以优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资结构。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平台。

并在推进过程中强调以下两点。

1)兼职须做强:严格把控好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的比例,正确定位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双方保障制度。

2)平台须共享:对于软平台,做好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间联系,实现工程师到校教学,高校教师去企业讲课,互补学习;对于硬平台,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企业提供实践器材,共建教学硬件设施。

同时,在师资培养与引进中还应处理好应用型师资队伍和教学型师资队伍间的关系,以教师实践经验为导向,重视教师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6 结论
笔者对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分别从转型中学校的定位、高校发展的战略规划、高校人才的培养以及转型中师资结构再建设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及意见。

最后引发笔者对应用型高校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兄弟学校:在转型中涉及的理念问题,地方性高校转型是百年大计,还是权宜之计?在地方性高校转型中对国外成功典范是应该吸收创造,还是简单移植?对于人才培养中的学生实践问题,是应该创新,还是借鉴?对于转型后的高校,是应争取一席之地,还是有名无分?在思考探索中,更好地推进地方性高校转型。


参考文献
[1]王冰,陈兆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天中学刊,2014,29(6):117-122.
[2]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117.
[3]刘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4,31(3):1-4.
[4]刘博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04-28(3).
[5]胡晓清,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21):1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