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建模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总结报告六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总结报告六篇
【篇一】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氛围、探究问题、探究结果
新一轮的课改,将“科学探究”列入了课程标准,它既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实际应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在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近或相似的过程,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曲折与乐趣,感受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但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探究氛围要自由、民主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正如“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
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教师在“超重失重现象”的教学中,问:怎样才能使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内的水不流出,希望学生做出使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平抛运动的回答,不料却是“用绳栓住瓶子底部一端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教师答:“现在没有绳子”,然后不予理睬。这样的答复比起诸如“这有什么好说的”、“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太可笑了”等好一点,但都是对学生自由、大胆猜想的一种否认,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足以使一个创新型的人才毁灭。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和喜新厌旧,钻牛角尖,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面红耳赤的雄辩,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民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参考(精选3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参考第1篇
一、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老师很多老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仍旧崇尚题海战术。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熟悉的掌握公式以及定义,便会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布置非常多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掌握公式及定义。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加深学生们对公式及定义的理解,同时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发现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单一无创新,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缺乏表现自我的空间,学生们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模仿或者机械的记忆,对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在物理课堂上缺乏激情,不利于物理的学习。最后,老师忽略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包含大量实验的学科,然而很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很少做物理实验。物理课本上的实验,老师通常是用语言苍白的叙述,对重点现象以及实验步骤让学生们做笔记然后进行背诵。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学生们只是死记硬背,对知识并不理解。学生无法直观的通过实验发现现象,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刻,物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不高。
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所有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从兴趣出发,如果老师不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物理相关的概念、定理和一些非常重要定律掌握的不到位,模棱两可,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的学习感到困难,学习们学习的情绪不高,成绩很难提高。老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导的作用,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老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物理教学目的,通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环节,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的讨论。老师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敢的面对困难。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物理的信心,从而促进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一):
高中物理教学新模式
一、中美两国物理教学比较
中国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比较死板,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盲目做题,没有构成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中美两国的高中生做了一项科学潜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高中生的科学常识掌握的比美国同龄人好,但科学推理潜力却相反。美国的教育能够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每年很多国家的高材生都会选取去美国留学。加上美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行也很靠前,TOP100的学校里美国就有50多所。每年美国政府都会给美国高校拨款20%到50%左右。美国私人校友还向学校捐款,这就使得美国的大学具有充足的资金开展教育和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尤其美国的物理教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美国有众多的物理学家,其中有爱因斯坦、霍金、奥本海默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而不是别国,是因为美国的制度开放,他们愿意花钱聘请这些学术界泰斗。中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资源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在大学教育中,很多教师不为教育学生而是忙着挣钱做项目,学生称呼教师也从导师改为了大Boss,这是我们管理上的不合理。应对这一状况,政府就应鼓励学校师生做基础性的研究,国家也就应用强大的物力保障来支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大胆搞研究。与此同时,学生也不要过分关注眼前利
益,要眼界长远,把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认认真真做学问,远离政治纷争。
二、教学新模式
我国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的,美国的教学模式属于课堂上讨论演讲,课下研究式的。如果我们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没有跳跃思维,就不会有自我的创新。永远模仿别人是不对的,就应开展自我的基础研究。比如,每年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少之又少,但日本在教育上的投资能够占到本国GDP10%以上,美国占到15%左右,欧盟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在14%左右。只有在教育上投资,我国的科教实力才会赶上去。因此,国家要合理分配教育投资,使想做研究、能做研究的人确实能够使用到充裕的资金,这是建立教学新模式的前提。物理实验是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学时,教师可在资料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浙进,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帮忙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立地完成实验,并具有必须的独立观察物理现象和独立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潜力。另外,教学还应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提高素质、培养潜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体系上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次序进行,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其用心参加各项物理实验。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提升高中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的相关理论探讨论文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提升高中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
的相关理论探讨论文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提升高中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的相关理论探讨论文
(一)原始物理问题
1.原始问题的定义
赵凯华先生在《我国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历届试题集解》序言中指出:“在我们的教学中,同一物理问题,既可以把
原始的物理问题提交给学生(有时可以同时给一些提示,或者通过
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整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以由教
师把物理问题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后提交给学生。习惯于
解后一类问题的学生,在遇到前一类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
措。”13据此,我们把物理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原始问题”,另一类称作“抽象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习题。(关燕)
所谓“原始”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最开始,最初的状态,“原始问题”即为问题初始的本身。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于原
始物理问题的定义有很多,本文采用邢红军教授对于原始物理问题
的定义:所谓原始物理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
存在能够反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
和物理事实。(书)
与原始物理问题对应的是物理习题,也被称为抽象问题,抽象问题是指从实际问题中分解、简化、抽象,经人加工出来的物理问题。也有人称为“概念题”———为巩固物理概念(包括规律)而编选
的问题(谈“原始问题”与能力培养于克明)
确切地说,原始物理问题的表述形式是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原始物理问题大多数是采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物理现象(刘利),没有物
理习题中常有的已知量、未知量。而物理习题则是把物理现象经过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龙源期刊网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作者:欧金鑫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高中学习过程当中的物理是属于基础性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还要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在物理当中建立模型,可以让学生们所研究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去理解物理方面的概念和原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际过程当中去,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当中也指出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也是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的教学过程时,要能够从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可以让他们研究的问题变得更加的简单,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容易去理解物理的知识和概念,并且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毕竟物理这一学科本身就属于重理论重实践的学科,因此只有当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的本质时才能够学好物理。而教师要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提高学生建模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所以要在实际教学当中积极的探索。
一、物理建模的概述
所谓物理建模,就是学生在以掌握一些高中物理知识的前提之下,通过分析一些物理的理论和现象,建立好对应的模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去理解物理的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物理问题以及现实生活当中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能够提高学生们综合应用以及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让学生客观的去认识这一事件,毕竟自然科学是非常复杂的,要想面面俱到,通过全面的分析科学和了解显然是不容易的,因此只有通过正确和科学的建立物理模型,才能够减少在研究过程当中出现的困难,来提高研究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在物理学习当中建立模型,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0,(特例:
自由落体运动: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科研方法之一。物理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在应用模型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模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建模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范文一: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物理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其各类分支,具备物理建模能力是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物理建模教师学生
一、要有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有很多,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质点、轻弹簧、理想气体等)、状态模型(气体的平衡态、原子所处的基态和激发态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而物理题目的设置均是围绕着这些物理模型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物理模型的意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华丽包装的题目后就是赤裸裸的常见的物理模型,做题时要剥离出题目本质,联系旧有知识,促进知识迁移。也就是说,要有把问题转化成为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关于摩擦力有这样几个常见判断题: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吗?相反吗?能成任意角度吗?运动(静止)的物体可以受静(滑动)摩擦力吗?很多学生迷惑在这些概念题中不能自拔。但当学生心中有了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情境时,这些问题便极易解决了。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高中物理学什么?无非是弹簧弹来弹去,滑块在斜面上滑来滑去,子弹与木块碰来碰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飞来飞去。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构建物理模型 拓宽解题思路
构建物理模型拓宽解题思路
内容提要:能迅速、准确地建立物理模型是处理物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跟生活和科技相联系的物理问题往往比较复杂,要想很快构建起相应的物理模型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并使学生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一些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模型理想化简约化类比法数学方法
自伽利略、牛顿以来,物理学一直是发展科技、改造生活最锐利的武器。随着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升空,物理学和生活、科技相联系的问题正成为热门话题。就高中阶段而言,此类问题都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处理的:即利用理想化、简约化、类比法以及数学方法等各种手段,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语言和物理方法,以得到问题的正确解答。如果学生缺乏模型意识,则往往化简为繁、一筹莫展。
利用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物理模型
理想化是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之一,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理想化模型,如“光滑”、“质点”、“单摆”、“点电荷”、“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弹性碰撞”、“弹簧振子”等等。这些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科研活动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经典模型,它们反过来对人们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科学研究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如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实际问题理想化,从而构建起相应的物理模型,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技巧。
例1、如图所示,自动小车在相距L的水平轨道上移送重物,
物理高中模型总结归纳
物理高中模型总结归纳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模型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模型在物理学中
的作用是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问题,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物理学原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中物理学中常见的模型进行
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模型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学科,描述物体的运动以及受力情况。在
力学中,常见的模型包括:
1. 质点模型:将物体看作一个质点,忽略其内部结构,简化了问题
的复杂性。
2. 弹簧模型:用弹簧来模拟弹性体,刻画弹性体的特性和变形规律。
3. 轨迹模型:通过确定物体在相应的力场中的运动轨迹来研究物体
的运动规律。
二、热学模型
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和物体热力学性质的学科。在热学中,常见的
模型包括:
1. 热平衡模型:假设系统和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状态,用于分析热
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 理想气体模型:以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和理想气体定律等模型分析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3. 相变模型:描述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下发生相变的过程和规律,如水的沸腾、冰的熔化等。
三、电磁学模型
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的学科。在电磁学中,常
见的模型包括:
1. 电荷模型:将物体抽象为带电粒子,用于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和电场的分布。
2. 电路模型:通过电路元件和电路关系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
路参数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3. 电磁感应模型:根据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分析电磁
感应现象,如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和电动势等。
四、光学模型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现象的学科。在光学中,常见的模型包括: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0,(特例:自由落体运动:gt
物理(心得)之浅谈物理模型与建模能力的培养
物理论文之浅谈物理模型与建模能力的培养
现在高考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命题已向联系实际、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素质。这就需要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来寻求解决方法。那么在教学中重视物理模型的教学及建模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为了便于抓住本质,解决问题,把复杂的物理过程或研究对象(事物),取其枝干,弃其蔓叶后,进行高度的概括,归结为一些简单的模型便于研究。
物理模型的特点
典型性。物理模型是从一类物理问题中,抓住主要的本质问题,删除干扰和次要因素,集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于一体,具有代表性的结晶。
方法性。物理模型不只是知识的结晶,同时也是思维的结晶。掌握好物理模型,除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物理模型的建立,理解物理知识深刻的内涵及外延,体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法入手。
美学性。物理模型能简明扼要地揭示物理问题,体现了它的形式美。物理模型是知识与思维的产物,是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它的和谐美。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同一模型会有不同层次的体会和感悟,会为它丰富的内涵所折服,体现它的内在美。
物理模型的分类
物理模型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把研究对象视为抽象的理想模型。这类模型有:质点、刚体、弹性体、理想气体、弹簧振子、单摆、点电荷、点光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牛顿的质点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理想气体模型等均属“对象模型”。它的特点是将研究对象简化成某种物理模型,从而使问题简化、直观、形象;另一类是把物理过程抽象为理想模型。此类模型重要的有:匀速直线运动、完全弹性碰撞、等温变化、恒定电流等,物理过程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将条件理想化以便突出主要的物理现象与过程,这便是条件模型方法。例如“光滑”、“均匀”、“轻质”等也属条件模型;还有一种是将物理过程发生的条件抽象模型化。过程模型是将复杂的过程抽象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我们已学过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等均属过程模型。利用过程模型可将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抽象为一个我们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
高中物理精品论文:“实际问题”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实际问题”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对数学教科书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摘要:通过实际生活中影响商品销售速度多种因素的剖析,说明商品的销售速度与商品售价间的关系,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不可能是严格线性关系的原因;分析游客入住宾馆的房间个数与房间价格不可能是严格线性关系的理由;剖析教科书用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中,一些论断欠妥,所给数据不切合实际的原因。
关键词:实际问题;二次函数;销售利润;宾馆利润;数学建模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以后进入高中阶段数学学科一元二次不等式、物理学科抛体运动等内容学习的重要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内容是二次函数,本章第3节(也是最后一节)的标题是“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主要通过几个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解决,阐述二次函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笔者以为,教科书本小节给出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中,有些是值得商榷的。
一、探究2给出的问题脱离生活实际
例1.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若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1]
这道例题是本节给出的探究2(本小节共抛出三个探究问题),可以看出,编者的用意是借助二次函数的极值来解决销售问题中“利润最大”的“生活实际”问题。笔者以为,这个看似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却在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应该说,销售利润是商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一家商店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润(比如年利润、月利润等)是由单位时间内的销量(即销售速度)和单个商品的利润共同决定的,所以,商家不仅关注单件商品的平均利润,更关注商品的销售速度。很多商家或厂家都在用尽各种方法极力宣传自己推销或生产商品的诸多“优点”及顾客购买商品的“优惠”方案,实际上都是在想方设法提高商品的销售速度。
2005—2006学年度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
2005—2006学年度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
评选情况通报
为配合全省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推动我市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高我市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广大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2005—2006学年度开展了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现将经襄樊市教研室、襄樊市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业委员会评选并获奖的论文通报如下:
市一等奖
高一新生物理教学探讨襄阳一中李文峰新课程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师教色转变研究襄樊三中孙学坤运用演示试验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研究枣阳二中王胜悟物穷理——中学物理探究思想浅谈襄阳一中徐波浅谈建模能力的培养宜城一中吴德泉物理学与人生观襄樊24中金胜国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枣阳一中张桂芬用“形象”跨越“台阶”襄樊46中杨继春试论换个角度来思考枣阳高级曾凤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新情境”问题襄樊八中韦涛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谷城二中郑大江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襄樊三中高锐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枣阳一中王天明小议物理模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枣阳二中王全红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襄阳一中谢彬寓创造教育与物理教学之中襄阳一中靳松浅议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襄樊四中叶红云电教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襄阳二中张志华师生互动在物理课堂上的探讨谷城三中鲍良国“牛顿环现象”知多少襄樊八中李钰浅谈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转变襄阳高级王书海用探究性试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宜城二中罗秋生迁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襄樊二中李新虎巧用小实验四两拨千斤枣阳七中黄洲广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襄阳高级陈雪山敢于高考中弹簧弹性势能问题的思考襄樊八中王利祥物理教学中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襄樊三中梁智杰高中物理之探究式教学研究枣阳二中吕群刚在物理新课程改革下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课堂教学襄樊八中夏佩浅谈新课程与物理学习方式的变革东风中学时莉揭开单摆周期公式中g的面纱襄樊一中易珺例谈物理课的实验导入襄樊二中潘虹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整理
l
v 0 v S
v 0
A B
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
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
022
121
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
12-MV ③
由①式得 v=
)(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
)(21v v M
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
12
1
2
120220222
v v M
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即 Q=ΔE 系统=μNS 相
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和工具,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理解。数学建模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本文从几个具体的实例出发,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
一、运动学中的数学建模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运动学中,数学建模广泛应用于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当讨论一个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得到物体下落的时间、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力学中的数学建模
力学是高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力学中,数学建模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力学问题。例如,当讨论一个斜面上物体的滑动问题时,可以通过绘制斜面的坐标系,建立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和位移的方程,从而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波动和光学中的数学建模
波动和光学是高中物理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内容,也是相对较为复杂的部分。在波动和光学中,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波动和光学现象的本质。例如,在讨论光的干涉现象时,可以利用波动方程和叠加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释干涉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四、热学中的数学建模
热学是高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物体的热传导、热膨胀等问题。在热学中,数学建模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热学问题。例如,在讨论物体的热传导问题时,可以利用热传导方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求解物体的温度分布和热传导速率。
总结起来,数学建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物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学建模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建模思想思考[论文]
物理建模思想的思考
摘要:学习高中物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要是建立基本物理模型并分析,应用,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的提高基本物理模型的教学有效性,学生能在学习中提高基本物理模型学习和应用的有效性,那么在学习和理解高中物理内容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模型建模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伽利略开创近代物理研究开始,实验验证法就是物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根据实际实验的情况进行合理地,科学的理论推演,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是物理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物理教学中的基本建模思想正是在这种研究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的通过一定的抽象思维,适当地对物理研究对象进行理想化设想形成物理模型,进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有效地掌握,合理地应用基本物理模型是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提升考试效益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现在课程改革后所使用的教科版物理教材,更加注重对物理基本模型和基本建模思想的培养和应用。所以加强物理基本模型和基本建模思想的培养是对学好物理大有益处的。
下面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建模方面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1.物理建模的含义
物理学是与实际联系很密切,且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所研究的对象宽泛而繁杂,往往研究对象并不是以一个孤立系统而
存在,同时还有可能存在许多的外部影响.为了方便进行物理的理论分析,要将一些对研究会造成影响的因素忽略。当然不能忽略问题研究的本质。这就要求在研究问题时,要根据本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主次,进而抛去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的理想的物理模型,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抓住问题关键,这就是物理建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
0,(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r T
m r mw r mv ma F F n 22
22n 4π=====合(天体运动:物理解释 数学演算 数学抽象
科学抽象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 物理模型 数学方程(物理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方程的数学解
物理问题之解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二、模型应用
运动模型的应用,要求我们对模型所遵循的规律十分熟悉,从而才能对具体的物理问题加以纯化、抽象,灵活地运用规律进行推理和计算。
1.单个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
例1: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
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
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
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
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
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
结果保留二位数)
解析: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但也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更有运动员做的各种动作。构建运动模型,应抓主要因素。现在要讨论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从根本上讲与
运动员所作的各种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应由竖直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当然,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可画出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即题中的0.45m ;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 ,由图中H 、h 、10m 三者的关系可知H =10.45m 。
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3.010
45.0221=⨯==g h t 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4.110
45.10222=⨯==g H t s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21t t t +==1.7s
点评: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像这个问题中,运动员的运动被理想
化为竖直上抛运动,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建立了质点模型后,就容易画出相应的起跳和入水的草图,分析出过程。
(2)平抛运动模型
例 2 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m 至15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0.8m至1.8m
B.0.8m至1.6m
C.1.0m至1.6m
D.1.0m至1.8m
解析:网球反弹后的速度大小几乎不变,故反弹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在0.4s~0.6s之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网球下落的高度为0.8m至 1.8m,由于竖直方向与地面作用后其速度大小也几乎不变,故还要上升同样的高度,故选项A正确。
点评:网球与墙壁发生碰撞,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反弹后网球的运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是网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所以网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我们所熟悉的平抛运动模型处理了。
2. 复合模型
(1)直线运动的复合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的复合模型,多与相对运动有关,如通讯兵由队尾到队头又返回的过程、超市乘电梯等问题;匀速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复合模型,如汽车追击和相遇问题。 例3 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 ,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 匀
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
(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
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S=vt ①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所示.O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S h
O
P
l M