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数、估实物,口头数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估实物,口头数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估实物,口头数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口头数数物品数量,掌握数字在口头上的应用。

2.能够通过感官感知,大致估计物品数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数、估实物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估实物的方法和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数量合适的小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自己取出一定数量的物品放在桌子上。

2.要求学生口头数数这些物品的数量,然后再用手指指每一个物品数一遍。

2.正文(35分钟)1.向学生介绍估算未知数量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感官判断数量的多少。

2.老师拿出一个透明袋子,里面装着一种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袋子外部、摸摸袋子、听听袋子里面的声音等方式,估计袋子里面有几个物品。

3.让每个学生数出一定数量的物品,让另一个同学通过观察、比较,估算出物品的数量。

4.进行小组活动,让小组竞赛估算一定数量的物品的数量,比较不同小组的答案,让学生反思估算方法的准确性。

5.给出一个口算问题:“小明有5元钱,他要买苹果5个,每个苹果1元,请问够不够?”让学生通过口算计算,判断是否够买。

3.复习(5分钟)1.要求学生口头回答将物品数量数两遍后得到的两个数是否相同,为什么?4.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适量的口算题目。

五、教学总结1.本节课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口头数数物品数量,通过不同的感官估算物品的数量。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通过相互估算,讨论感悟,提高自己的正确性。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第1课时长方形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彤的对边相等、4个都是直角。

2、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每人准备一张规则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些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指出教室中的黑板、门、课桌、深本等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师:同学找得很正确,我们这么熟悉长方形,那你们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长方形的特征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数一数它有几条边个几个角。

(学生取出长方形纸后,数边和角的个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它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思考和交流,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方面:(1)长方形有2条长边,2条短边。

(2)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可能相等,两条短边也可能相等。

(3)长方形的4个角可能都是直角。

3.师: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长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4个角是否都是直角?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想出的方法。

)学生想出的方法可能有:(1)用直尺测对边的长度验证对边相等。

(2〉用对折的方法验证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比验证4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想出的方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通过你们的验证,得出什么么结论?(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个角都是直角。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2024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认识100以内的数2.加法和减法3.表内乘法和除法4.角的初步认识5.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量的计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认识角、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量的计量。

2.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读写、乘除法运算、角的分类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100以内的数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引导学生关注100以内的数。

2.教学内容认识10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相邻数等。

利用教具(如计数棒、小圆点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活动设计分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轮流抽取数字卡片,读出卡片上的数,并比较大小。

个人展示: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用小圆点表示出来,并介绍这个数的特征。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加法和减法1.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100以内的数。

2.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引入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3.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贩和顾客,模拟购物场景,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表内乘法和除法1.导入复习加法和减法。

2.教学内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

3.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游戏活动:设计乘法和除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算方法。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角的初步认识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和特征。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范文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范文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范文教学设计,第一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摸索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202X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教案202X范文1一、教学目标:1、在视察钟面的进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能根据钟面,运算经过时间。

3、在回想时、分、秒的进程中,培养视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三、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经过时间的运算四、教学进程:(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桌交换一下,回想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全班交换,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 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 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

你有什么感想?(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肯定时的读法。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1、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核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 3分=( )秒 4时=( )分 120分=( )时 60秒=( )分 1分30秒=( )秒2时40分=( )分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2)数学书94页第11题(现场反馈)(3)数学书94页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换)2、为了嘉奖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5.关注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厘米、分米、米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问题解决。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测量态度和良好的空间想象力。
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课后巩固,拓展延伸:
a.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b.推荐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这些长度。
b.你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c.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错误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5.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a.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b.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专业精彩9篇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专业精彩9篇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专业精彩9篇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

如:“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

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答:还剩4千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通用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通用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通用10篇)导语:新学期看开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特制定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篇1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本班有学生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只是个别的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所以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第一单元排列问题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1、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第二课时探索、发现简单事物中的排列组合规律教学日标:1.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 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三张人物图片、3张照相课件、乒乓球比赛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一定照过相吧,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去照相馆照了一次全家合影,你们知道他们可能照了几张不同的照片吗?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1. 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有关乒乓球比赛的知识。

2. 如果两个小朋友打乒乓球,结果可能有几种?3. 提出教材上的问题,让学生尽情猜想。

4.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三、练一练:1. 指导学生实际写一写,再白己选三个数写写。

2. 可用不同的学具代替玩具摆一摆,再填写。

3. 采取限吋口算方法,完成此题。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教学1=1标:1. 学会止确迅速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3. 向学生渗透“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白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备。

1. 把口诀填完整。

()七二十一四()二十八()七四十九二()十四五()三十五 ()七四十二2. 先填出计算结果,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X 7=357 X ( )=49 ( )X7=77X ( )=14( ) X3=215X ( )=35()X7=42( ) X7=28( ) X3二21二、新授。

1. 整体演示课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1)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根据白己的理解,给人家说说这幅图的意思?(编出一道“求儿个儿是多少的”川乘法计算的应用题)问:根据这个同学的叙述,该怎样列式?用哪句乘法口诀來计算?捉示:这幅图既可以横着观察,也可以竖着观察.因此,根据同一幅实物图町以编出两道不同的乘法应用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数字 101-200 的顺序排列- 101-150 的数轴表示- 数字 101-200 的连线练习2. 教学目标:- 掌握数字 101-200 的顺序排列方法- 理解数轴的概念,并能够使用数轴表示数字 101-150- 进行数字 101-200 的连线练习,提高数字的记忆能力和连线技巧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数字 101-200 的卡片或投影片- 数轴的图片或投影片- 连线练习的工作纸4. 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 101-200 的卡片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并重复读出这些数字。

-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规律,比较数字的大小。

b. 学习数轴表示(10分钟)- 教师出示数轴的图片或投影片,向学生介绍数轴的概念和用途。

- 教师提问:数字 101 在数轴上的位置是什么?数字 150在数轴上的位置呢?- 学生回答并理解数字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c. 数字连线练习(15分钟)- 教师发放连线练习的工作纸,上面有未连接起来的数字101-200。

- 学生按照数字的顺序,用铅笔连接相邻的数字。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d. 练习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练习过程,强调数字的顺序排列和数轴的使用。

- 与学生一起检查练习的结果,鼓励他们完成得好的学生。

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数字 101-200 的顺序排列方法,并能够使用数轴表示数字101-150。

通过连线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字记忆能力和连线技巧。

如果学生在连线练习中出现困难,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例如:让学生数出一组数字的个数,再连接下一组数字。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线的方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认识算盘-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认识算盘-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认识算盘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认识算盘”。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了解算盘的起源、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起源、结构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数学运算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难点:1. 算盘的结构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 学生对算盘使用方法的熟练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算盘:每人一把。

2. PPT:介绍算盘的起源、结构及使用方法。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算盘的起源,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算盘的结构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算盘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1. 算盘的起源2. 算盘的结构3. 算盘的使用方法4. 算盘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家长监督,学生用算盘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与家长分享算盘的起源及使用方法,增强家庭学习氛围。

课后反思: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安排。

2. 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反思算盘的使用方法及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算盘的起源、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对我国传统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算盘的使用方法”。

算盘作为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其使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演示算盘的使用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第1课时,在学生动手拼、摆图形的过程中,探索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第2课时,教材设计了两个学生熟悉的事情,学习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会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充分拼摆、交流、观察。

为学生提供充分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的机会。

单元教学安排共3课时排列问题………………1课时排列组合…………………1课时机动……………………1课时课时计划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教学内容排列问题课型新授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标包括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知识与能力、过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里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重点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难点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关键课件及教具准课时安排1课时图片若干张方格图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摆一摆:(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好的○,□,△图片各三张在桌子上有规律的摆成一排。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尝试探究1、认识分米。

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七单元 时、分、秒

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七单元  时、分、秒

第七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认识时刻教学内容:教材第80-82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以及1时=60分。

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1小时、1分钟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1、猜谜语: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想)好,来猜猜看。

课件出示:会说没有嘴,会跑没有腿,嘀嗒嘀嗒不停息,提醒我们按时起。

(打一物品)师:是什么?(钟表)恭喜你们,答对了!2、复习旧知:师:看来同学们对于钟表并不陌生。

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对了!认识了钟表,我们就可以知道时间、就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亮亮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作息时间的?(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幅图,看看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可以选取其中的任意一幅图给大家讲一讲,谁来?指名6生回答,师注意评价,并问问学生是怎么看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的。

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六幅图按照发生的时间排一排顺序,连起来讲一讲?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找同学说。

开始吧!指名一生回答。

师:他把亮亮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说的也很完整,时间也安排的也非常合理,表扬他!生活中咱们也应该象亮亮一样做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

3、出示课题:师:在例1的学习中同学们都能熟练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任何一个时刻,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钟面、继续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例2)师:为了使同学们看得清楚,我把表盘放大。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二年级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其中,优生占70%,中等生占20%,差生占10%。

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教育,他们懂得了怎样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

6、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1、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改编,根据内容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联系教学实际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积极参加角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要求,较强扩展,创新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叫法,提高学习质量。

4、加强学生的辅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核算题的技能和技巧。

5、引导学生在数学科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学期的奋斗目标1、教师细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
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冀教版小学数学下册二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测量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