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合集下载

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一)

思想品德七下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一)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习目标1.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是法律。

2.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3.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4.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B.道德约束C.国家强制力D.自觉遵守1.C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2. 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的理解能力。

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同时,也不能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能认为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3.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3.B4.海南中院以受贿罪判处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对财产予以追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其中附加刑有 ( )A.死刑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4. D 点拨: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结合题干背景材料,D 符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合题意及知识点要求,应入选5.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进法律一、设计意图: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教学过程: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时:1课时二、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事例“奥运会趣事”)第2届奥运会的撑竿跳高比赛,日本运动员富田把竹杆垂直竖立在横杆边,然后迅速地顺着撑竿两手交替地爬上竿顶,轻松地越过了横杆。

裁判员宣布此跳无效,原因是他没有进行助跑。

当富田了解到什么是助跑以后,就持竿慢跑了几步,把撑竿竖好后再一次重复了上述的动作……教师:这样的比赛成绩还算不算?假如体育比赛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此,体育比赛要有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比赛才能正常进行。

那么,如果在要道或十字路口,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思考: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多媒体展示“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学生回答: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也不能顺利通过。

交通规则在这里起了维护畅通的作用。

教师: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指导1

七年级政治: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指导1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七年级政治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指导1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框题走进法律复习指导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

所以,他们受到了法律的追究与制裁。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

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与制裁。

自觉地学法、用法、护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的“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

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学生回答) 导入:那么我们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防范于未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第一课时 走近法律 一、导入新课:利用导言中的案例导入新课。 二、新科探究: 口述教学目标与出示自学思考题: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 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哪些? 3、 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4、 法律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主学习课本第 86 至 90 页的内容,教师巡视并指导自学。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发言,教师加以总结归纳并板书主要内容: 思考题 1:社会是有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 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思考题 4:法律的作用:①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结合课本 88 页的小郑案 例及 89 页的相关链接加以分析归纳)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结合 89 页的两个维权案例和学生身边的一些维权实例加以分析归纳) 三、课堂练习:
《广东学导练》中的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学法、 守法、用法是我们应有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 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五、课堂作业:
《广东学导练》中选择题。
第二课时 法不可违 一、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 91 页的小勤案例导入新课,问: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这样 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 要了解什么事违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二、新课探究:
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结合课本 86 页的两幅形 成鲜明对比的交通图片加以分析归纳。)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33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33
一、认清犯罪危害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 矛盾,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 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2004年3月16日凌晨,公安部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 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中)被押进审讯室。3月15日晚, 经群众举报,公安部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马 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被公安干警抓获。2004年2月23 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在宿 舍内,当地公安机关经工作,认定作案人系该校生化学 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公安部于2月 24日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 通缉令,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 缉马加爵。 经初步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 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日至15日先 后将4名同学杀害的犯罪过程。
3月16日,马 加爵在三亚看
守所里面对前
来采访的记者 痛哭流涕。
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
的特殊保护。但是,犯罪对自己、对家 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 利。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 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 犯罪无关、年龄小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 非常错误的。
二、加强自我防范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
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 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 事做起,预防违法小事做起,预防 违法犯罪。
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俗 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 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 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 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 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要划清是非界限
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5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5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一框走近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点我们身边的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小故事《弥勒规则》。

(多媒体显示)[师]看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弥勒规则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凡间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平衡的天庭经济,同时也急红了玉皇大帝的眼,为了拉近两地间的差距,玉皇御笔一挥,一批天营企业陆续成立。

众仙都已入位,唯有天庭运输公司还缺经理一职,对于天庭的支柱产业,玉皇也是不敢大意。

最后,他决定派刚正不阿的李靖与人缘最好的弥勒扮成凡人下界取经。

三天后,两人学成归来。

玉皇向来尊重李靖,便令他先掌舵,弥勒作为后补,随时任用。

李靖就职后,在经理室挂上了“规则就是力量”的警示牌,这是他从凡间学来的。

一月后,公司产值略有增加,但却有无数的匿名信飞到了玉皇手中。

原来李靖刚正不阿,用严格的规则管制众人,弄得众仙怨声载道。

迫于压力,玉皇不得不用弥勒代替李靖。

李靖愤愤不平,挂印而去。

几天后,在众仙的欢呼声中,弥勒走马上任。

在众人的簇拥下,弥勒来到经理室,望见“规则就是力量”几个大字,微微一笑,回顾众人说:“此愚人之论也!我在凡间学习时,看到有个经理不守规则,纵容员工,员工们也知恩图报,干群关系好得不得了。

依我看,人心为先,规则为末!”“是,是……”众仙连忙附和。

弥勒上任后,立刻把“规则”二字改为“宽容”,用它作为自己处事的警示铭。

一个月下来,公司产值大增,上万封感谢信送到了玉皇手中,玉皇深感欣慰。

半年过去了,运输公司大幅亏损,但玉皇手中的感谢信还是有增无减。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班级 姓名成绩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我国法律作为 的体现,通过规定和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 、 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② 违法行为,指违法 的行为;③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

4.刑罚,又叫 、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办法。

5.选择下列项目填表。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和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的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 )。

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8.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

A.制定或认可 B.制定或实施C.广义或狭义D.习惯与执行 9.法律体现的是( )。

A.少数人的意志B.剥削阶级的意志C.统治阶级的意志D.广大人民的意志4分,共12分)1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B.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C.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D.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C.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D.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12.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是()。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B.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C.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D.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予以维护的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区别?14.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征?15.有人说,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结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不论什 结论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不论什 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 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包括无 意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 意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都会 给社会造成危害, 给社会造成危害,都要受到法律的 制裁。 制裁
通过这个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哪 通过这个框题的学习, 些行为是违法的,那些行为是合法的, 些行为是违法的,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 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 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给 社会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社会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 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 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 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 守法的好公民
我国民法通则 条规定, 第79条规定,拾 条规定 得遗失物, 得遗失物,应当 归还失主。 归还失主。
案例三: 岁的中学生赵某 岁的中学生赵某, 案例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 棱刮刀, 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 得赃款400 名小学生的财物, 棱刮刀 , 强夺 名小学生的财物 , 得赃款 多元。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 多元。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
2、对游某的处罚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对游某的处罚哪是主刑?哪是附加刑? 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 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理?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 告处罚 材料二:赖某好吃懒惰,游手好闲,经常到小卖部赊酒、 材料二:赖某好吃懒惰,游手好闲,经常到小卖部赊酒、烟等 物年底已累计200多元,店主人收帐,他扬言要钱没有,要命一 多元, 物年底已累计 多元 店主人收帐,他扬言要钱没有, 条,店主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其连本带息限期还清。 店主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处其连本带息限期还清。 材料三: 岁学生王某手持匕首 抢夺三名小学生30元钱 岁学生王某手持匕首, 元钱, 材料三:16岁学生王某手持匕首,抢夺三名小学生 元钱,公安 机关将其抓获,人民法院认定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机关将其抓获,人民法院认定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1、三则材料中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三则材料中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材料一:行政违法行为; 材料二:民事违法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材料三: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触犯刑法 刑法 2、材料三中的违法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 、材料三中的违法行为具有怎样的特征? 应受刑罚处罚 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处罚

政治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人教课标

政治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人教课标
1.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如果有道德 的约束、法律的准绳,他会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如果没有这些约束,就会胡作非为,只顾自己不顾他 人,只图当前不顾长远。这些人自以为占了便宜、图 了痛快,其实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3、青少年为什么要远离违法犯罪 ?
1、我们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但 是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 对社会,都有百害 而无一利。 2、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打架
(一般违法 行为)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
斗殴
(犯罪)
偷窃
(一般违法 行为)
达到偷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 多次偷窃,盗窃金融机构,数 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
盗窃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 1、为何制定本法?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一、认清犯罪危害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
1.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 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 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2.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 难免会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可能违法, 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 的表现。
的一封信,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封 回信,写出真实想法。
课堂小结
防 患 于 未 然
认清犯 罪危害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 关系 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 要远离违法犯罪
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加强自 我防范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内 容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它对我们中学生有何启示?

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1)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教

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1)教案 七年级政治下: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教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教学目标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X,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X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某某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了解一般某某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某某犯罪。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某某犯罪行为作斗争。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怎样预防某某。

3、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难点1、怎样预防某某。

2、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共计五课时。

走近法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X;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X作用和保护作用。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规X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要懂法、守法和护法,绝不能做某某的事。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次 , 了 筹 钱 玩 游 戏 , 然 盗 窃 施 工 工 地 的 为 竟
2O
嬲 年 第 卜 2朝
维普资讯
七 年级 下册
电线 等 物 资 去 卖 , 数 额 较 大 , 犯 了 刑 法 。 因 触 公 安 机 关 公 开 审 理 了 此 案 , 处 其 拘 役 3个 判
此类 题 的关 键 是 基 础 知 识 要 扎 实 , 有 知 道 只
哪些 知识 是正 确 的 , 会 知道 哪些 是错 的 。 才 参 考答 案 : 处错 误 分 别 为 : 安 机 关公 三 公
5 小古 在 去学 校 的 路 上 把 妈 妈 给 的 10 . 0 元 钱弄 丢 了 , 学告 诉 他 班 上 的小 梁 捡 到 了 。 同 小 古 找 到 小 梁 欲 要 回 , 遭 到 拒 绝 , 理 由 是 却 其
【 点 与热 点分析 】 考
违 法 行 为 违 反 的
承 担 的
对 社 会 的
1考 点 : 法律 的显 著特 征 。②学 法 、 . ① 护 法 、 法 是 青 少 年 应 尽 的责 任 。③ 违 法 的种 爱 类 及 其 后 果 。④ 犯 罪 的 基 本 特 征 。 ⑤ 刑 罚 的 种 类及作 用 。⑥合 格 的现 代 公 民应 具 备 的法 律 素质 。 2热 点 : 现 代 社 会 , 了规 则 、 德 之 . ① 除 道 外 , 什 么 还 要 用 法 律 来 约 束 我 们 自身 的 行 为 为 ?②在 反 腐 败 过 程 中 , 何 不 同 的官 员 违 为 法犯 罪所 受 到的处 罚 不 一样 ? ③ 为什 么人 们 对 待犯罪 和一般 违 法 的 态度 不 一样 ? ④ 多数 青少 年并 未 一 开始 就认 识 到 犯 罪 的 危 害 , 这 对他 们 的健康成 长 不 利 。⑤ 加 强对 青 少年 预 防 违法犯 罪 的教育 和指 导意 义重 大 。

政治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感受法律的尊严)人教课标

政治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感受法律的尊严)人教课标

当时违规吗? 假如体育比赛当中
都是这种场景,那
会是一种什么样 子…… ?如何解
决?
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 球比赛中,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 人的举动:他跳起来用手接住队友的传球, 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双方对这 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 规则可依。后来,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 题,英国足协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 球跑动”的足球比赛规则,并成为全世界 通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在我国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它代表了谁的意志和利益? 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
警察
法庭
军队
监狱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有本事你告我去,我爸是李刚” 。
最终 “官二代”李启铭依法受到了相应 的惩罚。这说明了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法律对人们的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李启铭醉酒驾车,致一死一伤,交通肇事罪成 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 车的,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 逐竞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严重威胁,情节恶劣的,处拘 役,并处罚金。 突出表现为: 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行为。 另一个表现: 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
生活中的规则
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 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 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第七课复习

第七课复习

.2、漫画赏析
启迪感悟
漫画中的孩子从第一次撒谎到第一次 杀人,这一系列转变给我们哪些警示? (至少4点)

(1)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 一个演变过程。(2)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 改正,任其发展,容易导致犯罪。(3)知 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情。(4)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5)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6)自 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7)我们青少年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 微杜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李某从被警告处分到被判处有期 徒刑7年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 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很有可能走上违法 犯罪的道路。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 于未然,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 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努力把自 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复习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规则?P84 2、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分为哪几类?P85 3、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什么?P85 4、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87-88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法律?P88 6、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可以分为哪几类?P91 7、什么是犯罪?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93 8、什么是主刑?什么是附加刑?他们各有哪几种? P94 9、我们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P98
二、例题分析:


1、李某在校读书时是个“打架大王”,屡次违 反学校规章制度,虽然校长和班主任经常对他 进行教育,但他仍不悔改。一天,他乘公共汽 车回家时,售票员请他买票,他竟出言不逊, 说什么“老子没钱,你敢怎么样”。售票员不 让他走,他便动手打了售票员两拳。后来,公 安部门给予他罚款并将情况通知所在学校,学 校结合李某的一贯表现,给予他警告处分,但 李某不仅不接受教训,反而对售票员怀恨在心, 伺机报复。毕业后的一天,李某纠集了几个人, 在一僻静处将售票员殴打致残后逃之夭夭。后 被逮捕归案,人民法院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 故意伤害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7年。 (1)李某的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 是犯罪行为?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贯穿着方方面面,它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规范着我们的社会行为。

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律的尊严,以及如何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一、法律的尊严是什么?法律的尊严是指法律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

它是法律的本质属性,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法律的尊严意味着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其社会地位或财富状况如何。

法律的尊严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公平正义的保障。

二、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2.1 培养法律意识要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

了解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案例和法律新闻,增强法律意识,使自己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更加理性地选择和应对。

2.2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是感受法律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要遵守常规的法律法规,如交通规则、合同法等,还要尊重和维护人权、民主法治等基本法律原则。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责任,遵守法律法规,为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2.3 受到法律保护时的感受当我们受到法律保护时,会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无论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还是在寻求公正与正义时,法律都将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当我们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或争取公平正义时,我们会对法律的尊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4 尊重法律职业人员法律职业人员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帮助我们解决法律问题的专业人才。

在与法律职业人员打交道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权威和专业,相信他们的公正和正义。

通过与法律职业人员的接触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法律的存在和作用。

三、法律的尊严对社会的意义3.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的尊严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当每个人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社会才能以秩序和谐的状态运行。

法律的尊严使得违法者必须为其行为负责,并受到法律制裁,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新乡市中考满分作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法不可违课件人教版

新乡市中考满分作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法不可违课件人教版

温馨提示: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一
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一 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 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 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 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 一个合格的公民。
•阅读课本P96事例思考:他们说的对吗?
都有其 行政违法 社会危 害性, 都违反 了法律, 民事违法 都要承 担相应 的法律 刑事违法 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反的 法律) 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
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情况,可以将违法行 为分为: (P93)
违法情节较轻,社会危害较 小,称之为一般违法行为。
不论什么原因,开玩 我不过是 笑也好,无意识也好, 只要触犯了法律,就 开个玩笑呀, 是违法行为;是不可 这也犯法吗? 原谅的都要受到法律 的制裁
他是无意之中 违法的,原 谅他吧。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拒绝,严格要求自己, 依法律己,依法办事,自觉 遵纪守法,做守法、知法、 用法的好公民。
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 级人民法院对文强等人涉黑案进 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包 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 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 罪并罚,判处文强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
人全部财产。
5月21日二审宣判,重庆市 高级人民法院依法驳回文强、 周晓亚、黄代强、赵利明、陈 涛等5人的上诉,维持一审法 院的判决。
犯罪基 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触犯刑法)
(P94)
社会危害性(严重)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刑罚当罚性(受刑罚处罚) 必然结果
4、刑罚就是刑法吗?
刑法的含义:刑法是以国 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 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 种刑罚的法律。(划书 P94第一自然段) 刑法的作用:我国刑法是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划书P94第一自然段)

九年级政治教案初三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

九年级政治教案初三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

初三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复习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复习方法】:学生自读教材,学生总结,老师点拨,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二、复习课:(一)、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通过复习应达到的程度:(二)、学生读书解决如下问题:1)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整体感知教材)2)老师出示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答案)1.什么是法律?p87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

(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 p93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6.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 p93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7.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 p9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知识点练习十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知识点练习十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初中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知识点练习十第1题【单选题】为了博取网民眼球,南通一女子在微博上散布有关禽流感的谣言,引起了一定的社会恐慌。

该女子因虚构事实而受到警方治安处罚。

该女子的行为( )①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②是违法行为③危害了社会与他人,最终也自食其果④仅仅是不道德行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5岁的李强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他被两个穷凶极恶的歹徒截住,他们持刀威胁李强,让他把钱和手机都交出来。

李强看看周围,发现这个偏僻的地方没有其他人。

于是他将钱和手机都交给了歹徒。

歹徒扬长而去,李强很快报案,向警察说明了事件的经过和歹徒的特征。

你认为李强的表现是( )A、李强贪生怕死,助长了歹徒的嚣张气焰B、李强面对不法侵害采取了有效的自我保护C、李强应该不顾一切与歹徒搏斗,必要时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D、李强这种行为会使社会治安恶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6年8月,山东接连发生电信诈骗学生案件。

除辛苦积攒的学费、生活费被骗尽,更有两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在悲愤交加中陨落。

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公民个人应该( )①不在网上购物,远离网络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电信诈骗③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和坚强意志④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隐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初中生张某在长途客车上看到有小偷作案后,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几个字给失主和司机看,这一机智的做法最终使得小偷被抓,避免了损失。

防患于未然上课-PPT课件

防患于未然上课-PPT课件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D.小时偷针,Hale Waihona Puke 时偷金快乐游 戏挑战5
挑战7
挑战1
挑战2 挑战3
幸运大转盘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如下俗语中
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教材
P100
教材P99一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 物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 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 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
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 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标准在于这 个人的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 犯罪的三个特征: (1)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 志) (3)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犯罪是国家 法律打击的重点。
5、为什么现代生活不能没有法律:
•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 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 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 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 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 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 个标准或方向,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 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 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 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学法、 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20、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 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1)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 守规矩。(2)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规矩。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 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 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可见,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3)社会生活中的准则有 不同的种类。道德是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 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是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 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惟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 则,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 任何人都不得违犯。(4)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 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 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16、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
• (1)中学生应该崇尚法律,学习法律,树 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法常驻心 中; • (2)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以法作为行为 选择的首要标准; • (3)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做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一 般有:
• 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 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不结 交不良友伴;全社会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 的保护,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效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9、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 罪问题谈谈你的的看法:
• (1)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 法自律; •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 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义务; • (3)净化社会环境,落实社会保护的各项 措施。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给我们的启示:
• 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是非常 危险的; • (2)大错误可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犯大 错误往往是由小错误发展演变而来的; • (3)小错误容易改掉,大错误不但造成严 重后果,而且无法挽回; • (4)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2、如何认识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
• 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违法行为:凡 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 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 7、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诉讼法): 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 8、行政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 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 管理条例。。。)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 法规的行为。
• 9、民事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经济法、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交通管理法规、 城市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 10、违宪行为:违反宪法的行为简称违宪 行为。宪法是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 的法律。
11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管理 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 1、“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 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 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 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 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 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 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 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学 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好公民。
4、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 不同呢(最显著的特征)?
•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 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 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 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 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 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 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 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 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 (1)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 和教育; • (2)学校方面,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 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 和人格尊严; • (3)社会方面,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 开放; • (4)个人方面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 范自己的行为。
18、青少年犯罪事实给我们的启示: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 几种:
• (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 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 (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 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 (3)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 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 •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3、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 14、刑罚的种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 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1)区别。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严重, 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 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 (一般强制性措施)。犯罪行为:违法情 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 受刑事处罚(包括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 命权)。 • (2)共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损害 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违法行为,都触 犯了国家的法规或法律。
• 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触犯了 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超越法 律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