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汉语言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来,着力于人才的操作应用性能力的培养,逐渐为地方本科高校所重视。

因而,各高校、各专业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势在必然。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师范教育专业的汉语言文学该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如何冲破招生就业方面的“失语”地位,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呢?经调研,我们提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教”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性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一、构建博客辅助《写作》的教学平台,锻炼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说:“中文系的学生培养有什么特点?和其他文科专业比较有什么更‘强项’的地方?我看就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还要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

”[1]温教授的这段话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从当今就职岗位看来,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都需要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人才。

因此,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与创业能力,大部分高等院校都认识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然而,学生写作水平整体不高,甚至有不少篇章是摘抄他人的,缺乏独创性、新颖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师资力量的薄弱、学生心态的浮躁与无所谓、教学方法单一等。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正成为现代社会的细胞。

网络以其“交流超时空”、“互动无限制”等优点,成为人们交流沟通、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内涵。

构建博客写作教学平台,利用博客辅助写作教学,是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创新《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博客(blog),它为学生创设了“有话就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的自主读写时空,这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富于创新及表现欲的特点,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谭德兴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特别是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

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除继承与发展原有教学内容与优势外,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创造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动教学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试图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以致用;教学与科研互动应该说,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

但专业建设必须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发展与自我突破。

当前,国内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是固守原有基础学科的特点,还是适当向应用型转变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学科与社会领域众说纷纭,存在明显的分歧。

我们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自然也无法回避这些问题。

我们进行过深刻思考与讨论,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精品教材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保障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材建设和使用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系采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教育部统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文科教材。

我们也逐步实施自编教材计划,本专业现有两门自编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我们积极支持教师参与教育部教材的编写,也鼓励教师自己编写特色鲜明、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是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对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

制定近期与长期的教材建设规划,积极实施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采取校外优秀教材与校内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办法,构建一套灵活机动的教材建设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从 社 会期 望值 来看 , 汉语 言 文学 专 业 培 养 出来 的 学
生要 能说 会写 , 即俗话 “ 嘴皮 子玩笔 杆 子” 师范类 耍 ,
教 师资 格 证后 的加 入 使 就 业 更 加 激 烈 , 而教 师 岗位
随 着 中小学 生 总量 的减 少 、 师 饱 和等 , 教 能够 提供 的
型人 才 。总体 来看 , 虽然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就 业 门路
范院校,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已大大饱和 , 就业市 场 竞 争激 烈 , 汉语 言 文 学 专业 从 以前 学 生 争 相 转 入
专 业 正逐 渐走 向转 出专 业 , 源不 足 , 生数 最后 不 生 招 能 满额 等现 象 开始 出现 ; 另一 方 面 即使是 师 范 院校 , 汉 语 言文学 专 业传 统 的优 势 地 位 也 正 在 被 理 工科 、 经 济类 等其 他 专业 所 “ 食 ” 逐 渐 被 边 缘 化 。汉 语 蚕 , 言 文学 专 业 要 在 激 烈 竞 争 的 新 形 势 下 谋 求 一 席 之
地 , 当积 极适 应 社会 发 展需 要 , “ 口往 回找 ” 应 从 出 , 走 应用 型人 才 培养 之路 。

增多 , 但针对性不强 , 岗位变化大 , 岗位偏 向实际应
用 的市场一 线 。
二 、 于就 业“ 口” 基 出 的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规 格
2 1 年 7月 0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ee r l nv riy o r a fH fi No ma ie st U
J 1 2 1 u. O 1
Vo . 9 No 4 12 .
第 2 9卷 第 4期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韩霞方案制订人:韩霞、孔刘辉、杨健方案审核人:裘新江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社会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融合为主要路径,采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现代教育观念与技能,具备较强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宣传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中小学教师、文秘管理、文化宣传、新闻报道、文案策划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树立正确的文艺观点,具有正确、熟练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5.教师岗位从业者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实现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9.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10.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1.1课程设置还不够科学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方向大致包括:一是少数毕业生通过考研继续深造;二是部分毕业生可能走上教师岗位。

从事教育工作,三是绝大多数毕业生因就业岗位的限制,而不得不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而且这绝大多数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在高校期间学习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基本上用不到所从事的工作中。

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是,依旧根据传统的模式进行课程设置,而且很多专业难免出现重复设置的状况,即使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选修课程,也大多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范围内。

高校设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已经严重脱离了社会需求的实际,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课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不可能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即使就业了,在工作岗位上也很难用得上学过的专业知识。

1.2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目前,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高校仍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专业知识的评价,而忽视对专业能力的评价,而且在评定各级各类奖学金,组织发展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转正等也都是以学生的笔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完全不考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真正用得上这些知识。

1.3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授课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教师仍然坚持“满堂灌”、“一言堂”,即使部分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也仅仅是把所讲内容复制到课件中,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枯燥乏味的教学致使学生对专业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而使学生视野拓宽、能力提升就更无从谈起。

只能是为了应付考试及格而死记硬背知识,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型人才。

2 创新汉语盲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方法2.1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应该根据办学定位,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确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服务地方建设”的教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熏陶, 能够在坚持个人 的独立 、 自由中以天下为 己任 , 担
言文学 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重 视得不够 ,与 之相应 的 是, 相关教学改革与研究开展得不够深入 。 近些年来 , 随 着 高校 体制改革的展开 和中国传统文 化在 国际国内地 位 的提升 , 多理工科等类型的大学纷纷开办 了汉语 言 许
物质生活条件服务 , 为提升人们的物质生 活水平服务。 因此 , 大学 培养的人文应用 型人 才的含义是 : 掌握
物质条件 ; 人文 知识分子 的知识对象 主要是 文 、 、 , 史 哲 主要关 心和服务于人类精神生活 的改善 , 通过传承和创 造各种 价值性知识来丰富人类 的精神生活 , 通过发扬人 文精神来维护心灵的纯正与崇高 , 并最终促进人类 的 自 由与解放 。人文知识分子秉持人文精神 , 高扬人之为人
的东西 , 追求人 的 自由 , 反对 一切对人性 的伤 害和对 自 由的压 抑 。大学培养 的人文应用 型人才作为人 文知识 分子 ,一方 面具有对于人性 和社会 的深刻洞察 与理解
大量人文 知识 和一些实用技能 , 秉受人 文精神 , 能够 并 迅速就业 ,在精 神层 面改造社会 和世 界的人文知识分
学培养的人文应用型人才在学 习人文知识 、 浸染人文精 神的同时, 掌握了一些可 以作为 自己谋 生手段 的实用技 能 ,从而使 自己迅速适应各类社会工作的技 能要求 , 迅
速服务于社会 ; 二是 目的的应用性 , 即大学培养 的人文
问题 已成为一些学者思考的热点问题 。 探索并建立汉语 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文应用 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是本文探

念 , 向学生 灌输成长为人文应用型人才 的信念 , 并 使得
1 1 5—
【 科学管理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学生转 回原专业或其他专业 就读 。而一年的时间足 以将具有 写作天赋和写作能力 的人才筛选 出来 , 然后可 以集 中资源 、 提 供平台去培养那些 热爱 写作并且 有能力去写作的人 ,而对于
室模式” 就是基 于这样 的情况下所产生 的, 它原 本一般是艺术
专业 团队集体创作 的模 式 ,而现在已经演变到了文 学创作领 域, 是继个体文学创作之后的另一种方式 。 这种模式的实践性
非常高 , 它 将 志 趣 相 投 的文 学 爱 好 者 聚 拢 在 一 起 , 与各 种 文 化
公 司建立 联系 , 通 过承接 出版社选题 、 自拟选 题 、 签约文学 网
( 二) 多种 创 新 性 培 养 方 式相 结合
1 、 本科阶段实行“ 一对一” 导师制 传统 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是某一个老师对不 同的学生进行
教学 , 是“ 一对多” 的灌输式教学 , 是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来制 定培养 的方式和 内容 , 这样虽然能够保证较低 的教育成本 , 却
校都做 出了 自己的尝试 ,有些受到传统教育 观念 和培养模 式 难 以针对每个学生 的特点 , 水平 , 难 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 的束缚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有些却 已经取得 了一 定 力 。 而“ 一对一” 导师制对此有了许 多改进 。 首先它拉近 了导师
( 一) 实行 “ 优 招优 培 ” 淘 汰 选拔 制

传统 的作家一般都是个人创作 ,而个人创作有着明显的 优势 , 特别是对 于一个 自觉 的作家来说 , 它能够创作 出来 具有
自己独特风格 的优秀作 品。 但 也有一定 的缺陷 , 那就是创作周
期 比较长 , 并且 只有知名作家的作品才有 比较好市场效应 。 而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以人才培养的创新为目标,培养出具有优秀的中文表达能力、扎实的文学基础、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加强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中文写作、口语演讲和文学创作实践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的学习和文学批评理论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能力。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通过加强对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采取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包括拓展学科课程设置、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拓展学科课程设置,开设更加多元化的课程,包括文学创作、语言教学、文化传播、文学翻译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加实际的实践平台和体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项目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立足于实际,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估工作,建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探讨
第2 9卷 第 8期( 上)
2 0 1 3年 8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1 . 3 工作素质优 良
这 里指的优 良的工作的素质主要是指踏实 、 注重实际 、
实事求是 的工作素质. 夸夸其谈 、 华而不实 , 碰 到具 体事物具
体 问题 的时候就 畏手 畏脚 或是 虎头蛇尾 , 没有深 入实践 , 踏 实做好工作 的素质等情况都是 以往 中文人才培养 中经 常出
关键词 :汉语元文 学专业 ; 人 才培 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0 8 — 0 2 6 5 — 0 2
1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人 才 的 模 式 标 准
感染力去感染与影响周 围的其他人 ,从 而达 到全 民人格魅 力素质提高的 目的.
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及教 育理念 与教 育模式的不断改革. 传统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 时代的发 展, 新型汉语言文 学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本 文从 汉语 言文学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的定位以及措 施方面入 手进行
了阐述, 提 出了 自己的建议 , 以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
以顺 应现代社 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培养适合市场需要 的人
才, 又 可以提高汉语 言文学专 业的科学性 , 能够对传统 的 、 陈旧过 时的知识进行更新 , 增加新 的教学 内容 , 增加学科 的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语 言 文化 ・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李 晓艺
【 摘 要 】随 着大 学生 就 业压 力 的增 大 ,汉语 言 文学 专 业人 才培 养 的重 心 必须要 从 以往 培 养学 术型 人 才转 向 以培 养适合 社会 发 展和 工作 需要 的应 用 型人 才 为 目标 。本 文 先从 汉 语 言 文学 专业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 出现 的 主要 问题 入 手 ,对 汉语 言 文学 专业人 才培 养 目标 进 行清 晰 定位 、构 建 了汉语 言文 学 专业 应用 型课 程 体 系,提 出了汉语 言文 学 专业人 才培 养 的建议 。 【关 键 词 】汉语 言文 学 ;应 用型人 才 ;培 养 建议
主要 提 升专 、 理 论 ,训 练科 研 能力 ,着眼 于学 生 升造 。可 开 设 现代 汉语 语 法 专 题 研 究 、现 代汉 语 虚 词研 究 、修 辞 学 研 究 、文 字 学 、音韵学 、文 献 学 、逻辑 学 、汉 语语 法 学史 、巾国语 青 学史 、国
外汉 学研 究 、巾 国古代 文学 专题 、唐诗 宋 词 、明清 小说 研 究 、巾 闻 现代 文 学专 题 、中国 当代文 学 专题 、影视 艺术 欣赏 、杂文 创作 艺 术 论 、外 国文 学专 题等类 课程 。


引 言
仪 、演 讲 口才等课程 。
4 . 2 提 升课 程
汉 语言 文 学 々业 是传 统 中 文 系中 最常 设 的一 个 々业 ,也被 誉 为 文科 的万 能专 业 ,毕 业 的学 生供 不也 求 .可 以 从事 社会 人文领 域 的 很 多 工 作 。 但 随 着 学科 ¨类 的 增 多 ,专 业 的 细 化 竞 争 压 力越 来越 大 ,人 才市 场 开 始倾 斜 。 导致 这一 现 象 的一 个本 身 原 是 传统 汉语 言 文学 专业 人 才培 养 体 系缺 乏 应用 性 的缺 陷 ,加 强 汉语 言 文学 々业 的应 用性 足汉 语言 文学 专业 改革 的一 人 问题 。 二 、汉 语言 文学 专 业人 才培 养 中存在 的 问题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校内专业代码0101学科门类:文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扎根苏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秉持“文以化人,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与健全人格、扎实学科知识与科学素养、突出的专业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要求本专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能.综合运用中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熟练驾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德.育管理能力强,能实施多元综合评价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4能.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深入的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反思,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5能.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钻研,成长为工作单位的骨干教师;有能力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参与区域教研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6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汲取国内外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促进自我更新与发展。

二、毕业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1师.德规范。

政治立场坚定,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以及依法执教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情怀。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富有仁爱之心,热爱语文教育事业,能理解、尊重、关爱学生成长,具有以耐心与细心引导学生完善品格、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科素养。

具备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及语文教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熟悉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文献资料之认知与分析能力,并能在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阅读、写作、表达等核心能力。

4教.学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中文修养和扎实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人才,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能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以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熟练运用汉语语言,能够进行独立的文学研究和创作。

2.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有较强的批评分析能力,能够研究和解读文学作品。

3.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研究方法,能够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创作能力。

4.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需要的汉语文字工作。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语言学、文学原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批评、作品研究、修辞学等。

3.选修课程:古代汉语鉴赏、现当代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

三、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上,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经典文本的解读、文学评论的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能力。

2.实践环节上,学生应参与文学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论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比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学习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成绩等因素进行评价,包括日常作业、考试成绩等。

2.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文学创作作品的质量、论文的撰写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等进行评价。

3.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术成果、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人才培养政策1.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作活动。

2.为优秀学生提供科研机会,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和文学出版等活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实践JIAOXUESHIJIAN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育才实验学校 王 娜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育的研究与实践越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作为基础性、广泛性极强的学科,汉语言文学融想象力与创造力于一身,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是当下教育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给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专业人才培养 思考 实践一、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重考验。

对教育事业来说,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的趋势,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输出大批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而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促使学生把学习与实践两者融会贯通,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使其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多个学术领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与改良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本文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进行分析,对相关人才的培育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对汉语言文学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同等重视理论与实践,在学科设置上,不仅要包含理论学科的内容,还要加入实践性的内容。

例如新闻写作课程中包含很多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汉语言文学实践技能的应用,将其加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将有助于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汉语言文学论文: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言文学论文: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汉语言文学: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文应用型人才是集文化思想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文化情怀与自身素养,并能够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影响社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文学史、哲学史等社会科学知识,它的精神价值一直对人内心的修习产生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

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人文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包括诸多方面,人文应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就是针对文学素养高的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

人文应用型人才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学素养程度高,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将我国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于一体,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养;二是针对我国提倡的“人才需要社会实践”观念,应该将自身专业技能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将优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给身边的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种优秀的人文思想传播给社会,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将自身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人文知识是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而应用于实践便是人的精神产物,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模式才能将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模式(一)课程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保证精神境界的教育。

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心间。

构建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4 紧密结合 国际金 融时事 , 高学生 结合国际金融事件教学模 式, 、 提 使学生能在
金融意识 , 也可 以要求学 生多关注 时事 经 学 习兴趣 。 国际金融是外经贸专业 的专业 较短 时间 内牢 固地 掌握汇率 的决定 因素
济新闻 , 了解影响国际金 融的各种因素是 基础课 , 主要 阐述 有关 国际收支 、 币兑 等金融学的基本原理, 以后 的教学过程 货 在
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 3 年的发展,已经 多数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源 自公办高校 积累, O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其对知识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地弥 模式, 有的甚至直接照搬, 忽视了民办院校师 驾驭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民办院校客观上存 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 资力量相对薄弱、 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较 在不利因素的制约, 往往是教学计划中的选修 短缺, 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 差的客观因素。有些课程缺乏相应的师资, 但 课要么是没有相应的教师授课而直接删除, 要 人才, 目 但 前与公办院校相比, 仍在办学基础、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往往不是该专业的教师勉 么是大大减少选修课的课程比例, 显然这种课
《 经与技 2年月上 第4) 合 济科》0 7 ( 4期 作 1 号总 4 2



民办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
口文 /景永 莉
( 商丘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 ・ 商丘)
[ 提要]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和认可度等 强予以承担, 其结果必然是“ 教师教不了, 学生
出来 。
学生 的 口语表达 能力及培养 良好 的心理 使学生打好基础、 专业过硬 、 上岗顺手、 发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写作、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汉语言文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1、文秘方向:学习和掌握文秘事务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

2、新闻方向:学习和掌握我国有关语言、文学、新闻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新闻采编、编辑出版、宣传、广告策划及管理等工作。

五个一”实践育人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五个一”实践育人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五个一”实践育人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摘要:面对七部委提出的“实践育人”要求,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为目标,建构了“一笔好字、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堂好课、一身好的人文素养”的“五个一”实践育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实践育人;“五个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参谋部、******人民解放******政治部、团******等7 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这就给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建构全新的创新型实践育人体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吉林师范大学根据对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 年实施的“三个一”工程、2005 年实施的“五个一”工程的经验与困境的梳理和反思,2012 年建构了以“五个一”模式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学风严谨、创新性及融会贯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竞争力的全新实践型创新人才,着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与核心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五个一”实践育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是一项负责的系统工程,”“要有序推进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必须科学设计实践育人,构建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实践育人体系”。

“五一个”实践育人创新型人才培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中学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能力提高为宗旨,以强化师资队伍为根本,以突出教师教育为特色,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目的,围绕“五个一”模式,即一笔好字、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堂好课、一身好人文素养,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教育、能力教育、技能教育“三育一体”的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以“实学、实训、实践”“三实一体”为主要策略的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体两翼六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体两翼六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教育高教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核心问题明确办学定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涵盖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在内的人才培养诸要素”。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培养活力,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师范人才。

一、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供给侧矛盾凸显河南省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不在少数,但在师范生的培养上,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不能满足其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对中小学语文师资的实际需求。

笔者通过跟踪调研得知,河南省现有高校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并没有全部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每年只有部分师范生选择到中小学工作。

相对于六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出口关”的严格管理,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可谓“来去自由”,没有门槛限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导致了一种较为尴尬的现象,即河南省高校利用丰富的、专业的师范资源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出现了“师资流失”的现象。

尤其在一些偏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体两翼六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收稿日期:2019-07-08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河南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体两翼六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9-JSJYYB-077)作者简介:黄高锋(1980—),男,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黄高锋摘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才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

立足现实,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可以通过探索构建“一体两翼六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师范人才。

创新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摘要】创新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通过创新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实践环节,并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

文章指出,创新教育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偏向创新教育,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方法创新、实践环节、评估机制、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人才培养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法。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创新教育的引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思维方式,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构建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教育理念来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设计实践环节,建立评估机制,最终展示创新教育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展望。

部分将从现状出发,引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更新速度的挑战下显得滞后和僵化,需要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来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等专业进行相比较的话,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 就业率 持续下滑 , 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
会各 个部 门和 行业 的要求 。 这就 要求 我国 高校要 重新构 建汉 语言 文学专业 人 才
培养 的模式, 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汉 语 育文 学专 业人 才培 养 模式 存在 的 问题
作, 并对其展开一系列地评价, 这样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不但能够更加全面、 更加 公正地 对学 生展开 评价 , 也使 学生在 学 习过程 中不知 不觉 中使得 自身 的能
力 得到 提升 。
( 三) 加 强 教 学 实 践 活 动
教 育 时空
C h i n a s c i e nc e a n d Te ch no l o g y R e vi e w
●l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构 建 研 究
赵 曙 光
( 郑 州 旅 游职 业 学 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9 )

养模 式 的途 径 。 [ 关键 词] 汉 语 言文 学 , 专业 人才 , 培养 模 式 中 图分 类号 : J 5 2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5 ) 2 6 - 0 0 0 5 一O 1
汉语 言文 学专 业作 为一 门古 老 的学科 , 是 中华 民族 用来 了解 中国历史 , 研 究 中华 文化 的- - ̄ 1 工具, 它有 着 深厚 的历 史文 化底 蕴 , 所 以一直 以来汉语 言 文 学在 高 等教 育 中都有 其无 法替 代 的地 位 , 但是 与其 他建 筑学 、 计 算机 、 新闻 、 物
[ 摘 要]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飞速 发展 和社 会 的不 断进 步 , 文 化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 科 技 的突 飞猛 进 , 许 多高校 都 纷 纷开 办起 了汉 语 言文 学专 业 , 以期培 养 出满 足 社会 实 际需求 的具 有深 厚文 化底 蕴 以及较 强专 业技 能的复 合型 人 才, 但 是就 目前 的形 势进行 分析 的话 , 很 多高 校在 现有 的汉语 言文 学专 业人 才培 养模 式上存 在着 系 列 的 问题 , 使得 汉语 言文 学 专业 的人 才难 以适 应社 会 发展 的需要 , 本文 主要 针对 存在 的一 系列 问题 展开 一系 列地 探讨 , 并且提 出革新 汉语 言文学 专 业人 才培
面、 系统 、 公 正。 教 师应 结合 自己所在 高 校的办学 特色 与人 才培养 目标对 学生做
出一系列 的 考核 , 建议 采 用笔试 与 面试相 结 合 的形式 , 将 掌握 专业 知识 的评 分
标准 与能力 检测标 准相 互结合 在一 起 , 不但能够 考察 出学生 对主 要专业 课知 识 的 掌握程 度 , 还 能够对 学 生 的其他 能力进 行 考察 。 教 师在 平 日里 的教学 之 中就 要 下意识 的地 引导 学生 培养 专业技 能 以及动手实 践 能力 。 比方说 教师可 以创 设 有 效的生 活 化情境 , 为广 大学 生提 供虚 拟 岗位 , 让学 生在 此 岗位上 做相 应 的工
首先 , 通过 实习 , 使学生 在社 会实践 中接触 与本 专业相 关的实 际工作 。 社 会 实 践是根 据 专业教 学 的要 求 , 对 学 生 已学部 分理论 知 识进行 综合 运用 的培 训 。 实 践的重要 性不容 小觑 。 它 既可 以使学 生对知 识进行 运用 的过程 之 中及 时地 思
工 作 岗位 之后 往往 不 能够 学 以致 用 。
的知识 , 不仅仅复习了原有 的知识, 也明白了 自己所学的知识能
够 如何运 用 , 并 且运 用到 那些环 节 之 中 , 并找 出有效 解决 问题 的办法 。 其次, 通 过 顶 岗实习 实现学 生 与就业 之 间的链 接 , 为 之后 的工 作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由于 汉语 言文学 专业 人才所 从事 的工作 具有特 殊性 , 用 人单位对 人员 填补 的要求 相 对 来说 比较 低 , 这也直 接 造成 学生 无法 在 同一单位 进 行实 习 , 继而 造成 教师 难 以在 实习 的过程 中给予 专业性 的 指导 。 单位接 受实 习人员 的 同时 也是 自身考 察 人 才的一 个过程 , 这 也充分 体现 出顶 岗实 习的特殊 性。 除此之 外 , 创 新 能力成 为 汉语 言文学 专业学 生在 当代社 会立 足的重 要性 资源 , 所 以开 设汉 语言 文学专 业 的学 校应 要求学 生积极 参加各 种类 型的课 外活动 , 从而不仅 能够 丰富学 生 的 日
( 一 ) 不 合 理 的 课 程 设 置
学 习汉语 盲文学 专业 的学生在 毕业 之后有 一部分 人会选 择继 续深造 , 有 一 部分 人会 选择 当教 师 , 还 有一 大部 分人 并没有 找到 专业对 口的职 业 。 由此看 来 , 学生 在 实 际工作 中很 多 并没有 与汉 语 言专业 知 识 以及 技 能存在 着 较为密 切 的
联系。 但是, 高校设置的课程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设置的, 将兴趣和重点 放在传统专业课上 , 不少专业知识重复性地出现, 即便是选修课程, 也是紧紧围 绕 着 中国 文学 、 文 学理 论等 专业 知识 而进 行设 置 的 。 对 于 一些在 社 会上 比较 实 用 且 又让 广大 学 生感 兴趣 的专 业并 没有 开 设 , 比方说 : 网 络编 辑 、 公 关礼 仪 等 等。 实际上不仅广大学生对于这些专业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而且社会也迫 切需 要这 样 的人才 。 但 是很显 然 , 高校 课程 的开设 限制 了学生 的能力 , 对 学生 之 后 的就 业造成 一定 程度上 的 影响 , 直 接造 成汉语 言文学 专业 的学 生在步人 正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