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价值涵养学生的精神成长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青年学子成长发展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青年学子成长发展的价值与路径研究摘要:本研究从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出发,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科技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学子成长发展的时代价值,探索青年学子成长发展的新路径,将相应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引导高校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青年成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传承与弘扬科学家精神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用科学家精神影响青年、感召青年、引领青年,引导青年深刻理解并把握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发他们投身科研事业的激情和自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既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工程,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课题。
一、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实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为我们再次明确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家精神”狭义是指中国科学家在其从事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价值理想、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功能、价值途径、价值规范的集中体现与结晶。
它所包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和育人”精神实质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适用性,它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本质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可以成为全社会共同弘扬和践行的一种精神。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一所学校的文化犹如一座座丰碑,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和精神,也承载了师生们的情感和记忆。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良好的学校文化不仅能够激励师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成为他们人格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学校的文化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能够为师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滋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校文化在流变中保持连续性,不断丰富内涵,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
只有这样,学校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涵养师生的精神气质,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学校要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一座精神丰碑。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师生了解、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校园里搭建传统文化展览馆,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展示活动等。
学校要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要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开设一些新的课程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营、举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展示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应该注重师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涵养师生精神气质的重要方面。
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品德教育活动,比如“文明礼仪周”、“诚信守规月”等,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也要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为师生树立榜样,引领他们向上向善。
学校要搭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一个好的学校文化能够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育家精神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家精神培训心得体会教育家精神强调敬业奉献、以人为本、创新求变,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学习教育家精神,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训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教育家精神培训心得体会(篇1)经过近期的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我深感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与深远意义,收获了关于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诸多宝贵心得。
首先,培训强调了“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关乎生命的引导与塑造,需要我们以无私的爱心、无尽的耐心和无比的责任心去关照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发掘潜能、陶冶性情、提升素质。
其次,培训中深度剖析了教育家精神中的“立德树人”原则。
教育家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需拥有崇高的师德品质。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业奉献、公平公正、关爱尊重等美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楷模。
此外,培训还特别提出,教育家应具备持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我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德育引领,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教育家精神培训心得体会(篇2)参加这次教育家精神培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崇高与责任。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在教育家们的言传身教中领悟到了他们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深沉热爱。
高三12024年各地模考作文汇编思辨作文精神价值成长文化传承审题示范及标杆作文
高三12024年各地模考作文汇编,思辨作文,精神,价值,成长,文化传承,审题示范及标杆作文01聚焦精神:精神高地,口袋公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城市“口袋公园”,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居民的精神领地。
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片放松心情的空间。
所以,及时修建城市“口袋公园”,使之成为居民的思想家园,显得越来越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给成长以空间,给思想以自由。
2.当代青少年需要“安静”的“口袋公园”。
3.从“口袋公园”开始,给心灵以自由空间。
例文:构建精神高地,留存心灵空间口袋公园,方寸之间,构筑群众心灵家园,涵养生态良好空间。
恰如你我之精神花园,蘅芜清芬,枝叶扶苏。
于星奔川骛的物质加速时代,憬然有悟一言:构建精神高地,留存心灵空间。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此为儒家士子求学路途中的闲情逸致、心灵高地,终令莘莘学子含英咀华,各有所成。
青年之你我亦当如此行之,守之,成之。
精砺能甘,纷华不染。
构建精神高地,自当怀瑾握瑜;抛却沽名钓誉,自当他日卧龙终得雨。
忆历史烟云,戴复古秉持“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之精神;宋濂似古人“坐对韦编灯动壁,夜半高歌雪压庐”,着温袍敝衣而无慕艳意;揆诸当下风采,“火车自习室”生动诠释了物质时代的静心底色,留下一抹靓丽的醉人风景;林清玄来如微雨,去似微尘,终锤炼其文如风行水上,似白云出岫,却不慕浮华利禄,专心写作。
前人之行,今者之鉴,与其小人长戚戚,不如似谦谦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构建精神花园。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构建精神高地,自当静心韬藏,暗然而日章也,方至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君子如珩,羽衣昱耀。
且看“钟鼎山林不是梦,人间宠辱休惊”,谢玄心怀青山佳夕而释然;且观嵇康于现实中深陷桎梏,于是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一曲《广陵散》卒以显志;“东观续史,赋颂并娴”之班昭承父兄之意,续《汉书》之心不改;张有利孜孜不倦,巧手修古建,于斗拱飞檐间,于放松精神中铺就人生亮丽底色。
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学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格修养等方面。
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学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格修养等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学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格修养等方面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方面,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必要手段。
首先是体现教学价值观。
教师要带着一定的价值观去做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如此,无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还是把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创新交流、自强不息作为学生的价值追求,都需要教师一以贯之地去做。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刻意练习等,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是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道主义的信奉、对人类智慧的敬仰,对思想、文化、人类成就的承认,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用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将他们的个性与心理需求融入到教学中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发扬人文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读书、讲座等形式,扩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为学生呈现出广阔的个人兴趣与生命赞美之道。
最后是体现人格修养。
人格修养是教师能力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为学生的成长献上力量。
教师要为学生做榜样,引领学生往善、向上。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更多地注重鼓励、引导和惩戒,展现出既有人格魅力,也有教育智慧。
同时,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也应始终以真诚待人为前提,善待学生,以好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起榜样。
加强教师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将会为教师实现在教学中体现教学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格修养,从而为更多的学生带去更好的榜样与引导,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学价值观、人文精神、人格修养等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反思与提高自己的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
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组织和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规范、系统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素质和气质的培养。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气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的精神气质,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对师生精神气质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师生精神气质的涵养。
传承学校文化,守正创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认同与追求。
传承学校文化,就是要将学校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和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不断积淀、发展和丰富。
学校文化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学校应当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包括学校的创建背景、办学宗旨、师资力量等。
这些传统不仅是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载体。
一些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校庆活动、设立校史馆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曾经的辉煌和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传统对于学校和师生们的影响。
学校文化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
一些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陈出新,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守正创新学校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学校不断传承和创新自己的文化,才能引领师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涵养师生精神气质,培养学校人文情怀学校的文化对于师生的精神气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促进师生的精神气质的涵养。
一方面,学校文化对于师生的精神气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们能够感受到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用新时代“君子”品格引领学生成长——新乡市第二中学德育新实践
用新时代“君子”品格引领学生成长—新乡市第二中学德育新实践◎李华轩摘 要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新时代赋予中学德育工作更深刻的责任和使命。
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回 应时代发展,提出了“具有君子品格的现代公民”育人目标3通过品读 经典,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师生理解和诠释新时代“君子 品格”内涵要求;整合开发系列化校本德育活动课程,在活动体验中激 发学生实践创新,涵养“仁、礼、忠、信、智、勇”之优秀品质,演绎 精彩校园生活,实现健康成长。
新时代;德育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文化G 41文献编码 A文章编号2095-1183 ( 2021 ) 03-0030-03时代赋予中学德育工作更深刻的责任和 使命。
学校自当回应时代发展,立足自身实际,在传承与创新中引领师生认识和理解新时 代的要求,以生动的校园生活演绎新成长。
新乡市 二中立足自身的历史积淀,提出了“具有君子品格 的现代公民”育人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深化内涵理解,进而整合丰富的德育活动课程,在 实践创新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品读•传承,引领师生诠释新时代 “君子品格”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 质,且须不断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新乡市二中前身是1944年建校的“私立辅豫 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北京辅仁大学属同一 办学系统。
校名取“辅仁”之“辅”,“豫”为河 南省简称,“辅豫”二字内含“辅仁济豫” “辅助 河南,发展教育”之意,与“君子以文会友,以友 辅仁”(《论语•颜渊》)相呼应,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之精髓浸润其中,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二中人。
走进新时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 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 要求继承创新,对于学校德育的创新发展更具现 实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博大精深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 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李华轩,新乡市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时代意蕴及涵养路径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时代意蕴及涵养路径1.引言1.1 概述概述我们正站在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的门槛上,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育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智慧时代对教育的意蕴和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来培养和发展人的智慧。
在这个探讨过程中,我们将讨论个体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因材施教的实践方法。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智慧,即他们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时代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潜力。
因此,个体化教育成为了培养人的智慧的关键。
通过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因材施教也成为了培养人的智慧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针对性地选取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智慧时代带给了教育无限的可能性和挑战。
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的教育固化模式,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和发展人的智慧,为未来的社会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时代意蕴及涵养路径。
-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内容,介绍涉及的问题,并解释了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的重要性。
同时,还会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 正文部分将侧重于探索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育人智慧的时代意蕴及涵养路径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会分析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和智慧的时代背景,解释为何智慧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文课堂要引领孩子精神成长
教育 的价 值不仅 仅在 于维持 个体 直接 的
那 样有 机地 联 系着 。 语文 教育 , ” 不仅 教 材 和 生命 活动 , 在于使 个体生 活得更有 意义 、 也 更 教 学 内容应 以文学 作 品为 主 , 更重要 的是 , 语 高 尚 。语 文 教 育 要 关 注 人 的存 在 问题 , 应 该 就
摸生命 的质感 , 升华高 尚的情感 。薛法根老师
拥的《 爱如茉莉 》 探” 对“ 字韵 味与意境 的发 基 座 。 一 个 人 志 趣 高 远 , 可 变 柔 为 刚 , 个 则 一
掘, 有着鲜 明的诗意 。父母之 间那 种相濡 以沫 人襟怀宽 广 , 则可化薄 为厚。这样的人才拥有 的浓情蜜意 , 全让 一个 “ ” “ 了密 ” 真可 “ 立之 思想 ” “ 探 字 泄 , 独 和 自由之 精神 ” 才 能有 所担 , 谓“ 此处景语 皆 隋语 , 只著一字见风流” 声情 当 , 立无惧 , 韧不拔 。语文课 堂要 充分开 。 独 坚 并 茂 的 朗读 、 情 入 境 的 对 话 、 富 生 动 的 想 掘 、 人 丰 构架 、 整合课程资源的人文 内核 , 呈现给孩
语文 课堂要 引领 孩子精神成 长
— — — — — —
任 惠芳 探
幽
轻柔舒 缓 的音乐 、 细腻动人 的画 面……感 语 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 , 就人 文性 象 、 这一方 面来说 , 文教育 的最重 要功能 , 将 染着学生 , 语 是 也感染着所有 的人 。学 生思想的引 原本稚拙懵懂 的孩 童塑造成富有生机活力 、 鲜 领 、 情操 的 陶冶 、 神 的培育正是 这种执 著 的 精 明个性 , 承载着人类优 秀思想文化 的个体 。
唤醒学生人性 中最宝 贵的东西 : 良 、 善 真诚 、 豁 哲 理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乃 至 学 生 的 整 个 生 活 中 , 达、 宽厚 、 悯 、 悲 内省等 民族 的魂 灵 , 以及对 所 要把这种哲学感悟 和智慧渗透给孩子 , 帮助孩
优秀传统家训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社会风尚的引领
传统家训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价 值观念,对于社会风尚的引领和 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成长的指导
传统家训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具 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正确 认识自己、规划人生道路。
02
优秀传统家训的内涵
孝道
01
尊敬长辈
传统家训强调尊敬父母、祖辈和 其他长辈,认为这是做人的义务 和责任。
优秀传统家训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
未来展望
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家训的内涵和价值
加强对优秀传统家训的研究和挖掘,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提供更有 力的支持。
创新家训教育方式和方法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家训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训教育活动、制作家训教育微 视频等,提高教育效果。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优秀传统家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涵 养具有积极作用。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多元化、功利化、自我中心化等问题,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优秀传统家训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性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爱国情怀
传统家训强调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大 事、关心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01
社会公益
传统家训强调社会公益的重要性,引导 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 做出贡献。
02
03
环保意识
传统家训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引 导大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 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涵养师德师风争做四有好教师
涵养师德师风争做四有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四有好教师,是指具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师德师风。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爱岗敬业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心。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负责,认真备课、讲好每一堂课,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倾心倾情地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生如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
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严于律己是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研究,做到教书育人,身体力行。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乐于奉献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精神品质。
教师要乐于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工作,为学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要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做一名四有好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静雅强学校文化涵养小学生品格
以静雅强学校文化涵养小学生品格立德树人是中小学校的根本任务。
在如何育人方面,不同学校基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及文化考量,会选择不同的育人路径,但殊途同归。
育人的核心是品格培养,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所系。
近年来,南阳市第六小学基于独特的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以静雅强学校文化的培育为土壤,着力构建富于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涵养小学生品格,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塑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百年老校传承与现实育人需求铸就文化底色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浮躁心态、功利思想等,同样冲击着孩子们。
习惯的偏差、价值观问题,深层次反映的都是品格培养问题。
马丁·布贝尔说:“名副其实的教育,从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品格即品性,从社会化意义上说,美德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学校应积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积极发掘各种育人因素,创设适宜情境,帮助小学生筑牢健全人格的基石。
南阳市第六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老城区,其前身是始建于明代成化十年的志学书院,创办者即有“改变民俗,化育气质”之初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学校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据多数,学生品格培养不尽如人意。
为此,学校结合实际,秉持“传承书院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办学理念,以“静心、雅行、强健”为育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构建动静有序、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涵养学生品格。
四年来,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德育以及优化环境文化等,逐步探索构建静雅强的课程育人体系,将品格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培育小学生静雅强的精神气质,创设了良好的教育文化场。
1.传统文化浸润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育人理念品格教育追求的受教育者品格的培养,实际上是美德的个体化、习惯化和性格化。
为便于小学生理解把握,我们提炼了“静、雅、强”三个字,来形象化地概括学校特色育人目标中的核心品格。
四年前,我们曾对五六年级学生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写出你最喜欢的异性同学的特点”,经过归纳提炼,大都含有“静、雅、强”这三个字。
开发学科育人价值意义
开发学科育人价值意义“学科育人”是指通过学科的教与学实践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
这是对“学科育人”这一概念的广义理解,“育”不只包括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也包括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育。
本文将“学科育人”的内涵界定为:“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这里,育人就是“以人为本,以育为法”,将具有丰富情感、复杂思维的“人”视为教育对象,对学生的行为、心理、精神品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施加影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性素养、必备品格。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科教学急功近利,重视知识传递、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导致立德与求知的疏离,价值引导与知识传递的疏离,精神建构与知识建构的疏离。
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然后才是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和能力。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价值取向的引领者和精神生命的塑造者。
这是学科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一、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学科育人的本质与价值旨归学科教学的功能不只是使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技能,还在于对学生的灵魂进行塑造,指向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一切方面,把处于自然生命状态的人培养成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社会人。
(一)学科育人: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教学活动人的发展的根本是什么?是心灵的发展,是精神的成长。
人的心灵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意义建构体,意义性与建构性是它的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人的心灵是一个意义体,是一个包含兴趣、需要、情感、精神信仰以及价值追求等在内的意义结构,渴望和追寻意义是它的本质特征。
其次,人的心灵是一个建构体。
人的心灵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与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从而不断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意义结构。
人对各种外在于自身意义的理解、内化都是通过心灵的建构来实现的。
在美育文化场域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美育文化场域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者:李志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02期我的一位学生曾经画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海边,每天都有很多海星被冲上岸,这些海星会被做成工艺品售卖。
但是,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会在退潮的时候把这些海星捡起来,一个一个地扔回大海里。
有人问她:被扔回去的海星还会被冲上岸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女孩说,只要有一个永远都不会被冲上岸,那么她所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
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学生们讨论着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了什么。
很多学生在故事里感受到了不放弃的精神,抑或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弱小生命的悲悯情怀。
我想,这些情感体验都蕴含着一种人格内涵。
而教育最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通过美育进行人格培养,影响和塑造受教育者的生命,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生命状态、优雅得体的行为方式、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高贵的精神,通过培养学生向上向善、至真至美的行为追求,让他们成为由内而外散发灵性的精神高贵的人。
良好的生命状态是在一个文化场域里经过长期润泽和涵养而生成的,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以构建美育文化场域为基点,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关注教师优质生命对人格培育的影响,构建美育文化场域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教师的行为示范、审美价值追求直接影响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浸润、涵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因此,每一个教师做好自己,就是在做最好的教育。
培育教师的优质生命,是构建美育文化场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
1.构建精神培育生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培育教师优质生命的前提精神培育生态的营造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深刻的。
学校提倡打造“好人学校”,以师性修养为抓手,建立“倡自修、重成效、严制度、正导向”四位一体的师性修养长效机制;坚持构建良好的精神培育生态,以涵养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将打造合格、可靠、价值观正确的教师队伍作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首要之举。
加强学生的精神修养教案
加强学生的精神修养教案简介在当今社会中,学生们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是非常大的。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加强学生的精神修养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教案将会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精神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性的环境,可能会让学生们忽视自己的个性,而扭曲其认识和性格。
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身、重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悉心培育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下面是几个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1)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经验:给学生安排一些反思性的活动,例如读书笔记、写日记等。
这些活动会让学生可以回忆按往经历的甜酸苦辣,进而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2)关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可能成为激发他们的整个生命力的点。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针对性的兴趣班等课程,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并让其在自己特长领域有所突破。
(3)设置学习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协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建立学习激励机制。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成绩。
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完美实现其精神修养。
2.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在学生的精神修养过程中,引导他们理性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理性思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和成长,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树立正面价值观,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下面是几个实现理性思考的方法:(1)促进学生掌握自己思考的完整过程:通过细节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自己思考的完整过程,既能提高其思考质量,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思考过程中的缺陷,促进其思维方面的修养。
(2)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考结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自己得出的结果负责,并考虑未来走向。
高中品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
高中品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高中教育应当注重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师引领、课程设置和环境营造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健全人格。
一、教师引领作为青少年的引路人,高中教师承担着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责任。
他们应该自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思想上的楷模。
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道德底线,诚实守信,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课程设置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课程教育的阶段,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品德教育,在各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在历史课程中可以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优越制度;在体育课程中可以强调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的健康发展。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在各个学科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环境营造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品德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学校还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实践意义。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舞台。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品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引领、课程设置和环境营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
如何进一步涵养青年奋斗精神心得体会
如何进一步涵养青年奋斗精神心得体会
青年奋斗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它体现了青年一代求知若渴,勤奋刻苦,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
对于每一个青年来说,要想发挥自己的价值,必须拥有正确的奋斗精神。
怎样才能涵养青年奋斗精神,让青年们更加自信拥有自身的力量呢?
首先,要乐观积极,坚持自信。
人们活着的过程中是一段旅程,前进的道路上不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要明确目标,向真实自我奋斗,永不放弃,便可以实现一切梦想。
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青年时期是一个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成长中,勇于拥抱挑战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全面深化对世界观,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思考,以达到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而且学习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再者,要以实际行动去体现人与社会的因果关系。
青年应及早担负起使命,以实际行动去改变社会现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春活力滋润社会,让理想光辉照亮未来。
最后,培养正确的社会观念,发挥社会作用。
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从政参与国家事业建设,积极建立正义的社会关系,学会与自我责任的理解,以及分担责任去努力改善社会,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自信,承载更重的职责,体现青年的奋斗精神。
总而言之,涵养青年奋斗精神的关键在于能够拥有足够的动力和自信,把梦想变成现实,在追求卓越中走向成功。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奋斗,让我们度过每一个精彩装点的旅程!。
让学校成为涵养生命的福地
让学校成为涵养生命的福地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也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
而如何让学校成为涵养生命的福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所以让学校成为涵养生命的福地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让学校成为涵养生命的福地。
我们应该注意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中得到放松和快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增强心理韧性,保持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调节情绪,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健康。
我们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给予学生关怀和支持。
老师要尊重学生,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歧视和侮辱,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学校还可以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状况,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是学校的软实力。
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建议
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建议如下为关于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建议:1.涵养乐教爱生、心传身授、以技施仁的为师境界“仁爱”是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强调涵养“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教育作为一项静待花开的事业,必须用爱去播种、去浸润、去守护,才能结出美好的生命成长之果。
广大教师要把爱作为永恒主题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坚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职院校教师要坚持有教无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引导培育学生以“一技之长”求发展。
在技艺传授中,应注重情感态度的浸润、职业伦理的传承,让从业、做事、为人的正向价值观在师生之间相互传递。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岗位职业特点不断强化人文滋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
2.弘扬教育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平时的教学中,用文化的力量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通过教育戏剧节等方式,把红色经典搬上舞台,让爱国主义教育有声有色。
实施仁爱教育。
教育是一门爱的教育。
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急于求成,学会欣赏学生,让学生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
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有问题相互探讨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用得体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用智慧的引导施展教育的艺术。
勇于创新实践。
教师在向学生播撒阳光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发展。
教育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要掌握精深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
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新的挑战。
当你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你就会乐此不疲,主动把日常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作为随笔记录下来,反思每一节课教学的成功点、失误点、疑惑点、感悟点等,定期培训交流,总结教学成果,让自己成为一名勇于创新实践的研究型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价值涵养学生的精神成长作者:张伟来源:《天津教育》2014年第03期研究、实践这个题目,源于时时涌上心头且挥之不去的一种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是深感当今中国孩子们精神成长的缺失。
精神成长,这绝不是一个玄虚的话题,我认为精神成长已然成为当今一代孩子们成长的时代性危机:生理上的提前成熟,知识上的强力灌输,使他们在这样一个技术至上的时代,日益将知识作为换取世俗功利的手段。
心理的成长,与智力的成长相去甚远,至于此,我们才会明白,精神的成长是灵魂的健全,是人格的生成,是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觉意识的形成。
精神的成长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对一代未成年人精神的深度滋养。
出于教育者的一种良知和坚守,我校提出了“价值教育——滋养孩子们的精神成长”。
这不是偶然的,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了教育所追求的本质性的东西,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坚守教育的良知坚持应有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尊重生命、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又面对学生现实生存的需要,把教育着力点放在学校追求教育理想利益、家长现实利益、孩子终身发展利益等多方利益的交集上,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通过管理和教育,提高分数的含金量,在学生各种素质得以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而非通过简单的应试训练得到。
三年来,我们开展了价值教育,用人类的基本价值、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引领师生共同成长,对师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干预”,把尊重、责任、仁爱、勤奋、勤俭、平等、自由、公正、宽容、健美、诚信、智慧12个美好价值品质,种在师生的心中。
价值教育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韧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努力让生命歌唱。
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发展,成为热爱生活的人;让每一名教师都积极发展,成为正确生活的人;让每一位“南开人”都持续发展,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二、形象诠释办学思想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以“向日葵”为标识,赋予它思想内涵。
“向日葵”的教育寓意是:阳光、投缘、执著。
“根”是办学理念:润心;“茎”是校风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叶”是教风(常怀仁心有善术),学风(为了成长而读书);“花”是在尊重、责任、仁爱、勤奋、勤俭、平等、自由、公正、宽容、健美、诚信、智慧12个价值原则中,确立了南开小学以“尊重、责任、仁爱”为核心的价值教育;“果实”是学校办学目标:办一所具有南开内涵、南开精神的示范小学。
这是我校的核心办学思想,师生共同总结出花语——阳光、投缘、执著。
价值教育靠合力,我们是向日葵族,追逐阳光,让精神与身心和谐成长。
三、滋养品质校园人生就如一栋建筑,是价值筑起了每一扇生命之墙。
1.价值教育——培育“尊重”情怀。
“尊重”是指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价值、能力、行为等表示承认和认可。
校长对师生的尊重应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
校长是学校思想的灵魂。
校长必须身体力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用学校价值去思考教育实际问题,构建校园行为体系。
校长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对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阐释学校价值和办学思想,让这些价值和思想根植于每个个体的心中,让每个个体都能认知、认同、信奉,从而在工作中自觉践行。
尊重教师的路径一,把校长的“一言堂”变为教师的“群言堂”;路径二,把校长的“带头”变为教师的“带动”;路径三,把校长的“我”变为教师的“我们”,由最初的校长大课堂一个人讲,把每位教师请到办公室交流到主任、年级组组长上台发表观点,到更多的教师把个人践行价值教育的案例在学校宣讲,再到家长大课堂的群言群议,最终达成共识。
我们以“尊重、责任、仁爱”三个价值原则为核心,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大家一致认为:在“尊重、责任、仁爱”三个关键词中,存在着实践的进阶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这是履行责任和施爱的前提和基础。
然后是承担好责任,这是一种应尽的义务。
更高层次是施爱,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引领孩子精神成长的关键导师。
校长要确立“教师立场”,把管理变成建设,每个人都是学校主人,行政牵手年级组组长,基点是服务,我们实施了“自我管理制度”“价值诉求制度”“周一校长访谈日制度”“优点单配送制度”等,尽可能让每一位教师体验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我们希望校园里充盈的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声音,而是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大家彼此关爱、牵手前行。
2.价值教育——涵养“责任”课堂。
责任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如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承担后果等。
责任课堂就是每一位教师要“以责任为使命,以爱心为指南”,“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我们强调责任,立足责任。
以“三五”课堂为标准,在课堂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
我们的尝试有以下几个要素:(1)我先主动学一学。
走进“责任课堂”,能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责任课堂”各环节的学习中,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做到学会、会学、乐学。
各个学科制定相应的不同形式的课前预习计划,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我和大家一起学。
这一环节是“责任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倡导合作,体验成功。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我有我的思考。
我们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校园艺术节、规范字比赛、数学小神算、手抄报、英语小词霸、演讲比赛、科学种植活动、航模活动、美术展览、舞蹈比赛、厨艺展示、课外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启迪思维,增长智慧,获得满足,感受愉悦。
如,一年一度的“数学文化周”活动,教师围绕“亲近数学、玩好数学、挑战数学”主题,带领学生开展了各项挑战活动。
每位教师对这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一、二年级的4位数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训练学生拿放七巧板及拼摆,直到学生能按规则、指令有创意地摆出作品,才让学生开始比赛。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认真是“我”的责任。
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在24点游戏比赛前,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训练学生,使比赛更加激烈,学生们都意犹未尽。
3~6年级的教师对学生的征文和剪报严格把关。
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会玩”的孩子,他们不仅玩出了自信,玩出了技巧,更探索出游戏背后蕴藏着无穷的数学奥秘。
学生经历了数学探索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数学王国的奥秘,高昂的情绪,逐渐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4)我有我的精彩。
转变课程理念,让课程不再是叠加在儿童身上的外在的纯学科知识,而成为儿童与生活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平台和载体。
学校为毕业生召开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毕业典礼,主题是“我的未来不是梦”。
2013年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上了四节生动的感恩教育片段课,在学生们气势磅礴地朗诵“少年中国说”中,也真正领悟了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相信会铭记在每一个学生的记忆中。
3.价值教育——滋养“仁爱”氛围。
仁爱:从心底里愿意去爱别人,是一种真挚、深厚的情感。
雅斯贝尔斯说:“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针对学校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具有使命感的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关爱学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
恢复或重建学校道德生活的始基就要从爱的教育入手,关注精神的成长。
(1)引领学生的关怀。
学生正值人生情感最丰富、最敏感的时期,要使他们懂得“爱祖国”“爱集体”的真正内涵,就必须首先让他们知道要有一颗同情心。
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会对这个社会充满感情,会对大自然产生敬畏。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育“有心”之人,教育者只有培育起了学生的恻隐之心、同情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敬畏之心,才能够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
(2)引领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形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需要进行价值导向,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积极地价值干预。
所谓“积极地价值干预”,就是要找准教育的契机,用我们倡导的价值教育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3)引领学生的习惯。
引领学生的习惯,就是要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温馨、仁爱的环境,用习惯引领习惯。
然而,不少孩子在进入学校时,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要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育者需要反复强调和持续影响。
(4)引领学生的责任。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仅要让他们喜欢学校,还要引领他们做力所能及之事,以岗位承担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作用,以小主人的姿态成就孩子对学校的归属感。
我校各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岗,如领操员、节电员、保洁员等。
源自教师的爱和期待能够产生一种创造力,进而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境遇。
在这些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险阻,但是,只要他们心中有爱,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永远有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5)以爱的视角,让校园更适合孩子。
儿童化和生活化是我们对校园环境的追求。
学校的图书馆,一排排的是放低的书架,学生可以随手拿取任何一本书;一年级每人配有小抽屉;我们还把体育器材变小变矮,把洗漱台放低了,把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搬进校园,把上下课的铃声变成了优美的童歌……一棵大树,一首歌曲,一个活动,当我们的校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地方时,孩子就与他所在的校园环境发生着良性的交往,实现着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的发育,完成着自我人格的塑造和完善。
(6)以爱的视角,让校园环境呵护孩子。
保护孩子们的秘密并为他们创设秘密空间的学校,才会让孩子们更喜爱。
一方面我们创设物理空间,有可玩耍的藏身处,孩子可以避开他人的目光;另一方面是创设心理空间,校长室给学生一个放飞心灵的安全空间,建立校长接待日,和校长说说悄悄话,帮助孩子做一件想做的事,培养他的自信,在精神给予慰藉。
(7)以爱的视角,让孩子喜欢教师。
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突破成人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不断地走近孩子,理解孩子。
教师和学生结伴同行。
我们与学生一起玩游戏,与学生共同分享读一本好书的快乐,与学生共同策划一个有趣的活动,我们蹲下身做孩子们的助手……共同经历教育生活,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孩子,才能获得进入孩子世界的“通行证”。
我校做了“学生最喜爱的学校是这样的”调查,教师备课时首先思考的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喜爱自己的课。
每年的教师节、儿童节等学生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承担、组织。
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助手,为学生呐喊、助威、喝彩。
不仅如此,学校还加强家校联系,家长开放日、向日葵报、和孩子一起画一画活动等,使家庭、学校,父母、教师和孩子共同经历教育生活,遍布于校园一、二楼走廊的16块价值教育展板,无不渗入全校师生内心,成为大家的精神力量、价值追求和行为指南。
(8)以爱的视角,让评价多元立体。
价值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环境,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心理特征,贴近学生思想热点,贴近学生成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