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视角的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研究
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视角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视角
( 国人民 中 银行淄 博市中 行) 心支
姜永
摘要 : 长期 以来 , 农信社成本观念淡漠 , 成本管理技术手段相 对落后。为 总 资 产 的 98 % , 招 行 则 为 O8 % ) 信 用 社 成 本 管理 效 率 则 更 .7 而 . 2 则 提 高 农信 社 经 营 效 益 和 抗 风 险 能 力 ,本 文 引入 作 业 成 本 法 这 一 先 进 管 理 理 低 。 过 分 析 发 现 , 信 用社 成本 管 理 效 率低 下 , 致其 赢 利 能 力 差 , 通 该 导 念 , 使 农 信 社 精 确 预 算 , 效 实现 营 业 费 用 合 理 分 配 、 理 控 制 的 目的 , 促 有 合 增 抵御 风 险 能力 弱 ,因 此 需要 引进 先 进 的 成本 管 理 方法 提 高 经 营 管理
强 其 竞争 优 势 , 以更 加 有 效 地 服 务 于 新农 村 建 设 。 关键词 : 信社 农 成本 控 制 措 施
能力 , 增 强其 赢利 和 竞 争 能力 。 以
2 作 业成 本 法 简 介 作 为服 务 三 农 的主 力 军 ,农信 社 经 营 能 力 的 高低 直 接 关 系到 我 作 业 成本 法 是 目前 西 方最 先 进 的 成 本制 度 。 作 业 成 本 法 的理 论 国 农 村 金 融 生态 环 境 的改 善 , 系 到 现 代化 农业 的发 展 前 景 , 系 到 关 关 基 础 是 : 品 消 耗 作 业 , 业 消 耗 资源 并 导 致 成 本 的 发 生 , 源 耗 费 产 作 资 每 个 农 民的切 身利 益。 期 以 来 , 重信 贷指 标 、 内部 管 理 , 长 在 轻 重数 量 应 该 按 发 生 的原 因先 汇 集到 作 业 , 并计 算 出作 业 的 成本 , 按 成 本 对 在 增长、 轻质 量提高的经营思路 的主导下 , 农信社成本观念淡漠 , 忽视 象 ( 品、 户 、 门 或机 构 ) 消 耗 的作 业 量将 作 业 成 本 分 配计 入 有 产 客 部 所 成 本 效 益 比 , 视 经 营 中 成本 控 制 , 本 管 理 技 术 手 段相 对 落后 。 如 忽 成 关 成 本 对 象。 何 变 粗 放 型增 长 为集 约 型 增 长 , 实提 高 其 经 营 效 益和 抗 风 险 能 力 , 切 作 业 成本 法是 一 种 能 够将 间接 成 本 和 辅 助 资 源更 加 准 确 的 分 配 是 农 村 信 用 社 发展 中 亟须 解 决 的问题 。本 文 试 图 以 淄 博 市某 家农 村 到 作 业 流 程 , 品 , 务 过程 中 的一 种 成 本计 算 方 法。 在作 业 成 本 法 产 服 信 用 联 社 为 例 , 过 探 讨作 业 成本 法 在 农 信 社 的应 用 , 使 农 信 社 精 通 促 的方 式 下 , 要 组 织 资 源 的发 生 并 不 是都 以实 物 而 存在 的 , 是 为 这 需 而 确 预 算 , 效 实 现 营 业 费 用 合 理 分配 、 理 控 制 的 目的 , 强 其 竞 争 有 合 增 种 成 本 法 的 发 生提 供 一 个 合理 发 生 的安 排 ,以达 到 为各 种 形 形 色 色 优 势 , 更加 有效 地 服 务 于 新 农村 建 设 。 以 的顾 客 进 行 各种 的产 品 提供 和 服 务 。 作 业 成 本 法 的计 算 不 是 将 这 些 1农信社成本管理能 力评价 资源 所 共 有 的 成本 分 配 到 产 品里 ,而 是 对 各种 资 源成 本 进 行 整 合 和 本 文所 选 农 信 社 是本 市 资产 质 量 好 、 赢利 能力 较 强 的 一 家 农 村 分配 的过 程 。 有 的成 本 系 统都 从 将 资源 费 用 分 配 到成 本 中 心 开 始 。 所 信用社 , 业务 种 类 比较 齐 全 , 项 指 标在 全市 各 农 信 社 中 排名 比较 靠 各 在 信 用 社 实 施作 业 成 本 法 以 前 , 几 个 关键 定 义 需 要 我们 认识 : 有 前 ,具 有 一 定 的 代表 性 。 2 0 0 9年 末 ,该 社 总 资 产较 年 初 增 长 21 作 业 。 . 是构 造 作 业 成 本 系统 的基 础 , 的 是 组 织 中 生产 以及 指 1 .4 , 负 债 较 年 初 增 长 1 .O , 有 者 权 益 净 值 较 年 初 增 长 35 % 总 9 % 所 1 服 务 的作 业 。 客价 值 的增 值 与 否是 作 业 是 否 增值 的衡 量 标 准 , 此 顾 因 41 7 _ 2% 。 在 定 义作 业 时 要 避免 无 价 值 作 业 活动 的发 生 和 存 在 。根 据 农 信 用 社 目前该 农信 社 在 成 本 核 算 方法 上 局 限于 传 统 的 成 本 核 算 方法 , 的 自身特 点 , 认 为应 该 从 业务 经 营 方面 进行 定 义作 业 , 避免 活动 我 以 本 文试 图 引入 作 业 成 本 法 , 以求 改 进 管理 , 高其 经 营管 理 水 平 。 作 提 紊乱 造 成 的定 义 不 准确 和 无 价 值 活 动存 在 。 业 成 本 法又 名 变动 成 本 法 或 完 全成 本 法 , 基 本 原理 是 : 成 本 习性 其 在 22 确 认 资 源。 资 源 是 在 一 定 的 时 期 内 在进 行 生 产和 服 务 活动 . 分析 的基 础 上 , 只将 变动 生 产 成 本 作 为 产 品成 本 的构 成 内 容 , 将 固 而 中造 成 的 资源 成 本 和 费 用 , 当然 有 些 资 源 同时 在 支 持 着 多 项作 业 活 定 成 本 及 非 生产 成 本 作 为 期 间 成本 ,并 按 贡 献 式 损 益程 序 计 算 损 益 的 一种 成本 计 算 方法 。 由其 提供 的成 本 信 息 以 及 与 此有 关 的获 利 能 动 的话 ,那 么 就 应 该将 这种 资源 动 因 分别 分配 到 不 同 的作 业 活 动 中 力 分析 系统 用于 帮 助 信 用 社做 出相 应 的决 策 。 成本 构 成 来 看 , 动 去 。 由 变 23 确 认 资 源 动 因 , 资 源 成 本 按 照 资 源动 因 分配 到 作 业 中去 。 . 将 成 本 法 核 算 出 的金 融产 品 成 本 是 不 完 全 的 ,尤 其 是许 多 非信 贷 业 务 归 集 资 源 成本 到 作 业 上所 进 行 的资 源 动 因 分析 是 很 有 价值 的 , 它 能 的 成 本 被 大 大低 估 了。 基于 低 估 的成 本 进 行 竞 争 性定 价 , 往 使 农 信 往 社 在创 造 了价 值 的 同 时 , 少 自身 利 润 , 其 经 营 进 入 困境 。 在 传 统 够 揭 示 出 各项 成本 费 用 发生 的原 因和 过程 。 如 果 有 本 单位 的 历 史 资 减 使 成 本 管 理 模 式控 制下 , 该信 用社 虽然 采 取 了多种 改进 方式 , 求 节 约 源 成 本 资 料 或者 本 行 业 其他 单位 的资 料 进 行 对 比 ,就 能 够 得 出 自身 力 成 本 , 效 果 并 不 明显 , 营 成 本 仍逐 年上 升 。 统 计 ,0 4年 , 农 的 成 本作 业是 否合 理 和 准确 。 但 经 据 20 该 24确认作业中心。 . 上述步骤的完成会完成一个个的次级作业 , 信社经营成本为 17 , .% 以后逐年增长 ,0 9年为 36 20 .%。 目前 ,一 些 已有 的 实 证研 究 表 明 成 本管 理 的效 率 对 金 融机 构 的 为 了建 立 更加 合理 的成 本 系 统 ,需要 将 这 些作 业 性 质 相 同的 进 行 统 后 自动 柜 员 机作 业 中 经 营 效 率 和 竞 争 力 有着 重要 影 响。 通 过 将该 信 用 社 和 国 内较 高 管理 形 成 作 业 中 心。 前 台作 业 中 心 、 台作 业 中心 、 客 管理 部 门作 业 中心 、 统安 全 维 护 作 业 中 系 水 平 的商 业 银 行 ( 文 选 取几 家 已经 上 市 的 国有 商 业 银 行 和 招 商 银 心 、 户 业 务 部 作 业 中心 、 本 行, 以下 简 称 有 关 商 业 银 行 ) 的经 营 效 率 比较 分析 发 现 , 信 用 社 资 心 等都 是 信 用 社 的作 业 中心 。 这 些作 业 中心 往 下还 细 分 成 若 干 工 作 该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调查与实证分析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调查与实证分析摘要:改革是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改革的政绩更是人们关注的结果。
文章对河南省南阳市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改革及改革政绩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203-0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要完成上述历史使命,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和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有效支持。
农信社作为支农发展的“主力军”,自2003年新一轮试点改革方案启动以来,取得的成绩勿庸置疑,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其中,改革是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改革的绩效更是我们关注的结果。
基于此,笔者于2007年对河南省南阳市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改革及改革绩效开展了实地调研。
一、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2007年3月底,南阳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共计235余亿元,全市设有13家县联社,营业网点达700多个,拥有从业员工6500余人,是全市机构网点和从业员工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很强的金融机构。
截至2007年3月末,全市信用社贷款余额19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6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82.1%;全市农户贷款面达34.3%,有110万户农民得到农信社的信贷支持。
农业贷款余额、增加额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同行业第一位。
农业贷款占全市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70%以上。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县一级法人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农信社产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农信社股权结构设置进一步细化;三是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已搭建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
2.存贷业务规模增大,支农服务功能增强、盈利水平有所改善,农信社账面不良贷款占比(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之和与贷款余额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确 保各项业务的规范运作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 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农村信用社 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完善人才队伍与激励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 力。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技术人才短缺
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适应金融科技快速发 展的需要。
信息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农民的金融信 息安全。
服务普及不平衡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间服务普及 不平衡的差距。
THANK YOU
建立健全的治理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加强董事会建设
强化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和监督作用,提高董事会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将高管和员工的利益与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发展相结合,促进农 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业务结构与服务模式
拓展业务领域
在保持传统存贷款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 、国际业务等多元化经营领域。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 水平。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 制能力。
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全员风险管理素质和水平。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防范金融 风险的发生。
加强内部控制
基于全面成本管理视角下的农信社发展探析
基于全面成本管理视角下的农信社发展探析作者:郜祥安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20期摘要: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解决当前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农信社的管理水平与成本控制能力和商业银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整体管控水平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银行业收入空间和盈利空间收窄,探索全面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农信社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阐述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分析农信社成本管理的现状,针对农信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探索应用全面成本管理方法,来提升农信社成本管控能力,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促进农信社的发展。
关键词:农信社全面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当前,银行业面临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监管趋紧等诸多新挑战,规模高速扩张和盈利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存贷款利差空间收缩,而全面成本管理是融合成本管理、精益管理、绩效考核等综合性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破解管理瓶颈,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益,促进农信社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对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全面成本管理(一)全面成本管理的概述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现代的财务管理方法,它改变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思路,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进行紧密的结合,并由事后核算管理扩大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与评价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式。
全面成本管理增加对企业价值链中增值活动的分析过程,并以此确定成本控制责任中心,以成本控制责任中心为单位进行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
责任中心成本的细化分解有利于每个成本责任中心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活动,并通过绩效评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改进成本控制的方法。
全面成本管理以产品和客户为方向进行成本归集与管理,分析单个产品和客户的成本动因,有利于提高增值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投入量,减少不增值产品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基于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视角的山东省实证
( ) 二 改制后的农信社支农发展成效
指标体系主要采用近年来农信社的信贷资金投 向、 三信” “ 工程建设 、 农业贷款余 额 、 农户贷款余 额、 农户联保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及其增长
等指标进行统计核算与客观反映。 主要分析方法采 用C D生产函数。
联社 、1 个县级联社 、6 18 1 家农村合作银行 , 营业 网
专项票据兑付资金 的利息收人 、 特种存款的利息收 入等。 可变期政策扶持” V 表示。 “ 用 2 数据来源。 . 本研究所使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在 全省农信社实地调研 中随机选取的 4 家县级联社 8 的指标数据汇总整理所得 。 时间期限为 20 年末 ~ 02 20 年末 。 07 所有指标变量中, 用下标 i 表示第 i 家县
指标 。
( ) 一 票据置换 因素影响下的农信社财务状况
与经 营利润
( ) 一 改制后农信社 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效 山东省农信社共设有 1 个市级办事处 、 个市 4 3
表 1 山东省 D A县联社经营利润来源构成情况
单位 : 万元
\ 项目
\
经营利
润总额
经营利润中 :
政 扶 政 扶 政 扶 策 持 策 持 策 持
0 13 5 56 l O 0 24 4 22 6 56 2 37 37 13 5 26 1
20 0 5年末
20 末 06年 20 年末 07
4O 98
54 58 7 3 05
2 9 99
10 21 17 26
【 作者简介 】 宋磊, 山东 女, 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研究方向: 农村金融与财政。
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效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效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性地方金融企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最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
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近60多年发展历程中,虽然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大量复杂的现实难题。
为解决农村信用社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难,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活力,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值此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发面面临新的机遇之时,进一步总结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和探讨当前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性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选定位于浙江中部的发达县级市---东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目标,基于它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对东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改制进行全面研究,探索新时期适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道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研究世界上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诞生在德国。
1847年,德国人莱夫(1818-1888,旧译雷发巽)和德利奇(Hermann Schulze Doltish,1808-1883)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信用合组织。
雷发巽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信用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对信用合作思想认识的不同,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形成了多种模式,第一种是美国的多元复合模式;第二种是德国、印度的单元金字塔模式;第三种是以法国为代表半官半民的模式;第四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寓于农协模式。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特殊国情,创造出了能够充分发挥信用合作组织效能的具体形式(二)国内农村信用社的研究首先是在农村信用社地位和作用上,周扬国(2005)对农村信用社的优点做了五点总结,认为从1951年建设以来,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基于目标管理视角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剖析——以尤溪县农村信用社为例
1
0
QE
Q
O 。 E 在Q 的左侧 , 虽然有所付 出但未达到所需 的努力程
i 度 , 法 获 得 资 金 支 持 , 时 努 力 的边 际 收益 M 为 0 在 无 此 R ; E { Q 的 右侧 , 已超 过 所 需 的努 力 , 提 高 努 力 程 度 也 不 会 再 获 得 额 外 的资 金 支 持 , 以其 努 力 程 度 不 会 扩 大 到Q 所 E的 右 侧 。 际 成 本 MC 边 随努 力 程 度 O 的增 加 而 上 升 , 图 1 E 在 中 是 一 条 向 右 上 方 倾 斜 的 曲 线 。 西 方 经 济 学 原 理 可 按 知, 只有 当企 业 MR MC 才 能 实 现 利 润 最 大 化 , 此 农 = 时 因 信社将主动参与激励 , 确定其Q 的原则是M = 。 并 E R MC 为
NANCE
实 务实 与 考 践 思
基于目 理 标管 视角的 信用社改 农村 革成效 剖析
以尤溪 县农 村信 用社 为 例
口 课 题 组
( 中国人 民银 行 尤 溪县 支 行 ,福 建 尤 溪 3 5 (】 6 1 f ))
摘 要 : 文从 目标 管 理 法 的 角度 对 农 村 信 用社 改 革绩 效 进 行 评 估 分 析 , 过 反 思改 革 方 案 的设 计 , 而 总 结 改 革 本 通 进
所 取得 的阶 段 性 成 效 , 针 对 阻碍 改 革 最 终 目标 实现 的瓶 颈 , 出相 关 建议 。 并 提 关键 词 : 目标 管理 ;农 信社 ;改 革 绩 效 ;政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8 03 F 3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2 2 4 ( 0 8) 2 0 3 — 3 10 — 7 O2 0 1— 0 8 0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调研报告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信用社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适应市场的要求,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档将对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进行调研,从法规政策、理念转变、管理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规政策方面的调研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管逐步加强,为了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国务院联合多个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和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办法》,这两个文件为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法规保障。
此外,各地区也积极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信用社的改革进程。
二、理念转变方面的调研传统上,农村信用社的理念和经营模式比较保守,只注重存贷款业务,而在现代化的银行体系之下,农村信用社必须要适应新的市场趋势,注重品牌建设、服务创新、技术升级、品质提升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改进。
因此,一些先进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行全员全程服务,加快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员工素质,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细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管理模式方面的调研为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模式上也进行了创新。
例如,一些信用社开始大力推行网点建设,扩张服务范围;推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提高全行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除此之外,还出台了全员签约制度、三级集会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四、产品创新方面的调研传统上,农村信用社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只有基础的储蓄和贷款,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农村信用社也开始创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新增了农村电商平台、生态农业合作社等业务,以满足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的需求。
同时,还推出了小额贷款、农村房屋按揭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服务。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银行系统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稳健运行,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
当前,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总体上看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亟待改进。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积极效应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全部实行了以县(区)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体制,取消了基层乡镇信用社的法人资格,整合成为5家联社。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政策支持很大,涉及到财政、税收、资金等方面,实施这么多扶持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想“花钱买机制”,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企业。
在这个改革价值目标的导向下,实行扶持政策与改革的效果紧密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善,经营机制得到转换。
一是法人治理框架初步建立。
各农联社已构建了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主任)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权范围和责任、运行程序及议事规则,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召开比较正常,相关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已投入运作。
二是产权关系基本明晰,资本补充机制得到健全。
全市农联社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稳步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以原有社员为基础,广泛吸收辖内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同时兼顾大股东、小股东、法人股东与自然人股东的权益,设置比较合理的股权种类、结构及投票权。
三是经营机制转换开始启动,内部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各农联社对其分支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布局,同时对原内设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改革,合理设置了管理部门。
从全市各金融机构引进管理型人员,充实现有管理人员队伍。
(二)经营实力明显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成本加成法”利率定价模式在农信社的应用效果分析
理 配置 人力 资源 。 精简人 员数 量 , 提高人 员质 量 , 掘 对 县统 一 法 人社 和 其 分社 , 区别 不 同情 况 , 取不 发 应 采
人 力 潜 能 , 真正 有 能 力 、 将 有操 守 的业 务人 才 充 实 到 同的监管 标准 和监 管方法 。 二是 突 出监管 重点 。 当前 ,
重点和 核心 岗位 。四是 建立 科学 的绩 效评 价标 准 , 将 要把 合规 性监 管放 在农 信 社监 管 的首位 , 为 防范经 作 员工 的薪酬 与效 益 和业绩 紧 密联 系 , 用正 向激 励 留住 营风 险 的重 中之 重 , 同时加 强 风险性 监 管 。三是 加大 人 才 , 发 工作 的 主动性 、 激 自觉性 , 企业 的发 展与 员 处罚 力度 。对 于监 管 中发 现 的问题 , 使 一定 要依 法依 规 工 个人前 途 和切 身利益 紧密 相连 。 严肃 处理 , 严格 责任 追究 制 , 正使 监管 有权 威 、 作 真 有 ( )构建法 律 风 险防范 机制 。一 要确 立依 法 经 用 、 成效 。 四 有 四是 以监 管促 发展 。 把 审慎监 管 与业务 要
( ) 三 改革 用人 制度 和实施 激励 机制 。 一是要 立 足 合 同文本法 律效 应 , 好法 律风 险关 。 把 现有 人 才 的 培养 。重 视对 现 有 高 管人 员 和 员 工 的培 ( ) 化 防范风 险的 内控机 制 。 五 强 一要 建立 完 善的
训 , 对 不 同部 门 、 同 岗位 和 不 同层 次 的员 工 , 针 不 采取 内控组 织体 系及 责 任制 度和 具体 的实 施 细则 , 内控 使 管 经营全 过程 和全 部层 面 。 二要 突 出内 多种 手段 分类 施训 , 高其 履 职能力 。二是要 加 大人 贯穿决 策 、 理 、 提
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作者:姜永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第02期摘要:长期以来,农信社成本观念淡漠,成本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为提高农信社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本文引入作业成本法这一先进管理理念,促使农信社精确预算,有效实现营业费用合理分配、合理控制的目的,增强其竞争优势,以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信社成本控制措施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信社经营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前景,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
长期以来,在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思路的主导下,农信社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比,忽视经营中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其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是农村信用社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淄博市某家农村信用联社为例,通过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农信社的应用,促使农信社精确预算,有效实现营业费用合理分配、合理控制的目的,增强其竞争优势,以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1 农信社成本管理能力评价本文所选农信社是本市资产质量好、赢利能力较强的一家农村信用社,业务种类比较齐全,各项指标在全市各农信社中排名比较靠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09年末,该社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3.54%,总负债较年初增长11.90%,所有者权益净值较年初增长41.72%。
目前该农信社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局限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试图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求改进管理,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法又名变动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由其提供的成本信息以及与此有关的获利能力分析系统用于帮助信用社做出相应的决策。
由成本构成来看,变动成本法核算出的金融产品成本是不完全的,尤其是许多非信贷业务的成本被大大低估了。
基于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完善
代 企 业 里 , 终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的 是资 本 。 最 对 于 上 市 公 司 .资 本 发 挥 产 权 作 用 的主
要方式 是“ 脚投票 ”对于非上市公 司 . 用 .
有 约 束 个 股 资 本 承 担 风 险 。 四 是 资 产 的 增值或损失 没有相 应地增减 个股 资本 .
无力。
善 农 村 信 用 社 资 本 状 况 的 对 策 与 建议
关 键 词 :农 村 信 用社
充 足 率
资本
资 本
农 村 信 用 合 作 社 是 农 村 市 场 主体 的 新 兴力 量 . 是 统 筹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也 建 立 和谐 社 会 的 重 要 组 织 载 体 它 在 解 决 我 国 “ 农 ” 题 方 面 发 挥 着 独 特 的作 三 难 用 中 国 的农 村 信 用 合 作 组 织 最 早 形 成 于上世 纪 5 0年 代 初 . 历 了 曲折 前 进 的 经 发 展 历 程 , 经 整 顿 、 消 和恢 复 。 随 着 几 取 中 国 金 融 企 业 进 一 步 市 场 化 以 及 加 入
WT 对 国 内金 融 企 业 的 冲击 . 内 的金 O 国
1 . 个 股 资 本 且 偏 小 的 股 权 设 计 缺 .4 2 陷 。 资 本 难 以 承 担风 险贵 任 , 因 此 而 使 并
丧失 了发 挥 作 用 的权 利 一 是 个 股 资 本
绝 对 额 和 最 大个 股 资 本 绝 对 额 均 设 计过 小. 与农 村 信 用 社 经 营 货 币并 不 对 称 . 实
际 无 法 承担 风 险 .二 是 个 股 资 本 绝 对 额
其 他 投 资 者 不 愿 意 人 股 或 增 资
从产权视角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 , 些信 用社 历年 形成的贷款风险逐 一 步暴露 出来 , 良贷款比例高 , 不 历年挂账亏损难以消化 , 应收未
收利 息累积 , 非生息资金 占比例大 , 信贷资产质量差 , 导致农村
维普资讯
经 济 生 活
■■■广 C E PRREO O I 。 M OAYCN MC OT N— S
毒孽| 黪 露¥
蠢
蠢 器
簪 | ÷
【 摘要 】 农村信 用社是服务“ 三农” 的主力军. 但是 农村信
用 社在 经 营 与 管理 等 方 面 陷入 困境 举 步 艰 难 . 要 症 结 在 于产 主 权界定不清 , 因此 对 农 村 信 用社 改 革 无 疑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文章 分 析 了 目前 农 村 信 用社 存 在 的 问题 和 根 源 . 指 出从 产 权 上 对 并 农 村信 用社 进 行 改 革 。
方 面“ 三会 ” 同虚设 , 用社主任实际 上是信用 社的元 首 ,, 一切 由主任说 了算 , 其任免 不
是有持股 的社 员来 决定 , 而是 由当地政府 或者上级联社指派人 选。还有信 用社 员工素质差 , 人事 制度僵硬 , 结算 渠道 不畅 , 没
一 一
由于农民持股 比例太低 ,广大 社 员对 信用社经 营漠 不关
心 , 是“ 也 无法负责 、 无人负 责 、 无心负责 ” 普遍缺 乏监督 的权 , 力和 动力 , 致使对信 用社经营管理 基本情 况不 了解 , 社员与信 用社 之间存在 严重的信 息不对称 ; 信用社主任等管理干部 选举 不是 有持股 的社 员来决定 , 而是 由当地 政府或者 上级联社 指派 人选 , 社员只有名义上 的选举权 , 员大会 不能制约理事会 , 社 理 事会 不能制约信用社主任 , 监事会 没有常设机构对理 事会成 员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除依靠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外,很大部分应来自于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社会资金的支持。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国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制度变迁,特别是自国发【2003】1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颁布实施,揭开了新一轮农信社试点改革的序幕,产权制度改革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迄今,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历时5年有余,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实践运行中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此,深入研究此轮农信社产权制度的改革进程,全面反映和客观评价其试点改革的运行成效,旨在巩固改革成果,纠正实践运行中的偏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革与深化农信社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政策性建议。
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信社改革成为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合作经济理论、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金融学、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实证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座谈相结合)、数量经济研究、定性规范分析(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图析分析、因果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以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为研究主线,阐述了我国农信社产权制度变迁的规律性及其特征;总结、归纳了自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信社产权制度试点改革的运行状况,依据国发15号文件的政策目标,自行设计了一套针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评价的共计8个层面30余项指标体系,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农信社的改革与运行状况作为实证分析依据,对此轮农信社试点改革中不同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实践状况与运行成效作出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和系统评价。
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岳淑梅摘要: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下行,国内经济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存在风险集中暴露,问题频发。
同时,在金融非中介化、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也必须要转变经营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既要提质增效又要保证持续稳定的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问题;对策一、农村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是指在营运过程中实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工作要注重从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变,从成本经营性控制向成本规划性控制转变,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
加强成本管理,有助于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提升竞争水平,实现持续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成本管理体系不建全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但总体来看,相关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费用预算管理水平低。
费用开支缺乏预算,新购置的网点装修、大宗物品的采购等虽然有预算,但却很难按照预算进行控制,缺乏实时监控,且不能随时进行调整。
费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大多是关注程序上的合规性,没有真正对费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使得审批流于形式。
二是成本核算及费用分摊制度不健全。
成本的核算涉及到每个经营环节,核算对象既包括前台业务部门,也包括后台非业务部门,目前的成本核算尚不完善,没有按照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费用分摊也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使用情况。
比如:固定资产的摊销普遍按使用年限,采用直线摊销法,尤其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等发生变化的,没有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三是成本核算系统落后。
农村信用社目前的成本核算仅限于对监管部门规定指标的计算,且主要是事后核算,对业务发展提供的帮助不大。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问题研究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问题研究——以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摘要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历多次改革,农村信用社有所发展,但效果不大,由于中国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使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陷入困境。
在研究过程中,对江苏江阴农商行进行分析,详细对比了江阴农商行改革前后的绩效。
研究表明,农信社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但此次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继续推进信用社改革,深化改革,才能促使农信社可持续发展。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信社;改革;绩效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Rural Credit Banks -An Example From Jiangyin Rural Commercial BankAbstract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rural finance,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Undergone many reform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there is little effect, becaus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redit unions to make trouble.During the study, Jiangsu Jiangyin Rural Commercial analyzes detailed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businesses in Jiangyi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is reform, credit unions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reform, deepen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ke relevant suggestions.Keywords RCCs;reform;Performance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框架 (2)1.4 研究方法 (2)2 农村信用社改革文献述评 (4)2.1 国外研究综述 (4)2.2 国内文献综述 (4)2.3 相关研究评论 (5)2.4 相关概念说明 (5)3 农信社改革历程分析 (6)3.1 农信社改革历程 (6)3.1.1 恢复信用社的三性 (6)3.1.2 自我管理独立发展新阶段 (6)3.1.3 信用社改革深化试点改革 (6)3.2 农信社经营现状 (7)3.2.1 不良贷款比例下降 (7)3.2.2 小额信用贷款增加 (8)3.2.3 中间业务发展滞后 (9)3.2.4 管理与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9)3.2.5 经营缺少监督 (10)3.3 制约因素 (10)3.3.1 市场定位目标不准确 (10)3.3.2 支农力度弱 (11)3.3.3 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构架不健全 (11)3.4 小结 (11)4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 (13)4.1 改革绩效的衡量方法 (13)4.2 改革绩效评价标准 (13)4.3 管理结构分析 (14)4.3.1 管理结构框架 (14)4.3.2 管理形式形同虚设 (15)4.3.3 理事会受内部人控制 (16)4.3.4 经营层缺乏监管 (17)4.3.5 管理体制不健全 (17)4.3.6 小结 (18)4.4 经营状况分析 (18)4.4.1 经营现状 (18)4.4.2 资本不充足 (18)4.4.3 不良贷款严重 (19)4.4.4 盈利能力低 (20)4.4.5 经营评估 (22)4.5 支农业务绩效分析 (22)4.6 小结 (24)5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25)5.1 改革目的 (25)5.2 改革措施 (25)5.3 绩效分析 (25)5.3.1管理结构框架 (25)5.3.2管理结构分析 (26)5.3.3经营分析 (27)5.3.4支农分析 (29)5.4 小结 (30)6 政策与建议 (31)6.1 加大支农力度 (31)6.2 推进产权改革 (31)6.3 优化外部环境 (32)6.4 完善行业自治制度 (32)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附录A 译文 (36)附录B 译文原文 (40)1 绪论1.1 研究背景近50年来,中国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反复的改革。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本分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本分析
李明贤;黄亚林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问题》
【年(卷),期】2005()10
【摘要】本文从国家提出的“花钱买机制”的策略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经济成本、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并给出了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几点启示。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启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分析;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
【作者】李明贤;黄亚林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5;F275.3
【相关文献】
1.从产权视角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 [J], 童琼
2.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J], 史冰
3.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博弈分析 [J], 于敬波;卜风贤
4.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分析 [J], 刘伦;龚永国
5.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J], 蓝虹;穆争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以雅安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以雅安市为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农村地区负担着重要的金融服务职责。
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股份制改革和规模扩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热点。
雅安市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县市之一,农村信用社在该市的农村金融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推进,雅安市的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对促进雅安市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实证研究:2.1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发展现状分析,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和取得的成效等。
2.2 雅安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分析,包括农村信用社的规模、服务对象、业务范围等情况的统计分析。
2.3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雅安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影响分析,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作用分析。
2.4 基于实证分析的对雅安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包括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后雅安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和比较,进而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评价和总结。
本研究的方法是基于实证研究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现场观察,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 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得出以下结果:3.1 揭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和成效,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参考。
3.2 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对雅安市农村金融服务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3.3 对雅安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评价和总结,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推广和借鉴。
4. 研究实施计划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实施计划如下:4.1 阶段一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文献调查和问卷设计。
从成本管理谈新农合制度运行改革
从成本管理谈新农合制度运行改革前言新农合是指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政府为惠及农民健康而实施的医疗服务保障措施。
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启动以来,盛行于农村地区,成为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民医疗基金的主要来源。
本文将以成本管理的视角,分析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改革。
什么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指通过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手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活动及成本数据,并根据成本管理要求,对成本进行预算、分配、计量、控制、分析和决策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费用透明度不高新农合制度将医疗保障金从政府和农民共同筹集,由当地政府予以补助,并委托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然而,由于费用的透明度不高,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同时,中间环节存在很多的利益输送,不仅使得最终的医疗保障金减少,还增加了贫困患者的负担。
新农合制度报销流程繁琐,需要批准、审核、统计数据等环节,耗时较长,增加了贫困患者的负担。
有时还需要跑断头路、找人权、绕圈子,才能领到医保金。
该问题直接关系到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效率,不仅令贫困患者和农民感到疲惫,也给医疗保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利益分配不公新农合制度的利益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普遍认为,由于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大多生活在相对贫困的区域,且卫生资源不足,缺少基本医保知识和基础设施,因此他们更需要医保。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财力和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新农合制度运行中的利益分配不均,出现“穷县富农,富县穷农”的现象。
新农合制度运行改革的思路提高费用管理的透明度新农合制度作为惠及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费用管理的透明度。
具体来说,应该建立公开、透明的收支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程序。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资质评估,避免资金的不当流失,提高新农合制度的资金使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成本视角的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研究[摘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重要环节。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改革使其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活动主体和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我国农村信用社自2003年试点改革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效的取得是以一定的改革成本为代价的。
本文主要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的构成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各项成本并分析各项成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担,最后从改革成本视角探讨了我国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成本测算改革成效一、引言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等8个省(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参加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充分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扩展到其他21个省(市)。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初步确立,效果开始显现。
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态下的农村信用社都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产权结构和组织模式。
截至2006年初,全国共建银行类机构48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9家,农村合作银行39家,另有12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备,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172家,另有273家已批准筹备。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其资本实力明显增强,抗御风险能力迅速提高。
截至2005年6月,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103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2256亿元,资本充足率为5.89%,比2002年末提高14.34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的背后是巨额的成本支出,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末,国家共计向限期试点的8省(市)648家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368.82亿元,共计置换不良贷款318.93亿元,置换历年挂账亏损49.89亿元。
此外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对中西地区管理水平较高、资产质量较好的616家农村信用社增加资金扶持33.22亿元。
此次改革,全国农村信用社可享受中央银行资金扶持总额为1688亿元,其中专项票据1679亿元,专项借款8.3亿元。
国家负担的1600多亿的资金还只是改革所需资金的一半,还有一半需地方政府承担。
上述成本还只是改革过程中经济成本的直接支出,还有间接间接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等目前还无法估算,因此明确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成本支出及其分担具有重要意义,改革成本分析及其测算也是考察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构成及其成因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有成本支出,这些成本包括直接经济成本,如央行票据,也包括制度和社会方面无法直接估算的成本,如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原有体制和有关利益主体的冲击,农村信用社改革“花钱买机制”愿望不能有效地实现,反而造成地方政府弄虚作假骗取民众财富和中央资金的情况也会造成改革成本的上升。
此外,国家运用资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却放弃了这些资金在其他方面可获得的收益,所以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着机会成本。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成本即经济成本、制度成本、社会成本、历史成本。
(一)经济成本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济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中央银行发行的专项票据1679亿元以及专项借款8.3亿元,共1688亿元。
此外还包括地方政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所承担的财政配套资金。
这些直接经济成本的支出也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机会成本。
因为将这些资金运用农村信用社改革就放弃了其利息、投资等收益,因此改革的经济成本也可以从机会成本角度来衡量。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间接成本是指由于国家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置换而发行专项票据以及提供专项借款从而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引发通货膨胀,由广大社会公众承受的改革成本。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间接经济成本的支出也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率以及社会公众资产的贬值来间接测算。
当然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有需求拉上、成本推进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因此,从间接成本的角度测算农村信用社改革有一定的难度,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来进行估算。
改革试点过程中,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帮助信用社消化不良资产、摆脱经营困境也构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济成本。
如中国人民银行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核拨了5年期的50亿元无息再贷款。
江苏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在随后5年每年从农村信用社营业税收入中提取8%建立省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贫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广东省财政拿出12亿元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这些都构成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济成本支出。
(二)制度成本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制度成本是指改革必须支付的组织创新成本及改革过程中制度强制执行所花费的成本。
此外,农村信用社改革“花钱买机制”,经济成本已经支付,但是农村信用社良好的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却未真正建立起来,从而产生的超出经济成本之上的成本也属于制度成本。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有效的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而组织是否有效,取决于组织是否具有实现组织最大化目标所需的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而我国农村信用社是行政主导型合作金融组织,信用社的发展方向、目标市场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行为,缺乏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导论和发展模式缺乏独立设计,也必然加大制度成本。
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应该具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因而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已现实地掌握着对信用社的控制权,存在经理人损害股东或外部股东利益行为的“内部控制”现象。
由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下方给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事实上落到了信用社主任和员工等内部社员手中,外部社员不能有效地对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实施控制,从而出现“内部人控制失控”的现象,背离了合作制的初衷,这无疑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制度成本。
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需从根本上改变“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使其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可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要从制度上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
改革不一定能使农村信用社建立有效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改革必须承担相应的制度成本。
农村信用社得到央行资金支持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统一法人的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4%,农村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应达到8%。
按“一逾两呆”口径考核,与2002年12月末相比,不良贷款比率降幅应不低于50%。
通过近一年的试点改革,试点省(市)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利润明显增加,改革效果较为明显。
但是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绩的背后可能是巨额制度成本的支付。
在央行承诺注资的激励下,地方政府以承诺高息分红、存款股金化、强制入股等手段增资扩股,以使本地农村信用社能达到央行票据的兑付标准,从而取得中央的资金支持。
国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明晰信用社的产权关系、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更好地支持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发挥商业与政策性金融作用。
然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农村信用社能获得央行资金支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干预,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增资扩股显然不符合国家“花钱买机制”的意愿,造成了较多的额外制度成本支出。
此外利益既得着为了自己利益不受损害,抵制改革,不利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属于制度成本的支出。
因此,制度转换成本是构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成本支出。
(三)社会成本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社会成本主要是指改革方式选择失误而造成的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道德风险加剧以及失信行为普遍发生而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为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买单,这种财政担保将会使得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信用社的干预,地方政府非市场化的干预手段将会扭曲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衷,不利于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社会成本。
在政府买单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也没有动力加强债权追讨,改善经营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将会产生赖债不还的心理,从而导致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农村信用缺失,从而带来沉重的社会成本。
此外,地方政府采取强制手段增资扩股,损害广大职工与农户的利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会增加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社会成本。
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及良好环境的构建造成不良影响则构成了改革的主要社会成本。
(四)历史成本农村信也设改革的历史成本主要是指传统体制下的历史性成本积累。
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积累,也可以看作是沉淀成本。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成本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脱钩时遗留的呆帐、保值储蓄贴补支出以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时带进的呆账。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也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将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在正常情况下造成的损失归结为历史包袱,从而增加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史成本。
1994年以前,农村信用社处于农业银行的直接领导下,各种形式的不正当干预和风险转嫁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带来了消极影响。
农业银行基层机构指令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贷款。
此外,农业银行个别机构还通过采取“突击换据”的方式将很多自身发放的不良贷款转嫁给农村信用社。
上述成本构成了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脱钩是遗留的呆帐,也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历史成本形成的重要原因,农村信用社保值储蓄贴补支出也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沉淀成本。
1999年后,因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城市信用社等政策性原因导致农村信用社接受了相当部分的不良资产,这也是农村信用社历史成本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支付相应的历史成本。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的测算与分担(一)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的测算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本主要包括经济成本、制度成本、社会成本及历史成本,测算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本必须明确各项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