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地理高三《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5讲 第1课时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高三《高考总复习》鲁教版江苏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5讲 第1课时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
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
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1)~(2)题。 (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
(2)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
A.9小时40分钟 B.10小时4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解析 第(1)题,四地连续两个月,昼长都是大于12小时,且昼越来越长。这表明四地 皆位于同一半球。若都在北半球,则4月、5月符合条件。若都是南半球,则无符合条 件的月份。第(2)题,根据四地白昼长度及其变化幅度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分别是 ④③②①。故而④地日落最早,②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方,①地昼夜时差最大,④地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答案 (1)B (2)D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季__节__的变化而变化。 (2)天文四季冬 夏季 季: :一 一年 年中 中白 白昼 昼最 最短 长、 、正 正午 午太 太阳 阳高 高度 度最 最小 大的 的季 季节 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1.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 (1)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 若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若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全球昼夜等长。
解析 第(1)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时 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 =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E,所以B 正确。第(2)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 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 度可知,需要时间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 间为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 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 12小时40分钟。 答案 (1)B (2)C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5地球公转的意义含解析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5地球公转的意义含解析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地球公转的意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1.D2.A解析:第1题,d点位于近日点之前,地球在1月初位于近日点,因此和冬至最接近。

第2题,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

(2020·天津模拟)暑假中,天津学生小明到意大利旅游,参观了著名的比萨斜塔[位于(44°N,10°E),塔高约55米]。

他发现日出时太阳的方向和斜塔倾斜的方向正好垂直(如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比萨斜塔的倾斜方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4.该日正午比萨斜塔的日影长度大约是( )A.15米B.35米C.55米D.75米3.C4.B解析:第3题,天津学生暑假在7、8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非极昼极夜区,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从西北方落下。

比萨斜塔位于(44°N, 10°E),属于非极昼极夜区,因此其日出时,太阳方位为东北方向。

根据题干“日出时太阳的方向和斜塔倾斜的方向正好垂直”可知,比萨斜塔的倾斜方向应是西北或东南方向,再仔细观察照片中太阳和塔的位置关系,可知此时的拍摄方向面向东北方向(正对太阳),斜塔则向右侧倾斜,据此即可判断出比萨斜塔的倾斜方向应是东南方向,C正确。

第4题,本题为估算题,由题干材料“天津学生小明暑假期间”可知,此时日期在7、8月份。

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位于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比萨斜塔纬度为44°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当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即可计算出此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9°26′-46°,而正午影长的计算公式L =塔高×cot(正午太阳高度角);则可计算出此时期内斜塔的影长变化范围应为20.9~53.1米,据此可判定B正确。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C.10:00 出发,左侧靠窗
D.12:00 出发,右侧靠窗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B
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 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图 1 所示)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 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 2、图 3 所示)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作_回__归___年,也就是我们平 常所说的一年。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
(2)变化规律
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 北半球各地_昼__长__夜__短___,纬 图 1 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4.五带 (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纬__度___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
微点 1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前后;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前后。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直__射__点___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北__回__归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南__回__归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赤__道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微点 4 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变化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2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2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意图,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2.地理实践力:结合材料或实例分析光照、热量等方面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基础梳理]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特别提示】1.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 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 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 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南北两极点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推荐精选]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习型教学案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推荐精选]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习型教学案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 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例1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⑵XX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运行轨迹、二分二至日的判读,并能能够掌握地球的公转方向、公转速度等知识的相互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与探究点中的要点4中两幅图的差异。

解析:⑴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⑵2月3日地球离开近日点1个月,故靠近乙处。

答案:⑴A⑵B探究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如图,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夏至日;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地球又回到a点时,太阳又重新直射于南回归线上。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就这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例2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A.∠XoFB.∠ToFc.∠FoND.∠ToN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为0°,这时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五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2021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单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单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根本规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以下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2.黄赤交角及影响(1)黄赤交角示意图(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1)两组“点〞的区别:远(近)日点是在7月(1月)初,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快)。

夏至日(冬至日)是在6月22日(12月22日),位于远(近)日点以东,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渐慢(快)。

(2)两个“年〞的区别:恒星年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一周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1.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公转方向的判读——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①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接近夏至日。

②看地轴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

③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

2.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决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①α=黄赤交角=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回归线的纬度数=1/2热带范围。

②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③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2)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范围的变化●考向1地球公转根本规律2016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如期举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间:40分钟分值:72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2018·济南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解析:第1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土地解冻,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农夫闲转忙,故A正确。

华北地区冬小麦一般6月初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故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

第2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正确。

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错误。

答案:1.A 2.C(2018·新余模拟)下图是新余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3~4题。

3.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 )A.6:00 B.10:00C.14:00 D.18:004.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 )A.变短,顺时针移动B.变短,逆时针移动C.变长,逆时针移动D.变长,顺时针移动解析:第3题,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9月1日新余市昼长夜短,18:00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附近;则拍摄照片时间可能是备选项中的14: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五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五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建议用时:20分钟(2020·某某模拟)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完成1、2题。

1.上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端午节B.劳动节C.国庆节D.元宵节2.在上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B.北极出现极夜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a点应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端午节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劳动节时间为5月1日;国庆节时间为10月1日;元宵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b点应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此时日本春光明媚;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春节一般发生在2月中上旬;澳大利亚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而且此时应为秋季,不会出现冬雪纷飞现象。

登封观星台位于某某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

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1),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B.西C.南D.北4.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A.变远B.变近C.向东北移动D.向西北移动【解析】3选D,4选A。

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投影越短,投影距离长堤南方越近。

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近日点附近,应为冬至日)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投影往北移动。

第4题,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变低,该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投影变长,所以向北变长。

(2020·某某模拟)下图为“2019年某日世界三城市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墨尔本(38°S,145°E),a取值为36°。

2021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5讲 课时提能练 5

2021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5讲 课时提能练 5

课时提能练(五)(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以下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a B.bC.c D.d1.B[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应选B项。

第2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d点最靠近近日点。

](2021·西安模拟)以下图中OP、OQ分别表示某地二至日的正午树影长度。

读图,答复3~4题。

3.当地的纬度位置为()A.0°B.11°SC.20°N D.67°S4.当该地树影最长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西欧和北欧的人们大批前往地中海地区旅游B.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草木葱绿,风吹草低见牛羊C.赞比西河正值汛期D.正值南极科考的最正确季节3.B[第3题,二至日的正午树影朝向相反,说明位于热带范围;影长OP小于OQ,说明该地距南回归线较近。

第4题,该地处于南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树影最长,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西欧和北欧纬度高,该地在冬季时人们大批前往地中海地区旅游;赞比西河流域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该地此时降水较少,为枯水期;此时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为冬季,不利于科学考察。

] (2021·河南许昌五校联考)读下面光照图,答复5~7题。

5.假设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那么A地经度为()A.30°E B.30°WC.60°E D.60°W6.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A.小于90°B.大于90°C.等于90°D.等于180°7.一位山东潍坊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A.6:00 B.6:06C.5:44 D.6:165.A[第5题,根据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示区域为南半球,A点时刻为3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

(3)速度A点 B点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公转位置近日点远日点时间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公转速度最____ 最____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时间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______ 半球纬度越高,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________ 半球纬度越高,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__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__现象变化特点特殊日期图示赤道误区警示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一年中最大值:及其以北地区?①北半球夏至日???一年中最小值:各纬度??一年中最大值:及其以南地区②北半球冬至日??一年中最小值:各纬度?③春、秋分日:_______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 的季节定为夏季(2)四季的划分?北温带国家四季:月为春季,依次每3?? 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的划分辨一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日出时间为5时,则当地该日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且与海口相比白昼较短。

21高考地理鲁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关键能力·融会贯通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含解析

21高考地理鲁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关键能力·融会贯通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日出日落方位1.(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解析】(1)选B, (2)选D。

第(1)题,根据题干所描述,甲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位于北半球,且丁地靠近极地地区,纬度最高;乙冬季临近而丙刚进入秋天,因此,乙的纬度比丙高,所以四地从北到南的顺序是丁、乙、丙、甲。

第(2)题,甲地所在的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纬度较高的乙地进入冬季,纬度较低的丙地进入秋季,丁地出现极夜现象。

结合上述分析,11月2日符合题意。

2.(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解析】选B。

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小明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整体行进方向先向南然后向西,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应坐在顺着行进方向的右侧靠窗处;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速80千米,至少需要3个小时,若12时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应坐在顺着行进方向的左侧靠窗处。

版创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鲁教版)地理课件:第二单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

版创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鲁教版)地理课件:第二单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

回归线 至极点之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2018·大连联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四地自北 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 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 23°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 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以北,66°34′N以南,且距离66°34′N 较近;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以南,66°34′S以北,且距离66°34′S较近。所以四地 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 D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 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 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 点 (23°26′S)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 H = 90° - BC 纬 度 差 = 90° - (10° + 23°26′) = 56°34′。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 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 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 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 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精品推荐】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精品推荐】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尝试解答] D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判断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 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分析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
(1)α=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纬度数=1/2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 纬度范围=1/2 热带范围的纬度数。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的纬度数。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 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的度 数=北(南)寒带的范围的纬度数。
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分析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对四季、五带 划分的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分析
基础梳理 自主通关
一、地球公转特征 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
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从理论上讲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北极熊,一般要比生活在南极 圈内的企鹅每年多晒几天的太阳,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地球正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而当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地球正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因此 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多。
(1)由信息❶可知,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 动方向相反,结合信息❷、❸可知,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 综合 位置应在春分点与夏至点之间,且靠近夏至点 判断 (2)由信息❶、❹可知,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冬至点 对应时间为 12 月 22 日前后,并不是关于近日点对称,故公转 速度、日地距离不相同;昼长变化趋势应相反,但都处于冬季, 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方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教学案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教学案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教学案鲁教版【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例1 (原创题)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⑵2011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运行轨迹、二分二至日的判读,并能能够掌握地球的公转方向、公转速度等知识的相互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与探究点中的要点4中两幅图的差异。

解析:⑴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⑵2月3日地球离开近日点(1月初)1个月,故靠近乙处。

答案:⑴A ⑵B探究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影响如图,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6′S)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又回到a点时,太阳又重新直射于南回归线上。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就这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例2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什么?(4)(多项选择)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为0°,这时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五日变化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

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

右图为漏刻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A.昼夜不断更替B.太阳高度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存在黄赤交角2.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A.18时B.19时12分C.19时28分D.21时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而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

第2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60夜40”的白昼时间大致为14小时24分钟,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

答案:1.C 2.B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4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四地所处纬度中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是()A.甲、乙B.甲、丙C.丙、丁D.乙、丙解析:第3题,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所以丁地位于南半球,其他均位于北半球,故选D项。

第4题,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半球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夜长。

据表格信息可知,丙地昼长时数和丁地的夜长时数相同,说明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相反,故选C项。

答案:3.D 4.C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下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

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30。

读图回答5~6题。

5.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A.3:30 B.7:30C.11:30 D.13:306.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A.9小时B.11小时C.14小时D.16小时解析:第5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是5:30。

P城经度为150°E,当地时间即150 °E的地方时,为7:30。

第6题,这一天P城的日出地方时是7:30,可以计算出P地昼长约为9小时。

P地纬度数值与北京接近。

南半球某地昼长等于北半球相同纬度上的夜长。

北京夜长约等于P地昼长,约为9小时。

答案:5.B 6.A(2020·西安质检)北京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度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下图)。

据此回答7~8题。

7.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A.增加竹竿长度B.改变竹竿与皮尺角度C.增加皮尺长度D.改变竹竿与皮尺方位8.若乙为二分日的太阳光线,则北京该日正午的竹竿影长()A.等于1米B.大于1米C.小于1米D.等于2米解析:第7题,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

二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

C正确。

第8题,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

故北京该日正午竹竿影长小于1米。

C正确。

答案:7.C8.C(2020·南宁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同一个月内1日和28日两日太阳视运动线路图(图示时间为地方时)。

读图,回答9~10题。

9.该月可能是()A.2月B.5月C.8月D.11月10.该月从1日到28日,该地()A.正午日影逐渐变长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日出方位逐渐向南偏移D.日落方位逐渐向南偏移解析:第9题,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1日和28日两日都是昼短夜长,28日比1日昼更长,故应为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为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A正确。

第10题,从1日到2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正确。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日出、日落方位逐渐向北偏移。

答案:9.A10.B(2020·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数九”反映了物候的变化。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地区最先看到桃花开的是()A.济南B.甘肃C.南京D.武汉12.“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南半球,且向南移动B.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北半球,且向南移动D.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解析:第11题,春季升温越快、气温越高的地方桃花越早开放,济南、甘肃两地纬度较高,春季气温低,桃花开花晚,A、B直接排除;南京、武汉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气温较高,桃树开花早,材料已知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南京离海洋近,且纬度比武汉稍高,春季温度比武汉低,所以桃花后开,C错误,D正确。

第12题,先计算“九尽桃花开”时的日期,从冬至12月22日前后往后再加81天,日期为3月1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B正确。

答案:11.D12.B(2020·株洲检测)右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拍摄时,太阳位于()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14.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A.5:00 B.9:00C.15:00 D.19:00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前进方向为西南方向,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图中显示驼影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因此,驼影朝向西北方向,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选A。

第14题,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地方时6时位于正东方位,此时应在6时以后、正午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B。

答案:13.A14.B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16.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B.②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C.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D.④地一年中无太阳直射解析:第15题,纬度越高,年内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根据图中各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的起伏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选A。

第16题,①地一年中昼长最长为24时,最短为0时,有极昼、极夜现象;②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比①地小;③地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也有变化;④地最短昼长小于6小时,纬度高于40°(最短昼长9小时9分),一年中无太阳直射。

故选D。

答案:15.A16.D(2020·微山一中月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时B.0时或者12时C.15时D.3时或者15时18.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解析:第17题,读图,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是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交点的太阳高度等于0,交点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选D。

第18题,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

所以不能判断南、北半球各地白昼变化,A、C错。

也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错。

在②点时为二分日,此时昼夜平分,在④点时为二至日,昼夜长短差异最大,据此分析选B。

答案:17.D18.B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中学一栋六层教学楼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三楼阳台,图中①②③④为该校地理兴趣小组设立的地理观测点,某晴天,该研学小组在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为5小时,据图回答19~20题。

19.该日,图中②地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4小时20.关于材料中反映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所处季节为夏季B.该日所处季节,我国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C.该日所处季节正值华北平面小麦收获季节D.该日所处季节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解析:第19题,该日,图中④地观测到当天的日照时间约5小时,即从日出到正午时间是5小时,说明日出东南方向。

此时是冬季,日落应是西南方向,图中②地位于南侧,观测到的日照时间约为10小时,B对。

第20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所处季节为冬季,A错。

夏季,我国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B错。

该日所处季节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冬眠季节,C错。

冬季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对。

答案:19.B2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