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1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解析版)
专题17议论文阅读(难点)-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专题17 议论文(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论点的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寻找文章的论点。
①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名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②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的论点,还应该通读整个文段,看这个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句子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③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也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第4讲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 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 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 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 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 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 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 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 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 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 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 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少数作品的特例。一 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 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 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一、快速梳理论证结构 1.抓住文体特征。 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 灵魂,起统率作用。要厘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 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 进、对照)作切分。
2.寻找标志性词语。 找出表明上下文内容间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 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关联词、 表明承接递进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 3.寻找关键语句。 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 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高考语文复习重难点01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解析版)
重难点01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近几年全国卷的重要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一、【“皖豫联盟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当今世界格局是状况以及文明程度。
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40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含解析)
考点40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这个新考点在2017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明显体现。
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
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艺术家在曲阜想向路边的老大娘问路,于是先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大娘,您吃饭了吗?”大娘回答说:“食久矣.”艺术家不禁感慨万分:曲阜真不愧是孔圣人的故乡,连老太太说话都是先秦古汉语!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方言,则为语言的艺术锦上添花。
文康用北京话写的《儿女英雄传》,邹必显用扬州话写的《飞砣子传》,韩子云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都是小说作品中的奇葩。
而江苏昆曲、苏州评弹、安徽黄梅戏、京韵大鼓、闽南南音、客家山歌、陕北民歌、山东梆子、东北二人转……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以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方言,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怪乎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言道:“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将成空中楼阁。
”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方言的确日渐式微,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方言资源流失”现象。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分析-)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分析-)【考点讲解】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重要考点之一。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新考点在2017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考查,2018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继续考查。
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
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
一、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怎样分析现代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一、问题描述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怎样分析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二、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议论类文章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类文章是与记叙类、说明类并列的实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类文章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生动性。
2.解读议论类文章要抓住它的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有以下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①有的直接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本的结尾,篇末点题,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③有的放在文本的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当然,有少数文本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这就要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第四,中心论点,有两种主要的的表现形式:指示型中心论点和包孕型中心论点。
指示型中心论点是指由文章里的一个现成句子来表达的论点,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文意,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划出这个中心论点的句子来。
高考语文-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材料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材料,强烈推荐!【命题趋势】“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最新出现的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2018年、2019年高考延续了2017年课标卷题型。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从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重难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D
4. (1)引用张颐武和曹刚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论证“饭圈”与明星和演艺机构是一种共生关系,指出这种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危害。
祝燕南特别强调在治理“饭圈”乱象的过程中,要厘清几个对象:“我们治理的对象是明星经纪公司、文艺娱乐平台机构和资本;演艺人员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对于那些触及法律红线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是我们引导教育的对象。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用更多积极健康的节目充实文艺阵地。”
6.论证结构(思路)
(1)整体文本结构(思路)安排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主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和“分总”式。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容易陷入“饭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认为,这反映出美育教育的缺失。彭锋表示:“‘饭圈文化’炮制出的流量明星像是生产线上一刀切的产品,是一种快餐式‘人造美’,不需要审美的敏感力,易于消费。如果青少年从小就能获得好的审美教育,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敏感,就不容易被这样的‘人造美’所俘虏了。”
选择题考法精研:文体论证特点分析
这个考法主要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的考查,包括论点出现的位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证方法的判断、论证过程的分析、论证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等内容。考题一般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进行分析,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解答论证分析类选择题时要抓住每个选项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等关键信息点,从而快速对应文中相应信息,并结合对原文论证要素、论证结构的分析,快速有效地作出准确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7——论证方法+论证特点+论证角度(知识讲解)-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立场+论证方法+论证特点(四)论证角度(立场)论证立场是指作者认识和处理文本中所论述的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也就是站在谁的位置上论述的问题并持有的观点,是站在个人、社会角度,还是站在国家、民族角度;是站在过去的角度、现在的角度,还是未来的角度;是赞成,还是反对。
(五)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②增强文章说服力),③有力论证观点。
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
答题模式: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示例),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
“引用论证”是其中一种。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模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警句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论证观点。
作用:①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②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使论证更有吸引力。
答题模式: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答题模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语言生动形象,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2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典题文本
①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②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 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 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③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 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④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⑤所以 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 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 裕。
对点解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本文第一段总说,二、三两段分说。中心论点就是:杜甫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 素,是他生而禀有的健全才性——博大、均衡与正常。故A项正确。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第二段开头提出分论点:杜甫健全才性表现于他的诗中,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然 后从诗歌体式风格方面和诗歌内容方面进行了分析。故B项正确。
典题文本
⑥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 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 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⑦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 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⑧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 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⑨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 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中学议论文知识点总结
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法……中学议论⽂知识点总结⼀、论点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是⼀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篇⽂章只有⼀个中⼼论点,⼀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具有①正确性;②鲜明性;③新颖性,是⼀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据论据(⽤什么来证明)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
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统计数据等。
(2)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为流传的谚语、格⾔、警句,诗歌等。
(3)要求:①确凿性: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
引⽤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的事例应该具有⼴泛的代表性,代表这⼀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般性质;引⽤事例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
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致。
④论据的表述要准确、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三、论证论证(怎样来证明)是运⽤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议论⽂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论证”的问题。
论证的⽬的在于揭⽰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的论证过程按其中⼼论点的出现部位可以分为两类:(1)演绎论证:(先摆论点,后摆论据)演绎论证是⼀种由⼀般到个别的论证⽅法。
它由⼀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
演绎法有三段论、假⾔推理、选⾔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
三段论由⼤前提、⼩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如⼤前提“凡⾦属都可以导电”、⼩前提“铁是⾦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上海专用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热点01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含解析 (1)
热点01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1.选文注重文本内容的社会文化价值和人文特性,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学、经济、思想、哲学等方面的论述型的文章。
首先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明显,给考生以强烈的文化熏陶。
其次富有艺术品位,能够引导考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
再次关注人类的最新生存状态,包括科技与创新、新的消费观念等,紧贴考生生活实际。
2. 考点相对固定,命题形式相对稳定,调整幅度不大,定位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
2023年是新课改后上海第二次高考,将会在2022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考生把握总体论证思路、把握文章主要论点的考查。
一、考点解读1.“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可与“把握主要概念的内涵,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合并把握,主要是指词句理解。
即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提纲挈领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等关键语句的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等以及不同词语、概念的关系。
2.“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可与“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判断等”合并理解,主要是指信息筛选。
主要指根据试题要求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来辨别选项信息的正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摘要、组合、概括并重新表述。
“整合”指对原文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筛选并进行组合表述。
3.“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可与“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合并理解,主要是指思路把握。
即能够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4.“用文字解释图表,完成图文转换”指能根据文章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中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找出图文对应信息,补充、概括、说明图表信息。
5.“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与主要是考查推断、探究能力。
是指对文中未有的信息或所论述的事物根据文意进行合理预测、推演、判断、探究。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是指在论述过程中要证明或者反驳的主张或观点。
而论据则是用来支持论点的具体事实、数据、经验或者逻辑推理。
论证方法是指为了支持论点,作者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下面将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方面,详细回答。
一、论点的设立论点应该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辨识性。
明确性要求论点清楚明确,不能存在歧义或者模棱两可。
具体性要求论点能够具体到某个具体问题或者具体情境,不能是一个抽象的泛论。
可辨识性要求论点能够被证明或者反驳,不能是一个主观的臆断。
举例来说,如果论题是“手机使用会导致近视”,那么论点可以设立为“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近视问题”。
这个论点明确具体,同时也具有可辨识性,可以通过事实、数据来证明或者反驳。
二、论据的选择论据应该具有充分性、典型性和说服力。
充分性要求论据足够充足,能够得出一个有力的结论。
典型性要求论据代表性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说服力要求论据具备说服力,能够让读者相信作者的观点。
在选择论据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 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支持观点。
例如,如果论点是“吸烟对健康有害”,可以引用相关的吸烟数据来证明。
2. 专家意见:引用专家的研究成果或者意见,可以提高论证的说服力。
例如,引用专家对于气候变化的看法来支持“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论点。
3. 实证研究:通过列举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证据来支持论点。
例如,如果论点是“锻炼有益于健康”,可以引用相关实验结果来证明。
4. 经典案例:通过引用具体的案例或者事例来支持论点。
例如,如果论点是“环境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引用某些明显的环境污染案例来支持这个观点。
三、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方法是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因果关系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分类论证、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等。
1. 因果关系论证:通过阐述某事件或者因素对另一事件或者结果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来论证观点。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2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32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如何把握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如何把握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一. 重点、难点:议论文考察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所要阐明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本专题首先主要讲如何把握论据及论证方法,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中心论点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指示型中心论点、包孕型中心论点谈寻找的方法。
阅读议论文还必须把握文章的论据和论证,所以本专题要介绍如何把握论据和论证方法,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 如何准确把握论点(一)寻找论点时要注意的问题1. 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一篇文章中是否可以有多个论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简单的议论文或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一般只有一个论点。
当议论文出现有几个论点时,就一定有一个,亦只能有一个起主宰作用的中心论点来统率全文。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其它的论点(一般称为分论点)是为它服务的。
2. 在寻找论点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注意不能把“论题”(论的是什么)和“中心论点”(或论点)相混。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证明什么),这两点是不同的。
例如《想和做》就是论题,而不是论点。
对“想和做”这个问题作者的见解是什么呢?“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这才是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所要证明的。
(二)如何寻找指示型中心论点1. 中心论点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中心论点,有两种主要的的表现形式:①指示型中心论点,②包孕型中心论点。
2. 什么是指示型中心论点?指示型中心论点是指由文章里的一个现成句子来表达的论点。
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文意,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划出这个中心论点的句子来。
例如语段1:世界上最小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最大的力量。
以自然现象来说,最小的莫过于原子里的基本粒子。
据《十万个为什么》介绍:“五十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挨着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那么细的一点点。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1课考纲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这个新考点在2017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明显体现.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
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一、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01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最新出现的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
2018年、2019年高考延续了2017年课标卷题型。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
从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一、【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城产生的。
从AlphaGo到自动驾驶,我们正亲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前不久,科学家研发出在专业麻将平台上晋升十段的人工智能系统。
与棋类活动相比,麻将具有更复杂的隐藏信息和不确定性,更为因难。
如果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那么艺术创作则是人类情感的凝聚。
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城能否取得同样的成功?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然而,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人们普追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人生经历。
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
人工智能显然漫有人生经历。
然而,“失忆者假说”有力挑战了这种看法。
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突然醒来,属于他的过往“人生经历”已全部在头脑中丧失,他只能依靠过往的音视频资料和他人讲述,复原自己的人生经历。
“经历”于他只是一个既不真实、也很有限的数据集。
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对于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上述人类失忆者极为相似。
该假说使我们能够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盧构的人生经历,而不必拘泥于这“经历”是否有限。
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的,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
在中央美院最近举行的一场画展上,人エ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背景。
观众不仅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画家丰富的人生背景,并且能够观察到7位画家各自作品的一致性。
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随机创作,是能够将人生与情感穿在其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中。
利用人工智能,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期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
唯一令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摘编自李笛《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材料二:在传统观点里,写作被看作一种天赋。
但2014年德国的神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挑战了这种看法。
该研究通过对比职业写手和业余写手的大脑状态发现:职业写手大脑里的“左尾状核”区域会更频繁地被点亮,这个区城已经被之前的研究证明和音乐家、职业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说明:职业化写作也是一种经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技能。
它提示我们: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也可能具备写作能力。
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即便算法并不了解做某一件事的具体方法,但是通过极其复杂的计算,它能算出不同策略达成目标的概率,最终找到最优策略。
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在一些需要刻意练习的领域实现了巨大突破:通过自己跟自己下棋,AlphaGo打败了人类顶尖围棋手;AlphaStar通过自己跟自己打游戏,打敗了人类顶尖电竞玩家。
类似的思路,或许也能用在写作上。
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了一款叫GPT-2的人工智能写作程序。
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GPT-2用1个小时处理了《纽约客》杂志从2007年开始到今天全部的非虚构文章。
如果让一个人读完这些内容,至少需要两周。
根据这些数据,GPT-2把《纽约客》文章的特征进行了分门别类,如常用词汇、叙事性的修辞以及文章行文节奏等。
然后,实验者让GPT-2写一篇海明威的人物特写,这篇作品让资深记者都拍案叫绝。
不过,GPT-2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常识、无法区分非虚构和虚构等。
当实验者让GPT-2基于它已经写下的文字进行下一步创作时,发现算法生成的文字越来越乱,最终变成了无法辨认的胡言乱语。
基于以上考虑,OpenAI公司暂时拒绝发布全能版GPT-2。
(摘编自邵恒《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材料三:近日深圳交响乐团演奏了全球首部A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
据了解,研究团队为训练出具备乐曲创造能力的AI,专门为其打造了歌曲库、创作规则库和乐器声源库等六大数据库,囊括百万量级的作曲素材,让AI通过结构性、系统化的算法训练最终创作成功。
不少业内专家都期待,未来5-10年AI能够成为音乐行业的重要編曲手段,为广大听众作出足以传世的音乐佳作。
其实,AI作曲就早已经渗透到了音乐行业之中。
2016年,索尼公司就用一款FIow Machines的软件,创作了一首披头士风格的旋律。
作曲家Benoit Carre据此制作成一省完整的流行歌曲《Daddy’s Car》。
2018年《中国好声音》中,清华博士宿涵演唱的《止战之殇》的主歌歌词,便是由人工智能写出的。
现阶段音乐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音乐创作专业性太高,不是人人都能够搞创作的;其二,音乐市场被某一种风格作品占领后,模仿之风便瞬间刮起,音乐的个性化逐渐受到限制。
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应对上述问题。
一旦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音乐创作技术,这种能力就可以助更多人能够按照自己好的风格进行创作,从而丰富音乐的类型和风格。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音乐创作者带来威胁。
这或许是多虑的。
毕竟人工智能创作能力的获取和发挥都离不开人本,共背后的活跃因素依然是人。
不过鉴于人工智能所创造的音乐作品确实能够弥补人类的不足,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的“模仿与被模仿”完竞争关系也将不断升级。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网《人工智能对管乐的影响,尚需期待和观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智商领域,人们传统观念认为:以艺术为代表的人类情感领域更神秘、更依赖天赋,人工智能很难取得成功。
B.帮助 AlphaGo打败人类的智能算法,在特定情境下,同样可以在音乐、写作等人类的传统优势领域中达到很高水平。
C.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可以降低创作门槛,使更多人可以自由地参与到绘画、写作、音乐等艺术创作中。
D.人工智能在绘画、写作、音乐领域的成功案例,让一部分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艺术创作者带来挑战与威胁。
【答案】C【解析】扩大了材料三中结论的适用范围。
材料二中并未指明人工智能写作的未来适用场景。
材料一则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绘画的前景:“为人类艺术家保留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创作’具有当代意义的作品”“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并不包括帮助普通人参与绘画创作。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这说明在人类诸多智力活动中,围棋是其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B.“微软小冰”的实践说明:人工智能创作者也能具备完整人生经历,可以将人生与情感贯穿在其生成的作品中。
C.GPT-2一个小时处理的文字量超过一个自然人两周的工作量,这种优势是人工智能可能赶上人类的重要条件。
D.GPT-2存在缺乏常识等诸多缺陷,这说明材料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很难在写作领域赶上并超越人类。
【答案】C【解析】A麻将比围棋难度更高;B根据第五段“而不必拘泥于这经历是否有限”“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等信息可知,人类无法也不必赋予人工智能以完整的人生经历:D对GPT-2缺陷的描述是客观描述,作者并没有进行判断。
★3.下列说法中,能够支撑“艺术可能并非人类独有的天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中央美院画展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背景。
B.对比职业写手和业余写手的大脑,职业写手在进行写作时大脑里的“左尾状核”区域会更频繁地被点亮。
C.人工智能机器人 AlphaGo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眼自己下棋,打败了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
D.研究团队为训练出具备乐曲创造能力的AI,专门为其打造了歌曲库、创作规则库和乐器声源库等六大数据库。
【答案】A【解析】B项内容只能证明“写作可能并非天赋,而是经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技能”,C项中的AlphaGo是人工智能在智商领域里的应用;D项内容强调了是人在人工智能创造能力的获取和发挥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不能支撑观点。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1)都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
先否定了人们传统认识,再就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
(2)都运用了例证法,采用了有力的事实论证了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3)都能够证地看待问题,两则材料结尾都指出现阶段人工智能的不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分析,找出论证方法,然后分析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