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作者:陈静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7年第07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然后指出了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师资队伍结构与转型发展不匹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明显。最后阐述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思路;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陈静(1983- ),女,河南三门峡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士。(河南郑州 45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7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YB6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4-0042-0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且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现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渐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导致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经营效益下降。新时期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呈现出“三高”特征,即高知识含量、高技能和高附加值。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预计截止到2020年,中国市场对高新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达1.5亿人,技术型人才供应缺口可能高达2400万人。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说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如果缺少多元化的发展,那么它将如无水之源毫无生机可言。目前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提倡和鼓励多元化发展,营造一个有序的、多样的、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因此,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应实现多元化发展。实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多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与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地方高校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缺少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办学方向上缺乏全面、科学的把握,存在“跟风”现象。具体表现在:盲从重点大学和知名学府学术研究型的发展路线,追逐“多而宽”而不是“少而精”的办学规模,功利化倾向严重。这导致地方高校综合质量下降,阻碍了特色专业的建设,培养的人才缺乏竞争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承担服务地方的使命,面向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确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首先,地方高校忽视自身长期办学积累所形成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片面提出“求高、求大、求全、求新”的转型升级目标;忽视办学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综合平衡等问题,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模式依然盛行,导致转型形式大于内容。其次,用人单位面对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在招聘人员时盲目攀高,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忽视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这种错误意识影响到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划。最后,整个社会目前对于职业教育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还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很多人认为应用技术类大学生就业不好、社会地位低。

(二)师资队伍结构与转型发展不匹配

教师是实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现阶段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与转型发展不匹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课堂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2)大多数教师是通过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办学存在很多问题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向企业靠拢,寻求与企业的联合。现阶段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存在很多问题:(1)校企合作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企业只是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和捐赠教学设备;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是“走马观花”,实习方式简单,实习内容较少,校企双方未建立起全面、有效、长久的人才培养机制。(2)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的认识不够,在开展应用技术创新方面,更倾向于和知名度较高的研究型大学合作。部分地方高校更注重教学而忽略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不够,导致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四)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明显

我国地方高校大多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高校从招生就业、财政支出、人事任免到院系和专业设置都必须报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并需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认可。因受到来自中央、省级和地方三层的行政约束,使得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特色专业的设置等受到过多的干预,学校内部创新的积极性明显不足,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三、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思路

1.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明确办学定位。地方高校的发展应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依托当地的区位优势,不要片面地追求“高、大、全、新”,而要形成“短小精悍”“低碳环保”的办学特色。第一,地方政府应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出发,在政策上对地方高校的办学以及当地用人单位的招聘进行宏观、有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实现高校和企业间人才的有效对接;第二,地方高校要对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例如,组建区域产业研究团深入当地优秀企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办学目标。

2.突出实践应用,转变办学思路。第一,地方高校应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感悟。第二,地方高校可实施“大类招生”。“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这一办学思路的转变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转化能力,从而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顺利转型,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